这部电影虽然是戏说,但应该算是对林冲正面描写的最有逻辑和人情味的一部戏了。
单纯尊重原著,无论怎么矫饰也没法表现林冲所谓的盖世英雄的豪情义气。林冲号做豹子头,应该是极为冲动的典型,但事实上非常窝囊,怯懦,媳妇被人调戏,但因为对方是上司的养子,自己也就罢了。陆谦设计让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他不去找高衙内复仇,而把满腔仇恨发泄在陆谦身上,砸了陆谦的家,揣了刀子满世界找陆谦。这都是很卑微怯懦的行为。被高俅陷害发配后,与林娘子离婚,断绝关系,其意也只能说是自保。林娘子没有了自己的婚姻羁绊,再被高衙内侮辱索欢,自己也再无关系。连鲁智深多年后见到他的第一句就问嫂夫人现下如何?而显然,林冲虽然身负血海深仇也已经对这段感情彻底放下了。一生都在被人驱使当枪使,即使有火并王伦的冲天一怒,也是在吴用的蛊惑算计之中。纳投名状投了晁盖,最后又倒向了宋江,在宋江手下也不为心腹,郁郁寡欢。战功最多,却再无晋升。最后高俅被擒,自己也只是怒目而视。连鲁智深后来也不再把他当做铁杆兄弟,林冲的悲剧,是一个职场中产阶层小官僚的悲剧。想升官和安逸而不得,落草为寇,心又不甘,且得不到大佬信任。你弑过主子,即使主子再有万般错,你这也是背叛的卖主求荣,为江湖所不齿,谁还敢重用你?
本部戏为林冲的卑微怯懦找到了一个合理的搪塞,虚构了一个当权宰相,能和高俅硬杠。而实际上那时候的宰相是蔡京,才是万恶之首。林冲有了个虚拟的靠山和理想官员寄托,那才是他当官报国的全部希望。有人生理想,忠于爱情,一身傲骨,一诺千金,武痴成魔,还有生活情趣,敬重义气,绝不妥协,有福同当,有祸我扛。这个林冲才像是戏剧《夜奔》里描述的那个盖世英雄。
虽然这个人物和水浒里的林冲相去甚远,不过,也颇能让许多叹息林冲一生的读者们有一些心灵慰藉。梁家辉的影帝级表演也非常精湛,人物既有沉静内敛,又有当仁不让的豪气。上乘武功说是以退为进,但实际上他在职场上,恪守自己的信条,从不让步,不管是和插翅虎决斗,私了高衙内被俘的事情,还是在高俅寿宴上,被高俅所激要和陆谦比武,都表现得非常有底限,绝不妥协。所谓以退为进,大概是主创对文学作品中林冲生平的一种美好矫饰,知轻重,识进退,大概只属于成功人士,而盖世英雄,从来没有以退为进过。都是项羽,冉闵,高宠这种一往无前的硬脑壳。
戏份上虽然增加了与林娘子的很多互动,但本片还是着眼于兄弟情深义气深重的江湖豪情。对于与林娘子分离以及林娘子之死的片段,都没有太多笔触,显得头重脚轻了。
增加的仇五报信的段落,林冲还在骄阳下无动于衷恪守被罚的原则。片子里交代是他不知道是仇五,其实大可不必,要么,你就拔刀9人未果,要么你就干脆恪守教条不为所动。放弃这个心理冲突而变成不知情,就显得非常含糊没有立场。外敌入侵,你要不要抵抗,亲朋冒死报信你要不要固守义气立场?大是大非面前,不应该是含糊的。这个处理无疑是败笔。
徐锦江塑造的鲁智深,近期自媒体多所用来裁判经典性。这个鲁智深确实是生动很多,在较小篇幅内呈现出,鲁莽、武痴、天真、正义,不谙世事又是非分明,宁失面子不失兄弟,对兄弟粘性过重,对友情有狂热依赖和独享占有欲。而对林娘子的由衷喜爱,这一点与原著倒是一脉相承。香港电影在武侠类型片中的人物虽然过于标签和粗糙,但是有些细节处理是非常动人的。鲁智深对林娘子说话的那种惊为天人的贴服感,很让人信服。当然这是小篇幅的人物处理。而林娘子对鲁智深还差一点体贴善意的母性温柔。如果有,会让这种关系更耐人寻味。
关于阴狠钩沉的陆谦和贱萌作死的高衙内,评述已经很多。陆谦借刀杀了林娘子,不能不说客观上也有不忍林娘子被糟践的狐悲的怜惜感,陆谦扶冠而亡,也有主创对于他出身微末一生钻营于官场升阶的嘲讽与叹息的双料情感。高衙内的“我现在死了,你又能拿我怎么样呢”也是一句金句,在无厘头盛行的年代,有划破天际开启脑洞的顿开之寓。
虽然只是个勉强7分早期香港类型武侠的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可堪玩味之作。
酒桌上,我不止一次看到爱酒的人十分用心地把酒瓶里的酒全部倒出,唯恐浪费一滴,但在电影中,喝半斤洒八两似乎成了常态,好像不如此,不足以展示江湖中人的豪爽与不羁。
剧中的林教头、鲁智深自然都算江湖中人,但林教头武功高强,却好像献祭了全部情商,鲁智深智商有问题,分明是个憨憨,反派高衙内举止浮夸,十足的弱智普信男一个……很明显,在对原著进行魔改后,里面的水浒人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模样,说是一个新故事也不错,水浒只是被用来扯虎皮拉大旗,吸引我们这些看客。
发配沧州竟然要经过沙漠,令人无语,鲁提辖居然被打哭了,惹人发笑,陆谦临死都要扶正自己的官帽,更让观者的内心不由发出一阵叹息。
整部片子大开大合,隐含几丝戏谑,打斗动作凌厉夸张,颇为有模有样,人物有点脸谱化倾向,有些演京剧的意味。音乐也很好听。总之,超现实的武功和男儿满满的义气(基情)让这个水浒,离现实的朝堂更远,离想象的江湖更近。
那是我还在童年的时候,记忆里应该还是读小学的时候,那一年我坐着长途车从北疆乌鲁木齐来到南疆的巴楚县城,到姥爷姥姥家过年。
那是20世纪90年代的边塞小城,南疆的冬天更加温暖和晴朗,姥爷家住在土坯平房的大院儿,后院养着很多的鸡。那时候的南疆街道没有流行音乐,但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汉子骑马赶集。
我和我的表哥常常一起一大早的拿着镰刀和编织袋,骑着28车到县郊的地里割苜蓿,在晴朗而又凌冽的冬季上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烧枯草的烟熏香味和割青草的生涩味道,我们很快就割满了各自的编织袋,然后躺在苜蓿地里看着清澈的蓝天,晒着慵懒的阳光打个盹儿,这对于我这个在北疆油田生活区长大的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从未去体验过的生活。醒来以后我们回去的路上会路过表哥的维吾尔养母家,我们可以顺路去他们家的葡萄园子里摘葡萄吃,还能吃到表哥养母做的羊肉揪面片子,那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揪面片子。
我的表哥家住在县电影院大院儿,父母是县电影院的职工,他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所以把他寄养在一家维吾尔族家里长大,他的维吾尔养母给他起名叫做艾山江。
吃完揪面片子以后,我们骑着28车,驮着苜蓿草回到姥姥家,开始剁草,边剁草边往里面掺些包谷渣,碎鸡蛋壳,剁好之后就可以拿去喂鸡了。姥姥家后院那时候有一个四五层高的鸡圈,我从没有数过到底有多少只鸡,反正有很多,鸡圈里满满的都是鸡,还曾经因为生出几个葫芦型的蛋上过县电视台的新闻,当然是听亲戚们说的。
其实我并不在乎那些鸡,我更关心每天干完这些以后,姥爷姥姥能同意我跟表哥一起去看电影。
表哥的家就在县电影院大院,大院旁边是一个露天电影院,荧幕其实是一个二层小楼的侧面刷成白色的墙,座位其实是一个斜坡,上面用木头做成的的长凳拍成一排一排。
作为电影公司的员工子女,我和表哥进露天电影院当然是不需要买票的,可是我们不会进去看。因为,第一,露天电影从不打扫卫生,那一排一排的座位当间儿的空档早就填满了各种垃圾和排泄物,臭味冲天,第二,当然是他们家二楼顶上的位置更适合观看,所以我们每天都急着吃完晚饭,等七点半天蒙蒙黑就拿好板凳,爬上楼顶,等着八点档露天电影开始。
这一天放的就是这部英雄本色。
这是一个非常晴朗的夜晚,南疆的冬天并不寒冷,我们也没有爆米花,坐在小板凳上,看着对面小二楼的白墙上倒映出的影像和声音,我们笑的好开心,王祖贤说,臭男人臭男人,不臭怎么能叫男人呢,徐锦江说,哦,那我就不洗澡,洗完了不臭我就不是男人啦!
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懂电影,我们不懂声光电,不懂蒙太奇,更不懂那些奇奇怪怪的剧情。我们只是在那样一个晴朗而温暖的南疆夜晚,在露天电影院的播放中尽情的笑着,那些悲情的剧情毫不阻碍我们快乐的模仿剧中人物的对白,在那一片温暖而充满恶臭的空气中欢乐,在那一片晴朗透彻的动机夜空下欢笑。
那个时候的刘青云只是一个配角,在电影的末尾出来,没几分钟就被砍掉了头。那个时候我们甚至不认识那个演员叫刘青云。
那个时候我们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一部充满了悲情的英雄主义的电影。
那个时候更不知道,香港电影竟然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如今已年近四十,见证了香港电影的繁荣与没落,看了那么多年的电影,我依然记得那个时候的南疆,那个时候的露天电影院,那个时候的快乐,和那个时候的快意恩仇。
你问我有快意,但恩仇何来,我可不会说与你听。另外说一句,王祖贤真的很美。
▶ 可以加公号“电影败家子”跟我讨论
1989年,《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上映。虽然主角还是周润发,名字还是叫小马哥,但导演已经从吴宇森换成了徐克,而徐氏美学显然跟兄弟情义不太登对,因此这第三集,也成了系列口碑、票房最差,理应不会有续
但是3年后,由《夕阳之歌》里另一个主演梁家辉担纲的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上映,居然产生了隔代遗传的意味。借助《水浒传》的人设和故事,将“英雄本色”式的兄弟套路,演绎得淋漓尽致。
1992年的香港电影是粗糙的,但也是生猛的。
祖贤、梁家辉、徐锦江、刘青云,还有林威、单立文、午马……无论主角配角、正牌反派,都能在一部貌似仓促的电影中,为自己找到闪光点,争奇斗艳,也让这部以打戏为卖点、但打得并不精彩的电影,平添了许多人物方面的看头。
如果从还原作品的角度看,《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根本是荒天下之大谬,把白话古文,演绎成了古装版的《人中之龙》;但电影之所以能够被称为“第七艺术”,靠的就是通过声光语言和蒙太奇,把剧本故事浓缩、夸张成另一个形态——这个形态如果能为更多的当代人所接受,那这部电影,就具有了商业价值。
《水浒传之英雄本色》走得就是商业路线的极致。
比如那个穷凶极恶又贱破天际的高衙内,相信只要看过就不会没有印象。这个高俅的儿子,当街拉布帘这种事都干出来了,简直纨绔到浮夸,让人想笑着把这货千刀万剐。让人更觉奇妙的是,造就高衙内的单立文,竟然还是主题曲《英雄故事》作词人,与胡立伟配合,似乎不露怯。当真让人感叹,那个时代的香港,能人辈出。
与下贱致死的高衙内相对的,是王祖贤出演的林娘子。本来林娘子就是《水浒传》中最完美的女性,电影中更是将她的善解人意和风姿卓绝,刻画得入木三分,宛如仙女入凡尘。既能包容林冲那样的武痴老公,也晓大义、知人心。可惜,无论电影小说,林娘子的结局都是悲惨的。这份悲惨的源头,我们最后谈。
相比原著,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里的鲁智深,更加脸谱化。但也因为这样,使得这个大老粗的光芒,改过了主角林冲。
原著中的鲁智深,莽撞暴躁的外表下,佛性慧根藏得很深。他作为《水浒传》整本书的点题角色,一路杀人放火,各种“不易”。但最后真正勘破的人,却也是他。是他得武松之助,生擒了方腊,立了头功。但宋江劝他做官或去名山大寺做主持,他却说“都不要……只图个囫囵尸首,也是强了”。最后在钱塘江畔听闻潮信,在圆寂前说出了为他自己、也为一百单八将盖棺定论的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此乃上品人物!
而在电影中,“海王”徐锦江饰演的花和尚,来不及刻画如此复杂的纵深,因此脸谱化其实也是一种让他“暴露”智慧的办法。我们看着他鲁莽好笑,生气时还与马儿商量,却是否发现:他从出场到结束,所做决定、所说话语,皆是正确的。
莽夫有慧,以进为进。此时就出了电影中最值得称道的妙笔:仇五。
刘青云扮演的仇五,作为后半部电影的线索人物,虽然台词不多,但存在感很强。一开始,他只是个功能性角色,负责“献刀”,引出白虎堂事件;然后去传信,让林冲终于退无可退。
而在实现这个功能的同时,仇五这个本来应是路人的角色,居然发光发热了。他其实象征着“水浒”中草莽以外的另一种豪情:士为知己者死。最后他重伤,还口含血书,自称“罪人”,头颅被砍还依然将信送达给林冲,可谓全片豪迈之峰。
这份豪迈,足以一退再退的林冲脸红不已。
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最大的工程之一,就是重塑了陆谦陆虞侯这一角色。实话实说,我小时候第一次看时,还真以为陆谦是好人。就是因为后面的转折给我惊了下,才去好好读了《水浒传》,然后知道原著中的陆虞侯,根本没那么能打。
虽然近乎原创重塑,但陆谦这个电影角色是站得住脚的——他几乎就是个阴暗版的林冲,展现出了许多林冲这个角色无法直接展现的东西。
所以我说,上世纪90年代初的香港的确有货,一部纯商业电影的剧本能搞得如此风生水起。用陆谦去诠释林冲,果真厉害!
林冲为什么要退?就想鲁智深说的,老婆被调戏,是个男人都不能忍啊,可他还是忍——甚至约他“比刀”时,还欣欣然归往。为什么?他就是喜欢做官、想留在主流的官场!
陆谦也是如此。
最后被林冲一枪痛死钉在衡量上时,陆谦还不忘扶正自己的顶冠。他和林冲,都是官瘾深重之辈。差别仅仅在于,林冲的出身比陆谦好些,所以当上了八十万禁军教头,娶了如花似玉的老婆。
林冲退让,是为了保住主流的身份;陆谦阴狠,是为了在主流官场往上爬。
两人一体两面,简单明了。
到这儿我们可以说说林娘子的死因了——有的营销号说,林冲一纸休书休了林娘子,就是为了不让她进一步连累自己,如果再从了高衙内,自己说不定还能从沧州的发配生涯里脱出。
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将林冲设想得这么阴暗。他的确渴望做官、渴望主流认可,但人品正派,希望报效朝廷是发自真心的——否则又怎么会得罪高俅呢?
所以,林娘子之死,的确有其必然,但并非由于林冲的“渣”,而是由于在那个时代,正向的、正派的上升途径被阻塞,那么,上不去的人,要么殒命当场,要么落草为寇。
这才是逼上梁山,才是书中的“风雪山神庙”,才是“英雄本色”。
如题,算是情怀里的电影,但是不止止是情怀。最近听原文的水浒传,听到这段就找来这部看了很多遍的影片来重温(虽然大多没从头看)。影片就改编的作品来说算是比较贴合原著的,主线突出英雄间惺惺相惜不惜以性命相托是最打动人的,演员们的演技都在线,打斗场面深入人心。
片头虽然有点强行代入人物,节奏还是比较合理,高俅身居高位的形象稍显单薄,可能是为把作为最终boss陆谦阴险丑恶凸显出来。特别最后一战三次正冠的细节刻画十分入骨,把他卖友求荣不择手段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推高衙内害死林妻的剧情不是特别让人理解,个人分析是不想林妻受辱,但却没有细节支持。毕竟受辱后再死比直接死更让他收益更大。并且林妻打到衙内的情节让人感觉只为增加王美人的戏份,和主线的关系不大。原创的丞相角色午马老师算是支撑剧情的工具人,确实比较合理。另外仇五也算是增色的亮点,那时候的刘青云还没有那么阴沉,很贴合忠义莽夫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另外除了徐锦江的演绎让笔者仿佛固话了鲁智深的形象,单立文的高衙内更是把笔者心目中的纨绔子弟立上一座标杆。
说到底打动笔者还是林鲁兴趣相投日夜相伴探讨武学,舍命相斗,结拜时候那句“有福同享有难我当”,割袍断义只身赴死,仇五以命送信,鲁不计前嫌回援。人生知己最大,又何惜性命哉?
徐锦江因为这部电影还提名当年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可是我却想起了那句评论香港电影的老话——“尽皆过火,尽皆癫狂”。港产片鼎盛时期还真是自成一体,现在来看,有些微的不可想象
鲁智深那句“为了兄弟,没面子就没面子了”虽然知道是为了效果可还是有被感动到……另外我绝对不是腐女但这片真的是为了搞基的吧!牺牲了多美貌的小贤啊!就为了你们两个大男人搞基啊!捶胸啊我的小贤啊啊啊啊!!!!
这部看过很多次,每次都觉得挺好看,最后把陆谦钉死的那个镜头一直印象很深刻啊,其次就是徐锦江的鲁智深也是非常传神。
梁家辉饰演的林冲成为了经典,以至于大陆后来拍水浒传选林冲的演员都照着这个模子去选了,胡东的小眼睛跟梁还是很像的
精彩!精彩!精彩!豪气干云,英雄本色。看了许多遍总是百看不厌。这才是古装动作片,真正的演员,真正的动人心弦。豆瓣只给了6.8分,有差吗?有那么差吗。究竟是哪里不好,谁能来告诉我。
林冲写对联之前练功的音乐,像极了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的部分,果然是胡伟立,偷懒啊哈哈
单立文除了大官人之外最享有盛名的角色就是高衙内了吧。电视上放了无数次,但我完全不记得惠天赐和刘青云。梁家辉扮相英气逼人,红缨枪耍得似模似样。鲁智深倒更像李逵,虽然总是说去梁山,但都不说圣上不对。祖贤的林娘子也属于她不多见的类型,《叶问》也是这种夫妻设定。林冲这个优柔寡断对体制抱有幻想的形象在港片中也是异数,表现得很好。三年前在釜山街头还看到这片子的DVD
念念不忘的是王祖贤的一颦一笑,梁家辉的英雄气概,徐锦江的重情重义~每每都会怀念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受特殊待遇,电影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看这部好片时的美好时光~
最美林娘子
小时候最喜欢看有点小色情的香港片了,但是电影里面最美的人永远都不会露给你看,因为光是她的脸就已经让你如痴如醉
动作和剪辑比徐克电影更凌厉夸张,大开大合,可惜略显粗糙。结尾大战惨烈堪比张彻电影。角色都很准确,单立文把一个飞扬跋扈的贱骨头演得淋漓尽致。刘青云的仇五像先秦侠客,士为知己者死,如豫让。梁与王真是和谐夫妻的典范,不比《大内密探》里的周与刘逊色。梁家辉说:我不是怕老婆,是尊敬。耳熟。
90年代,香港武侠片的巅峰时代,大大小小的制作都随之奔涌而出,本作也是其中之一,改编自“水浒”中脍炙人口的林冲的故事,阵容强大,但实在没什么内涵,纯粹的商业化作品,由头打到尾,而打戏的观赏性并不太高,大都是高频率剪辑构成的典型蒙太奇制作手法,看多了实在乏味。还有,祖贤姐第N次花瓶了
大年三十重新刷一遍,最早是小学时学校组织在电影院看了一次,可能是影史上最好版本的鲁智深和林冲,对男性情义的描写要好过吴宇森的那个英雄本色。导演陈会毅武指出身(居然还拿过一次金像奖最佳造型的提名),他应该挺喜欢日本片,有很多横幅的造型运用。单立文的贱演法特别。结局太草率了
最可爱的鲁提辖,最美丽的林娘子。那时候的梁家辉也是帅的掉渣啊
小时候常在六套看这个电影,每个角色都很准确,但情节就有些流水账,也比现在的我商业电影要好看一些,没有什么出彩的武打段落,倒是梁家辉优柔寡断眷恋官场把握的不错。王祖贤是真美。
虽然这个人物和水浒里的林冲相去甚远,不过,也颇能让许多叹息林冲一生的读者们有一些心灵慰藉。梁家辉的影帝级表演也非常精湛,人物既有沉静内敛,又有当仁不让的豪气。上乘武功说是以退为进,但实际上他在职场上,恪守自己的信条,从不让步,不管是和插翅虎决斗,私了高衙内被俘的事情,还是在高俅寿宴上,被高俅所激要和陆谦比武,都表现得非常有底限,绝不妥协。所谓以退为进,大概是主创对文学作品中林冲生平的一种美好矫饰,知轻重,识进退,大概只属于成功人士,而盖世英雄,从来没有以退为进过。都是项羽,冉闵,高宠这种一往无前的硬脑壳。鲁智深对林娘子说话的那种惊为天人的贴服感,很让人信服。当然这是小篇幅的人物处理。而林娘子对鲁智深还差一点体贴善意的母性温柔。如果有,会让这种关系更耐人寻味。早期香港类型武侠的电影可堪玩味之作
王祖贤怎么总在各种电影里被单立文调戏,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猿粪?
本来原著中林冲妻子被杀没什么感觉,但是王祖贤演的妻子被杀好心疼啊。梁家辉在这里面帅出天际,还有少见的刘青云古装配角。
刘青云客串了一个卖刀者,三场戏,但是我记住他了,尤其最后送信一场。刨去夸张的动作部分,这部水浒电影的义气神髓找的很准。
小的时候受这片子影响太大了,一直以为鲁智深打不过林冲,武艺差他很多,其实哥俩相差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