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idol唱过一句歌词——“时间还给往前走的人幸福。”
遇见金敏喜的洪尚秀,是幸福呢还是幸福呢?
嗯,幸福与幸福,并不雷同。
我印象犹深的一种,来自特吕弗《最后一班地铁》剧中剧的台词——
“是的,爱令人痛苦……但爱也是幸福的一种承诺。你真漂亮,海伦娜,漂亮得让看着你的人心痛。”
“昨天你说那是快乐的。”
“是快乐的,但也是痛苦的。”
对比洪导《克莱尔的相机》的台词——
“你,那么漂亮,灵魂如此美丽,什么都不做就很漂亮,为什么要这样伤害自己?”
二者,有相通处。
所以,他应该是幸福的吧。
而一部部电影看过来,他也确实在往前走。
看过《独自在夜晚的海边》和《之后》,再看他以前的片子,或多或少有些不适。这不适,部分由于金敏喜缺席,部分由于洪尚秀在情感上的“成长”。
相信爱和怀疑爱,处理作品自然有分别。玄妙的是,相信爱的未必正当青葱,怀疑爱的未必历尽沧桑。
《你自己与你所有》,拍摄于遇见金敏喜的《这时对那时错》和金敏喜柏林封后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之间,金敏喜却没出现,就有了点承前启后的意思——TMD,管你是什么样的人,爱就爱了。我们都有问题,但此刻最相配。
P.S.
看洪导的电影,真的适合一个人吃吃喝喝。早已对外声称戒酒但偶尔会独酌少许的我,端着杯,瞧着嗜酒的女主角上演“变形记”,几次哑然失笑。
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
这部电影是洪尚秀导演的第十八部长篇电影。前十七部长篇电影分别为《猪堕井的那天》、《江原道之力》、《处女心经》、《生活的发现》、《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剧场前》、《海边的女人》、《夜与日》、《懂得又如何》、《夏夏夏》、《玉熙的电影》、《北村方向》、《在异国》、《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我们善熙》、《自由之丘》、《这时对那时错》。
二零一六年,对于洪尚秀而言,必将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年份。与金敏喜的不伦之恋被曝光开启了洪尚秀在国外的漂泊之旅,韩国的舆论愈演愈烈,本人却身在国外,两耳不闻窗外事。洪尚秀老婆与金敏喜母亲的互发短信成为了韩国的热门话题,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洪尚秀与金敏喜的不伦之恋被韩国的网友猛烈抨击。接下来,“剧本”应该怎么继续写下去,成为了洪尚秀后续电影里面或许将会出现的内容。这让人更加期待了,因为,洪尚秀电影里面的人物的行为几乎就是他自己的生活。在获得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时候,洪尚秀流下了眼泪,不知道眼泪是为了电影而流,还是为了自己这一年的遭遇。
洪尚秀电影,与其它电影不同,在电影院里面观看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根据我在电影院里面观看过几次的情况而言,观看洪尚秀导演的电影,电影院里面的人越多越好,效果才不会大打折扣。人群会引领笑点,而且那些笑点事后想起来也的确非常搞笑,“笑果”也远远高于具有商业性质的流水线喜剧片。我有过好几次观看流水线喜剧片从头到尾一次都没有笑出来的情况出现了,如今去看洪尚秀电影,最重要的原因反而只为了能够开心一下。《我们善熙》,《这时对那时错》,《你自己与你所有》都是在电影院爆满的情况下观看的,笑得我前仰后合。
这部电影里面的两位主演都是第一次出演洪尚秀导演的电影。金柱赫甚至在拍摄综艺节目的时候弄伤了脚,以为电影不会拍摄了,洪尚秀却反而让他以原貌示众,于是,我们便看到了电影里面出现的拄着双拐的金柱赫。李裕英一人分饰两角,很有意思,阴差阳错与各种曾经在洪尚秀电影里面出现过多次的权海骁、刘俊相的对手戏简直让人笑到肚子疼。
洪尚秀导演的拍摄方式也非常奇特,没有剧本。所有的演员,只能在当天得到几页台词,还要在短时间内将其熟记。第一次出演洪尚秀电影的金柱赫与李裕英刚开始很不适应、叫苦不迭,金柱赫透露,台词里面甚至出现了他与洪尚秀之间曾经闲聊的内容,李裕英也点头给予了确认。酒,也是真的酒,而不是道具。还有变来变去的变焦式拍摄。
看洪尚秀导演的电影,其实没什么意义,想要从电影里面寻找些什么无异与海底捞针。在电影院看洪尚秀导演的电影的观众,我希望是这样一群人,引用《王朔自选集》自序里面的一段话——家庭生活困难的,下岗的,待业的,靠希望工程救助的就算了,留着钱过日子吧;忙着做生意,忙着翻两番的,不敢耽误您的时间;立志做学问,理想超凡出圣的,您也别掏这份钱,回头再惊着您。我希望在电影院看洪尚秀导演的电影的观众是那些倒霉的、无聊的,每天没什么念想、没什么指望的,最好是没被煽唬过,压根没看过洪尚秀导演的电影的观众,这样洪尚秀就不觉得对不住谁啦。
贰零壹陆/壹壹/壹零
简单梳理下剧情:一对男女恋人,男的叫英秀,女的叫敏贞。英秀在和朋友闲聊中,听闻敏贞背弃了两人关于限量喝酒的约定,酒后乱性和别的男人打架又亲吻,影响极为恶劣。英秀把这视为原则问题,逼问对方坦白从宽。哪知敏贞矢口否认,两人因此不欢而散,敏贞提议双方都冷静一下,暂时别再联系。两人分开之后,敏贞尝试着与别的男人交往,先后接触了两个借机找她搭讪的男人,却在这样的相处中越发彷徨迷茫。英秀则在事后追悔莫及,几次寻找敏贞未果,和其她女人的几次交往闲谈反而越发坚定了他对敏贞的爱意,最后两人重逢,收获了人生如初见般的惊喜和甜蜜。
如此看来,内容倒不复杂,到底要表达什么?附和梁静茹(“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抑或呼应罗曼·罗兰(“珍惜当下,把握现在”)?
了解洪常秀的观众都知道,这个人拍片好像从来都不是为了去讲好一个故事,说明白一个道理,或者渲染多么尖锐的戏剧冲突,塑造什么典型人物。所谓洪常秀元素,它更应该是床,酒席,在路上,男人女人,是抽抽烟,喝喝酒,吹吹牛,上上床,是对比结构,变焦镜头,零度剪辑,极简主义,尴尬美学,梦境照进现实,新世代与新写实,是在重复中变奏差异,从无聊中整合出有趣,在无意义的日常生活中寻找“神话”……
再回过头来重新检视影片,无疑,它依然非常“洪常秀”。古典乐、尴尬癌、变焦推拉、一场一镜等惯用手法就不提了,其它的比如:
它的人设并不可爱,男的色厉内荏,女的莫明其妙,按照流行的说法,简直一个直男癌,一个绿茶婊。这种对人的劣根性不留情面而又自然消解的调侃一直都是导演的拿手好戏。而且我们不难发现,明明简单的剧情却被拍得悬疑烧脑,主要是因为女主敏贞这个角色的身份被处理相当模糊暧昧,她一下说自己是双胞胎,一下又像是患了失忆症,抑或哪根神经发生了错乱,虚虚实实,真假难辨,日常与荒诞同步上演且并行不悖,人心才因此变得微妙幽深,一个爱情小品就这样生生被拍成了性别寓言。结合影片首尾两场对比鲜明的床上交流,整部戏其实可以视为一个“合—分—合”结构,占据全片大部分篇幅的是男女主角的“分”后,两人各自在和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又产生了横向和纵向的双重对比。一男逐多女好比《夜与日》,一女戏多男则又是《我们善熙》,而男女主角此消彼长的情感执念,因为英秀寻找敏贞这条明线,也始终互为对照。
再说变化。就像被人指出上部作品没有床戏一样,洪常秀似乎热衷于和喜爱他的观众玩这种找不同的小把戏(要么是刻意避免被贴上重复雷同的标签?)。他的作品虽然是无酒不成片,但这次,英秀几次喝米酒,敏贞喝了咖啡喝啤酒,以前影片里最常见的道具——韩国烧酒,终于没有了。
其次,也是个人看来令人欣喜的突破,结尾在床上聊过一段之后,男女主角约定睡半小时后再来说话,镜头从床头横移,对准了床边正在燃烧的蜡烛,少有地用了一个叠化效果预示时间的流逝,之后镜头再转回床上,只剩男主一人坐在床头怅然若失,难道又是一场春秋大梦?但马上我们就知道,这只是导演玩的一个小伎俩,它像梦却又不是梦。而之前英秀在敏贞家门口的两次错觉,因为发生在白天且没有睡觉的征兆,那两幕自然也更应该归为臆想。换言之,作为一个老把现实与梦境作“零对接”处理的戏梦高手(如《猪堕井的一天》《女人是男人的未来》《夜与日》《懂得又如何》《在异国》《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自由之丘》等),洪常秀这次终于跨过了梦境,却照样把电影拍出了做梦一般的效果。
根据弗洛依德的理论,梦有时是人的潜意识欲望或愿望的满足,有时也可能会是欲望的惩罚。但凡影片里出现的梦,它往往不是单纯的指代梦境本身,多少都带着现实投射的影子,一句话,它是自带解读空间的。但这种看似理所当然的意味深长,显然也容易给人一种思维定式,提醒所谓意义的存在。所以换个角度看,老拿梦来说事,是不是也是一种简单省事的套路呢?比较而言,白日做梦般的恍惚惘然,无疑就比直接做梦来得更不落痕迹,也因为如此,电影逻辑才得以如履平地般将生活逻辑混淆消融。
此外还要特别提及的,这是洪常秀婚变之后的第一部作品,新的恋情到底激发了这位创作型导演怎样的灵感?按惯常理解,个人焕发活力和第二春,作品较之从前更显温柔更有温度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事实上也确实有内容可以佐证,比如英秀这个角色,不再像他以前作品里的男主角那般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洪常秀的电影终于也有了专一坚定的男人,这还真是破开荒的头一遭,而结尾男女两人的床头对话,罗哩罗嗦而又情意绵绵,包括喂吃西瓜的甜蜜腻歪,其记录意义似乎也要大于表达诉求,都难免会让人往现实处附会联想。
但也无需就此大惊小怪:温情脉脉的洪常秀还是洪常秀吗?当然是。因为Yourself and Yours,恋你非你体现的是个人的一体两面,它好比拥有和失去互为一体的共存关系:因为拥有所以不珍惜,因为不珍惜所以失去,因为失去所以重新懂得珍惜,因为重新懂得珍惜所以重新拥有,然后呢,因为重新拥有所以……影片至此结束,生活在这里暂时达成了和解,但爱情的相生相杀却不会因此而停止循环,只要角力还在往下延续,它终究难以摆脱这场悖论,而且影片里也不是没有预兆,当男主深情款款地对女主表示“因为爱你所以决定相信你”时,女主的头却莫名地痛了起来,好转之后,她将原因归结于他的朋友又在背后说她坏话,两人为此相视一笑,这和《这时对那时错》里男女二人在电影院里笑意吟吟地就前一晚的放鸽子相互体谅简直如出一辙,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洪常秀的这次出手,恰似他的温柔,一刀。
这次混淆现实与梦幻的手法让我想到阿伦雷乃《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与阿巴斯的《原样复制》。与新浪潮大师作品相似之处在于女主角不断否认跟男主角发生过情事,更搬出双胞胎和失忆等通俗剧的桥段让人捧腹不已。而跟阿巴斯那部在意大利拍摄的爱情故事一样,这部作品里的男女主角都在故意忘却自己原来的面目,上演一出让旁人看来既无聊又有趣的游戏。尤其是最后一段男女主角在马路上重逢以及在床上谈话的段落,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两个人都在装,但就是不肯揭穿彼此。洪尚秀这种以戏谑方式来探讨男女对爱情的看法,似乎逐渐还原出爱情的真面目,那祛除掉欲望之后的本质,尽管看来让人有点不适,却也有让人艳羡的时候。台词对白依然是洪式风格,荒诞与幽默并存,只不过这次有点冗余的口感,精简部分估计效果更佳。剪辑技术应记一大功,令这个本来稀松平常的分手复合故事变得诡谲不已,现实与幻想场面的衔接令人拍案叫绝,蒙太奇的手法不断营造出梦一场的惊艳效果,甚至在结尾一幕仍然要让观众吃最大一惊。
洪尚秀新片 《你自己与你所有》
个人很喜欢第一个章节,这里着重聊第一节,其它当是剧情梳理。
第一个章节以黑屏+音乐作为节点,三个“集合”构成一个“整体”
完成了福柯对玛格丽特抽象画(《这不是一只烟斗》)的猜想。电影呈现了三种乃至更多的可能性,情节走向把情境引向了“薛定谔的猫”般的多个、未知的、抽象的可能性。
一方面,好友提醒常秀,他听他的朋友们说,在酒吧看到常秀的女朋友敏贞喝酒并跟男人吵架。这违反了常秀与敏贞作为往婚姻发展的约定。常秀获得了信任敏贞或者相信朋友两个选择。并且形成一条怀疑线索。
另一方面,“敏贞旧友”(据说与敏贞以往熟络)在咖啡馆偶遇“敏贞”。但女人声称从未见过男人,再男人一再坚持下(类似《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女人承认自己是敏贞的双胞胎妹妹,告诉旧友认错了人。旧友带着怀疑的心态觉得不可思议并继续勾搭漂亮的“敏贞妹妹”。最后两人双双离开咖啡馆。而接下来的镜头这个“敏贞妹妹”居然回到了疑似“常秀的住所”(镜头语言导致)。显然把双胞胎的说法置入了虚假境地。旧友之前是否认识敏贞也值得怀疑。而对于观众来说,旧友是否真是旧友,敏贞是否真是双胞胎这两个问题被勾勒到了怀疑线上。
再一方面,在室内房间里。在常秀的威逼下,敏贞以不屑解释的坚决,否认自己去过酒吧及喝酒,更别说跟男人打架。并且一切情绪都显得绝对真实,真实到常秀不安。敏贞因被冤枉而负气离开。
黑幕+音乐,第一节结束。
至此,情境被带入集体的情绪不安。常秀内疚、不安;敏贞失望、愤怒;友人自责、疑惑;旧友疑惑、兴奋。一个动作(action)引发了分散情境(situation)。
真相被引入一种暧昧的抽象性境地。一切都有可能,机会平等,到底谁错了?
经由几个关键疑惑点:
1.敏贞是否真的如常秀朋友所说,去了酒吧喝酒及与男人打架?
2.“旧友”是否真的之前认识敏贞?(抑或只是撩妹技巧?)
3.敏贞是不是真的有个双胞胎妹妹?(咖啡馆出现的到底是妹妹还是敏贞本人?)
4.敏贞是不是真的无辜?(有可能常秀朋友的朋友看到的喝酒打架的是她的双胞胎妹妹)
5.敏贞有没有故意跟旧友隐藏身份,扯谎戏弄旧友?
……
经由以上关键点,任何正否串联方式都能产生全新的真实,于是真实被抽象化了。
同时又陷入集体错误的境地。友人听到的传言真实与否都错了(不该多嘴);恋人信与不信谣言都错了(不该怀疑);信与不信“双胞胎”的说法从来不是旧友所在意,他的目的是勾搭(不该乱勾搭);女人喝没喝酒导致的情境也都背离她的意愿了(不该太信任男人)。真实像烟花般平等散开。
自此,影像与文本被升华了。抽象性被彰显,就像玛格丽特的烟斗,“抽象-情境”应运而生。
第二节以常秀及其朋友的共同认错为开端,在两人准备敲敏贞门时,镜头里出现了同一连贯时空内的幻想(也可能是回忆)影像。表现常秀的思念与后悔。在任何可能性平等导致的任何选择也都平等的情境下,常秀要选一个最利于自己的路线,对于过往的真相不再深究是作为恋人的常秀的选择,只求结果圆满。幻想情境的出现将电影引入第二个层次:回忆/幻想-影像。主体看似是敏贞,实则是常秀。这里出现了以常秀的幻想为主观引语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敏贞在不在常秀身边的行为都有可能是常秀的幼稚(孩子)和疯狂(饿狼)的爱所引发的幻想(根据友人的话及过往的记忆所引发),脚的负伤加重了幻想的真实可能性(直接干预的不便捷)。
于是便有了以下关于幻想的猜测:
幻想1: 敏贞在咖啡馆遇到“旧友1”,假说自己是敏贞的胞妹,以示常秀心中敏贞要跟过去告别。
1-2: 敏贞夜里回家
幻想2: 常秀和友人在敏贞门口敲门,常秀看到敏贞跟他打招呼,这里应该是回忆-幻象。
幻想3: 常秀和友人在敏贞门口敲门不果,转头走后,敏贞又走出来开门,这是常秀担心错过引发的幻想。
3-4: 常秀与友人去敏贞工作地找敏贞,不果(提到了敏贞身体不好),加重了常秀的自责。
幻想4: 敏贞用胞妹身份与旧友又去酒吧喝酒,并且被常秀的朋友(女)看到,并且村民议论纷纷,这里呼应了开篇友人对常秀所说的对敏贞的看法。而敏贞重新去喝酒的动机显然是常秀的猜忌与不信任引起的,因为幻想1里明明只是喝咖啡。是常秀自责的幻想。这里敏贞提到了男人要么像小孩(幼稚),要么就像饿狼(疯狂),应该是敏贞跟常秀说过,应该是回忆-幻想的重叠。
4-5: 常秀与朋友喝酒,女性友人说是自己亲眼所见敏贞和男人喝酒。常秀表明立场,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相信。
幻想5: 常秀再去敏贞家,幻想和敏贞道歉并和解。表明常秀内疚加深。
幻想6: “敏贞妹妹”与旧友告别。呼应常秀的立场。
幻想7: 敏贞又在咖啡馆遇到了“旧友2”,男人声称之前遇到过敏贞,敏贞再次给予否认,聊天过后他们一起离开咖啡馆。常秀心中渐渐给敏贞的行为开脱。
7-8: 常秀在酒馆遇到了眼睛伤姑娘,进行了惯用的勾搭实验(与敏贞遇到的几乎如出一辙),过往相识的承认与否认。
8: 常秀再次去敏贞工作地找敏贞,再次被拒绝。
幻想9: 敏贞吃过饭后,与“旧友2”约会,被男人约吃饭时否认自己吃过,相约喝酒。
酒吧里两人相谈正欢时,“旧友1”出现,出现发生争吵的可能性,结果旧友们相互认识,诡计被打破,把敏贞推入尴尬的孤立境地,常秀具备了出场的必要性。呼应了常秀心中朋友的告状内容。告知常秀敏贞在酒吧与男人争吵的朋友出场,通知常秀。
10: 常秀出场,遇到了路边哭泣的敏贞,敏贞继续装傻,常秀因为内疚全盘接受。后相约喝酒(打破约定),酒后滚床单“复合”。常秀表示当下的情境就像是与敏贞的第一次相遇,暗示整个“10”内容正是常秀的回忆。接着以敏贞突发性耳鸣(常有人说她坏话-无辜)强化常秀的立场。
随着半个小时蜡烛的燃烧,一个镜头下以蜡烛为参照,完成了时空压缩。常秀睡醒,遇到了第一节结尾的敏贞(服饰相同),带来西瓜,爽口的西瓜是一种清醒意识的提醒。
常秀和观众突然意识到被导演耍了!原来所有情节都只是常秀听闻敏贞违约喝酒后的幻想(掺杂着回忆-影像),整个电影,除了开头和结尾,全是常秀的回忆/幻想-影像。与此同时常秀对敏贞的爱经历了他内化的自行博弈、权衡梳理,也发生了质变(床笫间的位置也发生了调换),显然猜疑及质问对于常秀来说,对于爱来说,百害而无一利。
床笫间位置的互换原则是以保护为基调的,靠近墙面被设置为安全区,被外围所保护着。
爱一个人就要爱她的全部,在所有选择都平等的情况下,坚信一条哪怕是看似错误的路。这是对爱人及对爱的尊重。
在爱里是“你自己”还是“你所有”,你们怎么选?
她,第一个故事
那个晚上,她在常去的咖啡馆度过,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一旁买咖啡的大叔不断地打量她,又惊又疑。大叔走了又回,思量再三,最终还是坐到了她的面前。
她是他的前女友。他有点激动地跟她打招呼,好久不见。 她抬起头,淡淡然,甜美的笑容里带着着疑惑,你是谁,你认识我吗。
他哭笑不得,我们虽然分手了,可你也不至于不认识我呀,别闹了。她还是笑得戒备,我真的不认识你。他不放弃,终于,她说,你可是认识和我长得一样的人么?我是双胞胎,和姐姐长得一模一样。他将信将疑,却也无可奈何。
他们终于谈笑风生地聊开了,她的笑容没有了先前的警惕,多了几分甜美妩媚,越发让他心醉。他们一起离开了咖啡馆,她的衣角和微卷的发梢在夏日的晚风中飘着。
他们在她常去的小酒馆约会,她喜欢喝酒,总要喝到醺醺然才觉尽兴。她说她总是遇人不淑,想找到一个对的男人好难,他觉得她好美,好天真。他不再去想面前的人到底是不是他的前女友,他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时光。
她,第二个故事
这个晚上,她在常去的咖啡馆度过,喝一杯咖啡,看一本书。一旁买咖啡的年轻男子不断地打量她,又惊又喜,毫不犹疑地拉开椅子在她对面坐下来。他有点激动地跟她打招呼,好久不见。她抬起头,淡淡然,甜美的笑容里带着疑惑,你是谁,你认识我吗。
他哭笑不得,你记得当时,你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我们工作完一起去喝酒聊天,好开心。 她还是笑得戒备,我真的不认识你。他不放弃,详细地对她诉说那天的情形,说她美得不同周遭,他一眼就看见。她带着点撒娇的口吻,好啦,认不认识又有什么关系。他欲说还休,觉得也并无不对。
谈话慢慢地升温,她的笑容没有了先前的警惕,多了几分甜美妩媚,越发让他心醉。他们一起离开了咖啡馆,她的衣角和微卷的发梢在夏日的晚风中飘着。
他们在她常去的小酒馆约会,她说她喜欢喝酒,喝酒,不就是为了喝醉吗。她说她一直在寻找一个对的男人,他说你确实应该。他早已放弃探求面前的她是不是当年那个女孩,他喜欢和她在一起的时光。
她,第三个故事
又一个晚上,她离开了他,因为一些中伤。她爱喝酒,但是她承诺他不超过五杯,她遵守她许下的诺言。然而他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闲言碎语,大声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在酒吧喝醉了和男人吵架,整个街区的人全都知道了,你却只瞒着我。她委屈,不甘,为什么相信他们而不是我。他们在他的床上大声争辩着,最后她愤怒地起身,我们应该分开一段,她说。她离开了他家,离开了他,走在深夜回家的路上,她的衣角和微卷的发梢在夏日的晚风中飘着。
他,一个故事
那个晚上,他失去了她,因为一些谣言。他不喜欢她喝酒,她也承诺他不超过五杯,然而他听朋友说起,她在酒吧喝醉了和男人吵架,整个街区的人都知道了。他愤怒地问,为什么要喝酒,为什么不遵守你的诺言,为什么骗我。她不服,你相信了谣言,便是不相信我,你总归只能选择一方。他想给予信任,却挣扎于为何朋友们要编这样的谎话。他们在他的床上大声争辩着,最后她愤怒地起身,我们应该分开一段,她说。她离开了他家,离开了他,他看着她离开后的床铺,孤身一人。
没有她的日子,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他后悔自己当初不相信她,后悔听信那些愚蠢的谣言而怀疑这个自己生命中如此重要的女人。失去了她,就像失去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跟朋友一起喝闷酒,说她是他生命的光。他在她家的门前守候,到她工作的地方打听,做和她重归于好的梦,他孑然一身,孤独潦倒,她却始终杳无音信。
终于有一天,他的朋友们告诉他,她和别的男人在小酒馆喝酒。他飞快地赶到,她却已经不见踪影。他朝她离开的方向追去,却发现她一个人蹲在巷子里失声痛哭。他心疼、怜惜,向她表白认错,希望他们重新来过。她带着泪光的脸上充满戒备,你是谁,我认识你吗。
他哭笑不得,这些天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吗,别闹了,我错了,我们和好吧。她步步退后,不,我不知道你说的是谁,不要叫我亲爱的。他只得退让,好的,好的,只要你别离开我。
她终于慢慢卸下防备,却依旧否认自己是他口中的亲爱的,她说,我们去喝酒吧,他不再阻拦她,他决定要让她做自己,做喜欢的事。他们一起离开巷子去酒吧,昏暗的路灯下,她的衣角和微卷的发梢在夏日的晚风中飘着。
他们,所有的故事
以上情节,是韩国导演尚秀2016年的电影《你自己与你所有》,一部影片由几个片段组成,女主角都是同一人饰演,以几乎相同的方式和声称曾经认识自己的男人相遇,和他们去同一家酒吧,说同样的话,又以同样潦草的方式结束每一段感情。直到全片终,也不知道她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是长相酷似,是健忘,还是多重人格。
这部电影的结构和叙事手法很是奇特,多处相似的台词让人有一种相同情节重复上演的错觉,这些故事里的她,都长着一张相同的脸,这些故事里的他,都有着相同的困惑和执着。梦境和现实的无缝切换,让你在以为是现实的时候,发现一切不过是梦境,而让你在以为即将梦醒的时候,醒悟一切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影片中处处充满了对他,她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隐喻。开篇,男主和朋友说起自己的母亲卧病在床已经不久于人世,母亲开始绝食,已经四十几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他说,病人这样不吃东西,是熬不过三天的。对于他来说,和女主的爱情,就是他的食物,他是病人,没有了她,他无法存活。
两人分开之后,男主再次出现在镜头前,没有任何解释,拄着拐棍,脚上缠着绷带,这是他内心残缺的具象表现 (后来看人说只是因为当时男主角正好伤了脚)。他和朋友去她家,按了门铃之后无人开门,镜头却移到了墙上缓慢移动的电表,无论人在家与否,电表却不曾停下,在他不知道的地方,她和其他“久别重逢”的男人正约着会,生活在以他不知道的方式行进着。
全片的最后,他们又回到了当初激烈争执的那张床上,不同的是,当时他在靠墙的那一侧,对着她强势地大声质问,而此时,变成了她在靠墙的那一边,他睡在外侧,经历了这一遭,他们在这段感情中的位置早已不同。也是,歌里早就这么唱着,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捡。
对于她来说,每段故事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登场人物,演的却都是一样的戏码。对于他来说,她是特别的,他们的爱情是特别的。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在她的故事中,也是一个按着脚本上场的演员,他喝醉了,跟朋友说,你们都不知道她有多天真,那厢,另一个他对着她说,我觉得你好天真。
讽刺的是,曾经说着非她不可的他,最后也和其他人一样,放弃追索眼前的女人是不是自己曾经爱的那个,他说,我之前就是想得太多了。他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自己曾经喜欢蜜瓜现在喜欢西瓜的事实,不问,不想,只享受眼前。
至此,每段故事里面的女主是否是同一个人,已经不再重要,爱情的起承转合,日日如此,并无新事,她可以是那个特定的人,也可以是任何人,她的三个故事,其实只是一个故事。甚至,每段故事里的男主是否是不同的人,也已经不再重要,因为他们的心中都认定自己的故事是唯一,那便就是唯一了,他的一个故事,是他的全部。你自己与你所拥有的本是一体,你自己,决定你所有的。
说白了,这世界上的爱情大抵有两种,一种是女主的,天时地利,恰好是你,另一种是男主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错。一段感情当归为哪类,无关结果,无关过程,甚至无关事实,只关乎心中的认定。其实,最好的风,最好的云,遇见了最好的你,爱上的可能只是情境,而穿越时空,朝寻暮觅,生生世世只为你,爱上的,可能只是自己的执着。
本文原载于“食色七言”公众号,欢迎来瞅瞅:shisedajiangjun
没有烧酒,只有米酒加咖啡。结尾的小伎俩强调了并没有梦,日常转为寓言和男主的两次恍惚更近乎于虚实相间的白日做梦。结构则转成了性别上的对立又统一,一男逐多女好比《夜与日》,一女戏多男则又是《我们善熙》,在爱情中谁能懂永远谁能懂自己?洪常秀恋爱中的作品,不存在好不好,只看你腻不腻。
故意(或非故意)隐去的某些细节让时间线出现故意(或非故意)的颠覆混乱,与近年《这时对那时错》《自由之丘》都有相似处,三段“认错”不仅在结构上一以贯之的互相照映,更呈现出调侃两性关系的惯常趣味;身份的不确定,“情敌”的意外相认,狠狠揶揄了一把男人们。
导演是不是在自黑我不知道,这次没玩结构,概念却又挺有趣的。一顿大酒过后,又是新的一天,又是一个新的我。女人的虚伪多诚实,我不认识你我缺爱你快夸我美。而男人的诚实多虚伪,我还是那个我像最初一样爱着你你是我的全部我向你保证不干涉你的生活。
就别责怪洪尚秀的片子总是喝喝小酒、拉拉小手,路边抽烟,咖啡馆搭讪了,就男女之间那点永恒的破事儿,别管发生在哪儿哪儿,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连说的台词不也是千篇一律?就算花样翻新的开辟不同的场景,上演的,也终究只会是相同的戏码。所以,就这样吧。
三星半。私以为,洪尚秀是一个野心大于才华的导演,这对于那些想要对他进行阐释的评论家来说是致命的。强撩,最后那些影评比电影还尴尬。洪尚秀的电影太随意了:当天写就的剧本,演员突发情况也自然的进入剧本,凌乱的构图...但authorism的他似乎要去颠覆一些电影中传统的法则,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逮..
看著他每年一部,有種看人練武之感,更簡約更精緻,連多餘劇情也沒有,說洪氏有潔癖,更是他如何將手法隱藏內化敘事。同樣母題,但變出一部《變形記》,証據是女孩在咖啡店閱讀卡夫卡,連身裙,還有衣服店換杉公仔,女人是觸摸不定。但男人嘛?依然愛死一個對象(究竟是幻影還是另一個?)你愛的是什麼?
生活的发现,懂得又如何,试过才知道,剧场里和剧场外,拍完电影去私奔
洪尚秀:剧情三件宝,素淡女人,憋闷男人,嘴炮聊骚。用景三件宝,咖啡酒馆,路边小摊,无人街道。主题三件宝:关于爱情我知道。关于性我知道,关于爱情和性TM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
不知道为何第一次有了看腻洪尚秀的滋味。一如既往的尴尬,只不过我觉得我需要一本鉴婊手册。
天哪,熱戀中的洪尚秀!
Nobody's girlfriend Minjung.
男渣女婊,天荒地老,恋爱脑的男人真是蠢透了(包括尚秀·洪...)
哎我为什么要看洪尚秀
继续男人与女人的交锋,爱一个人能否接受包括缺点的所有,正可谓恋你非你。喜欢幻想对象更完美并且征服欲强的男人,实际在情感关系中反而占有主动性的女人,在失忆与初识的游戏中尴尬美好,甚至爆笑重逢后对男女的双向嘲讽,总体不如上部但也干练有趣。台北金马影展。
头一次感到洪常秀也有要看得够够儿的时候……不玩结构只靠梦境就真的无聊得紧了。《自由之丘》这种纯属无聊到爆的尬聊片也因为神一样的结构变得饶有趣味。论梦境,无数前作都比这个好,要是论喝酒,哪里比得过《夏夏夏》啊。大概其有趣的也就是这个戏精附体的女主(长得真有点像金敏喜!)
干了这杯,我们从头开始,不对,是我从头爱你,你随意就行。
仍是梦境与想象,小趣味与小细节,似你非你
这届洪尚秀不行
恋了爱的洪尚秀,依然洪尚秀。渣男配婊女,撩闲与闲聊。浑浑噩噩,酒馆喝酒。恍恍惚惚,床上吃瓜。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几个韩国妹子是同一家整形医院整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