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充满家庭温馨情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父亲和女儿奇幻般的交换了身体,不得不使用对方的身体生活,在现实中遭遇各种不便的同时,也逐渐更深刻地理解对方,重新找回被遗忘的亲情的故事。我看到这部影片的名字就想昂爸爸是女儿?我还真纳闷了是不是他俩交换了身体或者灵魂,然后就点了进来,果然啊还真是,其实大人只有一小部分的理解自己孩子,换换也挺好!
搞笑的部分可以全场(虽然上座率不高)哄堂大笑鼓掌,感人的部分也可以让人频频抹泪。一对矛盾多多的父女因为身体互换不得不过上对方的生活从而彼此了解体谅,说俗套也新鲜,说新鲜也俗套。而我作为观众,就愿意吃这一套。本土化改编做得很好,两主演的卖力演出,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父女身体互换梗,这种题材总是很招人喜欢,毕竟设定有趣,通过互换,达到彼此的了解,并改变自己的固化生活。结尾真实访谈太催泪
一部家庭温馨情感剧,剧情温暖又不失搞笑的成分,轻松简单。讲述了一场车祸使父女交换身体,不得不用对方的身体生活。父亲在体验女儿上学的苦与乐,如考试成绩大退追女儿的男神。女儿体会了父亲的职场不易如人际交往各种左右逢源。就这样彼此在现实中遭遇各种不便的同时,也逐渐更深刻地理解对方,重新找回被遗忘的亲情。虽然是老梗但是还是还是能够给我们带来深意很温情。
不得不说,伊宰文这样的韩国电影常见面孔,应该算是演技一直在线的电影演员把。无论韩国电影怎么样,但是演员的演技还是在线的。但是奈何这个片子真的很一般,喜剧效果很低,最多算个爆米花电影,看看就行了。身份的互换,然后一连串的事情,然后父女和解了解各处的痛点,很俗套的故事情节,电影完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好在伊宰文演技还在,看的时候也不显得尴尬。这个职能算是爆米花电影,6分不能在多了
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推及家人也是。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这里是肯定句。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我也是肯定句。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哈哈。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2017/8/15爸的女儿》------我和我的爸爸
这部电影看了真心有一段时间了,倘若不是放在迅雷已删除里没彻底删除,我几乎忘记,我还看过这部电影。我是又百度了,看了一眼剧照,才恍然大悟般,这部电影,已阅。说真心话,此类型韩国轻喜剧,有些还不错,这一部真心一般。出于2个目的,写下这篇文章。
一, 就是单纯记录,我看过的电影感受。此类have to的感觉参照以往,不赘述。
二, 也是和一差不多,写感受。今儿就写写我和我的爸爸吧。
我一直都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独立的,自私的,都是两两之间的,比如ABC三人,是好友,A和B,A和C,B和C之间都是不同的,倘若A和B在交流,C进入,都会有些细微的变换,没有刻意隐瞒,没有刻意掩饰,它就是不同的。推及家人也是。我在过往的文字里不止一次写过我和我老妈的感情,其实说句良心话,还是老爸更疼我。爸爸和女儿,爸爸和儿子,妈妈和女儿,妈妈和儿子,姐姐和弟弟,姐姐和妹妹,哥哥和妹妹,哥哥和弟弟,这种关系都是不同的。这里面共同的感情是亲情,是共通的,但彼此有很多细节的不同。其实我并不羡慕独生子女的家庭,虽然我认为在我人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是那么的多余,当然,现在依然如此,去探讨,去明确生活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我活了近30年,也不能让某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对死的恐惧,怎有对生的渴望,我想了多少完美的死法,让我不死的原因,却没有找到。写到这里,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还苟活于世,可能我还是有点怕疼。
扯远了,回答我和我的爸爸。
遗传真是件可怕的规律,尤其是性格方面。因果报应,轮回,对于我家再适合不过。暴躁脾气的奶奶,暴躁脾气的爸爸,暴躁脾气的我。按照老妈的一句,我们三个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我比ta强多了。老爸向老妈说,他比我脾气好多了。这里是肯定句。我向老妈说,我比我爸脾气好多了。我也是肯定句。我妈估计按照表情应该是捂头那个,很无无奈。老妈说,我和我爸 半斤八两。不过真心话,这几年,我爸脾气好多了。也是是年龄真大了,一些事情放开了,性格也被我妈感化了不少。而我,接人待物,还是烂。
我记得初中那阵,因为语文老师要求,有写日记的习惯。虽然日记不在了,我模糊的还有印象其中有些片段,我曾经努力的初中生活,进入城市读书那点自卑,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所谓“死学”,在别人眼中努力却始终中游的成绩,要强的性格,其实感谢爸妈对我没有底限的信任,让我知道我哪怕考的再差都是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也让我知道,我永远和弟弟不是一种类型的孩子。日记中我记得有好多次,我都痛恨到父亲极点,甚至有很多诅咒甚至想杀了他的冲动。其实作为子女,并没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父母作为“父母”的权力,他们赋予你生命,已经给了你最重要的生活资本,只是有些时候,我索求的太多,认为他们欠你的太多。
老妈说,刚结婚,他们关系还很好,后来老妈怀孕了,老爸的一些性格缺陷便暴露出来,婚前那些浪漫情调一旦遇到柴米油盐便早已化为泡影,奶奶也不是那么疼惜儿媳妇的人,后来生了我,再后来有了老弟,那几年,是我们家最困难的几年。老爸并不是一个很理解或者说很体贴的人,我真佩服老妈当时容忍,当然,这也是那个年代妇女优秀品质,如果当下,早就离婚了。所以当今离婚率这么高,80后,90后,都是所谓的“自我”主义,独立,自我惯了,哪里容得下那么多指手画脚,倘若婚姻里,两个人在一起不如一个人,这个婚姻就是束缚,连围城都不是,围城起码外面还有个安全的围墙,而这种婚姻只有被舍弃的份。老妈说,老爸最大的有点就是责任心强。对家庭负责,他如一个勤勤恳恳的老黄牛,不辞辛苦的为整个家奋斗了大半辈子。
我刚出生,家里穷,所有好吃的,有营养的,都给了我。后来老妈怀了老弟,妈妈说,那时候穷,整个孕期,只喝了一次排骨汤,结果老弟当日就出生了,他是多需要营养啊。所以老弟出生后就瘦瘦的小小的,所幸,好在现在长高了,长开了。哦,这时候的老爸在做什么。不得不说,在处理婆媳关系方面,老爸真是差到极点,无论何时,何事,在他心目中,老家,其父母,其兄弟姐妹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狗屁扯淡。那时候老妈怀老弟,受尽各种苦,老爸,说真心话,你做的实在是太差了。当时,那时候我,是家里花钱最多的,我喝得是麦乳精,很高端的东西,老爸那时候几十块的工资,我和老家消耗了大半。老爸总是回忆,那时候骑着他的自行车,上坡,我那时候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老爸有了动力爬坡。多少年后,我感觉和父亲都没有什么共同话题可以聊,我再也唱不出世上只有爸爸好这种歌,老爸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敏感和惆怅,动不动就落泪,“好矫情”啊。
小学里,小学一年级那会,他最敬爱的语文老师,黄老师说我自私,从此之后,老爸再也没有联系过这位老师。哈哈。小学四年级,镇里联考,数学考了77分平均分,四年级的暑假,过得真心无语,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那年夏天的小黑板,黑板后面的壁虎,那年夏天挨过得巴掌,那年夏天吃过的西瓜,那年夏天的二姐,那年夏天的蝉鸣,都留在记忆里,竟然没有忘却。
初中,初中的时候就去城里读私立学校,那时候老爸工作估计也就一千多吧,我那时候生活费,120元,那时候家里真心蛮拮据的。初二的时候,为了我和我弟弟好好学习,买了DVD,恨死那东西了。金山学习还是什么鬼,说实话,老爸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那时候也许是叛逆期,过得并不是很好。我记得初二的时候奥赛班数学复习,那掉下来的玻璃球和老爸的气急败坏。初中因为和姨哥同一届,总是比他考得差。初三那年老爸去新疆,为了自己升迁,为了多给我和弟弟赚点钱,在最叛逆的时代,赢来了我人生,应该是第二个逆袭吧。第一个逆袭,应该是小学5年级。
高中,好不容易通过不懈努力,按照我老妈的话应该是超常发挥,当时副榜进的育才,又副榜进的一中。不过在我们心目中,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当然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再好一点,如此,可以省下来好些银子。高中三年成绩真心一般,估计班里20多名的样子。高考也是一般般,后来复读。第二年高三像是开了窍,应该说第一次知道如何思考了。属于开窍晚的学生,高考又是超常发挥。其实我们这么这些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我感觉,没有所谓的超常发挥,所谓的黑马,都是平素努力的结果。那些因为心理素质落败的选手,还是实力不济的表现。所以,我失败,只因为我曾经不够努力,和天时地利均无关。我还记得两年高考后,老爸在小房间里给我研究报考自愿的那些汗水,第二年我得知自己不能去北京后做了一个甩手掌柜。高中里,老弟上网被抓,那时候对老爸也是万分怨恨。
大学,七年生活就那样一晃而过,真心话,我感觉,这七年过得蛮充实的,当然也是单调的,医学生大都如此吧。即使工作了,也是相对狭窄的圈子,彼此交流就是疾病、病情、病人、医患关系,如诊断,如何评估病情,彼此之间乐此不彼,却让太多的其余人无法进入。大学和老爸交流更少了。一年寒暑假回家,基本上窝在家里,和老爸因为脾气不好,蛮多争吵的,也不知道因为什么争吵,也都是父母迁就子女,最终父母妥协彼此和好。高考那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差点撕了录取通知书,可能大抵也是我嫌弃老爸强迫症,一遍又一遍该给我带多少钱。大学和老爸发过一封email,当时选自愿的时候,我是老爸的孩子,和他性格相仿,知道用什么方式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向来独立惯了,初中在外面读书,习惯群居生活,也离父母越来越远。
工作了,回家就更少了,老爸要比老妈还要担心他闺女什么时候可以嫁出去,只奈缘分未到,人也懒,现代社会年轻人都不愿意将就一直单身。前段时间,老妈在我这里呆了一个月,又聊了下他们结婚的情况。聊了下老爸当时为何选择老妈,真心话,老爸真是个渣男,老弟也是,其实活在这个世上的芸芸众生,我们或许现在,或许曾经,都是如此自私的存在着。
如果有来生,您是否还愿意做我的父亲?如果有来生,我是否还愿意做您的女儿?我想我知道您的答案,我却不知道给您什么答案。感谢您们让我出生,尽管我无法选择,虽然这一生过得幸福,但倘若有来生,我依如曾经的选择,我宁愿不出生。不是这生我过得不好,而是我不知道如何走完这一生。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曾鄙视的,远离的,结果都是妄想。出门在外这么长时间,越发明白,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而,家人才是最亲的人。
2017/8/15
电影相比于电视剧节奏太快,温情不够,两个爸爸同样出色,gakki演的更好也更漂亮——谈谈自己的爸爸吧,最近他好像有心事,人生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不喝酒就保持沉默,对任何事都没有激情,喝完酒拖着我说很多,关于工作,关于待遇。我知道还有很多话他说不出口,但是我能理解。付出得不到承认,工作被冷嘲热讽,没人诉说,只能以酒浇愁。这一点反而父子之间更有共鸣。性格使然,他真的没有心眼,在游戏中被人套路,真希望他做个简简单单的人,没有忧愁,远离烦恼。如果可以,我愿意为他承担所有一切,何尝不是另一种父子换身!爸爸,我超级爱你噢!
搞笑的部分可以全场(虽然上座率不高)哄堂大笑鼓掌,感人的部分也可以让人频频抹泪。一对矛盾多多的父女因为身体互换不得不过上对方的生活从而彼此了解体谅,说俗套也新鲜,说新鲜也俗套。而我作为观众,就愿意吃这一套。本土化改编做得很好,两主演的卖力演出,也为影片加分很多。
韩国很少有电影片尾曲这么好听啊,很不错欸。片子是温情喜剧,无功无过,一家子看着挺开心的那种片子。后面的路人群像对爸爸告白那块完完全全被感动到了。挺暖心的一部片子。
灵魂交换,互换身体这也算老梗了,电影电视剧都拍了多少版本了。可这梗交给韩国人拍,还是该笑的时候让你笑,该哭的时候让你哭,不做作,满真情实感的。家庭和家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片尾比较好
台版国配更加可爱
这电影让我想到gakki的《父女七日变》,其实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问题很重要,我们小时候会很乐意和父母去交流,慢慢长大了却越来越缺乏沟通理解,父母希望我们少走弯路,而我们却各种不待见他们的苦心。灵魂互换后逐渐去了解对方的想法感受,一家人因理解更相亲相爱了!想说少女心的大叔实在是太萌
爸爸的选角略失败诶。
解说
比较平淡。郑素敏还是那枚元气少女啊
父女的真的能感同身受
郑素敏很有喜剧天赋啊哈哈
有趣的好电影
4,5最后真是访谈的“爸爸,我爱你”真感人。
父女身体互换梗,这种题材总是很招人喜欢,毕竟设定有趣,通过互换,达到彼此的了解,并改变自己的固化生活。结尾真实访谈太催泪
应该是全韩国跳sistar最妖娆的大叔了!
灵魂互换的点很老套,银杏叶也让人想起了《阿甘正传》,但情感和桥段的处理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女儿替爸爸上班比爸爸替女儿上学做得有趣太多。PS:叔叔跳舞那段好搞笑哈哈哈哈。#国航上观影
还行,感觉这里面的父亲有点怪,强行温馨的感觉,有点搞笑吧,乐呵看下。很难有共鸣。
很温馨的片子啊,爸爸热舞那段真的炸了!
2022.10.18:在豆瓣电影搜「爸爸」时注意到这部曾经「熊猫仔」标记想看的《爸爸是女儿》,得知是身体互换题材的喜剧片就想找来观影娱乐一下,可惜个人整体感觉不及《我身体里的那个家伙》有趣。★★★☆|2022.10.20:前天看到网友短评得知本片是改编自日本的《父女七日变》,于是就去看了2007年馆博和新垣结衣主演的日剧《父女七日变》,因而对本片(如剧情编排的修改编排等)感到有些失望。
「那时候很难,为什么现在觉得容易?」翻拍『父女七日变』,改得很好,片尾采访也超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