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高级幽默,全程笑不出来。倒是西玛远行时说的我又不是你的孩子让人有点感伤。有点《钢的琴》的感觉,但又缺点高潮,不是那种丝丝渗透的平淡,好像电影过半了还没什么实质,孤儿院、毕业、爱情戏好像都可有可无。男主为什么要演成一个智障,不管怎么看嘴角都像在笑。要是能升华点让人回味就好了。伊利亚和爱人的感情也没有着重回忆,女生一席蓝裙确实很漂亮,两人有礼貌的保持距离的望着对方,我盼着能吻一下,还是让人有在对戏的感觉。
伊利亚当了一辈子火车司机,他的爷爷、爸爸也是,而火车司机最大的痛点就是会撞死人,但同时又是无罪的。伊利亚的火车驾驶室被布置的很温馨,他的生活也井井有条,然而他摆脱不了火车司机这个痛点的诅咒,无罪并不能释放他的痛苦和自责,这些经历使他成为了一个不肯轻易流露自己感情的人,因为他所在意的人总容易离他而去。伊利亚美丽的妻子死于火车肇事,伊利亚把邻居西达夫妇的儿子视如己出,然而却是他撞死了西达夫妇儿子,撞死人是火车司机没法避免也没的选择的事情。
一个火车司机一生中一定会有压死人的经历,故事的序言就很抓人。对于喜欢火车和移动风景的人来说,这是份浪漫的工作,然而这一度是个悲伤的故事,关于如何接受失去,度过宿命的痛点。不是他生而严肃,只是人生经历的分量很重,像满负荷的车厢,借路途的连接处击出单调的节奏。
画面都很有摄影感,用了墨绿色滤镜的那种,是车皮的颜色,也是深沉版的生命的颜色。成为火车司机的梦想有点危险,危险又怎样,危险又明亮,这难道不是被向往的东西该有的样子嘛。一生和火车相连的他们仿佛一辈子都在路上,却又哪儿也没去。
但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平安,一切都会圆满……上帝并没有说:“你们不会被诱惑,你们不会受分娩之苦,你们不会生病。”他说的是:“你们不会被打倒。”
这段话我记得实在太清楚,以至于成了我脑中的一把尺子,总用它来量天量地量人心。看完这部《火车司机日记》,我首先想到的,还是这段话。我想:我是被这段话教育了。
又想起种田山头火的一句诗:人自深山出,遥遥负茧行。多么朴实无华的一句诗啊,却直接道出了人生的是其所是。除了那些本能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是被教育的人生。所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都是被教育的结果。某种意义上,人生似乎被教育得更方便了。我变成了我的教育的完成形态,一切都按照写进我大脑中的代码来执行就可以了。
小时候参加某亲戚的葬礼,周围的人都眼含热泪,唯独我哭不出。我立刻陷入一阵恐慌,害怕自己在旁人眼里是个冷血无情的人,于是灵机一动,偷偷地掩嘴打哈欠,几个哈欠下来,便和大家一起热泪盈眶了。对此,我并没有感到丝毫羞愧,反倒有些得意。只在母亲紧紧搂住我,一边给我抹眼泪,一边放声痛哭的刹那,有些过意不去。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还没有懂得悲伤,却已经被教育得学会悲伤;那时的我还没有经历悲伤,却已经在教育中演习悲伤。等到生命中的那些重大时刻来临,我早已做足万全的准备,准备好真情流露了。
影片中,火车司机伊利亚被教育得多么专情啊!他的恋人在他眼前丧身车轮,他对她念念不忘三十年。在西玛想要亲吻他时,他说“托多罗维奇家的男人,从不亲吻彼此,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在面对红粉知己的深情示爱时,他说“我不是那样的男人”。
再看西玛,他在孤儿院中被“教育”成了一个“弃婴”,所以他想到了自杀(这当然也是教育的结果)。他被伊利亚教育成了一名火车司机,又被教育说每个火车司机都会撞死人,进而陷入焦虑。
很多时候,人生之所以不那么美好,恰恰是因为教育对人生风险的大量剧透。于是,人生就变成了一场开卷考试,即使考到了一个很高的分数,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感。我并不是想说伊利亚不好,教育不好,我想说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生并不是偶然的。
教育,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是它让我们很难对人生的提问给出另一种答案。而这另一种答案,或许就是人生新的契机。
当我们抱定了某种人生信条,建立了某种为人的方式,我们很可能已经把自己囚禁起来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三十年虚与委蛇,或者三十年一往情深,或许都有意义,或许都没有意义,其实并不重要。问题是,我们的幸福如何安放呢?
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
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
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在第一句刚写完时
西蒙才十岁,他站在火车前,想要杀掉自己
他说,他出生在一个纸盒里,我说,把面前的食物吃完,然后去洗澡睡觉
我看着他入睡,窗外的月光惊醒了我
我看见一辆老旧的火车在静谧中脱离轨道,静悄悄地驶向了月亮
我决定明天不自杀了。
在第二句的结尾
西蒙已经和我的肩膀一般高了
在我已经追不上火车的年纪,
他说,他要和我一样,当一个火车司机。
每个火车司机,在职业生涯里
都要撞死好多人,比如我的爱人
但西蒙不同,已经成为火车司机的他
变得焦虑、酗酒
因为他从未撞到过任何人。
谁来让他撞一下呢?我亲爱的西蒙
谁才能成为你的解脱?.......
直到那一天,无法阻止的......
砰!
西蒙抱紧了我,我知道,西蒙要开始他的司机之旅了。
二十年前,我将火车头停在一个孩子面前
二十年后,在杂草和颤抖中,那个孩子在我的车尾醒来
他成了我的孩子————西蒙。
我和他总共撞死了三十五人
十九个男人,十六个女人
我很抱歉,但这无法阻止
在午后的阳光照到地面之后
除了静谧,一无所有
我看见远方有一辆列车,脱离了它原本的轨道
静悄悄地驶向了太阳
「我撞死了六个吉普赛人」
「一整支铜管乐队」
「我把他们的胳膊和腿都撞掉了」
「火车头上全是血」
「有一颗人头卡在了后视镜上」
「只要火车一开动,那颗人头就冲着你眨眼睛」
…
「我父亲和我已经撞死了53个人」
「40个男人,13个女人」
「加上我祖父总共撞死了66个人」
「我们也从来没被定过罪,因为我们本来就没有犯罪」
…
这个质感粗粒的塞尔维亚申奥电影一开篇就有这么一段。两个年轻的心理医生在判断撞死人的火车司机是否有PDST,脑洞大的我从未想过火车司机职业生涯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平均要撞死20多人,虽然他们是无罪的,但一生要活在愧疚中,无法原谅自己。
电影里火车两次刹车停下,就像是命运的轮回,老司机伊利亚躺在冰冷的铁轨上,因为他深爱他的孩子,想用他的死来克服他的恐惧,也因为这份爱,一开始他不愿那孩子从事这份职业,不想他背负这么沉重的心理负担。年幼的西玛从孤儿院拖着行李逃了出来,婴儿时期的他被放在一个装香蕉的箱子里丢在孤儿院门口,得知真相的他生无可恋想卧轨自尽,孤独的伊利亚刹车救下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孩子最后收养了他。
小小的西玛的愿望就是想成为和伊利亚一样的火车司机,但伊利亚却不希望他从事这份工作,但小家伙却自己跟了师傅去学驾驶火车又弄的一团糟,伊利亚去找那个司机理论,打了他一顿,告诉他西玛就是他的一切。虽然不善言辞,又那么严肃古板,但这个男人内心却是那么暖那么温柔,爱人早逝,他就孑然一身,直到他重新有了西玛这个家人。
当你越是恐惧,越是要去面对。经历过就会发现,原来就那么回事儿,很多事情我们无能无力,眼见悲剧的发生却没法去阻止,他们的内心会悲痛,但也仅限于此。对于伊利亚来说,丹妮卡25年前就已经故去,而他身边也有一个他值得去爱的人。 对于西玛来说,虽然是孤儿,但却有伊利亚这样疼爱他的养父循循善诱。你只记得我撞死过多少人,但你从未数过我救了多少人?放不下,执念于此就会愈加痛苦,生活还要继续,无论如何,人生总要向前看的!
没有你的旅途就没有意义,伊利亚在丹妮卡过世后一直浑浑噩噩,直到收养了西玛,而西玛有了伊利亚的陪伴,也迅速成长起来,不再迷失。男孩成长为男人不是靠教科书上教授的文化,而是需要历练。年轻司机要成长为老司机也要经历很多磨难。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学会淡定的面对突如其来的死亡带来的仓皇和恐惧,你不做这行,也有人要做,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热爱,努力平稳行驶下去才是正经事。
…
「我和我的儿子已经撞死了35个人了」
「19个男人,16个女人」
「如果算上我的爸爸和祖父撞死的,总共是75个人」
「我们没有犯罪,但是我们真的很抱歉」
我也曾想过火车(动车、地铁…)司机撞死人的问题,也曾在其他电影里见过,但把这个残酷的现实问题拍成这样一部荒诞幽默的喜剧,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尤其是结尾的设计,真是让我爆笑不已、拍案叫绝!……那个寻死男子跟伊利亚谈的条件竟然是让伊利亚亲他……电影质感粗糙应该是资源版本不高清的问题?!
人生就像开火车,总要遇上几回事故,我们才能变坚强。
喜欢这个质感粗粒的塞尔维亚申奥电影。火车两次刹车停下,就像是命运的轮回,老司机躺在冰冷的铁轨上,因为他深爱他的孩子,也因为这份爱才不愿他从事这份职业。当你越是恐惧,越是要去面对。火车司机职业生涯中平均要撞死20多人,虽然他们是无罪的,但一生要活在愧疚中,无论如何,人生总要向前看!
死让生开阔。
睡过女人只是传统,临幸过铁轨,你才不再是处男。轧死了那么多人,唯独不该忘记拯救的那一个。独居陋室,去世22年的爱人不断闪现;躺于铁轨,银河星辰证明生命可贵。我的家族规矩,不能亲吻男人;他虽杀人无罪,仍心怀愧疚。全场爆笑的高级喜剧,正是对生命充满敬畏,才会踩着火车加速板一路勇敢前行。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这部片子其实是一部完成度很好又比较高级的悲喜剧,电影用喜剧的外壳包裹的其实是关于生死、成长、陌生人之间的感情以及爱情等等这样的人间主题。很荒诞有趣,就像故事里说,只有在撞死过人之后,火车司机才是真的火车司机。
- 爸爸,我撞死了隔壁村的傻子- Nice
谁写的简介,剧透了一半结果还他妈不是那么回事!!!开头幽默并没有很好延续下来,如果一直是戏谑无所谓的调调,最后设置那个简介中的情绪反转会不会更棒呢?收尾做的轮回感挺不错,配乐画面也好
对友邻们说:无限拖延只会让人愈发抑郁,面对才带来勇气~
我出身铁路世家,姥爷就是火车司机,他也曾经撞死过人,虽然不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但内疚与过结真的让人难受。
这种非亲父子的立意本来不错,亦不鲜见。然而全片过分强调要火车司机一定要轧死人,反而不合常理。片尾父子通过“烧死异教徒”的方式完成彼此的救赎,更是颇具荒诞之感,惜哉转折以后铺垫较少,令人不适。
喜剧的悲剧内核。冷清而又孤独。既是告别式,更是成人礼。
画面色调实在是太美了 静谧温和 故事也是温情挂的 带有一丝自嘲的味道 火车司机的职业生涯里免不了轧死人 虽然法理上无罪 心理上却从来不轻松 被老大爷救下的少年长大后也接棒开火车上路时 同样的难题无可避免 只是这一次 他不是一个人 美术和造型加鸡腿!审美品味很好👍
17年上影节。塞尔维亚老演员们插科打诨,但整体是一个荒诞小品,不太值得推荐。
塞尔维亚版的《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饱尝苦痛,才知幸福不易;直面恐惧,才能勇敢前行;历经死亡,才懂生命可贵。
进萨格勒布的列车上看完,没听到紧急刹车。但愿驾驭这趟始发自法兰克福的超长途跨国的,是不会拖着负疚感前行的老司机
拍得很生动很漂亮的小片儿。打光调色都让人舒心,美好的农村风光配合老式火车真是太养眼。故事有些黑色幽默,还涉及到心理层面,这么小的着眼点,弄出挺饱满一片。人物也各有性格,对酿西葫芦产生好奇。节奏总体来说算很好了,过场有的时候有点仓促。童年时颜值好高。#siff2017 #
看这部的原因很直接:小时候,我爸的几个朋友来家里吃饭,其中有一个是火车司机,说起曾开车撞死人的事,非常轻松的样子。我忍着怒气没发作,等他们走后跟我爸妈说,再也不要那个叔叔来我家了,对生命一点都不尊重,看着他就恶心。看完之后还挺想找回那个叔叔聊一下他的工作心态的。
我要任性地给这部片打五星,不仅仅因为过几天要去贝尔格莱德坐火车了,更重要的一点,可能全世界也只有南斯拉夫人,敢于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调侃火车司机撞人了。这欢笑的背后,是心酸。这个民族的命途有多舛,他们的狂野就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