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橄榄球教练吉姆·怀特,因为愤怒之下误伤球员,被学校开除。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举家搬到美国南加州最穷的小镇麦克法兰,因为他只能在这个小镇的中学找到工作。
这是一个以拉美裔人为主的农业小镇,镇里的居民大多是农民、长工,依靠采摘草莓卷心菜等农作物为生。
他不知道的是,这个小镇因为他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麦克法兰小镇的孩子似乎从一出生命运就已注定:
10岁开始帮助家人摘草莓,13岁开始早上四点半起床去农场,一直采摘到上学时间,才背着书包跑向学校,放学后继续回农田干活。他们来自农田,毕业后继续回农田干活,除非被逮捕。
更糟糕的是,家长们贫困、见识少、不注重教育。
如果没有吉姆来到这个地方,这些少年们将会继续他们祖辈的生活。
而吉姆在这个小镇经历的事情,在2015被导演妮基·卡罗搬上了大荧幕,由凯文·科斯特纳主演,影片名称就是《麦克法兰》。
小镇条件实在很差,吃住行都无法跟之前的城市相比,从踏入小镇的那刻起,吉姆只想着如何才能离开这个糟糕的地方,他实在不忍让妻子和两个女儿跟着他受苦。
在初到小镇的煎熬中,他发现了学生们的长跑天赋。
为了不浪费这些孩子的天赋,也为了给自己找点有成就感的事情做,吉姆组建了七人越野队,企图通过长跑比赛来改变现状。
就这样,一个非专业教练,一群从未参加过越野比赛的少年,通过艰苦的训练,成为了加州越野比赛的冠军,为他们自己也为麦克法兰赢得了无上的荣誉。
电影《阿甘正传》中,奔跑是阿甘唯一的出路,他跑赢了骑着自行车的恶作剧小伙伴,跑赢了开汽车羞辱他的同龄人,跑来了成为橄榄球运动员的资格,跑赢了虎视眈眈的对手成为全明星球员。他继续跑,跑过战场上的霾霾阴雨,跑过残酷的枪林弹雨。
对于教练吉姆和越野队的少年们来说,奔跑、赢得比赛,也是他们的唯一出路。
但是,刚开始少年们并不明白。
跑步最厉害的Thomas说, 我们一遍一遍跑,然后呢?我们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明天起来我们依旧还是农场采摘工。
小镇上的居民也是这样想的,跑步没用,读书没用,还不如早点辍学回家帮助家里干活。
但是吉姆没有放弃,他带领队伍参赛,给他们播下希望的火种,带他们去看海,去见识世界的其他可能性,他亲自参与到艰苦的采摘工作中,去了解小镇居民的生活,了解少年们的日常。
了解越多,他越是被他们感动,他发现小镇居民并非愚顽不化,他们知道感恩, 知道组织募捐活动,为越野队募捐队服和球鞋。他们为吉姆的大女儿举办具有印第安特色的成人礼,让吉姆一家彻底融入这个小镇中来。
他们会举全镇之力去州里为参赛选手加油,25年来从未休息过一天的杂货店,也在这一天关门去往加州,跟在校车后面的车队让人振奋,就像《世界上最快的印第安摩托》中,男主离开故乡去美国参赛时,所有年轻的骑手们,骑着摩托车为他送行护航。
麦克法兰缺少的只是改变的契机,就像作家韩松落说的那样,“我们相信一切都需要契机,我们管这叫做缘分”
跑步让少年们有了选择的机会,吉姆说,你们可以攻读农作物科学、葡萄栽培、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专业,学成后回乡造福小镇,还可以选离家只有几个小时车程的大学,周末能帮助父母采收。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幕发生在总决赛前。看到来自各个地方的优秀选手,大家异常紧张,平时跑得最慢的小胖Danny紧张的吐了起来,吉姆对大家说,“你们看看四周,汇聚了整个加州最强的选手,但他们没有经历你们所经历的一切,他们没有像你们一四点半起床到田间劳作,上完课后也没有继续回去劳作。你们除了严酷的训练,还忍受更多的痛苦,这一切他们都没有。你们忍受痛苦,就是为了来到这里放手一搏。”
这样一番话,点燃了所有人,更是让少年们尤其是Danny在最后时刻开了挂,跑出了最好的成绩。
其中一名少年长大后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他在当时的作文中写到: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仿佛是地球的主宰, 大地是我们的,我们听得懂鸟语, 我们不再是移民,不再是愚蠢的墨西哥人。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灵魂仿佛飞上天空,和神灵对话,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所有这些,感染了教练吉姆和他的家人,也让吉姆最终放弃诱人的高薪职位,留在了麦克法兰。
是的,吉姆教练至今仍然生活在麦克法兰。
在越野队拿到州冠军之后的十四年里,麦克法兰中学接连拿下了9个运动项目的州冠军,吉姆指导过每一个队伍。他曾带领学生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包括美国、欧洲、亚洲,这部电影就是根据他在麦克法兰的真实经历改编。
越野队七个少年的亲朋好友,没有一个读完初中,他们七人却全部考上了大学。在见识过外面世界的风雨和彩虹之后,他们选择回到麦克法兰,为故乡小镇服务,传递希望,就像当初吉姆教练做得那样。
有一次和朋友谈起这部电影,我问为什么是长跑和运动改变了这个贫穷的小镇?而不是工业或者科技?
朋友用经济学家何帆的一段话回复我,运动的本质,是在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时间跨度里面,通过制造一场又一场充满戏剧色彩的比赛,一个又一个史诗一般的传奇人物,塑造出来一系列的精神图腾。最终是这些精神图腾跨越种族、文化、年龄、性别,扩散到每一个人身上,让小镇人们的精神内核发生了改变。
因为自己也跑cross country, 所以特别深有感触 每次coach让我们跑5miles 的时候都叫苦不迭
很典型的美式主旋律,很经典的励志鸡血电影。孩子们演的好,具有令人无法拒绝的感染力。家里电视机看,弟弟随便选了一部,是惊喜,是容易被忽略的冷门佳片。
我现在真是情怀泛滥,没事儿就跑电影院去看电影,然后一看就感动的哭,稀里哗啦的,然后看完还坐着不走在那鼓掌,唉。
这一类的励志片总是相似的,然而还是忍不住想看...
看完好想在阳光下奔跑。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Keep running, keep studying, keeping thinking. That's how we live. 男孩们奔向大海那一刻背景乐太棒,太感人,哭啦~
真实故事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整部影片发黄得色调很美,那既是黄昏又是日出,看你怎样去对待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 当我们奔跑的时候,我们就是神
体育励志片,迪士尼温情,真实改编,一切都像是套路之中的剧情,也依旧能让人为之感动,备受鼓舞。#想拍一部迪斯尼电影#
越来越喜欢这种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虽然鸡汤,但是养人。
凯文·科斯特纳演这种励志教练简直是不二人选。
真实故事改编。教练一家功德无量。
两个人包场看了元宵节这一天影院的第一场电影。能从头一直猜到尾的标准体育电影,因为自己之前一直在跑步所以还是很触动。忽然觉得在美帝还是很不错的,三个多月前就能看到国内正在讨论的大白,这个时间段能看到McFarland这样的好片而不是无聊的低分贺岁档。
每次看体育题材都能感动到流泪
3.5,体育题材总是吸引人的,陈可辛很聪明~
相当励志,看得我半夜下楼杀向北京的深秋,十公里跑完才把电影给我的热血降温。我们都知道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但在某个特定的领域,规则框定的范围就可以做到相对公平。十一采访了一个体育教练,他说中长跑最适合穷人,因为孩子只需要一双鞋就够了,真的是这样,结实的身体,吃苦的耐力,不屈的决心都是从事跑步这项运动的天赋。我在鞍山被十几岁的女孩子带着跑了六公里,她们跑得太快太快了。我十分汗颜。说回电影,唯一的缺憾是没能打破传记片的套路,对热忱的跑步运动来说这种形式反而显得欠缺一丝真诚,节奏上教练的训练方式仍可继续拓展,彰显教练与孩子的情感变化。不过整体看来仍属于瑕不掩瑜的体育电影,感谢这个故事本身带给我的思考。
励志 热血 青春 奔跑 他们跑出了不一样的未来 不经意就喝下了这碗鸡汤啊不说了我去跑上几圈回来hhh
看海的那一幕,值得泪目。
真实故事改编
8.0 比较有意思的是最后放出了人物原型,还在字幕里说明了各人现状。并不是想象里那种通过越野跑就一举翻转了整个人生轨迹的结局,除了何塞成为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其他成员仍留在了麦克法兰,一位警探、一位地区主席、三位就在麦克法兰中学执教,Victor还进入了监狱服刑。当初的健壮少年,也都在二十几年后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大叔模样。可再想想,相比中途辍学、继续采摘劳工的工作,这样的人生不就已是得到极大的改观了?况且,若非致力成为职业选手,参与运动竞技更重要的,还是提供了希望,滋生出坚持的热爱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吧。就像何塞写的:「When we run, our spirits fly, we speak to the gods. When we run, we are the g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