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第一次看电影路演,成都映后分享阵容也超强
不过可能期望太大,电影有点让人失望 剧情不够清楚,以及台词有点突兀,有时候对话单纯为推动剧情而出现,使得原本方言台词带来的亲切感变弱
与现场其他女性观众的感受不同,我反倒认为这是一部男性视角下的很好的女性作品 剧里除男主外,所有重要角色都是女性。与她们相比,男主的塑造反倒较为片面单一。女友、母亲、外婆,都让我深深共情
外婆真的让我无数次想到逝去的外婆 西南地区的婆婆好像有着共同的特质 勤劳能干,世故通透,强硬又温和,就如同深埋地里的土豆一样,她就在那里
而妈妈这个角色正如每一个人的妈妈,充满包容和生命力,孩子需要她,她就拿着行李箱千里迢迢奔赴,像野草一样在北京扎根。剧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戳我,男主生病失禁的时候,妈妈很自然地走进厕所帮忙
女友感觉选角有点出戏,超喜欢慈婉彤!但是很难相信她会这样去爱一个男人并且全身心地照顾他,慈婉彤姐姐感觉是会一巴掌扇几个渣男的程度,很喜欢她身上的那股劲儿!或许可以dream一下她演一个能发挥她气质的角色!
电影不一定是生命的全部,但生命里有电影,多么有幸。
采访:胡轩铭
编辑:安琪;晓宇
拍摄:李沂珈
第十五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有个单元叫【惊人首作】,其中有一部叫《故乡异客》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导演李崧鸣在2017年的时候因病住院,命悬一线,在住院期间有感而发创作了《故乡异客》的剧本,要拍电影的强烈信念在不断支撑着他,13个月后他奇迹般的康复了,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导演处女作。
《故乡异客》是导演献给外婆的一部作品,全片情感冷静克制,将观众一步步带入贵州小城,主角从故乡身上反思自我,学会接纳,而与此同时,外婆也在逐渐老去。
在《故乡异客》首映结束后,『一元放映』就在西宁和导演聊起了《故乡异客》的幕后故事,也谈到了什么是“作者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虽然暂时落下了帷幕,但关于《故乡异客》的故事还在继续……
导演您是怎么想到拍摄《故乡异客》这样的一部影片呢?
李崧鸣:简单来说,《故乡异客》是一个带有我强烈自传色彩的这么一部电影。在2017年2月9号,我从无锡那边拍戏回到贵州之后大病了一场,得了脑膜炎,昏迷了九天。醒来之后,就在医院住了13个月。那年我30岁,一下子陷入到了精神上、身体上、物质上的这三种的最低谷。我在住院期间,就迷迷糊糊的那个阶段,就在念叨着拍戏,外婆呀,神仙洞啊,老鼠啊,这些电影里发生的一些小细节,但我那几天我是没有意识的,是我的家人拿手机录了下来,在我醒之后给我看的。
那刻我开始反思,什么才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东西?首先肯定是原生家庭里的亲密关系,这些亲密关系所代表的就是那些生活的细碎的东西,它不是拯救世界,也不是去批判现实,它是一个个体的记忆。所以《故乡异客》,它其实不是一个广泛的,能产生广泛共鸣的嫁接集体记忆的一个作品,它就是一个私人的,甚至带有偏见的一个作品。
同时,我的外婆,就是《故乡异客》里的外婆扮演者,她也生病了,她心脏病然后去做心脏手术之后,进了ICU,她那会儿都80多岁了,每天都病危通知书。我们当时都明白外婆这么大年纪很可能说没就没了,我就和外婆说,“外婆快好起来,我拍电影,我需要一个老太太,你能不能帮我?”,我外婆一听可以拍电影,她就:“嗯,好!”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外婆一周之后出院了。当然,这个来自于全家人的关爱,以及我的这种,就好像她觉得她还有使命,庄稼还没收,他的孙子还没有高中毕业,我电影还没拍,这就是爱的连接啊。
那剧本的创作阶段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呢?
李崧鸣:在医院的时候,大纲就已经有了,真正开始落笔是大概始于2018年的3月份。我既然说了拍外婆,后来我就在外婆的村子,跟了她三个月。我的习惯是先采风,就有了空间,有了人物之后,故事就会慢慢长起来。
然后我就和外婆聊起往事,我就发现,关于神仙洞是毒死老鼠,还是要放生老鼠;是想念外公还是讨厌外公……她后来的回答,跟我曾经的记忆不一样,曾经我问她想不想外公,我记忆里是她很想,但外婆后来电话里告诉我,她想他干嘛,死老头天天跟她吵架,死了她可开心了。那一瞬间我很崩溃,我觉得,哇,不可能啊!我最爱的外公外婆,他们是这样的吗?我就对过去的记忆产生了强烈的质疑和怀疑,我就把这些反差都写进了剧本。
这部电影之前的英文名叫:她曾经是个孩子,女字旁的那个她。这个电影的语言其实是三个女人,我的女朋友,我的妈妈,我的外婆。片中的男主角在这种爱的哺育之下,开始长大,从影响力一个结果来看,我是在向生命当中特别重要的三位女性致敬。在我和外婆同时住院的期间,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拍一部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我通过电影的方式回馈他们,天天跟她们在一起,让她们的形象在这个电影里留存下来。
外婆和妈妈都是现实中的您的外婆和妈妈,那在电影拍摄时,您是如何指导她们的表演呢?
李崧鸣:我没有教她们表演,我是引导她们去完成。我在跟外婆的时候,每天摄像机对着她,慢慢她就习惯了,就会忽略摄像机的存在。我每年只是假期回去,外婆是个特别固执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们都到市里工作了,她也坚决不离开这片土地。离开了,她就没有归属感,她到城市里就慌张。这就是我为什么会选择一定在她的村子里去拍,我要给她一个充分的自信。
外婆有时候还会改我的词,比如说广播里面我说手头没工作的来帮帮忙。她说,我们哪有“工作”这种叫法?我们这里都是说“活路”,你可以说,“手头不得活路的都来帮哈忙”。
影片的映后交流中,您说您的这部电影是“作者电影”,但在我看来《故乡异客》其实并不私有化,并不作者。反而是我很共情,很感动,我觉得有感情共鸣,这就是拍的一个大家都能懂的电影。
李崧鸣:这个首先我觉得就是,你是观众,你认为它是作者电影,它就是;你认为它不是,它就不是,最终的解释话语权在你这,我的答案就是接纳,我必须接纳我自己对作者电影的定义,我也得接纳你对作者电影的不认同,我们两个不同的人就应该看法不一样,我们俩没有必要找到共同的答案,我尊重你,你尊重我,就OK了。那作者电影最早是法国新浪潮他们在玩的一个东西,这东西就是强烈的个体的生命体验,因为他们那会儿的作者电影是对于那种常规的商业片、类型片的反抗,就是大家太过于去关注集体的东西,而忽略了个体的意义和价值,就个体的生命体验同样的重要,它不应该被时代的洪流冲掉,对吧?那《故乡异客》它就是极度私人的,就是我的生命体验里长出来的果子,那这样的,我就把它称为作者电影。
你的感动只是说我的这个影像像个投影一样,你看到了你自己的意识,你自己的回忆,你被自己打动了,你并非被我的电影打动,我并没有想打动任何人,完全没有。
《故乡异客》中除了您自己本身对于那个故乡是“异客”,其他也是“异客”吗?
李崧鸣:是啊。像里面的男女主都是异客,就是无论是片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演员。
导演您的创作经历和创作方式有受到其他导演的影响吗?
李崧鸣:你觉得你在电影中看到了哪个大师?
伯格曼,费里尼。
李崧鸣:这是元素,但是我的电影和他们没有关系。我以前是做编剧、做类型片和广告出身的人,是特别接大众的人,但是在2017年我整个人的想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生命的这个转变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次进化,我既不感恩那段痛苦的经历,我也不恨它,就是接纳。我在那会儿回头再看这些经典电影的时候,越个人越不取悦我,越作者,越能感受到那个人的“偏见”的时候,就喜欢。这种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是最有价值的,在我的电影里,我就要去着力于挖掘这个东西。
电影最后,男女主角是否真的和解了呢?
李崧鸣:我觉得人只能接纳,人是不会变的,但是接纳并不代表和解。和解就是咱俩打了一架,和好了,就是和解;但如果我不原谅你,我允许自己有不原谅的这个心态和状态,就是接纳。接纳是接受和容纳,就是允许它存在,我跟那些爱与恨,生与死,痛苦与欢乐……我和它们和平的在一起,我看到它们,感受它们,当我开始接纳它们,它们就不会刺伤我。
在地铁上开始写repo 先写下《故乡异客》电影的repo,省流版:快逃(有优点但快逃) 缺点:克制住自己冲进屏幕杀人的心情真的很难…就是说男主这个人物形象有点过于现实了,anyway我知道现实中也有这种人生失败的男的,又巨婴又自我,从来理解不了人类的感情,特别擅长转嫁责任,要求别人为自己牺牲一辈子一点都不愧疚,还有空顺便出个轨,但是看到这种东西被演出来我还是想杀人。漂亮姐姐能不能给他脸上一巴掌然后甩了他啊。虽然我是为了男主演员的脸看的这个电影但是这个人物形象确实让我很痛苦… 优点(可能吧):如果整个剧情我理解的没有错的话,我还是挺喜欢这个伏笔…剧情复现的剪辑方式让我会觉得真实剧情是男主在北京诸事不顺但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因此对故乡抱有美好的幻想,所以他逃回故乡,杜撰了一个他女朋友来故乡找他然后顺利地复合的故事然后写成了剧本。开头和结尾的故事都是幻想。还挺喜欢,有一种开头确实被骗到了但是结尾解谜成功的快乐。
风景不错我好喜欢…前半段有一种我回到父母的故乡的感觉,新奇又有点不适应,但总体还是觉得好的多,但作为外来者其实所有人都跟你粉饰着一些东西(前半段怀疑过故乡异客是不是指女主) 但是为了这些忍受一个半小时的折磨大可不必() 好无语好无语主创见面会结尾让大家喊不见不散…你猜猜没有主创见面会谁来看这玩意()
因为叶麒圣知道这部电影,21年看预告的时候也很期待过会不会是一个很温暖或者有思考的电影,今天看了观后谈来评
文艺片确实是带有一定程度上私人的体验,也确实让习惯性分析纯粹的对和错的理科生脑子有点痛苦
我在观影过程中无数次被气的想冲进去暴打巨婴男,在男女主争吵的时候我回忆起了我跟上一个男朋友争吵时他也在说我只讲感情不讲道理,我气的牙痒痒,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毕业确实烦人
在观后谈的时候绝大部分女生都很想吐槽男主是个渣男,巨婴,不讨喜,是不是选一个帅气的男演员就是为了让观众没那么讨厌这个角色,这部电影,感觉导演如坐针毡,想当场结束哈哈哈哈
仔细在地铁上回忆起导演的话,他想表达的是一种似真似假的东西,女主去找外婆的故事可能是真实发生的,也可能是兴贵的剧本,他或许在剧本里希望他们还因为那个孩子存有联系,所以她来找他,或许他们根本在北京分手,从此分道扬镳
我很喜欢导演说,接受一个人就要同时接受他的好和不好,我最近才发现我对很多人的情感都带有爱恨交织的意味。在最后一个镜头里,外婆的午觉没有被中午打鸣的鸡吵醒,我唯一在最后哭了,因为我确实想到了年前去世的奶奶,我确实真真正正同她有过很多感情,但是我也真真正正讨厌她的重男轻女,这或许就是真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但是我希望女主的一切都是兴贵的剧本,她一切行为化诗意化的举动都是由兴贵杜撰来的,我希望她可以洒脱一点,或许是我希望自己可以洒脱一点。
《故乡异客》是导演李崧鸣的一部令人深思的电影作品。这部影片以温暖而真实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归属和文化认同的故事。 导演李崧鸣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故事的深度和情感。他以细腻而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了主人公在异乡中的孤独和迷失。通过情节和角色之间的交织,他描绘了一个扑朔迷离的人生迷航,引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导演的独到创意和出色的导演技巧赋予了影片更多的层次和深意。 影片中的演员们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精湛表演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灵魂,让观众们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们内心情感的起伏和变化。他们的演技以及对角色的深入理解,让人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产生了共鸣和共情。 而《故乡异客》所探讨的主题更是引人深思。电影通过一个异乡人的视角,探讨了家庭、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它让观众们反思自己的家庭关系,思考故乡对于个体情感和身份认同的意义。这种探讨深入人心,引发观众在观影后产生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总的来说,李崧鸣导演的《故乡异客》是一部充满深度和情感的影片。他通过细腻的叙事和出色的导演技巧,刻画出了一个关于家庭和文化认同的故事。演员们的精湛表演也让观众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真实情感。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品味的佳作。无论是对电影作品感兴趣的观众,还是对家庭和身份话题有兴趣的人,都值得一看。
先说评分,7分吧,1分给影片外婆,1分给贵州电影人和贵州情怀,影片5分,这5分恰好是与导演的创作理念趋同,就是重复蒙太奇打下来的5折。
片子讲述了一个和故乡和异客关系都不大的故事,只是在故乡和异乡都拍了一些镜头,故事的话真的不重要,谁看谁知道有多么不重要,片名叫《我吹过你你吹过的晚风》也是成立的,形式大于内容,主场景不到十个,女主演完换男主演,再把台词也改成对立的就完事了,是够省的,往创作理念来说,这可能正是导演的得意之处,诚然,形式探索的精神值得学习,但是奈何功力不足还是过度自恋,一切反而表现出的是生硬和刻意,
首先是演员方面,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确实是现在很多所谓文艺电影的标配,本片的职业演员,男女主的表演极具舞台感,情绪毫无递进可言,表演割裂断层严重,流于表面,完全没有走进人物,以致于在和本片中非职业演员搭戏中,直观的让人看出这真是临时组建的家庭,非职业演员反馈出的客气、片刻不知所措让人出戏,职业演员的过度表现,想要表演回归生活却处处端着怎一个尬字了得,人物和场景严重不符,表演痕迹过重,如果说这是导演故意营造的氛围,那么我只能说绝了!
其次就是对人物性格转换塑造的失败,几个空间的叙事过于追求形式感,只是做了相同场景下的不同对比,没有去细化单个角色,于是所有人物到后面都是空洞的,工具式的,甚至是标签式的,《牯岭街》中的人物变换会令我们深思,而这片儿估计很少人会去思考,这可能是就是导演想要的深不可测吧。
观影中多个情节让人生理和心理不适……如果说这是半自传的话,不知道导演自传的是哪一部分…
最后就期待导演再出新作吧
比想象中要好。风格蛮沉静,没像很多处女作文艺片那样过分跳脱或者孤芳自赏。
时间复诵回环,记忆好像也在流动,除了亲人和故乡的山水,其实没有什么是确定的,真实的。情节上稍显俗套刻意,靠争吵、分手来推进情节,但是最后归于故乡和幻想的贵州部分还是很漂亮的。
导演有点冷幽默的真诚加分,很喜欢关于晴天丧事阴天喜事的解释,也喜欢剧组对人物心理的尊重。
叶哥贡献了很好的表演,其实有那么一刻我特别想接过话筒跟他说说话,我想问他,你和故乡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最理解兴贵的哪部分,又最讨厌他的哪部分?还想跟他说,你也对自己好一点好不好,没有人教过你也没关系的,我们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但是在我即将要举手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笑了。黑色的鸭舌帽挡住小半张脸,很浅、很短暂的一笑,我一瞬间就不想说任何话了。想给你世界上最最自由的、配得上你痛苦的祝福:无论你想要的是什么,我都会祝你得偿所愿。
FIRST 7.28本届电影节最讨厌的影片,影片每一部分拆开来都是极好的,但是组合在一起真的无敌强奸我的心灵,妈的,为什么每个男导演都爱拍意外怀孕,是男人几把上漏鲸还是套上有无底洞,为什么抱一抱就可以轻易和好?女性在你们眼中就这么容易被和解吗?真的就如女主说的一样,这部作品真的在乎观众的感受吗?🤮不好意思,无法共感的巨婴妈宝男主太拉踩了,太毁了。一星给单独拆开的完美情绪表达,一星给演技最好的外婆
如果前后两段的结构能对照《这时对,那时错》,中间一长段就是《擦一擦你那满腹经纶的道貌岸然》再现,自我中心的迷影男青年一面强调自己的感受,另一面不断对女性提出要求。年轻人在故乡是异客,在北京也是异客,破镜不一定重圆,新生命不一定降生,但外婆的家是真的,外婆的爱也是真的,和外婆在一起度过的日子是幸福的。
真tm的无语,整个就是自我感动和个人情绪的极端表达。
萝卜是为了毒老鼠,神仙洞没有水,老人回家是葬礼,午睡公鸡没有叫醒外婆。
现场撕分,黑灯瞎火的反了。补一下吧。对不起,没那么喜欢。补一下,片名不好。
氛围有,不连贯,花活儿多,稚嫩却又那么油腻,硬接硬转硬要吵架。还有更刺耳的批评,不说了,在导演泪洒现场之后,批评也有点罪过了似的。两颗星送给婆婆和火锅,婆婆太辛苦,拿东西没人搭手,还要为了一个并不奏效的设计好几场戏配合男女主分头走好几回。
希望只在中午打鸣的公鸡,叫醒午睡的外婆。希望人们只借不还的神仙洞,继续提供泉水。希望贴额头判断发烧的母亲,知道儿子不吃鱼头。希望不想去一中的女友,唤起男友的性欲。公鸡无法叫醒衰老,泉水不能阻止贪婪,母亲无法追回岁月,女友不能治好麻痹。三代女人不断进化爱情,被生活击打从未后退一步。
个人本届first 最佳。国内导演越来越勇敢、坦诚,把自己作为方法,面对自己人性中卑劣的部分,尝试和解与救赎。一个人与周遭环境的紧张关系,身上散发出的戾气,实际是自己内心矛盾的映射。这片子里,男主燥郁渣男甚至巨婴的形象,可能很不讨女观众喜欢。把渣男形象呈现在荧幕上,观众越是恨他,越是说明他的勇敢。权当这是一个渣男的“忏悔录”吧。这里有他对女性的忏悔与感激,也有他对与自我和解的期待。他设置了悲喜生活的两种可能,而伟大的女性,依然坚韧地热爱生活。
看完《一江春水》紧接着再看这个,以为也会在最后憋个大招,结果居然没有...尤其俩片还有很多同样的细节,怀孕、艾灸、偷听、情侣闹分手,这片上来就很玄幻,以为是个穿越科幻平行时空,结尾竟然非常平淡,反倒是生活流的一江春水最后给出个大惊喜。知道是导演的自传,但片中的男主巨婴又龟毛,实在令人讨厌,背景很刻意地放经典电影这种自恋的艺术片导演梗我最受不了。差不多的情节看两遍很煎熬。外婆演得很好,老人家演完就去世了,为外婆加一星
说点毛病,引用一下茹晓洁对李兴贵所说的话:“你总爱写一些流水账。”本片的中章,即发生在北京的剧情,基本上完美印证了这句话。当片后听导演说导剪版足足有三个小时,我仍想说现版本在北京戏份的处理中仍有不少画蛇添足之处。这不能说算一个单纯的缺点,可四十分钟冗长的北漂生活被观察者视角拆分成了若干独立的片段,这种令我感到不适的观感终于在树林中那场幼稚的争辩中爆发。但影片在贵州戏的处理上发挥较好,主人公的现实与主人公的虚拟在片头与片首交错遭遇,导演通过演绎时空来弥补不完美的生活,这种手法让我想到了贵州导演毕赣的《路野》和《地夜》。总之,终章的煽情非常完美,导演一步步拾起了埋在前两章的线索,这使得最后一章拥有全篇最好的观感。可惜作为导演不能总指望通过时空游戏和虚实结合来弥补剧本本身的乏力。
所以为什么会有人看哭?泪点在哪里?电影的结构有点儿意思,外婆这个角色确实非常讨喜,很可爱了。只是男主这种巨婴般的角色会让我有点儿烦,哈哈哈。另外这次FIRST所有涉及怀孕的情节,男方的反应都非常渣,我承认渣男很多,但是这个比例未免太高了吧,咋每次怀孕,男方都是一脸懵逼,没有反应,不想面对呢?也不至于都孬成这样吧,另外,大家安全措施都做得这么差吗?保护率比新冠疫苗还低呀,就这怀孕概率,中国还愁生育率?
#2021FIRST13# 看到的第一部“惊人首作”,的确震惊不已,拍手称快。章明《结果》般的场景重演,却又以莫比乌斯式的对倒结构串联。同样的人事,男女两人经历过却是不一样的色彩。是恼人的现实,还是魔幻的剧作,无需阐明,就像被油漆过的牛身上黑白相间,就像老人从台湾回到故乡却已是异客,就像人和世界会变,却也永远不变。7.27
人物立得不太好 做得很符号 看得出来是真的穷 声音没修完 低照度的画面全是噪点 但真诚是真的
以农村生活的放空对比出城市生活的艰辛,年轻一代人在老一代身上看到了感知力,在城市生活久了,回到故乡才能发现大自然的感召。一边是生命在于运动,一边是生命在于劳动。
#15th FIRST# 竞赛入围。7分。我看见了好多只鸡哈哈哈哈。毕赣mix洪常秀这种奇怪口味的配方居然也能成立,也挺匪夷所思的。故事第一段第三段的《这时对那时错》玩得真挺有意思,因此在我看来片子可能只有第二段是生活而头尾都是剧本。当然毕赣式的时空观(由天空之城主题曲八音盒引导)就用得生硬了。第二段的母子关系写得到位且准确,对外婆的感情以及外婆所有的表演也很动人。本片可以说是“毕赣作为方法”,除了时空观也包括了调用自己生命经验的创作方法。
很棒,迷影型导演,把电影知识、理论、趣味内化为自己的原创力。期待导演在纯粹的创作道路上走下去,拍广告浪费才华了。
我脚得我贫瘠的语言无法评价这部作品。一个字:优秀!
#15FIRST#第八场,我今年FIRST最后一场,圆满谢幕了。这是一个导演献给他外婆的电影,在涕泪纵流的感动之余,电影从美术、镜头设计、演员表演……都是十分十分精良的,前后景的大量布置加深了电影每一场的深度和厚度,各种台词的工整对照表达出了家庭的团结和谐,无论谁与谁有矛盾,但最后都会吃幸福蛋永永远远幸福在一起,外婆这个角色可真的是太太太可爱了,打太极幸福蛋水浇园丁那块儿小致敬情感就很实,听完导演的阐述,我明白这才是青年导演应该做的,好好先做类型并加入充沛的情感,这就很棒了。结尾就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安静又平静,她就躺在那儿,好像睡着了……
八音盒房间切换时间线时我有种痛感,这种痛只有我在看燃烧的时候感受到过。看了同场观众的一片骂声和质疑什么巨婴。我只想说,我就是很吃导演这套🤗
映后QA的时候,有位观众大发感慨终于有人玩时空了,看了几天终于有“镜头”了。😓这番话的装逼程度真的有引起我生理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