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篇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没有一个坏人,也没有一个没有缺点的好人。把自己的本色都演绎的淋漓尽致。只是男女主人公没有办法幸福的在一起,真的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赵长天全身都有主角的光环,在别人的事情上勇敢正义,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但是在自己的事情上却婆婆妈妈 ,有当时社会的无奈,但是更多的却是没有责任和担当的表现。
刘翠翠有女性所有的优点,温婉贤惠,坚韧不拔……身上的那种勇敢,为了爱情奋不顾身……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隐忍……
随着剧情的发展,男主赵长天是个很矛盾的人,既可以说是个挺渣的人,也可以说是个挺长情的人。正因为有才有胆有智谋,所以不论是凤凰屯的刘翠翠,还是宁州城里教授家庭出身的初萌,甚至是这两个女性的双方老人,都看上了他。想要拥有这样的人,就要相应的有所付出。
翠翠可以说是整部剧里,韧性最佳的那个人。即使是男主光坏的赵长天,都无法比拟。独自生娃,独自抚养,带娃上大学,请保姆,扛麻袋,奔波于学校与孩子之间,尤其是雨中带着可爱的女儿-花儿在屋檐下躲雨那一幕,不多言语的她看到赵长天,那一刻才痛哭,真的是心生敬佩这样一个女子,放到当下,她也是值得敬佩的。不论生活的重担有多沉,她始终咬牙坚持着。一直奇怪,她为什么不跟赵长天说实话,告诉他花就是她们俩的孩子,赵是会担负起责任的,但是她始终用谎话来打消赵的疑虑。其实赵从内心是知道事实的,只是他那时候也只是个学生,会担心学业怎么办,父母怎么办,身边的人怎么看,这些人之常情的考虑,也让他选择了相信翠翠的谎言,用翠翠的谎言去麻痹自我。反观之,没什么文化水平的曹二哥,就表现的很是个爷们。在翠翠每一次困难时,他总是及时出现的那个人。有人会奇怪,曹二哥对翠翠是见色而一见钟情,翠翠对赵也是这样,可是,正是因为有所吸引,所以人与人之间才有了可能性。爱情不见得非要起于色,也可以是感恩,也可以是相濡以沫。翠翠抱着一颗纯正的心,希望赵有一天如果能够和自己在一起,不因为任何外因,而只是忠于喜欢,但这个实在是太难了。孩子毕竟有了,俩人之间是不可能说断了联系就彻底消失在彼此的世界的。老妈看着百姓调解节目,笑着告诉我,看这俩老人都80多了,还在打架。我们的日常,不就是有争吵,有笑声,才日复一日的称之为日子么。
翠翠嫁给曹二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嫁给了疼爱自己,疼爱孩子的那个人,何尝不是上上选。新婚那一天,翠翠抱着女儿,曹二哥才敢瞪着眼说,你今后不要再提上学的事了,照顾好家里的鸡鸭鹅。这是两个人对于生活追求的南辕北辙的真实显现。看到这一点,痛心翠翠值得拥有更好的,但是,过日子读书很重要,鸡鸭鹅也很重要。即使曹二哥内心抵触翠翠会比他发展的更好,把她锁进屋子,在翠翠逃跑去考试的路上,仍旧是曹二哥屈服了,抱着女儿等着她,最后送她进了宁州大学的校门,在这一刻,深感女性找老公,能遇到这样一个,成为自己后盾的那个人,就是一种幸运。
翠翠再也不用一个人奔波于学校和孩子之间,曹二哥会帮她带好孩子,也能让孩子有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即使赵长天和翠翠因为孩子结婚在一起了,也不见得婚后生活有多么快乐。因为赵是城里人,父母已经从心底看上了书香门第出身的初萌,在俩老人的心中,媳妇只能是初萌,而绝不能是农村出身的刘翠翠,不论她身上有多少的闪光点,都比不过城里的女娃。其实,这点也没错,初萌身上洋溢着青春、单纯、闪亮、活泼,善解人意,她身上的闪光点,甚至可以说比刘翠翠要多很多。最后的结局,赵长天其实不应该出现在凤凰屯,而应该去读经济系研究生。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救赎,已经是过往,何必再回头。都各自归于彼此平静的生活,放手也是一种成长和历练。
77级学生里,算是真汉子的,还有一个,韩老六。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穷,不像吕卫兵那样编瞎话说自己父母如何如何;大大方方养鸭,这部电视剧里,唯一的一片世外桃源,就是六哥坐在鸭棚旁边写《说文解字》的注释的那个场面。六哥的媳妇算是全部人物里最凶悍那一个,但是也是唯一一个对自己汉付出最多的那一个。他们也精神差距巨大,但完全不影响这对夫妻的日子。六哥用了大学四年时间,养了一群鸭子,写了一本书,有时候想想,自己读书这么多年,似乎一事无成,只实现了教书这件事。他是剧里所有人实打实的对得起“哥”这个称呼的人,当然,他也有不足,比如贿赂他人,考试作弊,正是人物有不同,才显得这部剧很真实。以六哥为榜样,持续看书与学习。
每个人的感情线,都与时代的烙印同步发展。反观当下,面对情感,少些势力,多些本心,少些纠缠,多些成长。这才是一段情感里需要去面对的,抱怨的最大好处,就是撒气,有利于一时的心理健康,但无助于长久,无论我们的另一半有多少的毛病,有多少的不足,多想想他的好,努力给他养出来一些优点,也是了不起的自己。
这里面的每个人,都有值得敬佩,洗去铅华,不断蜕变。
是部好剧。
第一次看这部剧,是十年前。只不过是电视台一直在轮播,不由自主的看了许多遍。整部剧都很好,特殊年代下的特殊学生的大学岁月,看起来是那么美好。相比较于其他人的故事,我对陶自然和李阔间的师生恋难以忘怀。纵使结局徒留遗憾,却那么纯真的,美好的爱情。
我非常欣赏陶自然,喜欢她的性格:执着,敢爱,有勇于为了爱情挑战世俗舆论的勇气。那段不堪回首的经历,只不过是将陶自然与李阔联系在一起的一段机缘,陶自然对李阔,是发自内心的真爱。最初,她见到李阔,只有害怕,愧疚。可当她一味躲避后,不得不正面面对李阔时,感受到了他的宽容,大度,更有男人经历岁月磨难洗礼过后的沉稳,她。爱上了。
爱情很奇妙,不知何时发生,不知为什么发生,也许我列举出来的李阔的优点,不过是陶自然爱上她的原因之一罢了。
他开始不顾一切,“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都要找到你!”。陶自然对李阔的情感,洁白无瑕,带着少女般的清纯,轰轰烈烈,义无反顾。
可惜,李阔并没有接受陶自然。
为什么?
李阔究竟对陶自然是怎样的情感呢?应该很复杂。李阔面对陶自然的父母时,失态的说到:“是你们的女儿害了我!”,其实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可以原谅陶自然对他的过错,可他无法面对因自己而自杀的妻子。陶自然间接导致他家破人亡是无法驳辩的事实,这是他心中无法抹平的伤痕。在他看来,陶自然对他的爱,或许是纯粹的,但他心中总有“她是在为我赎罪”的自责感。纵使陶自然对他如此痴情,他还是无法面对自己。
“轰轰烈烈的爱情,是属于年轻人的”。人上年龄了,经历了风风雨雨,却越活越复杂。
一面是纯粹,一面是复杂,结果只能是悲剧。
心疼陶自然,也理解李阔,人是感情动物,有着复杂的情绪思想。爱情又是两个人的事,更复杂。因为爱,想在一起,可是往往爱的人,并不适合在一起。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或许只有接受这种不完美的结局,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本身就是个悲剧。所谓的喜剧,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吧。
“难道一定要过那长矛的一关,才能见证百分之百的真诚吗?”
这句引用自刘墉老师的《爱何必百分百》一书里提到的观点,这也是我看完《雪花那个飘》最大的意难平。
勇敢、真诚、浪漫、帅气、有担当的官二代冷雪松是不配拥有徐文丽的,他需要经过大火的考验,生死的角逐,甚至是悲惨的下半生,才能得到徐文丽的情感动容,并为他撰下真挚的悲歌——
你有一双眼睛
左眼是长庚 右眼是启明
我的世界里没有黑暗
黑暗中你是我的眼睛
越过迢迢银汉
我听得见你缥缥缈缈的召唤
站在天涯的尽头
你的凝望让我怦然心动
牵着你的手 跟着你走
你的眼睛是我永远的光明
而这个美丽、个性、仗义、有才情的徐文丽,也不配拥有冷雪松的爱,需要她无条件的接受一个轻则毁容,重则甚至瘫痪的丈夫,才能洗刷干净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所塑造出来的这样一个虚荣、尖酸,甚至为了出名想过出卖身体的穷丫头徐文丽。
冷雪松与徐文丽的爱情结局,都需要经历“长矛”的一关,才能见证他们是真正虔诚的“教徒”。甚至好像不这样安排,而是让他们就这样顺顺当当的才子配佳人的走到了一起,冷雪松大概率会被徐文丽视为花花公子,而徐文丽也会被其他人视为贪慕钱财。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直面生死,才能见证真爱呢?
这也是我看本剧最大的意难平。
而另外要评价这部剧,当然绕不开本剧的男女主角赵长天和刘翠翠,以及初萌三人的情感纠葛。在这段感情里,可能是我不够伟大吧,因此我个人无法理解刘翠翠的行为。
不理解在三:
其一,为什么要自作主张隐瞒事实真相?即使是在赵长天一而再,再而三的追问下,都不告诉他那天晚上旅馆发生的事情,后续也一直隐瞒孩子是赵长天的这一事实。凭一己之力,让赵长天处于不仁不义不认妻女之地。
其二,为什么总是过于逞强,明明没有金刚钻,但偏要揽这瓷器活儿?后续也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纠葛发生。有人夸刘翠翠是真正活着的人,还引用她的那句台词——“我刘翠翠活得起就立得住”。可是她“活得起立得住”了吗?没有吧。带孩子这事儿是赵长天用了妹妹的钱买了一辆新自行车给她用,她才能每天能回去看孩子;生病这事儿是赵长天和初萌家的钱让她安心养病和做手术;再后面孩子因为没有户口的问题,她好像还逼不得已一样嫁给了一直心疼她爱她的曹二哥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至少这三件事,都是别人帮她摆平的吧,她怎么就“活得起立得住”了呢?
其三,后续太过自私根本不考虑丈夫孩子。先不说和曹二哥结婚但不领结婚证,是为了自己好出尔反尔考大学做准备这事儿,就她为了考大学不过问自己亲生女儿这一点来看,我并不认为刘翠翠是一个好母亲。
可能有人会说,女人凭什么就要为了孩子而活着,也可以有自己的人生啊。
这话没错,女人当然要有自己的人生,但这一切应该是建立在不影响孩子的情况下吧?刘翠翠本来就没有能力照顾孩子,她擅作主张生了下来,那不用负责的吗?孩子何其无辜?
换言之,如果我是刘翠翠,我一定不会生下这个孩子。因为我心里也像刘翠翠一样清楚,知道赵长天对我只是感恩,而不是爱情,他不会应诺而娶我,再加上我有大学梦,在那落后的社会人们不会瞧得起一个未婚先孕的女性,再加上我也没有能力养孩子,那么我会偷偷打掉这个孩子,然后再开始我的新生活。
不过好在曹二哥确实是一个好人,即使刘翠翠执意要考大学,不管自己女儿的死活,但他这个继父也一直把花儿当成自己的亲生闺女,要不然年幼的花儿很可能会面临一个可怕的“鬼父”。
再说有人认为,刘翠翠对赵长天上大学这件事有莫大的恩德,先是背他去赶考,再是拿枪拼命都要让舅舅帮赵长天过审。
是,这确实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这不能抵消她因为自己所谓的为了赵长天好不影响他上大学而隐瞒了一切,所对自己,对女儿,对赵长天,甚至对初萌带来的伤害。
这个女主角,我夸不下去。
在他们三人(加上曹二哥算是四人了)的这段感情里,我只心疼初萌。好好的一个女孩子,换一个人爱不好吗?为什么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只能说,主角光环还是太过强大了,可是赵长天他不配。
我很喜欢这种反应八九十年代学生生活或者工人生活的影视剧,那是一个纯粹而又努力的年代,虽然影视剧会把一些负能量的情况删除掉,但依旧让人向往。#赵君#老师在剧里饰演年龄最大的大学生,设定上是三十八岁,其实老师当时真实年龄应该是48岁了,1982年上的北京电影学院,算是最接近剧中77级的大学生了,本质上应该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可以说老师是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只是换了个人设。 让我比较惊喜的是这部戏一部群戏,没有所谓的固定主角,每个人都是主角,就像剧中说的77级的一个都不能掉队,而编剧也用一个个小故事来见证每个人物的成长,而咱赵老师演绎的韩老六恰恰就是第一个小故事的主演。韩老六因为来自农村,年纪又大,所以跟其他同学开始显的有些格格不入,人又实在,容易被欺负,看到六哥被欺负,我还挺心疼的,话说那应该算是早期的校园霸凌了吧。还好,这些人本质上都不坏,经过四年的相处都培养出了深厚的友谊,但是说到这个,我想吐槽一下,剧中好些个对立剧情可以说是很严重了,但是剧中的角色貌似都不记仇,隔天还能正常交流,算是有点不符合人性了。 对了,为了贴合人物的年龄,老师在戏中戴了假发,不过这次假发做的比较认真,至少比《最后的骑兵》里面的假发要真实多了,,不是熟悉老师的观众,估计都看不出来老师那是假发,哈哈!!!但是导演你给老师戴假发就戴假发吧,但是你还故意吐槽就过分了呀,有段剧情是六哥和长天几个绝食抗议,片中女同学对六哥说绝食容易脱发, 你本来头发就少。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笑死了,我敢说这是导演故意加的戏,哈哈~~真的好想知道当时片场的拍摄情况,估计拍这一段戏的时候,老师一定追着导演揍,哈哈 这部戏真的很好看,每个人物都很饱满,全片看下来都很有意思,我几乎没有快进,结尾也没有故意煽情,但也足够让人伤感,毕竟分别总是让人难受的。唯一遗憾的是李阔老师和陶自然的爱情没有结果,其实挺希望他们在一起的。 就说这么多吧,最后发点老师的剧照,我看之前的帖子有好多人不习惯老师的造型,不过看多了就习惯了,嘿嘿
1977-2007三十年的中文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基于我爸(77年考上大学的第一代)说当时大学生活就是那样的,就给多一颗星吧。
翻译哥的剧,当然要顶。
干嘛干嘛,最后又见刘翠翠干嘛,背着萌萌搞奸情啊!
每天都等着片尾曲播完。很伤心。
女猪脚有一种温婉知性的美
纠结的爱情关系,狗血的煽情结尾是高编剧金牌制胜的法宝……?鸡飞狗跳的大学生活可真精彩。
李阔&陶自然
那些城里的孩子
挺好看的~
编剧真是大SB,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个年代可以做的~私生子啊你以为在现代啊,想生就能生啊?!有私生子还去上大学,你以为政审那么好过关的啊?!还有那个初萌~你要不要再假点?!有没有良心?翠翠最可怜了!
和《北风那个吹》一样,是我喜欢的知青年代电视剧。
1977年,母亲的钢笔不好写
特别喜欢中国这个女演员,叫齐欢(据说改名叫齐襄了)。《飘》里的陶自然,《与青春》里的李白玲。喜欢她劲儿劲儿的劲儿。
那时候的大学才尼玛是真正的大学啊!那时候的大学老师才尼玛是真正的大学老师啊!那时候的大学生才尼玛是真正的大学生啊!很多场景是在南大拍的。大结局太煽了,我和我爹都哭了。
剧本真糙啊。。。不过说到群戏,在我心里,大概是没人能比过249了。ps:其实我是喜欢李阔老师的:)
这大学生活,这中文系的生活。
这是一部能将人的记忆拉回那个年代的故事,曾经走过的和未来要经历的,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经历。
陪我妈看的这剧,有些情节挺逗,这么看着觉得历史也没那么远。
期待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