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今天聊聊电影《干预》。
片名L'intervention / 15 minutes de guerre / L'intervention / 15 Minutes of War (2019),别名狙击猎杀:救援行动(台) / 十五分钟的战争。
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反恐精英》。下了课只要喊一声“走,打枪去”,就会看到一群男生浩浩荡荡的奔向网吧。CS是当年最简单上手、最火爆的游戏,网吧里到处都是枪声一片。
当年我从CS1.0一直玩到CS1.6,游戏版本更迭了很多次,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则变化不大。
警察一方从1号到4号分别是US Seal Team 6美国海军第六海豹、German GSG-9德国第九国境防卫队、UK Special Air Service英国特种空勤队和French GIGN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
恐怖分子一方从1号到4号分别是Phoenix Connexion东欧凤凰恐怖组织、L337 Krew中东恐怖份子、Arctic Avengers瑞典北极复仇者恐怖份子和GueriIIa Warfare 中东恐怖游击部队。
我最喜欢的警察角色就是4号French GIGN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游戏角色造型和真实造型就像上图。
原因很简单,4号警察头戴一个大头盔,看起来就很虎。
有趣的是,这部《干预》正是有关GIGN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的一部电影。
GIGN全称Groupe d'intervention de la Gendarmerie nationale,意为国家宪兵干预小组,又或称国家宪兵特勤队,是法国一支精锐的特种作战力量。
影片根据1976年真实事件改编,两年多前1973年11月GIGN刚成立。GIGN主要负责反恐救援,打击有组织犯罪,要人和重点目标保护等任务。
在现在,GIGN有行动队、情报组、安保部队、总统安全小组、作战支援小组和后勤训练6个部门组成,总成员约400人,其中的作战主力行动队成员约100人。在当年成立之初,GIGN可没有这么多人,而是类似精英特种部队,由一群资深狙击手组成。
GIGN徽章,由降落伞和利剑组成,号称“凯旋门前的利剑”。
《干预》拍摄了1976年一起GIGN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在吉布提的人质营救行动。
1976年在殖民地战后独立浪潮下,索马里恐怖分子劫持了法国军事基地子弟学校的学生班车,开到索马里边境,要求殖民地独立。如果他们的诉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将处死手中的孩子人质。
法国政府则一面派人和恐怖分子谈判,一面派出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前往营救。
后来,法国国家宪兵特勤队经过周密部署和耐心潜伏,终于等到了合适时机,在极短时间内击毙恐怖分子,成功营救出人质。
不过索马里哨兵向特勤队开火过程中,一颗流弹击中一名女孩。除了这名女孩,其他人质和突击队员均安全撤退。
影片《干预》的剧情和真实事件过程大致相同,只是为了突出影片戏剧效果,在细节上做了一些艺术处理。
可以说,影片的艺术化处理堪称乳法的最高境界。
在真实情况中,法国政府一面安抚恐怖分子拖延时间,另一面拍出特勤队随时准备用同时狙击的方式击毙对方。并不像影片中,高层频频甩锅,不断措施战机。
在真实情况中,特勤队发动进攻后,法国驻外军团的增援部队立即对索马里边防哨所进行了炮火还击,要趁着索马里哨兵火力被压制的时候救回人质。而不是像影片中,增援部队在旁边做最佳第六人看戏。
被劫持的人质中有法国人,也有美国人。
影片中法国高层暗示特勤队“本国公民优先”。
特勤队凭借此次成功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必要性,军队也成立了狙击部队。
而吉布提也于1977年6月27日宣布独立,凭借其重要地理位置,再一次成为各方争夺的香饽饽。
看起来就是法国赢了一次营救任务,而吉布提成了最大赢家。
《干预》最出色的就是结尾的高潮戏份。
影片为了强行推高结尾,而在剧情设置上进行了些许乳法。看到影片最后超级过瘾的战斗戏,我认为这种乳法可以来得更猛烈一些。
如果没有增援部队的袖手旁观,我们就看不到五位满级大佬拿着狙击枪大战步枪、机枪部队。
这感觉就像在CS里,五位队友各扛着一把AWP,在《Assault》(仓库)中同时射击干掉对面五位恐怖分子。紧接着穿越到《Dust2》(沙漠2),你和队友用AWP消灭了源源不断出现的敌军。
《干预》前半段是几位大佬相互展现自己并不幽默的幽默感,和并不冷酷无情的冷酷一面。还可以看看邦女郎欧嘉·柯瑞兰寇英勇无畏的一面。
观众也可以调过前半段,直接看一看最后的超爽精华部分。
GIGN成名之战,
不惜乳法突出狙神。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2022.01.04
1976年的吉布提还是法属殖民地,1年后的1977年6月27日吉布提宣告独立,定国名为吉布提共和国,41年后的201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吉布提设立综合保障基地,目前多国在吉布提驻有军队和设立军事基地。
这起校车劫持案也太容易了,在一个停靠站,恐怖分子仿佛突然从地缝里冒出来,冲上一辆法国军事基地子弟学校的学生班车,劫持了21名法国和美国小孩,直接开往边境线,显然是有背景的。果然,在被劫持的班车180米远的地方驻有索马里边防军,恐怖分子自由的过境进入索马里,显然这次劫持行动得到索马里边防军的默许。这下麻烦大了,不仅要对付恐怖分子,还要和外国军队对抗,为此法国政府也调来了由法拉特上将带领的法国军队。不过军队可不擅长解救人质,让一群法国大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上去一阵乱打乱杀,恐怕最后人质也剩不下几个活的了。
法国反恐怖突击队——国家宪兵干预队是专门用于反恐怖行动的特种部队。小分队的成员在法国机场一亮相就把人惊着了,大胡子,长披发,带着眼镜,文质彬彬,颇有文艺范,不介绍还以为是一群艺术家或摄影师,以至于吉布提法国外籍军团的法拉特上将初见他们质疑“说好的精英部队呢?”不过他们手里拎的可不是什么画笔和照相机,而是可怕的杀人武器。
法国人和美国人历来互有芥蒂,法拉特上将和美国军事顾问罗布·谢弗一见面就直呼其是中央情报局的牛仔,不像个外交官;法国突击队的指挥官热瓦尔队长更是暗讽美国在越南的败走麦城,以至于美国人在国外都不好意思提越南而说东南亚。连续吃瘪让谢弗好生郁闷,他这是招谁惹谁了?其实法军又何尝不是先于美军在越南栽了个大跟头,彼此彼此,半斤八两。不过美国的武器装备倒是真香,多多益善,不会拒绝。第一次来到法属殖民地吉布提,这些突击队员除了有点新鲜好奇,一点违和感都没有,毕竟法国在吉布提入侵布局运营了一百多年,因此到处都有“法国印象”。
这个美国的简老师有点二,驱车赶到劫持现场,不管是法国军警还是恐怖分子,拦都拦不住,毅然跳上被劫持校车,不知道她这股子个人英雄主义的自信劲来源于哪里?美国人的优越感?还是圣母心爆棚?不过把法国人为了解救人质调来了军队的消息提前透露给恐怖分子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反倒有点火上浇油之嫌。简老师像是来教育恐怖分子,直接就提出放了受伤学生的要求,不知道恐怖分子为啥那般仁慈,不揍她一顿钜钜性子,感觉这伙恐怖分子不专业,太业余了,为劫持失败埋下伏笔。简老师还办了件尴尬的事,问孩子们谁想尿尿,孩子们居然齐刷刷的都举起了手,不知道最后是咋解决的。
热瓦尔抵近至被劫校车侦查,除了目睹简老师出来在他不远处尿尿,一无所获。不过听到去索马里回来的恐怖分子说了一句“他们同意帮助我们”,恐怖分子和索马里边防军勾结实锤了。不过随后索马里边防军和法军互比谁的探照灯亮,让热瓦尔差点一览无余的暴露挂了,为此美国人谢弗又一次吃瘪,被法拉特将军的士兵骂“老基佬”,还被一拳打倒在地,这下可热闹了,恼羞成怒的谢弗爬起来狠狠的修理了那个法国士兵,临走还不忘来一句“也许我是基佬,但我可不老”。
虽然军人为杀人而存在,但是即使是经常杀人的突击队员,也会因为杀人而夜不能寐,寝食不安,因为他们也是正常的人,不是杀人机器,是军人的使命强制他们去杀人。把子弹尖锉平大概是想让子弹射中恐怖分子体内就炸,一弹致命,瞬间死亡。经过一夜准备,凌晨,5位突击队员穿着偷来的各式服装,打扮的像农民工一样,进入射击地点,一字排开。没有办法,被劫校车三面都是一览无余的平坦地势,只有这一面有一堆乱石和灌木丛,可以用来隐蔽。一切就位,法国政府传来的命令是还要等外交斡旋,除非车上四个恐怖分子剩下一个时才可以开火,这是个什么狗屁命令,一看就是政客们坐在办公室里拍脑门子想出来了主意。
在非洲的烈日下暴晒法国白人可比不过当地的黑人,5个突击队员遭老罪了。一声枪响,送补给品的法军军官应声倒下,恐怖分子真开枪了,这下子勇敢自信的简老师傻眼了,满眼恐惧,惶恐不安。突击队员眼睁睁的看着恐怖分子枪击了一个法国军官却无能为力,队长热瓦尔强令队员放下枪“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救孩子们的,不是来当英雄的”。在得知恐怖分子即将转移人质的消息后,热瓦尔决定冒险先斩后奏,在没有法国军队介入下,击毙5个恐怖分子就是一瞬间,持续的枪战也就是十五分钟,5名狙击手单打独斗,弹无虚发、枪枪爆头,煞是过瘾,当然自己也伤痕累累,不过和太阳底下暴晒一天遭的罪比爽多了。
影片中5名突击队员和索马里边防军打的热火朝天,法拉特将军的军队却袖手旁观,一弹不发,一方面应该是为了渲染法国政府刻意隐忍不想引发两国战争的高尚之举,另一方面为了突出突击队员的勇猛无畏,神勇无敌。其实真实事件中法国军队不但介入了该事件,还大打出手,没有法国外籍军团的全力支援,这次解救人质行动能否圆满成功都是个未知数,起码人质和突击队员的损失会大得多。
恐怖分子用一群孩子来作人质,提出国家独立的诉求,显然没有打到法国政府的痛处,是不可能实现的。就算法国政府同意,也没办法立刻兑现,没法当场兑现的承诺,基本上是无用的。为啥片名翻译成《干预》?一个叫“燕山晓月”的豆友解释清楚了,这只法国特种部队正式名为法国国家宪兵干预大队,GIGN(法语单词的缩写:搜索、干预、救援、威慑),在此表示谢意。纵观整个事件,法国政府的处理劫持人质事件的方式不就是干预吗?干预可深可浅,可以深度干预,也可以虚张声势,浮皮搔痒的干预一下,派了军队和狙击手又引而不发,说白了目的就是作秀,扯皮踢皮球,在政客眼里几十个孩子的生命一钱不值,怎么可能用国家利益去换?
根据70年代,吉布提校车劫持真实事件改编: 1976年2月3日,索马里恐怖分子劫持了法属索马里军事基地子女学校的班车。次日,法国反恐精英组织迅速反应,在精心部署下将恐怖分子消灭殆尽,队员无一伤亡。这无疑是法国历史上非常成功的一次营救。当然,从电影所展现出的绑匪防御能力实在是很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怎能不活该被狙击手全灭?又或许是因为70年代的恐怖分子还都没啥脑子的关系…总之,整体中规中矩,除了中段狙击部署确实挺好看的,其它则都没什么较深记忆点,但知识面还算能学习一些: 7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而法属索马里(现吉布提共和国1977年6月27日独立)境内要求独立的呼声一直很高。法属索马里作为法国的最后一块殖民地,法国政府自然是不想放手,所以对境内的独立要求视若无睹。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劫持校车事件,一群被长期殖民统治受到歧视的人,为了自由奋起反抗。这种人可能在法国人眼中是被定义为恐怖分子,但在殖民地人民眼里,他们是为了争取国家独立的斗士,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就像反抗领袖对女老师说的话:很久以前,我也是一个老师,我也想保护孩子,我们国家的孩子,以便他们有一天能够自由。。。
干净利落,没啥拖泥带水。导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故事,而且发挥的不错。但是本片把法军的能力描写的过于底下,有点抹黑的意思。干净利落,没啥拖泥带水。导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故事,而且发挥的不错。但是本片把法军的能力描写的过于底下,有点抹黑的意思。干净利落,没啥拖泥带水。导演很好的运用了这个故事,而且发挥的不错。但是本片把法军的能力描写的过于底下,有点抹黑的意思。
好多朋友提到影片太拖沓,我倒觉得这种拖沓的效果刚好是为了展现政府的不作为。我觉得差的地方:一是解救人质最终有人质死亡算不得成功,这点看了网友的相关介绍,真实事件就是这样,这是相较法国自己最成功的一次了。二是对电影本身想要吐槽的地方,把三个方向的狙击位置改编成一个为哪般,搞得我还以为那个年代通讯技术落后没法远距离协同呢;似乎美国人的角色也是硬编的,没看出必要性,除非是为了舔;对方有人跑到车上查看情况,不在车门处干掉他,而是让他上车还搂出了一梭子;被索马里军火力压制的时候,先干掉好多小趴菜,才轮到机枪手和指挥官;在大巴上防御的时候,咱美女姐姐都知道捡枪,你们守着车上至少6支自动步枪不用,非得用手枪?还tm双枪。……总之我觉得这个片子的看点不是拉垮的枪战戏,而是救人的急迫性与政治冷漠外交磨叽的冲突。
这不电影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电影,同样的法国片,同样是解救人质,同样是法兰西共和国宪兵特种部队,那部电影叫做《特种部队》。
这部电影改编自法国国家宪兵干预队最辉煌的一次人质营救行动——1976年营救吉布提人质行动。
影片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学生班车被劫持,国家宪兵干预队赶到以后,队长不顾疲劳进行了现场勘查,中午时分非洲列日如焰毫无遮掩地照在大地上,突击队员忍着饥渴纹丝不动地潜伏着,最后通过狙击手同时狙击击毙劫持者,不过在和索马里边防军对射中,一名小女孩不幸被索马里边防军的子弹射中死亡。而且也是这次事件后,他们被正式名为法国国家宪兵干预大队,GIGN(法语单词的缩写:搜索、干预、救援、威慑)
但是这部影片并不像特种部队一样,把激烈的枪战放为重点,当然事件中也并没有太多的枪战,最能让人心头一荡的就是五名狙击手同时开枪击毙劫持者的一瞬间了。影片更加侧重于政治斗争,法国政府迟迟不能下决定,索马里政府边防的态度又表明了一定是参与其中,在国与国的利益较量中,一车的儿童很有可能就沦为了利益的牺牲品。
一直到了最后关口,索马里一方已经派车要接走人质们了,队长和队友商量要承担一切的风险,才冒险救下了孩子,造就了法国国家宪兵干预大队史上一次辉煌的成绩。
所以如果你想看一次激烈的巷战,一部标准的爆米花电影,请出门拐弯看《特种部队》。如果你想在电影的同时去思考一下国与家的问题,看看这部也是不错的选择。
抖音营销完全误导了本片,冲着战斗场面和火爆对决去观影的观众一定会的大失所望。电影在铺垫了90分钟后最终才上演终极的致命一击。相较结尾处的闪击前面细致的人物刻画,精巧的剧情推进都更值得回味,而在人物背后延伸出的政治博弈让电影显得更加丰富!
太屎了吧
雖給多分,但這部片有其強烈政治意圖而砍去了法外傘兵突擊隊員在壓制索馬里邊哨火力的努力,而導致功勞集中在GIGN和“不存在”的美國顧問。蘇聯人在索馬里的干預上可見在本片的施潘道以及應為STG44而非卡拉什的哨兵武裝。
6.3
前半部分啰里啰嗦无聊的要死,后半部分狙击枪收人头爽的要死……
想起之前菲律宾事件。。。这帮人真的太厉害了,最后强攻很精彩,狙击手枪枪爆头。
15.Minutes.of.War.2019.Blu-ray.1080p.DTS-HDMA.5.1.HEVC-DDR
没什么特别感觉,会让我想起天空之眼,虽然我也没看过那片子。
凡不知觉间电影就结束的,就是好电影
子弹穿透公交车的能力,究竟多强大?恐怖穿透外交官的能力,究竟多强大?
还是狙击战最好看。
中间的节奏散了,惊心动魄度不够。
漫长焦躁的一日和爆裂的一瞬,细节处理得真好啊。
前面都在不咸不淡地扯淡,最后五分钟又过于英雄主义脱离实际。狙击爽劲加颗星。
女猪脚真的很像苏菲·玛索
法国还是拍文艺电影吧。
还原七十年代吉布提的恐怖分子劫持人质案,整个过程其实挺惊心动魄的,但法国人拍这样的影片似乎总不在状态,总是口水多过行动。且法国人在实际解救中,也缺少干净利落的劲儿,显得拖泥带水。
高潮部分得执行力还是很好的。看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当初《逃离德黑兰》给我留下的当地人全部被描绘成极端分子的情况会不会再次出现。
因为政治原因就可以弃人质儿童于不顾?最后失去一个孩子,任务失败!!可怜的干预组,营救行动要受多方掣肘。最后十五分钟的枪战虽然拍的很精彩,却缺乏正义的底气,战争不应该是营救队的职责,营救队完全是被迫的。队长也为自己的小队做了“屠夫”而愤慨。
影19137:这一群孩子被持从未被ZF公开过。现场,大家看着办。吉布提的政治诉求者注定是不归路,不过,一年后,吉布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