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为了一场梦中的相约殉情的情书,为了桥上与鬼魂一见钟情的幻影,来到金泽的湖畔面对这两位梦中情人的财主丈夫,无政府主义狂徒,阳炎剧场中的赤鬼和来自地狱的画外音。这些死亡的威胁,丈夫猎杀偷情者的猎枪,把剧作家逼到生死的,菩萨与恶鬼的边缘,情人为了用爱打败丈夫和他的前妻而自杀死去,留下仍旧想活着的剧作家跪倒在地,目睹阳炎剧场的倒塌。 “阳炎”指的就是炎热天气时蒸腾的热浪气流,在这美丽的金泽湖畔的阳炎剧场,一切也都像这海市蜃楼,热浪蒸腾中的浮光掠影一般,只剩幽灵和梦幻泡影。 导演铃木清顺将电影艺术与日本传统歌舞伎结合,以剧作家之眼,通过窥探内部雕镂了性爱与死亡的人俑,和在剧场观看两位情人(财主丈夫的两位妻子)先后死去的戏中戏,将死亡、男女情爱、幽灵梦幻的主题以最古典与现代,和风与西洋交融的方式呈现。 这一颗鲜红樱桃,就是她的灵魂。她把灵魂给了你,用梦中的情书召唤你来此,你却无法打败她的丈夫,又独自贪生不肯随她赴死。
直到最后一刻,剧作家就像那对殉情的年轻男女一样,背对背坐在了梦中人亡灵身后 ——电影《阳炎座》
1. 叙事+剪辑
* 峻崎先生和玉岐先生的关系。峻崎先生像是等待玉岐先生给他安排叙事的角色,他知道这是场戏,却不肯跳出来。
2.VR: 多重梦境与现实的交互
* “你和他们的相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被创造的梦境?
* 整个场景灯光的突然变亮
* “一定有人闯进了我的梦,然后把信寄给你。”
* 共同看的儿童戏剧,讲述的还是幻影伊音的故事。姑娘果去询问剧作家是谁,却不肯告知。最后剧作家仿佛是峻崎先生的内心,伊音说出内心独白去反击剧作家,这场戏仿佛演出的是他们的内心与相互置换。最后剧院坍塌。
3.女人间的转换与通灵学parapsychology
* “他看见他自己,他的灵魂离开了身体。”
* 伊音只在夜光下变成另外一个金发蓝眼的女人,是玉岐先生,最后又抛弃她。
* 伊音与峻崎先生做爱之后,她像木偶一般。
* “姑娘果是外在的自我,伊音是内在的自我。”
4.重复元素
* 同一个阶梯场景
* “地面升腾的水汽”
* “很晚了,陪我作伴”
5.元素
* 佛雕底部望进去的淫秽雕塑画面
* 本子上画的方形、圆形
看了豆瓣上面的评价,都是一些很优美的文字,说这是他某个系列杰作中的一部。我从周六开始看,强忍着耐心坚持到了今天,终于看不下去而放弃。 电影的形式感与仪式感都很好。因为没有看完,所以就不评价电影而说一些题外话。 第一个是讲究以物印心的禅宗。对禅宗的地位评价,一般学者都认为在佛教发展史中,禅宗代表着佛教发展的最高阶段。禅宗强调众生的佛性本具,创顿悟成佛之学。这让佛学形而上化而非形而下化,方法论被过度抛弃之后让后来者发疯的居多,得道的却少。 另一个是我非常喜欢的,让艺术的边界完全消融掉的杜尚。他说他的艺术就是某种生活,每一秒、每一次呼吸都是一个作品,在边界消融掉的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这种消融,从有我走向了无我。这种影响时至今日,就是纽约的某个美术馆一而再再而三的展出了些完全空白的作品,最近据说又展出了一次,也算是对道生一与三生万物的一种另类诠释。 杜尚的无我,完全是以有我为根基的。 有个剧集说是萨特拒绝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杜尚冷言冷语:拒绝一件事和接受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对铃木清顺的这部电影,也很适用这种非常虚无主义的评价。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吧。
与志奈子三次相遇:第三次,紫色和服,医院的花窗玻璃,猫叫,出卖女人的灵魂,花瓣随着铃声喷薄,跳切镜头似幻似真,从墓园里取祭拜的花朵去看望朋友。仰角镜头拍高大的和服男人和矮小的洋服男人,出现叙事主体剧作家松崎和丈夫玉肋,浮夸的话剧式表演。第一次,粉色和服,“她的手触碰我的头发,如同斩首一般”,“不仅解开了发髻,还弄湿了”。第二次,黑色和服,披散头发,竹子和樱花花纹的柜子,室内放烟花,浮世绘走廊,但你们都一样,都隐藏了真身。脱去袜子女人和她的谎言一样迷人,舞蹈动作,烟花盘子里映出女人的脸。西洋房子里,丈夫穿了和服并获得仰角镜头,叙述者发现这个房子是第三次相遇的日式房间。给人物中景,第一幕换了伊音重新拍 仿佛一个轮回。确认伊音死后,二人来到舞厅,仆人告知新妻子志奈子是伯爵夫人是个妓女,旧妻子伊音是德国人。贩卖灵魂的老妇人和卖鸟的仆人。山崎去金泽寻找志奈子,火车上穿上了洋服。山崎没有等到志奈子,去找玉肋先生,夜幕中驶出的船上载着两位夫人,一位金发碧眼,一位是要找的志奈子。人物特写快速移镜头,诡异非常。玉肋装扮成金发艺妓,并展示群舞。中西新旧文化的违和,无政府主义,绑匪与妓女。第四次相遇山崎在樱花树下找到志奈子却也失去她,否认“下次见面,我们像恋人般殉情”是她写的留言,红色菩萨翻转成黑色金刚,次日清晨,说是有人看了她的梦,把信寄给了山崎,水面反射二人同框,新夫人一个拉镜头,看到二人的距离仿佛两岸,笔记上留着圆角方。电影进行到一半,迎来一个高潮,山崎和玉肋去看志奈子殉情,但其实她为了尊严而死,之所以想拉着山崎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出卖了灵魂给他。
人偶制作者的儿子为了能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坐在一起,灵魂出窍,因此死亡。
大段的歌舞剧仿佛观众内心的呐喊,玉肋先生和妻子一起死了。山崎的灵魂和自己好好的告别后与志奈子背靠背的坐在了一起。
灵魂是什么?梦中梦,谜中谜,我愿意钻进泉锦花和铃木清顺设计的迷宫中,永远不想出来。
非常有意思的是铃木清顺的节奏感,大量借鉴日本传统能乐的步调。水缸溺水镜头可谓惊艳四座。
墓地之花探病艳遇,爵士乐与艺妓舞,暗夜湖边死者游船,无政府主义裆下蘑菇,殉情预告远游狩猎,收到一封梦中来信,共济会鼓点不识人偶内在,月下金发现真容,戏中戏雪女崩坏剧场,殡葬木桶泉涌圣女果之魂,一无所有走过猎奇杀戮浮世绘之街,“我不会写如此现实主义的作品”……够飞够开心
舞台形式感甚强,做足颜色对比,美则美矣,然腐朽凋零坍塌不过一瞬,究其华丽诡异荒诞,寺山修司与之相比不过尔尔;梦中梦戏中戏,似真非真似幻非幻,不过水月镜花。
主观意象。。完全读不明白。。影像蛮炫彩。。看了一半。。后半略过。。
铃木清顺「大正三部曲」之二,摄影、配乐极佳,情节诡异,大赞!
画面艳丽,情节诡异。
難怪增村和溝口叔會抵制泉鏡派。白肋和松崎代表國體和天皇一體兩面 共享的三妻 分別代表東西交合的大正時代與昭和時代 第三位在德國相識 譬喻嘉仁天皇不能再多 品子作為伊音替身象徵嘉仁對明治之前傳統的眷戀 松崎在霓虹古今的生死沉浮間徘徊 舉起望遠鏡時 彰顯熱愛文學+淫生的嘉仁何以被大正變異捉死
空无一人的迷幻病院、死寂的河飘着渡生死的小船。男主随着渡船踏入了神笼从此越过了生死,不分癫狂与混沌梦境与现实。望远镜中的废墟仿佛说着燃不尽的情欲来世再烧般扭曲疯狂。配色考究绝赞~净琉璃、能乐元素的加入让片子更加鬼魅。细节控玩物控一本满足还有这打光、明暗对比还有构图简直了!想要ost!
清顺美学,浪漫三部曲第二部。泉镜花原作。痴情书生为人妻之美所倾倒,越是靠近她,却越是感觉到无法抵达的距离。在石阶在木桥在河川,在她们相遇在每一条生于死,现实与梦境的边界线之上,此处萌生了爱情,也暗藏着死亡的气息。
又美又诡异
这样的结构,一般是玩不了的。
好看,美轮美奂,亦幻亦真。武可以黑帮暴力,血流不止;文可以安静绚烂,逝者如斯;动可以肉体骚动,滚滚翻腾;静可以春风拂花,日影西斜;文艺起来可以天马行空想象力爆炸,商业起来动画片通俗易懂,扣人心弦。这就是铃木清顺大监督。
红丸梦魇泉镜花,七虫七花入膏肓,忽喇喇幕落台坍,绮罗堆里飞白练,水仙已乘樱桃去
无聊得精彩,精彩的无聊!
《阳炎座》——细细看来,花非花,雾非雾,好一出日版《活捉张三》,却又美得如此瑰丽繁复。想来还是东坡词最为应景: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梦,生死之间可以短暂忘却生死的钟摆。爱是出生,恨是死亡,梦是脚踝上的小铃铛,梦是素履以往。每天你在我的夜晚里出生,每天我在黎明醒来时死亡。我们做的是同一个梦吗?梦让我们走出现实,耳鬓厮磨,肢体交缠,成为一个永不可及的幻想。
大正诡异之二……梦与现实纠缠不清……生与死也纠缠不清……凌乱了……构图极美。
为什么那么高分,为什么那么高分,我浪费了两小时,期间睡了一个小时,这个电影连我都看不懂,华丽的摄像有什么用,不是拍给我看的,不是拍给现在的我看的,不是拍给人类看的,恐怕只有死人看的明白。
意象、记忆、幻象、现实拼贴成的鬼魅光影,形式与表演更倾向于戏剧,传统配乐非常惊艳,其中尺八的声音听起来像逝者的邀语。
8/10。铃木清顺充分运用建筑道具倒塌的技术构成视觉震撼,在一场戏中戏,松崎坐在舞台前欣赏儿童即兴演出的歌舞伎,戏中再现玉肋的两位妻子先后以疯病和殉情两种自我毁灭的方式报复丈夫的傲慢(以威胁性的猎枪为隐喻),讲述第二位妻子时,红衣人在演员身后扮演木偶操纵者,画外说唱者的念白预告下一幕人偶转换成本片女主角,她扯下幕布,向舞台背后奔去,整个舞台建筑轰然倒塌,松崎伏在舞台跟前被女性的怨念所震撼。女性自溺后漂浮而上的橙色海洋球占满充气水池,给人带来人工幻化美学的乐趣,结尾殉情的松崎灵魂短暂停留在世间,火车窗外移动的巨大浮世绘背景,展示其地狱般的内心图景。伊音天生的金发象征大正知识份子对西洋思想的崇拜,丈夫玉肋逼迫她染成黑发、穿和服梳发髻,死后她的魂灵在月光下又呈现金发碧眼的相貌,这种日夜变化代表生死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