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逆转的趋势】(1)工人替代农民(2)机器替代重复性劳动(3)程序替代机械性思维(4)人工智能。【如何应对】(1)创新性思考(2)程序化运作:建立规则+自动执行(3)信息化数据:收集+分析+使用
1、贫穷一直存在。
2、资本比人力的流动性更强。
3、未来?也许不会存在绝对贫穷,但相对贫穷给人的主观感受也许更加强烈。
没找到片源
1、民主决策下,政策是否会越来越偏向富人吗?大概率,但应该不会太过分
2、富人=坏人?逻辑错误,就好像财富只是工具,没有善恶之分
1、如何决定是否投资政局不稳定地区?来源可靠的信心+暴利
2、农民失去土地就失去一切?逻辑错误,土地并不是必须的,大部分人必然离开土地
3、土地属于农民还是国家?确权很重要,但不用绝对公平,关键是有利于发展的交易规则
4、如何面对只想要土地的农民?通过实在的好处促进他们的思考,或者溢价置换土地
5、制度重要吗?没有好的制度,蛋糕只能被“低效”地抢夺
1、富国免除穷国的债务是否合理?合理,富国同样受益,但最好不是以侵犯少数人利益为代价
2、是否应该援助行为不检的人(非洲艾滋病患者)?应该,本质是降低全社会风险,此外,何为行为不检很难定义
3、单纯的援助能否解决贫穷?不能,政治结构是根本
4、关注身边还是关注最坏情况?我觉得关注身边更好,因为了解所以高效
知识备注:
1、DATA:免除债务、援助艾滋、平等交易、非洲,目前改名为“ONE”
1、瑞典小镇居民反对用税收支援非洲合理吗?合理且合情,支援至少应该基于大多数人的自愿
2、尚比亚的困境是因为跨国公司?根源在于自身不具备利用自然资源的实力,但前景还是乐观的
1、印度的甘地国际机场非常现代化
2、没看完,从技术推广的角度看,赤脚学院的做法有待检验,也许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
1、技能、知识和能力应该是层层递进的,文凭只是对过去的一种证明形式,关键还是人本身;
2、以上三者均能提升个人创造价值的能力,但都有自己的边界;
3、突破边界(运用资源的能力发生质变)可能需要短期的运气或长期的坚持,不必须但值得努力。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受教育情况,甚至是将来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起决定因素是“我”,而不是什么“阶级固化”和“教育资源不平衡”。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看,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阶级固化,资源分配不均在所有国家,所有时代都存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社会下不严重??我们现在看过去的历史,“精致化”的一直都是属于那5%的上流社会,普通百姓识字,读书的机会都很少(1949年前,中国的识字率没超过5%)更别说像现在接受义务教育,参加高考国考,学习喜欢的东西,开眼看这个世界。所以不应该把自己读书的失败,事业的失败,甚至“贫穷”都责怪在“家庭”“社会”“时代”,应该看看自己,在你拥有一些资源的情况下,你真的努力,尽力了吗?不否认,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可以更好,但这不是失败的理由。
1、【动画片贫困史】从古至今,贫穷与富裕都是对立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共同富裕,人人皆富,永远都不会实现,只有贫穷的存在,才会创造富裕。从全球历史来看,富裕一直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拥有权力、资源的极少数人手中,不论古今、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亚欧非。从全球各国现状来看,不论国家和个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向上的通道变窄、甚至消失,而中产阶级也在下流社会流动。
在新中国的发展中,中国似乎走了正确的道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虽然大跃进运动是造成几年饥荒大的主要原因,但与同期的非洲各国家相比,如果像他们一样采取了接受世界银行、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或许国家的现在也陷入了赤贫吧。这与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尊自强息息相关吧。纵观历史,除却屈辱的近代史,中国与同时期的各国相比,经济、文化、思想都处在一个较为繁荣的水平。而15世纪的欧洲在同时期却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如果欧洲各国未采取殖民政策,世界的格局也不是这样的吧。但没有如果,欧洲的地貌、各个分裂却无自然屏障国界的不同语言文化的国家,造就了他们善战、掠夺的文化。
孔夫子很久便教导人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会丢失,不知国家领导人是否丢弃人民。
2、【人之初,性本穷】生而贫困。出身似乎成为决定人一生的决定因素,出生在非洲的大多数孩子注定与饥饿做斗争,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大多长寿,出生在……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富裕的发达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饥饿、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比比皆是,他们有资金实力去启动伊拉克战争,却没有资金精力去拯救社会底层,这个国家有点可笑。
3、【有钱有庇护】富而有道。一条河隔出了两个世界,河的一侧是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华尔街,河的另一侧却是最贫穷街区、失业率奇高、治安混乱。华尔街不仅撼动美国经济,而且撼动全球经济;华尔街、美国最富有的人通过政治操控美国经济,甚至影响社会走向,是否也引起了世界政局、经济体系的震荡。
社会底层的基本保障也在被“上流社会” 财富拥有者通过操控政府,利用各项政策削减,看似人民受益的政策中获益最多的永远是上流社会的极少数人。
4、【耕者无其田】2008年粮食危机后,新西兰、韩国、中国等各国分别在非洲获取耕种用地,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各国垂涎。而很多非洲农民失去了自己赖以生活的土地,这与政府政策、不体民等国情相关。
5、【摇滚拯救世界】两个音乐人,用摇滚、名人影响力撼动西方强国对非洲的剥削,实现非洲的债务全免,使得非洲发展得到一点喘息。非洲的发展是非洲各国、非洲人民、债权国、世界组织各方努力的结果,当然,鲍勃和波诺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名人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有着不亚于国家领导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如何传递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6、【生财有“道”】道=盗。瑞士富有而又安逸的小镇,生活着操控综合商品交易的富裕镇民,他的跨国公司掌控者非洲赞比亚丰富的铜矿资源。在“避税天堂”的模式下,赞比亚铜销往世界各地,但赞比亚政府获得的税收少之又少。赞比亚富饶的自然资源在沉重不堪的国际债务、腐败受贿缺少社会道德观的政府、贪婪的跨国公司、受权势影响的世界银行多方面影响下,通过不透明不公平交易,拱手让人,赞比亚铜矿实现私有化,跨国公司受益。
7、【太阳能妈妈】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自我中平衡。
8、【出路】中国职业教育与农村孩子的出?读书致贫?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倾斜,农村教育资源不断被抽离,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孩子、农村与城市的孩子,如何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