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08-11-03 怎么办,主角kaiji是个loser。 他有着令人感到愚蠢的善良和天真,而他那不该在这个社会上觉醒的部分,只能带来噩梦。赌桌外,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应当是他最好的一生…… 希望之船>> “希望之船”很诱人,赢了,似乎可以刷新人生,输了,劳作两年的代价也不吓人。kaiji桑是犹豫了。诱骗他上船的那个场景是画给所有屏幕外的人看的…… “石头 剪刀 布”,不可思议的赌博,福本赛高!人的命运就这样用这种近乎可笑的方式抹去。 但正茹介绍的,看到的,环中环,计中计,用人的思维的死角,很是炫目的厮斗。 整场赌博中,kaiji跌落,爬起,爬起,跌落…初始时,不太适应的心灵表达,如今回想起来,显得异常隆重弘大。 最让我震惊之处在于kaiji最后一次的峰回路转。如果之前,还透着希望,那在黑屋里,置身于其境——只有绝望。但情感上的“接受”,叫“懦弱”。 在“重生”之后,他愤怒的发泄。我想着,如果他真的能够漠视而平淡的看待“背叛”,他就真的可以开创属于他的纪元了,然而,没有……这也是一种“重生”,可现实就是这么可爱,它让你做一场日后看来懊悔而滑稽的梦。 但我想,我真正的喜欢上这个人物也就是在这一刻,他在做着一个“人”会做的事,饱满而真实…… 两次渡桥>> 第一次渡桥,10公尺高处的钢筋条上与人斗。“推人入井”的罪恶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承受的。 如其所述的成功的人的定义—— 1、一开始自己就走在前面,而且坚持走到最后, 不干掉任何人,也不让后面的人干掉 2、走在中间,干掉前面的人,不然后面的人干掉 3、走在最后,干掉前面所有的人 第二次渡桥玩的是华丽的心跳,娱乐节目。看一群为着对自己而言微不足道甚至某些程度上已鄙弃的东西而赌上生命的小丑的粗鄙的节目。 害怕、恐惧,还是想往上爬,当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却发现早已回不去时的可笑的表情,这点是难得一见。 “竞争越到后面就越残酷,退出竞争的代价就越高 。在参与竞争之前必须彻底考虑清楚是否有承受这种代价的觉悟,绝不能存在任何的侥幸心理,抵制不住诱惑而跟风参与竞争 ” 这些多余的人类是应当感谢这场赌博的,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有了点价值:让那些被命运青睐的人感到快乐。 kaiji在这里坚强的有些过分,他也有软弱过,他比别人多的是份清醒,象渡桥前,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得先麻痹自己。在桥上,当所有人在死亡前,面对现实时,kaiji为别人打气,也是为自己打气。在那种处境,是必须有人陪伴、支撑的,当同伴一个个死去,死亡就会越发庞大,然而,在我们看来,那些人的痛苦也促使了kaiji的存活。他的肩上背负着来自他本性要求他必须背负的责任。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 皇帝牌>> 皇帝牌之战完全是心理战,这类似的游戏,记得小时候也有玩过。 10mm、2mm、1mm 虚荣、挑战、恐惧、软弱、赌博。我们也不自主的去想,该怎样突破,这场战争似乎就是场关于“突破”固有思维的战争。 然而,没有人是神。 主角的反攻也必须是血淋淋的。 最终与最初的赌局>> kaij始终没有选择离开。赌徒是不可能离开赌桌的,福本比谁都清楚。 而结局就像那张画圈的签——这才是kaiji生命中最为彻底的一次转折。 落下的刀让镜头外的观众被抽离开他的年代。现实和血扑面而来。
起初被安利看此剧时,我是极度拒绝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丑,太丑了,我从未见过像这样堂而皇之的粗暴丑陋的画风。
这里面的人,凭长相就能分智商,大差不差就这几种:尖鼻子尖脸的如开司——聪明;开阔有棱角的如利根川——深不可测;其他没特征的——路人与弱鸡。
这是一个赌博为话题的漫画,却完全没有性感荷官在线发牌,唯一女主角是这样的:
我想说:这种硬线条不细致的五官,是用尺子画的吧。还真是,它的作者福本伸行出生于1958年,学建筑,在建筑公司当了很久督工,传说中画人脸会用尺子比着画,还一边画一边转纸,得到了老师 “福本是不是更适合当卡车司机之类的呢”的评价。他自己也这样说:
我常在知乎上看到新人问:我能画画吗?然后很多人劝退。看看福本,如果你也有真材实料,说不定还真行。
福本的鬼才,一大部分在于具有强烈冲击和细节感的心理描写,这种主人公动辄坠入深渊的心理具象化表现,上次看到好像还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或希区柯克老电影里。
另外,此剧每话结尾都有几句作者本人的箴言,看二次元常给我一种奇特的感受,那就是平时说出来很中二或说教的东西,换了种氛围,我居然会觉得不明觉厉,好热血,好有道理。
不再说闲话,福本伸行著有赌博三部曲,《赌博默示录》是其一,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这里着重说石头-剪刀-布的游戏。
主人公伊藤开司,是个游手好闲又软弱爱哭的家伙,他这段时间过得很糟,以赌博喝酒度日,如果心情不好,就出去找进口车撒气。有一天,他帮别人担保借债,借债人却跑了,放高利贷的找上门来,邀请他去一艘船玩游戏,赢了,既往不咎;输了,是地狱。
插几张很怂的开司片段:
开司上了船,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拥有石头、剪刀、布每种各4张牌和三颗星星。两个人自由结合用牌猜拳,输者给对方一颗星星,比赛共四个小时,到最后拥有三颗星星且没有牌的赢,还有牌和没星的输。
此时的开司完全是个傻白甜,一个叫船井的人过来告诉他:这个游戏有必胜之法,我们合作,只要说好彼此出一样的牌,然后平局耗光手里的牌,直接等到游戏结束就ok了。
开司信了,然后对方中途作弊,出了不一样的,开司被骗走两颗星。
这是博弈论常见的“无谓竞争”。好比你注册一门课,这门课按比例给分,无论怎样都只有40%人优秀,40%人良好。这时候如果所有学生达成一个协议:大家都不要太用功,反正分数是一样的,好不好?想法可以,但无法实施。因为每个学生都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超过别人,诱惑太大,行动太容易,以至于每个人都可能这么做。这种博弈对所有人存在潜在成本,达成和维护合作就成为问题。
开司此局输在相信了不该信的人,且忽略了星星可以买卖,有巨大利润。船上的赌徒为利而来,和气共存是不太可能的。
此时,开司只要再输一次,再失去一颗星,马上会被清出场。
然后有一个小插曲:开司遇到了使他困于此的借债人——古田。古田同样濒临绝望,剩一颗星星,四张纸牌。那怎么办,打他一顿吗?非也,开司安慰了他,并说服他合作。这是下一步的策略——资源整合。但开司与古田还是星星太少,然后他们一路找,找到了剩两颗星星却没有牌的安藤。
这下,他们有四颗星星,5张牌,和1400万的本金。后来被安藤私自用掉一张牌和一颗星,剩4张剪刀3颗星。
一个决策可以由三部分组成:行动、结果和偏好。行动是参与人能选的所有备选项。结果指任意行动可能达到的结果。偏好是参与人对可能的结果集从最想要到最不想要的排序。
理性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能够按效用最大化原则,充分考虑已知信息对未来做预测。但事实上,人本来就因为信息不全等原因,很难一直做正确预测和理性行动,比如古田,他出什么牌完全是随心的,结果留下4张全是剪刀。如此一来,只要被人察觉到他持有牌的单一性,立刻将陷于极度劣势。
但开司反而从中找到了转机,毕竟古田这样的随意玩家是少数,也很容易把自己玩死,那幸存者中这样做的人可能会少一些。于是开司吩咐古田和安藤去找这样一位玩家——本持有9张卡,然后在之后两场比赛里用掉了剪刀与石头(顺序无所谓),还剩七张卡的人。
安藤与古田找到了这个人,且此人是个爱对穷途末路者下狠手的角色。二人对决如下:
第一局:开司因对方用牌习惯判定对方是一个均衡派的人,即倾向于保持手上的牌每次都保持三种之间均等,那么既然刚用掉了剪刀、石头,本局就很可能用多出来的布。结果对方果然出布,开司出剪刀,开司赢。
第二局:开司挑战对方继续,对方出石头,开司继续出剪刀,开司输。(其实是在演)
第三局:对方发现开司只剩两张牌,坚持继续,然后开司赢。这局的心理战是,上一局开司故意落败,对方发现开司已经连出两张剪刀,认为剩下的两张绝不可能是剪刀(他以自己均衡的习惯揣摩开司),而是一张石头一张布,或者两张石头,或两张布。那么他只要出布就立于不败之地。结果对方出布,开司继续出剪刀,开司赢。
第四局:对方已经输急了,开司只有一张牌,对方坚信自己理论无误,也就是说下次开司绝不会出剪刀,坚持再比。结果对方出布,开司剪刀,开司赢。
当然,这一部分是兼有计算和赌的成分的,如果对方不那么坚持均势的习惯,不以己度人,不一再上钩,开司都难赢。开司是通过观察认定对方是一个理智均衡决策者,然后让对方以为掌握了己方的情况,才让对方的行为变得可预测。
此处涉及到的博弈有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以《美丽心灵》男主角原型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它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开司此时已渐入佳境,此时他们已没有牌,开司却明白了钱的用处——可以去要牌或买牌,且开司通过之前的实践发现了游戏的底层逻辑——他们已在小团体整合了纸牌和星星,证明这一行为是被默默允许的,即牌不可被丢弃,却可被转让。
这个时候,开司开始观察起这个计数器,给参赛者展示截止时间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会分别展示每种牌剩下的数量呢?
这几个字母,我看来看去觉得不像英文缩写rock-paper-scissors,我本人不会日文,查了下觉得可能是这样的:石头:グー(gu-)
剪刀:チョキ(cho ki)
布:パー(pa-)
开司盯住了数据,终于找到更深层的玩法:有资金,可买卖,就可以控制流通牌的数量,还可以掌握数据,也就可以控制赢的机率。
试想,游戏规则是时间截止,保留三颗星星和用光纸牌的玩家存活。那多的是玩家有星星却不想用牌,毕竟出牌就意味着风险。对方巴不得出手,也意味着开司买的话资金都不用很多。
最重要的是,开司还注意到了此时石头、剪刀、布的数据,然后他认为,牌一般是差不多均衡耗掉的,那么如果等到最后时刻布快出完的时候,他们出石头,就可以大大提高获胜几率。
当然,如果想要垄断,信息封锁是相当重要的,开司这边小心地找代理人替自己收集石头。数字仍然可以体现真相,立即又有另一方开始收集布。后面这部分剧情更像是单纯计算和赌,本文就不说了。
博弈方自己知道,其他博弈方不知道,即为不完全信息。另外,行动有先有后,后行动者能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但不能观测到其类型,此为动态博弈。每个博弈方的行动都传递有关自己类型的信息,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动来推断自己的最优行动。此处,开司先是由垄断卡牌掌握了更充足的信息,由不完全信息方成为一定程度的完全信息方。而囤积布的一方,也是由于发觉了开司方的行动,而对自己的行动及时调整。
但垄断还带来一点——所有人因知晓垄断而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在一个本身没剩多少牌的情况下,开司方通过自身就可以把握整体,玩了就死,也就没人与他们玩了。三方局势,彼此制约,一方不动,后两方也随之停滞,进入死局。开司又及时有舍有得,才是赢的难点和根本。
刚看此剧,我不能明白开司的时傻时精明,像他这样精于计算和熟谙心理的人,怎么会频频无法识人呢?想来,第一次被船井骗,明白了合作的好处,也发现合作被背弃的风险。第二次频频原谅和安抚安藤、古田,当时他们是利益共同体,且开司置于一个智谋与能力的上位,合作可以维持。当利益共同点一旦破裂,这里的同伴就又不可信任了。到了《赌博破戒录》里,开司的演讲与拉拢力都大大提升了。 但他始终过于善良,我想,这也是赌博三部曲反而被称为戒赌名作的原因吧,赌徒心理描绘如此太真实,从无到无。开司没用、爱哭有天才的头脑,反而成为这种题材最合适的男主角。
第一战船战,可以说,我是给五星的,简单的剪刀石头布,却玩出了很多的花样。
第二战夜战,有三场戏,一场比一场弱,最后变成了三星。
第一场死亡桥,死亡桥分两段,这完全就是一种勇气的心理战。
第二场E卡牌,拖沓的心理战,最是无聊,我想了第一步,你知道我想的第一步,我知道你知道我想到的第一步,就类拟这样,最不喜欢,以至我后边快进了看完。
第三场,主角主动加戏,被玩了,是最最没意思的。
总的来说,作者的意思是,不要相信别人会帮到你,不要相信运气,一直还是要靠自己,这一点,我是非常喜欢的。
那么高的分,看完后,完全没有看第二季的动力。
日本的变态和他的小清新一样举世无双。
出布,五星
开司桑应该去参军啊,这才真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典型。
那你非要赌。。。我有什么办法。。。
开司啊开司……你的耳朵和手还能接回去么( ̄△ ̄;)
近年来看的一部不错的动画片。诚如片名所示,讲的是一个生活在逆境中的无赖为了情感与生存而奋斗挣扎的故事。福本伸行1958年12月10日
神作啊 戒赌宣传动画 哈哈哈!
《动物世界》有如此强的剧作底子,很难拍得烂
好人难当啊
老实说最终战并不精彩,但是限定猜拳和ECARD实在是太好了。人间赛马虽然不都斗智,但却是看的最揪心的。另外利根川硬汉无误。
迟早被改编
前半部神作
9/10。游戏精髓不止于提出假设然后推倒认证以此搏命的刺激,而是反映着人性的弱点与病态:在一条看来大家都很可能获胜的道路上走着,却因为一时气馁始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曝露愚蠢、冷漠的丑态供有钱人消费和折磨,人生真的就像走钢丝,周围没有任何帮助或同情还要心智坚定确保内心良知不被诱惑所摧毁。
人和人之间就是心理斗争、而单纯的所谓的高智商游戏都是纯粹的变态数学题文字题。而策略正是因人而异才显得高明、抓住某个人的心理变化而改变策略才是王道。欺骗背叛欲望贪婪在自身利益的撕扯下诞生的一张张扭曲面孔、金钱的腐臭味侵蚀着人心迅速萎靡的溃烂、在社会的舞台上在红绿妖娆的霓彩灯下、每个人心中都带着面具、遮掩着不说出真实的言语。有的时候甚至连自己都那颗散发着恶臭连自己都厌恶的心。无奈不管多么干净的灵魂、在踏入这个社会的一刹、就早已经注定纯洁不复。
一到最后就开挂的男人~
心理、智力、勇气的激烈交锋。富人或隔岸观火、或近身亵玩,代价只是手头的一小部分钱。穷人赌上的则是整个未来、健全的身躯、生命与尊严。一方纯为快感残忍地夺取他们并不需要的东西、一方拼尽全力地挣扎直至坠入深渊。这竟然是一部动漫吗?电影版就完全没有这种震撼… 最后一个游戏我玩了且赢的很爽
逻辑成分比较少,有点拖沓,但啰里八唆的台词仔细读起来很出色,主角难得不是那种'神一般的男人'的设定,并且经常有猪一样的队友,但居然一边泪奔一边开挂过关了。。
猜拳这个桥段还不错~其他部分就很差了~一个傻子突然之间变得像天才了~好扯~
一旦接受了锥子脸的设定……
大量说教内容使得整部动画的节奏和情节显得不太流畅,这是最缺乏吸引力的地方,不过至少教会我们的是人必须要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往往越真实的东西就越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