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模拟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无导演部大演习,一个装备精良、代表目前中国军队主体力量的满编甲种师在与装备了高科技技术的乙种师的战术对抗中屡遭败绩,深刻地提示了中国军队在二十世纪末世界军事、政治、经济格局中所面临的严峻的生存挑战。
歌颂了当代优秀的中国军人在技术落后以及和平条件下长期滋养的观念陈旧、个人私欲膨胀和外界物质利诱等因素的重重围困中杀出一条血路的英雄主义气概,具有海明威式的简洁与力量。
*十几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贴着以急行军速度推进的步兵长龙隆隆滚进,把一溜尘土和隆隆轰鸣,留在沿河蜿蜒的土路上空,给这本就异样的秋景里,注入了一股让人骚动的燥热。一场规模不小的陆军演习开幕了。
*方英达满意地点点头看着赵中荣抱着几个牌子往外走,喊一声:“你站住!做这几个牌子是不是没花钱?败家子儿!”
*方英达冷笑一声: “我是来看演习的,不是来参观这种衙门的。先去A师指挥部,闻不到硝烟味。就去一团指挥所。要是那里也是个小衙门,我就到营里、连里、排里、班里去。我就不信偌大一个集团军,就没有我想看到的东西。”
*陈皓若又说:“老军长,这是你的老部队,几万人的血是热是冷你最清楚。你要去A师,吃了饭我陪你去。你的脸色不好,要是……”
*陈皓若厉声问:“你的微机自动化指挥系统呢?闲在家里下崽呀!”
*方英达和陈皓若正站在房门前的一块大石头上,肩上的将星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金光,方英达的一头白发像一团温度极高的烈焰在空气中随风烧着。
*范英明下了三菱越野吉普,看见几辆蓝军的装甲车,下意识地闭了一下眼睛,小声说道:“整整军容。给我记住,挨训挨骂,都不准低头,目光不要低过首长的领花。”
*方英达粗暴地打断道: “那是昨天以前的A师历史。今天它败了,败得无话可说。你们,你们应该在这个土岗上立块碑,上写:常胜陆军第A师首败于此。陈军长,我等着看你们的整顿结果。”说罢,径直朝直升机走去。
*方英达一脸无奈,搓搓手,严肃他说:“小英同志,我要给你宣布两条纪律。第一,不要翻看我的东西;第二,家里有客人,你的任务只是端茶倒水。再违反,就送你回家。”小英撅着嘴,赌气走了出去。
*方英达接着说: “你们要认识到,A师有今天的失败,不是偶然。这个碑一定要立。立这块碑,是为了保证A师在实战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方英达摇摇头说: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两年。我没少到A师,面上的文章已经做足了,微机显示屏都在亮,到处都在嘀嗒。可是,演习时却只能依靠地图作业,演习中,不敢使用新装备,名义上是说怕损坏价格昂贵的新装备,实际上怕是根本不懂这些新东西,心理上惧伯,惧怕失去控制权!再这么下去,A师就成清末的八旗兵了。”
*一面墙的防区地形图正中间,镶着石雕一样纹丝不动的中将方英达。地图两侧前,一边竖着国旗,一边竖着军旗。宽大乌紫的办公桌上,很显眼地摆放着一个古战车模型。整个房间呈现出庄重、肃穆、威严的气氛。
*朱海鹏大声报告说:“副司令员同志,陆军学院战役教研室主任朱海鹏上校奉命赶到。”
方英达动也没动,入定般地站着。
朱海鹏喉结滚动一会,再次报告:“副司令员同志,陆军学院战役教研室主任朱海鹏上校奉命赶到。”
“听见了。”方英达慢慢转过身,冷峻的目光直射朱海鹏,“我没有听错,是朱海鹏上校,不是朱海鹏上将,一个中将,求见你这个上校可真难。”
*朱海鹏走到党委会议室门口,伫立倾听,只听方英达洪亮的声音响着:“不能等,不能靠。我不看到A师真正的作战能力,死不瞑目。该到下决心的时候了。”朱海鹏含着眼泪从虚掩的门缝看一眠,只见一团雪白在屋内跳动着,跳动着。他迈着有力的步伐,穿过走廊,走出办公大楼,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不能让他死不瞑目。
*范英明打断道:“又是这个朱海鹏。上次屁股还没擦净,又折腾起来了。”
*方怡有些不屑地看看一身尘土、满脸污垢的范英明,说:“当了团长再干连排长的活,而且乐此不疲,恐怕难成大器。毛泽东戎马大半生,可没摸过几回枪。”
范英明道:“十个将军十种带兵方法。我也没想成多大气候。”
*范英明把车发动起来,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基本功用不着再练了。朱海鹏这次是踩到鼓点上了,各领风骚三五年呢。听唐龙说这次不再设导演部,这肯定是朱海鹏出的主意,他这是欺野战部队无人!”
*方英达坐下来, 右手下意识地摸着茶杯盖子, 低头了好一会儿,抬起头说:“好样的,你有勇气接受我的女儿的挑战,证明我没有看错你。婚姻失败了、也是败仗。希望你还是一个成功的军人。”
*方英达抓起茶杯摔在地上,“让他走!我不想听这些。”终于抑制不住,大喝一声:“滚——”
*方英达捧着女儿的脸说:“三儿,我戎马一生,难道还怕听到个绝症?小三,看着爸爸的眼睛,告诉爸,我这是什么癌!”
*方英达厉声说:“不许哭!方英达的女儿叫个肝癌吓哭了,传出去像什么话?老爸最发愁到干休所那些日子。现在好了,不用去了,有这一年,看着部队大变样了,走了多干脆?不要对人说爸自己知道啥病,我命令你严守秘密。”
*方怡极其失望他说:“我知道你记不得。你不可能记得。那时候的你,很有点小于连的劲儿。在这棵树下,我第一次被一个男人吻了。你站着干什么,想起来了吧?第二天,我给一个叫朱海鹏的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正式和那个人确立了恋爱关系。从那时开始。我……”
方怡不依不饶,富有金属质感的声音响着:“一个正连职女军官在这里失去了童贞。她不完全是自觉自愿,但她并没有后悔过。那个后来成为伟丈大的小男人不会不记得那张结婚证四十天之后才拿到吧?十年底,他……他……”方怡风情万种地笑着,“凤凰山可以作证,到今天为止,我的身体只属于一个男人。”扭头看着范英明,“今晚上谁的床,与贞节无关了。”说罢,像一团红云一样飘向白色奔驰。
*方英达不客气他说:“你就是太软!你这个理解是不错的。蓝军的骨架基本搭起来了,作战能力决不能低估。朱海鹏连一个犯了罪的计算机软件怪才也要挖,我也支持了。从感情上讲,我希望红军司令能被A师的候选人争到。”
*方英达说:“黄师长在吗?”
黄兴安迎面跑两步,大声道:“在。”
方英达嘲讽道:“条例规定该答‘到’。”
黄兴安又出汗了,一挺胸脯,“到。”
*范英明把门开大一些,“风云人物朱海鹏,多少人想瞻仰还买不到门票呢!送上门的珍奇动物,早通知一声,我集合全团看稀奇。”
*秦司令说道:“人员定下来后,如果任命团一级干部担任两军司令,应该让他们先进入师一级领导班子。在其位才能谋其政。”
*方英达粗暴地打断道:“够了!我叫你来不是听你说这些的。你这个人,小事清楚,大事糊涂、太琐碎了。你说说你不愿竞争红军司令的理由!”
*方英达一挥手,“我不听!你考虑得很细致,这我知道。你怕出头的椽子先烂,你怕黄兴安、刘东旭不合作,你了解师团干部的心理,你怕演习结束后无法和他们相处。你想得太周到了。你就是缺乏一点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唐龙摇摇头,“下午让焦守志说了,热脸亲个凉屁股。范团长是天才,一个人就能包打天下。”
*范英明答道:“第一,内部指挥关系的磨合;第二,如何赢得一个师官兵的全力支持;第三,有多大的演习时期人事权。”
*黄兴安一拍沙发扶手,大喝道:“简团长,你好大胆子!军人的天职是什么?执行命令。上级任命一个排长当红军司令,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听从他的指挥。”
*集团军A、C两师团以上干部和军区配合演习各部队主官,黑压压一片坐在集团军小礼堂里,静候军区、集团军首长出现。仔细看去,那种一触即发的战争状态已清晰可见。红蓝两军分别占了半个礼堂,也不知是有意安排还是出于其种心态,所有各排一、二号座位都空着,
形成一条楚河汉界似的隔离带。所有军官都像兵马俑一样沉稳地、纹丝不动地端坐着,两个集团射出的眼的余光,仿佛能撞出千万道电闪。大灯突然开启,几百副肩章反时出的金光,才把已经开始聚集的敌意遮掩住了。
仔细对比《突出重围》的小说和电视剧就会发现有很多不同。原著中柳建伟试图尖锐,电视上舒崇福收起锋芒。该剧反映了军队在经济浪潮中的尴尬处境和科技强军形势下的茫然无措。A师代表传统势力,C师代表新锐思想。整个电视剧就是C师一次又一次击败A师的过程。新势力战胜旧势力本是大势所趋、理所当然,而电视剧的编导似乎觉得一支老牌部队就这样“无可奈何花落去”太残忍,于是尽量让它倒下得悲壮一些。
A师首败本狼狈不堪,而且他们拒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和落伍。原著中A师用一块纸糊的碑敷衍老领导,电视则改成了在山上刻字这样恢弘的一幕。电视做到了表面上的震撼人心,却少了几分原著的深刻犀利。编导对冥顽不化的A师终究余情未了,最终还是安排红方取得了胜利。开始观众还以为本剧打破了只能让红方取胜的常规,谁曾想还是落入了蓝方失败的窠臼。蓝方只能陪红方玩,演习只是一场排演好的演出,蓝方再出色也是徒劳。主创们对传统做了小小的反抗,到最后仍不得不选择屈服。
中国的电视剧似乎习惯了弘扬,不习惯揭露。只有捂盖子的本事,没有只面真相的勇气。《突出重围》不仅表现了和平年代的军队在金钱诱惑下的突围,在技术革命挑战下的突围,也从侧面表现了文艺作品在种种羁绊下的突围,《突出重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远远不够。
尽管如此,《突出重围》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视剧。非常突出的一点,它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方英达、范英明、朱海鹏、常少乐、唐龙都让人过目难忘。
范英明,鲜明的“不鲜明”性格。有才华却优柔寡断、暮气沉沉。对A师司令的压制不敢反抗。
朱海鹏,新时代军人的理想化代表。温文尔雅,军事才能与科技思想兼备。
有趣的是,原著中方怡被交到了朱海鹏手上,而电视中她与范英明重修旧好。感情戏也受到作品激进或保守导向的影响。
《突出重围》是那种随便一场戏就可以看下去的电视剧,这得益于它表演的整体高水准。
既有杜雨露这种显功底的类似话剧的表演,又有郑晓宁潇洒儒雅的表演,还有王志飞、王海燕轻松随性很有新意的演出。
张志忠与郑晓宁的几场对手戏透着男人间的较劲、竞争,也颇具可看性。
情感方面,方英达对亡妻的忠贞、朱海鹏对江月蓉的执着、范英明与方怡的破镜重圆都很吸引人。然而,该剧的重点显然不在于此,这是一部比较纯粹的军人戏,讲军人如何演习作战,不讲军人的儿女情长。剧中对演习场面、高科技武器做了初级的展示。这种“初级展示”在国产电视剧中也是鲜见的,因而是值得喝彩的。
不过,在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上,《突出重围》都比之前的《和平年代》稍逊一筹。
外一篇
《突出重围》:迟暮英雄方英达
方英达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威严的老者。虽已满头银发,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英武。他迈着稳健的步子,轻轻摆动手臂,眉宇间的凛然之气使平日里在下属面前威风八面的军官噤若寒蝉。微微有些驼背,却有一种别样的沧桑。这种沧桑由岁月磨砺而出,这种沧桑造就了一位老者的魅力。
身着军装的他令人敬畏,脱下军装的他另人爱戴。他戎马一生,却向往和平,善待生命。家中养着一大群白鸽;他对待部下十分严厉,对待家人却百般慈爱,也不乏幽默和情趣。他一边喂鸽子,一边对女儿说:“方英达将军在与方怡总经理争夺朱海鹏的战役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想我就是从这句话开始喜欢方英达的,听他将女儿唤作“三儿”,感觉他像家中的长辈那样和蔼可亲。
我也为他的痴情所感染,他常常捧着妻子的照片喃喃自语:“娶你是我的一大成就啊,这是粟裕将军说的。”铮铮硬汉的似水柔情更让人感动。
他是伟岸的英雄,多情的英雄;也是迟暮的英雄,悲壮的英雄。当他坐在指挥部外看着自己曾经纵横驰骋的沙场,心中是否有一丝凄怆?当他忍耐着病痛的折磨独自走向寂静的山冈,心中是否也感到怅惘?
黄昏时分,晚风已凉。望着他在夕阳下苍老的背影,我觉得忧伤。想起孟德公跨越千年的感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走了,全体将士用庄严的军礼为他饯行,漫天的白鸽守卫着他的英魂。
他走了,我反而平静。若像他一样,从从容容地来,堂堂正正地活,轰轰烈烈地走,这一生可也不枉了。
如果说范英明和朱海鹏是一对棋逢对手,固步自封的A师黄兴安师长从各个方面恰好是敏锐新潮小参谋唐龙的反面,尤其在新技术战术思想上当然够不上对手,是有巨大的思想鸿沟。
平心而论,黄师长算不上剧中的反派角色。毕竟他的目标通往元帅之路,是所有军人的梦想。而且随着军区方副司令员退休的临近,接近目标之路愈发清晰。因此,他在集团军和军区上上下下活动一番,用A师结余的自有资金投入,凑出来一个导演部指挥下常规版本演习,想用这样一出戏展示自己甲种师常规军事训练的业绩,在通往元帅之路的关键时刻拿个好分数。
A师一号首长的心思,不光是集团军大院里的首长清楚,A师内部师团领导也明明白白,于是大家都在思考在演习之中自己的定位,如何表现以及在演习之后自己是否也有升职的可能。小说开头在演习之初对范英明郁闷的描写,就表现出A师看似平静的演习活动中,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
确实世异时移,国门打开十数年,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国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的改革方向也推向科技强军质量建军,在这样的大潮之下,和同为竞争对手的C师长常少乐相比,固步自封的黄兴安师长对通往元帅之路的新形势认识出现了巨大偏差。
不算反派的黄兴安错在哪里呢?一是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对C师的实力相当看不上。还沉醉于十年前A师能拿下常规军事比武所有第一的优秀成绩中,对今日世界局部战争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战术新打法不感兴趣,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对C师的新装备下的形成新战斗力既看不上也看不懂,首次战败对内检讨会和对外到军区汇报会都强调蓝军违规。完全没有考虑到如果带入战时状态,就算蓝军违规,红军求生存求胜利也必须有相应的打击措施回应。直到二败三败,再输两阵之后,才认识到这仗怎么打的,自己根本没看懂。二是刚愎自用,对个人升迁的关注放在了A师演习取胜之前,导致A师的战斗力不能发挥。对个人升迁的关注不是问题,由导演部一败和无导演部一败之后还不考虑A师演习胜利,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考虑如何阻止一团长和三团长在演习中冒头跨越式成长,威胁到自己师长的地位是大问题。应该说这就是范英明思前想后郁闷无比所有苦恼的源泉;也是朱海鹏所说红军司令一大半精力要用于整顿内务;同时也是唐龙谈到红军司令没放心思到演习之中,而是考虑演习之中坚持自己的指挥在演习之后如何同黄师长相处。A师一号首长的这样的心思,不光在对A师师领导班子中引起不团结,在A师团级干部的指挥方针引起思想混乱。黄兴安以私交为管理标准,为怕A师师长岗位被范英明取而代之,采取各种方法阻止范成为红军司令,为曾被三团长王仲明无意中开罪,就长期把三团作为预备队搁置。二团长简凡以私交成为黄兴安的嫡系,在演习的过程中黄兴安屡次默许鼓励其私自更改红军司令的作战命令,成为几次演习战败的直接原因。
所幸最终黄兴安在二败三败之下猛醒,在演习中对比蓝军常少乐、朱海鹏使用的新技战术,他认识到自己已经过时,根本看不懂。对比A师内部能看懂新技战术的部下,他又完全限制了部下正确的发挥,让自己成为阻挡红军胜利的绊脚石。演习的最后一战,黄兴安直面失败,彻底沉下心来,把精力完全投入到裁撤冗员,提升红军战斗力的工作中……由于他最终彻底改正的表现,演习后他的结局还不算太差。
刚毅沉稳的杜志国老师饰演刚愎自用的黄兴安,表演也可圈可点。演员自带刚毅的气质冲谈了黄兴安不学无术的表现,总体是一个有内涵的军人硬汉形象。
和友人聊天,说到喜欢看的电视剧,我说没有,这两年可能看完了两部主旋律剧。她说美剧,我答不感兴趣。一直到自己守着电视机看完了成马直播,才发现今年之所以能一直关注成马长跑实况,主要因为疫情之下非洲运动员缺席,给了中国运动员杨定洪、岑万江、管油胜、杨花、姚苗等占据马拉松长跑第一集团镜头的机会。比起不太熟悉的非洲运动员,本人这样的普通跑友对国内跑步大神还是耳熟能详的。所以,一部剧看过了,其中人物和故事情节能久久牵动着你,《突出重围》正是这样一部好剧。虽然今天才又一次确认,这部剧已经播出22年,而且22年来,此剧导演演员并未爆红。
那天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朱海鹏了,不对,应该是看到郑晓宁老师饰演的新角色——抗战电视剧里被日本军官胁迫开业不成而被立即枪杀的某德高望重的老商会会长。这个剧中郑晓宁老师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些许白发还是一如既往的儒雅绅士。
《突出重围》的众多军人群像里,除了范英明,第二令人难忘的就是潇洒倜傥的朱海鹏。范英明和朱海鹏作为双子星,曾经是追求方怡的情场对手,一场演习又让他们作为演习红蓝双方司令员重新开始对抗。军事学院多年壮志难申的教研室主任终于有机会把沙盘推演变为实战演练,终于可以把潜心追踪研究多年的信息化高科技作战方案化为现实和胜绩,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朱海鹏熠熠生辉。
朱海鹏的潇洒倜傥首先来自于他本人的样貌,小说里借方怡的嘴描述他常年皮鞋锃亮、裤缝笔直,站在军营里众多帅哥中非常出挑,一点也看不出来出身农村。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淡定从容的心态,在“通往元帅之路”上和范英明一起追求司令员三小姐方怡的情场路上失意后,他分析形势,没有瞻前顾后很快和老家温柔贤惠医院护士成婚,没有能通过婚姻改变家庭背景,但是家庭后方得到支撑稳固。这样淡定从容的心态还支持和范英明同样自视才高能力强的他,不屑于营营苟且经营人际关系,干脆利落退出A师选择到军事学院做他更喜欢的战略战术研究。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对同样有热血报国之志的军人的惺惺相惜。虽然虽然自诩才高八斗,偏安于军事学院,在关注研究国际高科技战争的同时,朱海鹏也关注着在基层部队和年青军官的各种动态,对和他有过研究争论的唐龙甚为欣赏;更由于他脱离作战部队,相对身处“通往元帅之路”外,对昔日老对手老同事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也很关心,特别是对范英明失势失意有同情有鼓励,还不忘放下狠话激将,除范英明之外A师没有人能和他过招。
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熠熠生辉,以潇洒倜傥的姿态重现于世,让集团军和军区高层对朱海鹏刮目相看。朱海鹏这个潇洒倜傥的亮相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是得天时,国门打开十数年,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对国外常规局部战争研究,战争的新格局让科技强军的改革迅速展开。在这样形势之下,朱海鹏长期深耕的外军战略研究早已引起军区领导以及军区作训部门的极大关注。演习之前方英达副司令员要求朱海鹏任演习观察员就体现了重视。一战中蓝军破常规,忽略演习导演部安排一举拿下红军,反而让方英达副司令员认识到演习中以红军为代表的常规部队反应迟钝和作战意识思想的落后,同时也让他欣慰的是作战部队中有以C师长常少乐为代表的军人已经敢为人先,积极投身于科技强军改革之中,并已获得初步成功。其次是有人和,和范英明所在的人际关系复杂的A师相比,C师长常少乐和朱海鹏的关系堪比过了关的勾践和范蠡,朱司令只管打仗,常师长负责C师在蓝军全方位支持。常师长深信只有依靠科技强军使用信息化武器独辟蹊径,才能使C师战斗力达到或超过A师的水平,才能使C师这些年靠养猪种菜装备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演习,实现战斗力倍增价值,要实现C师的崛起,朱海鹏就是他要依靠的范蠡。另一个红颜知己江月蓉亲身加入信息化装备调试,随时监控红蓝双方战场情况,让朱海鹏更是有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的雄姿英发。
很欣赏电视剧对小说演习三战的修改,让朱海鹏的信息系统在遭遇病毒之后启动了备用系统——玉龙山观测站。
郑晓宁老师对朱海鹏的演绎很贴切,在演习中表现出来指挥若定的潇洒;演习两次胜利后面对首长和战败同事的倜傥;追求江月蓉的柔情……很可惜没能获奖,是不是因为人设太过完美呢?
本剧当年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它敢于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贝尔格莱德的惊天巨响炸醒了国人之后,人们在群情激愤中也思考了很多。我记得当年我们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说要献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多年之后,我连他的名字都忘了,也不知道这位同学是否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我记得是在本剧之后,《DA师》等一系列反应科技强军的剧作纷纷上映,国民的对强大军队的迫切与期盼,以及对军事技术落后的焦虑是有目共睹的。
本剧塑造的人物很不错,主角范英明是个受气媳妇,夹在啥都管的婆婆和看他不顺眼的小姑子之间,左右为难,想管管不了,想和光同尘又不甘心。编剧又安排一出范英明老婆闹离婚,与对手眉来眼去的桥段,更是让人觉得这哥们憋屈。
不过范英明有个好婆家,所以他被击倒多次之后,还能一次一次又一次满血复活。不少观众看过原著后,对本剧的不满也在于此。但恰恰是这一丝妥协,才更有味道。
一边是主力,新技术装备先吃先拿,头头却和资本家大吃大喝。一边是二线,全师穷的叮当响,一起种菜攒钱,一点一点搞科技。以至于老A的婆婆说起常少乐,总提一句:这个种菜的!
种菜的,呵呵,你别说,朱海鹏和常少乐还真像孔明遇见玄德,意气相投啊。二人一个坚持科技强军,真抓实干,一个大力支持,敢于替下属背锅。前两次演戏,这对搭档犀利的组合拳,打的老A鼻青脸肿,打的看客心惊肉跳。即使最后一次,在剧中,败了。也无怨无悔,不留遗憾。
朱海鹏:“师长,我知道很冒险,但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常少乐:“海鹏,不说了,我相信你,干吧!”
跟老妈一起看的
额……敢不敢真打
重温经典竟然发现当年的主旋律军旅剧第一集竟然都指出了当年军队演习潜规则,裙带关系和种种陋习弊病--牛逼的年代牛逼的尺度再难见到了
改开后宏观角度高层视角的军旅剧第二(第一是和平年代),感情戏相对烂了些也俗了些(后来ms开了国产军旅剧三角恋之先河。。。),而且比起小说改编较大,但方总和江工俩御姐一个热辣强势一个温润坚韧,还是很流了些口水的~
王志文。。。
2000年
红军和蓝军的故事
当年的神作啊。记得有个场景是蓝方在演戏开始后派了个小分队直接把红方的司令部占领了。红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犯规了,要和上级领导投诉...其实现实中很多体制内的单位都发生过这样可笑的事情。
从这部开始欣赏王志飞
划时代的展示了很多军队的现代化装备,不过跟原著小说相比,还是河蟹了许多。
蛮好看的yy
喜欢杜雨露老爷爷。
“常胜陆军第A师首败于此”
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 这里面好多动态的坦克和直升机啊
我比较喜欢A师的头儿,忍辱负重突出重围,不太喜欢蓝军那边的叫朱海鹏的。但我在上高一前得那个暑假梦见朱海鹏了,他是我高中班主任,十分活泼开明,梦里还有一滩雨后的积水。王志飞演唐龙,也是新派军人吧,那会儿还挺喜欢他的,虽然脸长得歪歪的。可比《大秦帝国》有精气神多了!
这应该是部很有勇气的电视剧了,敢于披露解放军的各种弊端,但结局还是有点点不满意
现在还不明白为啥演习那么多次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他范英明英明,还是我简凡超凡!!!!!
A师师长范英明,这个名字我依然记得。部队题材的作品里,这一部印象最为深刻,红蓝双方的外斗,红方的内斗,一里一外,演出的很精彩。
就是这部剧让我当年想考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