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工作。 他们写诗,画画,跳舞,摇滚。 他们拒绝服兵役。 他们认为粉刷房子更有意义些。 他们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法国巴黎。影片里始终暗色调的街道上总有这么一群穿白色衬衣,套着黑色制服的年轻人,有着可以开始一切完成一切的青春。 178分钟的电影,导演菲利普加瑞尔很自然的用了分段的手法讲述他们的青春。换作别人或许会成就新的残酷青春抑或是垮掉的一代什么的,可在菲利普加瑞尔的镜头下,他们很普通,甚至平淡的没了戏剧需要的冲突。 一. 希望之火。 年轻人总是认为,法律都是针对他们而存在的。 比如兵役,于是他们烦透了大街上步伐永远一致的警察们。他们总是喜欢说“要是你们都怎么怎么,那会变成怎样则样?”这种话,让多么让人生厌。 自然的他们有了组织,有了集会,有了焚烧和扔石子。(有趣的这种习惯延续到现在的巴黎年轻人当中。从前学法国大革命那会就深有体会,巴黎人民顽强的可以。) 然而3个警察的催泪瓦斯就瓦解了他们的精心策划,政府作出的稍微退让年轻人们的“革命游戏”落幕。满脸的秽迹和缠着纱布的手带来的只是短暂高潮后的巨大心里跌落,如同做爱到高潮时对方突然想要上厕所那样,是再也难以弥补的不满足。 其实他们享受的只是那个过程―――他们要让那些站在不远的对面的成年人,那些前半个脑袋秃掉的“资产阶级”看着自己的车被烧毁却无能为力。至于结果,烧毁多少辆车,占领多少个教堂,那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他们的希望之火渐弱成清晨街角忽明忽暗的灯光,愈来愈小。 可他们仍可以认为自己没有失败。年轻的“革命者们”总是这样。 他们的父亲们――曾经的革命者,却已经安于祈祷和玩些刀片与纸片的小把戏。 他们想:哦,革命什么的太久远了,到成功他们都不在了。 二. 悠着点,这很贵。 年轻的革命者们抽着大烟,火焰灼热的烟雾弥散,那后面是模糊了的骷髅头骨。 没错你别怀疑,这确实是电影里他们的作为。 毕竟这是巴黎,不是中国。他们是英俊的年轻小伙子,不是毛泽东朱德。 悠着点,这很贵。可20多岁,青春也很贵。 三. 挥霍的希望。 开始有了爱情。电影也终于开始悠了背景音乐。 其实愤青们,小资们,哲人们,你们的爱情都一样。 和摇滚一样,先挑逗后安抚的固定程式,纠结于真假,怀疑,爱情。只是越自命不凡的人群越容易得到心理满足。 摇滚,都是一样。 恋爱也终究回归到感官上的刺激,从小心的试探进而深入。 爱情,都是一样。 谁也无法满足用诗歌和仅限于精神交流的爱情,人们还是想要些更实在的什么。 做爱。还有工作。 接着无论多么特别的人,都回和那些秃顶的男人,肥胖的主妇一样,进入了生活。 不同的是,起初的一段时间,他们还会保持一会儿姿态。 低音钢琴的配乐贯穿这一章节,让人心生绝望。 爱情,和理想,怎么都是冲突的。 四. 非痛苦的宣泄。 革命者们全散伙儿了。 革命呢,依然会有人继续着。失败着。 五. 正义的睡眠。 毒品过量之后,他终于有了深长的睡眠,足够给他带来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梦境。自给自足的生活以及在灌木丛中和爱人相拥睡去。 只能在梦境中醒来,身着王子服装以革命者的姿态醒来,并意识到――犯了错误。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他们放弃了理想,他们没有钱。
混乱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的一段生活剪影,演员从轮廓到穿搭都很有魅力;剧情其实如流水没什么意思,导演或许也只是想拍一段自己脑海中的影像,留下那份稍纵即逝的没头没尾的一闪灵光男主和每个热爱革命的年轻人一样,嘴上说得厉害,行动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日复一日吸大麻。女主和每个热爱革命青年的少女一样,被他吸引,享受纯粹念诗画画无产阶级日子,然而很快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物质美好的怀抱。
我们的灵魂被束缚在这具躯体里被世俗教化驯服 逐渐丧失对生命真相的敏感
我们的灵性堕落成了诗意 又从诗意堕落成了对快感的盲从
Our birth is but a sleep and a forgetting:The Soul that rises with us, our life's Star—William Wordswoth
平凡的日子里 每天都想革自己的命 解构重建抑或摧毁
Louis Garrel太美了
1968年,五月风暴席卷法国,学生运动风生水起。年轻的诗人弗朗西斯逃避兵役,沉湎于大麻、诗歌和爱情之中,与好友安东尼一起,自由挥霍混乱时期的青春。不久一名叫莉莉的女孩出现在弗朗西斯面前,她是个雕塑师,在铸件厂工作。两人很快坠入爱河。 一年后,弗朗西斯依然过着颓废自由的生活,而机缘之巧合却使莉莉开始认真思考两人的将来……
两人合作了三次了,揣测为炮友无误
又是以法国五月风暴为背景,男神貌似偏爱这种题材(?),可能是因为这当导演的爹吧。看起来确实很费力,黑白,三个多小时,长镜头,台词少,只有男女主角是支撑下去的动力。男神穿着白衬衫真是太美啦~
从这里开爱上Louis Garrel.
69年,巴黎,年轻人,革命、爱情、艺术、毒品......(这片子可真长)
菲利浦加瑞尔跳脱出90分钟的片长就仿佛漫无目的地游走 摄影机如同浪荡子本人 游荡在城市空间和人物关系之中//年轻人呆在一起挥霍时间加上点性冲动 大概就是爱情了 而总有人要先长大 关系看不到未来必然结束 能混乱挥霍到什么时候
水到渠成。
好长...
在爱情里,任何事都是被允许的。
其实是这样个悖论 他所想改变的生活是为什么 如何区分一个复合原因的贡献 这个形同道林格雷的故事
父子作品2
漫不经心地看看 贵族气质
这姑娘我喜欢/路易斯他爹怎么老拍黑白片
mi
压抑
note:反而還好,太淡太慢長太拖沓了,沒有Sauvage innocence那種催眠般深遂的況味,可能自己的故事還是有執行上的困難。
如果影片没有看进去的话,很可能就会把此片仅当成路易斯·加瑞尔的个人秀。但本片对于五月风暴的探讨真的很深入,黑白片拍摄手法的光影设计以及构图都很棒。
看得不甚明了 不过Louis Garrel真的很美不禁联想到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
青春总是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吧,想起晓阳了~ 他的嘴巴和眼神跟Louis Garrel 实在很像。
太长了……第一个小时可以剪掉30分钟么?
【4】结构散漫、状态却又凝炼始终,在日常的复调中投射青年一代的情感。183min略长,激情的律动被放缓,的确是精简的加瑞尔才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