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代导演们赶上了中国电影的一个好时候,走到现在有人骂有人爱。获过不少国际大奖,也拍过不少外露型烂片。但不管怎么说,还是他们把中国电影推向全世界的。到现在也都是五六十的人了,而国内第六代,第七代也早涌现。中国电影却还是有他们来当家,不知道是悲哀还是高兴。他们拿着中国电影投资的一大半的钱拍出现在这些片子来,当然不是说现在他们的不好,只是,他们应该更好。 从第五代的生力军来看,并不是导演专业当道。所以第五代导演群里有大量的张艺谋,吕乐,顾长卫这样的摄影出身的,或者其他出身的导演。就像“摄而优则导”似的,他们有自己鲜明的风格,都想来分一杯羹,或者说“圆一个梦”。但这究竟是好事坏事谁也说不清楚。 吕乐作为导演身份的话,大概算第五代里面最悲催的导演之一了。作为导演他一共有五部片子,都被禁。虽然有些片子像《赵先生》《十三棵泡桐》也得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国际性奖项,但基本舆论评价还是一般。 《美人草》是吕乐导演的第三部电影。它以“知青上山下乡”的运动为背景,以叶星雨和刘思蒙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之间跨越几十年。 《赵先生》被禁,吕乐大概是憋坏了,太想让别人看到他的电影和才华。所以才野心太大,想表达的太多而偏失了主题。 从故事来看,《美人草》用了几乎三分之二的篇幅来讲叶星雨和刘思蒙在“下乡”时候的那点事儿,导演要强化大的时代背景这事儿,可是展现的又太过温和。98年他拍《赵先生》的时候,陈冲作为导演拍了《天浴》,在时代印记和北京的刻画上,《天浴》显然比它高明不少。两部片子都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和状态下,到呈现出来的却完全不同。对那段历史略有了解的,大概都知道,历史从来没有那么温和。 其实这里的处理也显示了导演的尴尬,导演想按照爱情的主线走下去,那就必然不能展现太多的时代的残酷性,否则更加偏离导演的本意。但这段爱情又必须要有时代的印记在上面。所以讲了那么长的时间,把叶星雨和刘思蒙这一辈子所有在一起的时间都讲了出来。其实并不用。 忽然想到,导演其实渲染出这样的一个背景但却没有很好很特点的展现时代的特色,大概是把它当做一段公共史来看待,像最近张翎辩解《金山》没有抄袭一样。 如果这么走下去的话,通常是因为时代的原因,因为误会,产生的悲剧性的爱情故事。就这样,其实也不错。 但导演并不满足于这样。 梭罗有句话说,大多数人生活在平静的绝望里。 记得电影后段有场戏:叶星雨的同事被大学录取了,同事提醒她要为自己考虑一下。回家后,袁定国在教女儿画画,叶星雨就那么看着他,呆呆的看着。这时候他们都已不再有年少时的轻狂,他们有个和睦的家,他们有女儿,他们有闲淡琐碎的时光,只是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日复一日。 日复一日的生活在一眼就能看到死的生活里,这样的平静仿佛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绝望。袁定国所能给予她的,所谓的幸福也就是如此,所谓的细水长流,岁月静好。不过是丧失了情况的资本和激情后担了这样的那样的责任后的托辞。这不是幸福,是绝望。 接下来,叶星雨接到了刘思蒙的电话,两人约见面。这时的叶星雨已不是彼时,生活总会给人磨去些珍贵的东西,也带来一些更为沉重的东西。前者比如青春,激情,后者比如责任,韧性。叶星雨出门时的顾虑,下出租时的忐忑……但刘思蒙毕竟是她着平静绝望的生活里的一道光,或许是唯一的一道光啊。她匆匆奔下车,裙子却被疾驰过的车辆溅了一身污痕。 这样的她,年老色衰的她,有丈夫女儿的她,在生活中辛苦了几年的她,还能就这样见她的旧情人吗? 包括袁定国临死前说的那段话:我一直在追,追你,追生活,形势,运动……可使却理这些越来越远。这样的台词不止这一处,它的意义深挖下去甚至可以做成另外一部电影。 这里面有导演对生活的深层思考和残酷注解,有对这段爱情的惋惜。想表达的太多,让观众来选择性接受么。 影片最后在叶星雨和刘思蒙相见的时候,又碰巧遇见了教他们缘分的和尚。这个场景其实特傻,画蛇添足。导演大概还想表达缘分和人生的不确定行。 同时还有最后出现的“另一个故事的样子”,如果当初叶星雨跟着汽车跑,刘思蒙没有让汽车停下来,那当然又会是另外的完全不同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的缘分很很难注解,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不定性。 这样看下来,其实每个点都值得表达,但孰轻孰重,导演应该有掂量。 最后的关于和尚,另一个故事,其实耍的并不高明,和上文也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范儿闲的造作,耍小聪明。 在故事上导演显然以爱情为主线索。但其中其实有大量的可以深入人性的点可以深挖下去,比如叶星雨在回城和出卖刘思蒙的这种两难境地,是很好的出彩的地方。 吕乐导演其实太用力了,太想一次性的表达出一些东西来了。但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电影这东西,认认真真的做很简单,认认真真的把一个点做好却并不能把么简单。
完美的镜头语言,我挑不出任何瑕疵。满足了我所有的观影欲望。剧本,道具,选景,表演,节奏,由这片搜了导演相关,部部精彩,难怪啊,又发现一个金字塔顶端的才华横溢者,可惜作品太少。。。。。。。。。。。。。。。。。。。。。。。。。。。。。。。。。。。。。。。。。。。。。。。。。。。。。。。。。。。。。。。。。。。。。。。。。。
美人草将青春时代的无奈与纠葛杂糅着时代的推波助澜通过简单纯粹的画面展现出来。其实人生不过就是这么奇妙,一个男孩无意间遇上追车的女孩,决定帮她,成为那么多人的缠绵纠葛的开始。 面对老实勤恳的青梅竹马与反叛真挚的追求者,叶星雨一句“我不属于这里”已经昭示着独特的刘思蒙势必比满腔革命精神的袁定国更能虏获叶星雨的心。不过时代的汹涌裹挟着浪潮中的人们,他们是无奈的是挣不脱时代的安排与束缚的。叶星雨即使能叛逆地和刘思蒙迅速升温做爱,也免不了因为一个名额,一场谎言而使整个禁忌反常的感情崩溃。即使能逃离边疆,也终在未来再次相逢袁定国,延续青春时代那“不属于”却“青梅竹马”的无奈、随安。 悸动的叛逆的种子终于在接到刘思蒙电话时爆发,迫不及待的换上一身漂亮的裙子赴约,她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她只知道这是她永远没有消磨的属于内心的冲动,然而这种冲动随着一滩泥水洒在裙子上而消散,那一刻她清醒了过来,心里的冲动又只能屈服于现实,裹藏进内心。 我感受到吕乐所想表达的,就是在叛逆与屈服交替过程中对于自我意识的强烈渴望又不断碍于现实与时代的无情拍打。这是个人与外环境的对立,即使能凭借个人捅出一个洞口,现实也会用你的血和痛将它弥补。
2006nian
舒淇还是不适合演文革女青年
青年宫电影院,和谁看的忘了,最神奇的一点是我对这部电影的印象几近于零,只存有当年的两张票根
知青的爱情故事
一般
呵呵,那个年代。有点假噢
可以一看,文革青春记忆
第一次看是太喜欢舒淇。第二次简直看不下去。
空得很
口音不是问题(凭什么闽粤一代口音不能演知情?厦门户口一样要上山下乡的好吗)舒淇比刘烨入戏,年轻时候被逼着感悟真理,中年被逼着感悟真爱,真命苦。
6/10。被集体遗弃的知青将身心禁锢在了那片压抑食欲、情欲的荒山野岭,劳动时林山询问星雨回乡后有没吃臭豆腐、过桥米线等家乡菜,星雨教乡民带肉字的词语,而卫红偷买避孕用品,男欢女爱都得受繁琐的条例,简陋的布光映衬出饱受煎熬的正常需求,如思蒙将星雨抱在茅屋走廊上做爱、床上卫红和星雨悄悄谈论回城指标、丛林中定国试图强奸星雨,将干柴烈火隐藏在纯黑的剪影,面部不补光,显露苦闷。星雨返家后担任图书管理员,规整的书架、玻璃门形成局促感,死板的同事连木雕都要误解,暗示失去爱情的寂寞。运动的转场沉稳有节奏,如星雨生产转接定国背娃晒尿布的机位视角相同,镜头跟随星雨走出画右,接着摇回左边的合唱团,顺利交代了从结婚到孩子参加合唱活动的数载光阴。过桥的和尚说的因缘被革命、家庭责任阻挡,只能让星雨远望着思蒙被雨打湿的背影。
不错
刘烨的眼晴很有特点,无管时光如何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但他的眼睛、眼神一如既往的干净清澈。丝毫没有被世俗所沾染,纯粹干净。所以他演绎起文艺片来真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其中。舒淇女知青形象与她自身的形象总有着莫名的不和谐感,会让你不自觉的跳戏。
看了10分钟就觉得是好片,虽然是猜得到结局的那种;但最后十几分钟太缺乏美感了,大概在拍摄和剧本方面还需要台湾大师指点吧。
DVD
不错
刘烨
曾因此很喜欢刘烨
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