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是一个主要讲贪欲的作品,故事的主线就是一本隐藏着惊天宝藏的剑谱。然而贪欲这个话题,并未让我十分难以相通,也许年纪尚小,没有见过大世面,总觉得人在金钱面前尚有一丝理智,不至于六亲不认,互相残杀。反而是小师妹这个角色,她和狄云的爱情,让我唏嘘。也许正如片尾曲唱的,茫茫人海里,缘来缘又去。情若起了涟漪 就再难以风平浪静 每个梦都有你的痕迹……把爱意,藏怀里,为了你我马不停蹄。夕阳落明月起,醒来后我是否还是自己……
现在每次听这个歌,脑海里总会想到错过的人。小时候,在冬夜里和家人一起看连城诀的那些日子,还是钟意倔强、善良、有自我意识的水笙(我貌似是个天生的女权),不懂小师妹这样的人妻设定有何挂念,某种程度上,她变心也快,也相对软弱,却让狄云一辈子放不下。这个月重温了一遍,才突然意识到小师妹才是大多数女生,万圭才是大多数男生,而狄云和水笙,只是茫茫人海中的极少数个别。
有时候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小师妹,我会做得比她好吗?如果我的父亲突然失踪,我的恋人出轨入狱,而此刻身边有一个高富帅还死心塌地爱我,我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吗?我觉得以我的智商,应该是不会的。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万圭长相俊朗,对小师妹一见钟情,又做足了功夫,做足了善人,谁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看清楚一个人的本性?以小师妹当时的处境,嫁给万圭是自然而然、早晚的事。我不能责怪她心底善良、容易相信别人,不能责怪她被一时的“好”蒙蔽了眼睛,因为我始终相信,善意地对待这个世界是没有错的,善良是没有错的,错的是那些虚伪的人。
然而,在真相大白以后,小师妹仍然动了恻隐之心,为了孩子选择救万圭,这才是愚蠢的善良,而这也是女孩子的通病——沉溺于朝夕相处的甜蜜,看不清眼前人的本性。我想,之所以我打下这些话,也是因为自己曾经被别人的好所迷惑。像小师妹一样,我的愿望只是平平淡淡,和一个爱我的人在一起,相信彼此,真诚相待。然而后来,我才明白,不能因为一个人对你好,就认为他是值得托付和相信的人,而是要因为“他是一个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人”,因此他不会在感情中做出超越底线的事,因为他对他自己负责,因此我相信他会对我们的感情负责。万圭显然是爱师妹的,诚意可见,几年夫妻,也都和睦体贴。有这样的美好回忆,只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考验人性的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他对待事物的优先级。小师妹的悲剧,在于她放不下美好。日子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些回忆已经长在身体里,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然怎会有触景生情。美好的事物固然难以放下,但重要的决定确是不能做错的,一念之间,决定的是之后的漫长岁月,对于小师妹来讲就是生死,对于别的场景,也许就是一生幸福与不幸的分水岭。长相守的日子,谁不期盼?只是对未来要面对的人生,并不是简单的期盼就可以支撑下去的。
以前,我常常觉得,我们这种小市民,和平年代幸福成长起来的人,哪里遇得到什么大是大非的时刻?哪里遇得到重大抉择?不都是一些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才撑起来一片感情的天空吗?也许,只要我们语言上不暴力,性格相投,愿意分享彼此的生活,就足够成为平平淡淡的美谈。自己经历了一些事情,才意识到,也许在和平年代幸福成长起来的人,其大是大非的时刻只是一些空虚寂寞、无依无靠的孤独时刻。这些日子看似普通平常,却很考验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我们在这种时刻,会选择怎样的方式来填满时间?读书?看电影?和朋友一起?还是用网络聊天,结识好友,大数据dating?臆想梦中人,困于以往感情,还是play with yourself :) 我想,这些都是检验一个人人格的时刻。我不怪你做出了不好的事情,人人都有寂寞的时候。我怪你是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用这种方式辜负了你自己,也辜负了我对你的真诚。也许,我能做的最后的事情,就是不像小师妹一样跑回去找你,不让你像万圭一样有机会再刺伤我。
狄云和小师妹,错过彼此,不仅仅是因为造化弄人,还有个人选择的错误。真诚的爱情,已经跨越了时间、空间和生死,他们将永远在一起,即使他们从来没有世俗意义上的长相守过。我从内心里感怀,并且期待着与你相遇的那一天。
小时候只看了一点,只记得舒畅很美,那时不太喜欢,主要是看不懂加男主颜值不够,最近重温,简直停不下来,绝对可以给满分的,太好看太精彩了,果然这样有深度有内涵的剧还是适合成熟一点的观众,这样有深度的剧不多了,且看且珍惜。
剧情太黑暗压抑了,将人性的贪婪狠毒变态丧心病狂不择手段贪得无厌,人心的丑陋黑暗揭露得淋漓尽致,反派太多智商太高了,看着渗人,真实又现实。
最经典的是雪山那一段剧情,太精彩了,我居然喜欢血刀老祖,大慨是他坏得坦荡,性格饱满吧!有些萌萌哒!比那些伪君子好多了,而且智商太高。
雪山上血刀老祖与他们斗智斗勇那几段打戏真心精彩,太炫酷了!然后说到打戏我还是最喜欢男主吴越的打戏,不愧是有真武功的,身段太好看,打戏帅炸了,潇洒飘逸!出雪谷之后白衣狄云与六小龄童那段打戏也是经典,这部戏打戏实在太棒了,看着太爽了,现在已经拍不出这样的感觉了,已经没有多少会真武功的演员了 ,雪山实景拍摄太棒了太美了!辛苦演员了,当时的演员是真敬业,听说当时真的发生了雪崩。
舒畅太美太有灵气了,好喜欢水笙啊!一颦一笑都那么美,那么纯洁善良可爱,特别是眼睛,真的太美了,狄云能和她在一起真是福气啊!唯一不苦逼的就是拥有水笙了吧!也是他唯一的了,听说她当时只有17岁,演技居然已经这么好了。
虽然何美钿也很漂亮,但很讨厌师妹,太圣母了受不了,完全是自己蠢死作死的!所以她的死一点都不值得同情!
几个反派演技都好棒都是影帝级的,六小龄童,计春华,三个师兄弟还有那个知府。男主演技也不错,主要是男主人设不是很出彩,颜值也不够,大慨金庸就是像塑造这样真实普通憨厚单纯善良呆呆的男主形象吧,后期白衣还是挺帅的 ,这个男主真的太惨了,还好结局是好的,有点欣慰,丁典就更可怜了。最爱的师妹嫁给他仇人,而且不相信他,唯一的朋友丁典揍了他两年,还这么快就死了,对他好的居然是反派血刀老祖,师傅欺骗他还要杀他,多么讽刺,多么可怜!苦逼的男主啊!幸好遇到这么美这么纯洁善良的水笙,还好有神照经和金蚕衣外挂,不然他都死了好几回了,男主在遭遇了这么多还能保持初心没有黑化已经很难得了。
总之是一部诚意满满的良心佳作,经典之作,那些血腥黑暗的桥段没被禁真难得,估计现在没人敢拍这样的了,分分钟钟被删被禁
那些反派勾心斗角机关算尽那么多年的连城诀居然这么容易让天下皆知,多么讽刺,结尾狄云作为旁观者,看着他们贪嗔痴怒互相杀戮死于自己贪婪之下却无能为力,只能一声叹息,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无价之宝,他最想要的不过一个爱他的人一个温暖的家
小时候做好学生,金庸的作品没读过多少;长大了求实用性,金庸的作品也是弃而不读。今天细细想来,甚是遗憾。我们总是愿意设定一些自以为是的界限,然后确定要哪些,不要哪些……人生除了最基本的做人底线外,何必设太多限?人活一世,百年倏忽间,更何况居于一隅,于这浩渺的宇宙来说,所能认知到、接触到、交往到的更是有限,如果再百般为自己设限,错过那些人、那些书、那些事,何其憾也!
其实,到华大之后,我身边的“金庸迷”还真不少,燕平算是一个,直到现在还经常看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剧,发各种饶有趣味的评论。鹏程和嫂子也算是铁杆的“金庸迷”,这段时间每到他们家,总能见嫂子在看《连城诀》;书架上也摆着一套印质虽非上佳,但保养却很好的《金庸全集》。我每让嫂子荐书荐剧,她极力给我推荐《连城诀》和2004年吴樾版的同名影视剧。恰逢读书已倦,意思放松,所以就借了来读。
我花了两个晚上将书读完,不待细思,就开始看影视剧。原以为看完原著后,在看影视剧会像以前那样大失所望,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这个看法。这部剧除了时代背景把清朝换成了明朝,给弄错了以外,其他几乎没有瑕疵,甚至在故事情节处理和对主题的升华上更胜金庸原著一筹。
暂按下书剧的比较,整体以观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用“洞悉人性入木三分,摩画苦主悲怆绝伦;连城宝货迷人心智,恶人遭报正道永存”这32个字来概括。而且,纵观整个故事,我不觉得有个确定的主人翁在,不像《射雕》中的郭靖、《神雕》中的杨过,《倚天》中的张无忌。最像主人翁的狄云,论奇遇、论悲惨、论感情、论正直都给丁典分去了不少,而且故事中的主线“连城诀”他直到最后才知道人们苦苦争夺的真正目的,完全没有参与到其中的争夺与反争夺中。在这个故事中,谁都不是主角,大宝藏才是主角;谁都可以是主角,不论你是出于贪欲主动卷入的还是因为偶然被裹挟其中的。
影视剧比原著在故事情节上处理得更为圆润、饱满。影视剧中添加了一些角色,如根宝夫妇、夏三刀、花岩等,这其中尤以根宝夫妇的形象最为突出,这双贪婪的夫妻,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们救丁典、杀丁典,给丁典鸿雁传书、运送丁典尸体,敲戚芳竹杠,编造连城诀,骑驴寻宝……每一个画面都特别鲜明,都特符合那种妄想发财的屁民形象。每次他们起贪念的时候,我都会预想到他们如何会因这贪欲而被杀死,导演却出人意料地让他们活了下来,只不过打回了路边卖大碗茶的原形。我想导演是对的,这些平头百姓不过是因为穷怕了而起了贪念,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活命,或者想活得比别人好那么一点儿。对此,我们不必苛求,毕竟“屁民常有,而圣人不常有”。虽人人皆可为尧舜,但只不过是人人都存有成为尧舜的可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那“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方知道名利之局最难解,甚至是不可解。正因这名利之局难解,红尘俗念难抛,我们才读到那么多仰慕赞颂脱离名利红尘的诗文典故,诗文典故却也无用,更多的是造就了如凌退思这般伪君子。亚里士多德讲有三种生活,一种是享乐的生活,一种是政治的生活,一种是沉思的生活(《尼各马可伦理学》)。可大部分人都宁愿停留在享乐生活的层次,未曾想去一窥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亚氏所谓的“政治的生活”并非指今天意义上的从政,而是作为公民关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也就是阿伦特意义上的“行动”(Vita Activa))。
影视剧对原著的补充达到这一步已殊为不易,而其引入白发渔夫这一桥段更是令人叫绝。初看时,我觉得这百岁爷钓鱼太过花哨,其实大可不必,后来想想,梅念笙受那么重的伤,后来还要起来耍剑教丁典,可能是想要强调这金鲤鱼之难得和金贵。可是到最后一集,这渔夫又以智者的形象出现并且不断沉吟着“连城宝藏是没有了,可只要心中的贪念还在,哎……追逐财宝的人,就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绵延不绝呀。世上既不可无金钱和财富,也不可贪得无厌。心无所贪,净土则生,连城诀的惨剧才不会重演。人生在世,安安乐乐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哎,这人啊……世人无法偏设法,然知法犯法呀。烦事未了又来了,难以不了了之啊。”这绝对是超越原著的,原著小说主要写人性之恶,而影视剧在对人性邪恶的挞伐之外另有对人性悲剧的沉思。
此外,以金鲤鱼引出的白发渔夫还关涉到中国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渔樵之象。我能联想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祥龙借我的一本书,是张文江所著《古典学术讲要》,里面就有一篇“渔樵象释”,我立即就想到了刚看过的《连城诀》这部剧和以前读过的许多诗文。其实对于“渔樵”我们并不陌生,老版《三国》主题曲,杨慎的《临江仙》中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当时我就有种默默念,在江边的有渔夫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樵夫呢?看了文江师的解读才知道“渔樵”是在南北朝以后,尤其是宋元以后受《易经》、佛道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生存形象,同时也是美学形象,单单是渔不算,单单是樵也不算,渔樵并提作为整体的这样一个形象。
“渔樵之象”有隐喻着什么呢?从几句诗文里面我们可以得窥一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明《杏庄太音续谱》,古琴曲《渔樵问答》出处),“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马致远《套数·秋思》),“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庆东原》),“青山青史谁千古,输与渔樵话未休”(刘大绅给王国维《新居口号》诗)。为什么渔樵能够作为一个看破历史无常的抽象存在呢,文江师在文中从三皇五帝讲到佛道周易,做了详尽的考证。而且还将其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做了一番对比,很是精彩,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
渔樵关涉到人类文化最基础的根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渔猎阶段:在中国,人文始祖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在西方,鱼形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希腊及美索不达米亚,曾经作为神圣的存在而备受敬仰。直到现在,鱼的标志今天仍被基督徒用来代表耶稣,(实际上是两个相交弧),这个符号最初是基督徒为避免迫害作为识别标志的秘密符号。
“渔”说完之后,接着是“樵”。“樵”是指散开的木头,通俗点讲就是柴火,也指砍柴的人。因此,说“樵”,从根本上是在说“火”,而“火”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自不待言: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西方有普罗米修斯舍身盗火。
以此而观,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渔樵之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能够参破历史迷局的最智慧者,实际上所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根源。一部影视剧能够引入这一元素,无疑给整部影片平添了不少人文意蕴和历史深度。因此,不可不撰文作赞,推荐给大家!
m
#血刀门
第二回,丁典说到血刀门的来历,旧版中血刀门是西藏青教的,新修版改为是青海黑教的。其制服也由旧版的黄袍改为黑袍,不再赘述。
#第四回的配图中狄云的双手完好无损,是个错误。他的右手手指都断了。
#水笙的相貌
第五回,铃剑双侠出场。旧版中水笙脸色微黑,新修版改为脸容白嫩。这是一个质的变化。
#雪山
第六回,血刀门的根据地也相应地改为了青海。血刀老祖带着狄云挟持着水笙跑入雪山。旧版中只说从川西进入(西藏的)大雪山山脉,新修版改为由川西的石渠进入(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山脉。
#女孩儿家最害怕的事
第七回,陆天抒、刘乘风、水岱已死,花铁干被点穴道,血刀老祖精疲力竭,狄云有伤难动,水笙被血刀老祖用外力点了穴道,点得不深,不久就会解开,她却心力交瘁睡了过去。花铁干忙要叫她不要睡。旧版中他喊“恶僧要害你了”,新修版改为“恶僧要来脱你的裤子了”,要用女孩儿家最害怕的事情来叫得她醒转。
#花铁干好色
第八回,狄云自卫时无意杀死了血刀老祖,但无意去跟花铁干打交道,没理他。花铁干穴道被封,心中却有肮脏恶毒的主意,旧版中只是想等自己能动弹,就杀了狄云,新修版他还想,那时候连水笙这小妞儿也是我的了。
而后文水笙也瞧出来 了。花铁干要吃水岱尸体时,狄云奋力维护,被花铁干震晕。水笙以为他死了,旧版她只因狄云会维护她父亲的尸体,因而盼望他不要死,新修版她甚至会想,花铁干说不定还会来侵犯自己,最好小恶僧还是别死。
#为什么哭
第八回,狄云和水笙终于在雪谷中熬到了春夏,眼看就可以出雪谷了,水笙却哭了起来。狄云莫名其妙,连水笙自己也不明白。旧版说水笙只是觉得伤心,忍不住要哭,新修版她还觉得很对不起人。
#世上信得过的,原来就只有他一个
第八回,汪啸风和中原群豪终于进入了雪谷。可是众人的语言和表哥的行为深深刺痛了水笙的心。新修版水笙多了一个念头:“世上信得过的,原来就只有他一个……”
#狄云搂住了水笙
第八回,汪啸风打不过狄云,竟然迁怒水笙,打了她两耳光。水笙扑向狄云肩头,新修版狄云伸左臂搂住了她。
#第十二回标题由“大宝藏 ”改为“连城宝藏”。
#戚长发盗剑谱(《唐诗选辑》)
第十二回,万震山制住戚长发,新修版他好奇地问起他,当年三兄弟刚抢得剑谱之后,戚长发是怎么盗走剑谱的。戚长发说当晚住在客栈里,剑谱放在抽屉中,他趁两个师兄睡熟之时悄悄把剑谱放到抽屉之下和桌子底构成的空间里,第二天就造成了剑谱失踪的假象。随后三人不欢而散,万震山跟踪言达平,言达平跟踪戚长发,戚长发又假装跟踪万震山,互相跟了一个月才散了,戚长发这才返回客店取回剑谱。
#连城诀的来历
第十二回,江湖豪杰哄抢天宁寺大金佛宝藏,荆州知府凌退思也带兵来了。新修版中这里加了一段情节,说凌退思翰林出身,又是龙沙帮帮主,用贿赂上官的手段在荆州一直连任知府,终于打探到宝藏的一些端倪,是与《唐诗选辑》有关。但这些古诗似乎还不如梁元帝古老,梁元帝怎么能把秘密放在他死后的诗歌里?原来,梁元帝藏了宝藏之后把工匠全部杀光,其后他为北周所灭,宝藏就此湮没。直到康熙年间,天宁寺的住持无意中发现了宝藏,以他们这个门派原有的“唐诗剑法”为引子,将秘密写在了一本《唐诗选辑》中,要送给他师侄、天地会广东红旗香主吴六奇,作为反清复明之用。可惜书信送到之时吴六奇已经遇害(被一个白痴加一个老虔婆杀了),从此这本《唐诗选辑》流落在外,而要靠“唐诗剑法”的剑招顺序决定密码字典顺序,配合剑诀的数字破解密码,则由送信人辗转传了出来。梅念笙是那高僧和吴六奇同门弟子,也会使“唐诗剑法”,可惜《唐诗选辑》到手后不久就被三徒弟杀害。
#仁义豪侠
第十二回,旁观者狄云看到抢珠宝的人都疯了。他看到其中有汪啸风,有花铁干。新修版他还看到有不少当初一起赴雪山救水笙,又出言侮辱她的江湖人士,“其中很有些是为人仁义的豪侠”。
#一百两银子
第十二回,狄云带着小女孩空心菜离开了江湖,要回去雪谷。新修版详说了一下,他用戚芳在万府给他的一百两银子给丁典和凌霜华修整了坟墓、赏了帮照看空心菜的农家、鄂西到川边的旅费和餐饮食宿费、又在成都买了许多衣服,最后还剩三十几两,在雪谷谷口扔到了峡谷里。天!100两银子能做这么多事情!
#水笙的等待
第十二回,狄云终于回到了雪谷中,却看到了等待他已久的水笙。她知道他终于会回来的。新修版中水笙还说,要在这里等他十年,要是他十年还不回来,就去江湖上找他一百年!
总结
《连城诀》很奇怪地没有新修版的后记!它篇幅不长,改动也不多。
1,最重要的是加写了连城诀的来历。因宝藏创造者梁元帝在历史长河的上游,宝藏地址的密码字典《唐诗选辑》却在长河下游,梁元帝是不可能拿他身后的诗歌做密码的,再者梁元帝这个宝藏跟建文帝的宝藏不一样,建文帝留下地址地图是有目的的,为了以后寻回,梁元帝纯粹是有收集瘾,没必要弄个神秘兮兮的密码。旧版中没有这段来历,就成为了硬伤,新修版这个来历一加,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硬伤,哦,原来《唐诗选辑》和连城诀的秘密不是梁元帝创造的,而是无意中发现了宝藏的后人,并且是在很合情合理的目的下创造的。这个修改的第二个结果,就是让《连城诀》与《鹿鼎记》联系起来了。原来宝藏与天地会红旗香主吴六奇有关。而吴六奇做为“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出现在《鹿鼎记》中,历史上的吴六奇却与天地会没有任何关系,并且在《鹿鼎记》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修改的第三个结果,就是赋予了《连城诀》一个很明确的历史背景时间上限,它不可能早于《鹿鼎记》。(此时江湖领军人物是丁典、南四奇、北四怪,已经没有《鹿鼎记》人物的半点影子,有可能是发生在康熙末期或乾隆中前期,避开《鸳鸯刀》和《书剑恩仇录》)
2,喇嘛照例从西藏的改成了青海的,连带着雪山雪谷都挪了窝……不过这次的喇嘛实在是够恶的……
3,水笙变得更加漂亮,对狄云的感情也更有迹可循。
4,花铁干更加龌龊下流。
5,加写了戚长发当年是怎么盗走《唐诗选辑》的。
作为看过原著的人,个人觉得这部拍的真的很好看,很值得看,人物选的很好,除了凌风霜这个选角不怎么样,其它的都不错,血刀老祖神了!
吴樾,计春华,六小龄童的武功底子,拍起打戏来很精彩,舒畅那个时候也很漂亮,雪谷的戏份很美。剧情上面也基本上尊重了原著,拍的很用心。
戚芳死于丈夫短刀,就像岳灵珊死在丈夫剑下,她们都是让人太哀叹的小师妹。某种意义上,她们的死,比阿朱的死更令人伤痛。毕竟她们挂念过的人,都爱上了别人,她们并没有一个乔峰记挂她们终生。
个人认为大陆拍的最出色的金庸武侠除了张纪中的《天龙八部》就是这部《连城诀》了,真是怀念当初这种实打实没有加任何电脑特效的动作场面,现在随着武侠的没落,玄幻修仙的崛起,各种电脑特技层出不穷,年轻的演员再也不需要辛苦的付出了。
主演居然没有六小龄童,我靠。花铁干的角色太经典了。
这部剧看得很早了,至今还记得是金庸小说里与众不同的一部,虐心虐肺,还有点黑暗。
武俠良心剧!想不到这么多人在看,满满的弹幕!何美钿和舒畅美晕了!武打动作真实好看!所有角色都在飙演技!尤其是六小龄童居然演了大反派花铁干太牛逼了!整部剧都太黑暗太苦逼了,难怪不再翻拍连城诀了,太惨了,最后一场大厮杀简直童年恶梦!唯一的bug是男主太丑。金庸剧里所有的表哥都是炮灰……
刚看完小说,因为太喜欢也太同情水笙了,所以才看电视剧的。没想到竟然是女神舒畅演的,虽然拍的有点早了,但还是不错的。比原著多了更多狄云和水笙在一起的情节。
书和电视剧都很喜欢,电视剧改编的非常好啊,演员都不错。可能这本书本身揭露了世俗和人性之丑恶,不得人心,连带电视剧也不是多人喜欢吧。金庸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两对,一是杨过和小龙女,一是狄云和水笙。
不错不错,吴樾把狄云的前后性格变与不变演的很好。
书里最喜欢的是狄云,电视剧里最喜欢丁典!你们觉不觉得丁典很帅!?
原书篇幅不长 但是情节很引人入胜=。=
第一次在影视剧里看见真功夫,看多了特级和假效果,当年这个很惊艳。
国产金庸里很好的一部
小时候看的,舒畅很美有气质,年纪那么小能撑起这个角色很难得。六小龄童演了一个反派。结局是寻宝的人因为宝藏而死,寓意很深刻。
给分低了。至少8分的水平。
发现以前的剧在豆瓣这种文逼地方分数就特别低= = 改的很不错了这部
吴越这个狄云前期实在是不得要领,完全没有表现出角色的憨厚感,反而显得滑头无比,后来在复仇剧情时表现倒是尚可,也算是功过参半;丁典和凌双华那段感情戏欠火候,这点是大陆金庸武侠剧的通病;血刀老祖的演员倒是请得不错,但是这服装这道具实在是太差强人意(似乎和侠客行一个导演,经费不够吗?)
神作,为何评分这么低。花了两天时间就看完了,觉得自己的世界观被刷新了。
王新民在经历了让人恶梦连连《侠客行》之后,终于拍出了一部靠谱的武侠剧。看来失败是成功之母还是不变的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