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电影又可以在电影院和电视台看到啦!作为一个军事迷,特别是曾经深入了解这段战争史的军事迷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奔走相告的“好消息”。“解禁”意味着又有不少的题材可以去挖掘了,可是“解禁”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朝鲜半岛国际关系信号。
蓓蓓的电影世界:
http://blog.sina.com.cn/bblovesmovies其实,小时候看过几部黑白电影,诸如《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上甘岭》等。但是世纪之交的某一天起,为了与联合国的和平精神不违背,也为了缓和东北亚的地区局势,作为今天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陆开始渐渐不再提及那一段烽火往事,电视电影等文艺作品也全方面“停火”了,只留下那朗朗上口的《我的祖国》和《英雄赞歌》还在偶尔中老年朋友圈里传唱。彼时中央电视台还拍摄了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抗美援朝》,据说刚准备投放便收到“禁播令”,也是扼腕叹息。
“禁令”没有见颁布过,其实“解禁”也没有发布过。前不久张国强主演的《三八线》在各大电视台开播,紧接着《我的战争》就上映了。央视电影频道也跟着放出了《铁血大动脉》这部雪藏多年的老彩色电影。不得不说我们抗日神剧、内战剧终于有了竞争对手了。毕竟手撕鬼子的情节不大可能上演到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身上。
拉回到《铁血大动脉》上,其实这是一部考据颇为充分的电影。服装、道具都很到位,镜头的细节也很不错。志愿军军官还穿着缴获的美军M51夹克,大量使用的苏式DP转盘机枪和PPS冲锋枪,以及标志性的“献给最可爱的人”搪瓷杯,都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装备。
电影中,主管后勤的洪学智副司令员,可以说是解放军现代化后勤的奠基人,这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在向他致敬。电影非常教科书式的,每次在场景的远处,都不失时机地安排有背景人员,有一种恰到好处的美。
此外,一部讲后勤战的电影,不失时机地穿插进机枪打下飞机,号兵擒获敌人的小故事,这也都有历史可循,并不造作,也增加了电影的观赏性。
服装上,苏式小棉袄作为初期入朝服装,也有体现。入朝初期的解放战争时期的步枪中正式也有登场。诸如此类,八一厂应是权威的行家里手,比起现在民间资本的神剧,那是相当严谨的了。
不过此剧也有一个槽点,那就是找不到那么多外国人来演联合国军。其中海军司令乔埃和继任的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更是由“长得像”歪果仁的中国演员担当。
总之,《铁血大动脉》可以看作是一部军事教学片。而由香港鬼片导演彭顺执导的《我的战争》,在道具上我虽然没有看出破绽,在军事上凸显了志愿军人海战术,这都对于第一次拍战争片的他来说难能可贵。
毕竟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故事中的历史性是《我》剧是大打折扣的,高大全的艺术形式也还在延续,这有点为难香港导演。想必彭顺也在其中努力的寻找小说与真实的平衡点。
战争画面的真实性可以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GoPro镜头和无人机的大量使用,视角更加直接和立体,可以吸引不少年轻人玩惯了第一视角射击游戏的口味。与此同时上映的《鲨滩》更是把GoPro作为拍摄工具以外的剧情需要而出现,可见这项技术方兴未艾。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即便如此,《我》在院线上排片也不太多,但是有望在来年的金鸡百花奖中获奖。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战争是残酷的,历史统计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一生是极少的,然后和平时期人们从不觉得于自己有关,以为那只是历史上的事儿;战争又是“美好”的,因为总是能各种意淫。
从《铁血大动脉》到《我的战争》:中国抗美援朝电影的复活
不管是禁与不禁,历史都在那里,不因“萨德”系统在韩国的布置而突然存在了。而抗美援朝的电影,也不应那么任性地成为某种姿态的工具而突然复活了,它们应该一直拍下去,这是中国经历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现代战争,而且是同世界第一强国之间的战争,它是全球化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和今天的世界秩序,好比赤壁之战奠定下的鼎足格局。
这篇博文不是蓓蓓所著,由内伙子:兵人de田野笔记 所著
“对于一个铁路局总管来说,铁路中断了,就是砍脑袋的罪过”这句台词放到现在...果然人类在退化
铁道后勤
抗美援朝,外战叙事里面非常扎实的一部电影1.运输题材,后勤题材,长镜头展现工人军人基建的力量,军号的细节2.火车司机总结的对敌策略,展现战略,顶牛过江3.战略清晰明确,全面轰炸转向重点轰炸4.拉开车门的镜头与长津湖对比,蓝天白云音乐,圣洁白光,接下来又是轰炸,屠杀俘虏,道德立场的批判,人道主义批判立场5.强烈的反思性,一个制空权,一个铁路公路运输线,人的两条腿6.死亡用小号表意,自我牺牲保护铁路,司机牺牲保护隧道与剩下的弹药,通过孩子的哭泣(大喊朝鲜语?)表现中朝友谊
高二时学校组织看的,看日期,应该是刚开学,记得还算清楚的是,碰巧赶上杨尚昆逝世,还有好像老奶也是这时候走的。当时还跟打鸡血似的,现在想想,也是意淫。
此剧中的钢铁运输线与《金刚川》的人桥,相形之下,高下立判。同样有牺牲,但前者是英雄,后者是莽夫。同样是架桥,前者斗智斗勇精打细算,后者蛮干硬上不计后果。同样有防空炮,前者,后者牛仔对决。舍生不是轻生,牺牲不是送死。
特效特别可笑,战争特别残酷。
战争
太假了啊。
小时候看得热血澎湃。当你不了解这段历史,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没有足够的信息,你是会有”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和澎湃的爱国心”的想法。。。。应该敬佩志愿军,也应该学习美军之所以强大的因素。
初中第一次看的露天电影,和全班同学一起哭的稀里哗啦
同样是描述桥的故事,和金刚川比起来,这个故事就饱满太多了!
现在看确实很捞,尤其是五毛特效。不过演员确实敬业,现在拍不出来这种效果了
常人只道,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中国军队的不败神话。殊不知缺少了制空权的中国军队,即使是在实际控制区的大后方,也需时刻面对美国飞机的轮番轰炸。铁路、桥梁、公路每一处交通要道,中国军队的补给命脉所在,也是死神收割生命之处。当年之战,是正面战场上的搏杀,也是后方的浴血斗争。生命有若秋日之叶的凋落,萧瑟亦悲壮。
敌人俯冲时,还是美国的油挑子 F80, 机枪兵狂扫的镜头之后,飞机逃走时变成米格-17。 剪辑师是个军盲啊。
我军第一次成规模的远距离后勤保障淮海战役人民的小推车就甭提了二十二点铁轨修不好我就躺下当铁轨对于我这个主管铁路的副局长来说铁路断了就是掉脑袋的罪过尽管是主旋律看得还是热泪盈眶
还可以。。。这样的电影应该经常拍但是得用心拍。。。建议教育部把此类片子纳入大中小学集体播放
后勤运输的重要性表现得很好,但彭老总演的没气质,部分情节为了牺牲而牺牲。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致敬
去郑州看一次,回来看一次,再去又看一次,这是第三次。。。。。。
小学组织看的为嘛都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