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式离婚》并不像剧情简介或新发行的DVD封套那样给人的印象,它决不是漫画式的闹剧,相反很冷静、很现实主义,凸显了社会的荒谬感。可以说整个片子的前面的部分我都是在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作为观众。只是最后的几分钟几个镜头让我直到现在仍然不能平静。爱情之于我们,生活之于我们,命运之于我们,然而我们何等的渺小何等无力。
我究竟是有一点不解呢或者说还是沉重的错愕。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这位我所看好的美丽的安吉拉在成为妻子之前,一直对费费报以无比的爱,为保护他的声誉宁可遭到父亲的毒打,发誓“非君不嫁”等等。然而新婚不久,她亦快速生长为一朵“红杏”。这就不再是单单讽刺法律,而是嘲笑起婚姻来。也许只能用命运来解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不小心,命运的不小心。而不是我们的所谓和所想。如果是,那太可怕了。
似乎爱情是忠贞的,而婚姻不是。
http://oscarkit316.blogspot.com/2014/08/divorce-italian-style-1961.html認識馬斯杜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是從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八部半》(8½, 1963)及《露滴牡丹開》(La Dolce Vita, 1960)開始,再來是安東尼奥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夜》(La Notte, 1961)及馬里奧莫尼切利(Mario Monicelli)的《組織者》(The Organizer, 1963)。以上全都是藝術性為主的電影,所以印象中的馬斯杜安尼難與喜劇聯繫起來,及後當然知道這是大錯特錯了。二戰過後意大利電影以新寫實主義為主,從反映勞工及低下階層的現實境況,逐漸地或過渡或轉形為喜劇類型,這是意大利電影的黃金年代。較多人認為意大利式喜劇是從馬里奧莫尼切利的《曼哈頓的大人物》(Big Deal on Madonna Street)開始,而這類型的稱呼 Commedia all'Italiana 卻是從皮特洛席爾米(Pietro Germi)的《意大利式離婚》(Divorzio all'Italiana)而來。
身兼導演及編劇之一的皮特洛席爾米亦是由新寫實主義的風格,轉為走喜劇路線,並且因此於美國「一舉成名」。《意》不但令他與另外兩名編劇 Ennio De Concini 及 Alfredo Giannetti 奪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席爾米亦獲提名最佳導演,馬斯杜安尼更成為第一位以外語片獲提名最佳男主角的演員。馬斯杜安尼外貌俊朗不羈,氣質比阿龍狄龍(Alan Delon)成熟,五官比尚保羅貝蒙多(Jean-Paul Belmondo)端正,但留起「二撇雞」來卻非常有喜感!馬斯杜安尼飾演的 Fefè(全名 Ferdinando Cefalù)是意大利西西里的末落貴族,終日無所事事,平日吹水週日上教堂。
Fefè 忍受不了已結婚十二年的妻子 Rosalia(Daniela Rocca 飾)的煩擾,同時愛上了住在同一大屋只有十六歲的表妹 Angela(Stefania Sandrelli 飾)。Fefè 要想盡辨法「離婚」,才能與兩情相悅的 Angela 一起。這外遇式喜劇當然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宗教,因為社會價值觀,「離婚」其實從未存在過。沒有合法性的簽紙,只好「非法性」的謀殺。Fefè 從一單妻子槍殺外遇丈夫的案件中得到啓示,開始密謀如何令 Rosalia 「被消失」。整個故事充滿黑色喜劇的幽默,謀殺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卻成為困倦婚姻的唯一出路,情形比《紅杏出牆》(Unfaithfully Yours)中男主角的困境,有過之而無不及;殺妻的幻想亦與《仁心與冠冕》(Kind Hearts and Coronets)的男主角花樣百出的復仇殺人般,既惹笑,又令人不安。
電影以倒敘開始,以 Fefè 的旁白貫穿整齣電影,第一身的視角讓觀眾不期然代入行為及目的本應不討好的男主角身上,並漸漸同情他起來。雖然是 Fefè 刻意安排 Rosalia 與她的初戀情人 Carmelo(Leopoldo Trieste 飾)復合,但當 Rosalia 暗地裡私奔離他而去時,我們同情的依然是 Fefè。席爾米藉著故事的荒誕,批評社會的愚昧、宗教的守舊,又以電影中出現馬斯杜安尼主演的另一部電影《露滴牡丹開》的上映盛放,與宗教人仕對該電影的評擊,最為有趣。馬斯杜安尼由《露》中的風流記者,成為《意》中遊手好閒的「中坑」,是暗地裡的戲謔。
電影以槍殺及抱得美人歸而告終,但畫面最後定格於 Angela 與年輕男船員互相挑逗的雙腳,預示了「意大利式離婚」只會週而復始地出現。殺人的 Fefè,最終亦只會是另一個槍下亡魂,這便是意大利式悲劇吧。
我很多的电影记忆都源自小时候央视六套、八套、一套,还有河北卫视电影大世界
当时央视六不停的预告佳片有约要播近期的影片,索菲亚罗兰的《意大利式结婚》就是其中之一,多年后得知还有一部《意大利式离婚》还是黑白电影,同一个男演员 ——马赛罗马斯楚安尼出演,除了他是费里尼的御用男演员,还因为长得像克拉克盖博让我很有印象。
男主厌倦了结婚多年的妻子,对表妹神魂颠倒,天天幻想各种搞笑场景中杀死妻子,自己在得知过失杀人只需3-7年刑期时,开始偷偷的策划杀妻,等计划达成之后,出狱后与表妹幻想幸福生活,谁知又是下一个虚伪婚姻的轮回。
西方电影中谋杀妻子的作品不在少数,希区柯克的《深闺疑云》《迷魂记》《火车怪客》包括阿加莎的作品《阳光下的罪恶》都是此类题材,这种杀妻相关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东方人估计都很难理解,中国最有名的就是潘金莲杀夫,杀妻这类真的很少见,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多就是休妻。那西方杀妻作品除了宗教缘故夫妻不能离婚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这些作品的产生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呢?是否是西方文化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人格和社会地位都完全依附于男性,所以才被当成羔羊一样猎杀。
看本片前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其一,意大利60年代致力于战后重建,一批喜剧诞生,风靡一时,其特点是喜感十足又不致过于恶搞,以免触痛未愈之战争伤痛;其二,本片拍摄于1961年,当时的意大利作为天主教国家,由于宗教的戒律而有离婚禁止法,那时候想离婚,通俗得讲“只有等到夫妻一方死才能看到婚姻的结束”——这就是所谓的"意大利式离婚",直到1970年该法律才废除。这才催生了本片的故事,本片由导演皮埃特罗·杰米(Pietro Germi)根据小说《荣誉之罪》而触发灵感,男主角为了和他爱慕的表妹结婚,不得不设计让妻子出轨,然后杀死妻子。针对不合情理的婚姻法律条文,本片以喜剧的形式给予讽刺。由于涉及到杀妻等耸动话题,因此差点还被禁映,但上映之后却大受欢迎,尤其是在当年嫌离婚非常麻烦的美国更是票房卖座,还荣获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奥斯卡最佳剧本。
本片由意大利国宝级男演员马切罗·马斯楚安尼(Marcello Mastroianni)主演,片中他完美的诠释了一个轻浮、龌龊的中年男子的角色。马斯楚安尼在本片中的形象是有代表性的:他结了婚,却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像有特权又不满足,不忠而虚伪——他是意大利贵族阶级的缩影。马斯楚安尼在费里尼的影片中通常扮演相对正面的角色,比如<八部半>里他作为丈夫也欺骗了妻子,但也是能够博起观众的同情。本片的导演皮埃特罗·杰米就给了他一个完全不同的发挥空间,时常微微眯着眼睛、留着一撮整齐的八字胡、举止轻佻、还经常做出一个奇怪的习惯动作,一个靠不住的男人的形象就牢固了。
我觉得他长了一张完美男演员的脸,让他的戏路极宽。不是非常英俊,那样总被人看成没演技,需要耍帅的时候配上他的气质也决不差。看看他辉煌的履历:两次嘎纳影帝,两次威尼斯影帝,三次奥斯卡影帝提名,两次英国电影学院影帝,一次金球影帝,八次意大利电影协会影帝,还有各个电影节的终生成就奖。
本片的一个配角吸引了我的视线,就是男主角爱慕的表妹,放荡而又不失清纯,口水~我就去多了解了一下这个演员斯蒂芬尼娅·桑德雷莉(Stefania Sandrelli)。原来她今年刚刚获得了威尼斯终生成就奖(和宫崎骏一起),当年只有15岁还是学生的桑德雷莉在100多名应试者中被选中,饰演这个关键角色,令她一举成名。
片中有个放映禁片的情节,放的是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1960年摄制,影史经典之作,该片描绘了和教廷十分亲近的罗马贵族的堕落,因而被意大利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抵制),有趣的是该片也是马斯楚安尼主演的,而他在本片中也去电影院去看《甜蜜的生活》,哈哈。
本片是典型的黑色喜剧,具有极高的娱乐性,但本片绝不仅仅是一个闹剧,导演皮埃特罗·杰米更多的触及了当时意大利道德理念的荒谬性,是对男权主义的尖锐讽刺和控诉。"意大利式离婚"的概念在当时是很有时代意义的。
本片是我的人生第6部意大利电影,前几部
是比较热门的菜昂内的作品,意大利式离婚给
了我特殊的感受,简简单单的几段恋情连接了
两男三女,讽刺了人性更讽刺了60年代的稀奇
规定,本片前面虽然有包袱,但是不代表这个电
影是纯正的喜剧片。
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战争重建时期,人们都
比较低落,当时一大批导演致力于喜剧创作,以
治愈大家都心灵。而且在当时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发布了一条奇怪的规定——夫妻之间无法
离婚除非一方死亡。这就导致当年做的错误选
择(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自己却无能为
力。
剧情十分简单,落魄的费费有一个健壮粘人人的老婆,两人的感情像没补完的床,随时会破裂。再加上自己有个出水芙蓉的表妹,男人不知觉的就爱慕上了她。男人为了跟表妹相处,萌生出了谋害自己老婆的念头。
本片开头直接开门见山,出现在我们眼前
的是费费与自己老婆双人床,用了喜剧反差效
果表明了两人的关系。在礼堂里费费与自己表
妹安琪拉眉来眼去,让人不经联想了两人有正
当的关系。
费费也真够渣的,自己老婆虽然性格很直
爽,天天照顾着费费,自去干这种事。这时费费想到了个并不高明的谋害想法,让一个男人爱上自己的老婆并玷污自己的人格,以此为理由杀死自己的老婆,再加上自己特殊的身份,费费自以为胜券在握。
结果费费老婆跟自己的初恋从藕断丝连到从归于好,费费看这种情况就是谋害的好时机,最后被送到监狱,直到出狱却发现安琪拉已经心有他人
意大利式离婚好看极了,姑娘也超美,但跟马斯楚阿尼当年其他几部电影一样,超美的姑娘是神是符号,放在那里仅供观瞻。有趣的是故事里费尔南多和全镇都去看电影------看的是甜蜜的生活。银幕下那些老头半张着嘴的面孔好笑极了。贪婪好色聚精会神。晃过的银幕上当然始终没有出现马尔切罗,只有巨大美丽的西尔维娅。
很有意大利的特色,地域风味很浓厚。可是我欣赏不来意大利人对于情感方面的表露,传统中国人觉得还是接受无能。
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男主角妻子浑身都是戏,笑死了
喜感马切罗抽搐面孔预谋已久的杀妻嫁祸计划....谁料黄雀在后防不胜防真是相当黑色电影
1.幻想杀死妻子的场景和幻想律师为自己辩论的独白,太赞了,一个处心积虑想要谋杀妻子的丈夫的内心世界就应该如此,导演用画面和声音给具现化了;2.男主角的表演实在太赞了,表情、动作栩栩如生,给人一种真实而身临其境的感觉;3.表妹太美了;4.最后一个镜头...神来之笔;5.绿帽子,戴起来。
好久没看过这么妙的喜剧了,故作轻松或者一本正经的状态更有讽刺意味。马塞洛作为叙述者操纵全局,带领观众参与“谋杀”,而在结尾又出现了一次意想不到的颠覆。马塞洛的表演也很出色,不像圣母街上的大人物中那么违和了。ps.1.昵称费费 2.甜蜜的生活放映的热闹场面好眼熟,天堂电影院是不是照搬了...
处心积虑的谋杀,环环相扣的闹剧。意淫狂喜的内心独白与马斯楚安尼不露声色的表情形成有趣的对比,结尾两只厮磨的脚掌堪称神来
骚爆,与其说是意大利离婚,不如是对意大利风情下的婚姻一种变向解构与反讽趣味。运用“出轨”的深谙风俗打败风俗,最终保持道德感的维护,因而极具黑色幽默的谋杀,丈夫思维上的对人情与法律的辩白,与普遍的情侣感情价值观进行虚实结合,(工人阶级的世俗局限/电影院《甜蜜的生活》“色情”体验的蜂拥而至)。通过旁观者反映其中的笑料、丑态与尴尬,参杂着尊严与荣誉;在其基础上,个体的肃杀与认真态度形如不可控制的玩弄意味,丈夫的精打细算与拉扯在结尾出轨征召常态做比照,道德这种东西彻底成为空中阁楼般无法避免,暗戳戳地批判了人性个中的虚荣与诡诈。
他老婆把胡子剃一剃还是会有点像陈慧琳的..="=
太好看了,小马哥那句“我妻子对我也太他妈忠贞了”能入选个影史“百大金句”什么的,而且很多幽默真的都是“泰囧式”的,中国观众无差别接受啊。
男主角出色的演技加两星!配乐1星。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尾加1星。律师富有感情的雄辩把意大利语的音乐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1星!
剧情设计技巧,地域色彩浓郁,幽默从始至终,感叹现实的荒谬,“吻过的唇总期待更多”。
好久没遇到 翻译极差,故事发展极难看,音乐极催人入眠的片了,一无是处到极点.也是了不起.
又看了一遍,这次注意到了很多情节以外的东西:妻子每天临睡前阅读小说,时常钢琴弹唱,应该也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装潢师修葺巴洛克旧教堂的天花,几句对话里就把17世纪到19世纪的美术史切入一小口;看歌剧,赫然是卡鲁索亲唱的una furtiva lagrima;在那么精美的宅子里,没落贵族两房之间闹剧般的吵相骂;路边酒馆的看客对别人家风流韵事的喜闻乐见;最后还放费里尼的电影致敬一把,保守的西西里居然万人空巷,挤着看屏幕上的丰乳肥臀,顿见时代变迁。各种好。影片的母题恰恰中世纪以来的为情为荣誉而决斗,却在一个现代故事中变成了笑话。什么叫文化底蕴,信手拈来,俯拾皆是,厚到不需要挖掘,才是真文化底蕴。
聒噪的杀妻事件;插播了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意大利人有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喜剧的能力;最后一个撩拨的镜头拍的太妙了;想不到在1974年之前的意大利,离婚居然是违法的事情,那可是意大利呀~
滑稽的悲剧大约如此。内心独白与假想中的第三方叙事交叉进行。从cos费里尼名作《滴露牡丹开》(甜蜜的生活) 到PCI领袖信誓旦旦的讲话,足见五六十年代意大利社会的秩序及其荒谬。几段白日梦嗲,咂嘴油头和意式手势也好,最后一幕就请停留吧。花絮里有妻子的一段艺文梦,其实不剪掉更妙。
马斯楚阿尼突破的演出,极度的黑色。
意大利是最像中国的国家,意大利人民是可爱且伟大的。我爱意大利。4k修复效果极佳,强行正经地把你逗乐,句句戳心,西欧电影中透出的自由与大胆也是其迷人的原因所在。坐在UME 后排偷吃盒饭,梦回2015年,难得的观影体验。
20081009标记想看,2018年上海电影节才看成。《结婚》如果10分,《离婚》也就7分的样子,在感觉上差了一些,但是依然看得非常高兴。黑色幽默的成分,马斯楚安妮搞起笑来也真是不遗余力,完全没有感到偶像包袱(哈哈其实可能只是掩饰得好,帅还扮渣却让人恨不起他来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真是对意大利男人的极大讽刺。
小马哥:形象气质我都有,就是这小肚腩...唉。他这么贱,配乐却悠扬得一逼。针砭民风犀利,而且确实巨好笑。满城男人倾巢出动涌向年度卖肉大片《甜蜜的生活》西西里首映是怎么回事啊那点肉撑得过你们三小时吗!
Go fuck your cousin...... 太好玩了,这部片把意大利人和风俗黑了个遍然后具体说来是在黑费里尼吗。。。费费。。。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