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杨惠姗)孤身从南京来到台湾寻找未婚夫未果,暂住表姐家中,却被当下等佣人对待,为摆脱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委身下嫁遭妻子遗弃的中年男人侯永年(李立群),成为三个孩子的继母,可是因为侯永年的嗜赌如命兼外养女人,令她犹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
生下孩子后,桂美为了生计同侯永年远赴日本替人帮佣,又因机缘在当地一家中国餐馆学得一手好厨艺后返回台湾,独立开了“霞飞之家”餐厅,可是在她勤俭持家之时侯永年却故态复萌,而更让她觉寒心的,是长大成人各有成就的子女以及媳婿的自私与无情。
看完这部有点沉重的电影,除了对这个女人辛苦一生的怜悯,更也有身为女人无奈的同感。作为女子,生而具有牺牲自我顾全家庭的无私,具有呵护所爱之人的柔情,大部分时候就是围绕着家人的幸福在努力,柴米油盐酱醋茶。男女本不同,女人在这样的目标下,求的就是安稳平淡的一生,有的自然就成了一部小人物的悲哀史。
但是除了整个电影给我的这种情绪,观影过程中有好几个转折点都令我印象深刻。第一,在表姐家感觉被嫌弃的时候,愿意同有孩子的男主结婚,这是女主做出的决定,避免看别人脸色生活;第二,家里谋生成了问题,丈夫爱赌,她选择四个人去日本,没有“让这个家完了”;第三,在做佣人的时候因为不想被太太气,选择去餐店做后勤,虽然苦一点,但是挣得多,可以多存点钱,想着回国以后开自己的饭店;第四,在知道老公出轨时,离家出走,让丈夫明白了女主的态度,以及家里离不开女主的现状。
我觉得这些改变都是女主让人倾佩的地方,在不满于现状的时候都能积极去改变,不畏惧困难,赢得自己最基本的尊严和自立。而恰巧这一点我觉得也是这个人物不平凡之处,很多女人都可以柔情似水,但不是所有女子都有这般坚韧自爱的品质!!!
另外说两个小地方,当看到她去日本前一天晚上望着双胞胎,不敢出声咬牙狰狞地流泪,同为母亲的我真的觉得,那一刻太痛心了,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所以她会一直盼着回去。另外就是居中的男主,我觉得他虽然爱赌,还出轨,但是他至少有良知,对老婆好。当看到剧中女主发现男主爱赌的本性时,我真的特别害怕男主会打自己的妻子……(你们懂的),至少他有愧疚的心理,所以这个家才还能完整,最后在女主的耐心陪伴下成长合格~
说及自己真实的生活,我爸也是爱打牌(不是赌),一家人讨厌他这一点一辈子了,和我妈经常吵架,不过我爸也算“温顺”,才能现在还有这个家。另外有个二伯出轨了,二妈也是没有离婚,还生了个二胎。
每个人生活的样子不尽相同,“期待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和会流泪的眼睛”,勇敢的爱和自爱,女子。
2019年9月3日第二遍观看 《我这样过了一生》
不知道为什么,这电影两三年前看过,可又想从头好好看一遍。
“我这样过了一生”这句话本身就拥有共性,似乎可以作为每一个人的墓志铭,仅仅七个字就囊括了所有的岁月,无论长短,无论酸甜,无论贫富。
杨慧珊扮演了剧中的女一号,一个温柔、贤惠、勤苦耐劳、善良的小女子“桂美”,似乎所有形容女性五千年优良品质的词汇都可以用在她身上。
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呢?因与未婚夫错失良缘,从南京来到台湾后只能寄人篱下,表面看表姐收留她帮她相亲,实际上背地里却觉得她是个负担、累赘,甚至觉得自己丈夫会起异心,热情地招呼相亲不过是想赶紧甩掉她。
她喜欢那个相亲对象吗?显然即便自己再苦,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可是为了离开难以容身的表姐家,也只好把自己嫁掉。即使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有三个孩子的男人,她竟然还是紧张、忧虑地向对方坦诚,自己不是处子身了。明明看起来是男方条件差,她需要考虑,却反倒是她觉得对方要考虑是否能接受她这种“条件”的。
回顾荧幕史,其实演“好后妈”的不少,但“桂美”这个角色绝对是典型。她的一生,拥有两个自己的孩子,以及那三个别人留下的孩子,可从一开始,她就没把自己当后妈,不是对孩子多好,而是对孩子够“坏”,她就像亲生母亲那样,该生气就生气,该打骂就打骂,该教育就教育,一切很自然,完全不客气地把自己代入母亲这个角色。
当然,后妈都是要碰壁的,章子怡说孩子从来没有抵触过她,我觉得还是省略了一部分过程,可能只是接受得快,但不可能没有一个过程。“桂美”算是幸运的吧,除了女孩儿,大男孩儿在老练的观望中看到了她的真心,而小男孩儿则确实也不懂什么是后妈。即便后来去日本只能带两个孩子,她带走了最大的孩子和自己体弱多病的女儿,她这一辈子只惦记着对每个孩子公平。
作为母亲,她们认为的公平或许正是孩子们眼里的不公平。母亲就像摩天轮的轴心,总想公平地把每个箱子都举到顶部,享有相同的时间和风景,可是,每个箱子不一样,有的是空箱,有的是满箱。不同的角度看公平,总是不公平的。
想起了奶奶分钱的事儿,有的儿子几十年都住一起,有的儿子一年也没来看望两趟,大概老了,想拿点儿钱出来分分,结果每一家等份,住了几十年的儿子自然想不通为何如此老糊涂,但我看,大概就是这种母亲角度的公平吧,在她眼里,哪有谁照顾多谁照顾少,都是心头一块肉,必须分一样多才算是公平。
母亲们都有一个人生百科里永远找不到答案的难题,如果对孩子们做到公平,没办法的,每个人有自己一把公平的量尺。
再次看桂美的一生,不知为何,不再愤慨,或许知道了人生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推着走的吧。面对丈夫的好赌、不工作、暴脾气、出轨,原本我应该是气到爆炸,恨不得将他钉在碎尸万段,可是,这次看,他似乎也不是罪不可赦到哪去,他的一生其实都跟着桂美在走,也有对桂美极好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桂美的第六个孩子。
女人嫁给什么样的男人拥有什么样的人生,而男人的一生也是被女人影响着每一步。无论是去日本、回国、开餐厅,以及每个孩子的人生重要转折,都是桂美掌舵着,这个女人,有太多主见和小草般的精神。她永远衣着得体,永远温声细语,永远为别人着想。
剧中有一幕,丈夫出轨的女人找上门来,桂美震惊但又冷静地听她哭诉,当她想把婴儿从后背的背带卸下来时,桂美很自然地起身伸手帮助,而那个上门的女人,一边说“我可不是随随便便的女人”一边自然地在陌生人面前解开胸襟喂母乳。
前面遇到的所有困难都没有让她离开这个家,唯有出轨,不能忍,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可还是在听到孩子们过得不好之后,回到这个家。她像是能把自己化成鲜血,滋养这个并没有给她带来一天好日子的家庭。对我们这一代女性来说,化茧成蝶要比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重要得多。
结尾还有一处最无力感的痛心,桂美年老病衰时,听到了一个消息:当年的未婚夫原来还在,已经生儿育女了,而她这错过的一生……哎。若重来,又会是怎样。
其实,这部电影挺有电视剧的长度,电影总给人强烈压缩的感觉,叙事性很强,所以节奏很快,没有什么多余的情节。子女长大成人部分,也不过占据最后的一小片段,略略交代,连谁是谁都还没怎么认清。
说到底,还是养女儿好,对她好,她就对你好,儿子呢,对他好,他今后也是对别人好。总说女人长大后是别人的,我看现在,儿子长大了才是别人的。
桂美的一生也折射着整个社会经济、政治、人文的变迁,民生、民情的变化,这种巨变很有意思,我们这个时代看似变化太快,但实际上完全比不上八九十年代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就像突然间平地起楼房,而现在即便一天加一层的速度,也觉得司空见惯了。
—
如今谈到杨惠珊可能更多不是演员身份,而是作为琉璃艺术家。1985年的这部《我这样过了一生》,让她蝉联第2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84年获奖的电影是《小逃犯》,也想找来看看。但在1987年,她便在颠峰状态宣布息影,投身中国现代琉璃艺术,创立琉璃工房,研究特殊的琉璃脱腊铸造法。
如今,也67岁了。还挺期待她能参与这个新时代的电影。
好奇一个事情,剧中怀孕是真实的?找不到相关消息可解答。
2017年第一次观看《我这样过了一生》写下的:
很久以前就长草的一部电影,终于把它看了。很有年代感,演员不错。1986年的电影,那时候的导演、演员都让人感到陌生,除非是常青树依旧活跃在当下,所以看男主的时候,就总觉得好像是谁,又说不上来,原来竟是年轻时候的李立群。故事很八点档,可以演成80集电视剧,但因为特殊的台岛风味,以及浓郁的生活实感,还是颇吸引人的。
“我”是女主桂美,孤身从大陆到台湾,寄人篱下,又被打发嫁给一个离婚拖着三个孩子的男人,一个被前妻抛弃的老赌徒,婚后自然很不幸。虽然真的白头到老了,可中间经历的辛酸又哪能轻易化作甘甜,很多人真的就这样凑合着凑合着一辈子过去了。嫁给什么样的男人,真的会决定一个女人的下半生过什么日子,除非她能挣脱,能改变,能自立,否则就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最恨男人一脸反感地看着自己女人的大肚子,气死人,那你别做啊,你完事就完事,女人还得承担一堆事呢。怀孕人流,受伤的是女人,男人又有一丝一毫的痛苦吗!好吧,我承认,坚定的爱情是不会受这些负面案例影响的。
看到父亲打女儿,会突然间好恨小时候父亲也打过我,那种凶狠,那种无情,让我不明白你对我的疼爱是真是假,明明婴儿时期的老爸们都挺温柔啊,怎么小孩越长大就越讨人厌似的,从掌上明珠变成掌下鱼肉。不知,我们以后会不会打骂自己孩子呢?
宿台湾但不是故土,泊日本仅只为谋生,新婚丈夫了无音讯,再嫁之人携女抱男,打牌小赌,没有前程,出轨她人,偶有不忠,但又能怎样,还不是要守着大大小小,围坐在台风夜入水的卧榻上,等一个不知道回不回家的人
儿子谈不上出息,女儿离经叛道,未婚先孕,及大了都是各有各路,离散而去,半生漂泊,一户霞飞之家的生意,是对沉重生活而言,为数不多的支持与安慰,是对她漂泊半生的见证与肯定,相比夫君儿女,好像物质上的存在,才是更加实际与可靠的
所有这些,似乎即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在不够稳定的社会里,所需要依托男人,才能过得下去的寻常一生,而男人呢,不也是如此?
“丈夫有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我觉得两个都不好,可是总要选一样啊。”女人,尤其是做母亲的女人,真的很伟大。
台湾庶民剧,还不错,这片贵在平实,老老实实的拍,老老实实的演,不玩花样,不走捷径,不煽情,讲人话,不过也因为平实,还缺那么一点点滋味和电影感,后来杨德昌再拍庶民,就进步大了。中影修复版本还是稍微有些遗憾,很多地方亮度调得太大,亮得晃眼,包括白天外景、内景,都是白花花的不舒服。
两年前跑去徐汇图书馆借萧飒的原著《霞飞之家》未遂,两年后终于看到这部电影,杨惠姗的表演和为角色增重44磅的敬业精神都让人赞叹,李立群也刻画出了一个无用又嗜赌的丈夫。张毅和杨惠姗所过的一生也是传奇,虽然现在新领域的成绩也值得祝贺,还是觉得他们离开电影界实在是一大损失。
他们两个后来不再拍电影实在遗憾。杨惠姗真的可以展示不同风貌的女人,这个片子把中国女性的命运比较完整的呈现了。到了年纪就给你配个男人,嫁到别家,当女仆、陪睡、生儿子,生一堆孩子,然后生活稍一稳定,保准了给你新的课题,丈夫出轨了,赌博了,工作没有了,女人你甭想闲着了,还好本片女主还没有被家暴呢。家庭条件好的,也给你找个夫君,并且老丈人提拔女婿,等女婿翅膀硬了,老丈人也过世、失势了,必然的,男人这多年忍气吞声,是一定要发泄出来的。还好,她的女儿在15岁经历了流产后,这个后妈精心呵护,小姑娘也争气,读了大学,有的选择,可以不结婚,承担家业。1985年已经过去34年了,女人的选择还是越来越明晰了,自立自强,不要被男人绊住手脚,想生孩子,找个好精子即可,不需要跟他组成家庭,那里你什么都得不到,全是损失
几场室内戏,将演员有层次地分布于狭小纵深空间中,利用门道和家具取景构图,借助深焦镜头和摄影机的推轨,放大演员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情绪内敛饱满、张力十足;叙事方面则承袭自民国初年以来未遭断层的文化样式,全片流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散文诗式叙事风格;隐忍良善的女性,却有着极强的自尊和韧劲,这种韧性亦是温柔,是女性独有之美;女人之间的谈话抱怨和男人之间静坐抽烟,一动一静的对比刻画男女间迥异的性格与心境。关于暧昧的中美日台关系、绕不开的家国意识、复杂深切的民族情感等等,亦都有涉及。逐渐开放的社会政治氛围、回暖却不明朗的两岸关系,以及一批受过良好教育且富有的观众群体,为即将到来的一系列台湾新电影佳作做好了准备。好。
历经近三十年的婚姻家庭私史,较少的嵌入历史时代特殊事件,反而使得故事可以超越具体背景,提炼为更普世化,体察传统家庭观念在现代生活中的演变,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我”,或者身边听说过这样的“我”。坚强有根性的女人,轻佻不顾家的男人,叛逆闯出祸的孩子,吵过闹过也打过,好在都逐渐理解对方,用包容实现了和解,所谓家庭往往就是如此的存在。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女主角就这么苦了一生,问题是,这种循环还要继续下去。除了杨惠珊之外,李立群有几处演的也及很好。
台湾电影没有花哨华丽的视听手法,也没有炫技耍结构的剧作构思,就是有一种随和、源于人们本身的亲切。反观大陆电影,创作者还是太浮躁,太于急功近利。另外,电影是视频,可以借鉴戏剧,但必须与戏剧割裂。《我这样过了一生》、《小毕的故事》等,就是这样“流水账”的描述,才能展现影像魅力,而不是经过了人工的选取,将戏剧搬上银幕。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这一类影片,不全是文艺感,不全是爱情,很生活,很平凡,很有内心的触动。今天不回家、YIYI
剩女们千万不要一时恨嫁贱卖了自己。乱麻般的生活挣扎在柴米油盐里本已悲苦,偏偏还有个不着调的老爷们在一旁添油加醋,注定餐具杯具一应俱全地人生。女主人公柔情内敛,内心却又坚强,对生活坚定不移,太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杨惠珊演的真好。难得张毅不絮絮叨叨。
伟大的质朴的现实主义作品,杨惠姗的表演丝丝入扣,毫不做作。李立群也是立体的人,而不是脸谱化的表演。整部电影的调子非常深沉,120分钟跟着他们活了半辈子,泪水都留在了心里。很多经典的场景,都处理得异常高级。导演、编剧和演员们也从来不低估观众的感受力,所以给得很节制,也完全无套路。是可以一直看的电影。
善良的人却不被这个残酷的世界善待:她穷尽一生让这个家摆脱贫困并渐渐过上好日子,然而命运却不公地一次又一次跟她开起了不怀好意的玩笑……看着成年后部分子女的自私表现,真是寒心又无奈,对比之下,也因此更加庆幸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很棒的爸妈和挺幸福美满的家庭!P.S.:对白→钮承泽,……
80/100 尽管依然还有诸多不满意之处,但在《香蕉天堂》之后观看反而对前半段的克制颇有好感。情节上与日本有关,其实景别、机位等镜头设计上怀疑也学习了小津等日本家庭电影。“水再漲,我們就掀了天花板上屋頂去。”这一幕确实有女性引领的诺亚方舟之感,也想到《罗马》结尾海边那个镜头,“女人总是孤身一人”。 #DCP2K
“为什么要容忍的总是女人?”没问到点子上,没有好的命题自然就不会有好的展开,展开即是我们常见的以耐力跑完全程的悲情马拉松故事。
男人性子钢,女人性子韧,关键时候还是女人的韧性维持着。人的一生眨眼就过去了,重新审视却发现如此简单。
“丈夫有了女人,比赌钱更叫人寒心,可是你也只有两种选择,离开他或者原谅他,两种都不好,我都不想选,可必须选一样”。原来人的一生不过就是一部电影的长度。怅然中。桂美,最典型的中国女人,坚韧包容倔强清醒。看着老年的她,身边儿孙绕膝,有一种说不清的魔幻感。十年几十年,曾经受过的累吃过的苦流过的泪,全部不过是当下的这一天这一刻。过去和未来都是虚幻的无意义。这一部其实与《海滩的一天》有些类似,没有什么特殊花哨的表现手法,正正经经老老实实推进,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
桂美第一次发现丈夫赌博是一个雨夜去给丈夫送伞。丈夫出轨是在一个雨水淹了半个家的超强台风夜。而桂美的一生就是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雨交加中走过来的,湿漉、泥泞、狼狈,但她坚韧、倔强、有骨气地走完了这殊为不易的风雨一生。
1、一个女人的史诗,也是中华文明背景下20世纪下半叶女人的标本。2、杨惠姗蝉联金马影后实至名归,她增胖出演,大概是华语影坛自残式表演的先锋了。3、李立群演的丈夫与父亲,看似渣,但尚能反省、渐变,在中国男人中,应属中上水准了。古老文明之下的中国男人,很多人仍下意识想去享受威权。4、戏外:原著/编剧萧飒是导演张毅的前妻,两人共创“女性三部曲”中的两部,分道扬镳后,萧飒在创作上一蹶不振。而张毅“出轨”的对象正是该片的主演杨惠姗。张、杨八十年代中期急流勇退,创办琉璃工房,竟然也成行业标杆。5、杨惠姗在成为台湾新电影的宠儿和金马奖的常客之前,其实演了大量的“黑电影”,曾是交际花、赌徒、杀手等角色的专业户。
杨惠珊演得真好,果然为角色增肥了,看完想把张毅女人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也看了。那个年代的女性还是很伟大的,为了过日子往往没得选择,联想到有两个表弟都是李立群型的男人,一个好赌,一个在外面有女人,结局都是离婚,有孩子也照离,毕竟时代不同了。
一个被时代裹挟着坠入底层,却不肯就范的女人一生。在台湾寻亲未果,只能在表姐家寄人篱下的桂美,为了寻求一个自己的家,嫁给了拖着三个儿女的候永年。 本想做个贤妻良母,在家好好照顾子女,不料不成器的丈夫怕苦怕累,嗜赌成瘾,不久就丢了工作,还偷走了桂美为生产借的高利贷。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不肯吃别人剩下的食物的桂美从此挑起家庭重担,带着丈夫和孩子去日本做佣人,去酒楼打工,回台湾开餐馆,日子刚刚开始好,丈夫又开始在外面养女人……风风雨雨中,儿女长大了,桂美也老了。这个善良又自尊自重不服输的女人硬是凭一己之力养育了五个孩子,白手起家拥有了自家产业,曾经叛逆的继女虽然从来没有叫过一声“妈”,却是照顾着店照顾着桂美的贴心人,而丈夫,也守在病床边嘘寒问暖。虽然坎坷艰难,这一生,桂美到底是赢了。电影淡而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