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们拍宫廷戏和宫斗总是不乏拥趸一样,英剧的贵族生活戏总是能吸引一大部分戏迷,包括我在内。Aristocrat这个词发音确实很优雅,所谓贵族都是birth with title,并不是暴发户或者突然授勋能达到的。他们总是有广袤的土地和对土地产品无偿的占有权,仅仅只是依靠每磅棉花抽几厘的收益就能富可敌国。在我看过的许多反映贵族生活的片子里面都提到一个共同的思想,servant总有自己的duty和存在感,他们在维护及实现主人最大dignity的基础上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从来没有一个居住在downstairs的仆人想过去取代自己的主子,这与本国国情及历史有着深刻的不同。究竟什么导致这样的文化差异?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Keeley Hawes在清秀佳人里面演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Cynthia的时候我就觉得她比Justine Waddle差很多,不管是气质还是脸蛋,不知道为什么BBC总觉得她是一美女,奇怪的审美观。在此片中她用她震撼的做作演技(原谅我的刻薄)再次恶心到了我,不知道她总在拿着一股什么劲,为什么都10多年了还是放不下来。她妹妹,还有downstairs的各个女性角色都比他风采多了,演的都很传神。尤其是年轻的女仆,对爱情的懵懂,对同事的刻薄,对出身的自卑,对孤儿的爱都非常出彩。还有作为管家的老年女仆,真是爱死她的演技了,与奶奶的对话,与女主人的对话都不卑不亢。管家是游走于楼上楼下的关键人物,她睿智,善良,忠诚,富有同情心。高贵的婆婆大人自然非常抢镜,单她那些带有浓重印度风格的华服就足够你赏心悦目,更不要说她灵活的外交手腕在处理家庭事务的时候显得多么的行云流水,游刃有余。最后是男主人和肯特公爵,这两个男性角色应该代表了英国主流上层社会最为欣赏的男性形象,谦卑,有教养,对妻子忠诚(截至第三集),对仆人温柔,恪守准则,关心政治和社会,带有最大程度的善意。
剧中有许多很新的观点,比如站在英国的立场上对纳粹的态度,英国人如何看待纳粹的。这点在国王的演讲中也略有提及,希特勒靠演讲笼络了很多人心,在英国号召纳粹追随者的时候提出的主张是更公平的待遇和自由,这令人向往的未来蛊惑了很多热血的年轻人。这其中有见识到斗争的丧失人性而主动放弃的司机,也有狂热追随者的女主妹妹。这种独特的视角,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英剧的剧本中揭示的历史社会生活面貌和戏剧矛盾冲突在BBC的迷你剧中真是已经登峰造极了。
平等 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烦恼,上层社会又上层社会的烦恼,仆人有仆人的烦恼,都认真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
说到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要把她和同期的另一部英伦大剧来比较先,同样在2010年推出,itv的唐顿庄园犹如一支长剑经历十年无数续集,而bbc精心打造的这部楼上楼下却历经两季就夭折,甚是可惜!作为英剧迷的我,最近重看这部剧集也就顺便整理下我的想法:
诚然唐顿是我很喜欢的作品,但是不得不说楼上楼下的第一季绝对是上乘之作,完全旗鼓相当:
卡斯
唐顿的亮点我认为必须说是在玛吉史密斯上,她的演出精彩至极而且很好的塑造了一位典型上流老妇人的形象,看似严厉守旧甚至犀利,但是内心还是充满爱的,甚至可以说在强硬的外表下从不是食古不化而是积极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去平衡传统。
Eileen Atkins & jean Marsh
回看楼上楼下,同样拥有Eileen Atkins这样超级戏骨,这个婆婆演的也是出神入化,加上Jean Marsh的合作把伦敦30年代社会各阶层人演的很到位。Claire Foy也在影片中出演一个非常不讨好的角色,我觉得这也是她转型中的很多尝试中的一个。
布景服装
从布景来看唐顿无疑是一个大手笔,租下整个海克利尔城堡害的每年也就开放两三个月给外界,的确在气势上来势汹汹,所有人的服饰也是精美的反映了上世纪初英国乡村上流社会的方方面面。
但其实反观楼上楼下缺一点不逊色,虽然布景小了很多但是可以看出来伊顿广场165号内部精美细致的装饰完全反映了30年代伦敦上流社交圈的精髓,虽然不是气势磅礴但是处处精致这就是伦敦的魅力,有没有看到连个喝水的水晶杯都是完美的雕花!女主角们的华服反映这个时代的特征,丝绸皮草和精美的首饰,而且特别应景的是在一战之后英国殖民地扩大,上流社会都会把自己在不同地方获取的精美方物带回家,而第一季里印度秘书和美猴王都是最棒的配角。
剧本
从剧本来看唐顿的核心就是一家人的情情爱爱,这个也是抓住很多人的部分,而且比较聪明的是可以把人写死也可以加新人但是不会挑战大家的智商,比如大小姐不会和三妹夫搭上吧。。。虽然中间有两季也是不怎么样但还是总体能有主线,大家愿意跟着时间流淌去了解,十年下来此剧真正的坏人也就是强奸安娜的随从,每次站着道德和利益的十字路口终会良心发现,如冷面的贴身女仆等等...在处理同志的部分上,托马斯作为主线每一次的笔墨不算多但却不令人讨厌,尤其第二段对于小男仆的那种无私也让人感动。整个唐顿十年是让你看到一个有爱的家庭。
楼上楼下在第一季中的人设其实不错的,可以说很多地方是精彩的,婆婆是面冷心热,处事冷静而且能很好的对自己做好定位,可以说在家里是不卑不亢的寄人篱下。儿媳妇有些肤浅,一心想要独霸却没有能力,这个份争但是又争不到的无奈也是蛮精彩的。男主的内心是柔软的,和萌萌的肯特公爵也是基情连连,让人遐想,可是...第二季是什么神操作?!婆婆死了连面不见了这也是让众多观众失望的原因,来了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完全没有老妇人来的出彩,只会和🇮🇳叔叔在斗气,而最令人惊奇也就是她是蕾丝,爱慕的对象是男主的好基友的老婆,最最最狗屎的来了,讨厌的法西斯小姨子居然搞上姐夫,这是作死的节奏么?一定要这么没有节操么?这条故事线这样写接下去的路你让观众情何以堪?!乱伦还要叛国,大家在第二季里看到的是男主和肯特公爵有说不清的暧昧,又和自己间谍小姨子搞不清楚,女主也有精神出轨的对象,姨妈蕾丝侄子好基友老婆...bbc火力全开毕竟人家就是想说我是嫡出的官媒我才代表uk嘛。
制作
其实说了那么多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是BBC把楼上楼下每一集都当成了一个单独的电视电影,每集都会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也解释为什么每集都突出某个人物一定要把事情写的清楚,这不是不好相反对于制作水平来看更富有电影拍摄的味道,而BBC这个实力也是有目共睹。唐顿庄园却偏偏走了连续剧的路线就是把一件事要写满一季,让你跟着走完但信息量并不是那么大,这也是itv在处理这些事上的一个特色,楼上楼下作为当年itv的经典之作必然更加倾向于后者的制作方式。第一季三集比较紧凑但是斗嘴挣权是主线,小小试水成功必然,但当唐顿爆红之际要想超越本来就是难事,走不一样的路线也是一种选择但是成功与否也相对扑朔迷离,但不论怎么说砍掉第三季这也是可惜的,要不然按之前拖个两三年乘唐顿中间剧本有点青黄不接时还是有很大机会打个翻身仗的。
小女仆艾薇,是个漂亮、活泼、多情的女子,甚至显得有那么一点儿轻佻。她渴望爱情和友谊,但是生性风流顽皮的她喜欢挑逗男孩子,这就让她无意中闯了祸,间接害得约翰尼进了教养院。她爱美,爱涂红指甲,羡慕瑞切尔的丝质睡衣,她作为一个年方二八的少女,有着一个少女所有的可爱和恼人之处。然而她爱说爱笑的背后,也有着深深的自卑,她始终觉得出身孤儿院的背景让她在一群仆人中间抬不起头来。也正因为生长在孤儿院,她特别渴望家庭的温暖,她真心把霍兰德府当成了自己的家,而且她也用心关怀着跟她一样失去双亲照顾的孤女洛特。看到她声泪俱下地祈求主人家不要把洛特送进孤儿院,她之前所有的轻佻举止都可以被原谅了。这是个惹人怜爱的姑娘,她应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扮演她的是英国青年女演员艾丽.肯德里克,这个演员长得非常迷人,有种纯真的妩媚之态,让人想到《傲慢与偏见》里的莉迪雅。如果《迷失奥斯丁》里的莉迪雅是由她扮演的,相信她一定会让这个人物大为出彩的。
厨师萨克雷太太,是个爱美的寡妇,为人挑剔刻薄。但是她也不乏可爱之处,比如,她对塞西尔.比顿这位摄影师的崇拜,跟现在的追星族简直没两样,她那两眼放光的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她虽然是个厨师,但是心中始终有着对优雅和美丽的向往,当看到塞西尔把她拍成了一位美人时,她的喜悦真是难以形容。跟《唐顿庄园》里那位举止粗粗拉拉的帕特莫尔太太相比,这位萨克雷太太显然有教养得多,她更像一个典型的英国中等家庭出来的女人。扮演她的演员叫做安妮.瑞德,面孔很生,但是演技不错。
司机哈利.斯巴格,是个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为人热情诚恳,深得男主人信任。但是他因为不满底层人群的境遇,听信了纳粹党“平等”的宣传,成为了英国本土纳粹党的忠实支持者。他在楼下穿着纳粹制服,让本来对他印象不错的瑞切尔十分惊恐,拒绝跟他同桌用餐,因此他遭到了其他所有仆人的斥责。但是瑞切尔的死让他幡然醒悟,他看到了纳粹分子的残酷,于是主动跟这个疯狂的组织断绝了往来,当然,也因此失去了珀西小姐的爱情。不过,他是幸运的,一个富家小姐跟司机的爱情在等级森严的英国是注定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更何况珀西是这么一个冲动、自私又靠不住的女人。他们之间的情感在我看来,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人之间产生的一种惺惺相惜,一旦理想上不再一致,这种关系也就宣告结束了。也许正因为如此,当珀西决定远赴柏林的时候,斯巴格才会那么冷静地与她告别吧。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尼尔.杰克逊,是个金发的帅小伙,在戏里的表现相当讨人喜欢,期待下一季里他的表现。
最后提一下那个性格冲动又不乏憨直可爱的实习男仆,约翰尼。这个角色戏份并不多,他来自一个贫穷的矿区,曾经因为伤人被判缓刑,来这个宅子做男仆是希望重新开始。不幸的是,他又因为酒后冲动伤了人,进了教养院。幸而这家的主人和管家都很开明和宽容,在他教养期满之后又重新接纳了他。要是换成唐顿庄园的一干主人,估计就没这么好说话了。扮演他的男演员叫做尼可.米拉尔格罗,今年只有二十岁,是全剧里除了儿童演员以外最年轻的一位演员。他的样子真的很可爱,不知他和艾薇的关系会不会在下一季中有所发展呢?拭目以待。
这部戏里让人印象深刻的场面,莫过于伦敦大街上的那场纳粹大游行。看到无数穿着制服的青年做出那个著名的手势(嗨!希特勒),真是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在大英帝国的首都。这也正是我喜欢看英国的年代剧和古典剧的原因,总能了解一些你从前不知道的东西。虽然这部戏人物不多,但是包括了各个阶层、各个国籍和文化背景,这些人物集合到这座房子里,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小房子,大时代,这也许就是这部戏要传达给我们的主题。
当然了,这部戏也不是没有遗憾,比如服装方面,我认为设计得太保守了,每件衣服虽然看上去都很符合历史和人物身份,但是总觉得差那么一口气,不能给人过目不忘的感觉。在这一点上,相同时代背景的《高斯福德庄园》要出色得多。除此之外,这部戏就真的没什么可以挑剔了。如果按照十分制计算,我可以给这部戏打八点五分。
尽管第一季以大团圆收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上空已经是战云密布,二次大战将在三年之后爆发。在二战中,这个家庭又会发生怎样的悲欢离合?大家一起期待第二季的上演吧。
之前看itv的《唐顿庄园》的时候听说BBC要出新的《楼上楼下》,以为是打对台的,但是看了第一集之后感觉两者还是很不同的,无愧于BBC的令名。目前网上只有第一集,鄙人听英音也不咋地,因此各种感想只能是很初步的,在此抛砖引玉。
虽然都是讲英式的主仆关系,但是楼上楼下发生在1936年,一战结束,希特勒上台,欧洲陷入微妙而危险的境地中,唐顿庄园发生在一战之前,总体上还是属于古典时代,直到最后一集老爷宣布一战开战。地点上唐顿庄园发生在乡下的庄园里,而楼上楼下则发生在伦敦,主角是外交官夫妇,因此剧情上就会比较多地涉及政治局势,政局反过来也会影响几个主角之间的关系,如第一集里面婆媳关系就因为辛普森夫人(爱德华八世的那个)及其朋友做客事件发生了变化。人物上唐顿庄园开场就是个井然有序的古老家族在运转,而楼上楼下则展现的是刚刚组建的新家庭、新组建的仆人班子——甚至到最后几分钟才确定了这一家的house keeper。
在剧情发展方面目前比较有看点的有:1,婆媳关系,婆媳都是为了新家的正常运转,但一家只能有一个女主人,更何况两代人不可避免的有观念和做事方法上差异;2,新的仆人团队如何走上正轨,如男管家的病症究竟是什么,女管家遇事镇静,应该也有不错的过去和将来,小男仆和女仆之间的关系倒不是很吸引我;3,根据历史,不久之后新国王要退位,德国会开始对外扩张,这些应该都会影响男主人乃至于整个家庭的发展。
目前看来最吸引我的是老太太Maud(Lady Holland) 这个角色。她嫁给一个外交官,常年呆在印度,30年没有回过英国,因此比起一般的英国老太太,她倒有点像阿加莎小说里周游列国的那种女主角,经验丰富,见识过人,比如她说辛普森夫人是爱德华八世的“最爱”,比起儿媳妇认为辛普森夫人会因为国王结婚而失宠就更有预见,但她在“神秘客人”事件中也犯了错误,呵呵。她很明白自己住在儿子家的地位,因此刚到儿子家不久就把一套包括了冠冕、项链、耳环等等的全钻首饰送给儿媳,令出身不太富有的儿媳当场激动得两眼放光。她很会抓问题的关键,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儿媳头痛的妹妹问题;她思想上也比较开放,在鸡尾酒会上,她穿了一件印度风格的礼服,在第一季结束的时候,她和女管家坐在同一张长椅上探讨家庭的未来,请她为这个家庭服务,这也算一种平等意识吧。
她丰富的外交官夫人经验必定将在未来的剧集里为外交官夫妇儿子儿媳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多地推动剧情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官夫人,她不是一个只知道抢儿媳地位的傻婆婆,这种高质量的婆媳过招戏更令人欣赏。
演年轻女主人的Keeley Hawes在《锦绣佳人》里演过Cynthia,在《莎士比亚重现之麦克白》里演过Ella,有时候英剧就像tvb,演员不是在这个戏里串门就是在另一个戏里打酱油。
如果你受不了经典的《唐顿庄园》式的漫长且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剧情,这部剧简直就是《唐顿》的精缩版(福利啊)。BBC出品,内容与服装等等配置……你懂的全都是大手笔。女主就是我们熟悉的“德雷尔夫人”、《贴身保镖》里的“内政大臣”——凯莉·霍薇,女二就是《王冠》里的“年轻女王”——克莱尔·芙伊。本剧还原了一战期间的英国风貌,很贴合时代特色。并且完美展现了当时贵族与仆人之间的温情,每当你听到主题曲响起,事情历经波折后又转向美好,有过吵闹,有过妒忌,有过气愤,但最后的最后都是那个我们的伊顿广场165号!
精彩稍钝,戏剧张力大,但在细节上雕琢过度,每个人都是主人公的安排很有趣也很有力量,英国纳粹组织也让人脑海灵光。
有点看头,也有点平庸
又一出温馨、和谐的时代大剧,比《Downton Abbey》更加温情,剧本写的也更加简练。
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希特勒出兵莱茵非武装区,墨索里尼攻占阿比西尼亚,西班牙内战爆发。同年10月,伦敦东区电缆街,民众聚集以抗议英国法西斯联盟的张扬起势,“They shall not pass,fasces out” ,孩子们往马路上投掷玻璃弹珠,试图绊倒黑衫军游行队伍的马蹄,See?God is in the small things.
翻拍的很不错,期待下一季。不过,真的很讨厌女猪的妹妹,还有男猪那个old chap(完全无视他的名字),感觉真的太软弱了,有时候有一点没主见,lotta好萝莉~
衣服跟布景都很精致,人物也都各有个性,但就是没有之前预料中的好,可能是因为集数太短了还没展开就结束了
据说是BBC从iTV买了续拍版权,跟iTV的Downton Abbey别苗头的。我更喜欢“楼上楼下”,Downton Abbey的机巧多但格局小。Lady Holland是本剧头牌,睿智贵气果敢,不愧为外交官夫人!她的仆人和猴子也很抢戏!Blake Ritson演了以俊秀著称的爱国王子肯特公爵,和男主人的战友情呀!Ivy很立体二小姐扫把星!
这个好像是和《国王的演讲》是同一个年代的故事吧?
我就说一句:老太太的印度LOOK实在是太灵了,言语间透着那股机灵劲儿,比她那蠢儿子儿媳好十倍。What a funky lady!!!
可是我就觉得比唐顿庄园好看啊。。。。。
连续几天,看完了两季共9集楼上楼下Upstairs Downstairs,当然这不是七十年代ITV的经典剧,而是BBC拍的续篇,悲伤的得知此剧已被砍,不会有第三季了,真是可惜,这么好的剧,几乎涵盖了二战前夕三十年代的英国发生的所有重要历史事件,就这么无疾而终,太遗憾了。
很多人会拿它与唐顿相比,但我觉得这部剧不仅又一次证明了英剧的小而精致的特点,而且它少了唐顿的勾心斗角,更多的是让人看见那个时代下生活的希望。
NAZI小情侶,猶太,印度,個人覺得比Downtown好。
传说中BBC从ITV买下来和唐家屯PK的剧。通过大家族来展示英国社会生活风貌的剧我都会觉得很枯燥但却会当学习来认真看。断断续续看了半年,觉得还算是用比较野史的方式再现了30年代英国外交的缩影以及皇室生活的侧影。Keeley Hawes是我最喜欢的英国女演员,但却不喜欢她在这剧中的角色,有些失望。
真是我看过最好的剧~好的连续剧就应该是这样的,让我们了解历史,让我们理解人性,让我们看到人的脆弱,血管里喷涌出的邪恶和一时的疯狂沉溺,但是始终,God is in the details,善良和怜惜会还给我们希望的温度和力量。
较唐家屯弱气了。
keeley还是美美的~很多熟悉的面孔:有安妮的日记里面的小安妮;神秘博士里第三季第一集里用吸管吸人血的外星女人…好想要一个这样的Butler!!有一点像the remains of the day的感觉,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像壁炉上的挂画。我喜欢。
我觉得比唐顿深刻点,可能偶比较喜欢看政治剧。。。里宾果不其然刻画成诱拐无知少女的德国奸人,但是用酒泼一位德国外长也太。。。至少30年代的纳粹在英国还不至于是过街老鼠。另外咆哮一句伯蒂正中我的萌点!!
不省心的妹妹和别苗头的婆婆一样让人抓狂。过于短小精悍,有些意犹未尽,剧情完全可以进一步展开。拜男主人外交官身份所赐,故事对时局背景倒是着墨颇多。不列颠法西斯联盟的闹腾和里宾特洛甫的登场让我们看到了飘荡在英国上空的那片不寒而栗的纳粹阴云。当然还有国王的退位带给英国各界的巨大冲击。
最喜欢Maud,Lady Holland老太太,睿智开明又有品味。她每次出场的服装都好棒~比女主人Agnes抢眼多了!第一集有点闷…后面好些了,而且越来越温情。男主角不好看,只能看司机和Kent公爵…话说,为啥后者说话不口吃?他的形象和科林弗斯相差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