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遗憾的是,那些最好动画片导演已经不拍电影了。
玛丽和马克思,以及这部西葫芦的生活。两位导演这几年来都不拍电影了。
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动画电影了。
这几乎是最好的定格动画,在我心里好过好过一切迪斯尼。
西葫芦和玛丽马克思这么相像。
西葫芦是克制些的玛丽马克思,玛丽马克思是精准些的西葫芦。
都是苦难和孤独。
每一帧都想截图下来,可是又觉得没必要。他们永远在你电脑里,你最无助的时候就想看一遍。
人都说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可是哪里都会有灾难。
总有人学不会做成年人,更学不会做妈妈。
可是剩下的这些我们,一定要努力。保护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2018年6月15日。我肚子里的宝宝快12周,我想我感受到了胎动。
我能永远爱你吗,即使你不完美。也许我做不到,不过我会努力。
孩子们都很聪明,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如果你不爱他,伤害了他,他会去寻找原因。可他又那么爱你,你一定是不会有过错的,错的一定是他自己。
“即使他丑陋?即使他很难闻?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即使他成绩糟糕?即使他很蠢?即使他忘了他的名字?还有臭脚?即使他想当警察?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即使他是废物?”
孩子们想问“是因为我不好,你才不爱我的吗?”
哪怕你深深伤害了他,他也不会讨厌你,而是为了你找一个借口。孩子们聪明的学会了欺骗自己。
老师肯定的回答让孩子安下了心。这样的问题那些受过伤的孩子还会再问千百遍,若是在一开始就有人坚定的回答他们:“我爱你,与你怎样无关。”或许他们不会如此落寞。
很简洁明快的故事,内涵结尾点题:“即使他丑陋?即使他很难闻?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即使他成绩糟糕?即使他很蠢?即使他吃起来像猪……”这个结尾很像结婚的誓言,但把它用儿童的语言说了出来。
影片的结构开始是阴郁的,好像一个孤独的人在雨中踯躅而行,慢慢的,天气变得和煦。到结尾,太阳从云中露了出来,一抹虹就挂在那纯洁的蓝色。
虽然是粘土动画,但是电影的语言看得很明白,做的很精细。就是法语听得不太习惯。两处很有特点,一处是鬼屋的场景;另一处在主人主心情变化时,一列火车从镜头面前穿过。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在去年的奥斯卡评选季,瑞士选送了《西葫芦的生活》分别申报最佳外语片(入围九佳)和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五强),作为一部定格动画以如此分量进入影迷视野,自然吸引了好奇和关注。虽然最终在奥斯卡上不敌《疯狂动物城》,但凭借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以及朴素纯真的童心和富于同情的幽默,《西葫芦的生活》还是在欧洲的各大电影节上载誉而归,尤其是摘得了代表动画界顶尖水平的安锡电影节最高大奖。
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在《男人女人:恋爱手册》中借人物之口讲述美法电影之差别——“为什么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法国电影却默默无闻?”“因为美国电影是大成本讲小故事,法国电影是小成本讲大故事。”法国和瑞士合拍的《西葫芦的生活》即从小切口入手传达普世情感,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视角,观察着儿童收容所和成人世界的生活。孩子们背负来自家庭的创伤,得不到亲情却能自我疗愈、互相温暖。影片有着儿童版《皱纹》的人际关系、《总有骄阳》的社群概念、《再见,孩子们》的少年情谊和《两小无猜》的懵懂爱情。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片名中的“西葫芦”实际上是九岁男孩伊卡的绰号,他的家中爸爸缺席,一次在躲避妈妈的责骂时,还意外失手致母死亡。无人照料的西葫芦被好心的警察雷蒙送到了喷泉儿童收容所,这里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父母吸毒或被收监,还有人受到生父的侵犯。他们背负着大人的错误和罪孽,艰难地生长着,但西葫芦却在这里第一次触摸到了友谊和温暖。
他还遇到了目睹父母死亡、心思深重爱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卡蜜尔,两人的公车之吻和月夜表白都昭示着初恋的萌动。而后丑恶姑妈要来带走卡蜜尔,大家协力出招帮她摆脱了监护。最终警察雷蒙领养了西葫芦和卡蜜尔,他们离开收容所又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其他孩子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虽然与父母共处可能悲伤多于快乐,但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存在于世,孩子还是会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亲情,比如伊卡坚持让别人叫自己“西葫芦”,虽然奇怪但那终究是妈妈给起的绰号;另外,他还保留着象征父亲的超人风筝和代表母亲的啤酒罐。只不过随着身心成长,这些使家长有着“缺席在场”的物件承载了新生的情感,就像片尾风筝后别着的小朋友大合照,而啤酒罐则被折成铝皮船送给他喜欢的女孩。另外正如收容所里的孩子与父母分隔,也有些孩子远离了父母,被儿子疏远的警察雷蒙就选择了收养小孩作为亲情代偿,代际之间的抚养和反哺之匮乏一样沉重。
“社群”(community)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呈现为收容所并非完美之地,不过一旦融入其中建立情感,离开它就成为一种苦涩的幸福。比如一听到车声就奔出来喊妈妈的黑人女孩,在其移民母亲真的到来要接她走时,还是下意识地抱住院长拒绝离开;告别的晚餐上,西蒙得知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的消息后气愤离席,西葫芦找到他表示想继续留在收容所,两个男孩的交心谈话混杂着怨念、羡慕和祝福,体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成长固然美好,但是被家庭接收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西葫芦的生活》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瑞士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小说作者曾在孤儿院工作,导演也为了尽量让影片贴近现实而在孤儿院生活了一个月。小说以西葫芦“我想杀死天空,天空死了就不会有不幸的乌云飘过”的自述开头,结尾则是“我终于感到太阳晒着我的皮肤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蓝蓝的,几乎没有云。现在我才无所谓呢。我不再想杀掉这片天。我在地上感觉长大了。”小说虽然在尽力模仿孩子的腔调,但有时却仍会露出成人底色;而动画却完全采取了儿童视角,把文学中的心理描写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格动画,这种充满怀旧气氛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更适合用来为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内容和形式完美契合的《西葫芦的生活》的人物和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数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导演在风格上尽力做减法,想保持一种简笔画式的质朴童趣。在角色造型设计伊始,就敲定了大头大眼的形象,这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观察和融入情绪;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师来说,绘制夸张的形象更为有趣,而且不用对付微观模型。
影片中的孩子除开本土后代,还涉及到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的多样化族群,导演在肤色和发色上大多采用黑白黄褐等常见颜色,而在最具看点的西葫芦和西蒙的头发上则用了非现实的亮色:西葫芦的蓝色表现其忧郁敏感,而西蒙的红色则展示其热情开朗。
为了避免画风过于脱离现实,自陈“深受达内兄弟和肯·洛奇影响”的导演着力加入了严肃沉重的话题;而对于儿童的可爱和顽皮都表示理解,例如处理孩子们讨论性事的对话场景,就怀抱着“过来人”的幽默和积极态度。导演在谈到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时曾说:“想让孩子们看懂并接受,生活本身很沉重,但还是要有希望地活。而在当下极度分裂的世界中,大人们总是给小孩灌输价值观,而其自身却行为相悖,希望借由影片让大人们反思其中的矛盾。”
在转场空镜头中多次出现树枝上的鸟,从独自啁啾到结伴筑巢再到孵蛋育雏,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与收容所里那对男女老师的关系发展暗合。两人相恋结婚生子,在结尾孩子们围绕着推车里的新生儿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还会继续爱你的孩子吗?如果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这些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用稚气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欢呼雀跃,影片也在风筝背后集体合照的定格镜头中结束。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珍视疼爱,即使现在小无所依,但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总归可以期待骄阳。
【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杂志2017年4月刊,请勿转载_(:зゝ∠)_】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 “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3.5。奥斯卡要颁给动物城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儿,但我还是力挺西葫芦。
始于家庭的孤独,终于动画的美好。官配终成兄妹,只为蓝红cp。
“即使他哭个不停?”“即使他尿床?”“即使他成绩很糟糕?”“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即使他是个废物?”
丑萌的人物设计却让人温暖
动画,特别是定格动画,这种充满古旧气氛童真趣味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实际更适合用来给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法国动画片最大的优点,是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美术跟细节的讲究。红鼻子黑眼圈和冬天的阳光。字幕和片尾曲都配得好!
谁夺走你所爱,谁又给了你幸福…片名一度以为是《宝葫芦的秘密2》
你的孩子不管未来如何,最起码你要对他负责,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义务,尊重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
儿童视角阐释“假如生活抛弃了你,请仍旧不要放弃”。明亮、和煦却又悲伤、压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暂且可看做动画版海边的曼彻斯特,而两部片的最大共同点在于,真正看进去后你会发现,其实它们的丧点和泪点都很多,而这,正是生活。
如果没有足够强的责任心请不要轻易的生孩子,如果生下来了,请对他们负每一项责任并赋予足够的爱,即使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
老爸和chick风筝飘,啤酒罐折小锡船;马铃薯变西葫芦,不打不相识;雪山温情小护镜,fck da police砸水球;有情人终成兄妹,请代表我们离开……朴素真感情,就是中间那段窃听风云稍微生硬了点
作为一个动画,有这么强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非常棒了!
友谊那么感人
黏土定格動畫,短小精悍的篇幅,講了一個哀傷但溫柔的成長故事。育幼院的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可愛。除了主角Courgette,看似頑皮霸道的紅髮Simon也是個特別令人心疼的孩子...
简单可爱小感动
完整/不完整的儿童。法国动画从来都没把小孩子当弱智,死亡、爱,甚至性,都在这部定格动画中向儿童观众传达着正确而又真实的世界观。单此一点,就值得观看。
悲伤的故事在日光底下温柔地说。
很简单的一部片子,透着淡淡的忧伤,每一个孩子背后都藏着伤疤,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的遮盖着。他们的善良被这世上的丑恶伤害,而他们的痛楚也会被这世上的温暖抚平。P.S.真的,如果决定了生孩子就对ta好,如果自己都一团糟,何苦再拉一个小生命下水呢。
孩子生下来就要负责就要好好管教,置之不理简直就是人渣
故事起落多次,但毫不仓促的一个小时。喜欢里面精致的打光和影子
很短很简单,孩子眼中的世界,他们看似被身边的大人护着不用去直面人生的苦,却是对爱最敏感的人,一点点小的情感维系就可以是全世界。好可爱的电影,看完有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片可爱的云很短暂地感动了哪怕几秒钟那种不惊讶却很珍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