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部电影的感受,一句话,情感全在细节里。
刚看完这部电影时,说实话有点懵,不太明晰导演想表达什么,既不是纯伦理的电影,又没有一个透彻的主题。司机、哈瓦那、本杰、阿加莎看似有情节上的联系,但如果用纯叙事的表达手法来看确实又过于冗余。后来去看了对导演大卫的采访,才一点一点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发现原来整个故事和人物都刻画的那么丰满。我也从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何谓好莱坞
大卫在好莱坞的封影之作,大胆的展露了好莱坞的现状,太写实。而且,不得不佩服导演,如何在一部电影中展现出好莱坞的多个面。专车司机就是代表千千万万来追梦的小演员,为了梦想在好莱坞坚持着写剧本、面试,但又不得不以做专车司机为谋生手段,这就是一般演员在好莱坞最真实的写照;阿加莎刚来的时候,第一个问司机的问题就是你载过哪些明星,专车司机问她要不要一个星图,上面标有每个明星的住址,习以为常似的。这是一种典型的游客心态,初入好莱坞,尽是满眼繁华,脑海里面有的只有有名气的演员,票房数十亿的大片;本杰是一个从小就颇有成就的好莱坞童星,在获得无数赞誉的同时,也能看出从小出名给他带来的弊端,对自己的经纪人颐指气使,和一帮童星小小年纪便开始吸毒,满嘴都是污言秽语,拿着枪随便抵住自己的脑袋就按下扳机,都是一个孩童幼稚和心智不全的表现。然而哈瓦那呢,更像代表着过气的演员,在自己生涯的末路仍要拼上一把,却又不自觉的变得冷漠和可怕。为了自己想要的角色,可以跟制片人3P,当得知抢占自己角色位置的女人的孩子不幸淹死后,她的反应竟是为有机会重新获得角色而欢呼,物欲的贪求已经让他对生命完全冷漠。看似表面光鲜的好莱坞其实千疮百孔,人们在遭受到各种不幸的同时,又不得不默默去忍受着他的游戏规则。这让我想到葛优的《大腕》中,导演泰勒问尤优你眼中的故宫是什么,他说皇帝有很多漂亮的女人,可以每天换一个不用花钱还是朝廷养着,他很幸福。但深宫大院里的勾心斗角,被金钱的黄和鲜血的红染浸的皇宫生活,又怎么能是墙外面的人能了解的呢?
何谓人性
影片为我们重点展示的是本杰一家和哈瓦那的生活,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求之不得的美好生活,毕竟那么有钱,到处都看起来是成功的影子。本杰年纪轻轻主演的电影就已经有八亿多的票房,赚的钱可能比很多人一辈子赚的还要多。但是生活中的他却无法掩藏他的幼稚和无知,相比增添的却是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冷漠。电影一开篇是本杰去看望自己的粉丝,却说不清他的粉丝得的是什么病,只是简单的说能不能送她一个ipad,那种感觉更像是一种施舍。后面当他发现自己被一个配角抢了风头后,又更是气愤难平,跑到厕所去堵他,显而易见的是一个小孩子的做法。再来看阿加莎,在得知父母是兄妹乱伦结婚,一怒之下烧了豪宅离家出走,但又为了找寻家庭的温暖回到好莱坞,试着去补偿自己的家庭,看着是一种很奇怪但又很可怜的行为。但是她自己癫狂的舞蹈、最后和自己弟弟“结婚”的行为,不难看出她内心的扭曲,她是深受乱伦残害的牺牲品,也是对这段不正常感情的爆发点。父亲桑福德是一名精神病医生,他总是能给到脆弱的病人中肯的意见,但是他心理的疾病其实才更加严重。首先是乱伦关系,我们不得而知他们是否是在结婚时已经发现是兄妹,但他并不能正视这种关系,并且总是希望通过逃避来解决问题。其次是对女儿的感情,也选择一种最粗暴最逃避的方式,人不可自医,何以医人?最后就是哈瓦那了,作为一条并线出现在故事情节中。她自幼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受到母亲的侵犯,但也被母亲的名声和地位所束缚,她强迫自己去发泄,去接受那些痛苦的经历,内心却仍然是难以逾越那道深不可测的鸿沟。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对哈瓦那形象的塑造是最为真实和丰满的。长期受到自己尊敬母亲的压迫,她内心的反抗其实不是一种果断而坚定的。她更希望她没有经历过这些,母亲能忽然宽容的接纳她,所以她很想去演母亲曾经演过的角色,去更好的接纳过往,这是一种反抗,但其实也有一种乞求意味,而这种反抗的力量,也就表现出来是一种拖沓的,软弱的抽拉。这种想断又不可断的羁绊,在这部电影中体现的很充分。导演也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写法,让内心的魔鬼实体化,在虚假的表现中却显得更加真实。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自己不可见人的伤,人们就在这种苦难中拉扯成长,具体要怎么办,电影没有告诉我们,生活没有告诉我们,但不加任何主观看法的呈现,往往最生动。
关于批判好莱坞的电影,目前为止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依然在我心目中排名第一,不过这部去年入围戛纳竞赛单元的《星图》也有点让我喜出望外。起初看了前面20分钟觉得挺无聊的,好莱坞的什么内幕八卦跟我何关?轮番出场的好几组人物又看不出有什么关系,反而被那些电影圈行话搞得晕头转向。不过,越看下去越觉得有意思,导演Cronenberg很会挑选剧本。这个表面上讽刺好莱坞的故事内核却暗含着异化的人际关系,这倒是跟他之前那些惊悚恐怖的经典作品不谋而合。
前作《大都会》还在用抽象实验风格探讨金融危机,没想到这一部却相当贴近生活,甚至是沦落世俗的狗血剧: 精神病患、兄妹乱伦、潜规则横行的影圈、放浪形骸的童星、难以摆脱母亲名气的中年女星等等,在南加州这个阳光明媚、椰林树影、纸醉金迷的造梦王国里,所有角色都变得既可笑又可悲。
导演不仅善于挑选剧本,而且处理手法也相当巧妙。幻想场景的反复出现令平庸的生活化情节凭空产生出一种怪异不安的气氛,冷漠的环境设计和摄影角度也能嗅到一点乖戾。这种氛围暗中契合着主要角色的心理状态。“火”这个多次被提及的神秘符号被用来连接和构筑两组人物的扭结,可谓费尽心思,却也能看出导演的高超叙事功力,尽管接近结尾的一个特技场面有点画蛇添足了。
茱莉安·摩尔的演技再次被肯定,她刻画的那个过气女星可谓入木三分,尖酸刻薄而滑稽可笑的嘴脸让人既同情又憎恶,戛纳影后的桂冠可谓实至名归。碰巧今年还有一部冲击奥斯卡的作品Still Alice,奥斯卡影后宝座相信也是她的囊中物了。
emmmm…被片名和简介骗了,说好的是关于一个好莱坞顶流童星如何陨落的片子呢?我还是太天真了。
大卫.柯南伯格不愧是恐怖艺术家,能把一个满眼光鲜亮丽背景下的故事讲得那么毛骨悚然。终于明白为什么一向爱好恐怖片的我,却一直对他那部成名作《变蝇人》退避三舍了。有够童年阴影!还好这部《星图》视觉上对观众非常友好,所以看下去精神压力还比较好接受。哦结尾那个血股淋当沾到屏幕上的仰视镜头,还是让人手脚尖都抓紧了。
不明白为什么这片口碑不太好,在我看来不管是故事性、画面、演员、演技、惊悚指数来说都是满分。各个角色包裹在高贵华丽的表象下,毫不介意的互相展示着肮脏和堕落,神神叨叨故作优雅按捺不住的惊悚摄人。
我看电影不爱带个人喜好,安静沉浸下去体会片子,总能看清导演的本意,我认为这才是看电影的乐趣。有时候导演拍一部电影要表达的就只是一种意境,不用那么注重故事情节,只要他把想表达的表达清楚了,在我来说就是好片。虽然不能类比,我觉得张艺谋的《英雄》就很不错,还有陈凯歌的《无极》,一个意思。
其实这片的故事也很好理解,主旨就是一对兄妹在不知情情况下结了婚,然后近亲繁殖的后果就是生了两个有点精神病的儿女。然后儿女被一些神神叨叨的遭遇影响又要重蹈覆辙的故事,里面每个角色都惨得一比。
哦,除了帅司机,帅司机挺好的,盘靓条顺、艳遇不断,跟其他神经病角色简直有壁,大概是善良的人有好报?哈哈开玩笑。
帕丁森选片眼光真的一绝,时间证明了这一点。这段时间随他看了一堆片,真的部部有惊喜(各方面意义上),没有失手过。据他谦虚的说他拍不好《蝙蝠侠》就下海拍A片。但是讲道理,就他拍这堆文艺片,跟A片有很大区别?大概就只有他露点露的不是很彻底而已【摊手】
好莱坞,“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好莱坞是毒药,好莱坞是魔鬼,它可以让你欲仙,也可以让你欲死。它是现代社会棱镜中最扎眼的色彩,也是埋葬过气潮流最沉寂的坟墓。在贝弗利山脚下,有人狂喜,有人大哭。有人撅一下红唇就笼上了巨星的声名,有人跑了十多年的腿还是默默无闻的龙套。声色犬马的赛璐璐迷梦撞上严酷残忍的明星养成制度,真实与虚妄相遇在好莱坞上空相遇,成就了这里既浪漫又怵人的魔幻现实主义氛围,也成就了大卫•柯南伯格《星图》里难以捉摸又引人入胜的古怪风格。
当好莱坞编剧布鲁斯•瓦格纳把自己写于上世纪90年代的剧本呈现在加拿大人面前的时候,他承认,只有柯南伯格才能拍出好莱坞“一切以成名为最高”的癫狂感。从本质上来说,《星图》是一个讽刺性的文本,不论是为取得角色不断向自己施压从而产生幻觉的哈瓦纳(朱利安•摩尔饰演)、自童星起家过早沾染不良习气的本杰(伊万•柏德饰演),还是因兼任经纪人和母亲双重身份情绪崩溃的韦斯太太(奥利维亚•威廉姆斯饰演),在电视上大谈精神减压却无法处理父女问题的韦斯先生(约翰•库萨克饰演),都在名利的荆棘路上磕绊得满身是血。他们过上了优渥甚至奢侈的生活,也多少都被抑郁和妄想缠绕。他们在公众场合口若悬河地开着只有圈内人才懂的玩笑话,恣意地分享着私密龌龊的八卦,却也会在下一秒成为他人口中的段子和谈资,被不知从哪里放出的冷箭射中要害。《星图》由好莱坞明星故事出发,探寻剖析明星制度下被异化的心理世界,为这个疯狂的时代做了一次轻松的精神分析。
虽然讲的是好莱坞故事,《星图》剧组只在洛杉矶呆了五天(这是柯南伯格生平第一次在美国取景),其余的拍摄均在多伦多完成。不过为了增强真实感,洛杉矶的戏份把好莱坞所有的标志性景点统统装进了镜头:罗迪欧大道、马尔蒙庄园酒店、星光大道……多伦多戏份中,则尽量强调对阳光加州的无差别模仿,几乎每一个外景里都能见到棕榈树的身影。
光有现实主义可不是柯南伯格的风格,他的拿手好戏,是在看似平常的生活中加入诡谲和荒诞。《星图》中不乏幻觉、撞鬼等超现实段落,就连明星家庭内部装潢和建筑风格本身,都强调一种不真实的迷幻感:韦斯一家极度现代的豪宅中,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处简约的家具,被无限拓展的空间展现出其空虚的一面,从视觉上给人造成了难以摆脱的无力感。韦斯先生和他的明星主顾哈瓦纳,都是东方神秘主义哲学的笃信者,世俗追求与心灵净化间难以弥合的矛盾,也让人物的情绪时刻呈现出一种窒息的撕裂感。电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身着运动背心的哈瓦纳一边摆出盘腿冥想的姿势,一边在和经纪人的免提通话中得知自己选角不成的坏消息,再深刻的禅意也无法阻止她的爆发,清风吹拂铃铛发出的叮咚声,最终被淹没在她毫无节制的狂嚎中。
好莱坞的金子招牌永远吸引着少男少女们奋不顾身的追随,《星图》中的初到洛杉矶的少女阿加莎(米亚•华西科沃斯卡饰演)和专业开车业余写作的杰罗姆(罗伯特•帕丁森饰演)便是其中的代表。比起那些已在星光大道上留下手印的明星,这些游走在外围的个体似乎更懂得生命中爱与被爱的意义:阿加莎希望抛弃她的父母能原谅她多年前疯狂举动,杰罗姆则希望用写作证明自己的才华。也许在这里,柯南伯格试图打造两具具有人情味的肉身,在狂热后留下节制,在荒唐中留下希望。不过,也许导演的乐观情绪太过浓重,电影前半段通过人物、场景、音效建构起来的讽刺批判体系却在结尾处滑向了平庸,连珠炮似的令人亢奋的对白,也不是时候地变成了柔情蜜意的以身相许:阿加莎和本杰分别偷来了父母的婚戒,办家家一般套在了彼此的无名指上。最终,一路都十足带劲的《星图》在一个软绵绵的烂尾处戛然而止。
原载于2014.6月刊《电影世界》
这部影片有两条线,是关于对待乱伦违背道德底线关系的两种(三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姐弟恋的心理咨询师一家人,极力的隐藏,怕声誉受损,活的生不如死;过气的女明星,为了名气过度的夸耀自己的过去(母女乱伦),凸显与众不同,却一直活在母亲的阴影下。
我看到的主线是姐弟恋的一家人。。他们害怕女儿回来,是因为女儿看到了母亲的日记,知道她的父母其实是兄妹。他们家差不多都是公众人物,父亲是个心理学家预言家,喜欢把自己的所有一切公开化,包括家里房子的照片之类,以显示自己很"清白",其实他做的所有一些公开行为都是为了隐藏自己乱伦生子的罪孽。他觉的他们家是受到诅咒的,女儿的回来就代表一切都可能真相大白。而这家母亲所表现出来的慌乱神经质,却是父亲镇定自若的假象外表下 真正的内心了。。那么多年他都暗中监视着女儿的一举一动,生活在恐惧中
另外一条线就弱掉了。过气的女演员,只是一味的追逐母亲的影子和光辉,编造假的童年经历,还让心理学家用催眠术让她本人也相信那些假象,好更快的适应角色。。我想可能童年她也确实发生过什么不好的事情(火灾之类)。但那不是重点,重点是她把这些痛苦当做嚼头,来抬高自己的身价。。没有灵魂的人,当大家都在担心她的心理状况建议她不要拍母亲的电影时,她却坚持要拍,她看到的是商机。她最怕的不是什么恐怖的女同童年,她怕的是母亲的嘲笑。她看到了比自己年轻美丽的母亲在嘲笑她。是嫉妒心,她活在母亲的阴影下,她嫉妒年轻漂亮的母亲,这也是她为什么会雇佣脸部烧伤的姐姐,母亲是被火烧死的,她看到姐姐时,就像看到了被毁容过的母亲,那么难看。“她的脸部烧伤了”“她也来自*****(应该是她母亲住过的地方)”这是她要聘请她当她的私人助理时的第一句话。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抢姐姐男朋友的原因。“我比她漂亮吗?我皮肤比她好吗?你更喜欢我是吗?”她问那个司机。其实她想超越的是自己的母亲。她想让脑海中母亲的嘲笑声消失。
其中把一切串联起来,看到最多真相的应该是姐姐吧。她是那个捅破谎言的人,看到了女明星生活中的真实面,看到了父母爱情的真相。她是最坦白的,却也是所有不坦白的人最害怕的。从小看到了母亲的日记,知道了本不该她知道的事情。她的父母以前也一定真心相爱过,我想那本日记一定是记录了母亲同父亲结婚前的爱情和恐惧的。年纪小小的姐姐没有选择的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思想,她看到了当初母亲的恐惧,所以她害怕的出现了幻觉看到了别的小孩子,同时她也从母亲的日记中看到了消除恐惧的办法“每当我带上戒指,读出那段誓言的时候,他们就消失了”姐姐说。。这一定也是当年母亲选择和父亲在一起的原因吧,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彼此相爱,他们真正结婚带上戒指的时候所有的诽谤恐惧都消失了。姐姐其实是没有姐弟恋倾向的,她只是根据童年经历照着母亲日记上所写去设法让自己不怕而已,包括最后她和弟弟一起带上戒指吞下安眠药的时候也是这样。。。真正变得畸形的是他们父母后来的婚姻,是他们父母的爱情经过时间现实的洗礼变质了而已。多年受到演艺圈的影响,什么都处于公众化的状态下,看着女儿和儿子带上戒指重复他们当年的承诺,他们害怕了,害怕被人知道了,害怕从高高的荣誉楼梯上跌下去了,当初结束恐惧的办法成了如今开启恐惧的钥匙。。当初克服了一切阻拦在一起的力量在追逐金钱名利的过程中什么都没有了。被烧伤的姐姐就像是他们当初爱情的化体,脆弱神经质又见不得光,却依旧相信爱情相信希望。而儿子则是在他们畸形家庭下溺爱的产物,稚气未脱却没有生气。。但他还是相信姐姐的,后来他去找姐姐时去的是过气演员家。他没有告诉过父亲姐姐去找过他,他跟姐姐提起父亲的时候用的是“那个老家伙”来形容。其实儿子在这个剧中的存在就像是一个法官,虽然所有人都说年幼的姐姐是神经病,但是真实生活在这个家庭中的他确是相信姐姐的,他知道真正的神经病是他们的父母。而他跟姐姐 都是一样的无辜却又平白无故背上了父母的感情债的孩子。
剧中姐弟两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什么什么自由的,内容忘记了),那应该是母亲日记里她和父亲的誓言吧。两个孩子的自由是不同的,感觉像是见证了他们父母爱情婚姻的两个阶段一样(猜想)。姐姐的自由,她觉得只有爱情才可以给予,她觉得父母的爱情很伟大,她把它说给第一次见面并有点好感的司机,她并不像父母一样的藏匿这段往事,相反却是想让全世界知道,想让全世界认可。。就像她在剧中一直追寻的。。而她的烧伤则是她追寻爱情婚姻时的阻碍(就像她父亲和母亲的爱情,血缘是阻碍,阻碍他们不能在一起);而弟弟的自由却是死亡,他渴望死亡。他在朋友家里玩枪,虽然他说子弹都取出来了,但是前三抢却是对着自己开的。他去医院看快死掉的病人,对她说出了那段誓言,并因为她死掉了自己却没有履行诺言而自责。。其中当他问经纪人那个病人得的是什么病时,经纪人说她得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反正是血液方面的。这也许是儿子那么重视她的原因吧,每天混迹在娱乐圈,吸毒私生活糜烂,他也一定担心着自己会得艾滋病或者其他一些血液上的疾病,被知道被报道出来。(这就像他父母后半段的婚姻,担心惶恐影藏血缘为他们带来的罪孽,只有死亡才是解脱。)而剧末他们兄妹两选择的戴上戒指说出誓言然后永远的睡去,也都满足了姐弟两人各自的自由,姐姐的爱情婚姻,弟弟的永远睡去。
最后结尾。。如果把这部剧比作一个关于对待伦理态度游戏的话,每个人在剧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那么总结下来是 姐弟恋的父亲母亲是选择藏匿的一方,为了声誉。。过气女演员是选择公之于众的一方,为了人气。。他们两者之间的连线是姐姐,是唯一一个知道真像说真话的人,为了自由。。儿子则是被蒙在鼓里却可以自由判断的法官,为了一出生便被剥夺的自由。
当外地游客摊开标识着明星住宅的游览地图时,好莱坞成为一个他者构建出的“想像的共同体”,一个闪闪发光的幻想王国,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新玩家从好莱坞山的巨型灯牌开始,经过无数的任务对话,企图成为NPC中的一位。这个王国因电影而诞生,孕育出无数伟大的电影作品,又逐渐演生成一个只关乎声名与财富的怪形,重新被投映在银幕上。
因此当星图成为影片的核心概念,柯南伯格的这部电影被顺理成章地作为对好莱坞的讽刺成立,当导演与编剧对此表示否定时,它又成为一个指涉西方当代文化,名利浮华这样一些笼统概念的寓言,摆在了相应的影片序列之中,从《甜蜜的生活》到《名人百态》、《在某处》,不同的风格、状态因相似的人物群体被聚集在一起。这两个定义都太过容易了,因容易而显得粗暴,衬得影片只剩奇情和扭曲。
柯南伯格的前作《大都会》几乎整个片子都发生在一部加长的豪华轿车上,窗外是光怪陆离被指认为纽约的多伦多,无数的概念、隐喻镶嵌在唐德里罗精确审慎的台词里,往理发店途中的心不在焉的富豪是这现代性“风景”的一个观察者,围绕他的人事都是从人类心灵指向现代性风景的一个窗格,世界与豪华轿车籍此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显而易见的是,《星图》并非如此,它与柯南伯格过去的大部分作品在影像风格甚至故事结构上都有所区别,展示出一种看似都市神话的现实主义,古怪角色的生活化表演、散漫的好莱坞日常、略显电视化的视听语言,即使剧本中存在鬼魂,其戏份也被大幅压低,并未试图营造出特别的诡异感,而融合为人物心理症候的一部分。
角色浮躁失衡的心灵状态、乱伦变异的人际关系与视觉上整齐、简洁、禁欲的环境装饰风格的冲突构成了一种现代特征——人们主动选择了被物化,重视外观的秩序多过内在的秩序,将心灵问题的解决也寄托于一些浅薄的外在手段。年老色衰的女演员哈瓦那受制于事业下坡与童年阴影双重压力,心灵治疗大师夫妇隐藏着兄妹乱伦的秘密又将知悉真相、放火毁容的女儿阿加莎视为生活的最大威胁,儿子——当红的童星本杰受父母役使深陷名利场的规则。本杰主演电影名为《坏保姆》,在影片中的好莱坞,孩子们也从未得到合理的对待,因此成人们也是未能真正成人的儿童,他们像是巨型的鸡蛋,随时随地会被轻易打破。人的成长过程是的这样被彻底打散的,过早地进入畸形的价值体系与成人的不洁方式,如未成年童星们聚在一起将二十五视为几近绝经的衰老年龄,藉一时的地位与名气对他人颐指气使、欺压竞争对手。成人们都是“坏保姆”,“坏保姆”教育出畸零的下一代。
本杰的爱慕者因疾病死去,与女演员的爱子一样成为好莱坞幽灵中的一员,这些幽灵汲取了《哈姆雷特》的表演方法,成为游离在好莱坞外的人,向对应的角色发出嘲讽、戳穿真相,甚至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引路者。
保罗艾吕雅的那首诗以自由为核心,呼声看似光明正大,但究竟是如何与影片匹配着的,还是难以理清的一个问题。阿加莎与本杰“继承”了父母的婚戒,相偕死去,其余的人物遭受一种“刻意制造废墟”的摧毁,也有些来路不明,不过这究竟不是一条导演指出的自由之路,所以不深挖细掘,也并不能判定为疲软结局,它更像一片迷雾,即使是死,也不过指向看似自由其实被内化的幽灵罢了。
其实是越写越不明白...
Lindsay Lohan
柯南伯格的黑色幽默与将乱伦进行到底的疯狂:这才是真正的starcrossed。其实这片挺惊喜的,尤其和“两天一夜”连着看。奥斯卡影后都被摩尔阿姨完爆至渣了,结果小金人居然又没戏...
欣赏不了柯南伯格的短焦镜头,电视电影质感。剧情俗套(尤其是幻觉啥的,最后那特效是逗逼吗)刻意的重口拙劣。唯一看点是朱利安摩尔的演技。
跟着柯南伯格混,五方震了两位三大影后满贯的演员,果然胯下出逼格~
米娅+摩尔这个组合简直丧心病狂,求两人别再用那种小资伪忧伤的脸装演技了,又假又作
53岁朱莉摩尔的角色倒是有一点像gloriaswanson演日落大道
看得难受又生气,搁在心里默品了几天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大概因为它阴郁、扭曲又诡异,然后还告诉你现实就这么丑陋,而你尴尬得简直不想直视。尴尬,对,就是尴尬。摩尔姨过于逼真的演技更加重了这尴尬。Pattinson 好像开始慢慢有演技了,会用微表情演戏了。哼,你们叫他嫩牛五方我也爱他。
好莱坞没有人民艺术家
真是成也摩尔,败也摩尔。这片子就成全了朱丽安摩尔一个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就是她这么多年各类角色的一个沉淀。亦真亦假的好莱坞被纰漏的一文不值,所有自私肤浅,无知物质,成全了一个“女魔头”,铸造了好莱坞这个”鬼府淫都“。
冷而癫狂。故事看似惊世骇俗其实平庸,但腔调实在荒诞又迷人。几乎要爱上五方了。
用这个奇葩的一家四口来影射好莱坞,就像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充满各种丑陋和匪夷所思,在追逐名利的游戏规则之下,每个人都努力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然后在扮演中迷失自我,大人不再像大人,孩子也不再像孩子,就像男人娶了女人,而他们却是亲兄妹,一切都乱了,只是表面上依旧很光鲜正常。★★★
2014戛纳最佳女演员。话说最后特效真的太屎,但是幻觉和批判还是不错的。
不知是否真的对好莱坞有深入骨髓却无法言说的恨,才让几位演员这么卖力地诠释深陷名利痛苦泥潭的灵魂,看似荒谬的情节和句句讽刺的台词,却让我不寒而栗。剧作很大胆啊,作为一个多线叙事的片子它竟然前半小时人物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任由柯南伯格弄他的恶趣味。。五方再次拿下年度车震大奖!
摩尔大满贯!!!!!
嫩牛五方司机专业户。mia神经少女专业户。摩尔拧巴神经质大妈专业户!一看到约翰库萨克就觉得是变态专业户。这么多专业户加上奇葩导演出品的,果然奇葩!既然是讽刺好莱坞,摩尔就抱着大满贯奖杯讽刺好莱坞吧XDDD
好莱坞本来够恶心了,你还在这添堵。
这片子巨无聊好吗?陈词滥调凑在一起,虐一下就觉得自己艺术了啊?不过每个演员都很出色,是一部演员的电影。
导演中有一路是神经病却装得好像正常人,有一路是正常人却偏要肖想自己是神经病以此来掩饰自己的苍白空洞。柯南伯格曾经在两路的分岔口,然后毅然选择了第二路。从这个角度看,他跟帕金森确实天生拍档。try toooooo hard.摩尔阿姨的演技倒是被这无聊蛋疼的本子衬得越发光芒流溢
大卫·柯南伯格估计是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会一直不喜欢那种导演。他的片子从来不曾低于水准。新片《星图》少不了三十多年如一日的神经质、神秘感、幻象,歇斯底里和冷漠讽刺,好莱坞潜规则管窥,影后朱丽安·摩尔太拼,3P又后入。演得最好的还是米娅·华希科沃斯卡、伊万·伯德这对小神经。
论乱伦基因在资本主义名流造星体制内引发精神缺陷的几率及可能性。杀婴屠狗鬼魂自焚,柯南伯格继续用波澜不惊的电影语言讲了一个恐怖日常故事,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