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仆二主》-英国国家剧院版,新冠疫情期间特别放映录制版。见识到了英式幽默,特别棒的一部剧,演出在有限的空间内(好像演出现场是室外露天,总之并不太复杂的场地),一方面惊叹演员的卓越演技,另一方面与场中观众的互动,如果两次上台的观众都是临时的,那么更是佩服演员们临时应变能力,只是这场录制剧中,略有些同情那位上场的女士,有些惨了,可能觉得无比糟糕,甚至有种惊悚感,毕竟到后来场下工作人员都上来安抚这位女士,但希望待其回过神来能有别样体会。
此外,中场休息时,镜头短暂转向幕后,采访导演以及演员在休息时的反应,让我们看到了更多,在台上表现的那般风趣的仆人,内心原来是那样的压抑,但台上表演永远是那么专业,这种敬业让人敬畏,正如导演所讲在观众看来如此幽默滑稽的一部剧,但演员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表演,内心其实挺复杂的,一开始演员也会觉得好玩,但新鲜感过后,机械的重复需要他们以极严肃的方式去表演,当看到仆人(主角)在休息室内向同伴痛哭,说这是特别糟糕的剧,一点也不滑稽时,作为观众的真的很心疼,采访者也大概不忍,有些落荒而逃般的离开了。
全戏不断提起的公车梗(Alan: “If you are a bus, your destiny is the bus station.”),今天上课时教幽默诗的教授恰好讲到!
Alan的人设是瞎掉书袋的半吊子演员,满嘴莎士比亚(错误)台词,这次抒情公交车乱引的是Wendy Cope的幽默诗"Bloody Men"。该诗和莎士比亚一样在英国全民皆知,也难怪他一说bus立刻全场哄笑。
全诗如下:
Bloody Men
- Wendy Cope
Bloody men are like bloody buses
You wait for about a year
And as soon as one approaches your stop
Two or three others appear.
You look at them flashing their indicators,
Offering you a ride.
You're trying to read the destinations,
You haven't much time to decide.
If you make a mistake, there is no turning back.
Jump off, and you'll stand there and gaze
While the cars and the taxis and lorries go by
And the minutes, the hours, the days.
所谓的意大利即兴喜剧,差不多就是想吃麻花现给你拧的意思,除了被喷一脸灭火剂的托儿女观众,其它互动都是现挂,于是James Corden的表现就格外可爱喜感了,请想象一个小岳岳,对。特别觉得宝琳像马丽。而且这帮人之爱演,连中场探班后台的纪录片摄制组都没有放过,哭哭啼啼说“我真的饿了16个小时,他们居然笑话我贪吃”…Golden Golden的1960's从乐队还原到服化,十七世纪的本子焕发新生命,女权独立的小会计好评。一串复杂指路后Corden心很大地挥挥手:吃货精神会像星星一样为我带路的——心有戚戚焉😂😂😂。
人之大欲,无非是饮食男女那点事儿。这点俗事演得好,也足以治愈各种烦闷与躁动。
无门槛、不低俗的即兴喜剧《一仆二主》简直不能再合适。
可惜里边关掉声音也想笑的动图这里是贴不上了,不过静态的也能感到扑面而来的魔性~
作为一部质量上乘的无脑喜剧,《一仆二主》严格秉持原则——情节可以复杂,关系必须混乱,问题不能深刻:一个饥肠辘辘的流浪汉为了多赚工钱,同时侍奉了一对失散的情侣,他使出浑身解数周旋于两人之间,牵扯进来的身边人也尽职搞笑,最终三对儿奇葩眷侣成为眷属。
《一仆二主》原名“Il servitore di due padroni (One servant of two masters )”,创作于1745年意大利,作者为哥尔多尼(Carlo Goldoni),故事的背景是18世纪的威尼斯。英国当代剧作家理查德•贝恩(Richard Bean)将之改编为英语版本,背景则换到了1963年的英国海滨城市布莱顿。
这种发源于16世纪中期意大利的戏剧形式其实套路很多,从角色上讲,一定会有一个仆人,可能会有跟他对应的主人,一定会有一对年轻小情侣,如果有老者,这些不同组合在身份差异上的碰撞是狗血抓马的关键,艺术手法上通常包括插科打诨、肢体幽默甚至杂耍杂技等等贯穿其中。
但剩下的,就全看演员怎么扭造型了!
NT Live版《一仆二主》中,仆人弗兰西斯•亨肖的扮演者是全宇宙最灵活最逗比的胖子詹姆斯•科登。那个时候小胖还不是全美国家喻户晓的深夜秀明星、托尼奖的主持人。
不会有明星政要挤上他的卡拉小车来唱歌。
不会有一个团队跟他耍宝去恶搞《爱乐之城》和《美女与野兽》,人贱黑遍全世界。
在《一仆二主》里,他只是一个衣食无着的单身狗、穷光蛋,他人生的驱动力(当然也可以视作戏剧的驱动力)按我们著名毒舌的观众概括——上半场就是吃吃吃,下半场则是保暖抄党章。为了展现饥饿,他疯狂地把身边所有东西都放进嘴里,甚至喝带烟头的剩啤酒、吃垃圾桶里的食物;而追求女会计的时候,则是小狡猾、小羞涩,具体可以脑补一下小岳岳的神态,颇有神似之处。顺便说,这部戏使詹姆斯•科登凭此夺得美国戏剧最高奖2012年托尼奖戏剧类最佳男主角。大概也为这部英国演员在美利坚的红火事业打下了基础。
和科登组成灵活的胖子与半身不遂抢镜王组合(谢幕还在演)的汤姆•艾登,凭借该剧中分分见笑的表演获得纽约剧评人奖最佳话剧男配角奖。他在上百场演出中拿着一摞盘子和叉子一路抖抖抖抖抖毫无失手的高超本领,得到了世界著名杂技艺术团抛出的橄榄枝(胡编的)。
但请注意他不是老人家,他只是偏爱演怪人!除了抖抖病患者,他还是《悲惨世界》中的酒馆老板,《雾都孤儿》中的老教唆犯费京(Fagin)。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知道《一仆二主》里逗比胖子和食色性也都很好,可源自18世纪意大利即兴喜剧会不会太老朽?
别担心,2011年时任英国国家剧院艺术总监的尼古拉斯•希特纳在复排此剧的时候,不但请编剧在台词上加入了新梗,突出一点就是把即兴喜剧那种街头的互动感又恢复了。开场献唱的一支四人小乐队,填充了转换场景的时间,每次都来上一段短小精悍、节奏明快的音乐或舞蹈,演员也会跟着凑热闹,小胖很会唱我们都知道了,至于剧中的皮裤男,装逼犯等等,也不会放过抢戏机会。
鉴于全场不忘互动,观众想睡觉都有可能被抓包。带吃的入场的人们危险了,可能会被饥饿的弗兰西斯•亨肖盯上;而为了减轻饥饿感对身体的折磨,两名男观众还被他强行拖拽上场,帮他干苦力搬箱子——所有互动都是新鲜现挂,除了一个略显尴尬被抓上台的女观众,最后还被亨肖用灭火器喷了一脸。别急着跳脚,谢幕时候这位演员也会上台。当然这个设定也非常有趣,唯一被请上台的社交恐惧症观众还是托儿,无非是想说,只要进到我们的演出现场,就没有什么真的社恐!
于是恍然大悟:《一仆二主》是碗熬煮三百年的毒鸡汤:人间走一遭,姿势再难看,也别忘了最重要的三件事:狠狠吃,狠狠爱,狠狠笑。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看一部即兴喜剧不能忘却的烦恼。如果有,那就来二刷!
蛤蛤蛤蛤蛤蛤好有病
作为纯喜剧来说是佳作。减一星是因为个人不偏好无内涵纯喜剧
高多尼的这故事此前只看过表坊版,NTLive版从头笑到尾没有一刻不逗逼。演员参与幕间乐队表演,都是体力活一刻不得闲,每个演员都是满分。最亮眼的绝对是Christine Patterson啊!男主自设另一身份、讨论自己角色的动机,有趣而令人刮目。虽说这个剧始终除了搞笑没太多内涵,但真的很好笑!
极其纯粹的喜剧,完全不需要思考,可以毫无负担笑到肝痛,互动性和娱乐性上下足功夫,体验一级棒!虽然剧情几乎为零却穷尽各种喜剧手法经典笑料和梗,污得一塌糊涂,嘴贱黑遍全世界,但却不轻浮,也算是相当惊奇之处了。说起来有点残忍,但PSH输掉的那座托尼奖小胖拿得也是实至名归。
改编甚好,笑得下巴都掉了……比原作更多元化,万花筒似的,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社会“担当”,皆为博君一笑,中场导演说出了单纯喜剧的真谛……乐队主唱的耳朵长得好奇特,神似DT的87岁老仆状态保持到外场谢幕,看下个哈姆雷特能在几个小时以内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干掉…...
曾经立下了去各地打卡的flag,却还不是因为特殊时境下的网上播出才能“共襄盛举”—当然,这标志着NT系列最在意的念想终于得到了完成。可能因为后期的Late Show实在太火,小胖的表演天赋和受到的相关赞赏被淹没得很厉害(《猫》这种“偶然事件”姑且不提哈),这里他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并且很卖力地去使用身体语言来补充风趣文本之外的东西。穿插于其中的乐队则是另一层亮点,让整场都以种轻松、舒服和丰富的状态运行着,“是的,皆大欢喜很花钱!”
真的好笑,但就好笑而已
“重量级”喜剧明星詹姆斯·科登在台上胡吃海塞、奔来跑去、左右互搏,证明胖子也能身手不凡也有春天。还有比抖 音还抖的高龄帕金森侍者、莎翁附体的蹩脚演员也是笑点重灾区。一仆二主,信息错位,英式幽默,肢体滑稽,虚虚实实的观众互动,雅俗共赏的密集笑料,就算没啥高深意旨也无愧于《卫报》称它是视觉和语言喜剧的胜利。
轻薄喜剧,挺欢乐,还是更适合现场观看,影像摸平了这部剧的所有魅力,不过幕间休息的采访安排是亮点。
1960年背景的英国,改编非常细致,歌舞元素融入鲜活生动。
炒鸡棒!!从开始笑到最后!!!从乐队到演员大家都好棒!意大利喜剧真是人民之光,互动太可爱了,来搬箱子的两位超级可爱啦www被喷一脸的妹子果然是演员,演出一个社恐的内向型路人真的好棒哦!!!惊恐脸也棒!黑澳大利亚hhp,我萌贝斯和主音吉他的西皮是无望的我也知道(。喜剧每部都可以再看三遍。
太傻了,弱智。120块喂狗了
大写的污,太适合我了- -
三个小时的高质量喜剧真是要人命啊,看到后面笑得五脏六腑又累又疼啊,应该有健康警告。OMG, 竟然找到了所有歌曲的原声,太幸福了!!!
幕间导演戏言,这是一部只有笑料,没“文化”的剧。但banters除了技术层面的,更有文化层面的,而且结构本身也是challenging的。从开头的乐队live演奏让人摸不着头脑,到最后唱唱跳跳简直搭配得太棒,让观众经历了与舞台疏远到与之水乳交融的过程,喜欢这种effortless的演绎。黄浦剧场音响还是略轻。。
被大提琴小哥迷住了……好色情的手。。。
我真的经常看喜剧看到最后眼泪扑扑地掉。为演员flawless的演技,为喜剧内核都是悲剧的哭。每当这时候我就想起tom hiddleston在皇家戏剧学院采访里说过的话:“我们活在被电子和科技包围的世界,事情变得简单而迅猛。就像有天我跟朋友谈及,如今一切基础的东西都有app,唯独表演没有,它仍是一样的艺术。一如三千年前人们站在台上,学会念台词,背诗歌,尽最大可能的让表演真实。”
对于老弱惨如何更惨的笑点,我从来都是笑不出来… 安排演员假扮观众受欺负也是一个震惊点,真的不是什么好的笑点。演员小哥的比喻倒是都很搞笑。整体的安排也不太喜欢,被歌曲表演分割太碎了。想到是九年前的剧,行吧……
观众好危险
前面乐队太特么冗长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