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星】 1、6集繁体字幕,看了前三集。第二集QQ禁传,不知道是又涉及了他们的什么G点。 2、拍得挺好的,前面首先介绍一下最后的大致结果,然后通过情景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危险,或许有挑火的嫌疑,但还是能引起人们的警醒 3、中间部分让人紧张,有点意思,所以虽然飞机✈的失事率低,但感觉还是不如高铁安全 4、很多空难都不是一下子发生的,都是逐渐发生的,而最后之所以酿成大祸,都是主客观、内外部条件凑一起了,这就像指数函数一样,爆炸性增长。本来外部环境——天气、飞机有瑕疵的设计就不行,再加上驾驶员的紧张、被航空公司的条款指引向错误的方向,如此种种最终导致了飞机失事 5、以前感觉只要是空难一般都会全死,看了几个下来发现,原来空难也不一定就乘客全没,也会有幸存者。当然,没有幸存者也是常见的
是印象中那个空中浩劫的感觉,主要篇幅都是模拟机上情况和遇难者家属,事故分析时间短,挺好。 第一集(美航1420) 一次空难反映出制度问题。雷暴天气加风切,飞行员仍执意降落,最后在高压下忘开扰流板,飞机冲出跑道失事。飞行员真的勇,正常侧风40节都不敢降落,下着雨有雷暴还敢顶着侧风降落,早该备降的。 第二集(美联航811) 这次是神机组,货舱门飞了导致爆炸性失压,撞坏三号引擎,四号引擎后来也失效靠单边的两个发动机迫降成功也很不容易,最后除了当场飞出去的九个人其他人全都幸存。值得一提的是遇难者家属真的牛,拿走资料自己调查找出了事故原因,还用赔偿金以死去的儿子名义建立了奖学金。 第三集(越洋航空236) 双发失效滑翔机飞了一百多公里迫降成功。我觉得机长遇到手册也没写的突发状况认为是电脑出故障也无可厚非,也确实拯救了三百人的性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第四集(瑞士航空111) 真·娱乐至死。虽然又是麦道,不过这次和机型没什么关系。娱乐系统功率过高发热,加上材料阻燃性差,导致燃烧,且燃烧十四分钟就快速蔓延至驾驶舱。燃油过多,仪表失效,机组也无力回天。 第五集(秘鲁航空603) 一条胶带引发的惨案。飞机失速振杆和超速警报一起来,高度表一万英尺响近地警告,又快又慢又高又低这谁顶得住?不过看B站弹幕飞行员马后炮就很搞笑,躺在床上看着手机指点夜间听了十五分钟警报狂响的飞行员开飞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六集(阿拉斯加261) 经典的DC9,这次是安定面的伸缩螺杆出问题了,飞机变成空中健身房,机组尽力控制还是没办法挽回,令人唏嘘。航空公司为了省钱延长维修间隔,只能说不该省的钱还是不能随便省啊。
101阿拉斯加航空261:
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后果;从具体的受害者角度叙述让纪录片有了人情味和认同感,能激起观众的内心波澜。
102联合航空811:
这对执着不懈调查儿子死因的夫妻最终成功改变了官方的说法,迫使航空公司改变策略,依赖于雄厚的财力支持,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程专业知识,还有最重要的毅力。
105瑞士航空111:
一个小小的线路短路导致了整架飞机的坠毁,无论按不按照程序进行飞行员都会受到相应的谴责。死者的父亲搬到了女儿坠毁的大海边生活:“很多人以为我是为了更靠近女儿才这么做,但我不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必须这么做,潮起潮落的大海给我带来永恒的慰藉。”
107越洋航空236
飞机管道摩擦导致漏油,驾驶员未迅速判断出来,漏油至双引擎全部失效,飞机在无动力情况下靠滑翔降落到机场上。多么惊险刺激,如果没改航道,他们就很难生还了。全速冲下跑道时也是生死关键。
108中华航空006
机长过度疲劳导致操作失误,但他成功降落拯救了全部乘客。飞机向下俯冲两万米时巨大的生理压力和生死莫测的心理压力真是恐怖。
名称:Mayday / Air Crash Investigation / Air Emergency / 空中浩劫
年份:2003
国家:Canada
1. Unlocking Disaster
事故航班:联合航空811号班机
事故原因:货舱门设计缺陷
事故描述:1989年2月24日,联合航空811号班机由夏威夷檀香山飞往新西兰奥克兰。机上共18名机组人员,337名乘客,死亡9人,均为乘客。飞机爬升至22000 - 23000英尺(6700 - 7000米)时,右侧货舱门突然爆开,造成11张座椅被弹出机舱,9名乘客因此死亡。由于飞机发生爆炸性减压,导致飞机应急氧气供应系统损坏。机组降低飞机高度来获取氧气,同时掉头180°返回檀香山。
机种:波音747-122
发动机:普惠JT9D-7A
简记:机长发现遇到雷暴天气,通知乘客系好安全带,让后续发生的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据幸存者描述,当时凡是没有固定在飞机上的东西全都从大洞吸飞了,所以一定要系安全带!影片采访了一位律师和其中一位遇难者的父母。这场空难发生前不久才发生了另一起空难,这个律师就负责那场空难打官司,他为了好好放松一下去度假,不曾想空难律师自己遇到了空难。遇难者父母就很牛了,儿子去世了,这对父母坚持要找出失事的原因,后来才发现是货舱门的设计缺陷问题,如果没有这对父母,这个问题可能还要很久才能发现或被承认。父亲本身好像是一位工程师。据说被弹出去的遇难者如果被吸进引擎里就能当场死亡,如果是自由落体的话需要足足在空中掉落4分钟!这个过程太恐怖了。
2. Racing the Storm
事故航班:美国航空1420号班机
事故原因:机组操作失误,降落时忘开扰流板
事故描述:1999年6月1日,美国航空1420号班机由美国达拉斯飞往美国小石城。机上共6名机组人员,139名乘客,死亡11人(乘客10人,机长1人)。飞机试图在风暴中降落,但机组人员在降落前忘记将扰流板预位,导致飞机冲出跑道并撞向引进灯,最终停在阿肯色河旁,机身断裂成3截并起火。
机种:麦道MD-82
发动机:普惠JT8D-217C
简记:主要因素还是天气恶劣让机长和副机长手忙脚乱,导致判断失误(不应该在雷暴天气强行降落)和操作失误(降落忘记打开扰流板)。另外飞机很容易受天气因素影响,天气不好不要坐飞机。其中采访的一位生还者妈妈最后说:“我醒来后,看着窗外不敢相信一切仍没有改变。车辆仍川流不息,太阳仍高挂天空,生活步调没有改变。但对我们而言,时间就停在那一天。”。制作这期纪录片时,美航拒绝参与拍摄和发言。
3. Fire on Board
事故航班:瑞士航空111号班机
事故原因:飞机不正当改造
事故描述:1998年9月2日,瑞士航空111号班机由美国纽约飞往瑞士日内瓦。机上共14名机组人员,215名乘客,共229人,无一生还。飞机驾驶过程中,正副机长闻到驾驶舱内有怪异气味并看到有白烟冒出,机长准备在就近机场做紧急着陆,但飞机各个系统接连失效,最终飞机在大西洋坠毁且粉碎性解体。飞机失火是因为事故前的一次改造:瑞士航空公司为了吸引更多乘客,在这架飞机头等舱加装了一套高级娱乐系统,最终娱乐系统电线过热引燃了PET隔热层并导致了火灾。
机种:麦道MD-11
发动机:普惠PW4462
简记:SW-111号班机是涉及MD-11型客机空难中死亡人数最高的,后来国际上禁止在飞机上使用PET。此次事故也导致了瑞士航空在2001年破产,并于2002年重组为瑞士国际航空。纪录片里只采访到了两个和这起事故有直接关系的人,一个是当时的空管,一个是失去女儿的父亲,在飞机失事后,他搬到了失事海域附近开了一家餐厅。
4. Flying Blind
事故航班:秘鲁航空603号班机
事故原因:维修疏失,静压孔被胶带黏住
事故描述:1996年10月2日,秘鲁航空603号班机由迈阿密飞往智利圣地亚哥。机上共9名机组人员,61名乘客,共70人,无一生还。飞机凌晨12:40起飞后5分钟,机组人员发现飞机仪器失常,飞机管理电脑发出各种矛盾的紧急信号,如超速和失速同时警告。机组人员准备紧急下降到可以降落的高度,但由于是在夜晚飞行,机组人员看不到任何可以参考的物体以确定实际海拔高度,且机组人员感受到飞机正在失速,但飞机仍发出超速警告。各种错误的信号导致飞机以极快的速度下降,最终坠毁在太平洋海面上。错误的资料和矛盾的紧急讯号是因为地勤工人在进行飞机清洁之后,没有将黏贴在静压孔上的胶带去掉。
机种:波音757-23A
发动机:普惠PW2037
简记:正副驾驶太难了,盲飞的同时没有任何有效信息能够参考,虽然当时也极力要求利马机场派出飞机协助降落,但是在协助导航的飞机起飞前603号航班就坠毁了。当时将静压空贴住的地勤人员也因过失致死罪判刑入狱,秘鲁航空也因为这次事故在1999年破产。一片不值钱的胶布害了一飞机的人。
5. Cutting Corners
事故航班: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
事故原因:不依规程保养导致的机械故障
事故描述:2000年1月31日,阿拉斯加航空261号班机由墨西哥飞往美国西雅图。机上共5名机组人员,83名乘客,共88人,无一生还。飞机在飞行途中水平安定翼卡住并脱落,导致飞机急速下坠18000英尺,垂直坠入太平洋,高速撞击海面变成碎片。事故原因是飞机机件维修不足导致的过度磨损,飞机水平安定翼螺母的螺纹被磨平。
机种:麦道MD-83
发动机:普惠JT8D-219
简记:航空公司为了赚钱将原本的机件维护时间延长了四倍!!导致机件磨损失效。有一位技师在飞机出事前就举报了阿拉斯加航空公司违反保养规定的举动,导致丢了饭碗,但仍没能避免事故的发生。最遗憾的是,事故发生的两年前这位技师就命令更换261号班机的伸缩螺杆,然而被下一班主管驳回,就这样261号班机继续载客飞行,但距离下一次检查还有两年半。就在下一次检查前的两个月,261号班机就因为伸缩螺杆而失事。飞机坠毁时,机长和副机长在紧急时刻选择了避开人口密集区,被追授英勇金章。这次事故真的让人生气,资本家赚人命钱,为了降低成本,飞机维护记录作假,记录了根本没有做过的维护工作。
6. Flying On Empty
事故航班:越洋航空236号班机
事故原因:燃料外泄,沟通不良
事故描述:2001年8月24日,越洋航空236号班机由加拿大多伦多飞往葡萄牙里斯本。机上共13名机组人员,293名乘客,共306人,受伤18人,死亡0人。飞行4小时左右,燃料开始泄露并引发驾驶舱警告系统,当时机长和副机长只是认为出现了电脑错误,因此开启了两侧油箱的转换阀,导致燃料流向泄露燃料的发动机;燃料泄露的28分钟之后,飞机右侧的2号引擎燃料用尽并熄火,机长宣告进入紧急状态并决定用左侧1号引擎全力飞行。13分钟后1号引擎也熄灭,使得236号班机成为一架巨型滑翔机,上午06:39,飞行员目测到拉日什空军基地,机长在执行一连串的回转、减速、降低高度后,成功以滑翔方式降落在亚速尔群岛拉日什空军基地33跑道。燃料用尽是因为越洋航空维修人员不妥当的维修工作,液压油管和燃料管安装在一起,使液压油管和燃料管在飞行时相互接触摩擦,最后破裂。
机种:空中客车A330-243
发动机:罗尔斯·罗伊斯Trent 772B-60
简记:这次滑翔降落打破了民航机滑翔飞行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虽然造成意外发生的原因之一是驾驶员的错误操作,但该操作本身是正常的合理操作,只是对故障原因出现了误判,但最终飞机顺利降落仅有少数人受伤,机体也只有小部分伤害,因此机长在回国时受到了英雄式的欢迎。后来法国民航局和美国联邦航空局更改了飞行手册,要求驾驶员在意图平衡两侧油箱油量之前,须先确认是否为漏油所致,然后才可开启两侧油箱的转换阀。
只为加深印象随手写下的个人笔记,内容非常之粗糙,如果您想详细了解每集的内容,可以复制飞机编号到某度百科,会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S01E01 美国航空1420号(MD82) • 1991/6/1 夜间• 德克萨斯-小岩城 • 着落时冲出跑道 • 11人遇难 多人受伤 • 飞机原本试图从【强烈雷暴】间不断变窄的缝隙穿堂而过,但强烈多变的风切气流不得不迫使机组放弃这一铤而走险的计划,决定改航从反方向进场着落,这一决策不仅让雷暴区离开了天气雷达弧形监控范围,也给风暴的步步紧逼埋下了伏笔,恶劣诡变的极端天气给飞机着落设置了重重障碍,同时狂风推搡下飞机开始剧烈晃动,机组在惊慌失措中忘记打开减速的【扰流板】,这一致命失误最终致使飞机在地面着落时疯狂滑行,直至撞上机场外的天桥引发机毁与伤亡。
S01E02 联合航空811号(波音747) • 1989/2/24夜间 • 檀香山-奥克兰 • 返航安全降落 • 9人空中遇难 • 该机型位于飞机右侧货舱门的固定器以及电控程序存在【设计缺陷】,前者波音公司曾通告航空公司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后者则是在此次空难后才被调查者发现,因而导致飞行途中存在隐患的舱门瞬间脱落使机身出现巨大缺口,并接连造成爆炸失压、引擎报废、襟翼失灵等一系列空中险情,幸而最后在机组果敢的决策与稳健操控下,没有让飞机在返航途中失去控制,才有惊无险安全着陆。
S01E03 越洋航空236号空中巴士(A300-200) • 2001/8/24 夜间 • 多伦多-里斯本 • 亚速尔群岛空军基地迫降• 全部获救 • 据现有资料分析,该机作业五天前曾有过一次例行【维修】,其中更新右引擎的零件时因缺失了新的相关组件,维修工继续沿用了规格有差异的旧的油管托架,并上报过上级但并未引起重视,所以在此次飞行中油管互相摩擦最终导致破裂引发燃油泄露,当飞机响起油压油温异常与燃料不平衡异常警报后,机长却认为是电脑故障的误报,完全没有想到是油管漏油所致,且按照例行程序开启了燃料交换阀以达到燃料平衡,40分钟后燃料泄露殆尽引擎完全停摆,飞机启用底部的冲压式涡轮机维持飞机的基本操控,滑翔近20分钟后迫降拉日什空军基地,但着落时已超过了安全降速以及刹车效能减弱,着落时产生的巨大惯性依然造成十余人受伤,幸运的是飞机并没有冲出跑道,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这可是海岛,跑道尽头就是悬崖)。
S01E04 瑞士航空111号班机 (MD11)• 1998/9/2夜间 • 纽约-瑞士 • 大西洋海域 • 229人全部遇难 • 飞机头等舱加装的【高端娱乐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该系统既不受客舱汇流条制约,增加了电力负荷又没有相关的冷却措施,由此引发了电路短路,继而产生电弧并引燃了PET隔热层等可燃材料,火势不断扩大后破坏了飞机整个电路系统,且蔓延到驾驶舱内部,致使飞机在难以正常操控下坠海。这次海难开启了加拿大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事故调查,间接导致瑞航3年后破产(后重组),和对飞机各种材料可燃性的重新评估和全面升级。
S01E05 秘鲁航空603号(波音757) • 1996/10/2夜间 • 利马-圣地亚哥 • 太平洋海域 • 70人全部遇难 • 该客机测量动静气压的舱孔在【工人清洁时贴上胶带后忘记撕除】,而随后督察和机组进行航前验收时仍未排除解决该问题,致使后面飞机升空后高度表和空速表全部显示异常,随后自相矛盾的各类警报此起彼涨:超速、失速、近地警报、方向舵警讯…驾驶室乱作一团,而利马塔台接收呈报给机组的实时数据也是无稽的误报,从而进一步混淆了判断与视听,随后机长决定启用仪表降落系统企图寻找线路迫降,这时飞机早已逼近海面,当机组意识到时也已无力回天。
S01E06 阿拉斯加航空261号(MD83) • 2001/1/31 • 墨西哥-旧金山 • 洛杉矶海域坠毁 • 88人全部遇难 • 管理层忽视【定期维护与保养】,致使水平尾翼内部的螺杆耗损严重,飞行中保持水平的重要部件安定面由此失控,发现故障后经验丰富的机组极力稳定住航行状态,但于事无补在迫降过程中水平尾翼翘起,飞机完全失去平衡后垂直俯冲坠海。
我现在最崇拜的人是神机长和NTSB调查员!
前三集有悲但还能归算Happy Ending,最悲伤的是后三集,惨烈“无人生还”:瑞航111、秘鲁603、阿拉斯加航空261。瑞航飞机坠海化为几百万碎片,完尸仅一具;秘鲁603和阿拉斯加261登机即预示着死亡,机长在最后一秒还在努力—换做萨利机长也是殊"命“”同归吧,anything都可导致致命的结局。
学了几点:尽量不坐夜间航班;随时都系好安全带;救生衣不要提前充气;知道距离自己最近的逃生出口位置,明确隔了几排座位,有烟雾的时候摸椅背跑出去;如果碰上宗教狂热分子劫机,不要暴露自己是无神论者。( ̄▽ ̄)
由马航370事件接触到这个纪录片,然后停不下来了,从第一季追到了16季。拍得太用心了,演员都找得极其相似。
氧气罩掉下来要用力拉扯才能吸到氧气,每人只有12分钟的容量,理论上足够让飞行员把飞机降落到地面;当要进行水上迫降,穿好救生衣后,不要先行吹涨救生衣,否则飞机入水吹涨的救生衣会把你顶到机舱顶而无法游出去;安全带扣好永远是万无一害的,它能把你固定在位置上。
怕怕
90%的空难都是人为
美国大陆航空3407航班
#空中浩劫#这个纪录片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专家们始终试图去探讨人祸背后的规律,塔台调度人员的失误抑或是机组人员违规操作都可以简单归罪到个体身上,但是如果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操作规程制度足够面面俱到,很多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无法事事周全,但制度可以是完美的。
瑞航那个23岁遇难者的爸爸跑去他女儿坠机的海湾边上开了个餐馆;秘鲁航空的受害家属说I'm not gonna let it go, I don't wanna let it go.
场景再现做的极佳。
各种惨烈各种绝望,留下不少阴影,建议空中飞人们绕行。一早又重温了对撞那集,真是没有比平衡板断裂更悲催的了,最小的损伤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机头接近垂直往下扎,无计可施,死亡率 100%,绝对没有全尸~
长久“在看”的纪录片(豆瓣对此片无“在看”选项),目前在播第十一季,十二季计划中。在相对已经很细腻的拍摄细节中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让人感怀航空事业的高度秩序。每集的顺序都是: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重现现场,后面部分都是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的部分,也让人感到了高度的责任心
讨厌,我泪点低。。。。
我真佩服这片子讲故事的能力,就是这么充满了张力。让人可以不睡觉都要看每周三深夜守着电视揪着心看。
太好看了,细致的调查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
绝对惊心动魄!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每一集都实实在在地死人无数,每一集的成本都数以亿元计数。不知道看完之后,你还敢搭飞机吗?
我很喜欢的节目每集必看
玩笑话说,每天要看一架飞机出事才能心安,正经说就是非常佩服空难调查,做过调查和分析的人都知道吧,盲目调查大范围列数据都是简单的,调查出结论以及证实结论的正确,再运用到实践真的太难了。后几季也有提到,调查出了正确结论,但是资本牵制没有实施,DC的舱门依然杀死了很多人。
系列里有萨利机长,来看是因为《虎胆龙威2》的飞机以头抢地,身心冲击太大;此纪录剧讲揪心痛心的真实空难调查,先场景复现,还原危机时分的机组操作,有乘客访谈是极大relief:没有全机覆没,而后事故分析,归咎责任,吸收教训;6起事故为:①雷暴夜行慌乱中忘开阻流板,无法刹机冲出跑道②舱门掉落拽走乘客,事故祸首为金属卡扣硬度不够且关门后仍通电流③零件尺寸错,摩擦致油管断裂,失误操作漏光油,空机最长滑翔,爆八胎保住所有人④娱乐电流过载生热,电路材料绝缘性差,机舱起火应对不及时⑤清洁工失误,胶带堵住静压孔,仪表全乱套,惊魂半小时无人生还⑥螺栓磨损,水平尾翼不受控,高估控制力俯冲坠海…大多可推出航空公司在赚钱和安全中选择趋利,零件设计更换、维修保养的坑很深;乘客死前惊恐太虐心,安全是以人命为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