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怪物与人交媾的猎奇cult片也不足为奇。
但今天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可谓恐怖片中的传奇,被认为是对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
传奇到什么程度?由于过于血腥和露骨,在美国上映时,被整整删剪了30分钟,在英国更是直接被禁18年不准上映。
但它绝不是粗制滥造的小电影,甚至还提名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主演是有着“法兰西玫瑰”之称的国民级女神——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大多数人认识阿佳妮是通过电影《玛戈皇后》。
39岁的阿佳妮在片中扮演19岁的少女也毫无违和感,演活了那位史上风华绝代,内心复杂的玛戈皇后,也刷新了颜值巅峰。
阿佳妮的美,就是所谓的“破碎感”,苍白忧郁的脸上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眸,木然中透着一丝狡黠,这一刻温柔,下一刻你不知道她怎么就歇斯底里起来。
跟她合作过的导演曾说:她的双眼,足以震碎镜头。
直到26岁的阿佳妮接演了《着魔》,观众才真正感受到这种美貌的震慑。
今天想推荐给各位的,正是这部争议极大的电影——
阿佳妮绝对是“疯批美人”的代表,在《着魔》中,她扮演的就是一位疯批美人,她在片中不仅自残,还有和触手系怪物交媾的限制级画面。
而这部充满争议的《着魔》,在豆瓣上的评分有8.0分。
作为一部恐怖片,绝对算得上高分了。
阿佳妮在片中一人分饰两个气质截然不同的女人。一个是纯真温柔的幼师,一个是神经质的高冷人妻。
26岁的她凭借《着魔》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第34届戛纳电影节影后。
美貌的女演员很多,但愿意不计形象,做自毁式表演的很少。
阿佳妮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其中一段歇斯底里发作的表演,堪称法国电影中最疯狂的表演。
阿佳妮说她因为这部电影患上了创伤综合症,传言说她甚至试图自杀。
片名「Possession」直译为占据,有占有和被鬼魂缠身的双重含义,类似于中文的“中邪”。
故事的主角是一对正处在婚姻危机中的夫妻:马克和安娜。
马克由于工作原因,与妻子安娜总是聚少离多,两人之间缺乏交流。
曾是芭蕾舞者的安娜为了照顾家庭孩子,放弃了自己心爱的芭蕾舞,但家庭主妇的生活以及马克的漠不关心令她失望。
虽然两人的性生活也不怎么和谐,然而他们依然爱着对方,都想努力挽回逐渐冷却的感情。
为了挽回这段婚姻,马克决定辞去工作回归家庭。
然而,当马克回家后却发现妻子已离家出走。
在失望中,他找到一封疑似妻子情人写给她的信,这个叫亨利的男人的来信彻底激怒了马克。
当夫妻俩再次碰面,安娜承认了自己出轨,声称她现在就住在亨利家,还说了一堆故意激怒马克的话,两人终究是不欢而散。
然而,马克也并非忠诚的丈夫,他与儿子的幼儿园老师海伦之间也有一段婚外关系。
而海伦的外貌与妻子安娜一模一样,只是性格比安娜更温柔更亲切。
当他找到第三者亨利对峙时,却发现安娜并不在亨利家,这个男人也在寻找安娜的下落。
马克回到家,却发现安娜已回家,她却绝口不提到底去了哪里。
接着就上演了惨烈的家暴,马克将安娜打到满口鲜血,因为安娜不愿坦白自己的秘密,而马克不允许安娜有任何事瞒着自己,于是占有欲化作暴力。
之后,束手无策的马克只好找来私家侦探,请他们调查安娜的行踪。
侦探跟踪安娜,发现她走进一栋破旧的公寓,于是侦探冒充物业进到房子里,发现房间里有一团血肉模糊,长满触手的怪物。
然而发现秘密的侦探被安娜用酒瓶刺死,之后,侦探的同性爱人顺着线索找到这里,也同样死在安娜手中。
情人亨利也找到这间房子,不仅见到了怪物,还发现藏在冰箱里的尸块。惊恐万分的他被安娜刺伤后拼死逃脱。
亨利将发现告诉马克,想说服他跟自己一起去寻找安娜杀人的证据,然而马克选择将亨利溺死在马桶中,并只身前往那栋神秘的大楼。
在那里,马克看到了难以置信的景象——一个长满章鱼触手一样的怪物,浑身是黏液和鲜血,缠绕着妻子安娜正在交媾。
这就是恶魔,而安娜是与恶魔签订契约的女人,引诱他人进入恶魔的巢穴,用血肉和情欲来喂养恶魔。
直到恶魔化成人形,正式降临人间。
马克虽然对眼前的一切惊骇不已,但他并没有上前阻挠,而是默默离开。
之后,安娜杀人的事被警察发现,痴情的马克为了帮安娜争取逃跑的时间,与警察上演了一出惊险的撞车和火拼,在与警察的对峙中,马克身中数枪。
马克临死前,安娜突然出现。
陪在她身边的是已经修成人形的恶魔,恶魔除了眼睛是绿色,外貌与马克完全一样。
马克举起枪想要射杀恶魔,却被赶来的警察开枪射击,安娜也中弹,夫妻双双倒在血泊中,这对被折磨到疯癫的夫妻终于解脱了。
影片最后,恶魔来到海伦家,马克的儿子鲍勃也在这里。
当恶魔敲响海伦的房门,马克的儿子鲍勃因恐惧溺毙在浴缸中。
海伦还没来得及开门,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和战斗机的轰鸣,仿佛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
电影的最后一个画面是海伦的面部特写,在一片警报声中,阿佳妮精致的面孔望向镜头,纯真中隐藏着邪恶。
忽明忽暗的绝美容颜震慑着观众,直到电影的最后一分钟。
《着魔》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魔幻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很多荒诞的剧情和对白,不少人表示看得一头雾水。
下面以我个人的理解来稍作解读。
其实电影中处处是隐喻,化为人形的恶魔外貌与马克一模一样,因为恶魔就是安娜“创造”出的完美版马克,他可以给安娜她想要的占有和陪伴。
这证明安娜爱的人始终是马克,但真实的马克不能满足她的占有欲,于是她创造出恶魔。
值得注意的是,一开始的恶魔如婴儿般脆弱,没有行动能力,只能待在床上,完全依赖安娜的照顾和供养,而它又能满足安娜的性需求,这暗合了安娜对马克的幻想。
而与之对应的是,可以推测幼儿园老师海伦,是马克根据安娜“创造”出来的理想妻子,换而言之,海伦是完美版的安娜,与安娜一样美,但比安娜善解人意。
注意,恶魔和海伦的眼睛都是绿色,这也暗示了他们的出处相同。
整部电影看似魔幻,实则在隐喻爱情中的占有欲和贪婪如何折磨两个人,即便他们真心相爱,依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不满足而心生芥蒂,互相伤害。
讽刺的是,最终留在世上的海伦和恶魔,都是夫妻创造出的对方的完美版本,而他们还未碰面,警报就已拉响……
《着魔》让我想起另一部表现爱情的电影《苦月亮》,两部电影都用残酷的手法将爱情剖析得鲜血淋漓。主题同样是,相爱却依然会互相伤害。
《着魔》可以说是阿佳妮的个人演技秀,其中最经典的一段:安娜来到教堂,仰头望着耶稣的雕像,发出压抑的呜咽声。
似乎想忏悔,又似乎在质问神为什么不救她,任由魔鬼侵占她的灵魂。
紧接着就是那段名垂影史的“癫狂表演”,安娜在地下通道中,突然像着魔般抽搐喊叫,浑身扭曲着发出哀嚎,这段表演也是阿佳妮个人情绪的真实宣泄。
癫狂的舞蹈之后,浓稠的血液混合着牛奶从她跪着的下体缓缓流出,这里象征的是流产,不过这流产并非真的婴孩,而是安娜信仰上的幻灭。
随后她自己也说流产的是“信仰”,至于这“信仰”隐喻的是什么,或许是与马克的爱情,又或许,要结合电影的故事背景。
《着魔》之所以成为经典,其实还有一层政治寓意在其中。
本片的背景是冷战时饱受分裂之苦的西德,而男主角马克是隶属于西德安全或情报部门的特工,女主角安娜曾经是偏执的芭蕾教师,她对学生严格到无情的训练方式,似乎在隐喻苏联极权主义对公民的压迫。
《着魔》被禁,或许也有某种政治原因。
总之,这部一黑到底的电影,几乎是靠阿佳妮的美貌和教科书式的演技撑起来的,尽管剧情魔幻,但你就是无法将目光从她的脸上挪开1分钟。
撇开政治隐喻不谈,单纯从爱情的角度看《着魔》,你会理解为什么导演要选择阿佳妮这等美人来扮演一个癫狂的角色,他想表达的或许是:任何人都可能因为极端的占有欲,变得贪婪丑陋,哪怕是绝色美人。
而这占有欲所滋生的东西,就是魔鬼。
*本文作者:RAMA
二十年多年前, 为了阿佳妮和萨姆尼尔, 买了这张碟. 结果紧张恶心到极点, 特别是阿佳妮在血肉恶形身下交媾中沉醉的呻吟"快了, 快了". 然后毫不犹豫地扔进了垃圾桶. 回头再想看看迷惑之处, 市面上就再也找不到了. 今天在BT站无意中看到这张碟, 又看了一遍, 其实蛮直接简单的, 对80年两德东欧的隐喻. 这是属于60/70出生的人的不愿记起的记忆, 而对于80后的人, 这一切都不存在.
之所以把这个冷门电影的一些个人观点写出来, 是想留下一点对那个精神和肉体双重强暴的时代的印象.
女主角的一体两个镜像, 黑发蓝眼 和 金发碧眼. 导演简直是大叫, 这就是 东德 和 西德; 被邪恶 强暴洗脑 的 东德. 激发碧眼的 的 西德 只能 吐槽 美国不关心自由, 看不到邪恶, 最后无助看着 孩子溺亡.
丈夫应该是家庭的保护者, 为金钱 (皮箱的大把钞票) 缺位, 无法理解无法沟通, 同床异梦;
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了禁锢和折磨, (女主作为芭蕾舞教师 为更高境界 面无表情施虐, 而 她手下惨叫的女孩 代表她自身) ; 宗教荒诞而无意义 (在耶稣十字架下的狂笑和疯狂, ...保护信仰...), 邪恶残暴是新神.
孩子bob是未来和希望, 在 疯狂的母亲 和 被邪恶替代的父亲, 留下的只有死亡;
德国人文传统 (海因里希 的性 和 精神分析, 天主教老妈) 只有虚幻而无实际意义的满足, 人没有意义, 只是虫豸饵食. 砸烂脑袋塞在马桶里是美国方式, 绑在火刑架上烧烤是欧洲玩法.
瘸腿 麻木自私 老欧洲荡妇margie, 无意保护孩子, 反而引诱丈夫, 最后也逃不过疯妻子一刀;
作为秩序的看护人是娘娘腔的同性恋, 东德人命如狗命 (柏林墙河流里的狗) .
最后的丧钟... 门外的新神, 门内金发碧眼的新皈依.. .. 战争与死亡
80年是苏联的顶点. 导演是波兰裔, 但是除了天主, 没谁在意波兰, 只好拿东德说事儿. 这个电影用血腥和恶心, 来刺激咒骂和祈求观众, 救救东欧. 导演的心情是疯狂绝望的.
欧洲佬抬抬眼皮弯弯嘴角 (给个奖杯), 美国佬表示不要恶心我, (在美国被封禁) .
不想再写了. 了解那个时代的人, 自然能理解. 这是为了遗忘这个电影的几句话.
对安德烈·祖拉斯基了解不多,一部《着魔》足矣。
容易被奇怪的东西打动,比如阿佳妮那三分半长镜头。
关于这段戏,我后来反复看了不下二十遍。
如临炼狱。
如果说是祖拉斯基给了《着魔》疯狂的力量,那么主演阿佳妮,便使得这疯狂足以被信服。
在《着魔》里,阿佳妮饰演一位寻常人家的妻子。
她和丈夫育有一子,看似美满,却也没有表面上那样和乐。
丈夫当年不辞而别,突然返家,夫妻早已心存隔阂。
丈夫怀疑妻子与外人有染,于是借私家侦探之手,试图寻找事实真相。
到这里,好像也没什么稀奇之处。
无非是疑心病老公和美貌妻子你来我往的寻常故事,对不起安德烈·祖拉斯基以往被世人盛赞的怪才之名。
而《着魔》,从来就没想过先发制人。
它将恐惧缝嵌于每一帧背后,不同于入口即化的酒,《着魔》讲究余味的震撼。
随着私家侦探的步步深入,他了解到这个女人的不平常之处。
她避世隐居在一间逼仄公寓,守护着一间神秘的房间。
房间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暂不可知,而妻子本人,也过得并不轻松。
妻子保守寂寞煎熬,患得患失,她的情绪如同疾风骤雨,不定阴晴。
争吵、拉扯、自残,能如何折磨自己便如何折磨自己。
私下里,她还是一位舞蹈老师,对待学生无比严苛。
相比于将其解读为政治意味颇丰的苏联对法国极权压迫,个人更倾向于理解为她将生活的苦痛倾注于他人。
当然,丈夫也并没有多忠贞。
期间他遇到一位与妻子模样相同的女人,而不同于妻子的神经质,这个女人明眸善睐,满足男人对白月光的一切幻想。
丈夫一度麻痹自己,与她暧昧不止。
讽刺的是,同时他依旧无法摆脱妻子突厥的躁动与打扰。关于妻子是否偷情,这始终是他心中的死结。
到了这里,祖拉斯基想说的还仅仅停留在表面。
随着剧情的深入,接一连二的私家侦探都神秘失踪,丈夫顺藤摸瓜找到妻子的公寓,目睹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他发现了妻子拼命守护的房间中隐藏的秘密,一只面目可憎、形同章鱼的怪物。
妻子与它肆意交媾,而失踪的私家侦探,便是妻子试图掩盖秘密的牺牲品。
侦探被残忍肢解,扔进冰箱,被怪物蚕食,妻子守护着它,如同进行着某种秘不可宣的仪式。
而妻子处心积虑地供养这只怪物,最终的目的不过是复制出一个和丈夫一模一样的男人。
真正的丈夫与自己无法真正亲近,那就让我来创造一个你。
到这里,就悟出点“着魔”的味道。
为了爱情哭天喊地、张牙舞爪的戏码并不少见,可只有《着魔》诠释何谓这剑走偏锋、极尽病态的爱。
在我看来,《着魔》是浪漫的。
抛开工整刻板的政治隐喻与宗教解读,它的内核依旧是一个爱情故事。
只是这爱情已臻化境,表象狰狞,所处常人感官之极限。
多出的那部分癫狂惊骇,看似过火,却正是这段爱情的动人之处。
身处血泊之中,深情一吻。
从前的疑心、不安、焦虑、谎言、误会被尽数洗净。
如果死亡能够让我们再度相拥,那么,我便甘心为你饮弹自尽。
除了爱情,《着魔》中强调自我与本我的存在,片中有关它们的阐释远胜爱情之礼赞。
男欢女爱对于男女主来说虽是人生大业,可最终的落点,还是自己。
对于一个自我意识过强的人来说,因为自己的偏执,容易创造出心中的“魔”,因为自己狠绝凌厉的执意,意念都能成为力透纸背的短匕。
妻子忠心守护的鬼怪,实则是被实物化的心魔,丈夫暧昧的女人,也不过是男人心中的魔。
极致的爱情,在自我与本我面前,更像一抹稍作妍丽的点缀。
追求红尘幻象是自我,与撒旦做爱、滋养心魔,才是本我。
祖拉斯基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取名为《着魔》。
何谓着魔?
一切皆因爱而不得。
“从我身体流走的是信仰,而留下的是欢愉” 我靠,你们一定不信,这就是我爱的电影!
不疯魔,不成活,跪了,阿佳妮的表演真癫狂。
【上海电影节展映】法语配音胶片版。阿佳妮女神般的容貌与歇斯底里的疯狂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尤其是那段体力、演技、嗓音三者狂飙的声嘶力竭癫狂长镜头,让人瞠目结舌,极为震撼难忘,大银幕效果炸裂,整个影厅为止屏息颤抖!天使与恶魔一体,信仰与欢愉共存。也许我不能理解其中缘由,但我已被征服
挑战生理极限,癫狂得让人有点犯恶心。不过美成阿佳妮这个样子是让人服气的,被她蛊惑杀人埋尸什么的感觉都肥肠科学
不容易啊!全体演员只怕都被祖拉斯基折磨得脱了一层皮吧~~梁朝伟为了一代宗师练习咏春打断两次手臂算什么,人家阿佳妮差点自愿把脑袋割掉了更牛逼!虽然也看过不少阿佳妮不疯魔不成活的片儿了,但还是感觉这次是她最歇斯底里的一次。劫后余生,阿佳妮演了那么多次疯子还能存活至今,神经坚韧!
【B-】越看到后面越不喜欢,麻烦各位不要再去解读这片的隐喻和内涵了,因为这个三流b级片般的烂剧本根本就没内涵,还谈爱呢?这片有个屁的爱。导演极致夸张的镜头语言和阿佳妮的表演就是这部电影的所有意义,然并卵,依旧只是个言之无物的花架子罢了
阿佳妮那段地铁戏是我看过的最逼真的中邪表演……虽然全片可称道的地方不少,和第七章一样还是旋转楼梯时空跳接一人分饰多角这些元素……但叙事实在太晦涩混乱,还有不感兴趣的宗教元素,看到一半就已经快和她一样着魔了,以后再也不想碰这位先生的片……
波兰鬼才祖拉斯基代表作,阿佳妮凭此片与同年的[四重奏]加冕戛纳与凯撒双影后。①看过的最佳恐怖片之一,刷新三观的震撼;②阿佳妮分饰两角,纯洁善良vs偏执癫狂,自残,摆弄双手,凝望耶稣像的呻吟,地下通道的歇斯底里,堪称影史最疯魔表演之一;③毛骨悚然的配乐;④结尾的警报和炮声,政治隐喻。(9.5/10)
柏林墙边,西德特工的妻子恋上芭蕾舞教师,不可控的几率取代了信仰,纠结心灵使身体里异化出上古邪神,人妻从此不食人间烟火,专心培育畸变胚胎。西德特工在嫉妒与仇恨中丢失自我,步步为营的罪案最终为迷乱众生带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隐喻,异变情色,癫狂爆浆,波兰导演祖拉斯基的又一神作
#3rd HIFF# 经典。大银幕上看真是太爽了……这尺度能过审也是惊人。没想到在茹瓦夫斯基这里克苏鲁既可以性爱化也可以政治化,架构在柏林墙边上的克苏鲁故事,加上结尾用声音和光来暗示的世界大战(核战争了?),实在是冷战相关文本里面必须被好好讨论一下的脉络。伊莎贝尔·阿佳妮这么折腾自己换一个戛纳凯撒双料影后还是实至名归。茹瓦夫斯基的运动镜头尤其是环移和横移实在是极有压迫力,准确又癫狂。
可引起深度不适的经典之作,导演更像魔王,开发出了演员深埋心底的黑暗面,阿佳妮歇斯底里的独角戏堪称震撼,身体反张、撕心裂肺的惨嚎、癫狂到底的表演,传达出一股来自灵魂深处的恐惧。致敬女神,可以想象事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走出这状态
好几处都把我看笑了,特像一个小孩儿在向上帝撒娇:“上帝,为了真相,飞叶子吃致幻蘑菇杀人我都尝试了,我抛弃了这些低阶把戏。看看我,此刻我疯癫了,我与异形交媾合体成魔了,难道我对爱的探索还不够吗?难道我顺应自己的本能还没达致超越吗?啊,请赏赐给我一块糖果吧!”
我要造出一个我的你,让你永远留在我身边
这种片一辈子看一部就够了~~
3.5 几场戏摆的不错。不够好的原因在于缺乏对人物的凝视,而这种”凝视感”的缺失不完全是运动镜头的滥用导致的。阿佳妮在地下通道的那场戏我配合着潘玮柏的《快乐崇拜》看了一遍,现在更没法直视这个片了噗哈哈。
阿佳妮你总是离魔鬼太近
真的 迷恋这个词很关键 这个片的经典地位 不需要再重复了 但我估计真心爱看的人不多 我觉得好多人 老说看什么血块僵尸的 但其实真正欧美的恐怖大类是这些 入魔一样 慢慢冷汗的 着魔片 真心是魔鬼邪恶无处不在 但无从发现 已经陷入其中了 看看圣经就知道 魔鬼撒旦也是灵体的 这是欧美中邪式的真正原因
葛饰北斋的《章鱼与海女》是日本浮世绘给欧洲文艺印刻最深的一记,如果设想一种跟怪兽交媾的情境,章鱼怪紧密的缠绵和黏滑一定会是欲望交织令人窒息的极致,有人用作画为自己大胆的性幻想定格,也会有人用影像来还原性幻想。所以,与其说是一部恐怖片,以凶杀、结党、血腥为核心,更接近一部文艺片,将荷尔蒙构陷的魔怔,爱的占有欲,被情感所操纵的理智的丧失,甚至正常秩序中所需要的对生命的尊重的不屑一顾,都被忠实地放大。爱情中令人疯狂的部分,被一击即中的不可言说的一刹那,纵情纵欲如洪水泛滥的不可抵挡,谵妄、矫饰、歇斯底里,都被阿佳妮在镜头里赤裸,残酷地呈现,而信仰、普遍的价值,被极度的狂躁揉捏成一团,像是对怪物的凝视的同时被传染了一种没有来由的崇拜,崇拜的体系和正统精神生活迥然相异,将每一个凝视者倒逼于痛苦的边缘。
犀利,凛冽,毛骨悚然。结尾的那道白光啊,这简直是最佳末日电影。魔鬼降临世界,接下来就都是毁灭了
穿着紧身蓝裙子的她,因为已经怀上了怪物的孩子,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她在无人的甬道里痉挛抽搐,甩头发,甩购物袋,鸡蛋和牛奶都溅爆在墙上。她在这些色彩和污浊中抽搐发抖,犹如被上紧发条的玩偶,最后,从双腿间流出的鲜血和地上墙上的牛奶鸡蛋混合成粘稠的液体,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