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简单”梳理一下这个故事:
全国最大的公务员“皇帝”因为工作太无聊并且到了青春荷尔蒙咕嘟咕嘟往上涌盖都盖不住的骚动年纪,于是偷偷溜出皇宫到了一个叫龙凤镇的地方观看了一场街头花车游行并且象任何一个处于性饥渴的处男一样在大街上四处搜寻目标最终锁定了一个饰演天女散花的大美女然后像公狗闻着尿骚寻找母狗一样日日到街头寻找这位美女最后终于编剧不负男主让他找到了这个大美女。男主和女主郎情妾意你骚我骚哼哼唧唧唱了很久我差点睡着时才上了床开始干正事,没想到皇帝准头奇好一炮就中,开了苞尝了男女之味的皇帝草草对女主海盟山誓之后立马拍拍屁股跑回皇宫里招嫔纳妃过起了后宫佳丽三千没羞没臊的生活并把被搞大肚子的女主凤姐忘到了九天云外。
然而天高皇帝远,可怜了我们未婚先孕受尽了吃瓜群众的冷嘲热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几至疯狂的女主角。终于有一天千年备胎大牛(你一定想不到饰演大牛的人居然是胡金铨)看到女主角这么惨打抱不平一路走一路唱宣传皇帝始乱终弃,路上吃尽了千辛万苦的大牛到了京城被太傅撞到并将事情告知了皇帝,荒淫无度的皇帝听到后忽然想起“卧槽居然还有这茬事老子在宫里爽了三年都忘了这个给自己开苞的美丽女人“,但皇帝不自责自己是提了裤子不认账的人渣却抱怨侍卫没有提醒他,于是赶紧下诏接女主上京可是女主病入膏肓临到京城死翘翘了。
由此,这部片子讲述了一个人渣中的人渣,人渣中的极品人渣男,所以女孩们要吸取教训千万不能随随便便就脱了裤子跟男的上了床否则后果就是女主这样的。
想当年邵氏公司的李翰祥导演的此部《江山美人》狂收40万6千多元,并且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邵氏大佬一看我靠这么受欢迎赶紧的再多拍几部捞钱,于是紧接着拍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倩女幽魂》(1960)、《杨贵妃》(1962)和《武则天》,将邵氏片厂美学推到极致。并且凭着这些成绩一举打败当时的大对头电懋公司逐步稳固邵氏电影帝国支配了香港电影数十年。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10/the-kingdom-and-beauty.html江山美人 The Kingdom and the Beauty (1959)
昏君下江淮,浪女脱裤快
一夜风流欢,腹中胎儿怀
未婚先生子,帝王有新爱
苦等君几载,悲死金銮外
本片是200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华语电影百佳的第47部。
电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电影,情节比较简单。一个皇帝在宫中不理朝政,却很爱玩,例如“斗蛐蛐”。一天,皇帝听说江南风光好、美女多,就跟着一个侍打算回老家的卫偷偷离宫走了。太后知道后很生气,下令让一位老臣将他找回来。此时,皇帝在途中的一个小镇发现一个美女即女主角,皇帝就偷偷跟着她来到她与朋友们玩游戏的地方,两人因此相识。两人相识后皇帝又来到女主角住处,很快就打情骂俏起来,即使女主角家店中的伙计反对。三人聊到蟋蟀时,对蟋蟀很有研究的皇帝自告奋勇要帮他们捉蟋蟀。于是,晚上很晚皇帝都没走,这使得女主角不得不将皇帝留在自己房中,以防被哥哥发现。就这样,皇帝半推半就的将女主角弄上了床。第二天,皇帝发现老臣来到屋外,他只好回到宫中。回宫后,皇帝要娶女主角为妻,太后不同意,皇帝很生气。太后就让皇帝身边的太监给皇帝找了更多的美女。皇帝见到众多美女,很快把女主角忘记。此时,女主角一直在苦等皇帝,而且她有了身孕、生下孩子,但始终没有人来接她,而且她还要承受很多流言蜚语。伙计看不下去这一切,一个人来到京城找皇帝算账。伙计通过说书的方式很快让皇帝想起女主角,使得他派人马上去接女主角。就这样,女主角坐上来轿子开始向京城出发,但她在途中因为一场大雨而滞留在一个庙前。最后,女主角在庙中祈愿后来到京城,不过当皇帝来见她时,她已经死在轿中了。
这是一部情节很普通,也可以说是很俗套的电影。当然,民间故事还能有什么复杂情节呢?本片只是真实的复述了这个悲惨的传说。至于主题方面,本片则是一部批判与表现封建社会的一部影片,即通过女主角悲惨的命运和男主角玩世不恭的态度,血淋淋的展示了封建社会对女人、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与迫害。说白了,电影就是说封建社会太害人了!也太压迫女人了!
当然,本片主题也是不全面的,因为片中塑造的女主角形象并不是让人信服的。一个未嫁的黄花大闺女,竟然那么轻易地与人上床,而且裤子脱的那么快,可见她也不是什么好女人。所以,一夜情的责任也不全在男人,女人也要承担一部分。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嘛!谁让你脱裤子呢?
电影方面普普通通,只是一部中的偏上的黄梅调电影,比起那部完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差了一大截。尤其片中歌词部分,文白混杂的歌词看起来让人很别扭。不过电影拍成如此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是五十年代的电影,还处在成长期嘛。电影其他方面没有独特之处,就不说了。只是黄梅调电影中的歌曲差不多就那几个调,花样太少了,听多了会让人腻烦。
演员方面普普通通。女主角是有名的香港影星林黛,不过在我眼中她看起来根本就不像古典美女——脸盘太大了!她的表演也很浮夸,看起来不那么淑女。或许角色设置就是这样的?男主角赵雷很帅气,不过表现普普通通,无法给人留下印象。此外,片中还有一个有名的配角胡金栓,他让我很惊讶。原来赫赫有名大导演还会演戏,而且还演的非常不错!只是胡金栓的个子也太小了,没有名导气质啊!其他人戏份很少,不说也罢。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普普通通、中规中矩的电影,现在来看已经找不到任何观影的乐趣了,它已经被淘汰。
林黛
林黛
序列:1165
[江山美人].The.Kingdom.and.the.Beauty.1959.SB.DVDRip.x264.AC3.iNT-NowYS
2013-10-27
以前都没有认真看过刘镇伟的天下无双,每次都是电视上放时瞄上几眼,现在回想起来,其所讲的也大致是明朝正德皇上与李凤姐的事。久不看新片,就仿佛和时代拖了节,连一些不看电影的朋友都开始讥笑我。其实电影是相通的,不分新旧,比如昨天看的一九三一年版的德古拉,虽然岁月久远,但是影响却不会随时光消逝。九二年上映的吸血惊情四百年(也译作德古拉)就是对老版的翻拍,虽说画面更为炫目,两者相较,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吧。
江山美人是李翰祥拍的第二部黄梅调电影,里面的唱词听起来稍欠完美,不过演员阵容是蛮讨人喜欢的,有亚洲影后之称的林黛和后来成为一代电影大师的胡金铨。按理说这段故事是来自京戏游龙戏凤,说的是正德皇帝私游江南,结识李凤姐,后封凤姐为后,接入皇宫的事情。这样说来就是喜剧,可是导演偏偏自行发挥,拍成了悲剧。如果不是看在演员的份上,也许看到中途就已放弃了。看完后,我居然又是哭得稀里哗啦。简短的概括一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摆脱封建桎梏,追求自由恋爱,未婚同居,后不幸搞出人命,又因工作原因分居两地,再加上封建家长的无情干涉,男主角迷于声色,女主角郁郁不得,最终男主角虽幡然醒悟,但大错铸成,终以女主角身染重病,死于探夫途中而收尾。本部电影鞭挞了封建制度的无比罪恶及麻木的小市民的愚昧无知,同时赞美女主人公向往自由与追求自由的伟大精神……
好了,就此打住。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现在社会的无比优越,正德皇帝和李凤姐一夜缠绵后就匆匆离去,而李凤姐恰恰就有了身孕。如果搁在现在,那顶多就是做个无痛人流就啥事也没有了。想起上学时经常听到电视里说“无痛人流到博爱”,当时还感到气愤万分,现在来看,那真的是女人应有的权力啊。当然,从别的角度看,是正德皇帝耐不住性子,否则,终归不会换得这样一个结局。
爱一个人究竟是怎么样的,最后正德抱起李凤姐的那股悲恸还是很能赚取眼泪的。许多事情就是如此,看上去什么都是,其实是什么都没有,最能触动他神经的那个人不在了,那么纵然还有千百上万人又能如何,这些人的存在只不过让他更加思恋他的唯一。人就是这样,总会遇上无法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凤姐如果没有离世,正德皇帝自然可以寻找诸多理由像凤姐解释,可是李凤姐不在了,不再需要解释的时候,正德皇帝再大的痛苦也只能一人担当。记得有个朋友说,最浪漫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在一起”。现在想来,真是不错。
在许多人还在琢磨李凤姐的孩子如何处置时,影片戛然而止。画面就停留在正德皇帝抱着李凤姐穿过游廊渐渐隐去。导演留下了不限的空间让人感伤,让人心痛,如果历史真的发生过这么一幕,我敢说一定有那么一个人不快乐……
http://www.blogmvp.com/logs/10531522.html艺术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如小杯蒸馏水,透明澄澈,毫无渣滓;一类如一条大河,水势雄大,得非杯水可比,但不免有泥沙夹杂——本片就属于后者:大局甚佳,但有小疵。
这是人所共知的《梅龙镇》正德皇帝与李凤姐的故事,这故事前半段是喜剧,后来照传说则为悲剧,因为凤姐只有“一夜皇后”的“福命”,进宫即死。本片大体是根据这传说,再加一点南宫博式的历史小说的笔法。这故事前半段戏剧部分是完整的,后半段悲剧的传说本身,就有些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故而平剧的《梅龙镇》是常见的戏码之一,而全本(好像叫《骊珠梦》)的始终不能流行。本片的情节上,虽还是不能“圆”(所谓小疵,差不多都在这一部分),但因导演巧妙的处理,却在气氛上把它“圆”了,昨天我就看到不少女观众哭了,这是本片导演的成功。
本片还有几个高明的地方:第一是采用了部分旧戏的动作(本片是以旧地方戏“黄梅调”为基础的歌唱剧),这本不足奇,好处在糅合于写实的动作中,而不露斧凿痕迹——这自然是导演的处理,但在演员方面说,以林黛糅合得最天衣无缝。第二,是音乐上把黄梅调活用了,加入时代曲以至西洋古典音乐的成分,使感情的表现更加丰富,而也同样高明在不显斧凿痕。第三是“小戏大做”,本来主戏只在梅龙镇酒家小屋,而用赛会和宫廷场景,把它做“大”了,尤其悲剧部分,以宫廷繁华,和凤姐的凄凉冷落,用对照的蒙太奇表现,形成了浓厚的悲剧性,是“做”得最高明之处。第四点刚好与这相反相成,国产片中的无端端“歌舞上来”,是最使人反感的,《貂蝉》我未看,根据预告片好似也不免此弊,尤其让古人作现代艳舞,令我因此而根本不想去看那部戏了;而本片中的“大做”处,不惜以大场面做衬托(反衬凤姐的凄凉)把宫廷的笙歌燕舞,来做制造气氛的背景,一改历来国产片之大弊!
至于小疵部分,如宫女万无长途步行跟随车后之理;凤姐已是“娘娘”身份,沿途官驿必有照料,更不会让她以带病之身,独自在古庙中宛转挣扎(宫女们哪里去了?);最勉强者是她死在车中而从属不知,多少有故造“悲剧”之嫌。歌词有些部分极好,但常忽有败笔,如以“挨揍”之类土语入词(这种浪漫历史悲剧,应像“散花”一段歌词这样,全体保持此种格调)。还可一提者,是“大牛”为全剧最好的原创人物(想为原来传说所无),许多动人的戏,都由此一人物造成。
B站视频:
秦沛姜大卫亲情出演,客串熊孩子
上世纪的戏曲类型电影,全片的戏曲、布景、人物衣着和表演都还可圈可点,色彩丰富,电影手法的运用:包括运镜、镜头的切换、叠化、回忆的镜头都还运用得较为娴熟,尤其对丰富色彩的把握和呈现还较为成功,作为当时条件下的电影,应是不错了。
但在情节的设计、转折,以及人物的塑造上都还欠缺火候。大量戏曲段落的穿插,一方面增添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更具可看性,但情节也因此略显拖沓,而90多分钟就不足以架构起完整而流畅的情节。人物塑造也难让人满意,如李凤在皇上口中的“知书达礼等”并未表现出来,皇上对李凤的情感不仅忽变,而且似乎确只是为她容貌所动。而太后、太傅等的态度转变也都确乎有些让人难以理解。
【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影节展映】黄梅调电影。皇帝下江南爱上酒家女子的“游龙戏凤”俗套故事。剧本台词无甚亮点,黄梅调唱词也不完全押韵。胡金铨的表演和快板倒是很不错。
主要不好林黛这一型,韵味不及《倩女幽魂》
妹子一推就倒,皇帝进宫就忘。未嫁的姑娘生小娃娃,嘿呀嘛嘿哟哟。
“一瞥惊鸿影,相逢似梦中。广寒身未到,分手太匆匆。”虽然影片还是典型的帝王美人格局(三观不正),但拍的挺华丽,音乐也很好。结尾在庙中求神(韦陀、金刚十八尊、大慈大悲观世音)和未曾重逢便已逝,还可以。胡金铨演的大牛,和皇帝一样到后面的转变和再转变铺展的不太好。
李翰祥的儒家观念批判史由此开始
你们都说林黛美,可是只有我觉得长得不好看吗?
看前以为是毒害封建社会广大年轻少女的偶像剧,后来发现是凤姐对几百年之后夏雨荷遭遇的一次残酷提醒。明明回到皇宫就立刻沉溺女色的皇帝是怎么又塑造成全面悔改专一的好男人的,编剧太2B了。大牛好帅好萌,居然是胡金铨演的!!!即使做不到娶她回家,也要像评论里某人说的“爱她就带她做无痛人流”
皇帝哪个不是流氓 刘瑾早把酒家满门灭口了 最后寺庙的唱段不错 求神保佑也没见上一面
李碧华文曰:一个活泼怀春的小村姑,由劳心鹿撞,至伤情自苦,玉殒香消,中间情怀跌宕,演得淋漓尽致。还有赵雷的正德皇,亦具气派。近年国内的“皇帝专业户”有张国立、张铁林、唐国强等,当年,赵雷的“做皇帝,我在行,我做的皇帝比人强……”才家喻户晓。
传统戏游龙戏凤,正德皇帝调戏李凤姐,原剧是个大团圆结局,不知道为何李翰祥给搞成了悲剧
故事感觉就是黄梅戏一些戏词那种改编的,这个年代看颇为搞笑完全没有真情实感,看得是风情。《天下无双》简直就是在向这个片儿致敬,找共同点增加了我们很多乐趣。皇帝就一臭流氓,林黛让人一阵阵鸡皮疙瘩,幸好有胡金铨演的不错。全片看不出一点江南风情,更像北京郊区。当然布景精细有李翰祥范儿。
意外是游龙戏凤被李翰祥拍作一出悲剧。虽然表演造作,黄梅调的唱腔却很耐听,属遥远年代的风姿仍可回味。
的确是当时华语片大成者。前面皇帝赞江南的黄梅调子正是“你是新一代的开山怪”,想来当时7岁的刘镇伟应该也看过这片子,《天下无双》新瓶陈酿。老李刺心笔,浮华影城男盗女娼,显示的人性群像。凤姐发现皇帝身份并未高兴而是惊惶,一夜夫妻纵使有百日恩,三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岂是千里之距音信不通的难处,而是人心受不住克服阻碍的疲累。人无大奸,而欺软怕硬是最本能的恶意,连路边拍巴掌的小John都能嘲笑弃妇,妇人背后嚼舌不够还要问“你嫂子的孩子好吗”。一旦得道又是变天的嘴脸。看起来皇太后是女人掌权,其实是父权与亲情绑架的连体物,小太监巧舌如簧,可以说江南女子风情好,可以说酒家女招蜂引蝶,做的就是趋炎附势的行当。哥哥嫂子是好亲人,大牛有情有义,忍饥挨冻到京城(北京真冷啊)细数害人精皇帝风流事,放哪个时代不是平地消
久不看黄梅调 最后一天看部“前古典时期”开山怪 林黛也是凭此片荣膺当年亚洲影展影后 故事讲得比较时髦 可惜性别观还在史前 所谓江山美人者,既无见江山,也米有美人╮(╯▽╰)╭ 有的是万岁万万岁和不值钱的凤冠霞帔,病急乱投神和催人的越俎代庖。“再来和我玩一遍 (啊呸)” = =
来我包黑炭。 拿特大龙头闸把这个正德帝给闸了。
黄梅调电影代表作,揉合着风月片的底子,写情欲极为大胆。无论是对江南的想象,还是时不时冒出的流利北京话都呼唤着“文化中国”。胡金铨大师打快板。悲剧结尾。
这部好多了,唱词和剧情融合度也好,林黛和赵雷搭配也不错。倒是胡金铨,要是不说还真看不出来,好憨厚啊。那个年代的黄梅调潮流,虽然裨益无几,但是多少还是开拓了类型风格,也推动了戏剧的大众化。
《江山美人》是邵氏,也是香港影坛第一部出巨资拍摄的华语片,带动起黄梅调电影风潮。本片改编自民间故事《梅龙镇》、民间传奇《游龙戏凤》。被台湾著名的评人黄仁、杜云之评选为中国一百部名片之一,影片获1959年第六届亚洲电影节十二项金锣奖。
李翰祥的代表作之一,掀起了黄梅调电影的热潮。
唯一贊歎的是全盛時期邵氏的棚景。至於林黛,不是我的菜。片子本身是拍給當時的家庭主婦看的,沒心沒肺負心郎和薄情寡義虛榮女之間的故事,兩邊都不是什麽好東西。倒是我們金銓,大牛,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