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两遍这部电影,每次看的时候都幻想自己变成Daisy那样的老年人,生活的有规律、节制并且敬虔。倔强的性格里面仍能看到她温柔和善良的一面,觉得似乎外国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让人向往。很喜欢freeman的表演,那样一个淳朴和简单的人,被他全诠释出来了,还有他的幽默--竟然天天看报纸却不认识字……哈哈
当我们年老孤独一人的时候,有一个那样的朋友会非常地好呀。
Daisy: ...Wait. You're speeding. I can see it!
Hoke: We're only 19 miles an hour.
这是一个关于犹太老妇人和她的黑人司机的故事。与这句淡淡的描述一样,故事波澜不惊,但又在并不刻意的叙事中充满对世道人心的述说。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中旬的“帝国之州”佐治亚——南北战争后最晚方才重入联邦的南方州。主人公黑人霍克,性格开朗,富有生活经验(排除电梯故障那段),忠厚淳朴(归还罐头那段),却也毫不令人意外的是个文盲,故事之始,他受雇于一位小资本家,为其老母驾车代步。那位老母——即犹太妇人“黛西小姐”——年事已高,保守且固执,经历辛苦一生后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依旧不忘过去,包括曾经的教师事业(陵园对话以及影片后段老年症状都有所体现)。性格迥异的两人因雇佣关系联系到了一起,自此开始一段《为黛茜小姐开车》的旅程。
要强的黛西从一开始就非常反对儿子为其找代驾司机,守旧的她几乎无法接受任何新事物。她排斥那种她认为浪费和没有必要的东西,包括新来的司机。幸好,弗里曼所扮演的霍克用他的乐观、耐心、本分…总之就是许多优秀的品格,逐渐得到了她心理上的接纳。于是就有了在陵园由人名单词Bauer引发的对话:来自一个一本正经的小学教师和一个细心思考的学生,只是为了让霍克找到某块墓碑。
我认为故事的高潮是在霍克载着黛西去阿拉巴马参加老亲戚华特生日的那一段。大清早,在黛西“慌忙”的节奏中小车驶出亚特兰大,伴随着今天听来略有些古怪的欢快乐曲,经过草地和麦田,穿棱在州际公路上。雇克俏皮的“第一次离开佐治亚”的故事与路边小憩时黛西畅谈儿时回忆的情节都在渐渐说明两人在精神世界上对彼此的信任已经跟截然不同。此时出场煞风景的是两位阿拉巴马的巡逻警察,用(大概是)南方州白人惯用的怀疑眼神和口气打量、质询雇克,并在警车边留下了一句“一个老黑鬼和一个老犹太女人同坐一车,真是难得一见”。这句台词着实可以引发尤其是非美国观众对于故事背景的回顾思考。犹太人和黑人,分别是西方世界最受宗教歧视与种族歧视的对象,尽管都是不公正社会的受害者,两个民族在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上又不尽相同,因此这样的组合在白人看来是如此的荒谬。
这也正是该部影片高明的做法,富有时代意义下的隐喻。后半段的故事中还涉及犹太教堂遭炸毁并谈及了马丁·路德·金;但影片并不在此着重墨,而是点到即止,更多是时间,还是在讲述温情脉脉的人文情怀。
兢兢业业的霍克为黛西效劳了多年,即使是大雪封路的暴雪天,善良的霍克也会准时出现。对于黛西,他早已不只是一个司机,而是一个孤单老年生活的忠实陪伴者。就像她自己说的:“你真是我最好的朋友。”
片末,养老院中耄耋之年的黛西在同样头花花白的霍克的帮助下进食,对视并微笑。我妈跟我一起看的电影,看到字幕出现,回头略带些疑惑和惋惜地说:“结束啦?”
1
1997年,我因它评上过AFI的百家电影,看过这部影片。和今天一样,不认为它有多好。但正好和《绿皮书》白人为黑人开车相反,老摩根为白人小姐开车。绿皮书有爆笑,有扔鸡腿,而这部片子里只有平常和老人院。
这片子想反映什么呢?
其实是从1949年到80年代,30年美国南部的风风雨雨。那个年代,在听着广播里蒋委员长逃到了台湾岛,老太太一边和三个老小姐打麻将,喊着 three dots(三饼), Two bamboo(二条),下午的时光就是这么好过。
老奶奶是1876年生人,在1888年还去自己的叔叔家参加婚礼过。如今她73岁了,自己开车,倒车都倒不好,出了一场小事故,给邻居惹了麻烦,所以保险公司给了她一辆漂亮的哈德逊新车。他们家是犹太人家庭,接任家族三代产业(亚特兰大纺织)的儿子,给妈妈找了个司机。这个司机本领大,虽然是黑人,但是他能够安住当下。老摩根能非常冷静的解决所有的麻烦,这就是黑人的智慧。
奶奶当过小学老师,但是一直活在自己的头脑里面。所以一边对自己生气,一边和儿子赌气,就是不用老摩根呢。儿子和老摩根说,她是不能解雇你的。
这里是本片最大的看点。老摩根是怎样跟奶奶搞好关系的?(方法很绝,我就不剧透了)
2
与《杀死一只知更鸟》《绿皮书》一样,这里讲的都是美国南方的故事,所以大家在雍容和平的节奏里,处理所有的问题。黑人和白人相安无事地生活在一起,大家也已经相沿成习。
但是马丁路德金的时代杳然而至。随着全国黑人运动的兴起,亚特兰大也受到了波及,这个小镇有点动荡不安,连儿子都害怕,因为表态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意。《绿皮书》里,还记得吗?我们看到各种标语和木牌竖的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愤怒和不公事件都有。《给D小姐开车》中唯一一次出长途,我们也看到了两个游手好闲的警察。这位这部片子造成了一股烟云。当然还有在去教堂的路上,听说教堂被炸的那件事儿。
总之,我认为这部片子当年那么受欢迎,是因为他营造了一种白人和黑人,可以在有理有据的情况下,保持一种和平共处的可能性。一般人看不到这一点,很多人看到黑人都会暴怒,或者高高在上,然后不断的自恋受损。就连呆西小姐,一开始也不让老摩根去上厕所。老摩根那叫有理有据,他说我不是一件东西,我已经是一个70岁的老人了呢。所以他比小姐稍微小几岁,应该不超过10岁。属于同龄人,能够互相理解。
3
老小姐突然痴呆了,说明天要去上学,要去给小孩子准备作业本,很显然,她的大脑当机了,她开始老年痴呆了。敬老院的日子不远了。
我们看到老摩根买下了老小姐的哈德逊车,开了15年报废以后,又买了那辆1965年的凯迪拉克。开二手车他也自得其乐,真是知足常乐。
他的口号就是 I do what I can.或者we do what we can。不抵抗,不抗拒,笑对人生,这就是当下的力量。跟他,你是能够学到这种生活态度的。不管风云如何变化,不管黑人是不是受歧视,不管他的老搭档阿黛拉小姐是不是已经去世,是不是大家都在怀念她做的一流的咖啡,不管自己的鸡腿做的有多难吃(《绿皮书》也有,这是南方的食物,典型),生活还要继续下去。
这是女演员Tandy最后的主要影片,封后之后也好评连连。我们看到这位女士塑造了一个《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南方老小姐的造型。非常有礼貌,打扮有点老实,思维有点拘谨,同时脑子还处于旧时代的生活,知道勤俭持家,有各种各样的小怪癖。入脑的女人,还喜欢苛责别人。但是在种族歧视这一方面,她保持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总而言之是有可爱之处的。这部片子表现的比较真实。
在风云突变的氛围下体验电影中的岁月静好,我认为是最大的看点。
这里的戴茜小姐可是72岁的老太太哦!做她司机的则是乐观开朗的黑人老霍克先生。戴茜小姐倔强、固执,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做,不让别人插手自己的事情。然而一次外出,她的车被她开入沟中,险些丧命。为了保证母亲的安全,戴茜的儿子为他请了霍克做她的司机。但是,倔强的戴茜仍然要坚持坐电车或者出租车外出。在霍克的巧妙激将下,戴茜挠不过霍克,上了车。关于罐头的风波,成为他们之间关系的转折点。一天早上,戴茜小姐发现厨房里少了一瓶鱼头罐头,并且在停车场发现了空的罐头瓶,于是她认定霍克手脚不干净,她把这种儿子硬让霍克来做她司机的做法,或者在某种意义上证明了自己已经老了,丧失了独立出门能力的厌恶排斥的心理发挥到了极致,甚至她招来儿子解决这件事情时,儿子感到她太吹毛求疵了,丢下公务的他来看母亲却发现在她看来非常重要的是这样一件事情,他也丧失耐心地给了她能买一大堆鱼头罐头的10美圆。正当母亲为儿子的这一举动惊异的时候,早上来上班的霍克向他们说明是他看到厨房里的鱼头罐头太硬不能吃了,并重新为戴茜买了新的。到这里为止,戴茜倔强、好强、防备的心理才开始松懈,慢慢接受甚至开始依赖霍克。
人在一起久了,都会有感情的。过惯寡居生活并一直独立的戴茜不希望有这样一个人老打破自己的生活,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自己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正在丧失。霍克则以自己真诚、乐观的个性改变着这个古怪的老太太。从当初的排斥,到后来深厚友谊,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爱情的产生,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性温暖的一面。影片最后戴茜欣然接受霍克喂她吃蛋糕的温馨画面,就象相伴一生的老友或者老夫妻,他们的脸上都有种可以称为阳光般的微笑,恬淡,和谐,永远定格,这幅画面也不会褪色,因为它留在了我们心里。
另外影片中的时代正处于种族隔离正被打破的时期。戴茜和霍克坐在同一辆汽车上,戴茜从未想过有何不妥,而检查他们驾照的警察却讥笑这样的搭配。可见,歧视与平等观念是共存于人心中的,总有真正和黑人相处过,了解黑人的人会认为对歧视黑人的做法是不人道的。
精瘦干练的Daisy让我想起了远去的奶奶。爷爷奶奶在文革年代受苦不少,爷爷还曾给饿的身体水肿给抬去蒸,每听奶奶说起,我总想笑,而后心酸。还好,爷爷奶奶他们都活到八十多的离去
之外有个镜头让我产生了不大捺关的想法,福利院那刻,把自已用的那么旧了的一对老人,每一眼的对望中都浓缩着成辈子的时光,千言万语,不过换作寂静之外的嚣张
杰西卡坦尼通过出演此片而获得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真是当之无愧。犹太裔和非洲裔美国人在当年那个种族隔离的黑暗时代,是两个有代表性的族群,贝尔斯福德含蓄地批判了当时的不平等和三K党的恐怖,戴茜小姐和霍克黑仆纯洁的友谊、信任和相互依赖超越了爱情的俗套,我很喜欢这个设定。
影片上映了整30年我才第一次看过。看完竟然心里长久地堵堵的,有种无法喘息的感觉,影片真的没有讲什么,但是却把一种非常隐忍的感情悄无声息地深深扎根在心里,电影语言又温馨又平实,却有这样的力量非常可怕。表演都很扎实,那时的摩根才56岁,却演出了让人可信的年龄跨度。坦迪演的黛西小姐是一位非常具有独立意识的坚强女性,刻薄执拗又通情达理,将这种复杂度演绎了出来,很有信服力,感觉身边有些女性朋友老了可能会有点这样吧,真是生动的人。相比《绿皮书》,这部更加生动,充满丰富的细节和有趣的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节奏也是不温不火非常有度,让人很舒服,有一种那个年代电影的大气和沉稳。时间的重量和友情的温度都克制地在这部影片中共存着。
霍克是一个非常善良淳朴的男人,他知道自己不被接受,并没有把不快放在心里。相反地,他处处关心戴茜的生活,也慢慢了解戴茜坚守原则的执著性格。戴茜对霍克的排斥开始慢慢消融,直至几年间她终于发现,霍克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朋友
暖暖的感情,好看
两位戏骨的演技真的很精湛
犹太老妇人和黑人老司机,从有隔阂的主仆到无间隙的老友。背景设在五、六十年代的佐治亚州,涉及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和当时种族隔阂的状态。80岁高龄的杰西卡坦迪,52岁的摩根弗里曼,前者最高年龄问鼎影后,后者大器晚成迎来高峰,两人撑起一台戏,把老妇人的固执专断、老司机的忠厚淳朴刻画得惟妙惟肖。不过这部电影相对于同年的杰作,斯派克李的为所应为,还停留在1.0阶段,明显是拍给白人看的
很温暖,虽然慢情节但是很有意思
我是有多久没看这种故事虽然平淡、但生活感十足、温情十足的电影了?这也是我看到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很快就喜欢上的一个原因。很好奇,麻将什么时候跑到美国去了;更好奇,他们的麻将打法和说法是如何?弗里曼爷爷和杰西卡奶奶表演是真真的不错,但是我不是很喜欢霍克讲话的发音,说不上来的一种怪异。
可以再进一步的哈哈哈哈哈哈
2003.1.25 cctv1
影片试图在表现不同阶级在碰撞与接触中所慢慢发展出的友谊的过程中再加以对种族主义的反思,可实在是浅尝辄止,浮皮潦草,反倒不如干净利落的直奔主题来的畅快;节奏上也有着明显的问题,也只有飚戏很是精彩了。
剧本本就有张力,又以情动人,怎能不被感动?种族歧视就是卖点,犹太老妪和黑人大爷,同坐一车已稀奇,何况是同一屋檐下,日久生友情。另一类的相濡以沫,是彼此发掘对方的好,忍受缺点,夸大优点。毕竟在人生的某个时刻,能找个唠唠嗑、聊聊天、说说话的人很难。
【B】黑人与白人的友谊,却几乎不提种族,反倒是凭借大量的暖调,柔光,微微过曝的镜头,给全片渲染上一层温馨,就像黛西小姐房子里的窗户,永远被晴天的光照的透亮亮的。完成度很高的文艺小品,但不是我的菜。
故事并不出色,但那种复古的摄影配乐以及两位戏骨的精湛演技却让故事温情脉脉,让我们微笑流泪。ps:1.牵手那一刻 心都化了 2.摩根爷爷的笑太贱了
看睡着了。全片的色调还是很舒服的,复杂的布光和配色营造出了一种陈旧、复古的唯美意味。电影主题有点美国南部的种族童话的意思,这对犹太母子对待马丁路德金的态度是他们能接纳黑人服务并相对平等对待之的前提,本片本质上是一部修饰历史的保守主义作品——犹太人和黑人在固有的经济关系下,展开情感交流。当然本片主题是比较孱弱的,它主要的戏码就是俩个老演员的对手戏,俩主演的表现不错,拿个表演奖还是合理点儿,摩根忠于工作、状态放松,老太太为人刻板,还有些刻薄,总的来说这俩人物的性格不算鲜明,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老太太的状态缺乏变化,一小时片长以后,摩根还会踩她的性格雷区,而老太太还板着脸——这缺乏变化的人物关系和状态着实难看了点,编剧也没动脑子,整个剧本也就是一些没啥关联的事件之堆砌
人之将死时还能有一个知己,多么棒事情,打扮美美的老太太,淳朴的司机,一个温情的故事
和有趣的人一起过有趣的生活。时髦老太太和黑人司机的互动很暖啊。
说实话观感不如《绿皮书》,时间跨度没有那么明显,而且几乎都是碎戏堆积起来的,刚要进入就又跳到下一场了,感觉反而不是很流畅,老太太的态度前后转变也比较想当然。
传说中那种“什么都没发生”的文艺片,其实以最细微的手法暗示了许多50年代以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展变化。不紧不慢地配着南方优美的景色和80年代的汉斯寂寞(是的,是他!),影片的气质就像里面的杰西卡坦迪一样优雅。两位主演一位80一位50,都各自从50演到80。。。摩根弗里曼二十年没变
4.5星看完《绿皮车》找到这片,个人觉得比《绿》更含蓄,也更高级。【20190228】1.1989的片子啊,30年前的片子,摄影和运镜真是好看,光线也打得很好,有些场景,一个截图就是一幅油画构图,布景非常漂亮。2.有关优雅,特别喜欢Miss Daisy的美,是的,超越年龄的优雅就是这个样子。3.摩根弗里曼,说话特有的腔调,在这片子里属于正常发挥吧。4.情节平淡,但是感情细腻。没有太多冲突的起伏,就是几件小小的事情,逐渐变成“你是我的好朋友”,握着手的信任。5.没有像《绿皮书》用力渲染种族歧视,来显得友情珍贵(据说真实并没有深厚友情),反倒这种平平淡淡相处,没有哭哭闹闹,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动人。6.看到老太太打麻将,也挺有意思的,7.Daisy的倔强任性,让我想起外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