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听我说

正片

主演:马龙·白兰度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剧照

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2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3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4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5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6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3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4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5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6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7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8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19马龙,听我说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成就伟大的往往是那根脆弱的神经

用了两个晚上看完了这部关于马龙白兰度的纪录片。关于白兰度是一个伟大的演员这里就不用赘言了。这部纪录片给我最多的感受还是它更象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心理学案例。

白兰度幼时,父母都是酒鬼,而且父亲经常对白兰度和白的母亲家暴,此外父亲还常常在外面找女人鬼混;母亲除了极少会给予白兰度一些关爱外,大多数时候也是沉浸在酒精中自我麻醉,直到后来不辞而别,再也没有回来。

可想而知,这样的家庭带给孩子的是什么。白兰度命中注定缺少来自家庭的爱,缺少来自父母的关心。这样的孩子不可避免地会自卑,缺少自信,没有安全感,时时刻刻需要爱,而内心又无时无刻充满恐惧。

心理学常说缺什么就一定会补什么,小时候缺少的往往是这个人一生去寻找的。看看白兰度的一生他真的就是这么过的。他不停地在找女人,但没有和一个人长久过;他喜欢聚光灯都又害怕被媒体伤害以致于离群索居;他不希望孩子们重蹈他的复辙,但儿子入狱女儿自杀;他塑造角色可以维妙维肖,但从未向任何人敞开过心痱,他渴望真诚但又处处用谎言伪装自己。他一辈子生活在矛盾中,最后精神上回归虚无,他原谅了父亲但始终认为父亲毁了自己的童年。最让他怀念的是七岁时从亚裔保姆那里得到的爱,以致于他的选美标准多是有着黄色肤色的女人。他最终没有走出年幼时的阴影,无法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也许他的敏感脆弱,造就了他艺术上的伟大,但性格上的残缺让他痛苦一生。

白兰度原谅了父亲,是因为他认为父亲也是个倒霉蛋,在四岁的时候就被白的爷爷抛弃了。这真是个痛苦的轮回,一个神经病的家庭总是会有神经病的延续。所以如果明知自己有心理障碍,又走不出这心灵的困顿,那还是不是要传承香火,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有多少神经病的父亲想通过孩子来获得新生,可最终只是制造了另一个神经病。谁说养育孩子不是因为自己的自私?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这个神经病的父亲,可能世界也少了一个伟大的演员。

对于生活,除了敬畏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2 ) 《马龙,听我说》:他人生的碎片上映射着世人的眼泪

(芷宁写于2016年3月6日)
        纪录片《马龙,听我说(Listen to Me Marlon)》采用了大量马龙·白兰度自录的视频和音频,并做了有机的穿插和整合,可以说,这个穿插和整合做得靠谱,令影片具有了细致精巧的架构和张弛有度的节奏,仿佛对白兰度那大量走心的“自说自话”做了一番有序的梳理,令其更具有言说的魅力和言外的意义,不易产生观影疲沓感,更利于心领神会,同时,大量的适时新闻画面和白兰度片场照片的剪辑,让这部充斥着大量言语的纪录片具有了更为详实可信的影像背景。
        在编剧名单中,除了该片导演斯蒂文·莱利的名字,还看到了皮特·艾德盖,此君担任第一编剧的1999年版的《奥涅金》,在普希金经典原作的基础上,对人性、爱情、婚姻、环境等方面做了适度的剖析延展,从而令这部费因斯家的才女玛莎·费因斯执导,才子拉尔夫·费因斯联袂丽芙·泰勒主演的影片充满了令人欲罢不能的气质。
        对于马龙·白兰度这位伟大演员的经历,影迷们大多耳熟能详,对其不幸的个人生活和乖戾极端的个性,也不乏听闻,但其思想深度、哲思意识、内心深处的自卑忧虑和恐惧,大约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这部纪录片似乎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有益的补足,那些颇具深意的言语经由白兰度自己娓娓道来,似乎有了一种聆听长者谈心的亲切感,其中大部分的人生体悟也颇有借鉴价值,结合回思白兰度的一生,不由得徒增悲怆感,或许,艺术的灵魂大抵都是孤独又固执的。
        影片伊始便告知观众——“马龙·白兰度一生中录制了许多个小时的私人录音,直到现在才首次曝光。”于是,大家会发觉这部纪录片和《艾米》类似,利用私人录像录音,使其成为叙事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其支撑影片主创们提炼出的看上去客观的观点,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私人录像录音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关注热度。
        和很多敏感多思的演艺人士一样,白兰度有着很不幸的童年生活,在录音里,白兰度坦诚自己的童年遭遇,并说:“当你小时候不受欢迎,没有得到爱,你会寻找一个能被接受的身份。”经由自己的经历,白兰度反思出这样的话:“我花了好一阵子才明白,你得当自己的心理分析师,除非我们探讨自己的内心,否则永远无法清楚看到世界,没有人是天生邪恶,多数人只是想克服他们在10岁之前就积累起来的不好的情绪习惯。”
        对人类世界,这个天生羞怯自卑却又表现得过分自尊的表演大师有着天然的好奇心,“我向来对人们有无止境的好奇,我喜欢走在街上看路人的表情”;“脸能隐藏很多事情,人们总是在隐藏事情,我总是很喜欢猜测人们对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对于电影,白兰度表示:“电影院之所以没有灯光,是因为你带着自己的幻想在看电影”,对于表演,白兰度看得更为深刻,“我们都会演戏,只是有些人凭借这个赚钱”;“演员真的对人们有贡献,他们给我们金钱买不到的礼物,注入力量,美丽和雄伟的东西,超越他们自身的东西,而我们很需要那些。”对于越来越风行的一类电影表现形式,白兰度也颇有见地,他担心数字化技术会成为电影发展的主要趋势,那些用电脑制作复制的面孔和表情,会取代演员们实际的有体验的真情实感的表演。
        对这个充斥着虚假矫饰的世界,内心坦诚的白兰度有着发自内心的厌恶:“我开始担心大家都已经死了,却还假装活着。”而他对彼时远离尘嚣的大溪地的喜爱,则仿佛是一种对纯粹自然的爱惜和维护,“你听到大溪地人的歌声,从远处传来的笑声。太阳刚刚下山,一颗星星出现,夜空的第一颗星星,和平与爱。我看着一望无际,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夜晚,我心想:‘老天,我一点都不重要,无论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或者任何人做的事情,都没有比我身下的沙粒更重要。’”然而造化弄人,白兰度的一个女儿却在他位于大溪地的家里自杀了,这个他用以避世的世外桃源成了无边的伤心地,而儿子被告上法庭的轰动性新闻,也令彼时年迈的他身心俱疲……
        大约因白兰度的表演成就和特立独行的言行举止,令无风也要起浪的媒体和好事者对他非常青睐,在各种随意议论和肆意报道的夹击下,这位生性自卑、对世间有着深深恐惧感的老人家越来越深居简出,通过自制的录音,表达着他的思想和感悟,“想要保住精神健全和对现实的认知很困难,成功会剥夺这两样东西”;“你能想象每天晚上都要重新揭开自己最痛的伤口,让自己难过有多痛苦。”
        大银幕上的光芒四射,与生俱来的巨星风范,人物塑造上的超凡实力以及个人生活的残破悲剧,所有这些仿佛一出充满困苦迷惑忧戚的大戏,比任何编剧的撰写都更具有戏剧性,在纪录片所选取的白兰度人生的碎片上,观众看到了他的人生,也映射着自己的人生,于是人们不禁泪光闪闪……
(杂志约稿)

 3 ) 我们听到了,白兰度先生

  应当感谢二十世纪后半叶家用摄录设备在美国的普及和流行,让人们能够在今日观赏到《马龙,听我说》这样的纪录片——“马龙·白兰度一生中录制了许多个小时的私人录音,直到现在才首次曝光。” 是这部作品的卷首语,也是它的所有。
  如白兰度先生所担心的一样,数字化技术很快成为电影的现实。《速度与激情7》对过世演员的银幕再现,或许意味着传统表演的寿终正寝,可复制的面孔和表情,将取代皮囊之下的真实情感。而信息的碎片化造成的纪录与传播方式演变,让大量无意义素材脱离私人范畴,成为悬浮在云端难以筛选和辨别的日常冗余。
  这或许昭示着,凭借他的私人录音,经由画面的配合剪辑组接而成的《马龙,听我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不夹杂任何其他人物采访,裹挟着对上世纪手工作坊式表演制作的缅怀,剥离了带有社交意欲企图的独家视听记载,可能是一种只会出现于这个时代的人物纪录片。

  让故去的人复活重生,给时间涂上香料使其不朽,是电影的魅力所在。《马龙,听我说》为白兰度还魂,依靠的是对偶像生前的记忆。1972年《教父》上演时,人们才发现《码头风云》里的不羁青年已是这样老了。马龙·白兰度一生两次事业大起,以及其间岁月的暗淡与焦虑,为这部纪录片构筑了张弛有度的先天结构。
  并非广告宣传的明星纪录片好看的地方在于,人们可以从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中找到某种对应或反差。2015年同样收获好评的人物纪录片——主角同样已故,而私人录像同样成为叙事的必备以及观看的焦点——《艾米》和《科特·柯本:烦恼的蒙太奇》都将其人作品作为生活情感的反射结果。马龙·白兰度1950年从影,历经半个世纪,从方法派初创到新好莱坞来临,几乎见证了大半部美国电影史。
  “外界当然会把我跟角色联想在一起,他们很难相信我不会在地上吃东西,或是我不会光脚在街上跑,我很难说服外界我并不是这样。”“我跟斯坦利·科瓦尔斯基一点都不像,我其实很讨厌那种人。我非常讨厌那个角色,无法跟他产生共鸣。”只有听到这种解释,一位明星于虚构的影视作品、曝光的公众社交、隐秘的家庭个人等场合的多重人格才得以被还原展现。
  事实并不是人们认为的那样,但生命的轨迹始终是线性。年迈的维托·唐·科莱昂倒在阳光灿烂的儿童笑语中,成为上一代影人的某种隐喻;《现代启示录》越南潮湿的森林明暗间,则更是道破了他一生的关键词:恐惧。

  白兰度从来是位反好莱坞的叛逆者,早期厌烦黄金时代陈旧的表演方式,中期麻木于机械化的制作模式,晚期与强势的导演合作不快。浮华的名利无法为他带来真正的满足,而强硬的态度并不能掩饰白兰度孩童时代起因家庭原因形成的自卑。
  贯穿其一生的自卑是恐惧的来源,恐惧人们为利益损耗自然,恐惧人们被虚拟遮蔽真实,归根结底都是对自身存在的质疑。白兰度的录音感悟多于叙事,“马龙,听我说”亦是他对自我的告解。他所期待的是不重蹈包括父亲和同行等前人的覆辙,却无可避免地在漩涡急流中难退。原住民为他上台领奖致辞,正如大溪地成为白兰度的精神寄托,只有回归自然和虚无,才能厘清紊乱的秩序。
  “你听到大溪地人的歌声,从远处传来的笑声。太阳刚刚下山,一颗星星出现,夜空的第一颗星星,和平与爱。我看着一望无际,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夜晚,我心想:‘老天,我一点都不重要,无论我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或者任何人做的事情,都没有比我身下的沙粒更重要。’”
  在空空的房间,屏幕上虚拟的头像在讲话,废弃的录音带被打包,这是片中历史资料以外唯一的一个场景。正如胶片会褪色,而数字技术将复制你我,《马龙,听我说》在退场前,端详着最后的遗产。

 4 ) 听他说,走进他

对马龙白兰度最直白的记录,那个被我们奉为最伟大的演员……他是如何感受孤独,如何在大溪地找到爱的感觉……当他想过越来越自由的生活,外界又是如何对他越来越误解,他装作毫不在乎,古怪似乎成了他的标签,而内心的敏感却无人知晓……第二次获得小金人,因好莱坞当时对一些土著人的歧视,他拒绝出席……晚年他经常冥想,如果不去探讨自己的内心,如何才能看清外界,他确实崩溃过……有时候,我时常在想,电影到底能给予我什么,又是什么让我痴迷于此,我看着影像中勇敢的人做我所不能完成的勇敢之事,那些演员,所注入的力量、热情又或是悲悯、桀骜,甚至超出其本身……

 5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欲望无尽时,岁月空蹉跎!

白兰度在引用莎士比亚的时候,是这种心态。

在他的彻夜难眠,夜长梦多,自说自话的时候,我们能够get到他的超我——一个饱受凌虐的灵魂,那是一颗永不满足的灵魂,

那是一颗总想伸张正义的灵魂,那是无法忍受人种践踏、any不公平的灵魂,一个要实现平天下的灵魂。

那些伟大,那些的卑微,和古代的圣贤没有不同。

和我一样,有一个酗酒并且乱打孩子的爸爸。有一个成天中二不太能够谈到一起的妈妈。爸爸是推销员,成天乱溜达,乱搞乱喝酒,孩子饱受苦楚,没什么幸福可言。

有的人天生不幸,就像有的天生幸福。

像这样一个被气胀大的气球,连挨揍都留下了记忆的人造棉,硬是没有倒下去(我也没有,而是成了教授),而在流浪纽约街头时,被阿德勒女士——表演系的一代宗师拾回了家。生活在底层的人,表演是每天的必需品,但他恰恰找到了最能够挣钱的表演种类。

他杀掉了一种痛苦,不需要为钱担忧了。但是人活得更像梦境了,因为周围的诱惑:女色、金钱,也更多了。

结婚生子没多长时间,他就被发现偷情。这也埋藏了他自己一双儿女的不幸。

在悲剧面前,你的前半生就是一部插曲。

明日复明日,你还有明天吗?

2

电影能做到一边叙述一边评价一个人生!

而这样的人生又是罕有的波澜壮阔,罕有的成功。

就像他所说,我们的欲望也投射在白兰度身上,我们痛苦他所痛苦的,快乐他所快乐的。所以这就变成了一部解释我们自己人生的电影

看完我们会觉得,我们也活过了一生。

我们要过的自己想要的。

人生有完美无缺吗?

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完美的范例,从一部传记纪录片,变成了一部哲学电影。

3

存在主义者总会跟你唠叨的是——

存在先于本质。

我们是由谁来定义的呢?

生命的无奈在于,有一种不想被控制而被控制的无奈。

就像俄狄普斯王,“被”陷入到乱伦事件之中。是的,他一生也做了很伟大的事情,他渴望自由——和白兰度一样,但是最后他却被一种意识形态控制了。

当有些人夸奖你不按套路出牌的时候,有的人在嘲笑你一切遵循本能而行。

得了得了,别再纠结了,“人生不过是一场即兴表演而已。”

4

以片首作此文的结尾。念的是William Shakespeare莎士比亚的:

(from Macbeth, spoken by Macbeth)麦克白

Tomorrow and Tomorrow

明天,明天,

Tomorrow, tomorrow, and tomorrow,

再一个明天,

Creeps in this petty pace from day to day

一天接着一天地蹑步前进,

To the last syllable of recorded time.

直到最后一秒钟的时间;

And all our yesterdays have lighted fools

我们所有的昨天,

The way to dusty death.

不过替傻子们照亮了到死亡的土壤中去的路。

Out, out, brief candle!

熄灭了吧,熄灭了吧,短促的烛光!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登场了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

full of sound and fury,

充满着喧哗和骚动,

Signifying nothing.

找不到一点意义。政澔

 6 ) listen to marlon

从第一视角进入马龙的世界,是一种沉静的黑白。
马龙如同她母亲一样,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热爱观察的人。他的观察与想象打开了他自己独特的一面:do this in different way。
马龙内心对父亲不满,他说:不愿向他父亲一样。我有时也会这么想。觉得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质在我内心是一种批判的存在,可是子女仍然会遗传父母的特质,尽管这样,还是有些人执着于将现状打破、反抗到底。
比如马龙。
新闻说“对马龙白兰度来说,大溪地将永远改观。”
大溪地是他爱的地方,他感到幸福的地方,最后却沦为他悲伤的地方。
看到这,心理抱憾。
大溪地是马龙心里的悲剧。

 短评

the most precious soul

6分钟前
  • water
  • 力荐

柔软

7分钟前
  • kulilin
  • 力荐

对于一个曾经叱咤影坛的超级巨星,他的纪录片应该不难制作,但要有“料”,却很难。这一部的好处在于,让传主对自己说,也对观众说。外人读解马龙,也许旁观者清,但也难免陈词滥调,马龙自言自语,给了我们一个纠正自己的偏见的机会。

11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他过度沉溺于自我表述、回忆、分析,构建了一个他自我虚构的自己,然后,精神崩溃了。然而,这不就是豆瓣么

16分钟前
  • 古尔齐亚
  • 力荐

老马生前在家中布下天罗地网的监控线,起码有几万小时的各种电话录音和私人录音。读了两本传记后再看这部纪录片就没什么新鲜感了,而且导演选择的录音素材毕竟只是碎片式的,不够深入和全面。看到他的孩子们自相残杀那段挺唏嘘的,父母皆祸害,把自己不幸的人生又在孩子们身上重演了一次。

19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影史上最传奇更是最伟大的演员,甚至没有之一。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发现剔除身上的无限光环后,他其实是如此的孤独,或者说,伟大的演员都是孤独的,而马龙,尤其是

24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可以将听觉放至最大的纪录片。听马龙·白兰度静静述说1个半小时,就像穿越时光的隧道,在无数好莱坞历史影像中来回奔驰。这是一个过于复杂的伟人,即便我们知道他的叛逆、他的孤独、他的风流韵事、他的家庭史,他依然神秘得难以捉摸。马龙,听你说。

2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好感动啊,鸡皮疙瘩一身,看哭很多次...一个伟大的人。他声音里的那种真诚和吸引力,让人心甘情愿地跟随他陷入他的痛苦之中。可能这就是演员的魅力吧。中间那封观众来信很触动、也让我想开一些事情。这个世界如果是千人一面,那该变得多无聊至极?谢谢你的存在,谢谢你对自我的忠诚。

28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力荐

导演简直是剪辑小能手,把七小时的呓语素材剪到白兰度的生命历程里,遥相呼应。白兰度一生追逐可惜却与幸福无缘,暗淡的晚景给这份录音增添了难得的通透与思辨,他不止是一个演员,更是一个人生哲学家!

33分钟前
  • 鴍諌🌈
  • 推荐

片中大部分的语音来自被催眠的马龙,其它是访问。真爱他啊……看哭了。如此复杂的人性,又那么纯真。两性关系中风流,政治上正义,对专业也非常尊重(晚年有点儿混)。对表演,马龙很有想法,具有完整的哲学体系。当然,他师从了一个好的表演老师。大溪地。

34分钟前
  • 桃子
  • 力荐

magnet:?xt=urn:btih:da6d31faaafd0633f26649fdc90d34a199f0326f&dn=%E9%A9%AC%E9%BE%99%EF%BC%8C%E5%90%AC%E6%88%91%E8%AF%B4.%E5%8E%9F%E7%9B%98%E4%B8%AD%E8%8B%B1%E5%AD%97%E5%B9%95.Listen.to.Me.Marlon.2015.BD1080P.X264.AAC.English.CHS-ENG.Mp4Ba在线https://dou.bz/4gH9KM

38分钟前
  • Eden's Curve
  • 推荐

“噱头”是第一次曝光的白兰度私人录音,100分钟的喃喃私语其实并无很惊人的内容,让本片动人的还是白兰度本身。在外界看来,他是个终极叛逆者,演艺生涯起起伏伏,家庭纷争从未间断。而在他眼中,自己是个“假装了一辈子的人”,从纽约到加州,到塔希提岛,一生从未放弃过要忠于自己

43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過著如隨潮汐進退起伏震撼激射的浪潮般的人生,內心卻如寧靜寬廣的湖面只稍有微瀾。就像結尾處低聲吟誦的那首十四行詩,他正是那倍受恩賜之人,又同時有著不容於世的處境與自我詛咒的宿命。“當不蒙命運垂憐,亦受眾人否定”, 以马龙·白兰度自己的聲音,把他的人生講述成一幕莎士比亞式的悲劇。

46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年轻,年老的声线,画里画外虚虚实实地,跌入他的深渊。

48分钟前
  • shu
  • 力荐

一个有深度的演员,一个有深度的人。吐槽无脑电影,对电影的控制欲,对电影的商业化解读,应该会击中那些白痴吧。[B]

5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从六尺之下的棺椁里,马龙白兰度对着全世界倾诉了100分钟。这个生前没能取得与自己才华相称成就的伟大演员在[马龙听我说]里为自己撰写了墓志铭。为这个出口便成诗的人,影片营造了冥想似的氛围,但叙事还嫌过于明晰了一些。谎言与真实、生活与表演该是他一辈子的主题,而他似乎最终也取得了和平。

57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都说马龙·白兰度是传奇,却说不上来他到底传奇在哪,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也会生老病死,也会经历人生之痛,但他的这一生值得被人歌颂和赞扬。特别喜欢片尾部分的《教父》片段——再辉煌精彩的生命终归会交给死神。当然,他是马龙·白兰度,带走了他的生命,留下了他的声音,听马龙说话,真好。

1小时前
  • Ron Chan
  • 推荐

“我是孤独的但我孤独的还不够,为了来到你的面前”——王家新曾经引用的这两句记错行的里尔克的诗,正好是我看完这部纪录片的心情

1小时前
  • Février
  • 力荐

透过白兰度自己的声音,回望他的人生中备受争议的轶事。但真正的那个他,依然无人能懂~

1小时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私家录音素材珍贵,当成人生回顾散文可以,就跟听名言摘录而不是整篇访谈一样,话语片段是脱离语境的只能相信导演的放置。人生最残酷的是自以为淳朴天堂的大溪地还不是养出一双精神崩坏的儿女

1小时前
  • paradis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