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乌鸦》
场景:客厅
道具:沙发、电视、饮料、水果、全身镜等等。
镜头:女性从卫生间走出来,在镜子面前擦拭头发和欣赏身体(镜头内不露出脸)电视内播报金棕榈最佳短片为《天上乌鸦》她拿起手机,对身在法国的同学表示祝贺。电话简短对话:“拿奖啦?恭喜呀。”“嗨,没什么,先不说了哈,我在戛纳,回国聊。”“行,你那个资源可以偷偷先发我百度网盘一下,我看一眼。”
镜头:从上到下的俯拍跟拍运动镜头,女人边擦头发边看手机,此时手机收到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就是《天下乌鸦》的MP4,她马上转化投屏,点开观看。
镜头:镜头切黑屏,出现《天下乌鸦》的开头音效对话,然后片名出现:《地上乌鸦》:导演:*** ***主演:*** ***摄影:*** ***剪辑:*** ***制片方:*** 特别感谢:*** *** *** ***
镜头:镜头变正常,开头一样的固定机位镜头。女性暂停电影中她喜欢的几个镜头拍摄。
镜头:俯拍特写镜头,她下载几张豆瓣上的剧照结合她刚拍的发朋友圈,并配文:中国电影牛逼!女性独特叙述的视角,祝贺我的同学唐艺拿到戛纳金棕榈!(比起剧照我更喜欢自己拍的这几张)并@提醒唐艺看,把手机随手丢在在沙发。
镜头:她站起来,切半身跟随镜头,她进卧室拿衣服,镜头不跟进去,反而在拍整个客厅的场景,随后一晃,晃到她在离开头固定镜头机位更近的距离固定,依旧不露脸,她在镜子面前选择换衣服,衣服类型有:小清新简约保守派、多种首饰简约牌,狂野热辣背心派,最后她犹豫了一下,选择了狂野热辣背心派,镜头怼上去,她用手遮住镜头。
镜头:镜头切,开头固定机位,她翘着腿在沙发上休息,抽烟,手机在茶几上,她站起身来,出画,在蓝牙音响处点开蓝牙,随后入画,手机上连线蓝牙,开始自嗨舞蹈,抽烟,唱歌,歌曲《baby Bule》然后她收到消息,接着躺下,镜头立马加速稳定推进到马上俯拍,手机内出现tinder那边的男生给她发消息:问她:“我准备好了,你呢?”女人没有马上回应,而是收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她闺蜜,问她:亲爱的你最近在干嘛呢,我今晚就到武汉了,晚上一起喝喝酒聊聊?女人说:好。并问她几点。在一顿寒暄操作之后(这里镜头可以随便摇滚,跟随演员即兴出发走。)女人问:你看到唐艺拿奖了吗?电话:看到了。女人:我现在要主动出击。朋友:你要去拍片子?女人:不是,我现在要去和他妈的男人约会!朋友:那有什么。女人:是我主动约她的亲爱的,而且我今天穿得很辣,也是我第一次这么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有这样的勇气。女人边说边在镜子面前整理自己,(下半身)再点了一根烟他们聊。女人:好了先不说了亲爱的,那个男人好像快到了,姐们要去会会他。朋友:不是,那我今晚怎么办?你不会要和他上床吧。女人:要上床也是姐们操他,今天我偏不,哎哟你放心我肯定会来接你的,他要是真对我有意思就肯定会尊重我,那今天不上床又怎么了,先不说啦,我快迟到了,今晚见亲爱的。朋友:行行行,你快去吧。电话挂断。女人把烟放进口袋,把烟熄灭,关门。镜头切。
镜头:女人在阳光镜头下走,正面近距离微微仰拍镜头,女人看着风景,听着音乐非常开心。镜头切。
镜头:马上切固定镜头,咖啡店是有玻璃橱窗的,女人入画,进入咖啡店,点单,男人在橱窗旁,男女简单动作招呼,女人坐下,镜头切。
镜头:镜头切内部,男人过肩镜头女人,服务员送咖啡来,只露出手,男人表示感谢,女人也表示感谢。随后服务员手收回,切。
镜头:近景镜头,女人和男人喝咖啡互相看着对方,女人整理头发,在摆美。看着男人,男人看向窗外,喝一口咖啡,看着女人。
男人开口:你别看着我呀。
女人:不看你我看谁?
男人:看你自己。
女人:怎么看?
男人拿起手机,打开相机,点开自拍,对着她:这么看。
女人懵,男人马上按下快门。
女人撒娇:哎呀你干嘛。
男人大笑,俩人气氛愉悦。
男人:我看看啊(边说边放大。拿着照片对比本人)假装一本正经:本人是比照片要漂亮得多,诶,你今天这风格和你tinder上的不一样。
女人骄傲地:怎么不一样了?我觉得挺好看的,(指着他的手机)删了删了。(表达沉稳、冷静。)
男人:哎哟,别这么严肃嘛,和你网络上不像啊,xxxx(叫她的网名调侃她。)女人无奈假笑,但其实她还是有包袱。然后确认:删了没?
男人:唉真删了,不信你看。
把手机递给女人,女人要接,男人再拿回来:“诶~”
女人男人手碰了一下,俩人笑,男人给过去。
男人开口:说真的,你今天这套还真挺好看的,挺适合你。
女人:你是因为我穿的少才这么说的吧?男人:还真不是,我觉得你有那种驾驭原始、野性的那一面,正好你这些配饰配上去刚好,要是有纹身,我觉得反而多了,这样有一种自然的反差美。
女人:主要天气也确实很热,你们男的反正光膀子都没人说,但是我们女人就不行,而且我觉得我们女性群体的穿衣应该自由,我们不应该成为你们男性凝视的对象。
男人:什么叫凝视对象?
女人:简单来说,我举个例子,电影,就现在好多就是那些电影镜头,都是以你们男性爱看的东西为出发点去拍女性,说白了就是某种意淫。男人:那也有那种男生不穿衣服的肌肉啊,你们不爱看吗?
女人:看啊,有的确实很帅,但是主要还是女性偏多。
男人:那不就得了,这个说到底是商业问题,因为它这样才能赚钱。
女人:你看,你也说对了吧,只有拍女的屁股,大腿,这种性感的才赚钱。
男人:那不一定,你拍帅哥也赚钱。
女人:但是大众现在对裸体帅哥这种更多的是一种包容和崇拜,那是小女孩儿了你懂吧,可是女性这种就好像变得习以为常,男性随便露一个就可以大肆宣传,比如什么谁谁为角色练肌肉等等,女性就不会,女性要是谁谁为觉得健身,还会被意淫,说骚。这变成一种大众意识,我觉得很不尊重,而且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不应该成为你们男人的凝视对象。
男人:好,说得太好了!你要这么说,我反而觉得其实女性很牛逼,你看啊,你们变成了所有人的凝视对象,那不是正好证明了你们的伟大吗,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怕老婆,而且就算啊,我说就算,找小三,约炮,这些不都是男性的需要吗,那男性需要什么,需要你们女人啊,你们多牛逼啊。
女人:所以这就是问题所在。男性需要女人会被看作正常,但是女性如果需要男人就会被看作不忠,或者看作荡妇,男人顶多就一个形容词:渣男,而且好多人因为自己是渣男而引以为傲,觉得自己很牛逼。可是女人就不一样:荡妇,公交车,想傲也傲不起来,要真傲了,还有一个词:鸡。是吧,所以这种想法很不对,我觉所有的合理的欲望都应该得到伸张。
男人:那是大部分人的问题,反正我呢,我是挺尊重女性的,但我觉得女权这个东西蛮傻逼的,没必要,真的没必要,你非要把鸡蛋当作蛋清和蛋黄来说,又非得把蛋清和蛋黄区分开说谁谁有营养,真的是很傻逼的行为,我觉得这种意识和人有关系。你可以说女性觉醒的少,
(女人插话)女人:这是遗留的历史问题,从古代到现在,都是你们男性占主导,从生理结构上你们本身就更主动。
男人:但我觉得跟男性什么压不压迫没关系,历史上还有武则天,人家不也一样牛逼,所以我觉得这其实就是个意识问题,包容问题,你要权是吧,给你,一会儿你帮我把单买了。
女人:你不是尊重女性吗?我化个妆出门不要成本的吗?尊重我,就为我花钱,这屁点儿咖啡钱你还付不起了?
男人: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觉得这话题聊讲半天没什么必要,真的挺傻逼的。
女人:你觉得我傻逼?
男人:我没说你傻逼,我说这种行为很傻逼。
女人:什么行为。
男人:什么女权不女权的,一定要分,很傻逼。
女人:去你妈的,你才是傻逼。
男人蒙了,女人直接离开。镜头跟随女人,女人走出去,在外头点了根烟。
镜头:镜头切,咖啡厅室内景,咖啡厅固定机位,有很多人都往男女这里看,女人隔着玻璃看了一眼里头,对玻璃内的男人竖中指,随后离开,男人喝了口咖啡,看了看周围。
镜头:镜头拍女人背影,往前赶路,抽烟。
她越想越气,怎么会有这么傻逼的男人,此时她收到一个电话。(这时候长镜头运动到前面,像开头一样迎着阳光的面部表情,(然后这个做一个关于镜头的玩法,随便都可以。)电话铃响了,她接起电话。
闺蜜:亲爱的?情况怎么样?
女人接起电话一顿说,女人:男人都是他妈的傻逼我感觉。
闺蜜:正常,你别生气啦亲爱的,怎么会这么大火?
女人:电话里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不说我了,你到哪儿啦?
闺蜜:我还有一个站,快到了,你一会儿别来动车站接我啦。
女人:咋啦?我反正现在也提前结束了。
闺蜜:...我男朋友,他已经在车站了。
女人:啊?他不是在上海吗?
闺蜜:是啊,我也搞不懂他,神经病,突然就来武汉接我了。
女人:那今晚你们就约会了是吧?
闺蜜:我们三可以一起啊,傻瓜,我说你不用来接我是因为我怕你约会太开心,忘记时间。
女人:行啦,你就去约会吧,我们三在一起也不合适,你俩约会,我在旁边还是很别扭。
闺蜜:别恨我,亲爱的,要怪就怪我那个傻逼男朋友,非得挑这个时间来,唉。
女人:你别在这儿和我装啊,你他妈的,有本事你别去,我现在就去车站接你,敢不敢?
闺蜜:哈哈哈哈哈哈,我错了宝贝。
女人:行啦,你还是快去约会吧!
闺蜜:那你怎么办?
女人:你别管我了,我刚刚突然脑子就感觉有根弦往上一搭,我就非常生气,我感觉那个男的非常不尊重我,他觉得聊女权很傻逼。
闺蜜:我觉得他可能是不了解,或者他就是狂妄,反正我有什么要求和我男朋友提的时候,他都会去听我讲理由,如果我能讲出来我们就都愿意去满足这种要求。我觉得谈恋爱是两个人一起去处理事情,所以很多观念需要平衡,也需要多一些包容... ...
女人:诶诶诶,说什么呢!还没说谈恋爱的事儿,你又刺激我?
闺蜜:哈哈哈哈,行啦,我不逗你啦。今天这个你要不喜欢,还有下一个,多约会,多睡觉,少想那么多!
女人:行啦亲爱的,我感觉好多了,先不说啦,你自己今晚玩儿开心,想见面咱明天再说。
闺蜜:好,我爱你亲爱的。
女人:行啦行啦,拜拜。
闺蜜:拜拜。
(上述镜头女人可以在和闺蜜聊天过程中选择停下,而镜头猛烈跟随可以选择仰拍,仰拍过程中,镜头开始来活儿,瞎几把玩,然后怼着女性的类似于裙底拍的角度,女性一脚假装踢假装生气,边踢边回闺蜜电话。然后正常恢复。)拜拜完之后,女性略带思索地在路边椅子坐下,没有椅子就找栏杆,靠着,再点了一支烟。
女人打开手机。
镜头:俯拍,她点开她的朋友圈。***和***在底下评论:我们在戛纳看的首映,就你截的那几个镜头,当时在场的好几个人都蒙了。没想到电影还能这么拍。
女性思索一会儿,想回复。男性出声音,随后入画。
男性:姐们,借个火。
女人抬头看了他一眼
男性:还生气呢?
女人看着他。
男性:行啦,我为我刚才那个行为向你道歉,我不应该说那种行为傻逼,我应该尊重,尊重你的这个女性独立意识。
女性:别恭维我哈,刚才其实我也太冲动了,咱不聊这个了,烟再分我一支。
男性:诶,好咧。男性看了看时间,
男性:这样好吧,为了表示我的歉意,以及表达对你们女性独立意识的尊重,我觉得为这个叫什么,意识,做出贡献。
女性:?别
男性:到饭点儿了,吃饭,我请客。
女性:抽完烟再说好吧。
男性:行。
上述对话镜头基本使用肩膀以上特写摇晃镜头,台词结束,镜头切。
镜头:小腿以下镜头,拍男性和女性的小腿,镜头推向男性,往男性的裆部俯拍,随后镜头推向女性,往女性的裆部俯拍,女性看着镜头,说:“怎么他妈的,还来?”要踹走,男性低下头看,镜头内男性大头特写,女性俯拍看着。男性在镜头面前搞怪,女性看向男性的头部位置。
女性笑,说:走吧。男性回头看了一眼女性,镜头切灯暗,音乐起。《如歌的行板》
是我们过时了!我们带着传统电影的思维(崇尚着新浪潮,左岸派)去看这一部打破电影语言的片子。我们还幻想着电影带有它独特的诗意和朦胧的不确定性将观众带入时间的世界里让我们思考着作者的内心。今年戛纳告诉我们,这样的幻想是残酷,是虚无的。可能电影也踏入了后现代,观点远远比形式更重要。讨论女性主义和同性恋只需发声就好,无需多加思考,拘泥于形式。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女性电影,乌鸦批判了我们对于电影的偏见!感谢🙏
本来不想写,但偶然发现短评靠前,打一星,写得头头是道,貌似很有文采的,呵呵哒。
北电第三人,前面两个进去了,他暂时还没有。
还打算申请国外的电影学院,呵呵,去国外电影学院就不怕西方刻画了。
男人丑陋且猥琐,女人淫荡且廉价,这是你的生活写照吧。
粗俗,乏味,低级,你的个人介绍还不够深刻。
你的最终宿命不是出去,而是进去。
我等着那一天的来临!
最后说一句,即使是gay,他依然是个男人。
我今晚本来在因为小侄儿又哭又闹考虑要不要丁克的事,突然接到刘君的紧急消息,开门见山问我能不能打语音。我寻思出啥事了这么急。结果接通一听,啊,是想和我聊聊《天下乌鸦》。这片子我是知道的呀,拿了金棕榈呢,但因为其中出现向西方献媚迎合的价值观导致被人民群众喷得很惨,豆瓣评分四点几;除此之外我也不了解了——不感兴趣。刘君说他朋友圈有很多女生都在转发汪有的一篇“洗地文章”,说女权什么的,一堆人叫好叫冤。我可激动了:卧槽居然不是符号学上的说教式隐喻解读,新活,拜读拜读!直到刘君把文章链接发给我,一瞟,微博——啧,坏了。点开一看,匆匆翻阅完汪的文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语言编制技巧很像其同学,如果金棕榈开设“最佳短片影评奖”其早晚斩获桂冠——差点就把我这个没拿到奖的科班学生说自闭了。我越想越疑惑,又打开链接研究研究,末了,心底仍有一股无名业火。我在和刘君继续通话的过程中逐渐明白这股愤怒从何而来了,于是速速回家开始码字,一吐为快。
汪有(毕竟是在这儿围绕“女权”的话题展开讨论。我不知其性别,万一是男性,称呼其“女士”不太礼貌;万一是女性,称呼其“先生”,怕不太礼貌,也担心她承受不起。所以我选择了“直呼其网名”这一最得体的冒犯方式,尽情谅解)的文章,如其所说,算一篇长文,很长,字里行间充斥着知识分子的清高。文章并不想把论点放在严肃话语空间内进行探讨,而是将私人化的愤慨化为蔑视和说教进行的单方面观点倾泻。我想说的是,从这篇文章来看,你和你的好同学都不配作为“哀其不幸”的代言人。虽然你在文章里用几段话讲了个大纲,但我还是抱着“未见全貌不予置评”的态度,带着你文章内的观点,花了宝贵的十五分钟看完了这部影片,足够尊重了。同时也让我肯定了我自己的想法。挑点有用的句子一句一句回你。原文我看能不能放个链接,不行的话大家直接去微博搜吧。气煞我也。
我与汪有和其同学最大、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我肯定同情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而他们认为“别瞎同情别人,因为那恰恰代表了你把自己放在高位。”
你们想变成“女性凝视”中客观、审视的他者,是把自己变得像个机器人了。
以下论述中的“凝视”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反抗性质的“瞪”,二是作为他者对主体的客观观察。
汪在文章中提到「评委很清晰地给出过评价,评委说:他们很久没有在电影里看到这种女性形象。一般来说,拍到第三世界的妇女,通常都挺苦的,要去记录她们的苦难,博取眼泪。而在本片,女生是超然的,居高临下的,唯一清醒的,带着审视的角度。这是非常新的女性形象。往大里说:这是“拿回了叙事的主体性”。」
这话如果是戛纳评委讲出来的我觉得戛纳不拿也罢。
我为苦难发声,你给我说你看腻了?在此基础上我们最先要讨论的竟然是话题的老套和结构的固定吗?汪在后文还提到,拍“第三世界苦难的女性”是西方所谓“女权男”审视框架下的女性电影,而现在出现“女性凝视”的影片是新的突破。
这好比,一群男的天天去高级酒店点鸡,但每次来的都是梨花带雨的弱女子,他们渐渐感觉“真没意思”;这次点鸡,突然来了一个敢于反抗的,被他们推在墙上还恶狠狠瞪回去的、打眼看去还蛮漂亮的鸡,他们心里乐开了花,一边舔着鸡脚一边说:“我就喜欢性子烈的。”这的确是“非常新的女性形象”。
注意,片中女主不是“带着审视的角度”,而是“仅有审视的角度”。她不仅审视油腻男,审视LGBT群体,同时也仅仅是审视同空间内父权压迫下的失声的酒池女郎。这已经不单是男女的问题了,而是关于“审视、凝视”这一动作的局限性——弱势群体的凝视是否具有力量,使凝视具有力量需要什么必要条件,凝视是否有代价?
拿女性来说,女性凝视是否具有力量?有,但很局限。我,一个弱女子,面对小混混骚扰,我瞪回去,他们可能会被吓退,但如果是黑老大的打手,他们会一脸疑惑地一巴掌把我扇在地上,“她怎么敢的啊?”。治标不治本。
汪提到了R·富兰克林的故事,在此之前我未了解过这个人,据其所言是“在DNA结构发现中做出重大贡献,由于男女不平等,待遇也不行,被排挤出学校,最后学术成果还被同事威尔金斯违规展示给了沃森,最后沃森和克里克拿了诺贝尔奖。”这么一个身世。富兰克林能凝视回去是因为她在学术上有能力。还是那个比喻:比起“弱女子”,她可能是个“练家子”,想偷武林秘籍的徒弟们见过她的实力,所以对她很忌惮,平常毕恭毕敬,背后视其为眼中钉。打不过就盼着她变老退休,然后趁虚而入,拿到秘籍,昭告天下。有些“一代夜枭”的味道。
这里要讨论的是“女性应该拿到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她勇敢、刚毅、强大,她不需要我的可怜,而我也不配可怜她”的神话滥调。我不清楚这样富兰克林得知她的成果被剽窃当时有怎样的心态,但“后来沃森与克里克皆坦承富兰克林的研究结果,是建构双螺旋结构的必要线索。克里克在一篇纪念DNA结构发现40周年的文章中说道:‘富兰克林的贡献没有受到足够的肯定,她清楚的阐明两种型态的DNA,并且定出A型DNA的密度、大小与对称性。’另外在2003年,国王学院将新大楼命名为罗莎琳德-威尔金斯馆时,沃森在命名演说中说道:‘罗莎琳德的贡献是我们能够有这项重大发现的关键。’”(摘自百度百科),某种意义上能让她相对舒心点。但还有多少的话语权不如富兰克林的女性被掠夺了成果呢?难道我们不应该为让男性尊重女性而努力,却要鼓励每个女性都成为富兰克林吗?进而言之,强如富兰克林也是被截取了劳动成果的。
那么凝视的代价是什么?片中女主的凝视不是威慑性地“瞪过去”,而更像是抽离地观察,如戛纳评委所说“居高临下的审视的角度”,这个评语与“别瞎同情别人,因为那恰恰代表了你把自己放在高位”的理念相冲突——凝视同样暗含心理上的高位——你从主体中跳脱,以他者视角对原主体进行观察。这种极致的观察本身拒绝了感性的介入,它是死板的,机械的,仅仅产生不理解,不理解反向加强了与主体的分离感,使观察者愈发想离主体更远,除此之外别无他物;倒也可能你观察久了,无奈、绝望,举身赴清池;或是发表“天下乌鸦一般黑”等评价,没用。
我们需要的,恰恰应该是“带有同情的凝视”。作为游离在主体之外的人,我们能够“意识到纷争”,同情的凝视能够使我们重回主体去解决纷争——你无法在主体外解决主体内的问题,正如你哭不死董卓,也瞪不死。女权问题也是这般——凝视只是一时的肾上腺素,以汪有文章语境下的凝视去尝试解决问题,只会导致矛盾的更加激化或是凝视者的继续逃逸。
以苦难本身作为题材的艺术创作从来不会失去力量,而正是由于有发现他们的“凝视者”敢于为其发声,我们才能有幸听到苦难的声音。承认自己高位并非等同于骄傲,恰恰相反,高位本身肩负了其他的职责。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对苦难漠视、淡然的社会,是逐渐失去同情而愈发疏离、分子化的社群,是艺术权威的话语垄断,是对即时快乐的依赖而遗弃深度体系思考。汪有之流的创作理念万不可取,它是傲慢的、居高临下的审视。凝视是不够的,仅仅发表“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论调也不应被宣扬。汪有及其文章支持者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担忧。就艺术创作层面,我无法想象失去同情的作品是什么样的。啧,现在已经知道了。或许“思而不学则殆”某种程度上能表达我的担忧吧。
已经不想批评他们了,本来想着好好骂骂解解气,但现在夜已深,没有啥肝火了。最后送你一句话吧,这句话是我今天巧然看到的,来自周总理一九六一年六月十九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有断章取义之嫌,但点你足够了——
“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这部电影我看完之后,可以很明显的知道导演的想法,但是,作为一部电影本身,它太糟糕了。
既没有对于视听语言的追求,也没有精妙的剧情设定,没有办法用那种浮夸的风格来掩盖电影的单薄,也没有厚重的现实来给电影立起骨架。
它是东不成西不就,横竖不是个东西。
让我想起了中学时写作文,有一个不错的立意,但是表达起来确是分外别扭,错字频出、语句不顺、条理不清,真的是除了立意是好的,其它的东西一无是处。这种作文最多有一个堪堪及格的分数,还是老师可怜你的情况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Magnolia(来自豆瓣) 来源://movie.douban.com/review/14511243/ 看了汪有的微博,我很好奇他说的“凝视你的凝视,让你的凝视非常可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角,才去搜了这个片子,看完片子之后,判断不出片子的好坏,只觉得那些情节非常熟悉荒诞且写实,而这片子也入他所说,是一个全新的女性视角。 不是男权叙事下的一个被欺压、被同情的女性,这样的女性形象可以在随便一个文艺作品高中看到,这样视角下的女性将自己悲惨的境遇讲述出来,将自己的苦难摊开在性别不平等境遇下,想要得到一个公道,可是这公道在谁的手里呢?她讲述给谁听呢?不是一个蔑视男性的女性,极度仇男厌男的影视形象,片子中的蒋胜男则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去凝视观察,跳出来了男性凝视,这种形象确实是全新。 这部在大家眼里屎一样片子,一个观点是那个女高中生会在大人的饭局上说出不是cn,性生活的词。 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会有女学生说出这样的词,可是为什么不会说这样的词呢?为什么对于一个女学生是否有性生活这件事情如此耿耿于怀呢? 这难道不是因为c不c是长久以来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评判标准之一吗?片子里女性毫不顾忌的说了出来,不正是从女学生的视角,对男性准则的嘲弄,就这样说出来了,她不认同也不在意。 对于KTV那段领导学狗叫之后,一群人群起而学之,是在贬低男性吗?我有一个男性朋友,在学校当老师,后来为了多赚点钱,经人介绍参与进了一个项目里面,各方面都谈拢的条件下,迟迟不肯签合同,那就继续谈,从一些正经的社交场合,谈到洗脚城谈到夜总会,同样点了人来陪着,左拥右抱的也没去开房,当场办事且互相录像,这样的应酬三四次了之后,那份合同才签下来,他分了8万块。 一开始这位朋友也并不认可这样的应酬方式,可是后来不也屈服了吗?因为好奇,我要了他手机里的录像内容,当时我的视角与蒋胜男无异,审视着这诡异且荒诞的场面。 至于一些人说的政治隐喻,我没看出来,浅薄的我只能看出一些女性视角的东西,见笑。
很幼稚的讽刺手段,因过分直白而失去趣味,懂得导演试图把某些现象夸张化演绎的目的,但是观影过程强烈的尴尬感挥之不去。
快看吐了,真的生理不适。就是那种明明世界变化很大,但是落伍的人觉得自己特别潮然后还大声宣讲《我是艺术家》的极度尴尬。
真觉得这片是个巨型灾难,舞台和现实两头不靠,导演的理念和完成度之间有巨大鸿沟,最后只剩下了对观众的冒犯。如果鲜浪潮和戛纳给最高奖的原因是鼓励这种美学风格或是价值观念,那未免也太小瞧电影了。
今年的戛纳就这水平?
听到很多男性朋友的差评,以及对金叶子的不理解,以及埋怨和酸。这本身已经足够有意义了。
这导演绝不是蠢,就是坏,蔫儿坏,千刀万剐不为过,恶心,恶心,好恶心
一百年前西方有一副描绘中国的版画,里面的中国男人丑陋且猥琐,中国女人淫荡且廉价,社会充斥着迷信幻术。一百年后那副版画所描绘的,这部片子都包含了,那是一种心底的偏见。而作为电影本身来讲,这部片子就跟那版画一样,技法粗劣,乏味,低级。那绝不是电影所应该具有的美感,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实主义就算不是那样的,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关于本届短片金棕榈奖的看法
求一双没看过的眼睛
真正的政治正确式元素堆砌,好的想法淹没在了个人的偏执中。
当然,还是要保障女导演拍片的权利,以及女导演拍烂片的权利,以及女导演拍了烂片还可能会被夸的权利,以及女导演拍了片被骂是坨屎的权利,以及能一直拍下去的权利,男导演有过什么都通通拿来也不是不可以。(狗头)
……求青年导演们先把基本功练好再出来挑战禁忌……(小学生立意+中学生剧作+进修班肄业生视听)
…………我命油我不油天
破防的男人让这部短片圆满了
如果你不能接受女性凝视,那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这个短片能拿奖。
批判➕黑色幽默居然这么难看。用性别暴力讲述z治暴力,我蹲在垃圾桶旁边吐了一会。不过操作可以,性别和z治就是冲着电影节去的,现在的人不讲同性不会拍片子了吧
带着1930年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偏见 ,很难想象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二大经济体的统治者是这样的嘴脸。我并不觉得颁奖人相信,但他们一定是支持这种声音的,这种带着高傲白左气质的声音的。偷情的三秒男,弱智的传话者,人民公社餐厅、男权负压下的姑姑,猥琐处女情结的男人们,迷信的中国人,以及对西西里的拙劣模仿。主题难道是只有年轻的女权主义和男同才是中国的清醒者? 抛开它的意识形态、仅从电影的角度来讲,没有一场台词说的是人话,视听语言除了遍布社会主义好的歌,没有技巧可言,糙烂的技法和不说人话的台词、加上莫名其妙的剧情。能拿奖靠的是什么?疫情后的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恶意几乎写在了脸上。短评中那些没看过片子就看到奖的人,就是这种文化病毒最容易感染的细胞。如果这是中国的女权主义,那我不支持,你们可以打我了。
这部片子被大部分人骂的事情本身就跟片名一样,是不是感觉有被冒犯到,急了的样子越看越好笑。天下乌鸦一般黑,又黑又得瑟的乌鸦容不得,群起而骂之(一不小心又紧跟时事了加一星)。
这是一部真正的以女性视角去记录中国社会性别图景的电影,虽然是短片,但是以小见大,生动地描摹了那些认同传统性别秩序的男人和女人的嘴脸。一堆影评人跳着打一星?你以为他们是爱电影?你在豆瓣见过几个靠谱的影评人?你以为他们是爱国?抢着挤着去戛纳去欧美的叫爱国?哈哈大笑两声。
建议毕志飞拍一个短片版纯洁心灵明年冲戛纳。不知道这个片的主创真的认为所谓金棕榈对你们而言是褒奖吗?pyq里的人对你们的祝贺你们都认为是真心的吗?他们真的看不出这是部烂片吗?你们要怎么面对豆瓣的评论和你们所谓的电影梦呢?纽大毕业就拍这种吗???
其实也没到五分,但是低分太多不得不把这偏见拉一拉。自尊太低的人看什么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