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小说,喜欢玩游戏。只是因为她能给我们想要的结局,无非就是对美好感情,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那里,你努力就会成功,你用心就会有回报,上帝永远会眷顾你,只要你有所期待。而这是现在现实生活所不能给与我们的。
大片大片的美妙风景,铺垫着戏剧性的萍水相逢。两个需要“温暖”的人,跌跌撞撞的走在一起。感情与理想的碰撞,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漫无目的的我们,看似一伸手就能摸到幸福,又似乎怎么做,都不对。在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现在,还有什么能给我们需要的勇气。想到《重庆森林》里的台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鱼会过期,肉酱也会过期,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而对于小葵来说,她留在巴黎,喜欢艾菲尔铁塔,因为在巴黎,到哪里都看得到它,它会一直在哪里,不会离开。
喜剧结尾,但中间也有泛泪光的场面。一个人的时候,可以坚强优雅的活着,等着那么一个人出现在生命中,握紧你的双手,或许中间因为什么原因再次分开,但还是会再次遇见,带着之间所缺乏的成熟,再也不分开。这应该是现在很多人所期望的爱情。可是遇见,离别,到再一次的遇见。有多少人说了再见之后便真的永远消失不见了。
旅行的邂逅,小小的crush,或许双方都知道旅行的终点注定是分离,但都不说明白了,享受当下,然后回归到各自的生活,这就是现实啊。最近就碰到这样的事儿,感慨多了一点。
常说爱情不过五个字:珍惜眼前人,这话放这挺合适。哥哥的主线和妹妹的副线都逃不脱在现实和臆想的抉择以及最终都得屈服现实,面对同样的无奈,一边留下的是想起来满满的会笑的回忆,另一边也许是哭泣吧。。
哥哥这条清新的主线,美穗大姐和男主三天的小插曲,在曲终时,
- “我不想走”
- “别走”
明明知道不可能,还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似的说着任性的话,你接着微笑着臆想着不会别离的梦,我给你你想听到的回答。然后呢,然后现实该怎样就怎样,何不留一点浪漫呢。
妹妹这条线好像一开始就竖起了bad end的flag,这样的剧情不是很多么:异国,单方等待,思念,奋不顾身,发现现实是最大的阻碍但乙方已经自动妥协。。。虽然好像度过了甜蜜的时光,但末尾,
- “我们结婚吧”
- “。。。”
其实少年,你犹豫的时候,她心就死了,不要在她没放弃的时候就先放弃,至少一起默默接受不得不放弃的现实,留点念想和温柔给眼前人,还吧啦吧啦半天现实有多艰难,人艰不拆啊!
所以,说漂亮的话是一门艺术。(忍不住吐槽)
p.s. 镜头给男主的正面没有想象中的多,但侧颜,尤其是注视着中山美穗大姐的侧颜,那细水长流的小眼神,美穗大姐对上之后仿佛触到了什么,要么就躲到头发后面,要么望向别处,真是太有意思了!
不知道为什么,其实两个人开始的对话让我觉得有点尴尬的,尴尬得就像我每次和陌生人吃饭一样。面对陌生的人,不知道话从何处开始,不知道手放哪儿眼神应该看哪,拼凑的话题,硬挤出的笑容。两个人给我的这种尴尬感直到最后,甚至只要两个人出现在一起就无可避免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甚至怀疑是不是日语给我带来的不自然?也可能是民族差异吧,总感觉两个人在一起聊天不那么自然。
不过电影本身也的确是引人思考的,很喜欢结局。我室友说,如果是自己刚上大学的时候,看到这种电影一定会希望男女主就那么在一起,可现在就会觉得,如果他们在一起了,这部电影就不具备观影价值了。深感同意。好像也不是因为考虑到那些现实因素,所以判定两个人死刑,而是不再执拗的认为只有在一起这一种可能性了。就好像结局女主穿着十万公里之外寄来的新鞋子,她打开门,走出去,坐在街边椅子上,欣赏着这双精致的鞋。不正是她向过去的告别吗,她打开了自己家门,就好像因意外男主进入了她孤独的世界,她也终于打开了紧闭已久的心门。感觉与男主相识的意义也就在于此了,一个人出现的意义,不一定是给你一个怎样的未来,而是改变。因有了这改变,也就获得了其他的可能,生活注入了一抹新的色彩,变得不再是黑白色。
女主其实是个活得很精致的人,家里的陈设很考究,简单精致又不失优雅,应该是个生活不错有品位的人。然而独居的那种孤独感也一再体现。男主第一次背她,她说,人的背好温暖。总是独自弹起巴赫那首钢琴曲,据说是猫听了会回家的曲子,她呼唤的却并不仅仅是那种叫咕噜的猫,还有她那个未成年就夭折的孩子。一段失败的婚姻经历,一个夭折的孩子,一只离家出走的猫,放佛一切都背弃她,离她而去,所以她那么害怕不告而别。当男主第一次不告而别,她甚至表现得有点神经质了。这样一个孤独美丽的女人,惹人怜爱。
然而男主却也在某种意义上与她同病相怜,工作与理想上的落差,人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常常会有的挫败无力感。电影最后男主来信说自己即将要有个人展,其实他与女主相识的意义也不过在于此了吧,需要勇气的人得到了勇气,找回最初的自己,找回了那个吃着豆芽菜坚持梦想的少年。
在这样两个人之间,要说爱情,我觉得并不是很合适。爱情太小了,会把一切框住,而这样的相识相知更像是一种惺惺惜惺惺,两个陌生的人在彼此身上找到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勇气,温暖又美好。
电影里一再出现的埃菲尔铁塔也让我恍惚了一下,忽然觉得自己错过了问这样一个问题,拍埃菲尔铁塔的人,那一刻你在想什么。正如女主所说,人总要分离,但埃菲尔铁塔,却一直都在。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找到心里的埃菲尔铁塔,然后坚守下去。电影画面里的巴黎太美了,很想去看看。
(劇透) 若《巴黎戀愛寫真》要翻拍一個香港版本,中山美穗的角色河原是否應由周慧敏來演?影迷們暫且別動怒,因為可能更令人動怒的問題是,男主角八神是否可以找余文樂 (反正《得閒炒飯》都已經找了陳偉霆配周慧敏) ?
其實《巴黎戀愛寫真》除了其香港譯名(原名是《我得買雙新鞋子》)和看似巴黎旅遊局宣傳片的鏡頭比較老套外,外遊艷遇X姊弟戀X純愛電影組合還是有點新意 的。中山美穗比飾演八神的向井理年長十二年,配在一對還算有說服力。原因有二:其一是劇情上,八神在外國遇上同胞,同聲同氣之餘也志趣相投;其二就是,因 為那是「永遠的玉女」中山美穗(所以更需要是純愛電影──上一齣《別了誘情人》的床上戲不算數)。八神被妹妹拉去巴黎旅遊,到埗後卻被妹妹甩掉,因為妹妹 此行的秘密任務是為了她那到花都學藝的小男友;與任性的妹妹相對,八神卻遇上了來法多年、任職記者的河原,被她深深吸引。
北川悅吏子(原作、編、導)花了很多篇幅讓兩位主角真的在「談情說愛」,幾乎像《情留半天》及《日落巴黎》那樣說過不停,甫開口就一見如故,在短短數天蘊釀出感情。河原的魅力來自一種既遠且近的感覺,空間上她是生活於法國多年的日本人, 因此時間上,她對日本文化的認知也跟八神差了一截。這樣的角色設計,讓北川對日本社會文化有一段批判的距離。中山美穗的成熟風韻與八神的妹妹那種可愛女生 的形象對立起來,反而在八神眼中才是真正的「卡哇咦」,可見北川對「賣萌賣可愛」的文化主流有所保留。而八神自述年少時夢想當攝影藝術家,但多年下來只能 當一個只管滿足顧客的攝影技師的一段;那種鬥志逐漸消磨的現實性,也抵消了一般愛情故事的浪漫化筆觸。
似乎北川之志,並不只在取景上仿傚歐洲電影,也嘗試借用歐洲的生活環境跟日本作對比,探索在流行文化的強力影響下,日本女性在「乾物女」、「敗犬」和「ARAFO」等標籤以外更多豐富的女性形像。若河原留在日本,大概很難有那樣寬敞的歐式家居,走出去放眼都是古蹟勝景。但那些以遊客式的目光看來很愜意的生活,卻掩藏著寂寞。河原多年前為了愛情來到巴黎,以為尋著了結果卻是遇人不淑;離了婚,幼子又死去。在藝術之都放棄藝術,轉而為一家專門為留法日本人而設的小報工作,反映出她既懷鄉也回不去了的困窘。所以當她遇到八神,才突然心花怒放,「永遠的玉女」像從冰封狀態中解涷一般,以致於醉酒失態。
雖然河原成熟、單身,又跟八神遊戲著似的「扮拍拖」,但她不能被簡單地歸類為「敗犬」之類。「敗犬」一族不急著結婚,認為自己有資格找個更好的,不知不覺就年紀大了,但仍不會「自降身價」而急急地找個人嫁就算,反而享受愛情遊戲。但根據湯禎兆的分析,「敗犬」跟「ARAFO」(Around 40)差不多,其實是流行文化(如電視劇集)塑造、強化,針對消費力高的日本職業女性,讓她們「對號入座」而發展出來的宏觀市場策略(生活形態其實就是消費形態)。但河原有所不同的是她那曾經滄海的憂傷(而不是像「敗犬」和「ARAFO」那種職業女性那樣在職場和戀愛上皆經驗豐富、歷盡風霜),像一朵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後,天氣突然變暖而重新發出馨香的百合花。對於八神來說,他不會對敗犬一族感興趣,也不喜歡膚淺的賣萌少女。河原在時空上的距離感,以及那種幽微的哀傷讓他產生了一種憐憫之情,就與上述的女性形象/標籤區隔開來,也許就是讓八神感到她有一種獨特的「卡哇咦」的原因。
本片的預告一開始就打著「北川悅吏子x岩井俊二」的字樣,挾著最強純愛劇編劇和文青最愛的日本純愛系導演的旗號,再加上中山美穗、向井理、桐谷美玲、綾野剛等各具實力的新舊演員,置放在巴黎這樣浪漫的場景下,很自然就散發出清柔的浪漫文藝氣息,有點類似Before Sunset那種非常親近的鏡頭,焦點放在兩個人的對話,觀眾和人物的親暱感瞬間拉近;也似乎有點像<戀愛寫真>或者<現在只想愛你>。
劇本本身雖然沒有太多深刻之處,但在浪漫的巴黎.和一個陌生異性的深談,總會多多少少觸動到不少人的心靈吧。
你看,人家去巴黎就能邂逅帅哥美女,蜗去巴黎只能邂逅小偷s和卖A货的 (ŏ_ŏ。)
完全没有波澜的艳遇系放在午后观看,而且没有看睡着,说明还是不错的嘛。阿姐和经理相当不搭,藤井树的气场需要丰川悦司才hold住,但比之前那部《再见,总有一天》自然舒心不少。至于始终没有演技的美铃,你为毛要向那个人提出结婚?你知不知道他不会把结婚申请书提交上去的啊?!
别侮辱岩井俊二了救命!那个情书里的大姐是演的男猪他妈嘛?这俩小日本真就是巴黎脸上的渣渣………………
見っとも無いなぁ……不是姐弟恋有什么问题,是好多姐弟恋题材的作品,总把女方描写成日子枯燥寂寞,心境沉沦,既自卑,又欲求不满,等待生活中能有一个搭救者出现,渴望谁来施舍感情的中年老阿姨,而年下男的出现,就像射进她无望人生的最后一道曙光。麻烦您去看看,如今四十岁的姐姐们,活得多么有声有色,还有那种活明白了以后,在感情中的主角和主场感。所以,不是美穗姐姐容颜衰老,而是在剧中瑟缩、忸怩、又试试探探、装疯卖傻、欲语还休的做派特别衰老。简直没眼看。
The most romantic movie I have seen in a long while. 中山美穗的一些小表情让我想起了情书中树的表情,一晃已经20多年了,还是这么少女也是神奇。千说她很可爱,一点也不牵强呢。
好喜欢啊!
说点什么好呢?
七八十分鐘就足夠。怎麼覺得中山美穗越老越不會演戲了。
塞纳河畔,骄阳花簇,魔幻艳遇。
电影最后和小说有差别嘛
在一个浪漫的城市相遇,相知,然后分离,回归自己原本的生活,把这短暂的浪漫当做一生美好的回忆,真好!
巴黎真美
这么清新的年下邂逅(不算是年下恋吧?两个人都很成熟很懂得掌握分寸),实在是太美好了。以游客视角看到的巴黎美丽景色贯穿着整部电影,两位女性角色演出的细节,透露的小兴奋、不安和期许,特别烘托气氛的bgm,好久没看到这么让人沉醉的电影了,作为多年在海外的移民,对在法国扎根的日本女主特别能感同身受
就是喜歡日本才可以拍到的輕鬆愛情小品。最重要是看得舒服,對白多。可是感覺自然。編劇(寫過Long Vacation!)不會為給觀眾資料寫多餘獨白/V.O.。當然,只有電影的巴黎才會那麼好看。
No.27 实在是太小清新了
巴黎我爱你
比晚秋好看。三天的爱情。让人心生怜惜。镜头干净唯美,各种逆光。背景音乐好听。看完对向井理莫名花痴了好久。
岩井俊二+北川悦吏子的组合依然没法掩盖剧情的缺陷……岁月不饶人,中山再也不是情书里的那个中山了,柔和的色彩把巴黎拍得太美
“对于我来说,巴黎就等于你和埃菲尔铁塔”。异地恋的妹妹硬拉着哥哥来到巴黎看男朋友,结果哥哥邂逅了旅居巴黎的中山美穗,来了一段唯美的艳遇,虽然只有短短三天,但这三天却像三年一样漫长,足以在他们二人的回忆里珍藏一生,有点类似Before Sunset的一个故事。作为浪漫之都、文艺之都、时尚之都,电影却拍得有点日式小清新,受限于制作预算不足吧,大部分都是手持,不太符合影片的基调,即使有岩井俊二和坂本龙一的加持。结尾中山美穗坐在长凳上的那个长镜头算是电影最美的一幕了。哎,勾起了很多回忆。
「我,就是你的埃菲尔铁塔。」最深的孤独,诉说给生命里只有三天交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