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

完结

主演:杰瑞德·哈里斯,李·佩斯,卢洛·贝尔,利亚 哈维,里斯·谢尔史密斯,劳拉·布林,卡西安·比尔顿,泰伦斯·曼,丹尼尔·麦克弗森,泰尼亚·米勒,普拉维斯·拉纳,库布拉·萨特,克拉克·彼得斯,尼基尔·帕尔玛,米多·哈马达,巴迪·斯凯尔顿,艾米·泰格,杰弗里·坎特尔,朱丽亚·法里诺,布莱恩F.穆尔维,达拉·奥图尔,库珀·卡特,金·阿迪斯,穆里斯·克劳雷,马克·拉弗里,阿尔弗雷德·伊诺奇,阿卜杜勒·阿尔沙瑞夫,萨米尔·富赫斯,乔格·尼可洛夫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基地 剧照 NO.1基地 剧照 NO.2基地 剧照 NO.3基地 剧照 NO.4基地 剧照 NO.5基地 剧照 NO.6基地 剧照 NO.13基地 剧照 NO.14基地 剧照 NO.15基地 剧照 NO.16基地 剧照 NO.17基地 剧照 NO.18基地 剧照 NO.19基地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基地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人类蜗居在银河系的一个小角落——太阳系,在围绕太阳旋转的第三颗行星上,生活了十多万年之久。   人类在这个小小的行星(他们称之为“地球”)上,建立了两百多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他们称之为“国家”),直到地球上诞生了第一个会思考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的帮助下,人类迅速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开启了恢弘的星际殖民运动;人类在银河系如蝗虫般繁衍扩张,带着他们永不磨灭的愚昧与智慧、贪婪与良知,登上了一个个荒凉的星球,并将银河系卷入漫长的星际战国时代,直至整个银河被统一,一个统治超过2500万个住人行星、疆域横跨十万光年、总计数兆亿人口的庞大帝国崛起——银河帝国。   一个微妙的转折发生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这个刚满32岁的年轻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能用数学公式准确推演全人类的未来——“预言”从此成为一门可以信任的科学,人类由此可以看见未...法国贩毒网领地2022攻击部队地心抢险记李 Lee鸟笼山剿匪记唐山大地震2013英雄本色2(国语版)情欲失格情场杀手房车之旅国语弓马啸西风善始善终江姐完美武器美丽人生1997火线救援第二季布莱克威尔幽灵爆炸新闻噩梦画廊天梯小秘密追捕野狼帮钢刀蜘蛛之瞳迷情特警(国语版)99个月亮女狼俱乐部2000方托马斯的反击自古英雄出少年之岳飞美女与液体人犯罪精英去年圣诞每天爱你8小时粤语都市牛郎恐怖游泳馆钱信伊:亚洲笑星闹美国有种味道叫清溪进击的皇后总统竞选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剧版《基地》的最大难点,是如何处理好“时间跨度”问题

前段时间我就一直在想,剧版《基地》会从哪里开始讲这个故事。

熟悉原著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基地》的系列小说已出版十五部。

其时间跨度之大,人物数量之繁多,绝对称得上是一部史诗巨著。

而从剧版前两集展示的开头,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个故事就是从第一部《基地》开始的。

我知道你肯定会说,这不废话嘛,不从第一部《基地》开始,还能从哪儿开始?

其实,严格来说,小说系列提供了至少两种讲述故事的顺序。

第一种是按照小说的出版顺序。

即从《基地》开始,讲老年谢顿成功提出心理史学,并预测帝国即将灭亡,然后被帝国发配到端点星……

第二种是按照正常的线性时间顺序。

即从《基地前奏》开始,讲谢顿的人物情感和成长经历,以及研究心理史学的全部始末。

我记得前几年,网上有个很火的帖子,说《基地》是目前史上最难影视化的科幻小说。

而难以影视化的理由,就是因为它过于宏大。尤其是它那长达上千年的时间跨度,很难处理。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如果非要把《基地》拍成剧,还是按照第二种——即线性时间顺序来改编,会比较稳妥。

但是很显然,这次剧版改编,并没有这么做。

仔细想一想,几乎所有史诗类的影视剧,都是按照线性时间顺序来拍的……

比如《魔戒》、《权力的游戏》等。主线人物从稚嫩到成熟,人物的整个蜕变过程,都是一条直线下来的。

虽然偶尔会穿插一些人物的回忆,但一般都比较简短,不会破坏剧情时间线的连贯性。

另外,线性时间顺序可以让观众跟随主线人物一起经历那些事件,帮助观众了解人物的心路历程,也更能引发观众对人物的共情。

总之,这种做法是很符合观众对人物的接受习惯的。

但是,剧版《基地》一上来,就从老年谢顿的故事开始讲起。

作为《基地》最核心的灵魂人物,观众却没有陪他从青年时代一起成长,更别说怎么培养感情了。

而且,第二集一结束,谢顿居然就被捅死了!这太令人意外了。

是的,意外。

由此可见,《基地》的导演和编剧,好像更注重制造意外和悬念,而非人物与观众的联结和共情。

当然,我没有说不好的意思,我目前的说法也仅仅限定在前两集给我的观感,以后怎样还要再慢慢看……

而且,以目前的剧情表现,我很好奇“谢顿计划”作为《基地》横跨千年的人类自救计划,在打破线性时间顺序之后,要怎么拍,才能拍出它的重要性和庄重感。

如果随着剧情和后期的登场人物越来越多,那么,原本重要的谢顿以及“谢顿计划”,是否只是在剧中充当一种零碎的、断裂的工具性存在?

但愿是我多虑了吧……

因为我非常喜欢谢顿这个角色,所以特别希望这个角色能被塑造好,千万别崩了。

我现在的心情,就是又好奇又害怕。

我好奇剧版如何能处理好如此宏大的故事,还能把它拍出韵味。

我也害怕它最终做不到,导致自己的期待落空……

毕竟,小说和电视剧的表现手法,终究是不一样的。

就像《百年孤独》里那个经典的开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这个开头,只用了区区四十几个字,就囊括了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这种快速跳跃时间的感受,很神奇。且这种感受只能依靠文字才能呈现。

而影视化的图像太具体,太清晰,抹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

所以,它很难直接呈现出这种时间跨度带来的人生感叹和韵味。

同样的道理,《基地》的原著小说,你就算不按线性时间的顺序阅读,你也依然能够深受打动。

因为你可以通过对文字的想象,自动串联所有故事情节。

就算打乱小说的时间线,你也不会觉得它的故事散乱,割裂感严重。

但影视化以后,情况就不太好说了……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界最会玩“时间魔术”的,当属拍了《致命魔术》和《盗梦空间》的诺兰。

但他最近的一部《信条》,貌似也是口碑不佳,玩砸了。

他处理时间的技巧,看上去很像是在单纯“炫技”,让人有点捉摸不透。

而且,诺兰的电影,是以悬疑、烧脑为主。人物不多,剧情也不宏大。

跟《基地》这种史诗级巨著,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诺兰玩时间,主要是给人惊奇和悬念。看他的电影,你很难感动,只是佩服他的技术牛逼。

而《基地》要拍出恢弘的史诗感,我认为还是需要稳扎稳打的,做好情感的铺垫。

好吧,我承认,我对这部剧在处理时间跨度的问题上,还是有诸多担忧。

但无论如何,看到《基地》这么难搞的科幻小说被拍出来,还是喜悦和激动的心情更多一些。

那么就继续保持期待吧。

川陀即将被摧毁,帝国即将要灭亡。可那又怎样?

哈里谢顿的舰队已经启航。

在银河的边缘,那彼方的端点星已经发出召唤。

那彼方尚有荣光。

 2 ) 把基地TV当成一部原创剧吧

作为一部科幻题材的电视剧,《基地》的视觉好吗?很好。这个宇宙的观感绝对属于科幻作品中的第一梯队,有钱真好啊。

表演好吗?部分演员演得很棒,Dusk老皇帝演得很对味,Day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得很好,Seldon和我小时候脑补的基本上吻合,看到会有些亲切,Gaal可能也把编剧给她的反逻辑纯上脑疯批形象演绎的很到位,Salvor线的演员表情或者台词感觉都有点用力过猛,会有些出戏,总体来讲说得过去。

剧情好吗?不少情节、对话比较突兀,机器人大战剩了个信教的皇家保姆、赫利肯周文王能算银河系的命却因为养子和爱徒谈恋爱不得不让养子把自己弄死(你造个机器人替你死,让养子处理的干净点,自己回老家偷着乐不行么?)、塞佛忍着蛮子头头好几集,结果趁观众不注意一箭给射死了,然后蛮子部队毫无波澜,带带站在那看别家救世主嬉皮笑脸的投影。不过,三条故事线同时进行,处理得很清晰、不混乱,导演的功力还是在的。

作为一部美剧,《基地》还是不错的。

但我难以喜欢。

因为明明有这么宝贵的机会,班子有,资金够,从组建班子的消息流出一来,我一直期待着它能成为一部像原著一样,给人一种窥见哪怕是虚构的「宏大」的震撼。如果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是太空版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认为「太空」的设定几乎是天然地适合这种史诗,太契合了,以至于我在读的时候内心的波动远超过它的经典模板。浓烈的个人主义远远盖过了「计划」「帝国」本身;第一次危机的解决,三股势力不可思议的联合,却被拍成了三人行动,以至于从第九集salvor拿起谢顿球,我脑子里就全是“蛮子头儿怎么还不来领死”。电视剧视角的个体逻辑,极大地削弱了某个重要的「场面」「事件」出现时,带给观众(可能这里要用“读者”)的震撼。

因为我难以避免被Gender Swap, Race Swap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主体吸引,这使得我难以得到沉浸感的享受,这对于一部科幻剧无疑是致命的。当然,如果你没有看过原著,或者你看过原著,也可以接受对人物形象的修改,那么完全可以忽视这一点。但我不认同,也不喜欢这种改编,因为我认为这是对原著欠缺尊重的行为,即便是原作者的女儿以亲人的名义,代替原作者表示认可。Snowbrown, 黄龙马,孟姜男哭长城?

因为我不喜欢这个gaal。即便她的行为总体上还是遵循着同一套逻辑,即我愿意让你控制我,但是我不能让你控制我让我愿意被你控制,要不我就死一死。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不喜欢。既然你解数学难题都是靠预感直接预判答案,你对数学预测的结果一点都不认可,那你紧张的时候搁那念什么质数呢?

因为我不喜欢全都是爱情戏。谢顿给银河系算命没啥可看的,你泳池热吻怀孕拍片子应接不暇,既然他们谈个恋爱都威胁到人类命运了,你拍的这么入迷这么浪漫这么细节是啥意思呀,穷途末路都要爱,人类不灭绝不痛快。

我一向对以豆瓣评分论作品的习惯不以为然。如果一星是底分的话,那我愿意给两星。多出来的一星给我喜欢的穹顶造型和皇家小园丁线。穹顶大致跟书里的感觉一样,但我更习惯脑补成一个环状的漂浮物,剧里这个视觉上很棒,替代了我的幻想。皇家小园丁刚出现的时候我以为是第二基地的人,结果是什么反叛组织还被帝国抓了,那大概不是了,不过第九集突然翻脸还是有些惊喜的。

 3 ) 四个崩坏

本剧荣登我最近几年看过的电视剧里最烂的一部。看完剧想了想途中的吐槽,发现不论是从原著的形、神,还是不考虑原著单说电视剧本身,这部剧都烂到没有办法接受的程度。到头来实在无任何闪光点可言。记得早年间在科幻世界看到《基地》可能拍剧的消息时我十分激动,进而认为不喜欢好莱坞的阿西莫夫古板不懂变通。现在我只可惜阿西莫夫去世之后无法继续保护他的作品,而他对好莱坞的担心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本文基于我的记忆。因为我看阿西莫夫的小说和自传都年代久远,可能有模糊的地方。如有纰漏,算我传谣,多多包涵。


原著的形

原著的设定被改得基本没剩下啥了,被吐槽最多的性转和黑化对我个人而言其实没啥影响,不过值得注意是的,剧集含“亚”量甚至更下降了。不知道黄人们作何感想。在这个未来的世界,大概都被突突光了吧。

我这人其实不太在乎各种细节像不像原著,所以不细说了。哪怕《基本演绎法》这种完全换掉的,我觉得其实也非常OK。之前看《降临》很多人喷,我也觉得改挺好。反正原著也忘差不多了,看个大概意思就成。

只有一点应当提一下,我对那个宰相意见实在是很大。因为我太喜欢阿西莫夫笔下的机器人了。从这个角度,本剧和多年前智障的《我,机器人》颇有种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编剧大多没办法体会到这种美丽吧也许,只能搞出人机畸恋外加机器人战争这种烂梗。剧中丹莫刺尔实在也算不上个立得住的角色。创造丹尼尔的阿西莫夫泉下有知恐怕实难高兴得起来。

塞弗哈定是另一个改动较大的人物(其实性转三人组改动都挺大的),原著里是个老谋深算的形象,大概总可以默认为是白男,虽然其实也没明说。他是个坑蒙拐骗搞平衡的高手,口头禅在剧中由不同人物提及:“暴力是无能者最后的借口”。剧里一看卧槽,这个哈定全靠莽,我约莫她口头禅大概是“暴力是大佬最优先的手段”。大概要么是暗示她暴力倾向,要么是暗示她理解能力不行。此外,各种拉男友下水送死,言必称“我必须救基地”。结果最后大半夜偷偷想跑路,还偷男票的船?这时候也不提救基地了。我想救基地你得送死,我想跑路你得献船。这一路拍下来,不是污蔑黑人我是不信的,建议cancel一哈。


原著的神

正如我此前所说,对原著“形”的大幅改动大多我都没所谓。像克隆人皇帝的设定我觉得改得还挺好的(故事另说)。真正令人难受的永远是对原著精神的背离。

《基地》原著讲的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然而过程中千万风流人物依然闪耀。这颇合我的胃口,也是“心理史学”这个虚构的科学所表达的思辨,而剧集中又变成了天选之子和帝王将相的传奇。说好听点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说难听点就叫做腐朽恶臭,是对原著的背叛。原著中那么多人在那么多时刻,每个人做了一件换了别人也可能会做,但此时此刻又恰好应当他做的那么多件事,正如谢顿在审判后的那句“吾事已毕”。剧里甚至都不掩饰天选之子有多天选——每天被托梦,可以接近穹顶,还得是大佬的儿子。

地图炮一下,各类美剧美国电影乃至西方作品对血统的执迷和狂热简直是我无法理解的。塞弗哈定原著就是个路人甲,唯一能跟谢顿有一点关系的大概是半途而废地修过一点心理学。这不耽误老哥在基地搞政变最后搞出个科学宗教持续割周边世界的韭菜。为什么,为什么这剧里一定一定要把她设定为盖尔的女儿?为什么?她基地打工人的爹妈配不上她吗?越这样越让我觉得哪怕是种族歧视也是淮南为菊淮北为枳。雅利安人的高贵血统要代代相传,一切荣光也必将归于有德(血统)之人。

原著小说中对宗教的态度基本是科学地视其为“有组织的迷信”,这十有八九和阿西莫夫本人对宗教的态度有关。基地没啥心理负担地就把自己包装成宗教,这个教基地自己和周边世界的统治者都不信,就是用来骗愚民和割韭菜的工具。剧里搞到最后机器人都信教了,各种地方拍的神神叨叨的。你说你不吃不喝徒步走了一百多公里看不到幻象这说明啥,除了说明你身体好我觉得啥也说明不了。尤其不能证明你没有灵魂,或者不如说你看到啥幻象也不能证明你有灵魂。编剧可能无法理解有人不信任何宗教,或者无法脱离宗教来讲个好故事吧。


剧的形

即使不考虑任何来自原著的信息,单纯就剧本身讨论,本作中的各类漏洞也实在是多到不知道怎么说的地步。

最离谱的是太空电梯恐袭。这银河帝国好歹一两万年了,这么nb的太空电梯也400年了,随便搞个自爆就能炸毁?人家塔利班费这么大劲劫好几架飞机才撞死几千人,就这路人甲路人乙随随便便就能搞死一亿人,那这川陀有多少人也不够死啊。讲道理美国人别把自己太当回事了,知道你这么多年本土就搞过这么一个大新闻,但想抄拜托也用点脑子。就这水平银河帝国国祚五十年凑合事,一百年算走运,一万年就只能是编剧的大手了。

编剧的大手还实时控制着枪炮的威力和命中。NB烘烘帝国舰船直接被A国一炮干下来了。A国士兵碰到B国的两艘小船忘了有炮,突然就投降了。A国大聪明用一艘刚抢来的同款小船直接干爆了B国两艘船,仿佛船是自己国家造的。A国大聪明一个人从船上走下来竟然缴了几十人的枪,没人想偷袭。但天选之子可以不讲武德用弓箭就可以单杀A国大聪明。A国大聪明这么聪明还在用弓箭……更不必说士兵们人均风暴兵射术,人体描边大师。谁死谁赢全靠编,故事情节也就成了笑话。

此外如果没记错去往端点星的飞船是被放逐的,不能跃迁,只能亚光速航行。那从川陀到端点星走了十年量级,说明川陀距离端点星不超过几十光年。这大概哥俩在隔壁吧……所以破案了,这一切都发生在帝国眼皮子底下,而皇帝,都是盲人。

此外还有一些小的点,比如基地科学家怎么突然就可以导航跃迁了,盖尔刚吐槽完十进制转天自己就用十进制,穹顶周围怎么就寸草不生搞得跟外星人科技似的……反正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就完事了。


剧的神

“尊重差异”,我闭着眼睛都能看见这剧想表达什么。主题正确到不行,然而这出闹剧到头来也没能表现好它希望表现的主题,而仅仅是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对克隆人的歧视罢了。美国人只会讲一种故事了吗?

可悲。

 4 ) 爱的完成式

《基地》第三集里黄昏大帝临终前的几场落幕中,一直侍奉着大帝的人工智能女侍者Demerzel,在看着外太空第一任大帝的影象轰然湮灭的瞬间,安静的流下眼泪,我便开始诧异于这个改编角色的塑造,据说在原著中她的性别身份是位男性。而后她在深夜对着还在孕育箱里新生的大帝唱着温柔的夜曲,苍老不堪的黄昏大帝寻声而至,那份虚弱与箱中的婴孩有种对称的气息,但又呈现出完全相左的结局,一生一死,所以Demerzel的转头也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前者像是可以无尽回应的温柔,后者却在温柔里多了一份严厉拒绝,“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大帝黯然,但又像个听话的孩子,转身离去。这时,我对于Demerzel前剧目中还在落泪的那份“人性表现”,产生了自以为是的理解,她果然是个“铁石心肠”的非人类。可当黄昏大帝体力不支倒地而卧的时候,还是Demerzel悄然出现,像个女神般的母亲一样,抱起了浑身冰凉的大帝,安顿在塌,柔声嘱咐道,“睡吧,明天见”,好吧,这个角色在与大帝的关系中,“母亲”一职,真是做到了尽善尽美,心中对她之前的严肃便有了些理解后的松动。但接下来的对话,来的猝不及防,来的让我一阵哽咽,明明是科幻大片,关乎大情大爱人类大命运的主题,为什么要这么细腻的处理?我的心再一次变成了小柿子般,不禁揉捏爆出万千感触来…知道很多原著党反感于改编剧的面目全非,好在,没读过原著的我,并不知道其中利害,也许也只是由着自己太过烂漫的心,还是在这样一出科幻剧里被爱触及。

大帝虚弱地问道“这就是你想念他的原因吗?”

Demerzel摸着他的头,低声回道“不是的,亲爱的,有你就足够了”,说罢,附身亲吻了大帝的额头,大帝闔然闭目。

一声隐隐的抽泣,Demerzel轻声道“只是你们总会离我而去”。

此刻,我必须按下暂停键,平复自己的心绪。

顺便擦擦小眼泪儿

想起另一部关于人工智能与人类情感互动的电影《她》,结局虽然令人思绪万千,但主要还是强调了在这样的互动中,人类会承受更多情感上的失落与伤害,但在这幕剧里,却给出了不同的视角,正因为人工智可以记住一切,也因她日夜与人性相处,那种细细慢慢的积累,就像个黑箱里的记录,一无所遗,终究是会有“涌现”的完成,是程序上掌握了情感的规律还是真正拥有了人性的完备,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试着去开放的理解,而不是努力去证伪或是证明。

因为,人心也不过如此,既是完整也是时刻在变化和流动,除了自己,再无另一个人能清楚所有细节和隐晦,可说不可说。Demerzel也有她自己深沉的爱和孤独,侍奉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帝,从婴儿到老去,她的欢喜悲哀都被掩藏在那些机械的组织里,这时,是怎样的容器装蕴着灵魂都不重要了,我们的处境是相似的,那一刻,我们就拥有了一样存在的意义。

每一任复制人大帝都会在临终之时困惑于自身存在的唯一性,特殊性,这是他一生,万千分身的万千生都无法挣脱的轮回之苦,没有一次能逃脱。而Demerzel看到的却是“关系”,一次次,一场场相遇又别离的宿命,她不是在反抗,而是每一次都在用自己的爱去接纳。此刻,一种能被理解和看见的伟大,朴素而沉默地展现了,近似于揭示某种“真理”般,每一个拥有爱而又失去爱的人,不就是这样的无助而又坚强的么。

努力拥有与快乐失去,是人生的一条有趣曲线。

拥有需要靠智慧与毅力,失去则需要勇气和爱心。《孤独管理》王浩一

 5 ) 行活、文化气候与自由派意识形态

苹果版基地的问题不在性转、黑人演员、床戏太多。我不是种族主义者,我相当支持女权运动,对于好莱坞影视化改编时为顾及娱乐性和视觉吸引力在剧情上做较大幅度的改编也持很宽容的态度,问题出在更深的层面上。

好莱坞出品中越来越多女性、少数族裔、LGBTQ群体因应的是美国社会中声量越来越大、作为文化战争中一方的自由派意识形态,这点众所周知,在上述比较容易辨认的表象外,剧作的母题和架构是更本质的被浸染的部分。自由派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个体意志和个人权利的无限扩张,这种扩张之中是没有“自然”和“客观限制”的存在的,或者说这些是要被也必然被克服的东西。遵循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好莱坞出品之中,最重要的是表现主角的自由意志——一种个体性对于必然性的超越,从而伸张“人有不受限制地成为自己的权利”这一信念(当然在具体的剧情层面上往往只有主角有这种权利,配角工具人们是无所谓的)。

因为这一意识形态已经成为好莱坞中司空见惯的一种文化气候,作为一个具有明显传承性的圈子,一批批的好莱坞工作者在教育、混圈子干活的过程中不断被它影响,制造符合这一意识形态的产品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行活。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视听产品总是有那么几分相似的气息。《基地》影视化改编的难题在于《基地》的主旨实际上是与自由派意识形态相悖的,这部诞生时间远在60年代反文化运动之前的作品之主旨乃是“自然的铁律”。心理史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但却有着数学的形式。阿西莫夫通过这种设定将研究人类社会这一即使是当下社会科学愈来愈发达的情况下依然很大程度上属于诠释和解释学范畴的行为上升为科学,从而将社会也置于自然的铁律之下,人类的世界不再是自然以外的东西,而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其中的情绪是对理性终能认识包含人类社会在内的自然的铁律,服膺于它,进而利用它的一种高尚的尊崇——注意,是利用,不是改变,更不是颠覆——而不是个体自由与权利的无限扩张。基地的宇宙里,个体奋斗翻起的浪花不改背后统治一切的铁律,只有智慧而谦卑——对真理的谦卑——的人能窥见历史的奥秘,并聪明地在有限的地方施加一点小小的力量,不违背铁律的前提下让历史稍微偏转一点方向。个体的自由和权利不是神圣而无界限的,“我们都是历史的工具”。而这种气质,和好莱坞流水线上做惯行活的影视工作者们习惯表达的东西相差如此之远,他们只能魔改,大幅魔改。瑞奇和盖尔的爱情、瑞奇刺杀谢顿、哈定设定为超能力者、哈定否认“暴力是无能者最后庇护所”、克里昂大帝不断自我克隆引出的谢顿的葡萄比喻、新主教回归原始教义背后对自我克隆的大帝无个体性的批判,这些魔改点都是为了扩张个体的意志,强调个人无上的价值,将基地剧集重新变为当下自由派意识形态下的个体神话。这才是苹果的基地对原著精神的最大背离。从这个意义上,本剧可称为当代美国思想气候的一个投影,映射出现在这个美国和当年那个刚刚赢得二战的美国是多么的不同。

============== 以下是不友善部分 =================

所以就像我上面所说的,苹果版基地至多只是顺应当下意识形态的一部行活之作。短评里某位激动地宣称开启下个十年的那位大概是非常嗜好消费这个意识形态的话术。当下的自由派意识形态是自由主义传统从70年代开始一波变异的产物,具体可见liberal一词含义的流变,英语世界相关的文章已经很多了,这里不赘述。这波变异的一个显著后果是他的推手们批量地创造出一系列的话术、文化产品去推广这一意识形态。然而这些东西实际是零碎而不成体系的,具有煽动力而经不起推敲的。比如自由派们爱喊的各种口号,好莱坞大片里宣扬的止于粗浅情绪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自由”。因为只是宣传话术,所以它们和真正严肃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也不要指望嗜好消费这类话术的人对自由有什么真正严肃的思考。认为苹果版基地能“开启下一个十年”的人,这欣赏水平和思考水平可真是没眼看。

 6 ) 看《基地》让我想起了庄子

基地第一季看完了,恨家里没有电视机,用手机看这样的史诗剧白瞎了。看着豆瓣的评分,不到7分,心里真是为它叫屈。一定要和原著吻合就是一部好片子?那就不用拍电影了,直接看书就可以了。而往往人们喜欢看剧不喜欢看书,是因为人们对文字的想象力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作者的文字功底,尤其是科幻小说,但是镜头语言的门槛要低多了。或者,如果不是基地这部片子,我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部科幻小说。 川陀故事线的确比端点星线以及盖儿线好看。有无垠的太空、有异域星球、有宗教、有权谋、有男欢女爱,有我们当下社会的种种投射,有人情味,就好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李佩斯饰演的白昼大帝,当然首先是颜值和表演俱佳。有一幕是他在少女星赤脚走朝圣路。他的表演不仅骗了教会的长老,也骗了观众。然而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在返回川陀的飞船上,丹摩尔泽既无比艳羡又无比感伤地跟他说,一万五千年前,当她抵达朝圣路的终点,自以为和人类一样拥有了信仰和灵魂的她并没有看见幻象,因为她没有灵魂。最后一句话刺中了白昼,因为白昼和她一样,没看见任何东西,也就是他本质上和丹摩尔泽一样,都是没有灵魂的活体,区别只在于他是克里昂一世的复制品,克隆人,丹摩尔泽是机器人,高级AI。 再想想谢尔顿说的那句话,同一个葡萄藤只能结出同一种葡萄,酿出同一种味道的葡萄酒。没有进化就没有进步。得多天才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设定?一个皇帝为了让自己永久地统治帝国,克隆出一代又一代和自己一模一样的皇帝来。这些皇帝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甚至都不能走出宫殿,并且眼睁睁地看着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出生、老去。对Z制、J权的讽刺莫过于此了。 不过纵然如此,依然难逃命运的捉弄。事实上,克隆的源本,克里昂一世的DNA已经被人修改了,经历了十几代,每一代可能都已经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或者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一代不如一代,不过,在某些方面,也可能一代强于一代。还有在快完结时提到的银河理事会,这个组织也许就是第二季的大boss。又或者是克里昂一世为防止后代发生Z变而设置的更高权力机构。 黑暗兄弟来到地下室看即将出生的婴儿克里昂时,丹摩尔泽正对着熟睡的婴儿唱着摇篮曲的曲子,和最后一集白昼兄弟班抱着被丹摩尔泽拧断脖子的黎明兄弟的尸体“火化”响起的背景音乐,有着同样的空旷、苍凉。不由地想起庄子的“野马也,尘埃也,万物以息相吹也”。如果没有灵魂,世世代代稳坐江山又如何?生命的可贵正是因为时空无垠而生命有限。 所以《基地》也是一部哲学片,一部拷问人之所以为人的局限与短暂,而恰恰是这局限与短暂,才让人的一生充满意义。

 短评

就差把主角改设为跨性别精神障碍黑人女同了……(PS:本人酷儿,同属少数群体,看完没觉得被尊重,感觉有被冒犯。)

4分钟前
  • 足下生风
  • 还行

《基地》看完第一集,太空电梯和911的灾难记忆相互呼应。大概是阿西莫夫有了一个叫本拉登的粉丝,然后911的记忆又在这部苹果剧里重现,这种绵绵不接的集体记忆和创伤的交互回响相当震撼,也佩服主创的表达和反思的勇气。Psycho history现在看来不如被理解为一种大数据的文化史,可矛盾在于企图用科学的方法表达,但核心的精神却又那么精英主义和诗学化。不过我觉得暴风中如朽木折断的大树,不大会是美国的预言,毕竟美国不会只有两个数学家算得出先知一样的公式,即使只有两个人,也不会把他们流放或封杀了。[doge]另外女主在打光暗的时候其实很耐看,以及Apple TV垃圾app差评

6分钟前
  • 扎学家施耐庵
  • 力荐

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格局下降了好几个层级,还塞了一堆令人反胃的爱情戏。apple tv原创组能不能赶紧倒闭?

9分钟前
  • overkami
  • 很差

不是原著粉,至少电影级的银河尺度罗马衰亡风视听是合格的。讽刺的是,在这样一个史诗级科幻巨著再次影视化改编之时,《迪迦奥特曼》竟然被禁……

11分钟前
  • 圣迭戈-北岛
  • 推荐

就这么说吧,看完《基地》(剧),我仿佛没有看过《基地》(小说)…

12分钟前
  • 小侠来了
  • 较差

的确让人失望了,就算不看原著,当成一部全新的科幻剧来看,剧情、人物、剪辑都是失败的

14分钟前
  • 还行

群星在上,谢顿在上盖尔·多尼克性转,塞佛·哈定性转,伊图·丹莫刺尔性转,克里昂是克隆人,谢顿不留在川陀搞第二基地,去端点星,芮奇和多尼克谈恋爱,又杀死谢顿,这部剧,你也配叫《基地》?条条大路通川陀,群星尽头,此之谓也艾萨克·阿西莫夫克里昂大帝一世伊图·丹莫刺尔哈里·谢顿切特·夫铭铎丝·凡纳比里雨果·阿玛瑞尔芮奇·谢顿婉达·谢顿塞佛·哈定侯伯·马洛贝泰·达瑞尔骡史铁亭·帕佛艾嘉蒂娅·达瑞尔葛兰·崔维兹史陀·坚迪柏宝绮思奴比雅蕊拉詹诺夫·裴洛拉特菲龙机·丹尼尔·奥立瓦

18分钟前
  • 不在焉
  • 很差

完美照进现实,预言帝国毁灭要五百年,这剧能让我看到残暴的川屯屯长狗带的那一天吗

20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力荐

非原著粉,单纯观影体验非常推荐,想看该剧别被评论左右了,小说就是小说。电影就是电影,两者有着天然的差别,电影制作需要具象和可视化需要视听呈现,小说有些东西是无法可视化的,就像电影拍不出柠檬是酸这个本质一样,需要借助外界来体现它的酸,原著粉有原著粉优越感不必理会,观影是比较私人的事愉悦自己就好,每个人感知也不同。

24分钟前
  • 呢喃
  • 推荐

谢顿在上,心理史学能梦见跨银河疫情吗?

25分钟前
  • Evarnold
  • 还行

非常有意思的想象。

29分钟前
  • 林峰
  • 力荐

看完第一集了!

32分钟前
  • 小林BBer
  • 力荐

李佩斯年纪这么大了,身材还这么好。

35分钟前
  • RYAN🌈
  • 推荐

我去,为啥杀了哈里博士呀呀呀呀呀

37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会数质数就是银河系数学扛把子,会背圆周率10000位是不是最起码大学数学教授了?会背元素周期表是不是就是化学教授了?脑残文科只能靠这个来吹逼了,因为他真的不懂数学,在他们有限的数学知识里,质数这个名词,就代表了他能知道的最高深的数学知识。好莱坞现在净是这种屁都不懂的脑残编剧。

40分钟前
  • 还行

当初阿西莫夫写《基地》的时候没想那么多,30年后他才决定写前传和续集。剧集是反过来的,才出第一季,甚至第一集,就在想续集、衍生剧了。比如第一集开头就提到了《基地2》的骡。再比如将德默泽尔拍进来。德默泽尔并没有出现在《基地1》中,而是出现在《基地前传》两部曲、《基地7》《机器人》五部曲中。导演之所以把她拍进来,就是在为《基地前传》《基地后传》,以及《机器人》衍生剧做铺垫。你连《基地》本身都没拍好,就开始想着为衍生剧做铺垫了,未免有点本末倒置。盖尔、德默泽尔、塞佛·哈定都被改为了女性,而且其中盖尔、塞佛·哈定都是黑人。小说中瑞驰是有老婆的,导演却安排瑞驰和盖尔谈恋爱。意思是之所以把盖尔改为女性,就是为了让她和瑞驰谈恋爱、生孩子?谢顿算到了未来1000年的事,却算不到人们会把他的剧集拍得这么平庸。

45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无意冒犯,但是黑人真多啊

47分钟前
  • 迷之尴尬
  • 还行

不知何时开始,科幻改编都洋溢着浓浓的权游感,科幻未死,科幻改编已死

50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还行

有Apple TV这么好的制作,书剧分离不香么?抛开原著,剧情其实很顺畅,故事节奏和悬念设置都在线,性转的主角在目前的设定下也并不违和。另,李佩佩这位失踪多年的德州老农终于回归主业了,追剧多了很多动力。

54分钟前
  • 弥呀
  • 推荐

美国科幻最不缺的就是令人惊叹的特效画面,就怕惊叹的多了,也就稀松平常了。然后下次仍然不免惊叹。故事也得能跟得上才是硬道理。这可不分国家。

56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