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两星给演员和她们的台词功力,一星给造型。
演员的演技都不错,这个暂不论。可惜剧本是男人编的,因为内容充斥着对女性的恶意。(搜不到是不是真实事件)
阿娣为了反对娃娃亲而选择加入自梳会,那也就证明了她知道背叛姐妹的下场。心志薄弱的人因为未婚夫而逐渐动摇了,尽管在此之前她并不清楚,但难道不该守规矩吗。香港黑社会做错事也要被一枪打死,凭什么女人就不能心狠手辣呢?居然还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戏码。真恶心到我了。
主角尚美菊是落魄贵族,经营着一家缫丝厂让女工们得以谋生。现在也有这样的机构是纯女组织,确实合理。但电影描述得像自梳女得感谢这个男人似的,要不是这个蝴蝶效应,尚美菊也不会觉醒?但到了最后,尚美菊疯后,又像要将责任都归到她自己身上了。
尚美菊此人是生不逢时,思维太超前了,竟想到女人也能团结起来自力更生,还制定了规矩让组织得以运作。她养妹花做妓女的手段也称不上光明磊落,尽管戳中了男人的软肋。这种报复手段可谓是不够报复社会,毕竟男人动不动就随机杀人,女人只杀自己和女人。她不是大善人,收留无家可归的女婴,将她们养大卖到妓院,只为了看着男人们可望不可即的失望。
可以说是短浅的目光妨碍了她的事业,安于在一亩三分地里怡然自得,自己带头用强权侵犯姐妹的权利,都是不可取的。不过无论如何,这部电影称得上是“男人眼中的女权”最好诠释了。
从这个片子知道的“自梳”旧俗
电影很多演员都是当时北影1992级表演班的同学,袁莉怎么也不觉得美,女主角阿娣扮演者刘威葳,那时叫刘薇薇,电影学院还没毕业,一直到现在都是很漂亮的演员;要买袁莉扮演的胭脂的老板是由著名演员李强扮演;电影开始的监工是李易祥演的,那时也叫李强,后来改为李易祥。
其实袁立早期拍过些好电影的~ 自梳女的确在粤地出现过 女人的自由永远也逃不出男人制定的规则 PS这部剧里都是94年日后的熟面孔啊 出现在还珠格格 汉成帝 雍正王朝里0-0
广州的陶陶居,在这剧里是唱戏听曲的地方。开始还以为看错了,还真的是呢。。。无感的剧情。同类型看的有点多,麻了原来很久很久以前,阿宗跟小月合作过,这奇妙的缘分啊
今天早晨看了一点这个电影,突然眼前一亮,里面居然有尓豪,我顿时就笑了,跟看见了自己家人一样,可亲切呢
画面也忒模糊了哇,早期袁莉还没铁齿铜牙
童年阴影… 当时完全不知道那位大妈新娘抱尚女士是要干嘛,还想说是不是瘫痪了呀?囧。好像是在这个电影里第一次知道浸猪笼是什么玩意儿:女的被绑上装筐里,脚上绑上巨石,还得从怒高的悬崖上推海里去… 是怎么想出这么绝户的方法的呢?
刘威葳阿娣那条线好看,我觉得她比袁立出彩太多了,当时是,现在还是,就是人低调。李易祥也不错。92班里的女孩子那时候有几个还有点婴儿肥,很可爱。我觉得她们其实当时可以去拍个红楼也不错。
两个主线一起推进,开始觉得有点乱。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还是很棒的。最后的悲剧结局有点太突然了,好电影。
里面的女孩个个青春亮丽,妆容非常讲究,眉形都不一样。尚大小姐演得不错。这个故事探讨了女性独立,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居然是自梳是要不得的,女性应该为真爱嫁人,走入婚姻和家庭,独立二字完全被抛弃了。不过比起琼瑶式的言情片高了好几个档次,加上百合片太少,四星吧。
看到自梳女以自杀相威胁时,真想她们上去干一把。
好多年前看的时候年纪好小,但也是看得泪流满面,从此对普超英超有好感的,后来在一些戏里看到袁立也是莫名好感。只是一直想不起电影的名字,今天看《自梳》突然灵光一闪想到女人花这首歌从而找到这部电影。
其实袁莉的表演感觉没有太出彩的地方,毕竟那时她才刚出道而且成绩还不太好,94年的电影,很棒。很喜欢阿娣那条线,她父母离开早,能够找到的保护太少,才因为对未来恐惧而选择自梳。虽然那个年代是男人的天下,但阿福那种全情投入单纯执着的“喜欢”,是某种程度上男权的退让。感情可以战胜制度。
像在看场舞台剧。值得讨论的太多了反而不知该何从下脚。
一部离间妇女感情,歌颂男人的电影。给人传递的观念就是这个为女性摆脱男权压迫的自梳女会存在是不靠谱的,美化男人的同时臆想出很多问题并归咎于女老板。一般电影揭示封建社会批判的是那些糟粕习俗,但这里居然批判的是为女性独立建立的自梳会,批判它不让女性追求恋爱自由,但和强迫女性结婚相比起来到底哪个对女性的伤害更大呢。全篇有戏份的女人都是坏角色或者下场很惨,尚小姐卖人,胭脂自尽,女人只有嫁人才幸福,不嫁人的都没有好下场hh
自梳会创办的本意不是为了帮助女性,而且为了男人,自此给女人套上了枷锁,这不是真正的进步
小时候家里有碟 刷过一回 片子里的拖鞋声很有印象二刷 几位女演员都好漂亮 各有各的美.... 妹仔这个称呼好娇憨 身世都太可怜了 总算阿娣找了个好人家
想看朱延平的《女欢》,结果下到这片子= =
好小的时候看过~那是我第一次知道自梳女这个概念~
明代中後期起珠三角一帶流傳下來的自梳女習俗文化現象(包括「買門口」「養妹花」「沉豬籠」),20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女性社會地位提高和戰亂的影響而漸趨消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