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美丽
美丽
忘不了初次见面的忐忑
羞涩
时间洗不去铅华
有人深深的怀念美丽的初衷
连名字也被忘记
也许坚持未必是件好事
也许忘记才懂得生活
世上唯美的故事很多
只是毕竟还要生活
面对美丽的事物
还有世俗
平淡的日子和宁静的夜
还有那首悠悠的小夜曲
2 ) 沒有答案,有的只是選擇
“節制”,講好故事所需要的技巧(也許並不該用技巧這詞)。相反,不知節制,肆意宣洩自己的情感往往導致故事一塌糊塗。就像聰明人都懂得收斂自己一樣,節制至少可以使故事看起來不愚蠢。比如智齒無疑是《SARANGNI》一個重要的隱喻,而導演也只是旁敲側擊地暗示它。作為我們身體的一個隱患,智齒一方面宣告著身體的成年,一方面又保留起對童年和青春的鄉愁與懷戀。有人可以痛痛快快地拔掉它,仿佛成人的割禮,然後放眼向前並無什麼留戀;有人則患得患失,情願留著它,仿佛這樣就可以留住過往失去的一切。故事只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如很多生活中偶然相遇的問題,我們大多會衝動地想立刻瞭解到答案。然而這樣的問題通常並沒有答案,有的只是選擇和選擇後的結果。故事在曖昧中結束,因為導演無權為劇中人做出選擇。
3 ) 初恋见光死
如果你是一个30岁有稳定收入却迟迟无法进入稳定关系的女人,
尤其是身边有一个了解你过去会温柔照顾你生活的男闺密,
也许你应该拔智齿了。
很多人从影片中看出师生恋,
我只是看到了一段恋情。
一个17岁的少女和她突然消失的男友,
然后长大了的30岁女人和她回忆中的初恋。
我想导演在影片中让一段感情分裂成四个人,
是为了更清楚的展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吧。
其实结尾很清楚的可以确认这只是一段恋情,
结尾那个17岁阑尾炎手术后给男闺密看伤口,
那是男闺密和她的曾经。
所以本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17岁的女孩因为狗结缘了一个男孩,
那男孩车祸死了,女孩去看狗,遇见男孩的双胞胎弟弟,
然后在死去男孩的房间里和他弟弟发生了关系。
之后,那个弟弟觉得女孩只是因为怀念哥哥才和自己在一起,
所以感觉受伤害,就火速出国了。
女孩以为男孩消失的原因是自己不成熟没有女人味,
她尝试穿高跟鞋,为自己阑尾炎手术后留下伤口而自卑,
长大后依然沉浸在错失的初恋里。
她一遍遍回忆那让她飞扬的吻,
一遍遍回忆不成功的初次床第之欢,
甚至连回家坐在狭小的厨房盯着洗衣机清洗内衣的紧张都让她回味无穷。
终于,在男闺密的安排下,见到了刚归国的初恋男友,
30岁的她才发现,原来放在心底十几年的初恋连自己的名字都忘了,
原来自己一直勉强自己穿着一双不合脚的高跟鞋,
原来17岁的时候那个男孩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原来真的像男闺密说的,
自己记忆里的那个人和真实的男主角根本不一样。
所以,尽管在一场虚拟的游戏里,
那个回忆里的少年暂时取胜了,
可是男闺密才是最终的胜利者。
因为他赢得了妈妈的喜爱,
他会因为一只死猫通知自己改变回家路线,
他知道止疼药在哪里又会拿捏止疼的恰当时机,
他全然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包括那个伤口,
他尊重自己同时耐心守候,
所以很值得赢得女主角释然的微笑。
一本借出去再没归还的书,
书上一盆手绘的小花,
一堆地球仪和世界地理,
还有那只狗,那对兄弟••• •••
终有一日会像泡沫一样在阳光下破裂,
因为,初恋和网恋一样,会见光死。
4 ) 黑木瞳的智齿
我的口腔里曾经有两颗智齿,好似可惜,生得东倒西歪。品相难看也就算了,偏还要不时疼痛,搅得心烦。
医生说拔,但实在疼痛,硬生生的将身体的一部分在他的位置剔掉,而且当作手术来做。尽管会打上麻药,但这样的事情,医生也会告诉你有些疼痛。那些残忍的白衣天使,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若是他自己生了不好看的,也会权衡一下,到底怎样。
所以
我只拔掉一颗
剩下的那只
就在那里安静生着好了
刚看完《智齿》,是个韩国电影,很轻很轻的那种,师生恋的那种。
本来挺美好的,那样和那那样的爱情
剧情我不透露,因为我也没懂
女主角的那张长脸,说不上喜欢或者好看
只是总想起黑木瞳
一位越老越清楚的处女
清楚
这个词形容女孩相貌实在太好
清楚
生长在我左侧的清楚
智齿
生长在我内侧的痛楚
情节很不重要
很有必要在看一遍
现在只觉得手心有点热
因为另外的那只太凉
如果两只手可以平衡掉双方的温度
那该多好
呵呵
有支初恋
遗失在扁平三角形的左侧
丢在角落里
我正在拾起
5 ) 青春是一枚转世轮回的禁忌果
朋友长智齿了,让我想起几年前看的这部片子《智齿》,想起30岁的赵仁英揉着右颚喊疼的样子还有花开的庭院,于是翻来再看。当年看的版本结局是赵仁英和她的三个男人坐在庭院里各自笑着,各自是只有自己才懂的表情。这次的结局是17岁的赵仁英让又一个政佑摸着自己肚皮上新愈的伤疤,说:“如果有来生,我要做李修”。
为什么要做李修呢,因为要做爱情关系中先离开的那个,还是要成为至始至终被爱的那个,或者只是因为爱想融为一体?17岁的仁英是30岁仁英的曾经,30岁的赵仁英是17岁仁英的未来吗,那倒未必。共同的是那份青春痴狂。
30岁的仁英爱上了自己的学生李修,她说是因为这个李修的名字和长相都跟自己的初恋一模一样。她坚信于自己的这个理由但也在伦理和放开自我之间犹豫不决,当然她最终选择了不顾一切去爱这个年轻的孩子。我更倾向于把仁英的爱归结为对于一个充满激情青春洋溢的生命的不可抗拒。青春,总是这般鲜亮诱人呢。就像Humbert眼中的Lolita,就像Mrs. Robinson眼中的Benjamin,像成熟的半透明的樱桃,像清晨第一缕阳光下的露珠,呼之欲出,一触即发。这种美感,是带着刺激味的,仿佛偷尝被蛇舔过的那枚苹果一般,无法抗拒。
青春里总该有段初恋的,是青梅竹马也好,心照不宣也罢,哪怕就是暗恋,都因为发生在成长进行时的孩子们身上,都是可以被镜头美化得不可方物的。爱情,当它与青春相连,除了纯美,还有挥霍。记忆的季节里仿佛没有了萧条的秋天和寒冷的冬天,取而代之的是春天的蓄势待发还有夏天的激情似火。当然,如果是美好的初恋,也应当是以分别为结局,无论是30岁的仁英还是17的仁英,无论是念念不忘还是无力回天。
17岁仁英和30岁仁英的故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就像很多人的青春里上演过的大同小异的场景,有的记忆就像是刀疤一般忠诚。导演的两条线的刻意安排,是为了回放青春的轨迹,是为了让17岁与30岁来一个碰撞。30岁面对17岁是有很多无力感的,有惶恐有焦虑甚至不知所措和被激发后的不甘,也可以说是理性面对放纵的无力。
结局时三个男人能够和平共处在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想来对于30岁的李修而言仁英只属于回忆早已经变了模样,对于小李修(其实是李修的弟弟)而言只是青春冲动的游戏(卜卦的说小李修对仁英不是真心),只有政佑是最真实的存在——是那个母亲认定的女婿是牙疼了最先想到的男人也是仁英知道要把握住的(所以在政佑面前她从没承认自己和李修睡过)。政佑自己似乎也一直胸有成竹。男人的胸怀有时也是一种策略啊。对于30岁的仁英而言,就像是为自己的没有结局的暗恋续一个醉生梦死的故事,一个可以自己占主导地位的故事,也像是个孩子玩的游戏,不过危险系数有点高。好在她走了狗屎运。
说智齿是成熟的标志,导演的意思应该是仁英在长智齿的疼痛中认识到了成熟的爱情,也走向了真正的成熟。在这个意义上,恋爱会让人成长的言论倒也得到了佐证。
无论怎样,青春总是好的,哪怕是一枚禁果,也是无毒的。
ps:演17岁仁英的小女孩感觉很像江一燕演的周蒙,只是少了点灵气。
6 ) 智齿:隐痛的感情
最后一次长出智齿是去年的春天。一连几天都没有办法正常进食。痛到最后连半边脑袋都失去了知觉。整个人木木的。只感觉到后脑勺有一根神经被一个顽皮的孩子一直生生地扯着。后来实在挺不过。便去手术。在麻醉的状态下。看到血肉模糊的那个洞才心安了许多。术后又陆续痛了几年。经历发炎、消炎、退烧、再发炎、再消炎等等反复。最终还算是平复下去了。其余的三颗长的时候只是略有感觉。仅有这一颗。仿佛是前世中下来的符咒。注定逃不过这一劫。
终于经历了考试。出考场的时候。结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要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这意味着我有一段非常短暂的时间可以用来睡觉、看碟、读书、去附近的城市看朋友、甚至是发发呆。这部名叫《智齿》的韩国电影。放在我的电脑里面已经有了一些时日。在昏睡了超过十四个钟头后。我捧着一杯热开水坐在午后温暖的房子里面静静地看它。没有开即时通讯工具。没有开手机。
女主角很美。尤其是笑起来的时候。眼角弯弯的。有稀疏的鱼尾纹。这是一张生活历练的面孔。经历了。明白了。对于一切都了然于心了。从前的那些爱恨情仇可能就像前面三颗长出来的智齿。即便有痛疼也只是轻微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我相信在某一个时刻。她一定在内心里面认定了这样的一个结果。直至他的出现。他是她的学生。他成了她的最后一颗智齿。魔咒的开始。
他像极了她的初恋男友。拥有着跟初恋男友一样的名字。然后她精神恍惚起来。很多时空以及场景都交错在一起。她想起在年少的时候。她将小狗托付给他。然后他出车祸。她看到自己在急救室里面。神经紧张。他永远地离开了她。带着她的疼痛和歉疚。就像那些换掉的乳牙。只是因为成长。必定要付出代价。她无法预知她的生命是否还有其他一段一段的感情。但是她却止不住的怀念。
可是他终究不是他。他是历经岁月之后的最后一个疼痛。而此后的一切痛都已经与爱无关了。她将它隐忍地收藏在记忆里面。不再与任何人分享。
文/左边[LeftFM.com]
我给女主角起了个外号,叫桃花眼。
7/10 晕乎乎地把电影给下错了...但也没有很难看啊,甚至还有一点意思。叙述性诡计用得真好,一步步地让观众把过去与现在混淆在一起,冲淡了一切对巧合的不适。结尾的时候把女主记忆中初恋的形象,现在同居的情人,以及初恋现在的样子放在同一个屋檐下吃饭,也是很有趣了。
是念念不忘初恋,还是十七岁少女心又跳了,或者两者本身就是同一件事情。两个仁英出现的时候我还在怀疑这是个科幻片。姐弟恋其实挺萌的,就是男主的脸不太行我无法入戏。男人选哪个,首先得床上功夫好啊姐姐![初恋问女主,你去过巴黎么,去过,很多年轻。苔玲明明是上一年刚从《巴黎恋人》回来的
最近兩天3部初戀的故事,這部從頭到尾都很文藝,文藝就意味著不給明確的結果,一個女人3段記憶,一開始以為是現實與記憶交錯,還感慨功力不錯,結果發現只是用了一個巧合。和尋找金鐘旭一樣,發現記憶早已逝去,眼前的喜歡才是真的喜歡。BTW金正恩真的近看還是很漂亮啊~
感觉女主角好美啊,那种柔柔的感觉很细腻!其实一直看到最后也没有明白到底结局会是什么样子的,但是这就是爱情,尤其是女主角的表演很耐人寻味,理也理不清的感觉,初恋我们恋上的就是一种感觉,忘不了的是感觉而不是某个人。。
到最后5分钟才知道为什么片名叫智齿了 原来是因为女主的牙齿疼 看到快一半是才明白电影讲的不是女主的回忆和现在 而是两个人的故事 电影最后一段那三个男的 是表示女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吗?还但愿来世做李修?看到巴黎恋人的份上多一颗星 演技不行 画面挺漂亮 囧 那是朋友不是男友?
电影看得有点晕~一直以为是回忆的那部分原来是同一时空平行推进的~于是真实和回忆混合到了一起,故事的框架,真的有点禁不住推敲......不过也许这根本不是影片在意的只记得那个吻,女主角找到等了很久的男主角,然后吻他,慢慢地,她就开始飘起来,像极了夏加尔的那幅画......
他們一起探討夢想。他說他不喜歡唸書但是他想做一名醫生 因為他無法忍受 有人死去。他們在車上一人一隻耳塞的分聽iPod 彼此對望著輕輕哼唱。他在黑暗的補習教室裏等她來赴約。撥亮了燈之後又掀熄 掀熄之後 又被撥亮。徬彿在反反復復陳述 愛我、不愛我、愛我、不愛我。我躲在別人的故事裏流自己的眼淚。
女主角眼睛的空洞很深邃。我记得当初我是因为这张海报才看这部电影的。如果是这个理由,听起来是单纯而可爱。可事实上,现在想来,我应该是因为“师生恋”这种禁忌题材才选择观赏的。总之,有上半身的理由,也有下半身的理由。
故事核如梦似幻,虚实莫辨,并行的双线人生让人分不清究竟是过去是当下抑或幻想,而剧本前段的编织,险些误导我以为这是一个类似《想见你》的故事。不过还是不太一样,本片相比在结构上更简单,处理得也更“任性”,一切均由女主的视角出发,一条是重新“体验”初恋的线,一条是重新“旁观”初恋的线。而这两条线交汇的时刻,就是女主在审视自身如何看待初恋问题的时刻。将初恋比作智齿,是导演的巧思,把回忆与当下结合,让影像游走于斑驳与修饰后的记忆之涯两边,呈现出一种意识流的美感。只是除了女主和郑有美,其他人的表现都有点尴尬,特别是那个小男孩,简直木讷至极,完全不会演戏,极其影响观感。
就表达的方式还算有点意思,落实到情节上就有点想不通,也真懒得费脑子,因为角色的行为都好不合理和让人讨厌啊!!!
你未来的爱人,一定带着你过去爱过的人的影子。
难得我看的认真点的一个片子 还是多给一颗星星好了·· 其实我也没那么赞成姐弟恋的··
这部电影成就了郑有美,演技真实自然,尤其哭戏,撕心裂肺的感觉。不敢定义这部电影,有点儿精分,在奇幻与现实中闪回,记录成长的历程。妈妈说最想回到30岁,而30岁的女儿却想着17,18岁时那个青涩没有智齿的她遇到的男孩。于是,她在过去现在中穿梭,最后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智齿的痛让她笑了,然而,再痛,也是没用的牙,除了拔掉又能怎么办呢?
美好初恋,痛苦结束,时光易老,却再现恋人,你不知如何选择?不要迷恋初恋,对的人现在就在身边。
感觉一点也不好看,还有点矫情
于是傻B韩剧原形毕露/
情节的设置文艺,清新,有很多不会出现的巧合,真实的发生在电影里,他叫什么其实都不重要,三个人你初恋的现实样子,初恋在你记忆中的样子,以及你的现实男友,这三个人在同一个时空出现,各不相同的表现,也许都是爱的(曾经爱的),女主最后笑了,三个都不够爱,花这一事物如同女主,他们三个看到的花都不一样,他们眼中的女主也各不相同,甚至女主眼中的自己也不一定就真的是自己,她的笑显示着,她疼的智齿提醒着她,你该成熟了,长大了,小女孩的设定给人一种,天下的女孩子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这样的过程的感觉,特殊也普遍。
很多电影看了跟没看一样,韩国电影尤其多,这就是其中一部……对了,女主的三代golf是我的菜,多给一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