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悲欢岁月,站在历史尘埃的旁边,伤感无言。每个人都拥有过童年,它是一段人生的起点,它支配着未来生活的节奏,展现了人们对过往的依恋。故乡的斜阳如水,明澈宁静,悠远而祥和,总给人说不出道不明的慰藉和伤感,让人觉得那是一个值得安放灵魂的地方。人们总是以为,童年远不应该受到禁锢和限制的阻挠,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儿童连选择自由的权利都没有。“我们不能生活在谎言中,要生活在真实里。”可是真实在哪?他们都似乎存在于一个虚化的世界。每天醒来,面临着食物的匮乏,战争的侵入,炮火的袭击。生命如此之轻,生活又如此之重。
尼尔•乔丹根据派屈克.马克白的原著改拍的电影,关乎一个男孩与暴力和精神病所做的抗争。影片的故事发生在爱尔兰,一个拥有足球狂热的地方,片中几次出现足球的片段背景都是在因为镇子将要参加一个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的足球比赛。60年代初,小男孩弗朗西斯•布拉迪出生在都柏林的一个普通家庭,幼小的他对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他的生活伴随着他最好的朋友乔,他们一起为漫画书和电视中的冒险故事兴奋并深受鼓舞,丰富的想象和探索贯穿他的生活。但是在这看似和谐的生命表面之下,隐藏着一颗充满灾难的灵魂:弗朗西斯的父亲是一个嗜酒如命的酒鬼,母亲间歇性情绪失控,定期要被送往精神病院。
每一个疑惑彷徨叛逆乖张的孩子都有一颗凄凉痛楚的心。家庭是紧紧包在身上的纹身,一辈子也去不掉。嗜酒如命的爸,软弱无能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蓦然面对自己渺小的时刻,我们该逃往何处?“要摆脱卑贱,唯一的出路就是往高处走。”于是男孩选择离家远行,肆意游骋。他四处狂乱,调皮戏谑,满口粗话,毫无定性,活脱一个屠夫男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为你准备的佐料是什么。可当他回来面对母亲的自杀身亡,现实和理想背道而驰,尤将罪责归咎于自身,百感交集。
隔壁邻居纳金特太太经常谩骂布拉迪全家是猪,无法相处。尽管家庭遍布磨难,但是弗朗西斯深爱着他的父母,他根本无法容忍纽金特太太的无端侮辱。然而他美好有趣的童年时光,逐渐充斥了越来越多的破坏性和威胁性行为,最终他将自己带入了精神病院,那个美其名曰“修理厂”的魔鬼之地。弗朗西斯被社会打上了“疯子”的烙印,并且丢失了他最亲密的友谊——乔居然和纽金特的儿子开始来往,弗朗西斯仿佛是到达了人生最高的崩溃点。无处可去的情境下,弗朗西斯接受了一份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可怕的工作,在屠宰场宰割牲畜。自此弗朗西斯脑中的幻想越发离奇恐怖,异形入侵,原子弹爆炸。在这过程中,他的眼前常浮动圣母玛利亚的影像,她的出现,让他拾得了生活的勇气,最终远离暴力之径。
父亲的堕落,母亲的死亡是导致弗朗西斯遭遇的两个诱因,但是罪魁祸首还是自命不凡的纽金特夫人。她与弗朗西斯之间的长期争执逐渐使得了弗朗西斯走上暴力之途。马克白丝毫没有怜悯偏袒其中的任何一方,但是纽金特夫人猖獗的亲英主义思想,让爱尔兰血统的作者对她的描绘减少了许多讨喜的色彩,相反地,他让这个角色令人深恶痛绝。现实尽管难寻踪迹,但是亦真亦幻的梦境里还是看到了显而易见的交流感。圣母出现时的光景,圣光普照,瞑目低眉,仿佛有一阵氤氲馥郁的香气飘散而来,让人顿生爱慕依恃之心。此刻他已从冷酷人寰逃向了神的翼庇之下,但是圣母时有时无,往往在他遭苦逢难之时她遁形得毫无踪迹。
弗朗西斯的暴力和谋杀悲剧是他的成长环境造成的,也许这样一个困惑少年的遭遇,今日你很容易在报纸头条上发现,但是尼尔•乔丹并没有将这个扰乱人心的故事背景传统化处理,他的方式是特别的。他用弗朗西斯的经历为60年代爱尔兰工人阶级的命运描绘了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抽象画。“屠夫男孩”从事的是一项血琳琳的野蛮工作,过度的处理方式很可能让细微的表演产生令人作呕的喜剧效果,但是小演员欧文斯的精彩演绎扭转了这个局面。为了寻找这个小主角,尼尔•乔丹曾放话说他要找一个年轻的詹姆斯•卡格尼。事实证明,他的挑选是成功的。值得一提的是,弗朗西斯的酒鬼父亲的扮演者,是尼尔•乔丹电影的御用配角,他的表演异彩纷呈。另外,扮演妻子的女演员,那种压抑绝望的情绪,在电影中简短的片段里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人性悲歌下的复仇承载,神父的亵渎,朋友的疏离,加上共产和核战的背景,这个故事氛围令人万分恐惧。凌乱的地板,狼籍一片,哀鸿遍野,给人尸尘铺就感觉的垃圾场。但是挥霍大刀鲜血淋漓的这幕还是很令人豪爽的,这是战争结束的发泄,大快人心的倾吐。他是一只不卑不亢的小鸟。结局有点像《飞越疯人院》,尽管给人希冀空间,但是青春不复返,也许这是他与自己的最后一次对话,也许飞越的翅膀仍旧不停息。
或许原小说的作者屈克.马克白想要展现的是一个成年人的故事,但是弗朗西斯的表演塑造了一个过度亲近成年世界的人物,包括他背信弃义的朋友,教养所似乎也像是搬运于狄更斯的小说,里面的神父猥亵儿童,抛却禁欲。电影制作者将弗朗西斯的经历描绘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充满幻想的图景,使“屠夫男孩”的形象充斥眼球,却难以撞击心灵。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尼尔•乔丹从来不会拍出一部无趣乏味的电影。除此之外,敢于让富有争议的创作歌手Sinead O'Connor扮演满口俚语的圣母玛利亚,这样的电影人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原著中放火烧房的时候再次播放了男主角妈妈最喜欢的《The Butcher Boy》,电影中的这首主题曲便是由Sinead O'Connor来演绎。
孤独真是一种能拥有极大杀伤力的罪虐。让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制造一个个惨烈的故事。被世界抛弃,却无罪可揪。最后换来一句“这个世界的运作是那样一种方式,而我们的是另一种”,哪有如此简单... 安吉拉卡特不是说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哥特时代,只能孤独着吧。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谎言,他们最终都毫无价值。如果谁告诉你世界永远灿烂,那我会说,他一定是一个骗子。 所以,像海明威说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发表于《看电影》2011年“天地街66号”,禁止转载。
《悲欢岁月》 The Butcher Boy 年代:1997年 / 国家:美国、爱尔兰 / 导演:尼尔·乔丹 / 主演:埃蒙·欧文斯、斯蒂芬·雷、菲奥娜·肖
1、一个孩子的悲剧!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与暴力和精神病纠缠在一起,这是他的成长环境造成的。他的家庭不和睦,母亲早逝,父亲是个醉鬼;他被一个不友好的女人骂是全家是猪,经过一番报复之后,他被关进劳教学校,而这期间他的好友又背叛了他。这个“屠夫男孩”被一步步推向了社会的边缘,他从事的是一种血淋淋的野蛮工作,他还为成熟的人性也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渐扭曲。在他看来磨刀霍霍是很豪爽的,那种感觉就像原子弹爆发一样彻底发泄。因而微观来看,这部改编自派屈克·马克白的小说的电影,反思了成年人对孩子成长的负面影响。但从宏观来看,除了反映出人性残暴一面的形成过程,还有深刻的政治隐喻在其中。
2、这个小演员很了不起哦!
大导演李安曾说,动物、孩子和水是最难拍的三大元素,而《悲欢岁月》作为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电影,小演员的挑选尤为重要。尼尔·乔丹早早就表示自己要找的一个“年轻的詹姆斯·卡格尼”,而他把焦点锁定在了12岁的艾蒙·欧文斯身上。这个孩子很不一般,他甚至参与了剧本创作,很多场景的对白都是他即兴创作的,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不俗的才华。凭借这个角色,他还在第48届柏林电影节获得了“特别提及奖”。
笑点
第33分钟,弗朗西斯从窗户钻进了纳金特太太的家。他先是对厨房里的蛋糕展开了疯狂的破坏,然后用口红在房间里写满了“猪”的字样,以此反击纳金特太太骂他们全家是猪。电视里播放着原子弹爆发的录像,象征着这场报复的严重性,而那个画外音则代表他心里的声音,他可以跟自己对话,也正是这个声音怂恿他做出了更加极端的行为:在客厅里大便,又刚好被纳金特太太撞见。尽管很滑稽,但一个孩子能做出这种事,背后的成因也发人深省。
骇点
第91分钟,弗朗西斯真的对纳金特太太下手了。他一枪击毙她,然后用刀用力砍着,镜子旁边摆放的圣母像注视着这血腥的一幕,或许弗朗西斯唱着一首童谣道出了这场谋杀的原因:“有只小猪去了集市,有头小猪待在家里,有头小猪有面包和牛肉,另一头小猪什么也没有。”
加我微信jingyurizhi
悲欢岁月,站在历史尘埃的旁边,伤感无言。家庭是紧紧包在身上的纹身,一辈子也去不掉。嗜酒如命的爸,软弱无能的母亲。每个人都有蓦然面对自己渺小的时刻,我们该逃往何处?“要摆脱卑贱,唯一的出路就是往高处走。”于是男孩选择离家远行,肆意游骋。
每一个疑惑彷徨叛逆乖张的孩子都有一颗凄凉痛楚的心。他四处狂乱,调皮戏谑,满口粗话,毫无定性,活脱一个屠夫男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他为你准备的佐料是什么。可当他回来面对母亲的自杀身亡,现实和理想背道而驰,尤将罪责归咎于自身,百感交集。
现实尽管难寻踪迹,但是亦真亦幻的梦境里还是看到了显而易见的交流感。圣母出现时的光景,圣光普照,瞑目低眉,仿佛有一阵氤氲馥郁的香气飘散而来,让人顿生爱慕依恃之心。此刻他已从冷酷人寰逃向了神的翼庇之下,但是圣母时有时无,往往在他遭苦逢难之时她遁形得毫无踪迹。
人性悲歌下的复仇承载。纳金特夫人这丑恶的形象不想做过多描述,神父的亵渎,朋友的疏离,加上共产和核战的背景,这个故事氛围令人万分恐惧。凌乱的地板,狼籍一片,哀鸿遍野,给人尸尘铺就感觉的垃圾场。但是挥霍大刀鲜血淋漓的这幕还是很令人豪爽的,这是战争结束的发泄,大快人心的倾吐。
易卜生说,“要展开翅膀去飞越前面的路,才知道翅膀会折还是会飞。”他是一只不卑不亢的小鸟。结局有点像《飞越疯人院》,尽管给人希冀空间,但是青春不复返,也许这是他与自己的最后一次对话,也许飞越的翅膀仍旧不停息。
所以,像海明威说的: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之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割裂与胁迫,失落与孤独。“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of this world are lies. They count for nothing in the end.”
即使最坏的孩子身上也有好的闪光点,如果你忽视了这个冷酷的时代...
多吸引的一个故事啊,结果乔丹拍得好内敛
慈悲与暴力几乎是宗教的两面,在极其贫穷毫无出路的现实面之背,充盈到神经质爆发的想象力与精神力,在恶趣味与神圣之间,是人心的庇护所。
面对这个世界,只能吐出一个烟圈的孩纸最可悲
核恐慌、家暴阴影,问题社会下的问题少年,电影拍得不错,只是最后那样凶残的未成年暴力犯罪来得那么赤裸裸和难接受(不喜慎看),旁白也略多。
温柔的暴烈。讽喻颇多。音乐和声效的运用高妙。但可能由于个人心态的原因,对于本片所讲述的东西并不是那么能接受。
3+。Neil Jordan最好的作品?
额~怎么连主角的链接都不给一个。 自编自话,完全用自己的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仍旧逃不开父母,乔的离去。原来上世纪中期,人人面对核危机惶惶不安。
从手法上来看,还是非常的古典啊,各方面都比较顺畅。弗朗西的精神世界在冷战大环境和人类劣性本质上彻底被摧毁。
all about those bitter-sweet old days with him. where are you?where have you gone without me?
英痞版400击
电锯惊魂都要致敬的猪头 我们应该用什么眼光看待?忍受着孤独和世事背离生存在世界上 屠夫男孩不屠怎么才能长大
本来就有精神病的人如何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下被小镇的流言蜚语和朋友背叛下彻底暴走了的故事。人倒霉起来是没有极限的,不管这个人本来多逗比多乐观。所以我一直觉得小镇小城市之类的地方最坏了,好像大家互相都认识热情得很不孤独,其实最孤独了,你不背井离乡就不会懂得什么是自由的幸福。
a crazyer, a psycho,a boy's full of love but unlucky.he's tough,frankly and violence but is absolute real,other person are fakes. 当我看到他拿铁链子打警察,并且逃离追捕的时候,我居然笑了,而且是笑的那么开心,笑的那么疯狂。
家族伤疤和人类覆灭由一个粗野鲜辣无知无畏的生命承担,反讽力量十足,话痨台词脆生生。
http://kuai.xunlei.com/d/VRPYQQYGWGIQ
和冥王星上的早餐非常像的一片,一查,居然是同一个作家的小说改编的.
how are 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gone? where are you? where have you gone without me? 看到Joe离他而去的时候哭了。
ai6bjnxf字幕请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