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主线的结局如雨后春笋般慢慢浮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以为这会是一个很常规的情感剧。不曾想在最后的收尾的一集却发现长出来的不是春笋,而是一个炸雷。醍醐灌顶,乌雷炸天,令我语无伦次,久久不能平复我的惊讶。
首先是尚北京的死。这点在那一瞬的确让人难以接受,因为这不是一般情感电视剧中皆大欢喜的结局,有些突兀。但是后来想了想,即便是不能接受,但是在故事发展上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可言,没人规定一定要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如果实在不能接受,不妨看一下美剧《权利的游戏》。然而,但是!在我看来,巨大的槽点,是尚北京倒下后方家四口人淡定到极致的表现(方向的性格塑造以及她的表现还可以说是被吓傻和悲痛的)。生活中,影视剧中,我从没有见过见到自己的家人胸口插着一把刀,倒在地上的时候,竟是一个个贴吧里说的“中国式围观”,而没有一个人设法施救。有人说,因为是胸口心脏,所以没得救,不过想象一下自己的亲人即便是被插了心脏,我们第一反应难道不是救护车,救护车,救护车吗,难道是去想哎呀,没得救了吗。在那一刹那,我竟觉得是不是编剧导演在反映什么人性黑暗之类的东西,那一幕的氛围的确有些细思极恐。
其次,尚北京为何要死,故事的每一个冲突都应该有一个必要性,它一定可以推动一些情节的发展。在这部剧里,似乎尚北京的死推动的情节是,贾元元带着孩子回去告诉了方家真相。这一点我有些不能理解,也可能只是我不能理解。在我看来,这个动机和这个行为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所以,尚北京的死既不承前,也不启后,就真的像是网上流传的那个说法,因为导演想让他死,所以,他就那么死了。
接着,贾元元抱着孩子回了方家,告诉他们孩子是方乐的。而此时的方乐正在院子里大喊“尚北京你个王八蛋”一类的话,这时候我才看出他是伤心的,或者说,是不开心的。当他看到抱着孩子的贾元元时,说的话是“你赶紧抱着你的孩子离开”。额,这种反应,我也是没有想到的,即便这时候他不开心,可是在这个时候说这话到底是出于什么想法呢?
于是,尚北京在半集左右的时间从开心的说“我要当爸了”的老小伙,变成了捧在手里的黑白相片。故事似乎一下再次恢复正常,家庭氛围一下就缓和了,除了方向有一丢丢的不开心之外,似乎尚北京这个人已经埋藏在了记忆的深处,很久远的事情了。这点上,大概是的确没什么感情吧。
在方乐说了“抱着你的孩子离开”的话之后,下一幕便是方乐与贾元元已经冰释前嫌,恩爱依旧了。这个说不出什么问题,只是觉得仓促。只是放到最后,脑子里总是会不自觉的想到,所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尚北京的死带来的,我可怜的北京啊。
总之,这部剧和以往类似的剧大体上没什么大的差别,却在最后让我目瞪口呆,不知道该是什么反应。我接受了尚北京的意外死亡,却接受不了他死前与死后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对待,给人一种他没了,没了就没了的的感觉。所有的一切按部就班照常进行,而他就好像从一个算是主角的角色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配角一样。总结起来就是不断重复的三个字:怪怪的,怪怪的,怪怪的。
《嘿,孩子!》是个筐,里面盛的都是鸡跑狗跳的生活。谁能说在这个“筐”里看不到自己?现在看不到说明你还没到28岁。人生阶段不同,困境不同;出生年代不同,三观自然也不统一——没有对与不对,只能说“非独”“独生”“二胎”都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就像“北冰洋汽水”和“辣条”,虽然诞生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世纪,却都于当下这个年代里在超市的货架上共存着。生孩子不仅是不同“零后”的个人生活问题,也是共同的社会问题,《嘿,孩子!》用“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并不喜剧的生活”,拿孩子说事,说的却是孩子衍生出的困惑——老街坊们都孙儿绕膝,拥有两女一儿的老方如何独自坐在小院中自持?拿遗嘱张榜招婴,可谓用心良苦;失独中年妇女蒋雯丽偏执地认为,解决婚姻困境的灵丹是再生个孩子,但在努力造婴的过程中才发现婚姻中的两个人其实早已渐行渐远,就像磁铁的相同两极,越努力去抱紧,彼此越相斥——凡是需要努力挽救的东西都是在消失的路上。刘天佐方乐是唯一延续方家香火的法定传承人,独子优势让小自私和小算计成了理所当然,齐溪和二哥关于小院儿继承权的争吵几近真实,生活中因老人、家产反目的兄弟姐妹比比皆是。老三齐溪方向心性自我,在丁克的生育观的前提下,最终孩子成了检验爱情的“试纸”——我想不想生是我的事,但你不让我生就是你不爱我,我给你生那是我爱你……剧才播到第九集,很多剧情和走向还在慢慢释放中,每天两集或一集的节奏虽不过瘾,倒也充满期待的乐趣。导演和编剧做这样既寻常又特殊的人物设定和人物三观,是端上一个大火锅,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温度下涮出自己的人生味道。宇宙间任何味道的存在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当你试图了解不同的味道,并理解它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咽得下人生的七荤八素。
不破不立,和导演李安一样,杨亚洲的身体里也住着一个纯真又勇敢的少年。如果你一路看过杨亚洲导演二十多年的电视剧作品,你会发觉这是最杨亚洲也最不杨亚洲的电视剧,一样的深刻关注现实生活,一样的坚持电影级别的品质创作,导演风格却进入到了一个全新视界。
《嘿,孩子!》,2016年中国最具品质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没有之一。
生孩子,看似夫妻两个人的事,但往大了说却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社会性话题,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80后,甚至经历了几次给自身带来极大影响的“变革”——我们是第一代独生子女,出生的八十年代国家开始计划生育,等我们这一代人长大、娶妻、生子,又迎来二胎政策,是否再要一个孩子,成了摆在很多小两口面前的世纪性难题。
所以这时候《嘿,孩子》来的恰逢其实,人人都关注的生子话题让这部剧有着很大的广度,导演杨亚洲的功力则让这部剧有着相当的深度。看完《嘿,孩子》前20集,感慨良多。
电视剧,特别是家庭伦理剧肯定是来源于生活,经过提炼之后又高于生活。和以往的家庭剧相比,这次杨亚洲的野心特别大,以生孩子为切入点,通过角色设定和剧情编排将这个点恣意放大,就如一颗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上面枝繁叶茂、下面盘根错节,说的是孩子的事儿,实则反映整个家庭生活、乃至整个社会,更可贵的是面面俱到的同时绝不是假大空,每个角色、每处剧情都是导演对生活的观察、总结、提炼,融入了生活的智慧,直戳老百姓的痛处,其结果是,观众不再是看客的身份,更是亲历者、参与者。
电视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故事写好,让人欲罢不能。《嘿,孩子》给我的感觉是人物驱动故事、故事映射现实,剧中的角色设计实在是太棒了,编剧在写剧本的时候,应该是先确定了角色,之后剧情的得来便水到渠成。剧中方大爷有两个闺女一个儿子,这是一个在一二线城市很典型也很普遍的中产大家庭,方大爷老伴去的早,一人独居小院,三个子女情况各异,大女儿失独,想再要一个孩子始终没有,在丧子之痛中走不出来;二儿子不务正业,偏偏攀了高枝娶了电台金牌美女主播,走在备孕要孩子的路上;三女儿老夫少妻,丈夫和前妻育有一女,两个人决定当丁克族。三个小家庭的设置,紧扣“孩子”这个主题,同时涵盖了面对生孩子这个问题上,最为普遍的几种情况,想要孩子的怀不上、准备要孩子的思前恐后,还有享受当前二人世界而不想要孩子一族。
一家人原本平静、和睦的生活被老头子想抱孙子的想法给搅碎了,大家开始情绪失控,陷入了无尽的争吵、挣扎和烦恼中。这不由惹人深思,要孩子就这么困难吗?孩子真是个麻烦吗?答案是否定的,生孩子是家庭生活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人伦的展现,同时还能起到维护家庭平稳、维系夫妻感情的作用,通过剧情介绍也能看出,尽管剧的前半部分略显深刻、沉重,但结果却是几个小家庭在要孩子这件事上“目标达成”,结局圆满。
《嘿,孩子》从方大爷召集的一场家宴后步步升级,围绕孩子引发更多话题性和思考。大女婿作为不孕不育专家,一边向患者介绍借卵生子,一边反对自己妻子借卵生子的计划,这是传统观念和现代医学的碰撞;二儿子方乐的状况,放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普遍,小两口看似过着小康的生活,但买房变成负资产,生孩子和工作的矛盾,加上生活的压力让人不那么有安全感,这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结婚生子时普遍遭遇的困境。虽然这部剧讲了很多生养孩子的困难,但核心观念还是积极的一面,两个人组成家庭之后还是应该有孩子,孩子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推动生活前进的主动力。在我的老家东北,有很多年轻人都不想要孩子,从这方面来说,《嘿,孩子》具有现实意义,可以给观众做正面引导。
最后想赞一下演员,几个主角把各自的角色诠释的很传神,一直觉得,最好的表演是演员看起来和角色合二为一,没有表演痕迹,这部剧中的演员们基本都做到了,之前看新闻说郭晓东和蒋雯丽两人的对手戏有不少临场发挥,作为“过来人”两个人肯定是为角色融入了自己生活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演的如此真实,这也是值得年轻演员学习的。
由杨亚洲执导,蒋雯丽、李小冉、郭晓东、刘天佐、齐溪、韩青等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情感剧《嘿,孩子》正在浙江卫视热播,由于剧作涉及到当下家庭生活中最敏感的问题,因而在播出的同时其中所传递出来的不同生育观念也引起观众的激烈思想碰撞。在这其中,由蒋雯丽所饰演的大姐方韵尤其引人注目,她不顾一切的求子态度让中、青两代观众陷入分裂之中,也着实反应出当下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各不相同的生育观念。
作为三姐弟中的老大,方韵可以说和父亲保持高度一致的生育观念,为了摆脱失独的痛苦,她费劲心思只为重新生育一个孩子。剧中的方韵几乎把一切都抛弃掉只为能有个孩子,她甚至希望能够借卵生子来完成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对于方韵的这种求子若渴的态度,中年观众特别是为生育所困惑的那一代人多数表示理解,也相当认同这种观念;但是对于年轻观众来说,这种近乎歇斯底里的求子态度很难让人认同,也无法理解她的生育观念,方韵的求子态度掀起了两代观众的口水大战。
毫无疑问当下我们仍然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国人经历了一次次的思想冲击。然而,只有涉及到具体而实在的社会问题时我们才发现这些实实在在的思想变革,以及它们在不同代人之间的意义。围绕方韵的艰难求子历程,中、青两代人之间的争议恰恰折射出两种不同的生育观念,进而延伸至不同的生存观念。
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而言,个体存在的最大根基即是家庭,在儒家文化中,家族血缘成为最重要的文化因素,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是一个人对家族应尽的义务,同时个体的全部价值也是在家族血缘链条上占据一个显著的位置。在这样的思想文化氛围下,生孩子是一种天然的责任,也是个体确认自己生命价值的主要标准,就如当下许多农村老人宁可忍受儿媳妇的各种挑刺也要拼命带孩子一样,因为代代延续是他们思想深处的魂,《嘿,孩子》中方大同(白志迪饰演)宁可卖房子也要支持儿子生孙子是同样的道理,在他看来断子绝孙是不可忍受的事情。
作为40岁左右的70后们,方韵的思想虽然没有像老父亲那样迫切,但却仍然把生育看成是完满人生的重要组成模块,因而当得知自己卵巢衰竭之后,她的整个世界都崩溃了。现实中的同龄人也几乎都能理解方韵的心境,对于这一代人来说最大的尴尬就是,他们虽然也赶上了最近三十年的社会大变革,但他们思想的形成期却仍然是传统占上风的时代,再加上他们与上一辈人的密切关系,因而他们很难摆脱传统的影响。
对当下更年轻的观众来说,这种观众是难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思想成熟的90甚至00年代正是新思想兴盛的时期,传统的血缘观念在新的文化冲击下开始瓦解,在大的都市中,丁克、不婚等人群的出现已经获得社会的认同或者宽容,因而他们很难理解把自己的生存价值建立在下一代上面的做法,因为这既是对自己的不公平,也是对下一代人的不公平。
《嘿,孩子》中方韵和妹妹方向(齐溪饰演)之间的年龄差距正好是一代人的差距,也是现实世界里中、青两代人的代表。与方韵不顾一切地求子不同,方向却立下丁克的念头,这种观念上的差异正显示出不同的价值准则:在方韵的眼里,生命的完满需要通过血缘延续这种方式进行;而方向代表的年轻一代则认为生命自身就可以树立起价值坐标,无须通过下一代来补充自己的人生价值。
_______________end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铁任,自媒体人,如需原创文章转载请一定注明出处,个人微信:renleyuan1841
看了半集就受不了了 中国电视剧都什么三观啊 老年人自己没有兴趣爱好 就把眼光都盯在子女的身上 还哀哀怨怨的说七十多岁了没个孙子 有多么多么可怜 再找个老伴谈谈恋爱都比成天催着子女生孩子强!还有些七大姑八大姨真的烦死,人家生不生孩子 跟你有个毛线关系!
《嘿,孩子》本来是一场关于生孩子的话题,但导演杨亚洲却没有将问题局限在生育这一点上,而是通过老父亲督促孩子们生育下一代这一带有喜剧色彩的话题,讨论中青的生存现状,他们不但要承受各种工作的压力,还要在家庭中承担起顶梁柱的责任,方家姐弟三人各自的家庭危机正说明这种压力之大,杨亚洲细致
老妈观剧单。
我感觉挺好看的,不同人有不同人的想法,你可以不结婚可以做丁克,但你不能diss别人对孩子的执着,作为女人我也觉得如果生活没有孩子很没意思,演员演技都挺好值四星
全剧围绕一个中心点“生孩子”!三个小家庭的三种问题出现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点儿不符合逻辑
一对为了传宗接代,一对为了弥补失去的伤痛,一对为了心里的不平衡。演技在线,可是剧情就尴尬了。
继《嘿,老头!》大获成功之后,杨亚洲导演又拍了《嘿,孩子》,一样的关注现实题材,一样的笑泪交加,《嘿,孩子》涉及的年龄段更广,都市里三个年龄段的夫妻的生子和育儿,折射出都市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麻辣又不失诙谐,难得的有深度有接地气之作。
剧情狗血,不是一般的扯淡
就台词来说还行啊~明显杨亚洲风格。记得在武汉大学生电影节上现场看到过杨亚洲 当时他的家有九凤在热播 觉得他挺儒雅一个人 这些年来一直在关注社会热点题材 他是个好导演!
5集弃剧,第一集跟后面的集简直不是一个水平,第4集第5集甚至出现了应该出现在第一集的逻辑和时间线,而且人物动机目的逻辑什么的都颠三倒四,第一集应该是专门剪的,节奏矛盾角色都特别棒,甚至把后面的素材提到了前面,否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剧情相当无聊 白瞎了蒋雯丽+李小冉
三观不正的电视剧,没孩子的女人人生很不完整?这样的台词好意思讲出来吗?
低俗,拖沓,无聊,一堆妇产植入广告,又名《乡村爱情之生孩子》。片头曲明目张胆把小王子原声偷来用,国产剧真是low到没底线了。
显然郭嘉奴才不够用了,这文ge闹的……看看发达国家的三观水平…投胎有风险慎选
Baby, I also want.
这两星给演员配置:郭晓冬,蒋雯丽和李小冉。很明显编剧不行,导演劲根本用不上。第一集下来煽情得尺度把握的一塌糊涂,要一个孩子,事有那么大么?显然是编剧的功利不够。
什么玩意 陪老人看了一会儿实在恶心透了 土 俗 low!
郭晓冬(床戏)演技可以吧,每次都话剧范。一个人飙戏演一个出车祸孩子无法再要个孩子和爱着的前妻离婚解脱的父亲的时候,我都想哭。
这催生宣传工作真是一浪高过一浪…
我觉得挺好看呀,一种戏骨演技在线,生活气息很浓,韩青和李小冉演的更讨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