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不久前,或是放在国内。看完这么部电影,我应该会去天河喝酒,然后宿醉,然后第二天挣扎着起床上班,然后电影就被抛之脑后了。许久后的一天突然想起来,或偶尔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会打开豆瓣找出页面,参考平均分打个三星,或是心情好时四星也有可能。然后我就再也不会想起这部无聊低级肤浅的剧情片了。
可我在新西兰,很无聊。没事就想啊想。
特别是最近处于三观颠覆的临界点。
这部片子的关键词基本可以概括为:带父母旅行,爱,温暖。
所以在大家都忙着四处寻找温暖的年代,这部片子很受用。
是部温暖的电影,可我记得的真的不多。其中一个片段却非常犹新:
儿子带着新产品到处上门兜售却屡屡碰壁,老妈一路啰嗦唠叨。终于,在儿子被无情拒绝心情无比低落的又一次,终于对老妈爆发了。儿子用了几个在英文里很粗暴的词,比如:Shut up, leave me alone和 Go away。翻译过来无非是闭嘴,别烦我,和滚。
毕竟谁被自己儿子这么说,都会不爽。先设想一下可能出现的答复。
我能想到的场景一:
老妈惊一下,然后轻轻退出房门,关上门。朋友来安慰,妈妈深情地、充满怜爱地说:我没事,他心情不好才会这样的,过后就好了,我理解他。
我能想到的场景二:
老妈惊一下,眼泪顺势滑下脸庞,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对儿子说:你没有爸,我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大,你怎么忍心如此对我?然后继续低声哭泣。
我能想到的都是基于中国母亲的可能反应。我不知道如果我有这么个熊孩子场景我会如何回应。
以爱之名,全是以爱之名。以爱之名伤害,以爱之名被伤害。
片里老妈的即时回应:
You little shit, you don’t have to like me, you don’t have to love me, but as long as I’m your mother, you have to treat me with respect.
然后老妈摔门而去,然后儿子屈服了。
翻译过来是:你个小王八蛋,你可以不喜欢我不爱我,但只要我是你妈,你就得尊重我!
好一个“尊重”一词。
说真的我当时挺惊异的。西方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独立始终让我望尘莫及。
在我的人格塑造之路上,我被教导时时做个优雅的女子,要伟大要包容要宽容。我尽量去学习去培养可有时真的很难很难把握界限。往往忍气吞声一副忍辱负重的情怀。还曾一度把张爱玲对胡兰成“低到尘埃”里的爱作为标榜之一。把自己推入受害者的角色然后声讨世界不公。跌了大大小小几个跟头后才意识到尘埃里永远不可能开花结果。
有尊重,才有平等。
有平等,才有爱。
不尊重我,请滚。
一个古板的单身发明家安迪,四处宣传自己发明的环保清洁液,每次做着同样毫无新意的讲座,根本勾不起商家的丝毫购买兴趣。屡战屡败之后,突然一日在家中跟老母聊家常,老母提起与当年完美情人的趣事,安迪偷偷试着给对方公司拨通电话,居然真有此人还是高层领导。遂独自决定以宣传产品的名义,带着老母不远千里前去面见。
影片由《舞出我人生》的女导演安妮·弗莱彻执导,塞斯·罗根和芭芭拉·史翠珊饰演母子档。把一对感情疏离的母子以公路片的形式,幽默诠释亲情的重要意义。碎碎念不停的母亲,耳根子磨出糨子的儿子,唠叨与被唠叨的纠结旅程。可想而知,路中各种矛盾口角不断,一场大雪还阴差阳错的来到安迪大学情人家避雪,只是人家女孩早已成家婚姻美满,让老母好一番可惜感叹又失望。老母为了破产的儿子省钱,强撑吃下巨大免费牛排,一时让场面热烈非凡,顺带还结识一位意外老帅哥。可谓温情中夹杂着乐趣,尴尬中凸显着人性。
有幸,让国人见识到美国人固执的一面,只是与国人的区别在于,国人中固执的大多数都是老一辈,而美国人中固执的却是年轻人。不仅对母亲的忠告和建议充耳不闻大加斥责,还演变到抱怨翻脸的地步。甚至于其他人善意的提意见都不行,着实让人感受到长期在表扬之下成长起来的人极其自负无理的一面。至于牵强的剧情方面,我们不必过多的去计较一个对老妈无感的大男孩为何会心血来潮,邀其一起公路旅行。只要认识到,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相同的,而子女的反馈却各有各的不同,只是不知道我们的不同在哪里。
安迪发明了一种清洁剂,功能强大,但是起的名字有点拗口,而且他不善于做推销。
在一次失败的推销之后,安迪回到了家。老爸已经去世多年,老妈对他关爱有佳。在两人的聊天中,老妈告诉儿子她在认识老公之前还有一段恋情。儿子心生好奇,在网上查了老妈初恋情人的名字——他还活着。
儿子邀请老妈跟他一起旅行——在旅行的途中他还要推销他的产品。
两人出发了,老妈的絮絮叨叨等老年女性的生活习惯让儿子无比崩溃。儿子的推销也进行的并不顺利。老妈作为旁观者给了儿子一些建议——比如用更容易懂的语言来讲述,甚至可以把纯天然的清洁剂喝下去。但是儿子根本听不进去。
两人的车遇到大风雪,车还出了问题。儿子不得不求助于曾经的初恋女友。初恋女友已经怀孕。从两人的交谈中,妈妈对儿子有了新的了解。
儿子继续推销,仍然不顺利。但客户的意见和老妈的意见出奇得一致,这让儿子的面子很挂不住。
在宾馆里,儿子对老妈抱怨,老妈反击。之后老妈去酒吧里玩。儿子心怀内疚,出去找老妈。为了保护已经喝醉的老妈,儿子还跟人打了一架。
两人继续上路,感情似乎深了一层。在一个吃饭的地方,饭店推出吃完一份超大牛排免单100美元的活动。老妈决定参加。最后竟然胜出。在这个过程中,一位老牛仔对老妈情有独钟,并且留下了联系方式。
两人去了一个著名景点,呆了很短的时间,就继续上路了。
在拉斯维加斯,老妈玩得很开心。儿子在电视直播前的推销也峰回路转——本来推销很枯燥,但是儿子听取了老妈的建议,直接把清洁剂喝了下去。当时立刻就有人表示对这个产品感兴趣。
两人去找老妈的初恋情人,开门的却是个年轻人。原来初恋情人五年前就已经去世。
旅途结束。老妈对儿子说,初恋情人只是个回忆,她最爱的是儿子的老爸,因为没有了他,就没有儿子。两人道别——要是在之前,没转身半分钟,老妈就会给儿子打电话,但是这次她并没有,因为老妈打电话给那个老牛仔。
这次主动打电话的是儿子。
主角想去UCLA是因为那里有全国最好的生物化学专业,我当初填志愿填那么远确实是为了一年就见爸妈一次。sad。 最后Joyce的包袱抖出来以后,热泪盈眶,有一个人爱自己那么久真是件幸福的事。
芭芭拉这样的传奇人物即使到这个年纪仍然光芒四射啊,多么可爱的一个母亲啊
not bad at all,尽管不是想象中爆笑的喜剧,但它的女性角色和母子情的故事写得非常出色,再加上芭芭拉史翠珊出彩的表演,让我甚至看到了自己和母亲互动的影子。
虽然一开始不出意外的让观众如坐针毡,不过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两位主人公的化学反应让这趟原本纠结的公路之旅变得越发温暖和有趣,结尾顺带还让人小小的感动了一把,在这个浮躁的年代纯粹讲述母子情的电影已经很稀有了,值得一看。★★★
get on the road !with your mum ……ewwwgross
3 Oct 2013。發現昨晚和今天看的都是公路片 不同的是片的類別 因為大愛芭芭拉以及裡面她所飾演的媽媽 所以毫不猶豫給全星 我很愛看細節!!這部片完滿了我所有愛的 注意到的細節 很愛結尾 你想不到我有多愛這部片 芭芭拉是神人。
母子情,公路电影较少见的题材,却也没拍出什么精彩。
罗根成为新宠
Barbra Streisand并没有那么讨人厌嘛!
妈妈初恋给自己女儿取了妈妈的名字是最佳彩蛋,片尾机场各种喊妈妈的场面也很点睛~ PS:food is love~
2012/12/28 芭芭拉史翠珊挽救了这部一星片,不过也就是升格两星片而已。
正好赶上时间就看了,出乎意料的有趣,一起观影的大多都是大妈老奶奶辈的了,全片就听见她们在狂笑。看完有点想老妈了....
为什么不好笑,为什么不好笑。温情电影什么的搞定太俗了
嗯,亲爱的妈妈
对塞斯罗根始终是有一种烂泥扶不上墙却又无法不看的犯贱感
剧本烂到边看边为塞斯和阿姨着急,到最后却居然感动了.....
ED看飙泪= =妈妈我想你
有点无趣
温情剧,一般
没有终点的幸福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