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很显然这部电影的编剧认真学习过语言哲学,并且希望将语言哲学的一些精要通过戏剧化的剧情体现出来。就冲这一点,我给打四星。我认为电影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至少在我看来剧情紧凑,语言哲学的思想融化在情节中。最重要的是,语言哲学和其他哲学一样,本质上不是玩概念,而是希望逼近真理,展现世界的本质。这部电影虽然不能和专业哲学论文类比,但确实在展现哲学的这一特点。语言哲学的核心是命题的真值(truth value),truth也有真相的意思。我几乎可以断定这是编剧灵感的起点。命题的真值判断如何界定,这在纯形式的语言哲学家那里不是一个问题,只要现实世界与命题描述是一致即为真。
但是,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判断这种“一致”。这里涉及到语言意义的界定。张三很美。这个命题为真的前提是张三这个人真的很美。但是,“美”这个词的意义如何界定?如果不能界定这个词的意义,我们如何判断真值?
另外一个难点和人的心理有关。我认为也是这部电影核心之一。如果张三的手臂被打了一拳,然后说:“我的手臂很痛”。这个真值怎么判断?只能借助于张三的心理:如果张三真的觉得很痛,那么这个命题就是真的。人类很大程度上都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所说命题的真值。但,有的命题并不是以个人的感觉为标准,尤其是涉及到事件的发生。说话人对自己参与的事件是否存在有着天然的自信(即,以“手臂疼”同样的心态来判断真值),但万一记忆发生偏差呢?这个时候,“我”该如何判断我所参与事件的真相?正常人往往偏执于自信,而如电影主人公这样的人,明确知道自己记忆偏差混乱,则会对自己所处世界的真相发生巨大的混乱。所以说到底,还是说明了语言哲学的目标:为探索真相扫清障碍,明白获得真理的清晰的路径。但是,现实世界,人类并无能力全面做到这一点。主人公只是一个极端的典型,而我们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具备这样的特点。而哲学,除了理想化的追求真理路径,也清晰指出了我们这种困境的内在原因之所在。所以,不要在不了解语言哲学之前,轻易下判断说哲学家们只是在玩“The king of France is bald”这样的文字游戏。
ps. 编剧暴露自己不是语言哲学专家的细节:主人公说自己是语言哲学家,说自己是linguist。语言哲学和语言学有很多共通之处,但研究目标大相径庭。很少有语言哲学教授会说自己是linguist。anyway,编剧不是专业学者,我认为问题不大。
又一部打着烧脑旗号的悬疑电影登录中国大银幕。
国内的观众,对于这种特意制造悬念、剧情绕来绕去、不断反转又反转的电影有着天生好感。
今年上映的诸如《调音师》、《海市蜃楼》等小语种电影均取得优秀的口碑及不错的商业成绩。
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悬疑类型影片在观影过程中比较惊险刺激,能够满足普通观众对电影最基本的感官要求,同时另外一方面也反应出了当今国产电影在此种类型片上的严重缺失,许多标榜悬疑的国产影片最后一不小心都沦为了喜剧片。
《真相漩涡》以重组记忆为卖点,用复杂的叙事结构,将一个简单无比的故事讲述的冗长繁琐,表面上悬疑元素似乎很足,实则许多情节完全经不起推敲。
电影的灵感和构思很像诺兰的《记忆碎片》,可惜的是影片并没有很好继承后者的优点,反而将缺点无限放大。
主创人员希望用碎片化的叙事方式让观者感受记忆的缺陷和局限性,不料影片看完后普通观众更加一头雾水。
对于一部悬疑片来说,如果自身都无法对故事的过程和结果自圆其说,那么所谓的开放式留白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影片以学校拉拉队队长乔伊斯在湖边离奇失踪案展开,警探马洛伊介入调查,通过取证和推理,他将目标嫌疑人锁定大学教授埃文。
而同时,埃文一直饱受记忆的折磨,自从五年前搬到这座新城市以来,他就经常分不清楚哪些事情是真实发生、哪些又是他的想象。
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水面,埃文的家庭也面临着破裂危险,为了修补家人间的感情,他选择自首,然而故事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当真相揭晓后,所有牵涉其中的当事人都不免大吃一惊。
电影的设定和整体故事结构并不算糟糕,许多细节铺垫留足了想象空间。
然而,上述所有元素都无法让影片质量上一个台阶。事实上,当导演选择用目前的方式来呈现的时候,它就已经在拍砸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首先,影片的悬念设置头重脚轻。电影一开始就把所有的疑点全部指向埃文,殊不知却犯了悬疑片最大的避忌。
众所周知,悬疑类电影一开始太过明显的角色最后都不会是真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混淆视听,让更多角色都有作案的动机和可能,或者也可以让案件总是笼罩在一团云雾里,没有明显的犯罪嫌疑人,甚至可以反其道而行,让一开始最有可能的嫌犯最后真成为凶手。
可是本片实在太过四平八稳,电影遵循着发现嫌犯——真相反转的基本套路,见多识广的观众在观影中期基本上就能够把真相猜的八九不离十,使得谜底揭晓时毫无舒畅感,完全是为了给观众一个交代,缺少悬疑片应有的刺激。
其次,影片的动机逻辑异常混乱。一开始剧情娓娓道来,逻辑漏洞还不明显。当主角的秘密被不断暴露在阳光底下后,细节的无力苍白、人物动机的混乱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按照剧情的正常发展,都无法解释埃文的所作所为,更遑论影片后面还埋了一个更大的坑。
当警探在已经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布这么一个局,除了显摆自己的聪明和说几句不痛不痒的人生感悟外,没看出来对电影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一部影片,如果连制造悬念的基础都站不住脚,那么后续所有推理、分析都会显得那么的尴尬和搞笑。
最后,影片的人物塑造扁平草率。作为一部偏重刻画角色内心,而不是展示犯罪过程的悬疑片,角色的人格魅力塑造十分关键。
本片的大学教授埃文,从头到尾都像在额头上刻着“我是凶手”四个字,仿佛怕观众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着严重性格缺陷的人。
其实如果处理的好,这个角色可挖掘的东西还有很多,他的挣扎、和妻子之间的互动都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但故事由于后期的失控,导致这些都没有很好的展现出来。
而警探马洛伊更像是一个推动剧情发展的符号,除了破案过程及寥寥的几句台词外,根本无法将这个人物的性格立起来。
皮尔斯布鲁斯南个人魅力被影片的风格拖累,没有太多发挥的地方,变得十分无趣。
影片一直在犯罪原因分析和犯罪过程展示之间左右摇摆。由于导演的功力不足,使得影片既没有很好的刻画人物的心路历程,也没有在观感上让悬念高潮迭起。
不可否认的是,影片曾经努力过,但没有成功,最终也没有能够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如果导演不那么贪心,将重心放到某一处,那么呈现的效果可能会比现在好很多。
电影用血淋淋的教训告诉后来者,用记忆拼接故事,制造悬念不是谁都可以驾驭,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烧脑电影真有可能把脑子烧坏掉,尤其是主创们的脑子。
男主人设是哲学老师,片子一开始镜头里就有重叠的碎片,一带而过,马上是洗车时候一家人打水仗的其乐融融。慢慢推到一堂讲述希腊哲学家“距离只能从一半的一半,然后再一半开始”……隐喻逻辑严密思考的永远不可及性。作为一部电影,情节,故事内容都不是必要,但是能透过悬疑像经济学里的“折射三棱镜”原理手法反思婚姻、信任、自我,确实是足够充分的
老奸巨猾的布鲁斯南,故意散布遇害女孩是在小码头附近的水域里发现的,终于成功让男主编出了真实与幻想的交错大戏。
所谓漩涡或者仓鼠跑的那个spin笼子(一直在跑,但都在原地)。电影上升到对男主得出真相的方法论进行讨论:比如男主一直以为自己说的都是真相,然而由于wife对他保留信和过去的案底加上警方的调查等事件,认为男主一直没有说真话,实际上wife质疑的就是男主得出真相的方法论。 总的来说,影片开放式的点很多,留足了脑补的空间,还不错。
需要确定的一点是,教授绝非大好人,也绝不只是具有性幻想的思维恶人。他是真的与女学生暧昧并发生过关系,但他不是变态杀手,至于死者女孩是否是他直接所杀,个人倾向于不是,但他是主导,间接导致了女孩坠崖。
但负罪感、责任感屡次使他大脑创造出一份“跟我没关系”的假象,不只是案发这次,他之前所有勾搭女学生后他都想要悔改,所以给自己搭建的谎言壁垒最后连自己都信了,但壁垒无非也只是影片末尾的老鼠转轮,自己则一直在漩涡中回旋,不会改变
最重要的暗示【火柴】
“7点钟见”旅馆火柴,5年前崇拜教授的女学生约他的见证。而且这不是简单的“约吗”,而是“7点见”早约好了,干柴烈火,决定去哪而已。他很大概率是去了,与女学生发生冲突,才会闹的这么大,学校也没脸说,自己也被逼搬家。至于冲突是因为性暴力还是决定悔改,不得所知,总之不会是完全冤枉了他。警探早就看透了,而且还读过女儿每页日记,可谓教授与少女这两号人,双重看穿。最后扔给他火柴,说他约不约女学生是神父的事,他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次人不是你杀的,但是下次让他抓到证据,他会牢牢不放。警探若真觉他无辜,剧本不会设计这段台词
---------------------------------------------------------------------------------------------------------------------------------------
暗示【戒酒会硬币】
警探说人们会反复拿捏一个象征性物品 ,警示自己不再犯错,其实自己玩转硬币 就是戒酒会的人,所以看到教授反复手中轮转【火柴】,深有所感。火柴就是教授努力克制自己的硬币。超市买老鼠夹后,雨天回车上凝视女售货员,又拿捏火柴,反复抿嘴,表明自己要克制住。刚结账时的幻想,该收手了,该按下自己的确定键了
---------------------------------------------------------------------------------------------------------------------------------------
暗示【学分】
影片前段与同事聊正点妹,男主说到和女学生暧昧就算不是为了学分有损职业道德,也影响到婚姻。这其实是伏笔:黑妹想约他,他说不喝咖啡,工作时间约;黑妹工作时间来了想关门,他说开着门吧;种种暗示后,黑妹提了一嘴,这学期要修18分呢,教授抬头一笑,菊花一紧。然后话题说到“上学期”的事,终于还是关门了。虽然这解读有点没品,教授很可能不是那种“学分交易”类型的low人,但是剧本有这安排,就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口水词,是暗示了教授“上学期”与黑妹觉不仅仅是暧昧关系而已
---------------------------------------------------------------------------------------------------------------------------------------
暗示【悖论】
讲课时教授讲到,“无法证明迈出过第一步,就无法证明走过房间”警探说无法证明你认识死者妹,也就无法证明你杀了她。虽然悖论本身逻辑正确,但就像同学说的,只是文字游戏,从一开始引证就错了。教授根本就是认识死者妹。就像警探证明“这把椅子存在”最简单的方式不是“论证”而是直接问:“啥椅子?”警探从不怀疑事实,只是一开始缺乏证据说明教授最初就认识死者妹 显得之后这一切就像悖论
---------------------------------------------------------------------------------------------------------------------------------------
暗示【纸团】【片头死者妹化妆招手】【死者妹林中跑掉】
教授曾经去过湖边,而且接女儿迟到整整40分钟,湖边停车在租船处还写了一张纸,随后握成团丢掉。死者妹很高兴的招手迎接,这些镜头都不会是导演单纯为了掩盖事实而骗人的。镜头是暗示,教授当然认识死者妹,但那天不知道是去赴约还是去悔罪,我偏向于他去是想悔改。教授脑海反复出现女孩林中奔跑的记忆碎片,其实冥冥之中与警探说的坠崖是一件事,他说推下湖去,其实是跌落悬崖。除了他大脑因黑妹而演绎出来的暴力亲嘴,头破血流等。如果全是他意淫的,那女孩跑步这镜头太先知了。推测如下(不太重要):教授那天本想写个纸条给她,不知从何下笔,只写了个署名就扔了,亲口去跟她讲,以后别见面了,女孩崩溃跑掉,他追,不听,坠崖,嗝屁
---------------------------------------------------------------------------------------------------------------------------------------
暗示【黑妹与死者妹交替剪辑】
最后教授发泄黑妹再次被“i love u”激起,他可能想,就你还love? 别跟我提love! 看我不用控制欲人格日死你,差点结果了黑妹,黑妹头撞出血跑了,教授反思,自己禽兽不如,不会林中死者妹也是自己暴力亲嘴结果头撞石头死了吧?一段交叉剪辑,两个女孩,教授已经分不清谁是谁,还算内心尚存一丝良知,去警局摊牌
---------------------------------------------------------------------------------------------------------------------------------------
暗示【捕鼠夹】【老鼠转轮】【兔子】
看了很多精彩评论,说和平的捕鼠夹没抓到老鼠,老鼠就是教授自己,丧失了被放生的机会;暴力的捕鼠夹却害惨了女儿兔兔和妻子的手,象征自身的罪孽已污染了美满的家庭和婚姻,说的很对,教授是被谎言充满的人,明明自己失误杀了兔子却跟女儿一起贴寻兔启示,就贴在寻人启事旁边,两个都是因他而亡。跟妻女的关系已有隔阂,女儿差点不认爸。最后的老鼠转轮象征自己永远在谎言的壁垒中旋转,但无法改变,也不想改变,沉醉在甜腻而迂腐的谎言和下流的幻想旋涡中,就是老鼠教授的本质
---------------------------------------------------------------------------------------------------------------------------------------
暗示【信】
最后的信是黑妹写给老鼠教授的情书,他到底害没害死林中女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就是跟学生偷情这号人,妻子早就知道了,所以说5年都没信过他了;说早就不在乎他做过什么;说他的种种对自己的谎言究竟想证明什么;说之前装傻显得可爱,现在只是借口等等。对这次失踪案 妻子冥冥中第六感,所以警察来找时 教授不配合, 她才那么反感;所以明明看到口红,却不告诉警探;所以结尾教授让她读信,她撕掉归还,意思是,这还用读吗?我只想要以前的生活回来,我甚至愿意帮你做掩盖。自己到底要不要改才重要好吗?当然,教授选择用警惕自己的【火柴】烧了【信】,又看了眼【老鼠转轮】,明白自己是改不了了,默认了这个甜腻迂腐的谎言漩涡。
真相是你的記憶碎片加上所有人的記憶碎片,都不能拼湊的天然事實。
很多電影,大家會討論一個點,好像《西部世界》,很多人會討論,誰是機械人,誰是人類?
然而,這個完全不是重點。
真相是什麽?讓你知道了,又如何?
祂是機械人,會比人類差麼?祂是人類,會比機械人更好麼?
關於《西部世界》,又是另外一片感想了。
回到spinning man 。
對我來説,電影裡很多哲學用語,看起來有些艱澀。但整體上,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對諷刺人們隱藏自己內在的秘密,的形式,有了新高度。 祂提到了上次我們討論 究竟記憶是什麽?你覺得你記得的,就記憶,還是那些記憶是你spin出來的。?哈哈哈。
裡邊有了很多對比來提亮主題。 比如,男主想撲捉老鼠,用了一個貴和安全的捕鼠器。結果祂覺得自己捕鼠失敗,就換了個夾子,夾死了女兒的寵物兔子。和夾傷了妻子的手。你越討厭的東西。你越想祂消失,祂越讓你煩惱。
還有這個萬聖節化妝:男主越想隱藏自己。卻選擇了‘扮演’隱形人, 而隱形人爲了獲得自己的存在感,為了讓別人看見自己,需要凸顯自己的存在。 又一次很奇特的諷刺。
當然,以男主在片中的身份(祂覺得自己喜愛其他女人,特別是那些暗戀自己的女學生,這件事),祂覺得自己需要被隱形。祂不想別人知道祂的秘密。 這類矛盾,造成了很多所謂的虛假記憶。什麽是真的,什麼是假的,也許,連你自己都不知道。
劇情最後的諷刺是,男主認為自己謀殺了一個人,但在證據上,沒有找到能證明這件事的有效證明。但祂卻把隱藏的秘密釋放了出來。關於哲學教授和女學生之間的性關係 的主題電影不少。一個人的內在矛盾存在,即使是哲學家,也一樣跟其他人一樣被邏輯玩死。
也許重點不是你出軌了沒有,而是,你如何面對你選擇的行為。
這個男主角是否很容易被這類電影吸引?
祂很早之前就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從一切的記憶碎片裡,永遠都找不到完整的記憶真相?
這是誰的選擇。大家看完電影就知道了。
然而,《真相漩渦》,我覺得像祂的兄弟篇。
人,面對自己的真實,是很困難的事情。一個好人的教授,一位美好的妻子,一位乖巧的女兒,一位可愛的兒子。難道沒有任何負面的事情,會發生在你身上麼?
要隱藏一切黑暗,邪惡,依靠什麽方式最容易?
這類電影不少,但祂的信息能帶諷刺地展現出主題。真的很難得。
所以,真相是什麽?
祂有沒有跟女學生搞在一起?
祂有沒有殺人?(理論上電影裡説祂沒有。反正沒有證據,就認為祂沒有。有人認為是祂妻子做的。但也沒有證據證明呀。呵呵)
祂做過什麽,沒有做什麽,祂是否真的記得或不記得,在某層面上,類似 《記憶碎片》一樣的‘原因’,祂壓抑了某些記憶信息,來讓自己逃離那些 黑暗和痛苦。
什麽是真相,對於他們來説,對於逃離自己人生的人來説,根本不重要。
其实都是关于是否肯面对情感,面对真实。重点不在于是不是真的发生了什么。而是关于是否真实对自己。错就错。只有真实对自己,才不会带来压抑与扭曲。
只要掩饰,否定自己,就会带来扭曲。小事还好,但慢慢的,事件变大的话,扭曲越大,呈现的情况就越夸张。
都是在説 是否坦白而已。
其实,因为有自己的投射又好,掩饰又好,好多的隐瞒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才会带来了罗生门的情况。其实这个无意就是罗生门。
想想:差人是判官,教授是武士,老婆是和尚等等。我們的生活都很多這樣的現象。
都是各说各的,但事情总是有所谓事实,但重点其实不在于事实。当然,这样说不表示事实不重要,只是整体而言,更需要关注的事这些说话人自身的情况以及他们隐瞒与为何隐瞒。
其实好多人去关注所谓事实,觉得只有得知事实的全部才会叫做最厉害最真实。却不知道,其实事实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更重要的是意义,而非所谓的事实。
而且,基本上,好多的信息都在告诉人,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事实本身。存在的永远只是事件的意义,这个意义就是:让你知道真实的自己是什么。
还算不错,有些味道,可以思考的故事,值7分
所以呢,这一切都是主人公幻想出来的,还是说这是一个高智商罪犯,逃出生天了
视频教程:如何逼疯一个哲学教授
再续《记忆碎片》,拍得温吞水了点,其实是部野心之作。那只小老鼠对应男主——较贵的捕鼠器没有逮住,也就没了放回田野的机会(寓意失去自由);较残忍的那款弄死了女儿的兔兔、伤到了妻子的手(寓意受害的女孩们、受伤的家庭);最后在笼中跑轮上困顿不前(寓意陷入旋涡、周而复始)。
真正危险的不是分不清真幻的大脑,而是无法自制的毁灭本能。
今天看完明天大概就会忘了啥剧情
这里的人都是疯子
佳片。导演一直在诱导观众往嫌疑人上靠,但剧情始终没给出一个真切的回忆镜头或确切证据。“偏执地凭直觉靠猜想”。什么是存在?侦探说尸体上没有抓痕,没有性侵和打斗的痕迹。至于男主角,普通人都有色欲幻想,但连自己都搞不清,就的确有病了,而且侦探慎重起见应当找个心理医生给他看看,因为下次…
《真》不缺乏电影感,但直到结尾"自首"及之后,剪辑师才真正"上线",此前作为不同内容之间的连接(影像或声音)皆视为无视电影语言的突兀,例如开头尴尬的闪回?即使有"仓鼠笼"结构作为遮掩,它最多仍然仅值3颗星,仅能"尚可",它该感谢《双峰》,由于其利用第一季最不重要的一环撑起全片。
有些人说无聊、但我倒是觉得很精彩。特别是皮尔斯布鲁斯南和盖皮尔斯两个喜欢的主演在、可以说一口气看到了最后,而且真真假假靠观众自己解读也是很有意思。虽然没有完全看懂每个细节,但结尾那个一直转圈的老鼠就告诉我们男主人公以后还是会再犯老毛病的...
#剧透#双皮尔斯对戏,害人妄想症?Guy Pearce延续了《记忆碎片》的失忆和记忆混乱。男主真渣男!不过,谁不想和盖叔来一发呢???!Minnie Driver长得有点像Noomi Rapace。想知道老鼠夹设置的寓意是什么。
似是而非的答案,阅读原著应该会更清晰明了一些
有意思,主人公是个可疑的故事讲述者,而且越到后面越可疑,以至于你分不太清他的回忆究竟是回忆还是他的想象;这有点像小说的写法。可能也因为这个,看完全片,大多数观众会有些生气,感到被愚弄了。我倒觉得挺有意思。而且,编剧给教授的妻子写了很棒的台词,在审视婚姻本质这个层面,也有可读性。
2022.1.10 0:52
别管评分,挺好看的,光看在线阵容都值得电影院一趟,这阵容真的无法拒绝,我觉得还挺性感的,特别适合在深夜场看,片尾字幕好老式
认知与真实之间的鸿沟。可怕的不是谎言,而是用虚饰的记忆去说服自己,直到迷失,伤害身边亲友
从一开始就集中描述主人公,实际上根本没有悬疑感。就算利用主角的语言哲学教授身份抛出了很多故弄玄虚的理论,这仍然是一个让人能一眼看穿的人物。能够引进上映又令人猜测可能是爆款反转那种类型,然而也不是。
因为演员的神演技掩盖了剧情的弱智,不去深究的话其实还算好看的悬疑片。
什么是准确的?人的记忆?其实人的记忆是最不准确的。我们总是试图告诉自己什么是真的,久而久之,我们就相信自己告诉自己的。
盖皮和布皮应当互换角色演绎就很好了,布鲁斯南下部可以接拍肯德基爷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