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成汉先生,大致是这样的,1965年,他从香港喇沙书院毕业,1968年留学美国,花了四年时间获得了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学学士学位,1973年始,他为《明报月刊》《电影双周刊》等杂志撰写影评,1975年回港在香港大学任教,之后进入邵氏,再转向电视台,在参与了一系列的影展策划和书刊编写之类的工作后,终于在1979年,他拍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导演作品:《欲火焚琴》。所以你能看出来,和严浩徐克许鞍华等人一样,刘成汉是比较典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导演。
作为新浪潮导演群之一,刘的作品亦显出新浪潮导演共有的优势和劣势:既有出其不意锐意创新的生猛,也有佳句频现整体不力(有些导演则是失控,比如徐克和谭家明)的尴尬。比方这部由周润发、关之琳主演,上映于1982年的《猎头》(又名《再见江湖》)。
越南来的杀手,本地港人提供的立场(关之琳饰演一位追踪时事的电视台记者),利益纠葛下的激烈冲突,都是做戏的好料,许鞍华也相中了这个题材,拍成了《投奔怒海》和《胡越的故事》,后来吴宇森拍自己电影生涯中倾力最多,野心最大的《喋血街头》,也是越战的背景,港人关于时事的焦虑与越南动荡混乱的背景被有效地结合起来,成为港片“言志”的一种常规手段。
作为向商业倾斜严重的《猎头》,刘成汉有意识地给影片充入不少刺激性的元素,几番飙飞的血浆都在故意地制造本小利大的感能刺激(这也是是新浪潮留给黄金时代港片的遗产之一)。而作为一部商业电影,仅此当然不够,回看《猎头》的青涩,无论是剧本的不严整(杀手之死的铺垫不足严重削弱了其合理性),剧力推动和转折点设置的生硬(在杀手与记者爱情的产生到了结都磕磕绊绊),表现技巧上的乏力(片头的噩梦不赖,但之后没完没了的闪回令人烦躁),都令人遗憾。
《猎头》当然是“不合格、不完整”的商业片,但是,流畅生动,鲜活刺激却不正是通过破坏影片的“严谨”而走向“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的港片的成功之道么?
《猎头》最值得大提特提不是越战、杀手、来港移民之类题材上的贡献,不是转向影坛不久的周润发在演技上的锤炼,或者新人关之琳靓丽的形象和清新自然的演技,而是新浪潮导演一以贯之的“赋予商业片意义”的探索,这种探索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点儿,但也足以成为今日回看时的亮点。
本片的亮点,即是陈欣健饰演的越南杀手,作为反派刘成汉并未将他简单处理成“疯狂的瘸腿杀手”,而是用有效闪回(与周润发扮演的主角相似,有着挥之不去噩梦般的记忆)和插入式的集中片段(精神上深受折磨夜不能眠,杀死了无辜的乞丐),诸如此类经济有效的途径挖掘反派的背景,丰富其性格,最终形成悲剧感。更令人称赞的是,这个反派恰是杀手主角的一个侧面,他与影片开始但求速死的越南杀手一起,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周润发所扮演角色的悲剧性,使之更有说服力,也更让人感动。
此一种做法,与港片惯常将反派简单粗暴地处理做“一根筋地坏到底”要高明许多,徐克拍《黄飞鸿》中的严振东,也是这样的办法:寥寥数笔点出反派的困境,而其困境恰是主角们所共同面对的,于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反派的失败亦是主角的失败,反派的悲剧亦是主角的悲剧,影片中没有胜利者,所谓一个时代的历史感由此显现。
当然,相较于徐克将黄飞鸿最终处理做迎接时代的自信者,刘成汉硬要周润发死在美人怀中,则有些露怯,不免有些落入赚人眼泪的苦情戏的俗套中去,事实上,刘成汉在整部影片中都在刺激的商业噱头与挖掘人物内心之间摇摆、撕扯,而这恰是新浪潮导演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他们的影片普遍的有佳句无架构的特点。
不夸张地说,香港电影新浪潮开启了港片的黄金时代,而弄潮儿们终究不得不在商业浪潮中滚将一滚,成王败寇,功利得很,刘成汉拍罢本片,再拍《三勇士》,再为廉政公署拍《廉政先锋》这样的电视剧集,以后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都如刘先生所言“找份正职,解决生活问题先。”
你看,就是这么务实,这个务实成就了港片曾经的辉煌,也为它至今深陷泥潭埋下伏笔。
刘成汉的博客:
http://liuchenghan.blshe.com/post/4055/96210有网友表示82的影片怎么会有Take My Breath Away这首歌作为配乐,实际上这个电影有两个版本,有Take My Breath Away的版本是第二版(第一版是没有的)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剪辑而成的,包括周、关ML的画面都是,第一版周的对手不是关,而是一个不知名的演员。第二版在配音、剧情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导致在深度、残酷写实方面大为逊色,实际上在第一版中两个老大经营的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杀手生意,而是卷入冷战大潮中的投机商人,主要在东南亚经营毒气买卖(柬-越战争了解一下),而周只是为两个老大干湿活的。有意思的是两个老大管美国叫“秃鹰”,管苏联叫“灰熊”……
新浪潮的配乐总是那么屌吗
岁月不饶人。
冲着刘成汉先生的大名儿去的,这片也算是赶个新浪潮的尾巴,题材算是“新”,场面算是“浪”,但手法也太不“潮”了。。。哈哈,太蹩脚太寒碜了。不过也算是暗讽电影和黑社会的关系,并且死的很壮烈。
连看了《梦中人》和《再见江湖》,感慨:若不是从了大陆,港片的尺度定是欧洲范儿。take my breath away如果是berlin乐队1986年才发行,怎会出现在此呢?(林忆莲的《激情》)难道是重新配乐?!
画质 是真的差了点 不是特别推荐 主要是来支持发哥
故事太弱,连最好讲的江湖仇杀题材都只是这样。
Take My Breath Away还有中文版!
当时热点题材和时髦元素都齐全了,人物塑造与画面也漂亮,可惜就是连不成个句子,尤其是结尾处理得太差。PS,豆瓣上这封面真坑爹= =
1991年8月17日。
这部应该是胡越的故事模仿作品。不过发哥依然很帅,初出道的关之琳也是亮绝。
剧情太弱,演员演的也出戏,周润发早期的作品还是太青涩,只有遇到了向吴宇森、王晶这样的导演才能挖掘出他的潜质。
关之琳是真好看啊
發哥與關之琳連袂黑幫動作。誰來為香港速食電影買單?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大多國人的內心深處藏有一種港產情結,從小看著成龍、周星星、華仔、發哥、鄭伊健、李修賢這些熟面孔,細數著王晶、劉鎮偉、王家衛、杜琪峰、馬楚成、劉偉強、徐克甚至許氏兄弟、邵氏和嘉禾的經典,情何以堪?
《胡越的故事》后发哥又演了一次越南杀手,但质量比前者差远了,跟关之琳也没啥火花,整体就是当年香港影坛其中一部不伦不类的商业片罢了
最后音乐可以
。。。。流传的都是post-小马哥后配的版本,好烂的片,发除了死那一下都有当正经片在演,可以。阿关好美,特写当得起远景更突出,吻得很认真哈哈。
本片是一部題材大膽,節奏快速,材料豐富的政治驚悚片,毫無冷場且通俗效果甚佳,但描寫越戰後遺症的寫法流于一般,最大特色是以新聞查探的手法來追查犯罪手法,突破一般港片的套路,探訪過程亦拍得生動自然,有笑點也有懸疑,可惜風格不夠統一,紥錦化過多,專注性和戲劇張力明顯不夠
关之琳靓爆炸
新浪潮电影,有新意但整体粗糙。配乐一塌糊涂
在那个年代算是好作了,还原了历史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