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影笔记(
http://movie.hkbloggers.org/?p=96)这个博客中看到一篇关于《An affair to remember》的文章。深深认同笔者对于该片古典韵味的评论。
回家路上,还在回忆该片的情节,从男女主角初次见面时,Deborah敲开烟盒的手指,到最后误会冰释,噙着泪花的微笑,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叹息,都是由不得人怜惜和尊敬!
再回忆那个时代的女星,无论是《窈窕淑女》中的赫本,还是《欲望号街车》中的费雯丽,抑或《卡桑布兰卡》中的褒曼,无论影片中的女角,职业如何,妓女也好,Office Lady也好,抑或天真的修女,她们演绎起来,举手投足间,都是优雅十足,显尽了女性的娇媚和坚韧。而最最奇怪的便是,如此的气质,放在她们所饰演的角色身上,并不会让人觉得突兀,而是浑然天成般的和谐。
只有在浪漫和古典混存的时代里才能诞生的这样的奇迹:充满了跌宕和希望的年代里,因为身处其中,懂得带着深厚的尊敬和决绝的勇气告别过去,才能糅合古典和现代两种截然相反的气质,把柔美演绎到脆弱的极致,而又隐隐的散透着独立和自信。
这是现在的人所领悟不了的,好莱坞里,我看也就梅里安斯翠普和珍西摩隐隐还有这种气质,而她们,也都是老了,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真的是一去无法复返。
片名的翻译非常据有中国特色,金玉良缘,金童玉女、金镶玉,《红楼梦》里很多名字都是沾金带玉的,父母对孩子的珍爱和求富贵之心跃然“姓”上,金玉相配更是对男女相恋的象征。1957年的《金玉盟》是爱情电影中的佼佼者,后面有许多电影模仿了他的叙事方法、桥段、配乐、还有成为恋爱圣地的帝国大厦顶楼,如《西雅图未眠夜》、《北京遇上西雅图》等,这是一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所有恋爱中会发生的事,都有所展示,对今天的恋爱观还有教育意义。现在有些人,把物质经济条件作为恋爱的基础,当然门当户对很有道理,从两个家庭条件很悬殊的中走出来的人,很难有相同的情趣爱好修养等,如果在一起会有很多观念上的冲突,有人习惯于大手大脚的花销,有人就很节俭,诸如此类,会引发许多矛盾。但人往高处走,总希望找的另一半条件优于自己,所以有人说婚姻可以第二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嫁入豪门,情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背后笑,成为有些人的信条。所以说这部电影有它的现实意义,感情应该走财富的前面,片中以往的花花公子,即将和富家女结婚,在船上偶遇也将嫁给老板的女主角,一见钟情,两人愿意放弃唾手可得的舒适生活,去靠自己的本事赚钱养家,造化弄人,又引出了以后曲折的故事,这个又是考验恋人们能否经受住时间、分离的考验。
生活中,大多人幻想麻雀变凤凰的故事,能放下身段冲着感情去过苦日子的人,不多。这也是这部电影值得玩味的地方。
当看到《An affair to remember》的结尾时,才发现在很小的时候,看过这部电影。那时候的目光,估计仅停留在女主角的衣香鬓影之间,而忽视了剧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这几天突然想起看这部电影,是因为《西雅图不眠夜》中多次对此片的顶礼膜拜。似乎只要是女子,不管是老是少,都会唏嘘于这浪漫而痴情的爱情。
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开始欣赏这片。影片导演是麦凯里,主演则是大名鼎鼎的加利·格兰特和黛博拉寇儿。在片中,黛博拉寇儿扮演前夜总会女歌手,加利·格兰特扮演风流单身的绅士。剧情很老套:各有婚约的二人在一艘美奂的邮输邂逅,良辰美景自然撮合了一段浪漫情缘,他们计划今后各自学会独立生活,相约六个月后在帝国大厦见面,然后共效于飞。可惜一场浩劫,女人因车祸而无法到达两人的约会地点。因此,造成后面的误会和离合。当然,结局是非常美满而幸福的。男主角终于在最后一刻发现了事实的真相而将女主角抱在怀里。在这时刻,估计许多人都要掉下眼泪来。――不过,我倒没有。
喜欢这部影片,无关其中的风月和爱情,更多注意的是影片的现实主义和一些拍摄中简单的细节的运用。人们说,好莱坞是造梦工厂,很简单的故事,也会让他们做的绚烂如烟花,打动人心。这部电影就是这句话的体现。很俗套的故事,居然成为了一个世纪的经典。
认真追溯经典的根基,不难发现,基于现实角度的浪漫主义为影片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很多人曾经对琼瑶或者一些其他言情小说作家们口诛笔伐,主要原因在于书中或者电影中的角色大多是不食人间烟火,他们不用吃饭,不用考虑到生计问题,只要把恋爱谈好――不管是师生恋、忘年恋还是三角恋――就可以了。人们往往在看这美轮美奂爱情的同时,都会生出疑问:他们靠什么生存呢?
而这部影片的编剧则巧妙的将人们对现实的基本要求融入到人们可以接受的浪漫之中。让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偏偏具有了可能发生的现实基础。比如,影片的男主角尼克没有工作,他如交际花般受到众女人的欢迎,总游走于花团锦簇之间。影片一开始便是各种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他空手套白狼的八卦故事,――他即将和拥有6亿美元身家,且貌美如花的女富豪结婚了。放到现在,这也就是一吃软饭的小白脸。
导演和编剧似乎很喜欢铺垫这个看似俗套的情节,以和后面的剧情产生明显的落差。因此在影片的开始,不厌其烦的用了大量镜头和情节――大都是别人的反应来映衬尼克的花心大少形象。看到此处的观众,大多都会认为尼克似乎是不会动了真感情,不会和某人从此海枯石烂。但是,且慢,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深入,则发现,尼克的讨人喜欢,特别是讨女人喜欢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幽默、风趣、善解人意、知道如何进退、有爱心(孝顺老祖母、喜欢小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只不过,他过于完美主义,导致了无法容忍自己艺术作品中的瑕疵,而从此放下了手中的画笔。这些情节,都是在为后文做铺垫。让观众明白,这小白脸,并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他若某天真不吃软饭了,照样可以生存。
铺垫完男主角,女主角要上场了。女主角的经历放在中国的现在,肯定会被人鄙夷为一即将转正的“二奶”。她曾是夜总会的歌手,按说应该一身烟尘之味,也就是庸俗脂粉而已。但,她的出场却姿态万千,且,却非常的矜持。-----按照中国的老话来讲,简直是出淤泥而不染了。虽然曾经在风尘场所,但是坚持己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虽然被一富商包下准备结婚,但却是因“爱情”和“感恩”而在一起的,并非为了金钱了;虽然知道尼克是人间人爱的名男人,却不卑不亢,很得体的对付尼克的“调戏”……这女人经过了多年的苦心修炼,已经成功具有了上流社会的仪容和姿态,除此之外,她还带有自己出身的特性:淳朴、大方、平和、宽容。而这种特性的女子,对尼克来说无疑是一道春风。这两个人看似不同,但是骨子里却很类似:都有正义感、有爱心、有共同爱好和语言……
于是,就在一个很密闭的环境中,也就是那豪华的邮轮上,一场爱情从天而降。这场毫无预谋、毫无征兆而发生的爱情居然不像《泰坦尼克号》一样,能够在瞬间勾起男女主角的天雷地火。
男女主角不象现在动辄爱的昏天黑地的年轻小男女,恨不得将自己的爱情告昭于天下人知;更不像目前的好莱坞大片中的男女主角,通常不到5分钟就从陌生到上床了,才不管是违背了多少道德原则呢!在船上,经过一系列的意外事件,二人暗生情愫,眼角眉梢全是情,但又要顾及太多的外在法则,因此焦灼的思念对方,但是又不敢太过招摇。毕竟,都是有婚约的人。另外人的心,也不能过于伤害。
二人拼命遏制自己的感情,拼命遏制的思念,在下船的前一晚爆发了。----别误会,他们只不过抽丝剥茧的分析了各自的情况,分析了可能要面对未来的艰难生活。因为,他们离开了彼此多金的准配偶之后,又要重新挣扎于社会的最低层。男人说他有六个月的时间来适应社会并赢得第一桶金,女人百般思考后,决定等他六个月。于是,这六个月中,男人开始工作,女人也重回夜总会唱歌。两颗灵魂在社会的磨砺中,并没有离开,反而走的更近。
分析了男女主角的性格之后,可以发现,50年代的好莱坞让男女谈恋爱,还比较讲究门当户对和心灵交流。基于现实的互相欣赏和互相认同是二人感情产生的基础;船上密闭空间是二人感情产生的心理空间;船上众多看客的闲言碎语、窥探以及尼克奶奶的故意暗示是二人感情发展的催化剂……综上所述,因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种因素,这场准婚外恋不谈也得谈。
其实影片的现实主义并不局限在编剧对男女主角爱情产生的基础的铺垫上。影片泪中有笑的故事情节建立在当时深厚的美国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上。影片拍摄于1957年,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便进入了经济发展期。进入50年代以后,特别是1952年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后,中产阶级逐渐增多,美国经济开始稳定,整个社会也处于安居乐业的状态。这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也经常被视为美国人的繁荣时代。在这个时代,“垮掉的一代”和“嬉皮”风格等反叛的艺术形式还未成为艺术的主流形式,无论是电影、美术还是音乐,主流仍在歌颂安详平和单纯的美感。好莱坞也在此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除了一部分相当经典的影片之外,一大部分轻松的小制作影片也产生于这个时代。
正基于此背景,影片才将原本复杂的故事简单化,将复杂的人性神性化、单纯化,以迎合大众的口味。男女主角的恋爱故事若是放在现在,是多么的惊天动地和复杂啊。二奶、小白脸、金钱、富豪女、婚外恋……这些词语放在哪个娱乐八卦的报纸上都会让人们的眼睛亮起来,狗仔队们肯定会倾巢出动追捕新闻。但是在片中,编剧偏偏弱化了这些看似八卦的东西,不停的以细节强化二人的爱情。即使有好事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评头论足甚至窥视,也作为了影片的喜剧因素而展现。比如,二人为了避嫌各自去餐厅用餐时,偏偏做了背对背的位置,而彼此却又不知。这时旁边的看客却因此窃窃私语,以为二人故意做出给人看。当窃窃私语转为众人的哄笑时,这两个可怜的人才发现症结所在,尴尬而又互相扯了几句后,不得不先后离开。这个桥段,有一石二鸟之妙:一方面突出了好事者或者八卦者们的无聊,另一方面又告诉观众,这二人之间的确存在“心有灵犀”。
编剧将复杂的人性神性化、简单化还表现在将二人原来的准配偶的角色弱化,甚至神化。――女主角的前男友居然在其出车祸之后仍然对其不离不弃,倾力照顾,并且要去告之尼克女主角不能前去赴约的真实理由。这种男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的确不多见。但是这种皆大欢喜的故事情节,是当时社会文化的产物。在那种祥和的氛围之下,大众喜欢看到这种好人多的故事。于是,编剧也乐的将整个故事编的积极向上,既在影片中赚取了观众的眼泪,又能在结尾让观众笑中带泪。
除了现实主义基础之外,影片的某些细节也是可圈可点的。这些细节一方面是对前后情节的映衬和预兆,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社会含蓄的文化的象征。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细节有两个。第一个是女主角回到前男友的纽约家中时,站在窗口,望着夕阳。这时的阳光正好将远处的帝国大厦透射到女主角身旁的玻璃之上。女主角美丽的脸庞和玻璃窗中的帝国大厦相互辉映。这个镜头,非常美丽却又寓意深刻。一方面,可以表现出女主角对六个月之后那个约会的期盼。对他们来说,帝国大厦就是爱情的象征(对看过这部影片和《西雅图不眠夜》的观众来说,帝国大厦也成了爱情的象征)。那个六个月之后的未来既是现实的,又是虚幻的。现实的如夕阳般灿烂,又虚幻的如镜中花那样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另一方面,映射在玻璃中的帝国大厦,也暗示给观众,两人的未来之路,并不会太顺利。和命运的斗争,并不会像想像中那样一帆风顺。镜中的事物虽然绚烂,但是却易碎,一不小心,就会节外生枝。――果然,女主角在六个月后赴约的途中,就在帝国大厦的下面,被汽车撞到,随即被送入医院。因为此,她失约了。
第二个细节是关于二人的kiss。在整部影片中,二人虽然爱的惊天动地,但是却没有什么亲密动作,导演展示给观众的最直接的亲密动作无法就是搂搂胳膊搂搂腰拉拉手之类的。类似于现实大片中尚未牵手就要开始法式热吻然后就紧接着上床相比,这影片也太老土了。你看人家《泰坦尼克》,那杰克和露西是多么开放啊。同样是在船上,人家就敢直奔主题;你看人家《史密斯夫妇》,在南美刚刚见面,舞还没跳完,就跑床上去了……人家那些也都是二人同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啊,《泰》的故事发生年代和本部影片的年代也差不多,按说来人们对爱情对性的观念也差不多,为什么影片和影片的差别就那么大呢?
归根结底还是受众和导演不同,导致了影片对细节的处理也不同。在这部影片中,除了被直接看到的牵手等表示感情的动作之外,观众可以通过一个细节判断出男女主角总算在感情的支配下,互相kiss了对方。为何说是判断呢?有个细节,两人牵手从顺着船舷的楼梯往下层走。走到从观众的视角可以看到二人的下半身,而二人的上半部被上层船遮时,二人停止不动了,随即开始了电影中kiss的经典动作,二人贴合,女主角踮脚……传说中的一吻定情,总算发生了!这个镜头或者这个细节的处理,也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可以解释为二人可以以此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来应对船上的好事者,――因为之前就有准狗仔拍二人在一起的照片供大家娱乐了;二则是将这种kiss拍的更加具有含蓄的美感和饶有趣味。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比较欣赏这种拍摄手法。
《an affair to remember》(《金玉盟》)并不算是部大制作的影片,在世界影视史上,也算不上过于经典的电影,但是,它却感动了若干的影迷,这也是一种独特魅力吧!
(完)
前半段的邂逅优美又有趣,反而是为人称道的结尾却显得俗气。远不及《一夜风流》这样的电影值得回味
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我们要怎么办呀?
1957年又一部经典电影。1.花花公子画家与夜总会女歌手间的海上邂逅,浪漫主义与现实完美交融,结尾段落令我潸然泪下:If you can paint, I can walk. 2.离天堂最近的帝国大厦,映照于男友窗户及飞机舷窗中。3.以流言蜚语作助推器,奶奶家之旅作催化剂-祈祷与琴歌。4.背靠背就坐与遮挡接吻。(9.5/10)
以前的爱情故事怎么就这么单纯和甜美,哪里像现在那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
麦卡雷的调度舒服的很。虽然整个剧作挺通俗的(对比其他老派喜剧 各种时代性的冲突已经少得可怜了),但是光鲜地,带有都市化诗意把整个影像捣腾地好看至极。对电视的运用也是相当新鲜(我能说中间一段电视采访和人物表演的调度都有《飞向太空》开头的质感了么?确实妙趣横生)佳作。
帝国大厦 那就是美帝的大明湖畔!
蠻好看的電影,被很多人抄襲過,但還是值得看看。我喜歡女主角的個性。故事的其中一項先要條件是對女主角的個性描寫,如果表現不出來,那後來她遇上意外卻不肯告之男主角的那段戲,就顯得無無謂謂兼搵戲來做,像我們常看到的催淚韓劇,你不會同情主角,只覺得他們自己一手造成,還病態地沉溺所謂的苦戀中。這戲沒有這種毛病。很好嘛。
你喜欢这类电影,你就会忍受剧情的老套,角色的单一,因为爱上的是绅士般的男人,如花似玉的女人以及高尚的情操。
一部经典的women picture,看sleepless in seattle的时候知道有部几乎所有女人看了都会掉眼泪的爱情电影,但不知道就是金玉盟,直到出现帝国大厦的经典桥段才醒起,电影蛮不错的,在那个年代算得上是爱情经典了。
这部电影真的是听说过,没有看过DVD,现在看高清版本,画质还可以只是喜欢21:9全屏画面,喜剧故事,画面太美,每一幅可以当做油画一般,没看之前以为是浪漫歌舞片,其实是风趣对白的電影。女主的演员可能是第一次看她的電影。下载收藏。
不喜欢这个片子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它集大成了此类型的陈词滥调,导演如技工小心铺陈雕琢,却很难看到灵动之处。
没有字幕,我听下来的,而且坚持了。因为他们太美了。
我看了很多遍,每次都会哭
加里格兰特黑得就像块碳,关键是女主角还那么白,会生斑马的哟~前一小时看得苦不堪言,怎么看都逃不了“狗男女”这坏印象。。。。。。。。。不过歌都挺好听的
两人在祖母的领地里最终体认了对对方的爱意,结尾正是一场与之相对应的反向召魂仪式:这对恋人先是通过台词上的互换身份来清空“自我”的领地,然后Terry披上披肩,让祖母的魂灵通过遗物降临到她的身体中。Nickie把全部赌注押在一扇门和一幅画上,镜头对着画匆匆打过一照面,就如同彼时对祖父肖像的一瞥。Terry(祖母)通过“画”这一中介回忆起爱。这是已故的祖母与祖父的重逢,也正因为两代人的凝结,Terry游荡的爱意被召回到她的领地。
旗鼓相当的爱情片。好的爱情建立在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之上,好的爱情促使人格独立和经济独立。女主故作可爱的样子确实有些机智俏皮。缺点是加里格兰特怎么看怎么像武功队长=.=
浪漫爱情故事我还是挺喜欢的,特别是发生在船上的。歌曲真好听!
Winter must be cold for those with no warm memories
可惜不是每个人都等得到最后一分钟。
整个剧情是非常能够预料得到的,旧好莱坞的爱情片大抵就是这个样子。故事其实是又俗套又平庸的,集爱情片所有桥段于一身,经典有余灵动不足。毕竟已经过了50多年,年代感已经很强烈了,所产生的隔阂感也是不可避免的。加里·格兰特演个花花公子稍微老了一些。印象最深还是那首An Affair to Reme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