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你和谁去看这部电影
昨天跟朋友说,应该约好前男友或者前女友去看这部电影,
后来发觉,无论你跟谁去看,甚至跟现任一起去看,都会想起前度,所以其实ex去不去都一样,效果都达到了。
但是后来又发现不对,就算你跟ex一起去看,他或者她还是一个甚至更加多的前度。
所以这就像一个漩涡,你的ex的ex的ex.......一直周旋下去。
现在,很少有人有单纯的感情史,或者是我认识的大部分人感情史都不简单的吧。你会想起各个人,各种事,好事,坏事,甜蜜,争吵。不一定是电影的作用,或者,在节假日你会想起,早上醒来会想起,或者看到某个背影会想起。但是想起,又有什么意义?
就算有再多前度,再多深爱你的人,现在在他/她身边,与他/她长厢厮守的,也不是你。
看完之后,觉得唯一高兴的是,我不用什么人的敦促,就可以自己拿起行李上路,还真是自觉。
2 ) 再见,前度
麦曦茵 再见《前度》 (06.01)
旅行,不一定要和谁一起去。
麦曦茵的新作《前度》,女主角周怡每回要与男友去旅行,总会遇上突如其来的情况,使旅程泡汤。
日本也好,英国也好,通通变成不可兑现的诺言。
但其实,我们自己一个,也可以玩得很快乐。
周怡的妈妈,独自一人带覑行李飞来飞去,享受旅途的快乐。
周怡记得妈妈说过:最后在一起的,总不是你最爱的。
当她与旅行作家阿树正准备去旅行时,却发生争执闹至分手。无意中遇到这个情况的周怡前男友陈均平,刚与女友阿诗回港。为了旅行而辞掉工作、退掉公寓的周怡一时无家可归,陈均平无奈收留她,在短短两日的相处中,却勾起无限的回忆。
寻找Perfect Match
遇上前度,是再见亦是朋友,还是没有朋友可做?麦曦茵将自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把原本分别从周怡、阿树、陈均平等人的角度出发的作品,变成以周怡为重心重新编写,《前度》成为爱情路上寻觅的女子代言人。她要甚麼?她不要甚麼?
「可能周怡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甚麼。」麦曦茵说。
她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希望往前滚的三角形,一直在寻找能够容纳她的缺了一角的圆,找来找去也找不到。
「一直在寻找Perfect Match,希望可以结合,然后一起向前走。」这个故事是麦曦茵从为电影做配乐的林二汶那里听到的。
「她一听了我的概念,便很清楚我要甚麼。」麦曦茵听到这个故事,一惊,这正正是她想说的东西。
与陈均平分手后周怡遇上为她治疗失恋伤痛的医生,也恋上刺激浪漫的古惑仔,还有在出版社与旅行作家阿树相遇,并恋上。不同的男人在她的生命中出现,有的稍纵即逝,有的成为她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印记。
漏水的胶杯
三角形后来遇上了Perfect Match—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形,但一起往前走了不远,那个Perfect Match却要与三角形分开。「你已经变了。」原来在寻找Perfect Match的过程中,三角形不自觉地变大、变形,本来能够容纳它的缺了角的圆形,再也无法包容。
故事说的本来便是爱情。
与阿树分手后,周怡在陈均平家中逗留了两日,她发现陈均平一些微小的生活习惯,如用胶杯喝水、夜晚食宵夜。周怡方察觉陈均平原来一直都对自己念念不忘。
他们在一起时,周怡发脾气打烂家中的玻璃杯,后来,他们转用胶杯。那样便不会打烂。周怡说。
「他们以为用了胶杯便不会打烂,但有时事情变了便变了。最后胶杯漏水的那个画面,便暗示了你以为不会打烂,但仍然会漏水。」麦曦茵说。
这个画面也暗示了,即使多麼的不舍,改变了的东西,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即使换上了胶杯,以为万无一失,但总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即使是陈均平本人,也已不再是昔日那个住在乡村小屋,为了理想而不惜得罪上司的设计师。
身边的人
后来,三角形遇上了一个圆形。圆形对三角形说,你可以自己一个向前。三角形开始不相信,但当它尝试一下一下地往前翻,渐渐发现,原来自己一个也能够向前滚动。
片中女主角周怡,是个有点刁蛮的「港女」,凡事想到便做,没有长远的想法,凭覑喜好行事的人。她一直想找到自己的Prefect Match,一起去旅行,却又相信妈妈所说的话,总觉得最后能够在一起的,不会是自己最爱的人。
与阿树分手后,她急召在外地旅行的妈妈回港,以便让她回家。妈妈最后告诉她,旅行不一定是两个人去,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很开心。
她更向周怡更正:「我说的是:我最爱的人已经不在我身边了。」周怡决定独自一人踏上旅程,送她到机场的,是一直以来默默守在她身边,看覑她和陈均平的关系起伏的阿苏。
最后周怡邀请阿苏,一起去旅行吧。
麦曦茵说:「其实周怡也不知道为甚麼自己要这样做,但是在过去的经历中,她学到了一些东西,虽然她未必很清楚自己到底学到的是甚麼。」或许,她学到的是如何生活下去。当阿苏告诉她他并没有护照,周怡笑了笑,拖覑行李走入机场。
救赎
影片从机场开始,也从机场结束。旅途的寓意显而易见,旅途中发生的故事才是耐人寻味的。
记者说,其实周怡也是陈均平的救赎。
一开始陈均平与阿诗在机场遇上周怡与阿树时,虽然我们可以看到陈均平对覑阿诗说不愿与她分开,情人耳中听来是多麼的甜蜜,可是局外人看,却见到陈均平只顾埋头工作,阿诗百无聊赖下偷听周怡与阿树的对话。这一段关系,在周怡出现之前已经变了质,只是当事者都没发觉。
周怡的出现,使陈均平回忆起昔日两人的爱情,也发觉现在的自己,与阿诗之间「相敬如宾」的真相。最终他与阿诗成为互相的前度。他或许不能回到以前那个充满理想的陈均平,但他最终从一段已经消逝了的爱情中解脱。
麦曦茵说,每一个前度,都是一次成长。
影片说的是一个港女的成长故事。
上映:6月10日
3 ) 前度--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
在電影的預告片裡導演說電影要拍給戀愛過一次的人看,都市生活兜兜轉轉,有些人迷失在燈紅酒綠的世界,有些人沉澱在一場又一場沒結果的苦戀中,也有些人連自己追求什麼都不知道。有人會問「明知愛情世界會受傷,那我們為什麼要戀愛?」也有人會問「到底戀愛是為了什麼?為結婚?為生育?」那愛過的人會明白「身邊的人可能不是一生中最愛的」,然後又引伸了一個問題,那我們為什麼要愛?陳均平和周怡只是一對很普通分了手的過氣情人,然而在彼此的心目中都有對方的一個位置,是對過去愛的見證也好,也是在逝去光陰裡的一個回憶錄。沒法忘得了對方所做的事,一景一物都挑動著他們這六年來的生活點滴。三十個小時,六年的思念,下一位的到來正正就是我們都市人情感的故事,是如此的真實而殘酷。沒有保證得到的愛,也只有帶著某種情慾的功利性。
有些人的一生會有好幾位的「前度」,然後就會問現在的那位是自己喜歡的嗎,戀愛是為了讓我們在沒答案尋尋覓覓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興趣,還是精神的快感?曾經聽說過一句話「一個人的生活是不完滿的」,可是戀愛中有時候仍然是一個人,一個人思念,一個人笑,一個人想太多。各種形形式式的戀愛,有激情,有平淡,有快樂,有和諧的相處,然後一句的分手吧,打破了從前所擁有的一切。回歸單身,重塑人生,方才發現戀愛是為了「成長」,在歲月的年輪裡警醒愛情的本質, 一段愛情筆者認為是為了彼此間的進步與學習,在當中就像照一面鏡子,與潛意識或與他人抗爭,審視自己。無論是在那個的圈子,同性戀,異性戀世界裡「前度」卻是無處不在,有人感激前度教曉他上了一課,有些緣份不易強求,也有些愛只能停在某位置,在理性與感情之間回望昨天的自己,不是可笑,而是一個成長的記憶,也某程度上是命運的安排。看到身邊朋友曾經被「前度」二字精神虐待,偶爾談到了令他們痛心的事,感覺到愛情相愛時很開心,可是大部份時間是忍耐與遷就。
陳均平與周怡,分手後見面誤打誤撞地讓他們再次遇到,而此時對方身邊已經有他人,相互的客套,然後一物捲起了無數的思念,是過去的溫暖,是愛情曾經來過的回憶。是情慾,也是一份思念。在某程度上陳均平是個壞人,他的壞是建基在性慾的基礎上,周怡也很壞,她的任性,可是她表現得是緊張,是認真的愛過。假若沒有認真就不會想愛,曾經我們都很傻的盲目去愛,只少這些愛在某個時刻溫暖過,快樂過。我們都知道感情是有「賞味期限」,有些暗戀,錯愛,畸戀都一一成為了身體的一部份。前度的愛,現任的愛,都是不同方式表達的愛,有些人說一句「我愛你」是很難做到,可是有些人又會很容易,有時我們都太傻了,在愛情的世界沒有永遠的勝利者,也沒有永遠的犧牲者,有的只是共同的「相愛者」。
麥曦茵的故事成為了愛過的人的寫照,哭笑不得的回憶鏡頭,一份流放在遠方的愛與少女對愛情的感覺。再配上林二汶的NO SUCH MEMORY,逝去的感情應該得到解脫,沉澱然後再上路。就像是在水流經的地方,輕輕地停留一下,不帶走河裡的一滴水,是如此的清徹而不混濁。
「有多少愛可以重來 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前度是給我們遇上下一個的機會。即使這份愛再沒有機會重來,卻成為了一份寶貴的回憶與見證歷史的鏡子。
4 ) 别再拿我和你的前度比,我甘拜下风,
文/佑拓
我不是一个在乎前度的人。但是你却总是爱拿我跟你的前度比,这,恰恰戳中了我的软肋。
你问我你下午有事不陪我,我会不会不开心。
我说我不会。
但是你问是真的么,你怕啊。
我说有必要天天黏着么,你怕神马啊。
你又说你怕我跟那谁一样。
“那谁”是你的前度,就这样我又被你跟她比较了。我最讨厌被比较。
我说了多少次了我跟她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但是你还是比。
我知道你无法在短时间内逃开那段晦暗的岁月,我懂。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所以我愿意等。
但是在你走出阴霾之前,现在,我要自己比。我自虐的发泄方式,为了自己的释怀。
用我自己,跟你的前度比。用你不经意间“告诉”我的她的事儿。
请原谅我的记性太好。
曾经的她家里有钱;而现在的我只会赚点小钱。
曾经的她恃宠而骄;而现在的我为你低到尘埃里。
曾经的她有恃无恐;而现在的我患得患失。
曾经的她爱玩,花家里的钱如流水,你帮她考虑,让她的浪费越来越少;而现在的我依旧爱shopping,但是改掉了自己赚钱之后花小钱不靠谱的坏习惯。
曾经的她会因为你不陪他玩而骂你;而我只想你还有自己的事情做,不应该陪我陪得没有自己的时间。
曾经的她说你小气,却没想过你把手头的钱全部毫不算计地用在了她身上,逼不得已拉下脸面借钱也要她顺气儿;而现在的我怕你对我太太大方。
曾经的她看不到你的用心,不知道你为了省钱每天只吃两元套餐;而现在我的只想你吃好吃饱。
曾经的她没注意到你有多瘦;而现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养肥你。
曾经的她自己吃了饭就不管不顾,不管你吃或者不吃;而现在的我硬是叫你多吃,你不吃我还矫情地喂你吃,你吃完还得瑟地为你擦嘴。
曾经的她不太关心你有胃病的痼疾;而现在的我只想养好你的胃。
曾经的她到你楼下,只会对晚下楼几分钟的你大喊大叫;而现在的我喜欢到你楼下再给你打电话,因为我太墨迹,不想消磨你的耐心。
曾经的她在众人面前掌掴你,你失却男人的尊严仍旧跟在她的身后;而现在的我只怕你没面子,只想让你显得特男人。
曾经的她有事儿没事儿就拿你跟别人比,看不到你的好,让你颜面无存;而现在的我只想着你的好,别人的好在你面前都失却了可比性。
曾经的她不开心了就任由你各种鬼脸装样逗她,她就笑了;而现在的我偶然不说话你也这样哄我,我却总笑不出来,为你这样费尽心思得讨好我而心疼。
曾经的她每到放假都急着回家,她拿着你为她订好的机票,带着你为她送到机场的行李,她安全到家了却吝啬对还在学校的你说一声注意安全;而现在的我只是计划着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你的面前,害怕失去与你的点滴联系。
曾经的她等着你为她排长队买车票,送她去车站上火车,最后她欣然拿着你为她准备的不多的几百块钱上车回家了,却不知道你口袋里面只有几块钱仍要在学校里面呆几天;而我却把自己打理得妥妥帖帖,怕你没钱,怕你饿肚子,怕你回到家被母亲唠叨。
曾经的她觉得你在车站等着她已经晚点4-5个小时的火车是理所当然的;而我却会很早就很早就提前告诉你火车晚点,让你不要来或者晚点来接我,我怕你等太久。
曾经的她任由你买一张火车票帮他送行李进站候车;而我只是扛着几箱子行李下地道上天桥,在出站前梳理自己的气喘吁吁,见到你只有一派微笑。
曾经的她在你面前打她看不顺眼的你的朋友小报告,说你的朋友一直诋毁你;而现在的我只会告诉自己,你朋友的话听听就好,你还是你,我有我的分寸。
曾经的她从头到尾都怀疑你的忠诚;而现在的我除了偶尔的小得瑟,我信你每一句话。
曾经的她分手前甚至不曾跟家人提起过你;而现在的我大大方方告诉父母,你是我的男朋友,说你的为人,让他们肯定你,我想你来我家。
曾经的她一直对你说,反正她以后是要回家相亲,两个人就凑合到毕业吧;而现在的我只想对你说,请以你之姓,冠我之名。
曾经的她一直觉得你对她不好;而现在的我只觉得你对我太好。
曾经的她天天拿分手威胁你,等着你求她;而现在的我害怕你放手,我只想留在你身边。
曾经的她在再一次说分手之后得到了你的沉默,等到了你的真的累了与不再坚持;而现在的我,只庆幸我能陪着你一直走下去。
曾经的她竟然把这么好的你给丢弃了;而现在的我真的是捡了一块宝。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才发现你的好,觉得自己之前做得过分了想挽回;而现在的我自始至终对自己的前度做得足够得体,互不相欠。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你,还想跟你复合,没结果就每天纠缠;而现在的我对于我的前度,只有沉默与再沉默,永远不去打扰。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看不惯你对我的好,气急败坏地报复你,暂时毁了你的名声;而现在的我与我的前度相忘于江湖。
曾经的她把你甩了只是你不到两年的EX;而现在的我才是你的ing与future。
我提醒自己,面对前度,不要忘却自己的优秀,更不能忽略自己的不足,要有自尊有自信扬长避短拿捏得体,才不会像《前度》中阿诗那样卑微到最后也没有剩下些许。
有些事是不能比的,但是对于你的前度和我,真的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是一场场一败涂地。
对于你的前度,我真的甘拜下风。
最后,我也想坦诚对你说:
我是真的抵触你的前度,因为我真的喜欢你,虽然我没觉得她对我构成威胁。但是别总是拿前度比来比去,假装不在乎只是因为我懂事。
2011.9.12 2:03 by aisun Ho=佑拓
5 ) 献给所有的“周怡”们。
没当过“周怡”的人也许觉得周怡是不幸的,恐慌前女友的人们觉得周怡是具攻击的。
这世界上的“周怡”们,哪个不是真实的付出过? 遇到钟意的男人就全心的爱着,希望他就是共度一生的人。可周怡,遇到的,不过是些自私、劈腿的男人们。“共度”变成了“前度”。
总有人不懂你,类似周怡,总有更多人不懂。
“为什么你爱过不止一个人? 你不专情吧!”
周怡愿意和阿平委屈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分享着阿平的梦想,周怡是幸福的。可,连搬一个小小的沙发椅,都能遇到阿诗。这男人的心,也太容易被搬起了。
周怡问阿平:“你有别人了吧? ”周怡摔两个杯子,阿平就摔所有杯子。
阿平说:“那就分手啊。”
面对阿平这样的烂男人,周怡还是蹲下来打扫残破的碎片。
周怡不知道阿平是烂男人吗? 不,周怡知道。
但,她爱阿平。
他们还是分手了,为什么? 因为那些琐碎的小争吵?
错,不过是因为阿诗。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书说:女人总是不断的栽在同一类男人的手里。
为什么? 我想,有的女人只喜欢那一类人,你觉得这个男人身上有吸引你的特质,不如反过来说,具有某种特质的那一类男人才会吸引你。
周怡遇到了阿昇。
周怡染了红色的头发,她想离阿昇的世界更近一点。
她不在乎阿昇没有工作,她去餐厅打工赚钱。
她爱这个男人,全心付出。
可是,阿昇还是要走。
争吵中,周怡的手机掉落水里。
她和阿昇拉扯时大声问阿昇:“为什么你们每一个人都这样? 说过的话不算话! ”
阿昇走了,周怡蹲在码头哭。
她无助。她需要迫切的找到一个人。
她打给妈妈,收讯却不好。她想到了阿平,她打给阿平,接电话的却是一个女人。
周怡遇到了阿树。
阿树爱旅行,周怡对阿树说:“带我去旅行。”
阿树也劈了腿,和去了澳洲的前女友。
我想换成其他的女人,不会像周怡这样敏感加第六感准确。
但,周怡毕竟是周怡。
周怡和阿树分手了。
这次的周怡没有像阿昇离开时那样无助和痛哭。
因为她,开始慢慢懂得了男人。
所以这次的她,只有气愤没有伤心。
周怡搬到了阿平和阿诗的房子里。
那一件件摆设,触动了周怡的回忆。她曾经付出的青春,曾经用真心爱过的男人。这个男人已经没有了往日的梦想,他变得势利。
阿诗上班不在家。
周怡坐在曾让阿平遇到阿诗的椅子上,和阿平“忆当年”。
然后,说着说着……阿平向周怡表白。他们拥抱,他们接吻。
阿平想要进一步的时候,周怡说:“例假。”
真的是因为例假?
就像当初,周怡和阿平分手,真的是“没有别人”?
周怡这样的女人,她会因为“例假”而拒绝和她爱的人做爱吗?
她不会。
此时的阿平在周怡的心里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她可以为他付出一切的人了。
她心里还有阿平,但心里的阿平和她眼前的阿平已经不同了。
阿诗回来了。阿诗让周怡离开。
周怡换下阿诗的衣服,看着躲在房间里的阿平。
那眼光里的是恨? 还是鄙视?
阿苏来接周怡,周怡发着脾气,却被阿苏的一句“对不起”逗笑了。
周怡一路没有哭。
阿苏载她到空旷的河边,窗外飘着小雨。
周怡撑伞站在河边,望着远方……周怡哭了出来。
周怡因为阿平哭?
不,周怡这次的哭,不同于当初祈求阿平的不分手,也不同于阿昇的食言。不是因为此刻无处可去,也不是因为刚刚阿平的懦弱。
周怡这次的哭,是为了自己。
她会想起这些年用心经营的这些感情,想起已变势利的阿平说:“我现在是制作人,你呢?你是什么?你还什么都不是吧!”
周怡哭,因为她这么多年为了爱情付出了事业付出了自己,付出了所有。
可是,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周怡撑着白色的伞。
白色是最透明的颜色,白色和任何一种颜色混合到一起,都会变成那种颜色的相近色。白色的周怡曾经为了爱情,愿意把自己的白色变成男人的依附色。她以为这样调合在一起,这个男人就不会走了,就不会变了,就会一直和她爱了。
可是,阿平、阿昇、阿树……
周怡长大了,懂了。
周怡的妈妈回来了。
同时,前男友阿树也回来求周怡再给一次机会。
周怡和妈妈在房间里,周怡说:“选错了才知道身边不是最喜欢的那个。”
妈妈说:“错,不是身边的那个不是自己最喜欢的,我是说,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已经不在身边。”
妈妈教给周怡,“最重要的是你自己。”
周怡想让妈妈带她旅行,她含着泪,她想让妈妈带她离开,离开这些过去,离开这些苦难。
妈妈说:“去旅行,自己去就可以了。”
人生,何尝不是一种旅行。
我们会遇到同路人,但你无法知道,这次的同路人,会不会陪我们到最后一站。
他们陪了我们一段路,然后离开。
只是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会。
周怡终于能放下过去的心结。
画面转到阿平,他拔开洗手池下的管子,发现周怡紧张的是当初和他一起的情侣耳环。阿平想着周怡,他不知道周怡现在在哪里。这时,阿诗回来了,阿诗看出了阿平心里所想,阿诗亲吻阿平,想用做爱来证明这个男人还爱她。
清晨,阿诗小心翼翼的问了。阿平直接的说了。
不是塑胶杯子就摔不碎。塑胶杯子的裂缝足以将水漏空……
戏剧的是,阿平和阿诗的分手,却播放了阿平和周怡当年的分手片段。
这个男人爱周怡吗?还是爱阿诗?更爱谁呢?
其实,这个男人真正爱的是他自己。
他和周怡在一起时遇到了阿诗,他就爱阿诗。
他和阿诗在一起时又遇到了周怡,他就爱周怡。
反反复复,重重叠叠……不过是个自私的男人罢了。
周怡在阿苏的车上,阿苏送她去机场。周怡要一个人去旅行。
阿苏说回来记得找他。周怡说,为什么你不来找我。
暗示了,周怡找到了对的同路人。
阿苏说他没有带护照。周怡说,那就迟一些的时候。
周怡下了车,脖子上挂着拍有阿苏照片的相机,她不时摸了摸相机,她知道,阿苏一定会来找她。
轻松前行的周怡是那么的美。她轻轻的撩动头发,迈着大步子,向前走着……
¨¨¨¨¨¨¨¨¨¨¨¨¨¨¨¨¨¨¨¨¨¨¨¨¨¨¨¨¨¨¨¨¨¨¨¨¨¨¨¨¨¨¨¨¨¨¨¨
周怡是不幸的吗? 当她遇到一个又一个“坏女孩头衔”的质疑时。
我反而觉得,那些过去,也是另一种幸运。没有他们,周怡不会更懂得人生。
有人说,通过爱情来看人生的女孩,注定要流很多眼泪。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眼泪能把眼睛擦的更明亮,更加看清楚所谓“人”和“情”。
应该要羡慕那些“青梅竹马”的爱情吗?
不要了吧。
所谓“一次成功”的爱情只是被外人的眼光加了光环的装饰品。
那些与初恋结婚的人就不会婚外情了吗?
那些与青梅走进婚姻的竹马就不会在青梅变成黄脸婆之后爱上另一支红梅了吗?
我不能保证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但,我们经历的真实又残酷的爱情,很难面对却慢慢懂得了的现实,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
只有经历过,才能更加懂得。
只有懂得了,才能更好的生活。
不要去怕感情的苦,也不要去怕人生的苦。
因为,没有什么苦难是过不去的。
相信我,所有的苦难会过去。
只要,你懂得了一切,然后放下一切。
只要,你有了一个人去旅行的勇气…… 爱情,会去找你。
6 )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给爱过的人
这是出现在片尾的两句话。片子里精雕细琢的对白和众多的细节道具的设置,无不一击直中观者最隐秘的内心,认同感自始至终环绕心头。没有谁在恋爱的时候不是真心喜欢,也没有谁是完全放得下前任的,这种矛盾着的心情在影片里被表达的直白透彻,看这部片,始终有着偷情一般的愧疚感和兴奋感并存以及对于过去的惋惜。
只是两天短短的时间里,熟悉的一切,不经意的一句耳熟的话,生活中重复出现的段落足以破坏当下平静安稳的恋情,也勾起一直在心底埋藏着的思念,原来彼此都没有放下过曾经,只是一直缺少唤醒记忆的契机。有多少分手的人是像片子里的周怡和陈均平一样,还相爱着,却因为一时的赌气赔上了这份最真挚的感情,转身之后,自欺欺人的开始一段又一段新的感情,每一段感情莫不是真真切切的,又莫不是在最不经意间触发对过往的回忆,短暂的感伤出现了多少遍,明明知道心里的那个名字从来没有被抹去过,还要假装出一份潇洒神气,甚至要故意用恶言恶语去中伤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洒脱,可这难道又不是掩饰自己的慌张和嫉妒么。过去永远不会真正过去,你一句暧昧的关怀,我一句故意挑起的熟悉话语,其实都在宣告对方自己并没有真正放下你,也让彼此都萌发了侥幸心理,剩下的只是时间的谁主动地问题了。麦曦茵可以说是把现在大多数的同龄人的恋爱群态作了最精准的剖析,对旧爱年年不忘,对新的恋情轻易接受,对默默关心自己的人忽视,对自己的真实内心一直逃避,冲动感性情绪化,不小心错过了后悔了也碍于面子将错就错,猜来猜去让自己更加难受。电影在结尾让陈均平直面了自己内心,长镜头对准塑胶杯子中的水缓缓流出,宣告了就算换成了摔不碎的塑胶杯,也弥补不了心里的裂痕,只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能做出这种坦率的选择,怕是大多数人会像阿诗一样,明知道感情的虚假,也要用身体和情欲最终试图留下那个不爱自己的人。而被现任女主人扫地出门的周怡,也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长。一开始是委屈又愤怒不已的心情,以致于莫名伤害不相干的人,之后冷静下来来到曾经两个人回忆的发生地收拾狼狈的自己,卸下伪装让眼泪喷涌,而最终的成熟是妈妈引导自己发泄自己的情绪,原来,并不是最喜欢的不是身边的那个,而是最喜欢的已经不在了,旅行,不需要人带,自己就足够了。每个人其实都是在一次次分手中成长,或早或晚,总有一天,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跟随真实的内心,学会妥协和平衡自己与对方。
麦曦茵真的是前途不可限量的新生导演,年纪轻轻,却能一出手就打动观者,用心与敷衍,真心热爱和金钱至上一看就能分出,很可贵的是,他没有像很多新导演一样过分追求空洞的形式和画面,对白设计亲切又带点小幽默,不拖沓也不太激进,虽然是讲现在男女之间的情事却有种纯洁又可爱的感觉。一个好导演会让你在看他的作品时感受到平视的目光而不是俯视你要你臣服的王者姿态。
这部片其实给我带来了很深很深的认同感,因此在这种共鸣和默契下来看,理智似乎显得不重要又可笑,谁会在乎开头情节设计上的勉强,谁会在乎太过刻意的摄影调调,这是一部能打动人心起码使我深陷其中的片子,我相信,经历过真心投入过的感情的人都会有一点共鸣的,爱看电影不就是因为有那么一些电影总能让自己感动总能给自己带来些感同身受的思考么,别去计较太多,投入去看它你会发现它的可贵。
你最爱的永远是上一个。
过去的永远最美,失去的永远是最爱。so ,EX永远是最好的。片子比我预想得好看,剪辑做得不错,最好那个漏水的塑料杯长镜头特写满有想法的。阿娇很美,男猪脚是我喜欢的范儿。就噶!
最終難逃成為前度。
所有exes,你们一定要过得没我好,死得比我早,谢谢你们啦。
年轻时候相爱,总以为前方还有什么再等待我们。后来的相爱,总感觉这些之前都得到过,便总是止也止不住地想念ex
每个人都有过去就看你是否能接受
前度的结尾那些文字才是真正让人无比感慨啊!
女人,有点骨气好不好。做现任,就别去计较与仇恨他的前任。做前任,就别去打扰他的现任。去旅行,不需别人带,自己去就行了。爱情里,活在当下就好了。一个男人,需要抓破脸撕破裙去抢才是你的,需要用足了三十六计才是你的,那么他早已不是你的,因为胶杯没有碎,却不等于不漏水。
阿娇在里面美死了
EX才是最有潜力的小三。。。然后。。浴室那段脚真的会抽筋~
我算是看懂了,阿娇一冲哪个噗哧一声乐了,哪个就是她下一任男朋友
张小娴说:如果没法忘记她,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作为一个fans,不能容忍阿娇拍得如此堕落,尺度那么大、那么随便,哼
“给恋爱超过一次的人,给爱过的人。”每一个前度,都是自己的一次成长过程,那些回忆或许会让人感伤,或许会让人会心一笑。即便分开了,对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但我想,曾经两人建立起的那些习惯那些嗜好始终不会被带走。林二汶的配乐很精彩,但画面让人感觉却有失考究。BTW,结尾有惊喜。★★★★
好人永远是炮灰,贱人永远是真爱
你怎么可以这么美……
有情人终成EX 但还是多谢失恋吧
千万别好心去帮现男友/女友的EX,哪怕看到他死在路中间脑浆爆了一地也不要去给他收尸;如果还没死,不要可怜他,从他身上踩过去也不要让他跟你回家哪怕换件衣服洗个澡;假使他已经跟你回家,不要让他和现男友/女友单独相处一秒以上!最好见第一眼就掐死他,装进麻袋埋进地心。否则你就会变成EX!
阿娇适合演这种没骨气的祸水
阿娇有很多惊喜, 大概有很多个人感触, 所以演的很出彩。导演很有才华, 这么年轻, 好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