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很是失望,多少人是因为老友记情节,但整部影片看起来如....如....如....,还不如之前看过的6个人的访谈更有意思。各种烂大街的花絮,6人之间若有若无的“革命友谊”,多个配角露个脸一两句话over,抱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中途却有想赶紧快进的想法,情怀还能被消费殆尽到什么时候,还是把老友记留在心里吧,那样才是对这部剧最大的尊重。
本文已发表于《澎湃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友记》重聚节目正式上线,掐指一算,此时距离1994年9月《老友记》第一季的播出,已经过去了足足27年。
如今,剧中的六位主演都已跨过知天命的年岁,即将步入中老年的行列,而当年为《老友记》疯狂的剧迷们,也都青春不再。27年的时间里,美剧的制作、拍摄、主题、演员,更新了一茬又一茬;另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化与互联网的普及,中国观众们能够看到的外国剧集,不止来源遍及各个大陆,题材也是层出不穷,但即便如此,《老友记》在众多中国观众的眼中,仍是一部无法比拟、难以超越的电视剧。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在27年之后,仍对《老友记》念念不忘?
国内第一批接触《老友记》的观众,多是在大学期间看到这部剧。与今天英语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不同,千禧年之后,学好英语、尤其是提高口语水平的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里如火如荼。
那时候,在新东方、韦博英语这样的培训机构中,除了外教努力教授大家美式发音与英式发音的区别之外,《老友记》作为一部能够同时练习听力与口语的剧集,受英语培训机构推崇的程度,丝毫不亚于“美国之音”(VOA)的广播。
相比严肃的新闻广播,能够寓教于乐的情景喜剧《老友记》当然更受学生们的欢迎。我记得,当时支撑我在暑假期间,每天顶着三十八度的高温去上口语课的唯一动力,就是外教会在课堂上放几集《老友记》。
严格来说,《老友记》并不是学习英语口语的最佳选择,因为情景喜剧重在插科打诨,个中的英语表达相对简单,不管是用词的丰富程度,还是语法的复杂程度,其实都并不能支撑托福、雅思考试中对高分口语表达的要求,但这并不妨碍《老友记》以学习英语为契机,在众多高校中风靡一时。
后来,其他并不打算以提高英语水平为目的的学生也渐渐成为《老友记》的拥趸。那时,许多高校的局域网影视库中,也都能看到《老友记》。
《老友记》就这样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老友记》留给一代中国观众最大的印象,大概是电视剧还能这样拍。
其实在《老友记》之前,国内也有收视率颇高的情景喜剧,比如《编辑部的故事》(1992),《我爱我家》(1993),但同国内情景喜剧侧重大家庭或工作场景不同,《老友记》聚焦都市青年男女的日常生活,而且是六个单身的青年男女。
从这个维度看,《老友记》在当年发挥的远不止是娱乐作用,而是向中国观众生动描绘美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相信许多人了解西方的“约会文化”就是从《老友记》开始的。那种不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友,最为当年的年轻人们津津乐道。
除此之外,我们在《老友记》中看到的单身青年们要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还信用卡、找合租、点外卖、跳槽,再到后来的结婚、买房、生子,甚至离婚,也都无一例外地从《老友记》中上演到自己身上。
《老友记》之前,中国观众鲜少有机会看到单身青年们“小确幸”与“小确丧”齐飞的日常,即便是以每几分钟就要大笑一场的情景喜剧方式。《老友记》中反映出的真实,唤起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更加珍惜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与当今国内荧屏上流行的各类人设文化不同,《老友记》中没有人设,只有人物。
六个主角中,虽然既有傻白甜富家女、又有贫民窟大女主,既有卡萨诺瓦式的情场浪子,又有木讷的书呆子,但每个角色都没有陷入一种既定的范式,他们就像是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个人一样,有着让人着迷,惹人喜爱的一面,又有令人抓狂、不断带来麻烦的另一面。
这样有血有肉,最接近真实的角色,才能让人多年后像回想老朋友一样惦念。
如果按照国内网文或者影视剧的套路,瑞秋只能是个傻白甜绿茶,在逃婚和之后与罗斯分分合合的纠葛中,估计要被骂上热搜;乔伊必须是个提上裤子就不认账的海王渣男,活该当了十年的龙套演员;事业有成的钱德勒,需要时刻谨记自己是个霸道总裁,可以壁咚、强吻,就是不可以随便瞎开不合时宜的玩笑,更不可以有詹妮斯这样“OMG,走天下”的奇葩前女友;而控制欲一百分的莫妮卡,则注定要当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孤独终老。
可《老友记》不是这样的,它让每个角色都有成为他们自己的原因,同时也给了每个角色突破自我、与身边人共同成长的机会。
在《老友记》里,离过三次婚还喜欢炫耀的书呆子,可以为贫民窟长大不会骑自行车的女孩,买一辆粉色的自行车,却不是因为爱情;撩天撩地的情场高手,可以是个穿上孕妇裤只为吃完一整只火鸡的大胃王;成年女人们可以揪着耳朵打架,成年男人们可以养猴子、养鸡;可以有人因为童年阴影打死都不过感恩节,也可以有人拿起吉他却永远只唱一首歌。
《老友记》中无时无刻不在爆的梗,与其说是来自编剧丰富的想象力,倒不如说是来自六个鲜活的人物。因为这种能让我们共情却不会评头论足的鲜活,《老友记》得以在我们的记忆中留存至今。
《老友记》前后,聚焦于友情的剧集也有不少,比如《欲望都市》、《绝望主妇》、《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硅谷》等等,但似乎很难再找出一部能同时把同性之间与异性之间的友谊平衡的如此之好的剧集。
《老友记》中的六个主角,三男三女,却没有简单地因为性别而抱团。同样,虽然他们中有兄妹,有多年好友,有室友变基友,有多年不曾联系的老同学,但六个角色之间,亦从来没有因为角色固有的亲疏关系而形成小团体。这一点,即便是后来莫妮卡与钱德勒结为夫妇,瑞秋与罗斯几分几合,都不曾改变。
《老友记》始终讲的是“老友”的故事。
无论是爱吃的乔伊为了怀孕中想吃肉的菲比开始食素,还是罗斯为乔伊的吻戏试镜而亲吻他,无论是莫妮卡与瑞秋为钱德勒的约会支招,还是大家争抢着在菲比的婚礼上扮演各种角色。六个主角中的任何两个人、三个人、四个人……无时无刻不都上演着相互陪伴与支持的真挚友情。
正是这种无关乎性别与固有亲疏关系的友谊,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温暖了无数的观众。《老友记》让我们相信,在亲情与爱情之外,友情这种最宽容的亲密关系,一样能够让我们在漫漫人生路上,拥有爱与被爱的理由。
个人公众号:郭大侠的江湖
刚开始看,我就已经泪流满面了……回想第一次看《Friends》还是在高中时期,我们都好期待每周两节的外教课。两个来自美国的外教都会租下多媒体室,给我们放映《Friends》。
大学毕业之后,和六个同事兼好友一起,租下了公司对面的一栋破旧的私宅,每天一起上班,下班之后一起做饭吃饭,一起看电影、看剧、聊天。那个时期看了《Friends》不下五遍。后来,大家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渐渐就分开了。
直到现在还是喜欢时不时看《Friends》,永远记得Monica安慰Rachel的那句话:“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You are gonna love it.”
可能是老了,想起过去的日子,突然觉得自己好孤独啊。
喜欢:
~table read表演竟跟20年前几乎听不出区别
~大家坐在set里唠嗑,还爆了点新的八卦
~一些没见过的Behind the scene
讨厌:
~导演和剪辑都很糟糕
~原剧的guest stars来的太少,戏份更少得可怜。identical hand twin连句台词都不给人家
~BTS Gaga Delevingne Bieber可以滚粗吗气场完全不合
~Interview不知为啥要找名声臭掉的Corden来做,也是尬的一批
真的还不如踏实做一个纪录片,也比一个四不像的variety show强啊
作为看过12 or 13遍Friends的老粉,今天看完Reunion,再次理解为什么它过了这么多年,依然牵制着这么多的新欢旧爱。
最大的成功,一定是这六个人,这么不完美和不真实,却用“喜剧”的表演方式呈现出这么完美和真实的人生。
就如制作团队们所始终津津乐道的选角过程,同样的剧情,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台词,却只能是现在的这六个人能演绎出来的:被宠爱却令观众讨厌不起来的Rachel;强势却情感层面丰富的Monica;奇奇怪怪得恰到好处的(此处cue Mike:so wonderfully weird)Phoebe;人见人爱笨得可爱的大帅哥Joey;古板却令人生怜的Ross以及( B站纪录片中一个细节)连台词本上一句“Okey”都能诠释成一句joke的Chandler。
本以为这次Reunion就是 故意制造 各种煽情的画面与回忆。事实却是我错了。Ross一进公寓的那句“wow”,彻底打破了一切 故意制造。当你十几年都用一部剧来填满空闲的时候,Apartment 20的这一幕,你就知道当时眼泪只不过是身体的机能反应罢了,喉咙里像塞了个正在充气的气球,一直被鼓气。
泪点太多,因为名场面太多。特别是table read的时候,名场面flashbacks与现在的他们画面重叠,他们还是他们!一模一样的他们!连采访时Lisa的bug小插曲,Ross的吼叫听到了Get off my sister的味道,Phoebe的Fxxx 听出了Street Phoebe的感觉!不知道你们看到了吗,Lisa说有几季自己没看的时候,Jennifer和Matt异口同声地说了:I've seen them all!!
但我的致命泪点,是“所有人”的出现。
谁扛得住楼下的Mr Heckles还穿着睡袍上来找你们麻烦?四重唱还是那么好听,太好听了!Hand twin这双手,我不管Joey是真的认出还是节目效果,哭就完事了。Richard那段答录机声音,我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听出来,要再复习一遍。Janice的OMG!!(其实她只说了16次,在剧里面,你知道吗?)
六位不着痕迹的高超肢体喜剧表演技巧,编剧们在现场围成一团不厌其烦地修改的台词,和匹配演员当下状况(只知道Lisa怀孕的事,原来爱吃果酱的Joey当时真的受伤,今天才知道)甚至贴合现场观众反应而继续的故事线条,造就了老友记没有因为客观原因被砍掉。(这里真的很谦虚)
不能说是本色表演,可是这六个人身上的一些性格特质,这么恰到好处地对等了剧中的六个人,造就了每个人都能担当主角的本领,有多少剧能做到这一点呢?六个主角的戏码吸引着六种不同口味的观众群体,再将他们叠加,这样的chemistry就是神来一笔。
剧终的最后一句台词是,where。
我也很想问你们,如果还想看到你们这样的剧,where?
谢谢你们,给了我们这么多快乐。
最后,如果我是Chandler,那Friends is my Monica。
I am still on Friends time, does that count?
Oh, it counts.
《老友记》是我在大学的时候接触的电视剧,不过当时我没有看下去(里面的有些观点对我而言太过前卫),没错,那时候的我,是个满脑子过时思想的“清朝公主”吧。十年之后,我又重新拾起《老友记》,目的是为了学英语,不过看着看着,我就完完全全被剧情吸引,压根就忘记学英语这件事情了(所以说,电视剧太精彩不利于学英语的)。
我觉得《老友记》是一部三观十分超前的片子,现在再看,我都不敢相信这是27年前的作品。难怪年轻的我无法接受呢,这部片子里的元素太多了,包括同性恋情节、变性、出轨、自杀、代孕、领养……不过《老友记》厉害之处,是把这些刺激的元素非常巧妙地展现出来,不会让人觉得狗血,反而自然而然就接受,觉得一切都很合理,好像这就是日常的生活。
不过我们可不会那么幸运,遇上老友记里那样的朋友们。老友记里的六个人全部都是主角,他们每一个角色都非常丰满,单独拎出来都是闪闪发光的,更别说六个俊男靓女整日在一起,彼此之间亲密互动,他们之间产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那种妙不可言的氛围,难怪粉丝们会觉得磕死了!
在《老友记重聚特辑》中,瑞秋和罗斯的扮演者公开承认,当时拍戏的时候,他们俩之间是有CRUSH的。两个人眉来眼去,休息的时候还会在沙发上抱在一起睡觉,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他们没有更近一步,只是把对彼此的感情转移到对角色的感情中去了。这可是真情实感在演出啊,难怪他们俩之间的氛围那么微妙呢。CP粉听到这件事情,估计要乐晕过去了,这才是真正的磕到了吧!
我对他们俩分手那场戏印象特别深刻,两位演员都是全情投入。罗斯以为他们的关系结束了,喝醉酒和另外一个女人睡觉,被瑞秋发现,瑞秋提出正式分手。这场戏实在是太精彩,精彩到我都忘记了这是一部情景喜剧,他们的演绎让我感觉这是一部正剧,他们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是撕心裂肺的,以至于我都控制不住,跟着哭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个矛盾点,导致瑞秋和罗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闹了好久,一直到最后一部,才给了他们一个完整的结局。很多人都说罗斯这个角色很渣,其实我觉得这恰恰是角色成长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这样说呢,罗斯在高中的时候就暗恋瑞秋,不过在瑞秋眼中,他只不过是莫妮卡的geeky brother。瑞秋是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很受欢迎,也不缺男朋友。罗斯在她面前是很自卑的,甚至连表白的勇气都没有。后来他们谈恋爱,罗斯内心依然是缺乏安全感的,所以当瑞秋的身边出现一个大帅哥之后,他就变得非常紧张,非常害怕失去瑞秋,因此做出了一些蠢事。
当瑞秋说分开冷静一段时间的时候,她的意思只是彼此冷静冷静,但是在他看来,这就是给这段关系判了死刑。他以为他们结束了,因为他在瑞秋面前实在是太卑微了,卑微到在这段关系中完全没有掌握主动权,一切都是瑞秋说了算。所以就算不是这件事情导致他们分手,后面也会有其它的矛盾产生。关于罗斯的行为到底算不算“出轨”,就连瑞秋的扮演者都赞同说“they were on a break”,感觉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原谅罗斯的。
到最后一季,罗斯终于鼓起勇气,对瑞秋说出心里话,直到那一刻,他才真正成为一个敢于担当的男人。罗斯在成长的同时,其实瑞秋也在不断成长,刚开始她是一个被父母宠坏的傻白甜,什么都不会,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经过了那么多事情之后,她也成熟了,她也明白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
罗斯和瑞秋在电视剧中拥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两个演员在现实生活虽然没有在一起,但是我觉得他们现在的结局也是最完美的结局了,有时候两个相互喜欢的人不一定要在一起。如果当初他们俩真成了,说不定结婚生子之后还会分开,那时候再见面可就尴尬了。像现在这样,保持朋友的关系,隔了那么多年,在那么多观众面前谈起过去的往事,两个人傻乎乎地说:“简直不敢相信,你们竟然都没发现,我们曾经喜欢过彼此。”结果所有人都齐声说:“我们都知道,我们什么都知道……”
另一个平行空间,Joey已如愿以偿在威尼斯海滩卖三明治
还能说什么呢,还能打几分呢
想起「最好的时光」里的一段话:什么是最好的时光。 一种深情,一种意气风发,一种生活。人在其中想必浑然不察,犹对未来有所盼望,向前望的目光,即是往后所欠缺的。曾经有过,后来没有了。那曾经有过的就是最好的。看到最后一刻的告别,当年的他们多年轻好看啊,现在老了脸上多了好多皱纹,但也还是年轻时候的心态,演员就是角色自己啊,你看Joey爱捉弄人的样子,歇斯底里却让人不讨厌的菲比,戏里戏外分不清感情的瑞秋和罗斯,对未来抱有美好期待的钱德勒和莫妮卡,太让人羡慕了。原来有朋友陪在身边,欢喜与共,就是最好的时光,我们怀念的不过是年少轻狂的自己。
小钱钱说话好少有点心疼 感觉这次团聚他是最用情的 毕竟其他人现实生活里对他帮助确实最多
我(20年前)磕的cp是真的!
不必抬高期望,本来就是去年华纳为了给HBO Max造势才计划制作的,虽然推迟了一年但也还是匆忙潦草。幕后主创回忆的选角花絮大多都是12年纪录片的重复,加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人,环节也很流水,甚至不如Will and Grace大选特辑来得有诚意。确实很想吐槽,但是你看着这些熟悉又老去的面孔,重聚在一起,说着那些大家烂熟于心的台词,欢笑落泪,又觉得什么都能原谅了。回到S1E1,Monica或许早就预言了这次reunion,“It sucks and you’re gonna love it.”致最后一次重聚。
真就……控制不住的眼泪。追完的人都懂。
“How did not everyone know we were crushing on each other? ” “We knew. ”
It sucks and you gonna love it.
“当美好的事物告一段落,总会令人感到伤感的。”永远无法复刻的经典,早已融入在观众的记忆里,即使很多情节已模糊不清,但偶被拾起,曾经追剧的快乐,有老友相伴的温馨,那点滴的欢声笑语便又yesterday once more。
各国观众发言时我真的是狂哭……太懂这种被救赎被点亮的心情
我的青春啊!Joey现在变这么胖是因为他一直贯彻never share food吗?
虽然没看过母剧,但依然会被主演们的重聚给打动。就一个好奇,这次重聚特辑几经波折,说是因为几位主演片酬谈不拢,那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他们最后到底拿了多少钱,才愿意重新坐到那张沙发上演出啊?
选角真的真的太成功了!6个人缺一不可,整部剧也是完全无法复制的制作。再看回头,发现他们自然的表演里满是创意和精心安排的节奏。听到大卫休默和安妮斯顿的affair还挺惊讶的。马修派瑞最后说的那个很令人感动:如果派对上遇到了另外5个中的谁,那个派对就结束了。/迷惑的官方删节
They'll be there for you. Forever and always.
虽然在心底知道他们并非真正地在现实中成了朋友,他们的重聚只是为了每人几百万的出场费,这次重聚,他们遮不住的隔阂,时有时无的疏远,我看在眼里了,但看到他们坐在一起,躺在一张沙发上,还是很感动,有些东西就是献给回忆的,老友记的魅力就是这么强。很糟糕,但你会爱死它的,就像生活。
!最震惊的难道不是Ross and Rachel 那段!最遗憾难道不是那句how did not everyone know that we had crash on each other...和 珍妮佛说当然不是因为演技好... 天啊听得出来的遗憾。那是什么样的错过啊!
节目结束时,屏幕上弹出了纪念几位制作人员的画面。我好想加上一句"In memory of a great era when our lives weren't ruined by phones and covid",世界和文化作品都变糟了,这几乎像主创们的年龄面容一样不可逆,令人喟叹。
Is Matthew Perry okay? 💔 Please take care of my Chan Chan man.
我的chan chan man都没说两句话???Mathew Perry真的看起来好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