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食大麻之后搞不清是因为药物作用还是借题发挥,人们通常会做一些放飞的事,但这通常表现在慵懒的放松时刻,言为疯狂行为。但在日常的生活里,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废除和兴起的制度,以及坚持塑造的外在自我,不都是比疯狂的行为还要更离经叛道的哲学吗?于是稀里糊涂的活成一滩舒服。大麻的生意,硬是被胡子哥做出了社区关怀的感觉。坚持自己上门送货,一窥每个客人藉由大麻带入的生活片段,有喜悦有失落、有热烈有困窘,看世间百般姿态!
解释下故事三,那个女的是上一季里Jim的女友。要打破世界纪录,舞蹈马拉松。。就是一直跳舞。。
一开始信心满满的。准备充足。还有医生。很多朋友。
到后来,朋友们走光了。只剩下医生了。
再后来,医生也走了然后也不再联系她了。
之后就是她在厨房里各种作,主要为了保持清醒。还有小便,也是为了让自己清醒而已。
结尾比较简单啦,没大家想的复杂。
就是weed guy给她送大麻,她吸了以后,给the guy讲了一个故事,讲的太投入了,停止跳舞了。等她意识到发现自己的腿无法动了,然后就哭瘫了。。。
最近有部小众剧回归,《难以伺候》第二季。
看得人不多,但口碑很好,第二季豆瓣评分9.0。
一开始天天是没有怎么注意到这部冷门剧。
但一看到海报上的三个字母HBO,天天头顶的小天线就亮了
再看到剧照里有我们大表哥,丹·史蒂文斯,哇,还穿着女装,那这剧必须得看了!
然鹅,大表哥并不是主角。
天天看完一季,主角叫啥名字仍然不知道。
不是因为天天记性差,而是这主角存在感太差了
每集里面的戏份还不如配角多,甚至不如一条宠物狗。
从外表看,男主是一个油腻大叔,已经开始脱发秃头了,连理发师都要取笑的那种。
一个山地自行车、一个骑行头盔,是他的日常出行标配。
每集都能看到他骑着车子穿行在纽约的大街小巷灯红酒绿中。
他像个外卖小哥一样,只不过他不送餐,他送的是大麻。
大麻在美国合法吗?
在美国有过半数州,已经实行药用大麻合法化。
包括加州、阿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缅因州等在内的 8 个州加上华盛顿特区,已经实行了娱乐大麻合法化。
大麻是毒品吗?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现身说法,称吸食大麻不会比喝酒更危险。
“众所周知,我年少时曾吸食大麻。这是一个不良习惯或者说恶习,但与我成年后吸了很长时间的香烟相比,没有迥然不同之处。”奥巴马说,“我不认为它比酒精危险。甚至就对个体消费者的影响而言,大麻的危险性比酒精更小。”
总结一下,大麻是软毒品,不危险的那种,类似酒精。
这样想,小哥做大麻生意似乎不那么面目可憎了
而且人家做大麻生意还有原则。
不卖未成年、不卖陌生人、只卖给老客户和老客户介绍过来的人。
他的货都藏在密码箱中,这样比较保险,万一被抓,警察是没有权利要求他打开箱子的。
《难以伺候》讲的就是小哥的送货日常。
每集30分钟,会出现两三买家角色,都是不同的故事,随便从哪里开撸都精彩。
这些故事完整或者不完整,很散乱,也很随意。
里面的角色也非常接地气,第一集中的麦克斯,弯的,和闺蜜住一起。
整天和自己的姐妹们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被闺蜜使唤来使唤去,做一些无聊又无意义的事情。
在内心深处,麦克斯也是非常厌恶这样的自己的。
他的发泄出口是约P网站。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不错的男人,有钱有品味,也有毒瘾,正在参加互助会。
为了能继续和他约,麦克斯谎称自己也有这种问题。
但,好景不长,麦克斯便被闺蜜当众拆穿了。
炮友没了,建立起来的关系没了,一切归零,麦克斯大闹了一场,最后还是没有摆脱他所厌恶的这种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第二集中,出现了一个穆斯林少女。
在纽约布鲁克林这种大环境下,一个生活在保守的穆斯林家庭的女孩,有着人前人后的两个模样。
人前,她戴头巾,除了脸,其他地方都围得严严实实。
人后,她剃发,戴耳环、鼻环,还抽烟酗酒吸大麻。
故事还串联了她最羡慕渴望甚至偷窥的邻居家,性爱自由、大麻不限。
第四集中,靠捡垃圾赚钱,住在火车铁轨附近的一对中国父母,儿子却是一个出入上流社会的音乐家。
也许编剧有意黑中国一把,感到有些讽刺,可又无言辩驳。
第五集中的不知名女孩,住在一间狭小的公寓里。
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自拍、滤镜、发圈,拍食物、拍按摩脚的女工,记录自己的一切,但是却没有一个朋友。
可悲又可怜。
《难以伺候》里的小故事之间都有联系,拼起来,就是纽约布鲁克林的众生百态。
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记录了真实的布鲁克林,清晨与夜晚,混乱与拼搏,孤独和焦虑,大麻成为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是他们需要的快乐所在。
在海报里,小哥背包里流露出来的,不是黑暗,不是堕落,是彩虹,令人快乐飞上天的彩虹。
所以,也许可以这样理解:
小哥日夜骑车穿梭街头,送的不是大麻,是快乐。
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小哥的本·辛克莱尔 Ben Sinclair,也同时是这部剧的编剧和导演哦
《难以伺候》最初是小哥做的网剧,后来被HBO收纳,耻度不低,大家谨慎观看。
至于你们心心念念的大表哥,伙伴们自己去剧中找吧,天天都准备好了,我就不剧透了
当疲惫不堪的工薪阶层们,踏上深夜的地铁列车,那四处飞窜的气球,给这难言的一天增添了一抹亮色,于平静处显波澜,于细微处显沟壑,仅凭这一幕,我就不得不给这部剧大五颗星!这是真正的生活剧啊,展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上比逐渐崩坏的《我们这一天》不知要牛多少,剧集每集的人群都不同,靠男主的Drug把每个人的不同生活串联起来,展现出的就是一副赤裸裸的现实画卷,有开心、有失落、有相聚、有分离、有爱有恨,这才是真实。
第二天早晨在便利店,救了一个昨天晚上在同一个地方呆过的人。他们互相不认识,感觉很神奇。有很多巧合,促成了这件事情的发生。
感觉剧里人活得都很随意,但这应该不是自由只是随意。
只能在剧里看到他们活得恣意妄又有生活气息。放在观众的身上又不是适合了,我们只能通过这些剧情来窥探他们的生活。
在佳片叠出的美剧界,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被美剧迷们津津乐道:
“HBO出品,必属精品!”
作为“美剧界枪把子”的HBO,其“业务能力”自然是没话说,多部高分经典美剧出自HBO,
短小精悍的迷你剧《大小谎言》、恢弘的史诗级巨作《权力的游戏》,
精巧的逻辑设定与严肃的文学性齐飞的《真探》、展现美国人民永恒怀念的禁酒令时代的复古华美与权力斗争的《大西洋帝国》。
HBO的剧集似乎都是以“黄”“暴”“毒”作为噱头标签,
耻度大的画面、颠簸起伏的剧情设计、斥巨资打造的特效和场景。
而在《伦敦生活》《去他X的世界》《更美好的事》《九号秘事》这样“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的小品类美剧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美剧舞台之时,
向来以大制作吸引观众的HBO也在近些年推出了不少小品类美剧。
其中有一部2016年出品的《难以伺候》仅仅收获了豆瓣8.0分、imbd7.8分的评价!
而近期《难以伺候》第二季回归,
评分竟然大幅度上升收获了豆瓣91分,imbd8.4分的评价。
嫌那种动辄7、8季的美剧过于冗长?
恐慌一路追下来忘了前几季的剧情?
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推荐这部小巧轻快的《难以伺候》。
6集新喜剧《难以伺候HighMaintenance》讲述一个布鲁克林的大麻供应商,他为患上神经衰弱症的客服提供大麻。
导演兼男一号Ben Sinclair饰演The Guy,一位友好的大麻供应商,他的客服有着形形色色的人,在剧中将揭晓并展示他们的生活。
这部剧的框架设定略微有些像《伦敦生活》,但是比《伦敦生活》更加大胆且实验性更强。
每一个单集故事都是从以购买The Guy的客户作为一条支线,
另一条支线则是客服身边的邻居、朋友串联引出,两段故事看似前后毫无逻辑,
实际上当两段故事结合在一起之时你便会恍然大悟每一集的故事都是由细节作为连接。
第一季第一集就由The Guy串联起一个爱健身的“伦敦版范迪塞尔”和小GAY两个生活以及爱好毫无关联之人的共通点——当下年轻人的人际交往。
即使一方是一个喜欢健身有些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肌肉男,
一方是一个混迹在约会软件和聒噪女室友中话少表现欲极强的小GAY。
这两个看似一软一硬的人物,在生活中毫无交集,卖大麻的The Guy却巧妙地串联起了这两个人,
展现了当下美国年轻人的交集通病——对健身、嗑药或者其他物质有着极强的依赖,
在和身边的人交往时以为彼此依赖喜爱着对方殊不知自己在对方十分遭人嫌弃、奋力讨好与自己不同的人却发现不同的圈子不同的人根本格格不入。
第二集则是将一个在家长面前伪装成乖乖女而私下爱闹爱玩的穆斯林妹妹的校园生活,和隔壁中产阶级生活混乱虚伪的生活串联在一起。
即使是我们刻板印象中呆板又无趣的穆斯林,私底下也可能会喜欢玩喜欢嗨;
即使是大多数人羡慕的物质精神生活优越的美国中产阶级,
表面上顺风顺水的生活下面可能也夹杂了朋友之间的装模作样、互相厌恶和真假话混杂,
聚会时大多数人说不到一起去、相处空虚迷茫又无聊的烦心生活。
这部剧看似格局小、故事简单还混杂了大量的意识流活动和一些几乎毫无表现力的日常生活。
平淡如水、如同每天抬头可以瞧见的太阳和树影投射出的斑驳光影,
却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大将之风”,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小网剧却转正了HBO的正剧的小品剧。
整体调子有些颓废,却饱含了布鲁克林清新温柔的阳光。
第三集以狗狗作为剧集的第一视觉POV的实验性故事,
第四集交叉表现努力生活在纽约的中国夫妇和退休后明明能够舒舒服服颐养天年的中产阶级老爷爷,
要融入潮人生活的两类不同的老年人却本质上同样因为难以融入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孤独和被抛弃感。
可以说,每个通过大麻供应商连接起来的小故事,
看似不经意的故事都是编剧经过细心观察生活找到了普罗大众生活中某些琐碎的片段和隐藏的情绪,
让观众们找到了一种轻快却难以言说的共情,只能静静感受。
在6集的展示下来,通过数个故事我们就可以认真的观察布鲁克林的种种景象。
并非《伦敦生活》那种黑色幽默的“致郁剧”,整体颓颓酷酷的调子下,其实有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好像我们身边的人,或者我们自己。
有着现代人难以摆脱的焦虑、孤独和瘾症,也时常拿自嘲、黑色幽默和颓废作为平淡生活的增色燃料,
即使天天嘴上念叨着自己“丧”“颓废”,其实在很多时候仍然会抓住机遇努力地往上爬、结识更好的朋友(如同小GAY),
即使喜欢嗨喜欢玩的穆斯林妹妹依然会努力做好自己本职的学习工作,
第三集里即使被主流社会渐渐抛弃,时常感受到光阴飞逝、和孤独的老年人依然努力跟上飞速发展的社会节拍,去学习使用手机和网络语言。
这真真切切是现代人的生活常态,拾荒、狗生、上层群交趴、网红博主、韩国骗子、穆斯林妹妹……
编剧彻头彻尾展现了一段段纵情声色的纽约浮世绘,简单的小人物却投射出小品剧的新方向。
《难以伺候》没有强大的将所有人物串联在一起的组织能力,
没有日本《深夜食堂》那种浓浓的“禅意”和鸡汤味,
干脆就截取某个平凡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最最平常的小片段,
却造就了不一样的效果,展现的不仅仅是个体的生活,而是一种酷酷的又十分接地气的现代生活方式。
有着实验性作品的意味,将狗狗的POV和意识流、幻想作为整一集故事的全部;
创新型的将两个生活毫无交集的人通过一种物质媒介联系在一起,给观众们带来一种情绪上的反差和共情。
纯粹的精神世界展示加上现代人时而丧时而燃的撕裂又和谐的生活方式的展现。
意外的使这部剧十分好看,
没有《伦敦生活》过分的孤独和丧感、没有《去他X的生活》过分的“逼格”和形式主义、也没有《九号秘事》的戏剧舞台感,
这部《难以伺候》就像你牵着自己心爱的狗狗走在自己熟悉的小区街道上享受着暖洋洋的太阳照射在自己身上的某个时刻,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放松感和熟悉的自我代入感。
红颜秀的小编诚挚向大家推荐这部生活气息和酷感齐飞的轻喜剧《难以伺候》。
没有动辄几十集长美剧的沉重感,也没有纷繁复杂的出场人物和纠缠不清的人物关系,没有炫酷的特效和恢弘的画面,
只是一些琐碎清新的生活画面过场和现代社会各型各色人物的生活方式节选。
轻松又带有点诙谐,酷酷的又很接地气,简单却并不凌乱,成本低画面却清新柔和。
充满了意识流和无实际意义行为的故事却能引发我们关于现代社会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The guy is super chill, 我也想做这么chill的人!
pot连接起来的纽约众生相,在我们还对此讳莫如深时,他们已经像吃饭喝酒一样平常,有几个精彩的单集,但每个情节都精心打磨,试图涵盖更多人群(普通),所以到最后还是在讲这个城市里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整体观感比第一季提升不少,当然也可能是习惯了节奏,也去掉了一些莫须有的期待,反而可以更专注故事和情感本身。
但不知第一集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实验性、碎片化、平视世界,驻足于生活实质。
Hahahahahaha the trump thing. Liberals are liberals as always wwww.
真的好看
天哪 第一集简直就是身边发生的事,那天教授全部请假不来。
太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Some days all we need is the Guy
此剧算不上是喜剧,也算不是连续故事,只是一个大杂烩,没有连续的剧情,很多人只出场一次就结束他的故事,像201这个真的不像是正常的剧,但就是这样的剧看起来还是挺轻松。202讲的好烂
和女朋友讨论昨晚做的梦和放的屁,体重终于成功降到75公斤,和亲生兄弟一起与偶遇的女人3P,按计划在酒吧举行生日会,加班到凌晨四点去朋友那儿接熟睡的孩子回家。恐怖袭击使原本平常的一天里人们不能安于讨论自己的事情,却并未真正改变布鲁克林的生活轨迹。夜班地铁上疲惫的护士、清洁工和其他乘客们与孩子一起拍气球,是我们仅见的温柔。并且,所有这些,都是在第一集的短短二十六分钟里完成的。基本上每一集、每一场对答,都余味悠长。
每次他骑着车在城市里穿行的配乐都特别棒,这种可爱的小故事看100集都不腻,感觉整个布鲁克林都特别可爱
Weed guy帮忙倒垃圾
当疲惫不堪的工薪阶层们,踏上深夜的地铁列车,那四处飞窜的气球,给这难言的一天增添了一抹亮色,于平静处显波澜,于细微处显沟壑,仅凭这一幕,我就不得不给这部剧大五颗星
第一集高能,川建国时代开启 / 十分自然的流水账剧情,怎么可以做到这么无聊又这么有趣,可能是这种随时进入又抽离的碎片化情节,和呈现出纪录片式的众生相而给观众制造出对他人生活的窥探欲
还特么挺温馨
现在30分钟的短剧已经成了日常必需品了。
New York, I Love You High 【以及good comedians的一个共性,都是outgoing introverts
This shit is still MAGIC
光怪陆离。把Weed guy作为一个点,发散到纽约生活百态,不是单调的人群,没有重复的故事,可以作为一名旁观者,细细揣摩别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