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另一本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电视剧只有六集,主创全女性班底,拍得比《使女的故事》细腻得多。这才是真正的女人的故事。 故事以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加拿大发生的一桩真实的犯罪事件为蓝本。格蕾丝真实存在,她因参与两桩谋杀案而被起诉。她被指控伙同男仆麦克德莫特,杀害雇主金尼尔和金尼尔的管家南希。
蛇蝎美人,总是引人瞩目更引人联想。
一群绅士和贵妇人成立了一个组织,旨在游说当局释放格蕾丝。他们认为格蕾丝无罪,即使格蕾丝当庭认罪,并被判了无期监禁。当地的牧师聘请来自美国的精神病医生乔丹,希望他能审断格蕾丝,更重要的是,出示一份格蕾丝无罪的报告。
格蕾丝虽然还被关在监狱,但每天都会到狱长家中帮工。每当狱长夫人开茶话会,格蕾丝都会被叫去展示一番。这好理解,贵妇们的生活,除了为奇闻逸事大呼小叫,还剩下什么呢?
在所谓的同伙麦克德莫特被处理公开绞刑的时候,行刑场人满为患。其中,不乏贵妇们的身影。
“也有不少有教养的女士,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他们想把死像高级香水一样吸进去。”
从这层意义上说,被死亡的气息包围着的格蕾丝就是限量版顶级香水。
格蕾丝格蕾丝声称不记得谋杀案发生时打底发生了什么。她到底有没有利用自己的魅力指使麦克德莫特杀人?她是主犯还是从犯?她与麦克德莫特和金尼尔之间有没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她逃跑的时候竟穿着被杀的南希的裙子,这是出于何种心态?
乔丹医生用的是谈话疗法,他企图从格蕾丝的话语中抽取出有用的信息,同时帮助格蕾丝恢复失去的记忆。随着格蕾丝和乔丹医生之间对话的徐徐展开,格蕾丝的一生逐渐拼凑起来。一块又一块,就像格蕾丝一直在缝的被面。
那时的加拿大,每个女人出嫁之前都被亲手缝制被面,因为床对女人来说是那么重要。生、死,以及结婚之夜。
“有人管这叫爱,也有人叫它绝望,也可能就是人必须经历的侮辱。”
格蕾丝的被面由三块组成,一块来自好朋友玛丽的衬裙,一块来自死去的南希的裙子,另一块来自她在监狱里穿的睡衣。
玛丽是格蕾丝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好朋友。用现代的话说,玛丽是一位具有进步意识的女仆。她不是一味听从雇主的差遣,有反叛精神,懂得保护自己,警告格蕾丝不要轻信男人的话,他们为了达到目的什么都说得出来。
可就是这样一位热烈的少女,被东家的小少年欺骗,像我们宅斗戏里的小丫鬟们一样,怀了孩子。玛丽去和小少爷摊牌,小少爷给了她五块钱当作封口费。玛丽去私人诊所堕胎,因大出血而死。
“我不会因为任何人感到寂寞而责怪他。”
玛丽死后,东家怕格蕾丝口风不言泄露了家丑。没了玛丽,小少爷把目标转向格蕾丝。
格蕾丝只能离开,来到金尼尔家。金尼尔和南希之间的关系不清不楚,所以南希虽然是女仆,能穿有裙撑的华服、带金耳坠。南希阴晴不定,对格蕾丝的态度时好时坏。
南希发现金尼尔对格蕾丝有不单纯的想法,同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南希知道,男人们总是这样,兴趣从怀孕的女人转移到年轻的女人身上。她害怕自己被格蕾丝取代,扬言要把格蕾丝赶走。
南希之前曾怀过孕,孩子一出生就死了。她被金尼尔看中,带了回来。无论她愿不愿意,她都只能跟着金尼尔。不然,她得去做妓女,一年或两年后,因病去世。如果被格蕾丝取代,南希的命运也只能如此。她只能拼命守护住自己的领地。
“当你在故事中间时,故事就不是故事了,而只是一团糊涂,一声黑暗中的吼叫,一阵双目失明,打碎的玻璃和劈裂的木片的残骸。”
格蕾丝没有像玛丽一样被小少爷的花言巧语迷惑,她坚持着。可等待她的是什么呢?
成为南希,过不了几年,她就会被更年轻的第二个“格蕾丝”取代。可如果拿不到雇主(即南希)写的推荐信,她很可能找不到下一份工作,沦为供水手消遣的妓女。
如果嫁人,肯娶她的只有男仆麦克德莫特。麦克德莫特和格蕾丝的爸爸一样,酗酒、吹牛、不务正业。亲眼看着妈妈去世,格蕾丝知道未来等待着她的是什么。
“尽管我在车里直往四壁上撞,又是叫,又是哭,请求上帝让我出去,但是那火车听而不闻,锁得紧紧的。”
格蕾丝的爸爸曾企图强奸她,原东家的小少爷企图撬开她的卧室门,金尼尔对她虎视眈眈,麦克德莫特从第一次见面就用言语对她进行性骚扰,监狱里的狱卒对她污言秽语,律师吹嘘格蕾丝曾勾引自己。牧师要拯救她,至于拯救之后,谁能不被黑寡妇吸引?
“他不明白罪恶不来自于你所干过的事,而是来自于其他人对你做过的事。”
就连乔丹医生也是如此。在谈话过程中,乔丹医生被镇静、睿智的格蕾丝吸引,他想撕开格蕾丝的面具,他想看到格蕾丝的臣服。可他从不敢直面自己的欲望。
格蕾丝呢?她怎么不爱他呢?
他帅气、有教养,愿意听她说话。虽然没有点明,但无疑格蕾丝和乔丹医生,都爱上了对方。格蕾丝希望诊疗能尽可能长一些、再长一些,让她有更多时间与乔丹医生相处。所以,格蕾丝的回忆才那么琐碎,那么亦真亦假。
“无论我说什么,即便说大实话,都会被人委屈。但我现在感到好像我说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只要我说,无论说什么,乔丹医生就会微笑着记下,并告诉我谈得很好。”
乔丹医生的诊疗进展缓慢,因为他从不曾真正了解格蕾丝。乔丹医生来自一个富裕家庭,他想成立一家精神病院。因为父亲的破产,他的生活不如以前那么如意。他亟需格蕾丝这样一个轰动的案例,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可碰到一点困难,他便退缩了。当他发现他暂时无法攻破格蕾丝时,他把主动投怀送抱的女房东当作格蕾丝的替身。当他知道女房东的丈夫要回来了,他连夜逃走。
可惜,当时格蕾丝已经对他敞开了心扉。只是他没有用心去听。
“一种被人撕开的感觉。不是肉体被撕开的感觉,因为并不疼。而是桃子被撕开的感觉。根本不是被撕开的,而是桃子太熟了,自己裂开了。桃子里面有个桃核。”
阿特伍德笔下的女性总是如此,脆弱,无力,但又坚强得耀眼。小说不停在转换叙述视角,故事就像格蕾丝的被面,一片又一片。非常有趣的写法。可能刚开始读会显得琐碎,如果读进去了,会像读任何一本侦探小说一样,迫不及待想知道格蕾丝到底是不是罪犯,乔丹医生又发现了什么线索,格蕾丝和乔丹医生的爱情会以何种形状收场。
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这都不重要了。
“我仿佛是沙子,我仿佛是白雪——别人在上面写了又写,轻轻一抹就平了。”
看完结局不开心,看前五集我都很难过,但第六集让人心痛。我很不喜欢结局,但这种结局又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格蕾丝跟耶利米合演的大戏迷惑了所有委员会成员,这一段演得很惊悚,既然导演编剧让观众猜,那我维持第六集对这场凶杀案的判断。 每一个男人都喜欢用自己的角度去臆想女人,不管对错也不管对这个女人的声誉处境是否有不好的影响,吹嘘夸大为了自己声望可随意的编造,法律果然是给权利金钱准备的,为了配合创造的律师的名誉,格蕾丝、杰米都是牺牲品,格蕾丝为什么要原谅杰米,我想是她人格伟大。法律不全司法不公是她对监狱与精神病院那些经历的所有看法,真的很了不起了。 人们只看自己愿意看到的真相,受害者渴望倾听又拒绝被看到伤疤,格蕾丝的伤疤又岂止一点点,唯一不同的乔丹医生,到底是可惜了。我很欣喜她最后能获得平静的生活,从头到尾都明智的女人,一直保持着善良的本性,被无限的伤害却一直很勇敢,其实,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了。
看了剧的应该都知道,《双面格蕾丝》是根据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美剧《使女的故事》也是改编了她的原著。但奇怪的是,两部剧都是2017年的作品,“格蕾丝”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使女”。我即使知道,也一直没觉得非要看。
原因只有一个:“格蕾丝”的故事简介不太吸引人,至少看上去是。
“使女”的故事发生在未来,因为环境污染导致的人口危机使得美国的部分地区建立了男性极权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将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当做统治阶级的生育工具。而“格蕾丝”的故事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女佣格蕾丝曾是加拿大臭名昭著的女杀人犯,她被指控参与谋杀了自己的雇主及另一位女佣。
两段介绍一对比,“格蕾丝”显然略逊色些,杀人犯的故事也太常见了吧。
但当我看完这部剧后,格蕾丝,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sorry......
既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就先说说故事的真实背景。
自16世纪开始,加拿大地区就一直处于欧洲各个国家的殖民统治中,英国在1763年才彻底击退了法国,独立控制了加拿大地区。1812年英美交战,不堪英国政府压迫的爱尔兰人开始逐步向北美移民。但因条件限制,大概三分之一的移民会死于饥饿和疾病。受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加拿大人民在1837年发动了反抗起义斗争。为了平息叛乱、安抚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法裔,英国在1840年将所有分散的地区并合成立了加拿大省。
《双面格蕾丝》中的女主角就是爱尔兰移民,看剧的时候会听见她每句话的尾音上扬,很爱尔兰人。剧情完全忠于原著小说,通过心理医生与女主角格蕾丝的交谈慢慢揭开她被称为杀人犯的真相,也让观众们看到十九世纪的加拿大女性到底拥有怎样的生活。
怎么说呢,加拿大在1884年才允许已婚妇女与男性享有同等的法律权利。1917年加拿大的成年女性获得投票权。而在1929年之前,加拿大法律中的“人”是不包括女人的。所以可想而知,生活在十九世纪的加拿大女性,只有家境富裕的才能活得像那么回事。女主角这样的爱尔兰移民就别提有多苦了。
在第5集之前,女主角格蕾丝都是一位谦虚胆小、温柔可人的姑娘。她对心理医生彬彬有礼,说话时表情只有微小的变化,举手投足都是谨慎再谨慎。她在讲述自己的过往时平静内敛,满眼透露着真诚。说到友人离世的段落她黯然,目光拉长,望着远处喃喃自语。
于是心理医生知道格蕾丝的童年凄苦,父亲又对她不堪,在雇主家当佣人的经历也不堪回首,唯一的挚友也深陷不幸。
“你的认罪书上是这么写的啊”,心理医生逼问。
格蕾丝抬起头,用一双无辜而悲伤的大眼睛迎接着医生怀疑的目光:“那都是他们让我说的啊,他们让我照做才不会丧命,可他们也没说要把我送去精神病院。”
心理医生几乎就要下诊断了,告诉众人格蕾丝是被冤枉的,她只是一个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女人,她只是受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待遇。但当曾经替格蕾丝辩护的律师问他,”怎么样,那个silent girl是不是让你蒙圈了“,心理医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损伤。
观众此时也会琢磨格蕾丝说过的话,想要找到看剧时遗漏的细节。
饰演格蕾丝的加拿大籍女演员莎拉·加顿非常出色,她把格蕾丝的卑微与强大通过平静的讲述都表现出来了。我们看到的格蕾丝懂得审时度势,也擅用自己的优势争取最好的结果。看上去直言不讳,却巧妙地在自己与心理医生之间划了边界线。
女演员莎拉·加顿赋予了格蕾丝一个神秘光环,也成功迷惑了观众:她到底杀没杀人???
因为剧本基本就是小说的翻版,我只能夸原作家下笔如有神。她把女性角色写活了。而且”格蕾丝“与”使女“是拥有相同内核的故事,集中放大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痛苦,通过很多细节让女性观众感同身受。
比如格蕾丝被律师称为silent girl,是因为女人们知道,当自己深处没有话语权的环境中,沉默是具有切实威力的反抗。比如格蕾丝被心理医生逼问时她虽然说话,但她并不回答。她只是重复心理医生的字句以欺骗对方。
但不管格蕾丝如何隐藏,一个人的经历都会进入她的眼睛里,并流露出来。所以我觉得,格蕾丝讲述的过往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也是因为这样,这个案情的结局就变得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知道格蕾丝曾经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棘手问题,起先她顺从,随后她选择了反抗。
选择很容易,难的是你要与自己的选择生活下去。
第6集大结局的时候格蕾丝眼神恐怖,可能表露了部分真相吧。
最后,小说中格蕾丝的审判会在11月3日开始,这部剧当年也是11月3日播出的。
祝大家观影愉快!
咕噜电影公众号,真的很好看
这集很复杂,一方面我个人因为格蕾丝温柔坚定的诉说里同情她又觉得她很善良,喜欢这个人物,不想说的她都拒绝回答了,认为她对医生说的都是真的。 一方面又无法忽略肯尼尔家里那暴躁的男仆麦克德莫特绞刑前说的证词。因为格蕾丝会梦游,谁也不知道梦游时发生了什么。因为做梦时看到的景象预感家里会发生人命,但她又舍不得南希,初次见面的时候南希看起来就像玛丽一样,格蕾丝对南希的粗暴是失望吧,把对一个人感情寄托在另一个人身上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格蕾丝又能清楚的区别这两个人,还替玛丽觉得不公,纵然不公跟南希又有什么关系呢?格蕾丝内心深处是知道处境危险的,男人们讨论女人时猥琐下流,那个时代对女人异常不公平不友好。她逃不开又无法完全相信耶利米,玛丽的经历让她无法相信男人,尽管耶利米看起来非常正直,尽管耶利米说的未来更光明赚的钱更多。那是个单身女人无法自由安全行走的年代。险恶的环境,会阻止掉更多探索的脚步。 我还是信赖格蕾丝,不管后面有没有反转,正与反都一样,都是令人悲伤的故事。
只说我看完这部Limited Series的感受,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主的童年及少女时期所遭受的经理映射出了当时女性的政治地位。她们毫无人权,不被尊重,她们不过是男权社会中待价而沽的商品。Grace的遭遇我觉得不管她是否是杀人凶手,都不重要了。在审判期间,在生存的过程中,她和她们遭遇的insult已足够唤醒人类邪恶的另一面,仅仅是为了让自己好好呼吸每个人都应享有的空气。
之前没什么电视剧可看,跑去看各种科普,有一集科普的标题是《你所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有一位科学家说这样一段话“看一些东西,你认为你已经了解它了,可当你用更多的工具来观察它,你就又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更为复杂的东西”,意思就是说真相从来都很复杂,连科学家都会陷入迷思里头。
双面格蕾丝,所在的时代比奴隶时期好那么一点点,科学启蒙阶段,人们试图弄懂真相,又没有太多知识,这也就是格蕾丝为什么不被处死的原因,格蕾丝一直都是心理学的案例,因为她涉及科学想要研究的双面人格,而格蕾丝一直都是心理学的一个迷,如今科学算有一定的基础,当我们在回顾历史上出现的这种双面人格案例,很容易看穿。
用双面人格逃避法律制裁,不晓得格蕾丝是不是第一个案例。
格蕾丝一直被关在监狱里面,从来都没表现出迷失、寂寞、烦躁可想而知监狱已经磨练出了她的心智。当监狱的夜晚来临时,格蕾丝都能思考要面对怎样的谈话。30年的监狱生涯足够让格蕾丝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会聆听自己的声音和回顾整件案情的经过,培养出了自己的独立思考方式。
格蕾丝的人格在我看来十分完整,在逆境表现出忍耐、勤劳、善于观察思考,反思她的人生,懂得争取,尽管格蕾丝青春期经历过不人伦,父亲的龌龊暴力,与闺蜜是唯一的同性相处了快乐的时光,而后又经历与闺蜜痛苦的经历,已经在内心深处埋下对男人一种不信任的心理创伤,格蕾丝似乎能够捕捉到人性背后真实的想法。
影片最后道出了格蕾丝的真相,可以看作导演的观点,没有留下答案的遗憾,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太舞台剧了,演绎脱离不了原著。Not attractive to me.
画外音时时刻刻提醒我这是一部改编~~~话说回来,玛格丽特写的真的好。
Sarah Gadon演的真好。不过医生怎么看怎么变态,不喜欢。
第一、二、六集真感人啊居然连缝被面都能泪目,有女皇原著底子支撑台词水平自然高,就是迷你剧形式仍感节奏太快,如能沉住气悠着点会更能成就一部女人们的悲剧史诗;真相到底如何,剧集的倾向性非常明显,像有另一种永恒的生命延续方式,一切都为了她们无尽的溺水般的挣扎,为了她们唯一的幸福的圣诞节
情节弱了一点 女主演得很好
一切真相都是碎布,就像她缝着的被面一样,但真相只是次要。她终将成为生命中女性的集合体,是永远处于演进中又被抑制的存在。而男人却总简单如闻见松鸡的猎犬,说着被渴望或被原谅的无谓欲望,驱赶着充满洞察的女人的命运。那个在叙述中不时显形,主宰她生命里所有转折的J,恰好来自象征智慧的苹果。
最后一集节奏有点快,看了书评才基本弄清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全剧大部分是通过对话将一个女性的成长和经历娓娓道来,故事的结局和历史一样悬而未决,让观众去判定它的真实性。然而无论有罪与否,Grace最终的命运都如同她缝的那张被面,在天堂之树下永远和Mary和Nancy在一起,或许死亡才是最终的解脱。
原来是Sarah Polley的本子 很不错 ps医生好像matti= =丹麦女里的matti
果然是根据同一个作家的小说改编的剧,整体基调和《使女的故事》很相似,同样是被压迫的女性(侍女)题材,这部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手法,剧情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Sarah Gadon的表现也很出彩,目前为止除了有些时候台词太文学化其他都还不错。
不太爱看,呈现方式还是保留了很多文学的方式,并没有很好的转换成影像的方式。
没有绝对明朗的真相,只有叙述者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故事。被掌纹与苹果预示过的命运,最后也化为属于自己的被面上不同颜色的天堂树。格蕾丝终归成为了生命中那些悲剧女性驻留的容器,都是无法从窗口离开的灵魂。台词文本的诗意与感染力恰是对阿特伍德文笔风格的最好延续,细腻精致,娓娓道来。
女主也太有魔力了吧,沉浸在格蕾丝娓娓道来的曼妙语调和湖水般清澈的眼神中的一定不止我一个!
女主真美啊,百分之七十她的镜头都是大特写。
第一集很不错,哎真的是投胎是门技术活,投错胎,人生的路没有那么容易走,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可人儿会是是无恶不作的人。最喜欢的就是尽管已经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女人,依旧能保持着一脸的纯洁。
很好看的女性剧。Gadon的台词讲得太好,简直吸人!哪怕过了130季还没有讲到凶案部分我也愿意听她讲每一天干的活、做的梦惹。第二集有点赶了,Mary可以分个一集半的。第六集虽然略尿急,但长信的落脚还是很漂亮。Men sanctioned her life and death, sigh.
整体一般,一些细节不错,故事沉重压抑。
好看,Sarah Gadon的声音好听极了,娓娓道来,有一种淡淡的性感。医生的遭遇令人唏嘘,Grace/Mary/Nancy三位一体,这才是女性真正的悲剧
有幸看了首映,还见到了传说中的Margaret Atwood。很喜欢女主,然而观影过程中一直觉得她长得超级像王子文,好尴尬哈哈哈。
非常诱人诡秘的气质。她平静的将一生娓娓道来,尝得到海水、血水、泪水的咸味。
你自以为是猎人,但你只不过是我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