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费斯生于1960年,塞缪尔•杰克逊生于1948年,只要看过莱奥纳多主演的《猫鼠游戏》,就不难理解,跟时下的90后、00后被《小时代》、《盗墓笔记》和漫威电影所包围一样,科叔和塞叔他们那一代人,不可能不受到六十年代兴起的007电影的思想价值和时尚观念的影响。那年代从青少年到中老人男人,几乎个个都想过上一掷千金、香槟作陪、美色环绕、有惊无险的奢靡生活,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谍报机构的招募。
根据世俗经验,绅士是当不了间谍的,尤其是奋战在第一线的干员。现实的间谍是勒卡雷的《柏林谍影》那样,低调又苦逼,别说穿西装,有时候衣服都穿不上,别说佳人云集,关在牢里连封面女郎都看不到。其实弗莱明原著里,007经常遭到背叛,被严刑拷打,受伤流血,是电影将他改头换面成泰然自若、魅力四射、总能游刃有余了结对手的绅士间谍。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人会追问,电影里为什么坏人总是那么蠢,为什么007的小道具总那么好用。大家都明白,这是绅士间谍所能生存的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平行宇宙,我们这儿的逻辑法则,在那儿全用不上。
那么来说说这部号称全面复原老派007风格的《王牌特工》。漫画出身注定了它有了ass里塞着金勺子的特权,可以罔顾《谍影重重》刮起的现实主义风,向华丽抽离的旧时代风情尽情靠拢。片中这个名为“王的男人”(Kingsman)的间谍组织,成立于一战后期,王指的是亚瑟王,旗下特工都以圆桌骑士命名;同时王也指代王自如,表明“王的男人”是一家客观、独立、第三方的间谍机构,绝不掺和信息共享、官僚主义、动物保护那一套,专心一致为全人类提供手机评测服务,把心怀不轨的sim卡制造商消灭殆尽。
“王的男人”教会了小混混出身的主角很多东西,培养起对武器、美酒的鉴赏和隐含了男性沙文主义的自信、斗志、责任感与征服欲。其中最重要的一课是,打架一定穿西装。西装是现代骑士的盔甲,刀枪不入,尽管我们并没有机会见识西装PK子弹,因为片中大部分角色是爆头而死。不可否认男一号塔伦•埃格顿演的卖力,男版茶花女的气质变迁也具备说服力,但他无法不被两位大叔抢走风头。有同样西装革履黑框眼镜雨伞武装的科林•费斯在先,埃小哥再搔首弄姿,也生出穿龙袍不像太子的山寨感;科林大叔在酒吧、教堂两场四面开花的徒手万人敌,堪称近年来最酸爽1V多段落,是导演马修•沃恩对《海扁王》超杀女的全面超越,而埃小哥调戏那群枪法奇差的暴风兵,虽然腾空翻滚难度系数更大,观赏性却差了半个档次。公道点说,不是他不够好,是影帝的气质太亮、光环太强。
这部间谍动作片,实质上的动作对抗篇幅并不多,规模只算中等,但口碑之逆天,胜过无数毁天灭地的大制作。足以证明一流的情节编排,比任何视听震撼更能取悦观众。比如两大叔对手的几场文戏,何等有滋有味,他们嚼着麦当劳(迈克尔贝学着点,这才是好的植入广告),互相表达对超现实的老式间谍片的推崇,那充满机锋又露骨的互相试探,故作浮夸的60年代演法,真是蠢萌的典雅,典雅的蠢萌;他们故作世故的对经典桥段表示出尊崇和逆反(“我会告诉你所有的计划,用复杂的方式杀掉你,你会用更复杂的方式逃脱”),一方面应了《王牌大贱谍》里小儿子的吐槽,你怎么不一枪毙了他!另一方面,整个故事又是完全按照六七十年代的架空和杰克苏思路编的,大处旧酒新瓶,小处叛逆开涮,我想不出在2015年,还能怎样更好的复古,拍过叉子人前传的马修•沃恩,的确给复古下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文/方聿南)
身穿高级西服,见酒识名,即使死了也不流一滴血的特工;雪山之中的隧道机场和地下巢穴;看起来是皮鞋其实是电话的道具;滑稽的幕后黑手和令人胆寒的贴身保镖——《王牌特工》充满了这样的小标志,处处都在向被《伯恩的身份》和《皇家赌场》几乎判了死刑的旧式007电影致敬。或者,考虑到导演、编剧、主演都是英国人,《王牌特工》也可以看作英国人对好莱坞喊话:这才是007的正确拍法!
但是果真如此吗?让我们回到影片的第二场动作戏,如果敲门的是007或者008,他会同样轻松地解决掉几个喽啰,但我们不用“观赏”兰斯洛特花哨的动作中无时无刻不散发出来的轻蔑。对最后一个端着酒杯的喽啰,肖恩康纳利或者罗杰摩尔肯定不会浪费子弹。在致敬之余,《王牌特工》又在随时提醒我们,Kingsman 是教养良好但缺乏情感的杀人机器。
用《海扁王》颠覆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导演和编剧肯定也不愿意落后于曾经颠覆了间谍影片的伯恩系列和改头换面的新007。但即使这两部影片中,主角和反派杀死的人也屈指可数。除了艾格西的小狗的名字,导演对两位 J.B. 也没有更多的致敬之意。
致敬和戏仿只有一步之遥,看电影的时候,我便在不断猜测导演的意图并试图调整我的观影态度:是为致敬感动呢,还是为戏仿发笑?待到影片的画面逐渐在我脑海中退去,我得到这样的结论:《王牌特工》不断出现的老派元素,在视人命如草芥的暴力场面的冲刷下,恐怕只能看作导演发挥个人风格的工具了。和《海扁王》一样,《王牌特工》是导演在经典类型片的世界观上为自己加上了一副暴力有理的有色眼镜。它致敬的,是每个人心中对暴力场面的渴望,和对这种追求不加掩饰的赞赏。
诉诸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原始渴望,并不就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娱乐手段。不论是杰作还是废品,都可以通过影像语言让观众体验到性、金钱和暴力对人物的诱惑。不同之处在于平庸无聊的作品止步于此,而好一些的影片或者借此展现创作者独特的趣味,或者以此引向对欲望和其他我们认为理所当然之事的反思。
论暴力的程度,《王牌特工》其实不如昆汀塔伦蒂诺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哥俩的《杀死比尔》和《恐怖星球》,比彼得杰克逊当年的《群尸玩过界》更是差得远。虽然有八十八人斩这样激烈的场面,《杀死比尔》的暴力是收放自如的,昆汀清楚在这个杀手复仇的故事中,人物因暴力而生,也因暴力而死,但没有人可以浮夸地使用暴力,他们也不能将暴力本身作为追逐的目标。对于比尔手下的杀手,暴力的程度代表了境界的高低。在“新娘”恢复实力的过程中,刀刀见血、拳拳到肉的打斗发生在最初的阶段,到最后的对决,两人只是对坐着过招,所凭的武器不过几根手指,这便体现了这个世界里实力的概念。《恐怖星球》本身是罗德里格兹对B级电影的戏仿,因为导演本身有嘲讽的意思,拍得也颇有趣味,后来的《弯刀》及其续集就变成一本正经拍B级片,显得无聊多了。《群尸玩过界》则是利用恐怖和荒诞元素逗弄观众,在一紧一松之间制造诙谐效果。这些电影里,暴力是电影语言的一部分,是为叙事和影片的格调服务的。
《王牌特工》中,暴力则仿佛就是终极目的。且不说大坏蛋实现目的的手段就非常暴力而低效率,“羚羊”杀人的时候似乎也从来不考虑视觉效果以外的东西。至于 Kingsman,虽然顶着圆桌骑士的名号,兰斯洛特的杀人表演也很难让人对他的死产生同情。开枪打爆一个人的头之后还有心思品酒,这种事情在其他电影里只有变态杀人狂才能做出来。总之,暴力在这里是一种不区分施者与受者,没有目的和方向的力量,是一种崇拜的对象,导演只希望能够以最风格化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故事和人物反倒成了次要的,只是为了将暴力场面串接起来。
接受这样的安排无异于接受对人性的羞辱。即使是不具备自省能力的动物,也很少无原因地对其他动物造成伤害。而《王牌特工》中的人类,不论目的如何,都在夸耀自己使用暴力的能力。如果说《老无所依》中那个没有明显目的的杀手令人感到迷惑,那么《王牌特工》这个正邪双方都以过度的暴力为乐的世界就更加令人失望。
很难说《王牌特工》是因为剧情孱弱而只有靠暴力来吸引观众,还是导演的目的本身就是展现暴力而不需要对剧情多做推敲。导演在解释为什么要把影片拍得如此暴力的时候解释,因为他想创立自己的间谍片系列,但不愿意让它变成《非常小特务》那样的影片。“如果我们把它拍成 PG-13 级,我们可能会走偏方向,片子仍然能看,但不会那么有趣。”[1]
是的,我们看得出马修沃恩不愿意拍的是哪一类间谍影片:他在电影中借正反派人物之口反复戏谑的那一类充满浪漫色彩的,反派在打死主角之前会废话一通然后让主角逃脱的旧式电影。过分的暴力是《王牌特工》的标签,沃恩希望借此拍出真正令人难忘的作品。
但是沃恩忽略的一点是对于电影中过分的暴力,观众会逐渐脱敏,并不自觉地与暴力的施加者脱离开来。当然也许马修就是希望我们认同艾格西和新兰斯洛特代表的新绅士特工,而自动地与“羚羊”和迈克尔凯恩、柯林费斯代表的老一代恶棍与绅士解离联系。和《海扁王》一样,沃恩希望用夸大暴力元素的类型电影解构类型电影。
但从暴力的角度入手解构是肤浅的,考虑到《海扁王2》也是这一路数,我们也可以说沃恩这次是懒惰的。一个坚信人类的救赎存在于大部分人的毁灭,并愿意承担为诺亚方舟挑选成员这一上帝的使命的恶棍,必然对人类状况有着异于常人的理解,比如《X战警》系列的万磁王。间谍类型影片中许多恶棍不惜以最为浮夸的方式杀死主角,并因此而失败,是因为他们享受与主角周旋的过程超过了他们享受达到目的这件事本身。这两件事是“拯救世界的间谍英雄”这个类型能够建构起来的心理基础,对它们进行解构虽然困难,但能够带来沃恩所期待的独特性和长期价值。暴力虽然是吸引我们走进电影院看一部007电影的原因之一,但它相对于间谍电影是外部和表面的,抓住它进行解构的结果是什么呢?是一部充满了各种动作奇观,但剧情老套到充满了各种固定模式,观众可以提前猜到后面一小时剧情的电影。而在这个时代,谁能说制造奇观不是另一种需要解构的俗套呢?《王牌特工》失败了,它没有解构任何东西,它成了又一部只能用“电影就是要好玩爽快”来辩解的爆米花电影。
但《王牌特工》仍然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讽刺的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并在前一个半小时给影片赋予气质的,还是代表老派间谍和绅士的柯林费斯。这个没有太多动作戏的男二号,反倒成了这部充满了过头暴力的影片的焦点人物。以他的儒雅气质,难道这个绅士就不能成为颠覆间谍/动作影片的出发点?可惜沃恩俗套地杀死了这个角色,影片的可观赏性在最后半小时急转直下。
一般来说,审查者的剪刀毁了不少电影,但对于《王牌特工》,我觉得他们甚至帮了沃恩一个大忙。教堂那场屠杀戏对于加拉哈德这个角色的完整性是一种毁灭,是导演又一次因为对自己趣味的放纵而抛弃了影片本身的趣味。去掉这场戏总算能让我们相信一个人可以一辈子当绅士,而不是在最后关头老糊涂地服从于暴力的本能。
暴力行为到底是人的本能还是社会建构?沃恩和观众可能都相信是前者,这样才能解释电影里瓦伦丁的计划,以及观众的评价里对暴力批判的奇特缺失。但这部影片受到欢迎的事实本身却在提示另一种可能,即电影对绅士这一概念的诠释和风格化的过度暴力正在改变我们对暴力的认识,从而将无目的和过度的暴力视为人的本能并赋予它理由。《王牌特工》是诉诸感官而非理性的,它是对动物性的夸张,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它提供的奇观,忽略故事的苍白无力而给予它很高的评价,那么我们只好相信,20世纪的历史不幸已经毁灭了高级文化,文明屈服于野蛮,而绅士传统只能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幻象存在于电影里。
[1] Drew Taylor 对 Matthew Vaughn 的访谈。
http://news.moviefone.com/2015/02/11/matthew-vaughn-kingsman-interview/马修•沃恩退出了《X战警》导演计划,据说还婉拒了《007》项目,就是为了这部《王牌特工:特工学院》,现在看来,这是值得的,这部影片想必会带给门德斯极大的压力——塔伦•艾格西横空出世,让大名鼎鼎的詹姆斯•邦德显得老气横秋黯淡无光——同样是英国导演,同样是英国特工,同样是英国人主创原著,《特工学院》的好评口碑爆棚,沃恩把英式的老牌贵族做派和酷炫的漫画式卡通暴力炉火纯青的糅合在一起,在俗常的商业片套路中处处通过细节体现创新、翻转和幽默感,堪称开创了特工片的新里程碑。
影片的漫画原作由苏格兰漫画家马克•米勒合作主笔,算是漫威旗下的产品,不过其中洋溢着与美漫截然不同的英伦风——简而言之,《特工学院》漫画原作是“英漫”不是“美漫”(也不是沃恩和米勒的第一次合作了)。马修•沃恩是盖•里奇的铁哥们,早年间当了他不少影片的制片人,所以从《特工学院》里我们能看到不少似曾相识的盖•里奇风——那种令人意想不到又忍俊不禁的小包袱时时闪现,正是其最好体现。
虽说源自漫画原作,但电影已经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连角色姓名和基本设定都不一样,作品调性也大不相同。沃恩淋漓尽致的在片中挥洒着自己的才情和趣味,而奥斯卡影帝科林•费斯的一句“我们是当代的骑士”,正是对这部影片中心思想的绝佳提炼——片中的特工代号“兰斯洛特”正是英国传说圆桌骑士里的传奇人物。大而化之的说,《特工学院》是新时代的骑士传奇,在007被“布波”(布尔乔亚+波西米亚)趣味、《碟中谍》被高科技奇观、《谍影重重》被伪纪实风格、《飓风营救》被家庭伦理剧框架所一一束缚的时候,《特工学院》横空出世,高扬起了饱蘸着贵族气韵的骑士精神,由一位屌丝小混混的视角切入故事,让观众们在滑稽和打斗中再一次受到了骑士精神的洗礼。
曾几何时,骑士是高贵和荣誉的象征,但自堂•吉诃德以降,骑士阶层、骑士文化和骑士精神都在逐渐没落,进入21世纪网络时代,古色苍然的骑士似乎已被年轻阶层弃之乐色堆——除了魔幻大片和电子游戏,谁还会对“骑士”感兴趣?现在的英雄,是卖智能手机和开发社交网络的——嗯,《特工学院》里的反派大Boss正是干这个的。
英国导演似乎从骨子里瞧不起“没文化”的美国导演,门德斯在《007大破天幕危机》诺兰在《星际穿越》里都念了诗,而沃恩则索性把硅谷精英拍成坏蛋,让这位整日嘻哈味十足的哥们在西装革履的英国特工面前显得既无礼又无知——高档餐具下藏着的麦当劳快餐则是一石三鸟:商务植入;搞笑桥段;以及狠狠的黑了一把这些 “乡巴佬”暴发户。
对华语电影来说,《特工学院》则有些令人绝望,在那段被阉割的“教堂百人斩”大戏里,科林•费斯一个长镜头下来随手取材打得异彩纷呈(美国南方被展现得保守愚昧),而那位反派打女“刀锋战士”式的金属假肢又不落鬼脚七下风,在小酒馆里“温酒斩混混”的场景则让人不忍对武侠小说直视。先看《霍比特人》,再看《特工学院》,你会发现华语电影压箱底的武打设计本领已经全然被好莱坞(非地理意义上的)全盘吸收甚至青出于蓝了——片中不断的出现着雨伞作为核心武器,唉,“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黄飞鸿葛葛安在啊?
超级英雄电影中,主角们换上一身奇形怪状的内裤外穿或者内裤套头才能粉墨登场,在“有文化”的英国导演看来,这不啻闰土附身,而《特工学院》反其意而行之,当男主角穿上一身笔挺的英式礼服、牛津鞋和文明伞时,你才能看到一个超级英雄——同时,也是一个骑士——出现在大家面前。
骑士终于复活了,他年轻、幽默、干练、身手矫健同时充满荣誉感和贵族精神。当年的骑士宣言里,载明了骑士必须宣誓善待弱者、对抗强者、诚挚待友、抗击错误、乐于助人、帮助兄弟,以及最后一条:忠于爱情。
蔡依林打完官司复出后,就找周杰伦给她谱了首《骑士精神》来唱,看来她也知道,在女生处于困境中时,一个真正的骑士是多么的重要。
什么霸道总裁花样美男大叔鲜肉,在骑士面前,一钱不值。
真正的骑士,最后一定会赢得一位骄傲的公主——就像《特工学院》那样。
我其实一直不喜欢“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两种区分方法,好像“商业”的就不能“艺术”,“艺术”的就不能“商业”。何必如此认真。电影的用途很多,细心编排制作,能让观众看的过瘾的同时又能获得好心情的片子为什么一定要被一个“不艺术”的标签束缚着。比如《银河护卫队》就是部很有趣的漫改电影,各个方面都下了心思、虽说上不了奥斯卡这样的高台,不过能做到不侮辱观众智商又独具匠心也算难得。
导演Matthew Vaughn 产量不多,不过从《星尘》开始就让人注意到他对的喜剧元素的独到处理方式。《X战警:第一战》更是我心目中叉人系列里最有意思的一部,执导效果反而好过元老级的Bryan Singer,给这个超级英雄系列带来一种独特的生命力。这一部片子他更是把个人印记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既然说到所谓的“商业”电影,不妨来看看为什么这部”Kingsman”是近些年最出色的商业大作之一。
航拍镜头的运用
大投资片子的Coverage(素材覆盖面)往往都很全面。意思是不管剧本有多糟糕,远景,中景,近景,多机位等素材都会有。但是本片最让人不可忽视的是各种航拍镜头,给观众非常直接的视觉震撼。不管是片中的雪山,Kingsman总部,以及最后全球人类的撕逼大战,航拍的使用让逼格瞬间提升。往往这种航拍都会在《魔戒》《星尘》这样有史诗特质的片子里广泛运用,但是在这部关于特工的片子里的出现有着很特别的震撼。特别是和喜剧元素结合后给观众带来很独特的观感。演职员表里更是有一大段献给了航拍组,足以体现导演对航拍素材的重视,这也一定是一个刻意的选择。
丝般顺滑的镜头设计
《鸟人》已经让观众体验到流利的镜头运动能带来多少畅快感。动作片节奏掌控向来是一大难题,在邦德系列里拖泥带水的不在少数。很少能像《谍影重重》系列那样干脆利落。本片的导演很好的利用一致的镜头运动来加速时间流逝。比如柯林叔被天行者卢克炸晕之后发生的那个简短的蒙太奇,男主训练,神盾局局长加速sim卡生产,柯林叔昏迷不醒,这些都是从下到上的镜头运动。虽然从空间角度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不同事件都被一样的镜头运动串联在一起,看起来既让观众觉得舒服,又有一种流畅感,让时间流逝显的不那么突然。有些过渡镜头也是相当顺滑。比如一开始从玻璃球里的雪山直接穿越到真雪山; 从需要勾引的女生照片直接穿越到真人。很利索。
镜头运动的速度掌控也很不错。比如Eggsy在家门口被混混围攻开始跑酷那一段,镜头流利的跟随他的动作,不快也不慢,把他的好身手体现的淋漓尽致。前期肯定做了不少演练。镜头推进推出的速度也有抖包袱的功效。比如男主成年后的第一个镜头是个Kingsman徽章的特写,然后慢慢推到远景来呈现他已经成人这个事实;还有神盾局局长和奥巴马会谈的那段也是以前者的面部特写开场,然后慢慢推远,等到他台词结束,观众正好看见奥巴马的背影,把这个包袱抖了出来。当真是在无形中让观众领会各种信息。
慢镜头的使用也算是恰到好处,没有到丧心病狂的程度(卖拷贝黑的就是你)。只是偶尔为了体现张力的时候会用一下,其他时候都是相当利索的快速剪辑。比如结尾和男主和钢腿侠大战那里,没了双踢腿运动那个酷炫的慢镜真的不知道会少了多少味道。
节奏掌控和音乐配合
其实两个小时时长包含的信息量很多的,但并不觉得漫长。我觉得既有情节设计上的功劳,也有对话的作用。文戏有逗比来调节气氛,武戏就更不用说多过瘾了。其实数一数,全片让人心跳加速的地方真的不少,比如:
雪山劈人
倒车撞人
酒吧训人
面试之潜水秀肉
面试之跳伞耍帅
面试之卧轨喊娘
面试之开枪射狗
生化危机5:教堂的诅咒
……等
大戏过瘾,小戏揪心,文戏愉悦。观众的肾上腺素一直处于分泌状态,注意力没有跑偏过。有几个关键情节点的出现位置处理的不错,没有太靠后也没有太靠前,让风险一点点上升。很多地方的交叉剪辑也是增强了张力,比如双乳飞天炸卫星/一路小跑斩杀敌/后勤酷炫巧作机。 这一部分就是在三段行动里不停切换而达到高潮的。
Henry Jackman的配乐也是相得益彰。除了个别地方有点抢风头,大部分时间的衬托都比较到位。其他音乐选择也是“超凡脱俗”。本该残忍的教堂戏在背景音乐的帮助下增加了不少荒谬;本该血腥的爆脑戏更是在威风堂堂进行曲的衬托下变的恶趣味十足。寻常路是什么?没听说过。
动作戏编排
关于特工的电影怎么能没有动作戏呢。片中让我觉得最出彩的是跳伞戏和教堂戏。
跳伞又不是没在大片里出现过。比如《钢铁侠3》《哥斯拉》《变形金刚》。这部片子跳伞戏让我惊讶的是在如此的高空中,依然能该切远景切远景,该切近景切近景,甚至在短暂对话戏里还能切各种角度,用剪辑来创作戏剧张力。这在前期得花了多少功夫统筹。尤其对于高空戏,因为没有多次演练的机会,得设计镜头角度,还有安全问题,何况还得同时录声音…真是想着就头疼。或许运用了很多后期特效吧,但从制作角度这依然很了不起。
教堂戏看到很过瘾。但是不要忘记,任何看着过瘾的东西都得花很久来设计,尤其是涉及这么多人的打戏。你得告诉每个群众演员该怎么演吧?你得设计每个群众演员身上是被插把刀啊还是流点血吧(特效化妆部门开始头大)。你得在看似混乱的场景里设计最佳拍摄角度吧?你得让演员和镜头排练看是否冲突吧?你得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吧?真不是所有人都能handle了这个工作量。动作设计人员一定是费心费力。
还有水下戏。先不吐槽男主是怎么做到在运动的同时还这么能憋气的。水下戏又要牵扯到多少部门!又要提前演练多久!又得拍多久!(因为经常为了演员安全考虑,一条拍十几秒就停)
这样的动作场面比比皆是(科林叔的酒吧戏!)。虽然有着导演独特的处理,比如节奏控制,音乐选择等方面,但是能把这么多都统筹的这么好并且风格统一不凌乱绝对是本事。
反间谍片的间谍片
当年导演Mattew推掉"Days Of Future Past"的原因就是"Kingsman"。他说自己想拍一个“有趣的间谍片”,如果不抓紧拍出来别人有可能会抢先。这部片子可以算是充满了对间谍片的致敬和戏谑。
首先是情节上的设计。最开头拯救天行者卢克教授的那位超帅特工上来就挂了;男主居然没有通过Kingsman最后的考试;科林叔被直接毙掉;男主的娘真的要砍死自己的宝宝(闪灵神马的);以及逼入绝境后的大脑烟火……都是情理之中,却也在意料之外。在恶心/喜感/紧张/震撼/伤心/萌/等情绪里让观众经历乱炖,完全脱离传统间谍片的刻板印象。
有人问导演为什么要用新人演男主。他回答说比如你选小李子来演男主,观众肯定觉得他最后没事。新人的话观众根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话说男主长的还真是耐看) Samuel Jackson的反派也是不传统。不像邦德电影里反派那样故作高深,反而是一身街头风,动不动骂脏话,操着奇怪的口音,还晕血,死之前还吐一吐……简直了。
对话在小幽默的同时还有各种冷吐槽。黑邦德,黑Jason Bourne,在秘密电梯下沉此等酷炫时刻吐槽“这破烂玩意还要下沉多久”......
这些选择都达到了导演对“有趣的间谍片”的承诺,也是他刻意的选择。就如男主和反派所说,”This ain't that kind of movie.”
结语
虽然有不少的动作戏,但是每一段都是有机的和故事串联在一起,没有片段化的炫技感,这都归功于导演对整体节奏的掌控,还有很多故事本身的因素。不管外表看上去多么疯狂,这本质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电影。观众永远是和Eggsy一起走的。结尾彩蛋的前后呼应也更是把这种成长体现的淋漓尽致。独到的动作+血腥+喜剧的奇妙组合更是近些年最有意思的观影体验。“商业电影”让人看的如此过瘾放肆又有人文关怀,也算是一种极致了吧。
吐槽:
1. 柯南叔叔手表专利已被攻破
2. 柯南叔叔眼镜专利也被攻破
3. 再来个神奇领结就真齐活了
这是漫画改编,马修·沃恩的电影版也延续了漫画感,所以有很多夸张、漫画味十足的段落。同时,以科林·费斯为代表的西装党,又将风格拉回英伦绅士的复古,两种元素混搭也是本片的魅力。动作场面一如以往的精彩,虽然删掉百人斩很遗憾,但结尾焰火也很好啊。近期看的一部很不错的休闲电影,三星半
Best. Firework. Ever.
一部充满着无数莫名的喜感和爆点的英国特工电影,柯林叔,凯恩,马强,局长一干大佬级人物之外, 幼齿的Eggsy竟然也有几份惊艳。穿西装的柯林叔一镜到底的动作戏真是又暴力又优雅,请收下我这颗少女心!那只狗叫JB的梗也真的是够了,James Bond,Jason Bourne, Jack Bauer也是黑的漂亮。
虽然在《王牌特工》里当了回身手了得的绅士特工,但科林·费斯在采访中承认,生活中的他依旧很软蛋,承受不了任何形式的身体创伤,“手上扎刺了,我很可能会哭,前两天骑自行车摔倒,差点眼泪掉下来。更夸张的是,前阵纽约天气太冷,我差点哭了。”
哈哈哈,脑洞开得好大!这逼格真是爆表啊,主流的前007小强风格电影里塞进昆汀的感觉还能不时穿插各种B级片的情节场景,编剧这是忍不住要调戏观众的节奏。结尾爆头场面太华丽了 #穿西服打架的要义在于打完之后头发可以乱领带可以断但西服绝对不能乱#
1,还是英国特工最有范,相比之下伯恩就是街头混混。2,当邦德垂垂老矣只剩指纹手枪和GPS之后,杀人钢笔防弹雨伞这种炫目黑科技就得靠kingsman了。3,有这么天真又反人类的反派,剧情不得不薄弱。4,居然还很血腥。
三件套!!雨伞!!三件套!!雨伞!!观影时见到三件套全程痴汉脸,教堂戏份我简直齁不住啊。。。。烟花太赞看过的泥们都懂得。。而且泥们理解一下作为三件套控的我的心情观影过程简直就是考验心脏的时刻。。总之大英绅士三件套!雨伞!!!【秘之喘息
可见如果valentine成功的话,能幸存的就只有我国和朝鲜古巴几国人民啦。免费sim卡根本不可能在我国被允许发放嘛。
卧槽这喜剧漫画感太燃了,爆头爆出了大烟花!两代Kingsman都帅到掉渣,尤其西装革履的费斯叔,看得我手捂心口恨不得就地捐出自己的膝盖啊!以后不要再问“像绅士一样杀人究竟哪家强”了,年度爆米花,一定就是它!
本片手表道具由名侦探柯南独家赞助播出。
其实之前在影院看了十几遍这个电影的预告片导致我对此片产生了厌烦心理。结果今天去看才发现正片和预告片根本不是一个东西,in a good way。而且出乎意料地暴力血腥……全片最赞镜头:焰火。
“西装是现代绅士的盔甲,皇家特工是新时代的骑士” 绝不落俗和平庸,《第一战》《海扁王》的马修·沃恩总会抓住观众G点,然后High翻全场,绅士风度、英式幽默、复古配乐更为影片锦上添花。就像JJ揭开星际新篇章,王牌特工宣告新时代特工电影诞生。2015目前最佳。“真正的优秀是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
你们猜2625在手机上打出来是什么单词?A-N-A-L
好久没有看过那么行云流水的动作戏!温文尔雅西装革履的达西先生揍人一样一气呵成~能痞能帅的二代kingsman也很拉风~私心觉得这才是最合适的贺岁片!哈哈北京又小小躺枪…另外BGM赞。06262020重看依旧很欢乐。
反传统叙事的爆米花,邦德外衣下的海扁王。科林叔在酒馆里和教堂里的武戏一镜到底,非常爽爆。Samuel奉献了最具个人特色的一次表演之一,每次出场都憋不住想笑。Michael Caine和Mark Strong的角色对应邦德里的M和Q,戏份比想像中的多。Henry Jackman的原声和X战警第一战里一样气势磅礴。
麦当劳配45年的拉菲,看看人家装逼多专业。
只要看到身手无敌的西装男谁还理漏洞啊。。尼玛太帅。。
马修·沃恩的技术特点还是很适合拍漫画电影的,当初挺喜欢X男第一课。但这部只能说是合格了,有老牌英国绅士,舞枪弄剑的同时不弄皱高级西装(这一点,全世界的特工片都在致敬加里格兰特),还顺带改造年轻腐国混混,娱乐性不错,但实在什么都让人记不住。豆瓣评分虚高请大家降低期待
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难道不是应该译为《王的男人之秘密服务》咩?请告诉我,我的英文没白学!
中国反邪教协会官方指定推荐,轮教全能教信徒观毕吓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