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了个傍晚,找了个小电影院包场。 开始看的比较懵逼。其实看到最后更懵逼。 先说结论,这是个不应该出现在电影院里的东西。这是怪物的艺术。亦或是艺术的怪物? 黑色幽默?夸张的动画?煤气罐子变加特林炸了还没死?画出来的明明是小鸡吃米图,重复翻找后确突然拿出一张绘制精确的断面图? 想说的是年轻人的迷茫还是暗恋的惆怅?或者是家乡与城市的矛盾?真的懵逼。后面看明白了一点,拍着大腿嘟囔了一句:这他妈不是“电影”!牛逼! 这片一个半小时,嵌套了很多个“梦境?”第一个梦境最明显,就是扛着枪在山坡上接鸟粪的那一段。后面是一个接一个的梦,包括梅这个重复出现的梦。(梅的问题电影结尾处的对话最后有交代) 田地,月色下的叶影,黑白重复的画面。有违和感但应景又很舒服的西洋乐,田地里迅速穿行但看不清身影的野猪,无不清楚的表示这就是一场梦。 梦境,要么无限美好,要么荒诞到没有底线。 春梦中的梅,永远看不到脸,只有性感的律动着的背 从梅门口离去时,几秒钟里月亮便由盈到缺。 三儿(还是那个搓哥)手里“美队的盾”向上抛出,却不知怎么的从下面接回来。 炸飞之后直接切成卡通冲出地球。 乡村里穿着民国服装娴静,而且帮着挖坑的女孩们。 “乡村题材”?从头到尾除了高老庄之外跟乡村一点关系都没有。亦或这个地方在这部电影的世界中也不是真实存在的。 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梦境的描述。没有一个地方是真实的。画面和音乐无限美好,情节无限荒诞。 梦境之间,一般会有对比比较强烈的画面作为梦境开始的暗示。有的明显,有的稍不留神就错过了。 片尾的对话,貌似就是在给别人讲述这些梦。亦或并不是“这些”,可能梦境并无“之间”,全片整个描写的就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白日梦,梦中梦。 每一个梦境,应该都是想表达一个或多个东西或者矛盾,但看一遍我还说不明白。但肯定不只是一个点。这也是我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的原因。一般来说,一部电影讲一个或一段故事,表达一个主题,来打动人的一个点。如果说以前看的电影是枪,打一个点。这野猪就是C4,炸的是面(而且感觉不只一个面,我说不清,得多看几遍) 导演要么是个鬼才,要么是个疯子。 无数个梦境,极致的美丽与荒诞相互穿插竟然让人看得很舒服,中间的扯皮的段子还能让人开怀大笑,其中又隐藏了无数个谜题……… 不禁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妄图在90分钟里表达这么多东西?又让人感觉这可能是他最后一部电影,画面、镜头、配乐、隐藏的思想,庞大的信息隐藏在荒诞的梦境中实在是过分精妙。这种东西,前有没有古人我不知道,但后无来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导演自己还能不能拍出来这种“感觉”都不一定。一个人一辈子每天都搞这种东西的话真的会疯。 手表机芯很复杂很精妙,全都服务于“报时”这一个任务。 我感觉《野猪》就是个复杂而精妙的怪物,一遍我还看不懂它想干什么。似乎无所不能。 用看抽象的思维来看《野猪》或许比较合适。毫无疑问这是艺术,但这不是电影,只是借了个壳罢了。
我还是没有忍住好奇去看了这部在豆瓣刷数据刷到6.2万人“想看”/上映5天依然因人数不足无评分/累计票房86.9万的《野猪》。 你没看错,《野猪》导演叫野猪泓。如果你真的很不幸去看了,会发现就像导演名字给你的冲击一样,电影也是全方位无死角的冲击。 胡逼乱编毫无逻辑的故事,莫名其妙随时乱入的旁白,东拉西扯想哪是哪的主题,为了掩盖预算和能力不足一到室外戏特效戏就晃瞎眼啥都看不见的瞎JB调色,金属摇滚乐和欧洲古典音乐的瞎JB乱入混搭。 电影是自由的,完全可以不遵循套路,完全可以玩作者性。但作者性要求表达的统一,本片所有层面的表达,都是毫无章法混乱不堪。并且,野猪泓导演对颠覆和解构也有严重误解。颠覆和解构,是在熟谙套路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剧情简介里提到了魔幻现实主义,在豆瓣评论区神出鬼没的官方自嗨评论里提到了洛夫克拉夫特。无论对于魔幻现实主义,还是对克苏鲁,本片都有严重误解。 魔幻现实主义,故事和形式都是现实的,但主题是荒诞魔幻的。《野猪》呢,故事和形式是荒诞魔幻的,主题是没有的,你这头猪就别瞎拱魔幻现实主义了。 克苏鲁,有神秘未知,有为了探寻而导致的疯狂。《野猪》没有任何神秘未知,就是用各种简单元素的胡乱拼凑。你这头猪就别舔着脸说“别人笑我太疯癫”了,你那点低级伎俩太容易看穿。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逐梦演艺圈》级别的烂片。《逐梦演艺圈》是毕志飞遵从了电影套路但拍的稀烂,《野猪》是野猪泓打着颠覆套路的幌子但依然拍的稀烂。 本片不可能在烂片史上取得《逐梦演艺圈》那样高的成就,它甚至都不够资格被称为“烂片”。“烂片”必须有足够高的话题性和被讨论度,本片就是一部“炮灰片”。它虽然也通过各种无耻伎俩来作妖,但无非就是在豆瓣刷“想看”人数和三三两两的好评,想比《逐梦演艺圈》组织砖家开讨论会,low爆了!至今在豆瓣连评分都木有,票房也远远不及《逐梦演艺圈》的230万。 本片也不是毫无亮点,它最大的亮点就是没几个人看,这样我才能带着姑娘去包场。我们在影厅里很放肆的做那些平时碍于观影礼仪而不能做的事情,我们biaji嘴吃东西,我们咕咚咕咚大口喝水,我们大声说话,我们屏幕很亮玩手机,我们拥抱亲吻差点限制级,我们闹别扭吵架打闹...我们就像闯进庄稼地的野猪...
那极端的色彩并不是这部电影用来挑战整个世界的号角,而仅仅是他前所未有的野心被狞笑着隐藏起来的时候,从恶魔手指缝里露出的一点点端倪而已。用极平凡的背景,简单到弱智的故事,套上一个看似俗套的正能量结尾,是不是组装了一部新的俗不可耐的电影出来?不,这个外表艳俗不堪的东西只是个阿拉丁神灯,里面装的是一个个张牙舞爪的魔鬼。如果只看到一个俗套的故事,那可能需要再看一遍再品品。 魔鬼1 :完全泯灭时间空间的规律,只留下人,而人也仅仅只是思维的载体。抽离了所有带有现实主义元素的东西,然后只剩下极端纯粹的几个点,月亮,胡同,情话,鹿,甚至女主角都没有明确存在的证据。当最后男主角自己都无法明确的说出女主角是否真的存在时,这又把剩下的所有一切存在于现实的根基重新击碎,逼迫观众彻底的接受一个他亲手创立,又亲手把底座敲碎掉的空中楼阁。我几乎能感受到编剧或者导演在写这一刻剧本时的坏笑。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远比当前讲述的要复杂曲折的故事,被乔装打扮成一个俗套故事,而作为观众,当我意识到他的这个陷阱,我却会被这种恶意最终打动,认可并接受这个最终的设定,那个漂亮的水流出现的时候,那流动的其实是每个人的心底藏了许久的情感…… 魔鬼2:学院艺术摄影混搭表现主义画面,在表达情绪的地方直接用波普艺术标准色。比如被气到翠绿的村长的脸。我记得初中美术老师就教过我,画画要统一在一个调子里,但是这 电影不光是色调的混搭,前一镜教父调色下一镜直接变抖音虽然这已经够格把主流电影吓死了,但这都还只是小把戏,这电影玩的是艺术风格的混搭……你见过在张大千的虾旁边用油画厚涂了个写实荷花?或者更狠一些在古典工笔的美女画上塞进一个毕加索的龇牙咧嘴的西方现代派美女?如果单纯是这么搞,大概我也不会来写影评,这部电影高就高在,他混搭了这些完全不搭调的艺术风格在一起,居然画面还该死的甜美?这是什么操作??在我看到月光下弹吉他的挫哥和后面的小鹿,我只能竖起大拇指顶礼膜拜这操作的高明之处,这是导演在炫技!!用一个别人玩不了的梗,藏在了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等人来发现。我不知道这个电影导演的来历,他绝对不简单。在艺术上的造诣远不止这电影表面传达出来的那么简单。 魔鬼3:标签的反向应用。在普遍的电影艺术里,所有的标签对应着的都应该是固有的印象元素。山,树,人,动物,感情,爱情等等一切,他们就是那个样子的。是吗?这个电影里说不是,这电影就要把村子里的人拍的如同教父一样优雅,教父很高贵,但是就要他被爆了菊花然后全场趴桌子上当笑料……城市在镜头下宛如一堆破烂,美女像头猪,母猪美的像美女,看猪的是观众,观众也是猪本身。最后猪跑掉的时候,跑过的原野,这就是导演对我最美好的祝词:愿你能找到心爱的对象,永远自由的奔跑,做一头真正自由的猪……当我在感动之余,忽然意识到好像……又被骂了?你看看,到最后了还不忘调侃一把观众,喂,说你是猪啊!醒醒!于是会心一笑,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编剧和导演的坏笑。但这一点应该是电影在试图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毕竟现在年轻恋人之间互相喊猪是一种时髦,也可能是暗合。 魔鬼4:看似简单的故事下思考深度极深远。导演在这个电影里有许多对于人性和哲学的拷问和解读,这些都隐藏在嘻嘻哈哈疯疯癫癫的画面之后:不存在的梅,嘲讽现代人感情的虚无缥缈;小鹿传递出年轻人性的躁动;失去空间意义的村子,折射现代人的孤立;被囚禁的猪如同被社会如枷锁一样囚禁的现代人;从山上看那梦想的家园说的就是我们找不到家和归宿的心灵……太多的映射和内涵,反正总有那么一两个点,能和观众产生共鸣。所以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投影,普通人大众,不管你是996的码农,还是终日带着面具的成功者,抑或为生活和家庭奔波的中年人,终日幻想爱情的年轻人,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当我们看懂了这一切,看懂了猪才是人,猪才是背负着家庭事业孤身战斗的现代人之后,最终,那只收获爱情,带着家庭奔向自由的猪,才能被真正诠释为全片的英雄。所以,这电影的本质上是一曲城市里现代人的战歌,只不过是敌人视角…… 魔鬼5:这是我第一次在电影里听见死亡金属……死亡金属配抖音式的画面,只能说,有内味了。就这种玩法,可能院线电影里仅此一例了。 魔鬼6:看完了本想百度下导演资料,一看导演自己就叫野猪,啥都百度不出来。会心一笑。 ……果然是魔鬼本鬼没错了。 总之:这是2020年目前最值得看的电影,也肯定是未来这一类型的开山之作。票房咋样很难说,但是这个类型片算是正式出道了。打1星的应该就是我说的那种只看见了表面的那个俗套的故事,没有真正看到电影的。正式上映我会来二刷。或许还会不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片尾曲结束后,人们陆陆续续离开,直到整个影厅里只剩我一个人。在这短暂时间,我思考了许多不曾想过的问题。关于我曾经拥有,至今已离去的情感;关于我的贪婪与渴望;关于我支离破碎的人生。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的生命竟如此苍凉。
《野猪》十分阴险,也十分残酷。在看似搞笑的表现背后,它闯进我们内心中最隐秘的部分。在高升在转身离去的长镜头中,梅缓缓的打开了房门,黑暗中温暖的光芒照亮了这个时代人们虚伪的情感与隔阂。高升面对的逐渐变换着的月亮代表的是时间,而他的背影则代表着他纠结的内心,所有看明白这一幕的人都会明白这种痛苦的。至少对我而言,这一幕让我我回忆起曾经与我相互爱慕着的姑娘,在我思考主动与不主动的行为将产生的后果时,她躺到了别人的床上。虽然说的有些直接,但这确实是我最直接的感受。电影中胡同的一幕也让我感受到了导演深深的“恶意”。
不光是巷子,影片中许多桥段都伪装成搞笑的样子,实际上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来。高升在地下室与三个屌丝谈判的时候,尽管台词很夸张、很有意思,但影片狡猾的用不断变化的色彩情感影响我们的情绪,看似简单的信息背后融含着无数由我们思考产生的庞大信息量,拷问着我们隐藏在内心却又不敢面对的情感。
总之,至少对于我而言,这绝对是近几年中最过瘾的一部电影了!另外,希望官方发行蓝光DVD,这绝对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
正好在影城看完了宠爱,看到影院摆在大厅的野猪海报,才打算看一下,人们需要生活,也需要艺术,可能最近一直再看一些带有故事情节,所以突然看的这种用诗歌的形式表示出来的文化电影,给人心灵以很大的冲击。
不屈的灵魂,格格不入的行为,来自内心世界的独白,主人猪巴博斯和高老庄里的人把一系列阴差阳错的冲突展现在我们面前,讲述现实世界那些不被理解的理想和梦想。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自己的野猪,心灵,自由和充满不确定的生活,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写照嘛,祝每个人都能和野猪产生自己的共鸣。
你被野猪拱了么!人类总是很难意识到隐藏在某些事物表象后的本质平等。 在一条由羞涩、隐晦的情感所记忆的爱情胡同中,影片《野猪》撞上了贝多芬。人性中最柔软的一面如诗歌般融入了贝多芬第12协奏曲的世界,河南方言竟然与贝多芬完美契合。那娓娓道来的河南情话阐述出动人的声音,如迷人的耳语厮磨,讲述着现实生活中那些未被澄清的孤独与梦想。 《野猪》用诗歌般的叙事结构,冲撞着电影风格类型的“同质化”标签。贝多芬伟大音乐笼罩下的高老庄,有璀璨的夜色、狂暴的野猪与迷人的情话,2020年1月的电影院里,野猪撞上了贝多芬。
晃晕了我 然后睡了一觉 醒来接着晃 于是我他妈出来了
都去看,洗眼睛,太牛逼了,新世纪的库布里克
五星快手大电影,不就是讽刺吗?谁不会?
0.5 感觉收到了羞辱.....不,应该说可能我做错了什么,才惩罚我看
昆汀之所以为昆汀,姜文之所以为姜文,是因为其强大的个人风格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叙事上,他们有很强的讲故事的能力,才敢在这之上游戏。可本片根本就是在什么都说不通的基础上,疯狂卖弄所谓的“魔幻”与“诗意”,恕我直言,这就是烂片中的烂片。0分。
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实验片《野猪》,今天终于看到成片了,影厅里空无一人,只剩野猪嚎叫。本片艺术构思之疯狂、手法之前卫、实验性之大胆,彻底碾压了毕志飞。深夜里,高老庄里,那神出鬼没四处乱窜的野猪,其视觉震撼性,超越了《逐梦演艺圈》的海边群舞,诡异的调色和漫画感,疯狂晃动的镜头,意外产生了一种真正让你产生某种生理不适的刺激观感。
我很想负分,所有空座位都在嘲笑我傻逼,今天下午和朋友去看完后,精神恍惚,我们俩看着对方那疲惫的眼神仿佛被野猪拱了九万八千遍。这部电影最魔幻的不是上映,而是真有我们这些傻逼为艺术献身
嗯...几天前无意中在猫眼上看有点映,买了一张后排中间的,当时显示已经有几个座位售出。下班后准备去看,电梯口遇到两个小同事,聊到这片子,小有兴趣,同事一看,还剩第一排最左和最右两张,兴奋买下。驱车前往犀浦一个偏僻的电影院,开始快一分钟时,冲进去,发现居然全场空无一人。场内没有开空调,三人瑟瑟坐下,老老实实坐在三个位置上,我惊愕,我们三人的位置刚好在影院里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突然荧幕上随着一声猪嗓伴着猩红的光射出,一片静默90分钟电影结束,在《远走高飞》的歌声中,片尾字幕起完,放映场内并没有亮起灯,黑暗中前排跑来两张小野猪看着我,我惊吓着捂住自己嘴,摸到自己两根长长的獠牙……
放映的场次不多,非常小众,但是魔幻无限!城市和乡村,理想与显示,重金属和苞米地,老村长和梦中情人...... 不需要太看懂,但是心里已经有各种情感的共鸣。最后野猪呆着家猪远走高飞的时候旋律萦绕,太让人享受了!魔幻题材,主要表达诙谐的生活百态面前我们仍旧需要认真的态度和远处的自由!
艺术电影有个好处就是,被骂烂片时可以说观众看不懂。这片子是不是烂片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看不懂
这片的宣传和《地球最后的夜晚》有的一拼,都忽悠了一批不明所以的观众走进电影院,然后惊呼wtf,但是真的太难看了,简直就一影像垃圾。故事说不上多么魔幻,中间的配乐听起来还挺土嗨的,但是结尾的《远走高飞》和男主的独白再次恶心到了我。珍爱身体,少看院线片。
去看这部荒诞电影的我本人更荒诞。下雨天,我开着爷爷的电瓶车,没有雨披,二十多分钟的风雨兼程,冰冷的雨滴无情地打在我的脸上。终于到了这家电影院,开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我问服务员影厅里有空调吗,他说有的,我肯定他是骗我的。空荡荡的儿童厅,我坐在最中间,每次有除电影之外的声音出现,我都会吓个半死。电影播放的途中,我真的有很多次想打开相机,拍下来给我的朋友看看这部电影有多惊世骇俗,导演自创的美学风格有多令人惊艳,调色手段就像我第一次拉RGB曲线。电影结束,外面还下着雨,我依旧不顾一切走向雨中,天色好黑,雨滴模糊了我的眼镜,然后我就开错了道,进入了地铁的施工区域,施工的师傅看到我也并没有拦下我,我想,可能是我戴的是我爷爷的工地帽吧。最后我想调头,结果一脚踩进了泥地,我好贵的帆布鞋啊!我真的好想骂人。
可以入选影史最wtf结尾的榜单,特别“是你”那字幕出来的时候,感觉浑身上下所有的细胞都爆裂死亡了
偏见、跟风,导致了这部电影被不公正评价
二叔最后那句:壮士我敬你一杯。仿佛导演在敬佩一个不谙世事,极度相信预告的观众这么痛快地交出来2020年的第一笔智商税。那一刻,我好似与导演形成了心灵上的某种纽带,一定是我没看懂,如此有气度的导演怎么可能排出烂片。而影片结束时那行“猪,是你”才又把我拉回现实。像我这样抱着敬畏之心走进影院的韭菜怎么配导演的敬佩呢?韭菜只需要乖乖交钱再接受导演文字的羞辱就够了。写到这里,我不禁脸上一阵羞红,支支吾吾吐不出半句脏话。
能看完这部电影就已经说明我是头猪了
点映,一个半钟头懵逼地看完(中间还睡着了一会儿),电影最后竟然响彻环保号召的时候我是真的笑了,整个一无头无脑的片子,真的没懂想要表达什么,也许是我层次还不够?
感觉没有那么不堪,摄影很好,三种色彩很意识流,电影有很多虚焦镜头。但导演所理解的魔幻现实主义可能和我理解的不太一样,人在天上飞煤气罐飞出地球我不太能理解。其实【回家】这个主题挺好的,从头贯穿到尾。但最后硬拉上美丽乡村建设我也是无语,还把片尾曲点mv剪进去,不知道说导演有意而为还是其他原因。我猜是后者。
看完出来,听见人评价:肯定不好卖。但本身风格明显,还挺有意思的。
实实在在今天看了点映。怎么说呢,我抱着尊重的态度,本着自己对方言的偏爱,去支持国产片,一电影,把电影院弄得跟迪厅似的,红的绿的蓝的紫的……后来,后来我睡着了,事实证明,没啥糟心事睡一觉不能过去的,还没过去,起来,自己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