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会告诉每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要去触碰,不要去挑战。这条法律的红线会让许多人远离深渊,清醒自察。 但守护解放西会告诉每一个观众,中国的执法人员是可亲可敬的,这条红线是民警们心的跳动,血的潮汐,是点哥的开朗乐观,是罡哥的一丝不苟,是老秦的身经百战,也是小刘小齐的年轻帅气。这条人情味儿的红线也会让普通人免受深渊之害,让恶魔不再逃离深渊。
每次看《守护解放西》,我都会涌起两种感觉。
1.基层民警确实挺辛苦的,尤其是大城市的热闹地段的基层民警。
2.林子大了真的什么鸟都有。14亿的庞大体量,不出来些奇葩、变态,也不可能…人间百态啊,各式各样的奇葩男女、病态男女…这便是众生相的一部分…
聊一聊某个具体案件:
“骚扰犯”事件如果被娱乐化、被轻描淡写化,那就起不到良好的警告与威慑作用,对我们所有的普通男女都无益。 骚扰犯不分性别,譬如这起案件中的骚扰犯就是女性。虽说两性在生理上普遍存在天生的、客观的力量差距,但我们人类是懂得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啊!我们人类会动脑筋啊!再者,该骚扰犯有心理疾病,是否更容易做出过激行为?是否应该安排强制心理治疗? 我们应该一视同仁,而非因为骚扰犯是女性而轻视她可能造成的伤害,那才叫做性别歧视。
再说说整个节目:
虽说是综艺节目,但展现的毕竟是真实世界,既是基层民警的真实工作,又是百姓的真实生活。或许节目组应该好好把控一下后期制作的娱乐程度。
最后一季了,给个五星吧。感谢真诚与开怀大笑。
一次看了三季的「守护解放西」,综艺风格的纪录片,感觉b站最近还蛮多这样的。不过,有趣本身是和内容一样重要的事情。但是有趣和娱乐又不一样。anyway,这个纪录片还是很不错,学法,好笑,零成本看别人的故事,免费吸取别人的教训。三季看下来发现了一些共同点:很多人犯法是法律知识淡薄;大多数犯人都侥幸心理谎话连拍,一些失智反态的人有连续性悲催的人生。基本上所有的成年左右小孩叛逆,或者一生的抑郁,都和家人不理解,社会不关心,长期缺爱有很大的关系。以及90%的警情都是因酒而起。事后又扮演得体的成年人,并以喝多了作为挡箭牌。还有就是罗什么说的“动机不影响定性”,也就是法律制定的指导是result- oriented的。
单独再说下这个纪录片娱乐化的趋势。最开始我看的这样的纪录片是《宠物医院》,我记得我当时对此比较不满,给它打了三星还是四星。但是现在我对此的想法有所改变。纪录片本就不一定要一本正经,首先,中立本身也是一种态度风格选择。再者,谁不想开怀大笑着就把知识拓展了呢?而且越是开心着知道的事情,越难忘,尤其是娱乐常常和戏剧化联系在一起。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它轻松搞笑,纯教育性质,我也不会一下子把三季都看完了哈哈!
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纪录片没有爹味教育和正能量教育。也没有任何压迫感,而是感觉到人和人之间的温暖。
我还有个感觉是警察的工作真的好有意义。帮助他人睡得一定很踏实,惩恶扬善一定很快乐。因为拯救的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啊!我仍然记得自杀未遂后抱着警察哭的女生。
我还想起警察每次劝说自杀的人,或训斥犯法的人,都会说”想想你爸妈” ”你对得起你家人吗” ”你怎么给孩子做榜样”,一方面体现我国亲情纽带的重要性,一方面人的原生亲密关系影响之大,可以对人起到束缚和鼓舞起到决定性作用。
3是换团队了吗?
从第一季看到第三季,最喜欢第二季了,有人文有思考,节奏做的也很棒,名场面频出,也有很感动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奶奶的老伴,被深夜酒驾司机撞了,不幸去世,当时配上幻听(韩剧《 kill me heal me》的ost)当BGM,我眼泪都快下来了!
第三季换赞助商了,感觉也换团队了,画面更精美了,大片感十足,但是,不是原来的味道了,第一期中间那个案子,那个女的就是个“疯批”!聊天记录那段,让人感觉毛骨悚然,根本就笑不出来,那个女的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求爱不成的人,她是“精神病”啊!对于那种,那种甩又甩不掉,你又跟她讲不通,她还会处处被败坏你名声的人,我真的笑不出来啊,那种搞笑的风格,甜甜的背景音乐,还有那段聊天记录,让人感觉割裂感十足,就很别扭!
九年义务教育会告诉每一个中国人中国的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要去触碰,不要去挑战。这条法律的红线会让许多人远离深渊,清醒自察。 但守护解放西会告诉每一个观众,中国的执法人员是可亲可敬的,这条红线是民警们心的跳动,血的潮汐,是点哥的开朗乐观,是罡哥的一丝不苟,是老秦的身经百战,也是小刘小齐的年轻帅气。这条人情味儿的红线也会让普通人免受深渊之害,让恶魔不再逃离深渊。
讲女生的部分总是觉得不够。总觉得被那些大道理,“成长不是放纵”,这种莫名其貌的把本末倒置的大道理概括过去。
systematic marginalization/exploitation了解一下再讲话吧!
第三集的妈妈,生病是怎么了?怎么当初会想放弃治疗,离开丈夫和与孩子断了联系的半年是在怎么过的?一下子接到派出所电话就第一时间从外地赶回来,身体还受得了嘛?怎么有勇气做出离婚这个决定的?
第三集的小女孩,和姐姐关系怎么样?是怎么长大的,05年,都引产了三次?怎么会神志不清的?她经历多少段感情的折磨,才让她会对一个穷追不舍的陌生男子的追求,一下子就问出,“你觉得我们合适嘛?”这种成熟的话。
第三集的姐姐,有一个这样的弟弟,是怎么过来的?是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才掐弟弟脖子?甚至,她真的是掐了弟弟的脖子嘛?对儿子说出“我迟早被你害死”的妈妈,经历了什么?他们家里是什么样子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最后,她被回访,说出了,跟三年级时侯比儿子好多了的话,她的孩子无论是变好,变坏,仿佛都在控制之外一样?
第十集两个哭泣的女性,一个是报警的姐姐,她的钱被偷了,被弟弟。她来报警,还是先问过家里的。她弟,看她有五万转走了两万,给自己换了新手机/因为看到姐姐有两个手机,买了梁双球鞋,一身全新行头,打的出行,还借钱给别人,保安的短工也不做了,3天就花了1万6。警察口气严肃地教训了他一顿,问他有什么想跟姐姐过的,他说,过年回去再说。而后来姐姐听到弟弟要被关起来,说过年回不去了,她似乎很愧疚,跟电话里的妈妈。一个是网络诈骗犯的妈妈,说你爸爸头发都白了,他自己真的不要再不长进了。
总遇到一些女人似乎都很努力的试图去面对生活,用更努力,更吃苦,更拼命的方式,硬着头皮上;而进入这个纪录片的一些男人,这些女人的另一半,或者是significant others,总希望有轻松一点的方式,抄个小路弄到点钱,过更舒服的日子。她们哭,是因为自己努力地在生活,但总有人使绊儿,拉着她们往下沉,明明是亲密的家人,自己的忍耐努力辛苦总是传达不过去,似乎除了伤心失望,确实很难有别的方式。
女性的生活空间被家庭,这种亲密关系如此紧密地围绕着,这种关系充满了微妙复杂的情绪,动机驱动和权力斗争,她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什么?旁观者,即使好心,负责,又能介入多少,影响多少?她们随机地(从原生家庭中)习得了怎么样的感情互动模式、与社会和自己相处的模式到底给她们带了什么?又有多少能被看到,被理解,被有力量地改变呢?
每一个女性。
女精神病人跟踪狂,未成年人怀孕胚胎,杀猪盘,老男人MJ,尸体高度腐坏…………第三季好劲爆啊………………再次证明现实生活比故事更精彩
解放西真是一季比一季高能啊,“两个男的怎么讲的清”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想去派出所看一天的故事
扣一星,节目时长不会自己成长 哼
这种节目可以多一点,和《谭谈交通》一样,看上去是温情执法,其实是一种人文生活的状态探查和规劝,每一集都让人惊叹「生活比电影精(gou)彩(xie)」。
第一集就出现了豆瓣友邻的帖子。
优点:每个案件有始有终有处理结果;缺点:严肃话题娱乐化
“我对你的想念就像拖拉机爬坡那样轰轰烈烈,轰得我是睡不着觉,满脑子都是你”“两个男的,你讲的清不”“两个男的,一点安全意识都没有”“一个敢跟,一个敢带”我tm笑到头掉,这一季怎么会这么搞笑啊,金句频出,真“人类一败涂地”,预测“修电视”会成为一个梗。
当人民警察真的需要极强的心理素养、耐心和沟通能力,每天要接收的负能量太多了,每天遇到的奇人怪事也太多了……
加入罗翔老师很有意义 但这季的剪辑过于短视频化 有些案件加入太多搞笑音效不太合适
罗翔加入后的第三部:解放西更抓马了 罗老师更正经了
救命啊我他妈点进来真不知道这么好笑啊 真是一季更比一季强 人类精神病实录
好于95%的警匪片
2022开年最该守护的,难道不该是基金人的干瘪钱包和惨绿心情吗?🌚
我的快乐回来了!!!但是吧,感觉罗翔老师讲解的部分不要放在正片了吧,有些拖沓。
第一集看完,暂时以下几个观点:第一,选的案件有搏眼球的成分,大龄精神不正常的女跟踪狂赖上年轻男性;青年男性醉酒后被中年男性猥亵。第二,警官执法和稀泥,后期和配乐又多搞笑成分,其实这是很严肃的事情,受害者会很抓狂。第三,感觉开始立人设了,比如女警察抡锤子为了符合怪力萝莉的人设。/看了第二集 ,这后期真的不行。/醉酒交通事故那期最佳。第六集被骚扰一年的小姐姐太惨了!!!再说一次,后期太不严肃了。
守护解放西节目组能去丰县拍摄一年吗?
第三季感觉有点过于综艺化娱乐化了,各种表情文字音效,是换了个综艺的后期制作吗😂
后期制作太减分了。加一些莫名其妙的罐头笑声和表情包,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娱乐化的,这可以当纪录片拍,可是你们却要往综艺上靠。“我对你的想念就像拖拉机爬坡那样轰轰烈烈”,哎进派出所的既是无赖又是多情的诗人啊。
感动的点:虽说颓废男孩的母亲没什么文化,但在儿子请求她回归复婚时还是断然拒绝,没有被亲情绑架委曲求全。现在的大环境果然还是和以前不同了,世界会越来越好的。
第一集就成了名场面集合,36岁病娇大姐跟踪零零后小哥,称“我们俩有个孩子”,一男子喝醉后被路人带去宾馆“修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