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拉开帷幕的古惑仔五兄弟友情岁月演唱会,将当年香港影视上经典的黑帮片《古惑仔》中的五位主要演员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钱嘉乐、林晓峰组合在一起,连着举办了三年,台上当年纵横江湖的“古惑仔”已经为人夫、为人父;台下的太太团挥舞着荧光棒甜蜜互动,尤其唱起那首《友情岁月》戳中所有伴随影片长大的80后,隔着屏幕我都眼红红。
由于我本身写娱乐八卦,《黄金兄弟》五位主演的八卦情感故事我分别都写过。这次走进电影院主要是追忆下青春岁月,看看当年纵横江湖的几位如今人到中年在演技处理上有没有什么变化。走进电影院之前做了功课,导演的位置给了钱嘉乐;大反面交给了谢天华;自然大哥还是郑伊健;急性子依旧陈小春;乖乖小弟林晓峰。
开篇选在鄂尔多斯某高级酒店,荒漠里齐刷刷、利利落落的五兄弟配合执行任务。没有了市井帮派风,一股浓浓的好莱坞特工风格;节奏紧凑过瘾中还甩了段子,郑伊健的发型对得起“狮王”这个名号,也对得起他伪装的人物:李云迪!
但是也许钱嘉乐作为导演想要呈现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故事和镜头切换略显节奏太快。从鄂尔多斯到布达佩斯、到熊本、再到黑山。中途我去了一次洗手间回来的时候看到兄弟几个在熊本参加酒祭活动,镜头切换到酿酒的大米,讲述着:“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恨,酿出的酒就会是辣的;心中有怒气,酿出的酒就是苦的”。我恍惚以为是《舌尖上的日本》。不过这段话讲的非常有道理。
而本片最精彩的部分也是从熊本这里开始,所有的冲突都在这段戏中呈现,所有的误会在这段戏中解决。在布达佩斯行动中因为性格冲动开枪误伤“干爸”(曾志伟饰演)的火山(陈小春饰演)解开了心结重新回归兄弟。而四兄弟决定给谢天华饰演的bill一次机会抓他回来,但是没有想到最终错杀“干爸”的bill毫无退路可走。
我觉得整部片子的高潮就是最后四兄弟带着视死的豪情,全副武装冲进bill买的小岛。当时我旁边的哥们说:“偷的这些金条能自我繁殖吗?买下一座岛,雇用了这么多雇佣军,这么多重武器要花很多钱的!”哈哈哈哈,所以看这种片子真的不太较真。总之这段戏还是看着挺过瘾的,最后的设计也不错,bill最终死在自己的兄弟火山枪下。
感觉这是一部好兄弟聚在一起,享受拍片每一分钟。这部片子里你应该找不到陈浩南和山鸡哥的影子,他更像是一个国际特工片,而不是古惑仔片。肯定会有人说这部剧扑街,消耗古惑仔!我这个人倒是心态轻松,中秋假期我就是想看看真人秀里怕老婆的“山鸡哥”陈小春;因为喜欢打羽毛球而跟蒙嘉慧走到一起的郑伊健;以及成为汤盈盈女儿的爹地的钱嘉乐!当然还有我最爱的谢天华!如果这部剧一定要有一个反派,那一定会给谢天华,他的演技绝对在线!所以何尝不带着轻松的心态回顾下自己的青春岁月,走出电影院我一直哼唱着那首《友情岁月》。
电影一开始就是败笔,大陆的配音让我听起来觉得陌生,老了,这些老的tvb演员真的老了,发福了,我看这个电影纯粹是怀旧的,要是电影没有了以前的味道就真的没意思了!那种香港老片的气质还在,但真的有点陌生,不知道哪里?这真是香港老演员大结合,看看这些老脸也不错呀!匈牙利好美的,布达佩斯两个城市隔河相望,有意思!估计是老剧情,兄弟里有反叛的或者是有价值观变的,后来会如何?片子的背景很美,异国情调很重,可惜女演员太差了,除了佘诗曼别的不认识!高科技犯罪,有趣,漂亮!看到电影里的轨道公车,我就想起了城阳的轨道公车,是不是跟着学的!盗亦有道,欧洲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咖啡馆,街道的布景和青岛的老城区好相似,还有日本演员,还有日本乡村情调的风俗仪式,有趣!日本人真的是做事认真,讲究细节,不愧是工匠之国!兄弟反目的理由太牵强,为了一批黄金就不顾兄弟情了,日本也有摩天轮,香港有,青岛也有,,,,精彩,其实呢,这种电影本身剧情就跟老套,关键是背景,细节,可惜缺一个日本美女演员,哈哈!我知道这个片子对于80后的人来说有什么意味,是怀旧,是感伤吧!对于90后的人来说或许是陌生的,或许觉得没什么?不知道90后00后的孩子还会不会有侠义,仗义的情怀?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大家只顾自己过的好就OK了!看看这个世界,某些国家就会顾着和大家赚钱,别的一切不管,而那些想管理世界的国家已经有点衰落的迹象,毕竟做很的事越多就会越麻烦,这个世界本身没有救世主,谁也不会改变世界,但需要有想改变世界想法的人,才会有希望,结局会如何?不会是大圆满结局吧!导演有没有胆量让结局狠一点,我就不知道了!看着吧,, 结局是美好的,这种片子估计以后不会再有了!一切都结束了!可以的,片子可以给八分的哟!
古惑仔如果一直停留在从前没有序曲,那就是很多人心头的白月光朱砂痣,可惜。
卖情怀的制作,一般般吧,最好的就是片尾这段,他们五个人只要出来走走,比整部电影好看多了。这部电影,大家想看的是几个主演一起出现,已经远远超过电影好不好看本身了,我们看的是自己的青春,自己的青春时光,这就够了。
(以下均无剧透)
黄金兄弟是18年出的电影,由于当时影视剧有和内地(古惑仔)系列的IP太多了,多为炒冷饭,冷饭还是臭的。已成成见,也因当时香港内地两头跑,粤语版片源稀少固然没有去院线观看。 今天刚在家用投影看了,留个观后感吧。
先讲讲我的故事,香港人,今年疫情回不去香港,现如今在北京居住。我知道这一部影片对于不同观众的观感是不同的,不了解香港不在香港居住时间长的人自然不会对不了解的明星同文化产生认同,虽然世界以后终将大同。
对于郑伊健以及陈小春及其他明星,他们代表的是香港最后的黄金时代,在他们未红时,前有菏李活巨星李小龙,石坚,许冠杰,成龙等代表人物。早期的电影都是楚原导演,7日鲜,等于说拍7天电影已经是很大手笔了。
那时候的精神大概就是我地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放开彼此矛盾,理想一起去追。虽然日子苦,但是总有可触碰的希望和未来,大家穷,但是好日子在前面呢。就像是10多年前的内地不是么?那时候的影片多是努力奋斗,打工仔有未来,香港有希望。中国人拼搏吃苦耐劳而自娱。
我可以说这段日子,是每个人香港人都係最怀念的时候。
而同期的,则是硬汉风,无厘头,兄弟情,家庭等等,百花齐放,娱乐界,影坛,乐坛,巨星璀璨。 且香港那时人文自由,拍咩都得,
最后来到新世纪,。不像现在,丧气,反应现实买个窗台都要靠父母,最多好声是本地三级片,也是香港人文精神的一种,但是拍不出来当年的感觉。且如果精华皆去,只剩糟粕呢?当然吴君如的金鸡三部曲不在内。港片落寞,不提也罢
我看了别的影评,有些在讲炒冷饭,有些在讲老套,也有的说水平过关。 从我自身角度来说的话,这部电影,有缺失了好久的人情味。
小的时候,父亲回到家会煲汤,阿妈则去买菜,电视上放的是无线电视和亚视。出门可以去郊野公园玩,也可以选择跟一班朋友仔一起去踢波,吹水,饮野,打机么都得。 我的很多朋友价值观现在都没有变,钱很重要,但是没有家人和好兄弟重要。我觉得这种包含了中国古风的侠义,知钱重而情义更重。而现在的年轻人,我指的就是暴动的那一群,为了钱可以抢砸,杀人放火,是金钱至上的侵蚀和环境的无法承受。这是题外话,不提。
很多朋友说香港人应该买内地的房子除了北上广,在二线城市移居可以买别墅,买百万的保时捷,悠哉的活着。
那么我长大,有着无数苦于甘的家乡呢?
人情味,兄弟情是这部电影的内在核心。也是香港影视剧一直以来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这部电影看完,我想回家了,回去喝我父亲放在台面的那一碗热汤。
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场景安排,都和古惑仔没哟半毛钱关系的作品,实在没有必要因为启用了相同的演员班底,就非要绑定ip来评价。客观来说,这部作品,优于当下大部分的港片制作,是一部血统纯正、港味十足的港产片。
二刷之后才来写,朋友问我为什么要看第二遍,我说,想再认认真真看过一遍,然后再来和你们聊聊他究竟怎么好,你们怎么误解。
豆瓣的tags十分不友好,“怀旧 情怀 黑帮 古惑仔重聚 犯罪 动作 2018 香港 港影 剧情 ”,前四个可以说,和本片是没有任何关系的,那些强行给这片盖上这些tags的人,你们真的没看懂。
上映前和朋友聊起这部电影,第一反应是,哎呀这些炒情怀和IP的电影,真是让人反感,我绝对不会去看的。作为女生,打打杀杀的题材我一向不热衷,从来也没有看过任何一部《古惑仔》,童年里属于因为《风云》而讨厌郑伊健喜欢郭富城的那一群女孩子,所以我的人生,根本不存在《古惑仔》情怀,更加不会对这几个人有什么特别的好感。
买票前一天,其实想看的是《反贪风云》(越骂越要看,古天乐脑残粉),但是买不到票,聚会的小姐妹坚决要在即将闭店的嘉禾影城看港产片,所以选了这一部。看完三个人都惊叹,钱嘉乐让我刮目相看,想不到他对节奏的把握、剧情的推进、情感的铺陈,可以拿捏得这么好。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对他,对当下的国产、港产制作来说,已经相当出色。
翻了一下香港的评价,发现香港的观众对这部片总体满意,大多表示优于许多本土制作,但是大陆的媒体和观众则不看好的为多,大概是大陆观众对古惑仔的情怀更深(据说《古惑仔》是很多北方观众认识香港的启蒙之作)。
关于这部电影,首先,我说想说的,电影的内涵,其实并不是为了炒作ip。
很多人看到这个组合,就在骂,是的,《友情岁月》唱了两遍(重新编曲,郑伊健和陈小春演唱),可是也有同样由陈光荣创作的《一起冲一起闯》啊,而且人家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场景安排,都和古惑仔没哟半毛钱关系。看完全片,我更直观感受到,促成这一个组合的重要原因,是和片名一样,为了纪念兄弟情义。这五个人,20年前因为《古惑仔》的拍摄相识,继而成为朋友。20年之后,感情仍是那么好,他们自身的深厚情谊,就很令人感动。
我私底下曾经见过生活里的郑伊健、陈小春、谢天华,他们的表现,真如屏幕上一样,郑伊健像耐心的大哥,照顾宠溺两位兄弟,直着身子在后座扒在陈小春的座椅上和他说话,陈全程不曾起身回头。录制节目的时候,谢天华要跳舞,手上拿着mic不方便又无处安放,郑伊健见势,立即从身后上前,接过谢天华手里的mic。
这些小动作和默契,充满男人间无需多言的爱。这些小细节,也体现在电影里。
在网上被诟病很多,觉得大反派谢天华造反的梗很幼稚,并不啊!从一开始,他的角色人设就是贪钱,借兄弟过桥劫黄金,说不通吗?后面在和曾志伟对决的时候,他也说了自己的委屈:“我每次说这样可以赚大钱,你总是说这不行那不行。”这样一直被反对,加之欠了一大笔钱,想要大赚一笔,一点也不幼稚。至于他吐槽自己从小被看轻,和他想赚钱,似乎也没有冲突吧。
被诟病的另一个梗,声势浩大冲到面前,只为了说一句:“我们不再是兄弟啦!”幼稚吗?我感到很痛啊。在《创世纪》里,罗嘉良频频对陈锦鸿失望,最后也说不出一句我们不再是兄弟。这五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孤儿,兄弟就是他们唯一的亲人,要说出这一句话,不需要勇气吗?非常需要。
关于影片的动作场景,个人认为钱嘉乐已经尽力了。
他本身最擅长就是飞车戏,片中第一段隧道里的换壳偷车,虽然看得很熟悉,可是设计巧妙,一点也不糊弄。第二段的车展的飞车戏,更是刺激。三文治抽车,侧边赚翻滚下楼梯的场景,实在太精彩!作为女性观众,对这种精妙的设计,好感度十足,完全不是变形金刚类型的粗暴。这两段,个人认为水平相当国际化了。
在动作戏方面,也延续了香港动作导演一向的喜好,打得干净利落,动作帅气,充满了港式传统——哪怕命悬一线,也要强行耍帅的讲究。
这次的取景,去到匈牙利、日本、黑山,对香港的本土制作来说,算是相当少钱了,成老板给了大钱,视觉效果也很美很大气。
五个人没有一个是被看好的演技派,可是这一次也许是角色太贴近各自性格,加上说的又是兄弟情,大家的表现都很棒,陈小春重遇曾志伟的那场戏,他哭得很隐忍,连前排的大叔都忍不住跟着一起抽泣……
很多人好像不能接受曾经荷尔蒙迸发的少年,成了油腻的大叔。对于全员50+的一群男人,我不认为他们当中任何一个,在这个年龄段里是属于中下水平的。既然你们选择去看一群50+的男人,那拜托你们公平的去看待现在的他们。并且他们的成长,完全符合角色要求,比年轻时的他们,更添了磨难的沧桑,仍然荷尔蒙十足,难道要强行装嫩,才能满足你们过去的春梦吗?那才是蹭热点吧。
凭心而论,团队在宣发的时候,确实打出了“古惑仔”的ip,可是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新故事,没有强行在剧情和人物上蹭过去的热点,为什么不能从一个新电影的角度来公平评价这部电影呢。
大家中秋快乐!
关于这部电影,今天来说点不一样,主要是八卦,借此机会咱们中秋节“考古”,
因为围绕《黄金兄弟》的,通篇都是古惑仔啊,情怀啊,却很少有人关注这部电影的形式。这种“一看就知道是港片”的形式,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类片究竟有什么特征?
简单说,这部《黄金兄弟》的目的性很明显,这是明摆的。说好的就是走情怀,不好听的就是动机不纯,否则你干嘛找这五个人?
玩情怀的话,为什么他们不接着拍“古惑仔”?拍不成了呗,一方面演员本人不想演这类角色了(郑伊健在访谈里说过,自己曾因为形象问题上过香港ZF的黑名单,还有家长跑来跟他说求他不要再演了,孩子会学坏,对他打击也很大)。
另一方面也不让拍了,97之后那几年方向一直在收紧,不信各位看2000年的完结篇《胜者为王》就能感觉到腔调的变化(这部名义上的完结篇,片名并没有带“古惑仔”的字样,直接胜者为王)。
郑伊健和陈小春,二位后来分别拍了《九龙冰室》和《黑道风云》,两部作品的主题高度一致,一部是退隐江湖,一部是洗心革面,曾经两位古惑仔代言人出演这样的作品目的很明: 其一否定过去,以便拓宽自己的演艺事业;其二告诉各位,香港回归之后,“古惑仔”是玩不转的。这两部电影,两位大佬,几乎是亲自为《古惑仔》系列电影画上了句号。
所以《黄金兄弟》这几位,再拍古惑仔是不可能,这辈子也不能再拍!
电影就是用“古惑仔”的阵容拍了一部《五虎将之决裂》,几位兄弟不再拿刀,开始玩枪,这个是可以滴,毕竟如今的环境,刀可以搞得到,枪你可就玩不转喽,也不担心有人模仿了。但总是感觉这样的巧立名目,是有点“动机不纯”。
况且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并不是太令人满意,因为故事太水了,且部分情节承接有欠逻辑。尽管从电影的台前幕后我们能看到不错的诚意,从头打到尾,武术指导出身的钱嘉乐最起码保证了场面戏的效果,枪火场面和爆炸都可以。不过对于被好莱坞惯坏的新观众来说,还是不能服众。所以也不难理解电影口碑迄今不太行。
对于老观众来说,尤其是港片粉丝,《黄金兄弟》所呈现的形式,倒是有些久违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过时的题材模式,叫做“时装动作片”。
知道这五个字朋友,基本都是老港片粉丝,且大部分已经奔中年了。
(如下内容,跟《黄金兄弟》关系不大了)
有人问了,“时装动作片”这个名字好奇怪啊,我们都知道警匪片、枪战片甚至黑帮片,都可以算动作片,结果还给你来一个“时装动作片”,买衣服的吗。
这个名字是香港电影对一类题材的称谓,“时装”和“动作”两个词,其实是用来区别香港最流行两个片种——古装片与功夫片而诞生的。
甄子丹曾经说过:“全世界都有动作片,动作片是一种国际语言。但功夫片是中国特有的,是民族文化最宝贵的一部分。”
简单来讲,我们可以把时装动作片归结为功夫片的一个分支,是香港电影的地域化片种。二者最典型的分类如下:
▲时装动作片多以当代甚至未来为背景,人物穿着更贴近现代观众,也更有代入感,动作除了拳脚功夫之外还常常借助威力巨大的现代武器; ★而功夫片则多以古装扮相出现在观众面前,打斗也以拳脚和冷兵器为主,就算背景是现代,比如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也是单纯的追求功夫格斗为主。
★功夫片的演员一般都要具备一定的武功底子,通过表演将民族的文化表达出来。 ▲而动作片由于是一些动作的分解,不会打的可以找替身或者依靠大量的后期特技,因此对演员的要求比功夫片要小的多。
香港当年引领潮流的,就是1981年洪金宝和陈勋奇的《提防小手》(82年初公映),大体上就是穿上时装的功夫片,两位主角就是义侠般的角色,但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强调功夫技击,反而在动作场面上,出现了在场面上特技镜头,和摄影的上突破,与天马行空的武侠风格和特立独行的技巧风格不同,电影中洪金宝表现的是硬朗明快的搏击效果。
PS,洪金宝80年代动作片的另一特色便是动作的数量有所减少,然而这丝毫没有妨碍其质量和创新,这就是“时装动作片”的诞生之由,也是洪金宝这位大佬在80年代对香港电影做出的贡献之一。(另一个贡献就是开创了灵幻功夫片。《鬼打鬼》《僵尸先生》这些,说80年代香港电影是洪金宝的天下一点也不为过)
当时看惯古装功夫片的观众觉得这种形式好新颖啊,一方面很符合80年代观众审美,另一方面其实就是与“国际接轨”,搭上当时火爆全球的动作片潮流。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一时间如雨后春笋,新艺城的《最佳拍档》系列,嘉禾的《五福星》系列,乃至三兄弟后来合作的《快餐车》《飞龙猛将》都是如此,更不说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也是诞生在这个风潮之下。
你不能管这些片叫“功夫片”,因为功夫技击虽然还是一锤定音,在呈现方式上不同。动作特技成为了主流,就算功夫打斗,要么是在飞驰的车上,要么是在楼顶边缘,看的技击套招拆招与特技镜头二合一的场面。
但终究那个时代的港片中,时装动作片是一种审美和类型赶时髦的产物,这些片子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最擅长的那一套。说白了,还是古装片里最擅长的“江湖”、“兄弟情”这些,这些电影中的主角,就是穿着西装拿着枪的大侠,个个是孤胆英雄,城市是绿林江湖,他们所经历的都是浪漫化的故事。
所以香港时装动作片完全有别于当时的西方动作片的,这是自己的特色。在当时香港时装动作片的体系之下,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诞生了,那就是《英雄本色》。
这部电影跟洪金宝、成龙那种诙谐式的大英雄不是一个次元的,上述那些张彻式武侠片中阳刚、热血、浪漫的元素被格外放大(吴宇森本来就是张彻的徒弟,昔日张彻御用大侠男主角狄龙,也是电影的主角之一),甚至完全没有了功夫打斗,拿枪解决问题。而且这类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名号——英雄片。
所以,在80年代时装动作片兴起的那一阵,洪金宝成龙式的动作片,与吴宇森周润发式的英雄片,各自引领潮流,到了一定阶段两种风格甚至融会贯通。
除了当时当红的动作明星外,一时期的许多功夫影星和导演纷纷投身该类型:
★邵氏的功夫红星狄龙也在沉寂多年之后凭借《英雄本色》东山再起;
★陈观泰、刘家荣等从古代绿林中的草莽英雄摇身一变成了黑帮大哥;
★同为邵氏“五虎将”的李修贤则成为“警察专业户”;
★袁和平以携爱徒甄子丹拍摄了《洗黑钱》、《直击证人》等影片。
更重要的是,期间诞生了大量以女性为主的时装动作片,这在曾经以男性为主的香港电影中非常少见。
以前古装片、功夫片为什么不主打女性?已故功夫大师刘家良一句话点破:“女演员就算打得好,观众亦不会接受,只觉得她在做戏。武打片失去逼真感,还有什么气氛?何况,大部分女演员拿起刀枪来,总是姐手姐脚不像样,还是用男的俐落。”(所以当时出了一个能打惠英红有多么稀有,直接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但时装动作片可就不一样了,可以依靠特技变得很逼真啊,就算打得不好也可以找替身啊。而且时装动作片的阳刚气质比古装功夫片减弱了很多,女打星的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动作轻盈敏捷,较之功夫男星们的僵硬动作,她们在这种追求时髦的动作电影里姿势潇洒,轻重缓急,错落有致,给动作片的世界画出了一道别样的靓丽风景。
所以一时间杨紫琼、李赛凤、杨丽菁、罗芙洛、大岛由加利等或学过真功夫、或从舞蹈演员转型的“女打星”横空出世,也拍摄了《霸王花》《皇家师姐》《天使行动》等等作品,也火爆了一阵。
所以,现代都市中发生的激烈争斗,少不了枪支、飞机、汽车、轮船的参与,场面和动作也都比功夫片精彩许多。功夫片里做不出来的动作,通过特技也可以在动作片里面做出来。因此,时装动作片要比功夫片具有更多的看点和更富有时代气息,它成为主流也是必然的事情。
PS,时装动作片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成龙的玩命系列就是代表。据元彪回忆,嘉禾公司以前都会在敞篷门口摆一部救护车,随时准备送人进医院。
“皆尽过火,皆是癫狂”这八个字代表了香港电影对表面极致娱乐化追求,也暗示了港片无节制跟风的特征。
时装动作片。从1981年兴起,到《英雄本色》之后起势,80年代末期达到巅峰,一直火到了90年代中期。当时是港片最火的时候,一年100-200部,其中徐克的新武侠电影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带走了一部分跟风流量之后,剩下题材基本都是时装动作片。
如果有过租碟或者买简装DVD经历的朋友,应该会比较了解,很多碟店卖不出去处理的老港片,名字都叫不上来,多数是打打杀杀的时装动作片,其中故事乱七八糟、情节雷同、演员也不成气候,单靠动作戏撑着,比比皆是。
这些作品,对时装动作片模式的剥削已经达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各种跟风+过火,甚至形成了一种cult派的风格,比如:
★开枪/开打前后必须来个pose亮相,各种耍帅,越夸张越好,中枪之后恨不得翻个720度在摔倒。
★打斗跟情节脱节,为打而打,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双方就打起来了,一顿枪战和搏击。
★子弹似乎永远打不完,可到了关键时刻双方子弹却能同时用光,然后大家开始拳脚伺候,功夫对决。
★男主角多是浪漫的大英雄,女主角多是打女,二者碰到一块的时候,男的是别想打过妹子。
★飞车特技、爆炸比比皆是。
★没有什么当红明星,多是当时二线级别,比如高飞、大岛由加利,这二位的片子最多,甚至还有当时方中信、任达华这些什么片都演的名人。
这些模式化而且特征鲜明的时装动作片,在90年代前半段多如牛毛,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典型的“中二风格”电影,太夸张太过火,反而越来越没意思。
PS,俺当年大学时在碟店打工,最后处理影碟,剩下的全是这类片子,半价都没有人要,最后我都拿回家了,现在还没看完,没动力。
PPS,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时装动作片时代后期90年代,重心开始朝着东南亚转移,演员五花八门,鬼佬洋妞应有尽有,但场面真的很大。 比如《猎魔群英》《猎豹行动 》《金三角群英会》这些,也不知道是南洋那边场地和烟火便宜,还是有了外埠资本注入,这些题材动不动就是跨国毒品、公海大案这些的,异常火爆,但故事越来越雷同,也没能挽救时装动作片的没落。
时装动作片后来为什么没有了?其实一直都在,只不过不叫这个名字了。
大概是96、97年之后,一直到新世纪初期,香港的时装动作片不再“中二”。
以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从好莱坞归来的林岭东的《极度重犯》《高度戒备》,还有林超贤的《G4特工》《重装警察》、陈德森的《神偷谍影》《紫雨风暴》、乃至杜琪峰的《非常突然》《暗战》等等,又带了一波节奏。
很明显,英雄主义不再,江湖不再浪漫,这些依旧打打杀杀的电影,不再追求大英雄的风光表面,更加关注小人物的一举一动,大家都是普通人,开枪/开打前哪儿TM有工夫摆pose,说白了,这些电影更加接地气、更加现实,角色就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
直到那部带有总结形式的《无间道》的出炉,正式终结了昔日的“中二”,将香港“时装动作片”带向了另一个次元。
对了,这时候的同类电影已经不叫这个名字,我们正式称之为“动作片”或“警匪片”,因为这些电影,不再有那些标新立异的特色了,尽管骨子里面还是香港电影那一套规则,但形式和风格上完全变了,做到跟“国际接轨”。
所以,“时装动作片”这个中二的名字,跟着电影中那些中二的噱头一起成为历史。
耍帅、热血、摆pose这些玩意,交给年轻人去折腾吧,所以就有了《古惑仔》,继承了“时装动作片”那一套特色,江湖变成了铜锣湾,不拿枪改玩刀了。
结果《黄金兄弟》又轮回了回来。
所以,各位也就明白,都21世纪,《黄金兄弟》这种中二风很浓厚的动作片,为什么会显得过时了。
这部电影,几乎是当年“时装动作片”的模板啊。导演钱嘉乐动作指导出身,而且他可以洪金宝的徒弟啊,在洪家班,这类片子没少搞,自然轻车熟路。说白了,电影中这些特色,“一看就是港片”。
故事就是一坨,情节跟打斗脱节,单纯的为打而打。比如劫车之后的火并,本来就是被人暗算短兵相接的过程,结果打着打着双方都变出了冲锋枪,火并变成了战争,有这军火,直接抢劫车不得了,还玩什么暗算啊。而且打斗前各种摆pose也是应有尽有,比较遗憾的是没有来一场真正的搏击PK,最后变成了施瓦辛格的《独闯龙潭》。
仓田保昭跟周比利没打几下也是令人遗憾,最期待的船越文夫与藤田刚之战,后面没有了。
所以,新观众对这样的作品,不买账也是情理之中。而老观众,对于该片的情怀,除了古惑仔之外,还有这方面“时装动作片”的特色,过来人自然明白。
但话又说回来,这部《黄金兄弟》尽管很过时,但场面戏很有料,能看出认真拍了,比上个月的《欧洲攻略》强太多了,后者明显是糊弄事,同是“时装动作片”,连特技场面都注水,糊弄谁呢?这片才应该叫《欧洲攻略》。
首发于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5,是那种特别平庸的电影,剧情套路,故事也没什么吸引力。说来说去卖的还是古惑仔几兄弟的怀旧情。只可惜这故事又没法延续古惑仔的情节,只能搞出这种温吞的东西。于是,老了之后,失去不光是青春,还有昔日敢闯敢干的精气神。挺遗憾的。
这碗冷饭不知道要炒多少次,几句话离不开兄弟,配音就像几个香港人在说普通话,bbbbb
当年的古惑仔都改行当特工去了
四个人举枪帅的不要不要的
被片名耽误的电影,以为圈钱,听到友情岁月的插曲,鸡皮疙瘩都起来了。钱嘉乐不愧动作指导,动作场面都不错。
暴发户般的电影 byebye一星就当给 娴妃 佘诗曼了
为什么要一再消耗古惑仔兄弟,让陈浩南只做陈浩南,山鸡只做山鸡不好吗。这种毫无意义的再聚我一点不想看到。各位大佬阿sir,港片扑街,黑社会已经名存实亡,你讲咩古惑仔。古惑仔变特工,不如街头揸架死在那个年代。
聒噪的配乐,多余的闪回,不成立的动机。这碗饭又馊又冷。参与许多影片动作特技部分的钱嘉乐,本片仅有三四秒的动作戏可以一看。除了古惑仔,还有周比利这样的边缘老面孔,仓田保昭也已成为国产烂片专业户。
《古惑仔》的阵容拍了《五虎将之决裂》。动作指导出身的钱嘉乐保证了视效,飞车特技和枪火场面还不错,故事就注水了,很老派的那种时装动作片,高飞、大岛由加利经常演的那种,还删了功夫PK,用《独闯龙潭》替代最后一战。总体还是英雄片路子,就看情怀了。即便如此,也要完爆欧洲攻略,马楚成学着点,友情岁月太赞!
过节再无聊也不要陪家人去看这种所谓情怀片,伤钱。
贵在烂得均匀。
打戏尴尬,酿酒尴尬,情意尴尬。此片就是女子高中生故事,末了互相给对方说,我下辈子也不和你玩了!
有多难看我都预料到了…所以无论多难看,我都能接受。
比想象中好一些,相对于那些纯卖情怀的电影,本片不论是制作还是剧作都要认真很多,钱嘉乐在视听上也是有一些小聪明的、几处动作长镜头看得到导演层面的努力,但是整体上还是难掩整个电影的平淡和乏味。《意大利任务》的剧情架构搭配上老港片粗暴的兄弟情展现显得比较不伦不类,情节的亮点基本为零,故事也全靠着坏到失真的laughing哥硬生生推动,而走量的动作戏完全没有紧张感和节奏感,基本上和前两年的《侠盗联盟》犯了一样的错误,不过,影片的五毛特效一看就没有后者有钱。
一塌糊涂的港式烂片。剧情胡编乱造,故事毫无逻辑,剪辑混乱失控,主角全程开挂,摆明了是一部消费情怀的圈钱之作。如果不是中间的插曲用了《友情岁月》,本片可以给负分,提名年度十大烂片!
剧情略显单薄和平淡,节奏还不错,动作戏很燃,爆破场面震撼,古惑仔帅气回归。
在社会主义金钱的管理下,古惑仔都可以从良做特工!还有什么没可能😄
记住,所谓的过气香港天王们,不要忘了大鹏对你们的提携之恩哟!
这些电影都得了“战狼后遗症”,明明蹭的是《古惑仔》,铺设小打小闹的兄弟情,非要学《战狼2》的“逼格”,拍一部火箭筒+机关枪齐飞的炸碉堡大片,就差坦克了。开场抢车抢黄金,是《极盗车神》;中途四分五裂四散流离,是银河映像《放逐》;而后一众闹市飞车狂飙,是《速度与激情3:东京漂移》;最后的小岛登陆战,是《敢死队》,是《特种部队》,真尼玛牛掰!啥都有了,就是没有自己的影子!
节奏还不错,动作戏很燃,古惑仔重聚了,喜欢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