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四川是全国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是全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这部真正刻画青年、面向青年、引领青年的影片,将一幅脱贫攻坚的壮丽图卷徐徐展开,带领大家共同见证了凉山“一步千年”的发展历程。当影片尾声的歌声响起,我们仿佛可以看见鲜红的旗帜迎风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翻开全新篇章!
先说拉强,他是一个留守儿童,父亲外出打工多年渺无音信,而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得了怪病,村民们害怕传染,都不理他们,后来,拉强在学校也被同学们孤立。可以说,拉强是在当地的村委会里长大的。
在电影的前半段,拉强表现的很调皮,也很叛逆,不喜欢学校,不愿意去上学,究其原因,是他得不到认可,也很少有人去关心他。在他的这个年龄,尚且幼小的心灵得不到爱与关怀,是没办法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从这方面看,拉强是个不幸的孩子。
但是,拉强遇上了两位好书记。
何斌书记对拉强来说,亦兄亦父,他一直在照顾拉强,但作为男人,何斌书记并不够细腻,他并不知道对孩子而言什么是最需要的,什么是最重要的,直到赵琳书记的出现。
名校毕业的赵琳书记,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也带着意外离世男友的意愿主动请缨来到了脱贫攻坚的前线。在她了解了拉强的家庭之后,她将拉强带回了自己的住所,给他做饭,给他洗漱,即如细雨,又若春风。这是整部电影中,拉强第一次笑的那么开心。也许从那一刻起,拉强又重新感受到了爱,也许从那一刻起,拉强觉得自己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之后,赵琳书记去了学校,当着拉强同学们的面,她用跟拉强同吃一个苹果的方式告诉大家,拉强没有怪病,更不会传染,他和大家一样,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种药为生的拉提大叔不愿意搬迁,拉强以为打翻拉提大叔正在晾晒的药材就不会再为难赵琳书记,于是他真的这么干了;赵琳书记肚子疼,拉强连夜跑到何斌的家里找药。这些看似幼稚的事情,也恰恰体现出了拉强的本质,他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学会了关心他人。
赵琳书记对于拉强,像母亲,也像姐姐,她让拉强的眼中有了光,心中也有了梦,乃至于赵琳书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准备离开,拉强不顾危险,大哭着从崎岖的山路一路奔跑去追赵琳书记的车。
拉强遇上了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两位年轻的书记,他生长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从这方面讲,他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
电影中另一个角色天蓬,也是一个很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电影前期的天蓬好吃懒做,爱慕虚荣,挂在家里的腊肉只用来充门面,馋了闻一闻,给孩子吃的全是野菜萝卜;而且目光也十分短浅,为了区区三万的彩礼钱,甚至不惜断送成绩优异的女儿的前途,逼着刚考上重大高中的女儿辍学结婚。
脱贫攻坚,比起物质上的脱贫,精神上的脱贫才是更为重要的。何斌书记前后张罗了很久,费尽心思为天蓬的女儿争取到了重点学校的名额,又和赵琳书记一起“演了一出戏”,让天蓬明白了孩子上学的重要性。两位书记的不懈努力,天蓬不仅支持女儿继续读书,甚至自己也踏上了打工赚钱养家的路。这种精神上的脱贫,本质上的变化,真是可喜可贺,可喜可贺啊!
电影中的两位书记,是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千千万万个奋斗者的缩影;拉强和天蓬,还有那些村民们,他们思想上的脱贫,是对这些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奋斗者们最好的肯定。
电影 《山歌》一开场,就让人眼前一亮,凉山州三河村的一对年青人结婚喜宴,却因老光棍哈奇的闹事、拉强的逃学,火普村第一书记何斌对两人的恨铁不成钢而鸡飞狗跳,一个抠门、吊儿郎当却又热爱家乡的反传统的第一书记形象跃然银幕。故事从何斌开始,又从大学生赵琳展开。赵琳是清华大学的选调生,她坚韧、从容、善良、灵活应变,却因为来自城市,忙着发展产业却缺乏对农村的了解,所以三河村的异地搬迁屡屡不成,两个主角,何斌务实但不世故,赵琳理想但不空想,最终,两个人互相解决掉对方的难题,成就了电影的主题——扶贫。 这两个人与其说是业务能力匹配,不如说是性格互补。一开始的两个人是违和的,一个来自大城市,一个扎根乡村,一个为了梦想,一个为了承诺。只有他们对于脱贫攻坚这一事业的的成功渴望,对于梦想实现的共同追求达成一致,才能一同打开心扉。所以当他们开始怀疑自己时,他们才真正成长了,于是故事发生新一个转折点,同样也是以赵琳的角度展开,她在说服村民搬迁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阻,是在何斌的热心帮助下,她才真正的明白了脱贫对于村民的意义,同时,她也明白了这片土地对于村民和何斌的意义。是的,每个中国人都有落叶归根的情结,外面的世界再美好,终是故乡亲,女主角赵琳说了一句台词“精神扶贫很重要”,没有什么比唤起大家对于家乡的爱更重要,家乡不是缺少人,而且缺少能发现她的美丽的人。扶贫、产业、梦想,这些是本片的关键词,不忘初心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电影里两个主角浅层的成功,建设家乡改变命运才是电影想传达给我们的深意,这里命运被改变的不仅仅是两个男女主角,而是两个曾经落后的山村,更是在这些年青人带动下的整个国家。难能可贵的是,本片没有干巴巴苦兮兮的喊口号式扶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明快的氛围,是一部轻喜剧主旋律电影。正如片名那样,《山歌》是一曲大山里的扶贫之歌,是一首青年人的奋斗之歌,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梦人的初心之歌。愿每一个追梦人都能找到我们的故土,找到我们梦的归属。
这几天看了一部温暖感人、幽默搞笑的脱贫攻坚剧,影片名叫《山歌》,讲述了当代青年书记们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故事。
虽是主题剧,剧中却很少有口号感,更多的是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生活故事。这部剧非常幽默搞笑,四川话和川普,让人忍俊不禁。网友评价这部影片让人开怀大笑,也能使人热泪盈眶。
影片讲的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故事,剧中的景色美不胜收。很多首背景音乐和歌曲,恰到好处的配合着剧情的推进,在片尾达到高潮。
之前听北大刘澜老师的领导力课程,非常喜欢他对领导力的中国式定义:动员群众,解决难题(后改为动员团队,解决难题)。
影片中新上任的三河村第一书记赵琳,在赶到要上吊的哈齐大叔家门口,跟身边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说的是「先解决问题再说」。
即使是哈齐大叔说「娃儿没有了,婆娘也跑了,你能解决吗?」,赵琳的回答也是「这个也是可以解决的」。
全剧始终围绕着村干部们如何动员群众、解决各种难题而展开。
这部影片,除了让人温暖感动,还透着很强的解决问题的意识,是一部非常好的领导力训练教程。
假设你是村里的第一书记,遇到以下这些有挑战的场景,你会怎么办呢?建议你在看剧之前,先思考下。
【场景1】
村民哈齐大叔儿子因意外去世,老婆也离开了,自暴自弃,最终成为一名懒汉。一年闹着上吊三回,娃儿没有了,婆娘也跑了,哈齐大叔要你解决老婆的问题,你怎么办?
【场景2】
新上任第一次给村民开会,你满心欢喜的告诉大家,给大家带来了新的羊肚菌种植技术(可能是上级统筹安排的致富方法),村民却都反映说家里种的洋芋、萝卜、白菜等农产品正滞销卖不出去,你怎么办?
【场景3】
三河村现在最大的任务是搬迁安置和脱贫攻坚,大部分村民还是愿意搬走的,但有少部分不愿意搬。村里的一户老人家拉提大叔,以采草药维持生计,年收入应该还不错。他觉得自己过得挺好的,不是脱贫对象,不需要脱贫,他是村里最后唯一不愿意搬迁的人家,多次劝说无果。上级的任务是全村搬迁,你怎么办?
【场景4】
妈妈去世、爸爸离家的留守儿童拉强,经常逃学不上课。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怪病,会传染,一家人都被村民嫌弃。拉强进教室,同桌会换个位置,同学们也是离他远远的。拉强没地方去,住在村委会,生活你管不管,逃学你管不管,怎么管?
【场景5】
十五岁的女儿阿英以全州(相当于地级市)第三的成绩考上高中,爱钱的父亲收了村里最高的彩礼三万元,要将女儿嫁出去,你管不管,怎么管?
【场景6】
你是村里的第一书记,你安排技术员去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新技术比较复杂,你只同意技术员自己在家实验种植。技术员不好好学习,凭自己之前的经验,大意的以为自己已经掌握技术,没有通过你却带领大部分村民开始种植。结果因为技术问题,参加种植的村民都产生损失。村民情绪激动的来村委会讨说法、要赔偿,这时你怎么办?
3颗星是给男主和片尾曲的—女主演技尴尬,剧情单薄,片尾曲是真的好听,还以为是韩红唱的,镜头出来是个漂亮小姐姐。
个人觉得这么好的题材本可以拍的更有深度,剧情更有张力,男主也在有限的剧情里表现出了实力,其他的真的有点失望。另外取景地是真的美,权当成旅游宣传片看吧,看完之后想去旅游哈哈哈。
电视剧版扶贫题材《山海情》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次又一次,好的剧本和演员值得反复观看,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
新上任的第一书记「赵琳」来到了三河村,她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搬迁安置和脱贫攻坚」。从上任第一天起,就遇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
隔壁火普村的第一书记「何斌」,虽然完成了搬迁安置的工作,但全村还未完全脱贫,也同样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前一篇《看<山歌>,学领导力1:如果你是村书记,遇到这些挑战场景,你怎么办?》提到,影片《山歌》除了温暖感人、幽默搞笑,还透着非常强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北大刘澜老师对领导力有个中国式定义:动员群众,解决难题(后改为动员团队,解决难题)。他指出,领导力有两种任务,分别是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
短期任务就是动员群众,去解决某个具体的难题,比如影片中「搬迁安置和脱贫攻坚」各个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想要完成短期任务,动员群众去解决某个具体的难题,可以运用五种领导力策略:冷静分析、盘点资源、建立联盟、积聚小胜、控制时机。
长期任务是提升自己和群众解决难题的能力,比如承担责任、直面难题、密切联系群众等。想要完成长期任务,需要进行领导力修炼。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搬迁安置和脱贫攻坚」的各个具体难题,是短期任务,接下来运用五种领导力策略进行分析。
策略一:冷静分析
冷静分析是在面对难题时,冷静下来,理智分析问题类型、资源、团队、困难、阻碍、解决方案等。
比如,三河村第一书记「赵琳」新上任第一次给村民开会时,村民提出的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赵琳第一时间进行了冷静分析,先问干部怎么回事,然后马上打电话解决销售问题。
她可能的冷静分析:第一,如果不现场解决,这个会议开不下去,这是新种植技术的动员会,会影响整体搬迁和脱贫进度。第二,要解决村民“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滞销就是这类问题。第三,第一次开会要解决问题建立威信,否则以后工作很难开展。
策略二:盘点资源
资源指各类可利用、可扩大的资源,如权力资源、组织资源、个人资源等。
比如,「赵琳」面对农产品滞销问题,个人资源有打电话联系的周老师、王姨,组织资源是找书记,了解“中国青创商城”。
再比如,火普村第一书记「何斌」解决天蓬不让成绩优异的女儿阿英上高中的问题,是通过资源找到了一位高中学校校长,获得了免费上学名额的资源。另一方面,是让赵琳帮他想办法、出主意。
策略三:建立联盟
建立联盟是找到支持者,获得支持。
比如,「何斌」解决阿英上高中的问题,先是沟通阿英妈妈,让她同意阿英上免费高中,之后又找赵琳帮忙。
策略四:积聚小胜
积聚小胜是积小胜为大胜,用小胜赢得人心、信心。
比如,「何斌」解决阿英上高中的问题,第一步先是拿到免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再一步步推进。
再比如,「赵琳」解决哈齐单身的问题,在哈齐看全家福,沉浸在过去回忆的时候,重新燃起哈齐对生活的希望:“人生哪有那么多顺顺利利的,可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都要往前看往前走啊。日子还那么长呢,我们得尽自己的努力 ,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才对。你放心,我答应您的事,一定说到做到。”
策略五:控制时机
控制时机就是当急则急,当缓则缓。
比如,「赵琳」面对农产品滞销问题,在会议现场、在会后,都急需马上处理。
再比如,「赵琳」在拉提大叔不愿搬迁时,觉得中药材是拉提大叔的心结,急不得。而搬迁的最后日子马上到来,又是紧急的。
冷静分析、盘点资源、建立联盟、积聚小胜、控制时机,五种领导力策略,解决某个具体的难题。
在太多雷同的扶贫故事再拍出新意太难了,好在加入了喜剧的元素。老红军的故事去过再多展开一些推动故事就更好了。就是这个故事还不够生动不够感染人。
三星半,电影想讲的太多又没有讲充分,电影里的脱贫感觉太顺了。不过扶贫人的决心感受到了,国家对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也感受到了,另外凉山的景色是真的美啊
单位组织的,剪辑稀碎宛如一个个MV,笑点基本都来源于四川话本身,说实话脱贫攻坚之后的一长段煽情戏都没啥存在必要。这么好的素材故事拍成这样,只能说四川文宣真的还要好好像别的省份学学....
影片开始的一段戏是一场三河村的婚礼时,这里既有传统的结婚场景,包括唱山歌,但更多时则是镜头关注到三河村村民老光棍哈奇的触景生情后的要死要活,以及孤儿拉强的逃学,这两者不仅是成为贯穿在影片始终的暗线之一,后者一边奔跑时的一边看,有点类似于美剧《权力的游戏》的第一季首集、或剧终集时临冬城的那个孩子奔跑的场景。而随着孩子的视角,也先后带出了影片的两位主人公:出身于三河村的火普村书记吉吉何斌与三河村新书记赵琳。前者依然用传统的方式想要处理哈奇及拉强的事,但还是事倍功半,反而是新官上任的赵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下子解决了哈奇这场闹剧。这段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还带出了两位主人公的形象与不同的个性,比如吉吉何斌的传统、赵琳的现代等。
好年轻的乡党委副书记!还是个女滴。
我是网大杀手 @2021-06-25 10:32:21
主旋律电影或许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越来越好吧
王力可真的是太好看了…
好!鼓掌!
整体还不错,虽然有个别片段不太理解
其实主旋律也可以拍出好电影的…
内容主题不错,剪辑拍摄一般
才发现,王力可是《血色浪漫》里的秦岭。。。。
对味。物质让人堕落,燃起理想火炬,关心大多数人的幸福,才是人类未来之光。年轻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了吧。两位书记胸前的党徽很棒。编剧太有生活了。我父亲就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明明是学霸却没有继续读书,辍学成为一辈子的痛。如果当年爷爷明白电影里的一席话,也许父亲的命运不同。
演员很生动,特别是四川话和川普相当正宗。眼窝子浅,最后看到真实的大凉山还掉眼泪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有搞笑成分 剧情最先还行中间开始薄弱空洞 个别演员演技着急 成都口音居多不是凉山州口音
好!
主旋律电影,纯属为了支持陈浩去看的,各种碎片化元素拼接,但成本和阵容在这里,也不能要求太高。其实拍成电视剧更好
太想表达,导致的故事线不够细
#请党放心!交通强国有我丨全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山歌》记录了美丽大凉山“千年等一路”的脱贫历程;有幸参与的乐西高速,实现了畅通大凉山“一路跨千年”的脱贫夙愿。“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这既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交通人不断践行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