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千呼万唤、千盼万盼,
五一黄金周,终于来了!
电影院硝烟四起,十多部影片扎堆来袭!
群雄争霸,大片云集,有部新片知难而上。
作为最后一部空降“史上最挤五一档”的作品,这部电影究竟什么来头?到底哪来的勇气?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
一通电话打到扫黑调查办公室,
来电人声嘶力竭,实名举报!
指控孙志彪(金世佳 饰)是黑社会,并桩桩件件细数几大罪状:
放高利贷、暴力催债、草菅人命、持有毒品、组织卖淫……
每一个,都是足矣下大狱的重罪。
而这一切,只因江州市魏河县赵家村的一桩“征地纠纷”被撕开了一道口子。
背后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也浮出水面,
扫黑调查组组长宋一锐(姜武 饰)奉命出击,收集线索,侦破案件。
但侦办过程却遭遇从上到下的层层阻力。
公安局长,拒不配合。
黑恶头目孙志彪,气焰嚣张。
碍于嫌疑人的特殊身份,专案组却没法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行径猖獗的背后,真像触目惊心!
官商勾结,狼狈为奸。
政府办公室的天花板,移开一块。
雪片般的百元大钞倾泻而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黑恶势力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很多社会组织,都已套上了合法的外衣,
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甚至在将手伸到官场,在组织内安插人马……
孙志彪有恃无恐——
黑恶势力犯罪背后必然依托着保护伞和关系网,
在“大伞”和“大网”的庇护下,黑恶势力长期盘踞一方,逍遥法外。
这些黑伞黑网往往与腐败相伴相生,“伞”不除,“网”不破,黑恶势力就扫不净,打不绝。
动员大会上,领导曹志远(张颂文 饰)慷慨激昂,
但一切真的像表面上那样?
主海报上,姜武、张颂文“一文一武”分列海报两侧,目光冷峻,激烈对峙,
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扑面而来,也暗示着这次扫黑调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宋一锐带领的调查组步步紧逼,接近事实真相,幕后黑手按捺不住,恶势力发起猛烈反扑。
发动舆论,抵制调查。
关键证人,相继被害。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吓退宋一锐。
他立场坚定,突破重重阻挠,与幕后的黑恶势力展开激烈斗争!
打黑不易,打伞更难。
但保护伞终究只能苟且不能蔽日,
宋一锐重返黑恶之地,便是“打伞破网”的决战之时,铁腕正义必将一举清除黑恶之源。
这是一场力度前所未有,大扫除、大净化,
从打黑到扫黑,一字之变,意义深远。
这也彰显着组织从强大声势到压倒性态势的持续挺进。
题材够硬,挖的够深,拍得够狠,
本片的来头自然也不简单,
出品方里中国长安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小明一查,这家公司可不得了,
它是国务院出资创建的国有独资公司,由中央政法委领导,是国字当头的外宣机构。
官家坐镇,自然敢想敢干,故事直接根据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真实案例改编。
这种银幕上罕见的题材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揭露了地方黑恶势力的真实面目,在突破题材桎梏的同时,更真实展现扫黑除恶行动中的诸多细节和真相。
作为扫黑除恶三周年首部电影,这不仅仅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化作品,更是这次以“打伞破网”为重点的国家行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扫黑·决战》在创作上,进行了类型化叙事拓展和商业化元素创新。
从剧本打磨、演员选择到动作场景设计,都兼顾商业类型片标准和大众的审美需求,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题材类型体验。
单从预告的观感来看,影片完成度、节奏、一众卡司的状态都让人惊艳……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本片堪称奢华的演员阵容。
硬汉派的实力代表姜武,将政法干警身上那果敢坚毅的凛然正气展现得淋漓尽致,台词霸气侧漏、掷地有声,打戏更是亲自上阵,拳拳到肉,跟每一位搭档都能碰撞出火花四射的演技高光。
“行走的演技教科书”张颂文,无论是平庸油腻还是斯文干练都可以完美消化,本片中他演出了基层干部的坚决态度,但我真心感觉他分分钟要反水,这种亦正亦邪的气质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青年演员金世佳的转型更是让人惊艳,吆五喝六、狠厉诡谲的反派被他刻画得入木三分。
此外,还有赵毅、焦刚、尤勇智、刘琳、李倩等实力派演员加盟,期待一众戏骨飙到飞起的演技。
打伞破网,正风肃纪。治乱清源,强基固本。
罪恶无法掩盖,正义不会沉默。
从决断,决战到决胜,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推进力度之大、触及链条之深、涉及范围之广、社会反响之好,前所未有。
数据无言,但最有说服力。
三年来,全国共依法打掉涉黑组织3644个,涉黑涉恶犯罪集团11675个,数量超过前十年的总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黑除恶、民心所向,公平正义、民之所望。
这是一场国家行动,举全国之力,下决胜之心,爆发出雷霆之势!
“你敢横行霸道,我必斩草除根”。
作为反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周年阶段成果的大银幕作品,看完《扫黑·决战》只觉得超级解气,这才是国朝“爽文”的正确打开方式。
戳【有用】,为了我们都相信的公理正义。
先说结论,随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顺利开展,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党的根基更加巩固,人民群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老样子,出于礼貌给了三颗星,聊胜于无。
但是,不知道各位看官发现一个问题没有,就在我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已经把情节忘得差不多了,我这岁数儿也不至于健忘啊,刚特么看完。
那么好!欢迎大家跟随我得脚步,收看本期《走进电影》,看看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我记得开头是因为拆迁引发的血案,然后是老百姓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什么小官巨贪、关系网、保护伞啊等等,特别没意思,看着不解气,甚至不如大排档光膀子缺颗门牙喝绿棒子的老大爷吹得牛逼精彩呢。起码,人家当年也混过社会,带过兄弟、开过局、砍过人、在家门口提起来必须有面子,买十串肉筋,老板得多送一串,街坊见了面都得客客气气。
电影的节奏就更不用说了,不如制作用心的网剧。
而演员,我也不想说,又非说不可,反派的表演已经不能用过力来形容了,简直就是脱肛,丫演得别扭,咱们看得难受。就像包贝尔大人物里演得变态赵公子一样,疯疯癫癫,张牙舞爪,吆五喝六的大傻逼一样。
我至今也没明白,很多电影为什么要这么表现人物?是因为毒的原因吗?
那咱们就得老生常谈了,编剧你丫没生活,拿起笔就敢乱写。毒品总共分为三大类,致幻、镇静、兴奋,而兴奋的作用,多数在夜场或床上体现,绝不是这种声嘶力竭的肛裂式状态。
如果导演想表现出反派的穷凶极恶,完全可以参照解救吾先生里王千源的表演。出来混,都是图财,想干“大事儿”的人一定要冷静,否则一个小纰漏就可能全盘皆输。
你这个咋咋呼呼的意义是什么?难道不图财,就为了爽?你大哥是耶稣也不行啊!何况牵扯官场!看看黄历,哪年了,你们县城没解放呢?当年的平安县城又如何啊?当年的令公子比你阿彪又如何啊?你还不如辽北大地著名狠人儿彪哥有牌面呢。
当然,导演可以在故事或者原型的基础上加以改编,但本质不能变,得符合实际。
比如王千源演的原型是华子,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孩子,家里有好折腾的叔父辈,一定有人认识他或者听说过,甭管当年是折良乡还是茶淀,甚至有过一面之缘的也不在少数。他到底为什么变成这样,监狱中发生过什么,出狱后遇到了什么,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演得那么豪横等等,咱就不展开了。虽然上映的电影也改编了,但,大家认,知道是为了尺度,不得不改,起码没有面目全非,所以效果比这部强很多。
至此,编、导、演都出了问题,电影怎么能好看呢?
我觉得吧,这个世界是守恒的,有光明的地方,就会有黑暗。而最深处的黑暗,远比生活更残酷,如果不是有人特意想让你看到,恐怕这辈子你也不会了解到真相。
很多题材过于敏感,永远不可能成为电影。
可很多编导都有个坏毛病,高不成,低不就,没有生活,还异想天开,拿观众当傻逼,咬着鸡巴硬拽,谁也没辙。话说,既然有的事儿不能拍,你也拍不明白,咱就拍点儿老百姓身边的故事,通俗易懂,不好吗?
想当初,马科长是怎样和记者周旋的,还记得吗?现在的编导真应该好好看看,对你们写台词,表现人物绝对有帮助,这就是教科书似的问答,应该载入史册。
可能很多年轻人对马科长的印象不好,觉得这个其貌不扬的人是个废物,回答得驴唇不对马嘴,说话像是背台词,仿佛一个臭跑龙套的。但这其中又包含了多少智慧?多少利弊的权衡?
试问,换做是你,你又如何应对?
这才是真实,才是官场,你们拍得他妈像灌肠。
写作也好,电影也罢,靠什么吸引人?
无非就是让大家感同身受,或者完全好奇,对吧。
其实,就拿电影里提到的拆迁来说,编剧完全可以细致深入的了解一番,还不能写写小官巨贪吗?也是黑恶势力啊。别老动不动就县长书记的,根本够不着。
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你问我啊!
以我家乡为例,电影里提到的区区五百个就是竞选费用,能当某个没有行政级别和编制的小官儿,只是有个职务罢了。可是,大家趋之如骛,因为在我家乡,这种小官儿趁个几千万就算是包青天,就更别提外地了,天高皇帝远。
最重要的是,咱们题材好啊,大家还能感同身受。
头些年发展建设,不少地方都拆迁,从用皮尺丈量真金白银的赔款,到现在的激光丈量,三方必须都得到场,以赔房子为主,我也算见证了这个行业,以及相关人员的兴衰。
摸着良心说,拆迁成就了不少家庭,尤其是一线城市被占地的农民,那就是摇身一变,彻底翻身了。有的地方还让村民股份制,甚至世袭,绝对是能让他们几辈子衣食无忧的好政策。
可能有人会发牢骚,同样的两亩地,凭什么隔壁赔得多,我家赔得少?
我依旧可以摸着良心说,国家绝对是一碗水端平了,拆迁款补偿一视同仁,不差你家这块八毛的。只不过落实到你们村的时候,出了小瑕疵,也许是开发商和小官儿喝酒了,喝酒那天吴老二也去了,众所周知,老二本身就哆嗦,手里的皮尺更像是猴皮筋儿,也没个准儿。
切记,拆迁的平米数是死的,蛋糕就这么大,有人分得多,自然有人分得少。
何况你们再想想,能接拆迁活儿的,有几个善茬儿?你们家门口这帮大流氓,能叫得上号的,多多少少都干过拆迁吧?哪怕是相关行业,渣土,砂石料,开槽等等,都分了一杯羹吧?
而早期的拆迁,又有几个不牵扯强拆呢?
电影里开个破铲车就算是黑恶势力了?
Naive!
断水,断电,泼大粪,半夜扔蛇鼠蟑螂,砸玻璃,这都是基本操作。
耽误施工进度的人就得被打倒。
出事了怎么办?
相关责任人,反而还能被提。
我就想问问编剧,这样的剧本不敢说好,起码真实,正确啊。
拆迁本身是个好政策,只是被底层这群小蝼蚁搞得乌烟瘴气,抹黑形象,故事的最后被一窝儿端,又不牵扯太多,结局还皆大欢喜。
如果这都写不好,是不是憋着写《扫黄·东莞》呢?
这个倒是不难,毕竟你们都有生活。
唉,最后再叨叨一句吧。
其实,扫黑,所谓的黑恶势力也是韭菜,充其量是个工具人,每次暴风雨过后,都犹如雨后春笋,总会一茬儿接一茬儿地疯长,不过是换了品种、肥料、主人而已。
决战,还远谈不上。
不怪你不火啊,找到问题所在了,你这演技是初中生期末作业的水平,而且是用力过猛,不及格!看看包贝尔演的,至少让人眼前一亮啊。《爱情公寓》是你的巅峰对吗?之后默默无闻这些年你怎么就不进步啊?每天在家重播看《爱情公寓》回味自己的演技?说实话看你演戏真的跳戏,陆展博黑化版?不不不,是陆展博没断奶版。
这么好的题材,剧本也不错,就是不会找演员。任何电影,好人大家都能演,坏蛋最难演,看金世佳演坏蛋我都尴尬。希望金世佳再沉寂几年多多打磨自己,别接戏了,多演点话剧吧,过几年出来接个好剧本让大伙刮目相看。
实在不行金世佳你就找个班上吧。
看完狂飙之后再来看这部电影的,很好奇关于扫黑电影是怎么演绎的。在张颂文老师以及之前这部影片的热度的影响下来选择的这部电影。整体感觉一般。
整体剧情前期铺垫很多后期节奏很快,让人感觉就像吃饭三十分钟前二十五分钟都在细嚼慢咽到了后五分钟狼吞虎咽的感觉。仓促的同时感觉没讲清楚。
这部影片看下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刘大军这条线。刘大军这个人物像极了很多遭遇黑势力欺负的小人物,在被欺负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去解决,寻求帮助无果,家破人亡之后,只能通过违法犯罪的途径,让欠钱的人还钱,解决自己拖欠工友工资的问题。他有勇有谋,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人,一个负责的包工头,一个爱护妻子的好丈夫,一个配合警察调查的好公民,但还是黑社会逼上了绝路,让人心酸。
作者:大黎
由姜武、张颂文、金世佳、李倩主演的《扫黑决战》,我昨天去看了。
整体感觉非常好,但排片量和票房都不理想,这也印证了一个事实:好电影不一定有人看。
《扫黑》讲的是由姜武饰演的扫黑专组组长宋一锐,带领三个手下调查魏河县一起强拆征地事件,而和魏河县长曹志远(张颂文饰)开始了一场幕前幕后的斗智斗勇的故事。
其中,宋一锐是终极正派,曹志远是超级反派。
这篇文章,我不想写本来就备受瞩目的姜武和金世佳,我想写点不一样的。
那就是影片中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人物。
在这个故事里,曹志远是整个事件的幕后黑手。
然而,在电影最开始的时候,他是魏河县的好县长,人民的好领导,同事的好上司。
但是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第一眼我就猜出了他是个坏蛋。
可能这就是电影看多了的坏处吧。
首先,曹志远这个人非常善于装腔作势,人前一套人后一套,也只有电影里出现过好几次的经典词汇能够形容他:双面人。
其中有一个情节是,调查组的工作进行到了关键时刻,再进一步就能纠缠幕后黑手的时候,外面突然来了一大群闹事的百姓,其中还混杂着几个专门负责起哄的人。
其实,这些人就是曹志远为了逼走调查组而故意安排的。
因为,如果调查组在混乱下动了手,他们就会被调回市里接受问责。
而最后却多亏了曹志远“及时”赶来,才将调查组从人群里救了出来。
当时我真怕那几个就这么交代了。虽然我知道不可能。
而在这之前,曹志远已经逼死了一个人——齐局,当替罪羊。
曹志远只是下命令的那个人,这种脏活累活不会经过他的手,到时候也查不到他身上。
所以,最开始曹志远这个人给人的印象就是运筹帷幄。
躲在幕后操控一切。
杀人不见血。
并且,虚伪!
但即便是这么一个人,面对步步紧逼的调查组,也不免慌了手脚。
人性,就在人最薄弱的时候展现得淋漓尽致。
曹志远有妻女,还有一个情妇,就是由李倩饰演的林巧儿。
第一次曹志远和林巧儿出现的时候,他俩还睡在一张床上,曹志远还给林巧涂脚指甲油呢。
下一次他俩再有关联的时候,就是曹志远要杀她了。
你说这扯不扯?
但是,他们的这种结局早就能够预料。
在他俩床戏那段,林巧儿就表示想和曹志远去瑞士生活,连房子都看好了,而且,还想要一个孩子。
但是,曹志远不仅对去瑞士的事左顾而言他,而且还明说:不是说好了不要孩子吗。
就是说,曹志远一直清醒地记着他俩是情人,不是夫妻。
但林巧儿不但忘了,她还真的爱上了曹志远,想着跟他白头偕老呢。
还是在明知他有妻子有孩子的情况下。
所在,在这一刻,两人的关系就已经错位。
这也导致了林巧儿过于相信曹志远。
毕竟,哪个女人会相信自己心爱的男人会对自己下黑手?
林巧儿是滨河集团的负责人,因为和政府关系好,所以每次政府招标,滨河集团都能中。
所在,几年间滨河集团就发展迅速,从一个小作坊,成为一个大企业。
而所谓的滨河集团和政府关系好,其实就是林巧儿和曹志远的情人关系。
所以,这两个人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利益。
谁敢说林巧儿赚的政府的钱,曹志远没份儿?
曹志远不过是通过滨河集团将政府的钱洗出去而已。
而林巧儿是他最好的帮手。
林巧儿将政府项目拿下后,又以低价转包给承包商,由此赚取高额差价。
但是,人的野心不仅如此。
他们把项目转包出去之后,又不想付工程钱,就故意扣着钱,将老实巴交的承包商引荐给跟他们一丘之貉的高利贷集团。
而高利贷集团的头子孙志彪(金世佳饰),其实跟他们是一伙的。
他们联合起来,把本来应该给承包商的钱,用高利贷的形式放给他!
就这样,承包商不仅本来应该得到的钱得不到,还倒欠一屁股债。
你说这这人心得多黑啊!
这还不算啊,他们还暴力催债,逼得承包商有家不能回,带着老婆住在一破楼房里躲追杀,最后把人老婆给害死了。
老婆死了,承包商也没啥好顾忌的了。
当他走投无路绑架林巧儿的时候,说他一无所有,家破人亡!说他一个老百姓只想过普通日子怎么这么难?
这确实是振聋发聩的提问。
是啊,老百姓过过太平日子怎么这么难?
而林巧儿在这时候终于有了一点悔悟之心,但有什么用,人老婆都死了。
这时候,最具戏剧性的一幕来了。
承包商绑架了林巧儿,还开了直播将他的经历公之于众,县里的警察、曹志远都在,调查组也在赶来。
眼见着纸包不住火,曹志远逼警察局长下令射击承包商,想杀人灭口。
但是,警察局长说,这样林巧儿可能也会有危险。
而曹志远说:我不管!
从这里也看出来,曹志远为了遮盖罪行,一点也不顾昔日情人的命。
所谓的一日夫妻百日恩,在利益面前,不过浮云。
不过可惜的是,承包商和林巧儿都没死成,因为调查组的人及时赶到了,林巧儿也被救了下来。
后来,曹志远和林巧儿单独见面。
曹志远让林巧儿出国,而林巧儿经过绑架一事,已经开窍了,准备去自首。
但愚蠢的是,她把她的真实想法告诉了曹志远。
所以,她一下车,曹志远就拨通了一个电话。其实就是让人杀了林巧儿,再一次想杀人灭口。
而另一边,他还在加快速度送老婆孩子出国。
这样一对比,林巧儿就显得异常可悲。
她最傻的地方就是,忘记了她和曹志远之间的利益牵扯,还妄图得到爱情。
要我说,要当小三,就当一个合格的小三,至少能够头脑清醒,不至于把命都搭进去。
另一个让我感到可叹又可悲的人,是赵勇。
赵勇在电影里的戏份不多,但他却在电影开场的时候就出现了。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
电影开场的时候,一个推土机在强推别人家的玉米地,乡亲们集合起来阻止,而赵勇则带着一群人,拿着棍棒,光天化日之下,对其拳加相加。
从这里就能看出,赵勇这个人好勇斗狠、毫无顾忌,而且毫无悲悯之心。
后来,玉米地的主人罗大爷带着汽油跑过来,把汽油倒在自己身上,以死要挟,可见这时候他已经被黑恶势力逼到了极点。
而不幸的是,他不仅没保住自己的玉米地,强拆方还将汽油统统倒进了玉米地里,打火机一点,直接烧了。
而罗大爷也在混乱中被人推进了火海。
罗大爷是被人害死的。
在罗大爷的丧礼上,赵勇又出现了。
名为祭奠,实为闹事。
他最后还把罗大爷儿子打得半死。
然后还不忘烙下狠话。一小弟给他打伞,扬长而去。
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很有地位。
然而,他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真正的黑社会头子孙志彪面前,他只是一条狗。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干尽了坏事。
我甚至觉得,他比孙志彪更可恨。
孙志彪有钱有地位,还是上一任市委书记的私生子,上文提到的曹志远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
就是说,孙志彪是一个有背景的黑社会,他背后有政府高官做他的保护伞,而且这个保护伞和他还是至亲。
但是赵勇有什么呢?
说白了,他就是一个老百姓,一个大千世界中的小人物。
然而,他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
有一句话说,女人何必为难女人。
那么,同样的话,用在赵勇身上也合适:小人物何必为难小人物。
在孙志彪面前,他点头哈腰,像一条狗,那是因为孙志彪比他强。
然而,在老百姓面前,他像一只狼,那是因为老百姓没他恶毒。
他是一个把欺软怕硬发挥到极致的人。
在弱者面前展示优越感,在强者面前屁都不敢放一个。
可以说,赵勇这个人身上,承载着人性中的羞耻感。
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在赵勇身上被放大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赵勇这样的人数不胜数。
有的比赵勇更狠毒,有的没到达赵勇的程度。
其实像赵勇这种人,不管是在电影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最可恨,也最可悲的人。
其实《扫黑决战》这部电影的确很精彩。
没有过多的炫技,也没有什么大的特效,但把故事讲得清楚明白,生动感人。
最重要的是,让人看了信服。相信故事中的人物。
而让我最有感触的,还是每个人物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的各个面,让人感觉很有味道,很值得深思。
曹志远的虚伪,林巧儿的愚蠢,赵勇的可悲。
这三个反面人物身上照射出的人性的弱点,何尝不是所有人的弱点呢。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一开始,听说吕聿来要导演一部犯罪类型片,还是和上级部门合作,我是很难去想象的。
一个入行16年的演员,参与的大多是文艺片,怎么转身一变,走上了这么一条路。
不仅我不信,其实主创们一开始心里也都没底。
但这个项目就是这么做出来了,从去年疫情时期接手,一年内火速完工,差一点就在今年1月上映。
虽说换了档期,宣传上也没敢过于张扬,但在这个五一档里,除了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就只有这部电影口碑在及格以上,票房和排片也是一天比一天高。
《扫黑·决战》,一听片名,就知道是埋了料。
而我更好奇的是,这一系列过程,这前前后后的周折,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节前,在朝阳SOHO见到了吕聿来,现在,要称呼他吕导。但他并没有因为拍了一部这样规格的电影,性格就变得张扬,金句频出,咄咄逼人。相反,他仍然是我认识的那样,腼腆,内向,从头到脚的书生气。
谈起这部戏,他是紧张中夹杂了一点兴奋,他渴望看到结果,也担心不可知的降临。
无论怎样,我们把话都聊开了。
对。能聊的干货,都在这儿。
第一导演:第一次听到《扫黑》这个项目,是在什么时候?是亚宁跟你说的吗?(亚宁,现任爱奇艺影业总裁,《扫黑·决战》由爱奇艺影业、恒业影业等公司联合出品)
吕聿来:是亚宁总,去年刚过完年,疫情爆发的时候。本来我当时是接了《平原上的摩西》,演一个角色,因为疫情就延期了。这时亚宁说有一个电影项目,目前连完整的剧本都没有,问我看看有没有兴趣,能不能一起做。
其实我觉得他们当时心里也没底,他跟我说的时候,我也没底,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做。
第一导演:理解,做这种项目谁能那么有底。
吕聿来:但说心里话,我又很想做,因为我觉得除了他们也不会有别人再来找我做这样的题材。
我们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先一起做剧本,看看剧本能做到什么样。
第一导演:为什么他不去找一个擅长拍类型片导演,香港导演什么的。
吕聿来: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找过,说实话,可能也有找过,但没跟我讲,不然显得好像对我不太信任,哈哈哈。所以我也就不会去问他们还找过谁,因为他能找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其实亚宁总后来也跟我讲了,最后决定拍板让我来拍,不仅仅是资方,他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空前的压力。
毕竟我是一个新导演,没这方面经历,也没有这样的作品。投资老板肯定也会问他啊,为什么找吕聿来做导演?
第一导演:亚宁怎么帮你说话呢?
吕聿来:挺感动的,他就说四个字,“我相信他”,就很简单。既然这么相信我,我就觉得什么都不用说了。
第一导演:其实,不仅仅是我好奇,所有人都好奇,你之前一直偏向文艺片,书生气多一些,对于这样一部要起猛劲的片子,还是跟上级部门合作,你的导演念想是什么呢?
吕聿来:念想也说不上吧,毕竟我还是北电导演研究生毕业,还是希望能有一个职业导演的状态,我从没局限自己要去拍什么片子的。
第一导演:当时你会想要是接了这戏,对自己今后导演方向有什么影响吗?
吕聿来:根本想不了那么多,因为周期很紧张,领导和资方希望我们能在去年年底或今年1月份的时候上映,筹备时间很短。
第一导演:跟《中国机长》似的,从决定拍,到上映,一年完成。
吕聿来:对,所以就是一门心思想把这个片子拍好,拍得好看,就这样。
第一导演:有没有参考什么同类型题材的电影?
吕聿来:人物设置上没什么参考,但在拍摄方法、镜头设计上,有借鉴一些类型片,韩国的好莱坞的都有。我确实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经验,所以拍之前有看很多这样的电影。
第一导演:有设想过自己得要一个什么样的风格呢?
吕聿来:最基本的原则还是真实性,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再去跟摄影师一起做分镜,跟美术老师去沟通场景,其实是一个常规的流程。
第一导演:咱们编剧有四个,樊菁、蒋丽华、你还有岳小军,没有一个做过这种纯政治犯罪片,那文本上是个怎样的创作过程?
吕聿来:一开始是爱奇艺找到另外三人,他们比我更先介入,更早去做调研。岳小军应该是最早的,之前他有写过一稿剧本大纲,我有看过,后来我们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岳小军就没有再参与,但还会用到一点他的内容,至少角色名字是一样的。
其实亚宁总,还有我们的制片人,都很深度地参与这个剧本的创作。亚宁总在大方向上给我们把控,其实电影剧本里有些台词也都是他最后审核,甚至有些台词是他想出来的。
第一导演:举个例子,厉害的台词。
吕聿来:就比如说最后姜武对张颂文说的那句台词,“说白了,你们家吃肉,让老百姓喝汤”。
第一导演:赶本子的时候,你们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也是三四个人猫在屋子里,一黑板的人物脉络图吗?
吕聿来:没有,因为那时疫情还挺严重,我们更多是通过语音视频开会,完了之后大家各自分头在家写。后来4月的时候,我就进《平原上的摩西》组里了,我是一边演戏一边写剧本,一边跟大家讨论。因为戏份没那么重,所以有很多自己的时间。
我最后写了一个分场,分场之后就交给我们几个编剧,大家各自写,写完之后我们再在一起讨论,再统筹。
第一导演:之前调研的工作是怎么展开的?
吕聿来:调研我就没参与了,那是在疫情之前,也就是前年,他们去一些案件发生地做采访。但是这个情况也很复杂,因为在当时,很多特别大的案子都还没有结案。
第一导演:我记得去年9月还是10月,开始有一批重点的案子结案了。
吕聿来:对,所以很多案子我们也没法看到细节,更多的是去看新闻,看一些大家能看到的信息。
第一导演:允许采访一些当时没判死刑的犯人吗?
吕聿来:不允许。涉及到机密、审案的东西,我们也不能越过去。
第一导演:那不采访犯人,采访一些当地的受害者行吗?
吕聿来:凡是跟案子有关的,我们都不太好去做,做这种事的后果可大可小,但我们有去了解督导组的这些人,真实办过案的警察,跟他们交流了一些。
当然我们也会去看相关的纪录片,包括小说,我当时就看了很多周梅森的官场小说,还有吕铮的刑侦小说,反正就是各方面信息都拿来,帮我们去做《扫黑》。
第一导演:在做这些素材收集的过程中,有没有被这些事情震到,找到自己的high点?
吕聿来:这在看资料的过程中一直在发生。
第一导演:匪夷所思是吧?
吕聿来:说实话,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没想过这些事,也不会觉得这个离我们很近,就觉得那可能只是个新闻报道。但是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坏人也太嚣张了!那些受害者也太惨了!这种感慨特别多,基本上每天都是。
第一导演:有没有刺激到你,想把这部戏往狠往猛里整?
吕聿来:肯定有啊,但也有另一个感触,除了想给大家看到这种强刺激的东西,你更想让大家了解真相。
第一导演:不仅仅是猎奇?
吕聿来:对,就是想让大家能了解背后隐藏的事,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是什么样。
另外触动我的,是我们在跟相关领导沟通剧本的时候,领导就讲国家为什么要做扫黑除恶这个行动,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希望通过这个行动,给所有的百姓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生活环境。
这种公平公正的环境体现在什么地方?可能大家公众意识里,已经形成一种概念——当我们遇到一个困难,想要办一个事,比如说去看一个病,或者孩子上学,大家都会想说有没有认识的什么有权的人,或者有钱的人。
特别是在小地方,这种生态挺多的。我也是从一个小县城出来的,你身边的人,亲朋好友同学什么的,都会这么想。
第一导演:它天然地,越过了法制化的进程。
吕聿来:对,它造成了一个危害,好像只要我认识有权的人、有钱的人,我就可以走个捷径。但是对于更普通的百姓来说,他们谁也不认识,这就是不平等。
问题在于,大家从没把它当成一回事,就觉得这很正常。所以细想一下,这真的就跟扫黑除恶的斗争有很大关系。再说深一点,我觉得这些犯罪保护伞也好,黑恶势力本身也好,有时候也是利用了老百姓认知上的弱点,其实是我们给他们创造了犯罪的机会。
第一导演:这就是官僚思维下的PUA。
吕聿来:对,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我们都在一个公平环境下,做一个事就走正常渠道,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那腐败官僚和黑恶势力就没生存空间了。
这些是我做这个项目后特别感同身受的地方,如果给《扫黑》上一点价值观,这就是它的意义。
第一导演:你觉得,起初,恶是怎么出现的?比方说孙志彪(金世佳 饰)这个角色,他是怎么变成电影里这样的?
吕聿来:其实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也想多挖掘人背后的东西,但一部电影的容量有限,所以这个诉求,我们更多是放到张颂文扮演的曹志远身上。
而孙志彪这个角色可能就是一个纯粹的黑势力,其实有一场戏大家可以看到,就是金世佳跟张颂文那场对手戏。
第一导演:掐脖子?
吕聿来:对,唯一一场有讲到人物背景的戏。
第一导演:其实是一个原生家庭的问题。
吕聿来:对,这跟孙志彪的成长有关系,从他的角度出发,他还有一点委屈,家族里所有的脏活、累活、坏的事情,都让他去做了。但他的哥哥曹志远,就是一个“好县长”,人人爱戴。
那么,曹志远的恶从哪里来呢?
其实有些人在一开始真的不是这样的,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他们是很有理想、有抱负的,真想为老百姓谋福利,想把这个地方发展起来。我们电影里也说,曹志远这个县长也不是无所作为的一个人。
但是就是在中间的某一个环节,某一个点上,他走上岔路了。可能是跟某个商人吃了一顿饭,吃完那顿饭,突然局势就变了。
第一导演:在钱的面前,自卑了,有虚荣心了,有享乐感了。
吕聿来:是的,这些基层的工作人员真的也很辛苦,拿着不高的薪水,做着极其重要的事。一顿饭可能真的会影响到他们,看那些商人赚那么多钱,自己还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心里肯定会有巨大落差。
第一导演:所以都是在那个时刻一松懈,从此就完了。
吕聿来:就是这样的,一旦步入这个深渊,很难有回头路,我们其实也想去表达这个观点。
第一导演:那孙志彪是曹志远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个关系,是一开始就这么写,还是慢慢想出来的?
吕聿来:也讨论过很多方案。
第一导演:有没有想过再往上拔一层,去讲兄弟俩的父亲,前县委书记?
吕聿来:这部电影你也看到了,人物有点多,观众看的时候认人都有点困难,原本还有另外几位官员的戏份,后来都拿掉了。
毕竟《扫黑》是一部剧情电影,不能说真的把它完全当纪录片去做,还得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找到表达的这个点。
第一导演:很多观众都是来看这部电影的尺度的,看能走到哪里,你作为导演怎么平衡这件事啊?
吕聿来:就一个原则,只要是真实的。还有一点,也希望观众朋友能够有代入感,不是说我们在电影院里就什么都不能给大家看。
但我们也不想拿这个做噱头,没有真的去拍那种特别暴露、色情的情节,我们一直在规避这个东西。
第一导演:其实“卖火柴”的拍法就是规避,对吧,真的要拍“卖火柴”那得拍成啥样了。
吕聿来:对,就把这个元素放在里面就好。
第一导演:我觉得你用得挺巧的,孙志彪在偷窥嫖客们选小姐,也说明这个人物心理变态。
吕聿来:这是在剧本创作阶段想的,我们怎么去实现这种情节,让大家看到,但又不要真的说透。
第一导演:我好奇一件事,全片绝大部分女性都是被男权碾压的,咱们有两位主力编剧也都是女编剧,她们面对这种现实素材是否有很大情绪?
吕聿来:这方面的任务可能就更多由我在导演工作上去完成了,我觉得现在的观众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看电影也不会为此而困扰,毕竟它只是一部电影。
那天做首映,有观众说她作为一个女性,特别能理解李倩演的林巧儿。我觉得她们也是很厉害的,她不光看到这个角色是个坏人,她能够去体会林巧儿这个人物,同样作为一个女人,她的选择,她背后的这些动机。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互动。
第一导演:咱们说回尺度,有很多场景很猎奇,像孙志彪那个色情娱乐会所,以前从没见过。
吕聿来:你没见过这样的会所吗?
第一导演:在大银幕上没见过,《天注定》当时也没公映啊,那现实中就更没见过了。
吕聿来:那个娱乐会所其实是一个KTV,暗藏的游泳池是另外一个地方拍的,我们把两个地方凑了起来。
第一导演:游泳池就是当地的游泳运动馆吧。
吕聿来:不是,是一个宾馆的泳池,美术老师把它加工成现在看到的这样。
第一导演:调查组下榻的那个大楼,贪污官员在这里自杀跳楼,它原本是政府办公的地方吗?
吕聿来:那本身也是一个宾馆,我们看了很多,选了一个很老的当地政府接待的宾馆。它还在运作,里面的陈设,什么东西都有,但可能就不专门用于政府接待了。其实它作为拍官员自杀跳楼的地方不是最合适的,因为它就三层。
第一导演:不一定能摔死是吧?
吕聿来:对,就怕观众到时候看了不相信,觉得不够高。
第一导演:我记得没有给这个楼一个特别明确的全景。
吕聿来:全景镜头我们后来删掉了,怕观众不信。细心的观众可以看出来,当死者妻子刘琳走进来的时候,那个破碎窗户外面有很多蜻蜓在飞,因为当地特别湿,老下雨,蜻蜓都是飞不高的,说明楼很矮。
第一导演:艾玛,我以为你们故意放出来很多蜻蜓,象征着地方官僚对调查组宣战呢。
吕聿来:哈哈,不是的,那反倒成意外收获了。他们最后还说要不把蜻蜓用特效擦掉,我说也不用吧。
第一导演:上任书记,那个老爷子的宅子,是在郊区吗?
吕聿来:不是,是惠州市区里一个特别老的餐馆改的,我比较喜欢那种质感。美术老师很厉害,一天就改好了。
其实在选景这方面,我们当时没时间看那么多地方,本来就计划去惠州和重庆看看,所以惠州是我们看景的第一个地方,去了惠州就选定在这拍了。
第一导演:还好你们没去重庆。
吕聿来:是,按理应该去看很多地方的。但我们后来就想,给到我们就是一个县城的故事,没让我们去拍很大的地方,有些观众觉得这阵仗不够大,但现实就这样,我们只能讲一个县城的事。
第一导演:当时到惠州是几月份了?
吕聿来:5月份,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候北京突然开始有病例。
第一导演:新发地菜市场吧。
吕聿来:对,刚好是那时候,特别紧张。相当于北京的筹备工作还没做完,我们第一批就提前先下去了,啥也别弄了,赶紧先出去再说,因为怕后面你出不了京,当时大家心里面都也没底。
也就是说,第一次去惠州看景的时候,我们剧本完成了两三成、三四成那样子,有些地方是确定要找的,很多都是我们去之后重新去找,整个惠州,包括周边,还去了深圳。
第一导演:你以前在那生活过吗?
吕聿来:没有,大家都是第一次去。
第一导演:我知道你性格比较腼腆,你在片场是什么样子,会情绪化,会暴怒吗?
吕聿来:有,但不多。我现在能想起来的,都是因为拍摄上的问题。我们拍摄的时候特别热,有很多外景,一直在转场,环境特别艰苦。
还有就是那边天气特别不稳定,记得拍开场玉米地闹事的那场打斗,大概去了五次,拍一会就下雨,拍一会就下雨,我当时特别焦虑。
第一导演:天气预报也不管用。
吕聿来:不管用,真的不管用,突然雨就来了。所以在那种紧张的状况下,哪个工作人员出现一点失误,耽误了一点时间,你会特别生气,特别暴躁。
另外还有一次,拍王佳佳,她扮演赵毅那个角色的老婆,拍一场她的情绪戏,要哭,我本身就是演员,比较注意要保护好演员的情绪。那个镜头里,她演得特别特别好,但是,道具给她弄错了,她手里拿的照片不对,导致那个镜头用不了。
我当时就炸了!
第一导演:后期把照片再修一下呢?
吕聿来:不是后期不后期的问题,一是你耽误了时间,还有一个就是你对演员特别不尊重,演员会对自己有挫败感的,我好不容易有个好的表演,就因为道具的疏忽,还得花时间重新去酝酿。
像张颂文老师他们有很多临场发挥的东西,那种即兴的,灵光一现的表演,你摄影机没抓到,再补,你补不来的,演员不可能再给你来一个一模一样的,张颂文老师他也不喜欢这样演。
第一导演:我猜张颂文老师应该给了你很多东西,多到不知道怎么选了。
吕聿来:对,他一直在挑战你,我们放出来的花絮里也说了,姜武老师给他的表演,他一定得能接住,其实有时候对我来讲也有那种感觉,他给你的表演,导演你也得接住。
第一导演:明白,刚才咱们聊的,张颂文掐金世佳脖子那场戏。
吕聿来:那场戏吧,应该这么说,金世佳其实不知道他是要被张颂文打的。
第一导演:是这样啊?
吕聿来:但没有说故意这么操作。剧本里有写,会扇一个巴掌,就一个。我说不想规定死他们一定要怎么怎么演,所以拍之前,我也没有说死到底打不打,就按现场的感觉来。
然后张颂文老师私底下跟金世佳沟通了一下,金世佳可能也明白,因为那场戏是孙志彪这个人物唯一一次“低下来”的状态,和之前一定是不一样的。
第一导演:那场处理成了一个长镜头,但我感觉上好像也可以剪开,多分几个镜头出来。
吕聿来:对,其实现场也不止一个机位,但最后觉得长镜头力量感会更好一些。
那场戏金世佳可能挨了十几个巴掌吧,不但扇巴掌,还有掐脖子,张颂文老师真的掐到金世佳说不出话,说不出台词了。拍完张老师还过来道歉。
但问题又来了,张颂文老师的手吧,肉肉的,有点胖,他明明很使劲很使劲了,但看回放的时候就觉得没用力,连他自己也说,刚才真的很用劲了啊。那我们就说只能再来一下试试了,最后数不清拍了多少条,一直拍到天没有光。
反正那天金世佳真的很受伤,晚上我还请他吃了顿饭,第二天他见到张颂文老师跟他打招呼,他都没有说出话来。张老师不知道怎么回事,以为金世佳生他的气,不理他了,后来知道是嗓子根本说不出话。
演员就是那样子,真的演到投入,什么都忘了。
你可以留意这个镜头最后,张颂文离场时,金世佳有一个用后脑勺撞铁门的动作,那是他自己即兴来的,如果我知道他要撞一下,我肯定得先确保那个场地的状态,我当时是有点害怕的,因为他撞的那个铁门上有一个生锈的铁丝支棱出来。我之前没意识到他的表演会用到这个东西,当时就挺紧张,还好没扎上,眼看着那铁丝在旁边。
第一导演:金世佳这次啊,我感觉啊,他就想做到《老手》里刘亚仁那个程度,是不是?
吕聿来:你说得对,他看到这个角色后,最早想到的就是《老手》里的刘亚仁。
第一导演:他是不是自己也想过一把这种表演的瘾?
吕聿来:我觉得有这个成分,因为我给到他剧本的时候,他特别开心,太想演了。
不像我们把剧本给张老师跟姜武老师,他们都觉得还是有很多不满足和不完善,只有金世佳直接说,我喜欢!
我和他第一次对剧本,他就很认真,拿了一个笔记本出来,写了20条意见,但其实在剧本里他一共也就20场戏,他把自己每场戏都做了标注。
我们开机第一天拍的戏,就是拍金世佳在会所游泳池那里和姜武对着干上了。
那是我拍金世佳的第一个镜头,结果他演出来的那个风格,真的有点把我吓到了,我觉得他有点太过了。
拍完第一条,我就跟他说,这个调起的会不会有点太高,太夸张,毕竟这场戏是调查组来你的娱乐会所抓你,你是不是稍微收敛点,要不然后边那么多戏,你怎么往上拔?
他没有回答,说我想想吧。当时我的感觉就是可能他不太认同我的观点。直到第二次、第三次拍摄的时候,我就觉得其实我好像也不用太去限定他了,我感觉到他有一种他自己理解的孙志彪的那种东西了。
第一导演:这个认同点在哪?
吕聿来:我觉得有一点可贵的,这个可能大家不一定能那么直观地感受到,有好几场戏让我就有了一种感觉,他其实在演嚣张的时候,又隐藏了一些东西,掩饰了他心里面的那种不安、脆弱和对自己的怀疑,甚至有些时候我会觉得他有点可怜。
第一导演:电影有一些逻辑问题,比方说孙志彪撞死女孩,还有最后的狙击枪射杀,为什么他不让马仔去做,非要亲自上手。
吕聿来:这个问题我也看到了。在剧情里面,他撞死那个女孩,前后剧情连接起来,他没有办法找别人去做。因为他也不是说真的想把女孩撞死,而且那个时候他头是晕的,是吸了毒的状态。他下车那一瞬间,看到满地是血,他先看了看周围,那个状态是有恐惧感的,他也不是到了那种毫无人性的程度,好像撞死一个人不害怕似的,没有。
第一导演:那最后狙击射杀呢?
吕聿来:我们真的有考虑过让别人去射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这个事情跟他哥哥曹志远有关系,最后能跟哥哥站一起的人,肯定只有孙志彪了,所以当时就按这个逻辑去拍的。
第一导演:现在电影拍完了,上映了,你自己心态如何?
吕聿来:心态很复杂。
第一导演:但这个事情早晚会来的,哪怕不改档期,今年一月上映,它也会来。
吕聿来:对,我觉得,好像各种情绪都会有,这几天我是又紧张又很期待,不知道观众的反馈是什么,虽然之前的首映有一些观众反馈,但还是有更多未知,大家会不会喜欢这个东西,会不会去看这个东西。还有我们的演员,也都没看过这部电影,因为时间太紧张了。
第一导演:首映那天也没看?
吕聿来:没来得及啊,我现在还不知道演员们对片子的反馈是什么,很希望听到他们的反馈。
第一导演:武哥是不是在别的组里呢?
吕聿来:对,我就是操心,永远没办法完全放下心。因为一部电影真的还是一个团队的东西,集合了太多人的工作。看到字幕写着这是谁谁导演的作品,就感觉,所有的东西都放到你身上去了,其实我就觉得我对这个团队,对所有的主创,也都有这个责任,真的做了努力。
第一导演:现在有想过自己将来导演的路往哪个方向走吗?
吕聿来:也说不好。
第一导演:觉得会不会有更多类型的剧本找过来?
吕聿来:大家看到你做了这样一个作品,如果认可的话,肯定就有更多类似这样的东西来找你,这个是一定的。
但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我真的也没有这么期望。如果作为一个导演,我首先没有确定一定要拍什么样类型,虽说《扫黑》是一部这样性质的作品,但是我在这里面也找到了我喜欢的点,就是我有认同感的东西。
我更愿意从一个作品里面去找这种相关性,自己感兴趣的点,带着情感去做它。
第一导演:会不会想趁着这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接下来把一直藏在心里的那种私人的表达,一直没做出来的,把它做出来?
吕聿来:说白了,我不是一个太有规划的人,没有什么一部两部三部这种计划。
第一导演:必须得有一个东西,强压推着你,你才能把它给完成出来?
吕聿来:对,比较随缘一点。
第一导演:这个东西会成为自己的负担吗?
吕聿来:其实,我没有那种就是我必须拍,非拍不可的东西,或者说,我一定一定要做出来的这种东西,至少目前还没有,但是,不排除以后会有。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如今的「小骂大帮忙」电影越来越不加掩饰了,一种高级的粉饰,一部加长全明星版的法制节目在线。位置越大越清廉,所有的黑暗都是个人行为,说多了也没什么可说的。金世佳太用力过度了,他的演法即使是角色的癫狂也遮不住的浮夸,在姜武、张颂文和焦刚那种四两拨千斤面前,立判高下。
这是一部属于张颂文的电影,虽然我很想夸姜武,但这是一部属于张颂文的电影,这一部加上《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两部电影让中国一票优秀男演员里,特立独行冒出来一位饰演中国当代官员可以精准到骨子里的演员,单单这一件,个人觉得这部电影的价值足够了。。。
3.5分高于期待,群像的刻画与一黑到底的反转让我觉得小瞧了导演,尽管大部分剧情走向能猜到也不意外,但完成度已经很好。表演方面,张颂文姜武最屌,警察局长最次,巴不得把坏人俩字写脸上。尽管角色常年吸毒但还是让人感觉金世佳用力过猛,孙志彪和刘立军两个角色都很有弧度可以深挖,但是最后呈现的都比较单薄,可惜。最后,尽管这种事现在还是很多,但国家真的越来越好,希望这部电影早日归为政治惊悚片而不是纪录片。
想好好和曹县长过小日子的林巧儿,是,女人;危及自身时哪管你是谁的曹县长,呵,男人。
吕老师牛,那边演保安,这边当导演;云南孙小果案改编;不要当做黑帮片警匪片看就对了。
换我就把剪辑师往死里打
2.5 加长版法治在线,金世佳老师是不是太久没接片子,感觉把十部电影的力气都用上了。
这是一部老百姓泪与血筑成的电影,这种题材拍出类型片的味道实属不易。影片中有国家的努力和坚持,也有百姓的绝望与呐喊。观影中有无奈与悲愤,也有感动和欣慰。欣慰的是打击和审查的尺度如此之大,悲愤的是这一切的代价是老百姓被逼无奈所付出的一条条血淋淋的生命。我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行动和电影,但我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故事。
怎么说呢,没有电影感,像是看了场紧凑的电视剧
来电影院看了个电视剧呗
爱奇艺,我求你了,只拍剧吧好不好,别拍电影折磨人了。素材组织的跟屎一样,还黑社会,官商勾结,你这不闹着玩吗?要不说还是香港会拍正邪对峙。金世佳演来演去还是个傻子啊,张颂文和姜武的演技在一众过家家配角面前闪闪发光好像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吧。卖火柴这个项目真是令我大开眼界
7分,挺写实,不过我相信,很多的现实案件只能比电影更血腥和更触目惊心。
金世佳的演技就如同陈赫的火锅店,一个难看一个难吃
感谢党。在电影院看了40集扫黑除恶连续剧的2小时精华版。
这部电影最像电影的地方,除了两位主演的演技,就是它真的是在电影院里放。
孙总打针打人打钱都亲自身体力行,实乃贪商楷模
金世佳是最大惊喜。
虽然这个题材比较难得,但拍出来的质感也太像电视剧了……(我可是给李焕英打五星的人啊)张颂文演的这个县长很有意思,一脉相承风雨云
Q1.请问您从演员转型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题材?导演:(有点尴尬地笑)也不是我选的。Q2.请问张颂文老师,跟姜武老师对戏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场?张颂文:应该是他夺权那场,但我也不知道这场戏现在还在不在哈。(当然这场是在的)——————————非常期待《坚如磐石》
我也觉得金世佳演的火大了,他这个黑社会角色有股浓浓的二次元感,太表面化。整部电影就像学生交的命题作业,而且作业本上还能看出来老师批改的痕迹,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