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香港就像一条小船,负担太重,多几个人就沉了
这是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许氏三兄弟看到瞧瞧爬上船的偷渡客因为害怕自己又跳进海里之后,许冠杰不禁感叹道:其实这些人也很惨的。于是引起许老大的不无无奈的回答。
结合最近发生的事情真心很应景的说。而社会问题往往比较复杂,容易处于两难的境地,左右行不通,横竖不是人,需要社会大众多花一些时间理性的思考,在此不论。
如若不是觉得进来国产片无力,也不至于去找比我年龄还要大的电影来打发周末。真心觉得一部定位于喜剧的电影要想给观众带来欢乐,必定跳出喜剧之外。为了喜剧而喜剧只能是自寻死路。
初中时代就会背鲁迅关于喜剧的著名论断: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需要欢乐,但不至于浅薄,它总需要一些内在的张力,在观看之后候能让人若有所思,若有所得。
如许冠文在电影中只为了剧情顺利过渡而说出的这么一句台词。
2 ) 存在
学生时代,感谢我表哥,他的一首半斤八两让我喜欢上香港,让我喜欢上许冠杰,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大量接触许氏兄弟的电影歌曲,最重要的在记忆中要属93年许冠杰的隐退告别晚会,去年四月份清明我忽然听说其实许冠英在几年前就告别我们,也是那时起,我才重新看了一遍许氏电影,我也姓许,或许这个原因让我对他们那么痴情,尽管当年看他们的电影只是因笑而笑,有一天有人说许冠文是中国的伍迪艾伦,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相似,也有人说只有在美国伍迪艾伦才是真正有文化的电影人
今天,只是想放松一下缓解明天的考试,重新看了一遍"摩登保镖",看后却那么多想说,香港,80年代很多大陆人想方设法冒着性命都想去,陈可辛的"甜蜜蜜"中说那时候大陆人在香港人为了不让人笑话出门都说自己喜欢谭咏麟,可是他们当中没人说邓丽君.90年代香港经历亚洲金融危机,97回归等一些对香港人心中很重要的事情,很多人的财富都在金融危机中洗劫一空,王家卫的"阿飞正传"里有一个很大的命题,那就是香港人身份危机,中国在接管香港之前,香港一直是英国的殖民地,100多年殖民统治让香港成为了一个四不像,就比如在许冠文的这部电影中,婚礼是西式而葬礼是中国的,游船上的化妆舞会是西式的而那些权贵的服饰是中国的,在这些文化的激烈碰撞下,香港在回归后应该何去何从
前不久,我看了候孝贤的"悲惨城市",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在被日本统治50年后,重回祖国回报,由国民党政府接管,当时台湾知识青年也出现了迷惘,谁都不想分离祖国,谁都想重回祖国回报,但是却遭到大陆人的无情打压,说他们被奴化,说他们不爱国,但是台湾被分割出去也是无奈的选择.
彭浩翔的"伊莎贝拉"又将命题放在澳门上,澳门99年回归,故事中澳门希望回归时候一干二净没有一点污渍,所以警局的贪污,走私全部被官小的背了黑锅可以说也是无奈,这种无奈却要存在多久
而如今大陆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招商引资,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出现多个经济特区,却因为历史太沉重就像无法卸去的包袱丢在那里,又有什么办法了?香港就是一个小船,人多了,小船承受不了就要沉了,而中国也是这样,我是大学生,即将融入中国几千万的待业大军中,政府不能照顾每一个人,而我们也只能头破血流,在高官权贵面前演出一幕幕闹剧
哎..................
3 ) 最佳男主
许家四兄弟,“文武英杰”,那在星爷横空出世之前,绝对是香港电影喜剧片的翘楚。只是,按照如今的审美来看,这电影也只能算是中上的水准,毕竟故事的整体构架摆在那里。至于说笑料,应该说,许冠文的喜剧和后期星爷的喜剧,甚至徐峥的喜剧走的都不是一种路子。他是属于典型的冷面笑匠,也是一种他独有的鬼马喜剧模式。你很难在他的电影中捧腹式的爆笑,却会在故事中会心一笑。《摩登保镖》里面,更多的是,大队长吹的牛,一项项被拆穿之后的会心一笑;是大队长双手受伤以后,绞尽脑汁自己给自己喂饭时候的会心一笑。这种笑料很高级,一点也不低俗,没有屎尿屁,却能让人不由会心一笑,这或许才是高级的喜剧吧。
许冠文凭借这部电影夺得第一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这还是实至名归的。他的这种演技,确实是出神入化,在那个大家都浮夸式表演的年代,许冠文的这种表演绝对是另类的,属于真正能够令观众感觉不出来明显的表演痕迹的表演。尤其是影片里,许冠文饰演的大队长对于偷渡客的悲惨命运的感慨,一下子把整部电影的内涵提升了很多,使得这部电影不仅仅是搞笑。这样的拔高没有丝毫的生硬,这才是最难得的。
4 ) 笑话原创地电影
大陆的年青影迷对于香港的喜剧电影代表人物,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周星驰。殊不知在他之前,香港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是许氏三兄弟,其中许冠文是中心人物。
和后期的星爷一样,许冠文的电影也是主要以自己为导演、编剧、主演为一身,而电影也主要聚焦在小市民身上。
三人在电影中也有些脸谱化了,许冠文一般为小领导、小老板,虽然经常喜欢捉弄人,好色,但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关键时刻经常出手相助。
许冠杰则带点偶像包袱,电影中精明能干,有时还会耍帅。
许冠英受限于自己的样貌,电影中经常扮演受气包,被人欺负!
这部电影仍然再走以上的电影套路,不过电影中的情节仍然好笑,其中不少情节都被改成了笑话。
5 ) 《摩登保镖》 2018.01.30
这部片子观赏性极强,人物性格特别突出。行为表现在现在看来有点无厘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似乎是春节档期喜剧题材的开山鼻祖,也有人说这是许氏三兄弟有代表性的作品。
说这是一部电影倒不如说是警局的日常。中间有各种抓贼、防贼、抓贼、防贼的戏,来突出每个人的人物性格。在喜剧的同时,后半段有描写到那个时候有关于香港偷渡的事情。偶尔看看底层人民的闹剧,也别有一番风味。
在看护老爷子遗体那一段,还有两个人假扮带了两个分队的搞笑片段,如果少了这两段,这部片子就不会这么精彩了。
6 ) 许氏三杰的电影告一段落,一个真辉煌的时代~
提一下里面的两个配角,一个是小胡子冯淬帆,另一个后来在83版射雕里扮演华筝的黄造时。
我以为香港有两个小胡子最有名:唱歌的叫林子祥,演戏的这个叫冯淬帆,他后来在成龙洪金宝的福星系列和追女仔系列以及霸王花系列里都以主要男配角形象出现,凡是从过80,90年代看娱乐港片录像带过来的人肯定没有不认识他的。呵呵,但是这里的他,年轻到还没有留胡子~
后来,银河映像最近的几部片子,也爱用他,只是两鬓白白~~~
真是喜欢冷面笑星许冠文和许冠英,忒找人喜欢了
【嘉禾】许式喜剧经典之作,三兄弟从制作到表演都配合得真是赞!那时港产喜剧最难能可贵的是认真和用心:编剧和桥段(玄关做戏那段笑喷,结尾基本回放了整部的笑点)在今天看来都不过时,包袱密集,整片都能令人时不时发笑,丝毫不冷场,台词还糅杂了许式喜剧一贯的人情味儿和现实感。(执行导演许冠武
刚开始感觉不够味,但是渐入佳境,到最后一分钟,知道为什么这样一部喜剧片可以拿到第一届金像影帝,它好的地方在于敦厚世俗的人情,喜剧片里有这个是很难得的,不论是护卫员看到偷渡入港的人将之遣返之后的感叹。“其实他们也很惨”“香港就像一条小船,负担太重,多几个人就沉了。”或又是警卫同小偷互相的寒暄,“大家都是出来混口饭吃”。没有伟大高尚的英雄,小心思小笑料小市民小世俗,啊就这样吧。
经典重温,才发现好明显一个穿帮镜头
许氏最高作了吧,各种流畅,各种搞笑,各种灵光闪现。
80年代许冠杰挺帅的,只要不和王祖贤演对手戏(除了张国荣,所有男人包括周润发,和王祖贤演对手戏看起来都像猥琐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90年代以后老了,看起来凶相。但是最可爱的永远是许冠英!!我爱许冠英!!!!!
炒锅里的壁虎 椅上学车
这部电影是许冠文以往风格的延续,但它集之前许氏幽默之大成,无疑是许氏三杰最精彩的一部。
【无敌老港片】【你只不过是个小伙计而已,这么拼命干嘛】【香港就像一条小船,人太多就沉了】没有大张旗鼓地搞笑,却仍让人忍不住笑出来,也看的出许氏兄弟的努力,表现出小人物的辛酸,天天把“芹菜炒鱿鱼”挂在嘴边。许氏兄弟好像特别喜欢把抽水马桶吸、烹饪节目、驾驶事和物等物尽其用。
还是喜剧,但实在是太令人失落了...许氏草根喜剧的草根之处就在于它尝试无限地去逼近我们的生活,它的喜剧之处则在于人物如同身处一个巨大的游乐场之中无休止地进行往复运动:但这种静止在电影中段硬生生地被自黑暗中闯入的难民打破了。它从属于我们的快乐的幻梦之中撕开一个巨大的血淋淋的口子,而且它从未离开,随着时间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无论人们假装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填补。
许氏鬼马喜剧的巅峰之作,很多细节非常见心思,许冠文在市井喜剧里找寻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关于陆港关系虽然只是简单带过,但仍然值得深思,不过电影故事完整度稍显薄弱,仍然止步于段子式的瓶贴,不过以当年的创作水准来说,创意是非常难得的
许冠英带着王宝强般的喜感,许冠杰又帅又搞笑,至于许冠文,大大的镜框后面那张,猥琐兮兮的小眼睛,让人一见着就被带入了他那些小人物的快乐与感动。不停歇的荒诞与胡闹,让人笑得下巴疼。通过这首部华语贺岁电影,许氏三兄弟给了在过年时候走进影院的观众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8.0/10 分。2018.01.27,第一次看。1981年香港年度票房冠军,有几个地方好搞笑,比如几个人坐椅子上练习开车那段。。。没有胡子的冯淬帆好难看。。。可怜的许冠英,一辈子没结婚,唯一在电影里结婚的就是本片了。。。
小人物喜剧的巅峰。即是喜剧也是悲剧,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很难有周世昌这样的理想人物来搭救自己。
除了一贯缺席的许冠武,这是3兄弟最后一次在许冠文导演的作品中集结了。虽说是标准的喜剧,但这种模式真可谓影响日后千万部港片,许冠文此时已经很成熟,他知道观众想看什么,因而也尽力去斟酌他的笑料。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双臂打着石膏,和维护大陆偷渡客的许冠英一同进餐那里;以及末尾和许冠杰一起扮演大队人马抓贼那里,堪称是全片最精彩的段落。当然,很多细节也很不错,国语版那句“香港就像条小船”也比原版比喻成“水抱(游泳圈)”诗意很多,不过论社会民生的角度,原版还是略带苦涩吧。而幕后方面也恭喜许冠文因此片获得影帝,不是说名不符实,但这个还真要多得最初金像奖不成熟的评审机制;当然许冠英也值得庆贺,这次的戏份终于能持平两个极具光环的兄弟了。可能现在看来太多情节已显老套,但在30年前,我想没有人能忘记这部片子带来的欢乐吧
世间险恶多,摩登保镖唔易做!许氏三兄弟联袂,又是一出“许氏”炖出的辛酸市井味港式喜剧,其实我喜欢这种喜剧多过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保安公司培训实践花样百出:捉贼、开车、救火、跳伞、自卫、护送钞票、看守灵堂、宴会安保。许冠英一如既往地可爱笨拙至极!上世纪80年代专属配乐不赖,纸门影子戏惊艳,生日歌密码趣怪,爱情戏突兀导致结尾强硬过度。
感覺像是一個一個情景喜劇的片段拼湊在了一起。
最经典的应该是许冠文用马桶吸盘爬墙的桥段了,想象力爆棚。许冠文、许冠杰企图偷袭劫匪那段也是脑洞大开,他俩各种给自己加戏,殊不知里面的人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许冠文被电的一幕印象也很深刻,许冠文演被电的样子演得太像了。还有打石膏喝酒、守尸体无疑碰到蜡烛……从头到尾都是亮点。
将《半斤八两》的那套模式套入安全保卫行当,兄弟三人的性格特征也是换汤不换药,但是更注重人物刻画,场面设计的处理也精致化许多(如日本纸门的影子戏)。尤其加入了更多的人情味。
许氏兄弟是港版的雅克塔蒂,他们笑料包袱后都有根深蒂固的情怀,塔蒂身上带着老派中产阶层LOGO,许氏则是底层老港人做派,对外来者他们明显比现代人要包容的多,待外事即圆滑可笑,又疏于感情宣漏,使人伤感。‘唉,这样就15年喽’旋即‘你们看什么?肩膀上有阶级吗’哈,还有什么比嬉笑怒骂更促人惆怅
豆瓣这个创作人员介绍不够全面,太突出了许冠文。这个拼盘小品拍得很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