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维坦

HD中字

主演: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叶莲娜·利亚多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罗曼·迈迪安诺夫,安娜·乌克洛娃,阿列克谢·罗津,塞尔吉·波克霍达夫,柏拉图·加米涅夫,谢尔盖巴切乌尔斯基,瓦列里·格里什科,阿拉·伊明兹瓦,玛格丽塔·舒比纳,德米特里·贝科夫斯基-罗马绍夫,谢尔盖·博里索夫,伊戈尔·萨沃金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利维坦 剧照 NO.1利维坦 剧照 NO.2利维坦 剧照 NO.3利维坦 剧照 NO.4利维坦 剧照 NO.5利维坦 剧照 NO.6利维坦 剧照 NO.13利维坦 剧照 NO.14利维坦 剧照 NO.15利维坦 剧照 NO.16利维坦 剧照 NO.17利维坦 剧照 NO.18利维坦 剧照 NO.19利维坦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因为不安

很喜欢电影中不经意间呈现的讽刺。这些讽刺裹挟在冷眼旁观的镜头下,显得颇有意味。比如电影中出现的两次审判念词,一本正经的严肃表情配上急速冷漠麻木的语调,占据屏幕长达三分半钟,义正言辞的表达与事实的不公正形成反讽。还有前苏联领导人的照片被当做野外枪射的靶子也是个有趣的政治玩笑。甚至,宗教也成为调侃的对象。妻子自杀后,科里亚酗酒度日,陷入迷茫,求助于牧师。牧师给他讲述了约伯因为放弃反抗顺从命运而活了140岁的故事。然而,镜头马上转向两头安然吃饲料的猪。似乎导演在言语,猪就是顺从命运的代表,纵使活了140岁又如何呢?

 2 ) 一个俄语人对利维坦的理解

俄罗斯电影大多都是大气悲情的,例如《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从天地山河到人间悲凉,似乎俄罗斯人的性格正如那漫长的寒冷冬季一般,冷漠,悲情。似乎这个民族一直都活在忧郁之中,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十分典型的俄罗斯性格。其实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能预见到故事的悲剧结局。胳膊拧不过大腿,即使在被称为“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也无能为力。
男主,易怒,粗鲁,但在关键时刻却都是隐忍退缩,从市长去挑衅,他拿着枪却没有走出门,又例如发现妻子跟自己的好友出轨,却还是原谅了妻子。他会的只有大声吼叫和喝伏特加。
女主,莉莉娅,美丽,寡言,用现在的话说,高冷,她的出轨,看似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也许在面对整天只知道酗酒发疯的丈夫,那位来自莫斯科的高富帅律师似乎给她死气沉沉的生活带来了一道阳光。
高富帅律师,德米特里,帅气,干练,没有男主的鲁莽冲动,为了好友四处奔走,感觉那么的义气十足,但是对自己的朋友妻子乘虚而入,又揭露了人的黑暗本性。
市长,高傲,目中无人,狂妄,心机深重,虽然表面看起来像是一个肥头大耳的窝囊废,但不能不说他是本片里最后的赢家,这可能是导演的讽刺,但谁又能说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呢?故事快结尾的时候神父说的那一大堆关于真理的说辞,那些虚伪的面孔,又何尝不是导演对宗教的抨击。上帝,对于那些受苦受难的人来说,在哪里。
估计只有像是市长那样的人才会那样信奉上帝,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但对于本来就一无所有的人,他拿什么去信奉上帝。正如男主跟神父交谈说的:“是不是只要我去教堂点点蜡烛,做做祷告,一切就都能变好?”
男主被陷害,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警察,检察官,法院,都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没有丝毫的正义和公平可言,但是警察说他们得到了很多证人的证词,难道那些朋友不也是受人指使么?仔细一想都觉得背后一凉。
之前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可能我只是一个局外人,感受到的只有美好的风景和人文情怀,所以对这个国度有着很不一样的感情,这个国家,有着那么灿烂的文化和历史,虽然承受过很多的曲折和磨难,但也造就了他们坚毅的民族性格,可是她又是那么的千疮百孔,令人惋惜。贪污腐败,寡头,独裁,经济落后等等,俄罗斯的电影大都是这种灰暗基调,这部电影敢这样抨击普京政府的腐败,勇气可嘉。
希望,俄罗斯可以好起来。

 3 ) 北海的利维坦


从北京起飞,飞往赫尔辛基、斯德哥尔摩或是其它北欧城市,长时间的飞行会被客舱里狭窄密闭的空间憋得百无聊赖,当你不停地看动态航迹图,会发现有个国家大得在考验你的耐心,空中7个小时都会被他辽阔的幅员占用掉。于是,你会格外清晰地记得那些遥远的地名:贝加尔湖、西伯利亚、北海、巴伦支海,神秘高远的地域,滋养着庞然大物,掀动波涛,翻搅乌云,在靠近北极圈的洋流里缓慢生长,他们被极寒的海水催眠着,一觉醒来,已是许多人一生的时光。利维坦就是主宰这片海的巨兽,也是俄罗斯入围奥斯卡外语片的片名,用这样一个玄而又玄的片名,讲述了巴伦支海边的平民,因追讨拆迁费与市长对簿公堂又败下阵来的故事。

利维坦是《圣经》中象征邪恶的一种海怪。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出版的一本著作,全名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利维坦在书中用来比喻强势的国家。利维坦在本片中以具象和意象两种方式存在着,具象的第一眼是那张海报,一个男孩坐在巴伦支海边,面朝俄罗斯幽深的海,那种比湛蓝更暗的蓝色,有种沉重感,男孩的身边是一副巨大的鲸鱼骨架,白色的有着竖琴般优雅的弧度,在末世般的垂暮中,仿佛和男孩一样在哭泣着什么。这张海报的孤寂感和世界尽头感,可以荣登海报榜前三名,单凭海报你无法断定这是个什么片,它没有显示场景和人物关系,倒有种灾难片和科幻片的魂魄。构图是经典的俄式油画样式,远景、中景、近景和道具无不渗透着凄凉与苦闷,只是稍微清冽的天空把画面拉开阔了。

在这个肃杀萧瑟的俄罗斯偏僻小镇,每个人都被命运中的利维坦在干预在影响,好像海里的怪兽时常觊觎这里,想掠走些什么。片中的利维坦意象无处不在。

男主人公从部队退伍后,靠修理汽车营生,用半辈子的积蓄在海边修了栋两层的房子,每晚枕着涛声入睡。这套海景房占据的绝佳位置令市长垂涎不止,于是出动公权力以极低的价格勒令拆迁。男主人公从莫斯科请来曾经的战友律师做辩护,对簿已经沦为市长氂下的公堂,再次讨说法又被拘禁起来,当战友律师把营私舞弊的材料摊给市长时,市长的方寸乱了,当战友律师提到莫斯科委员会的人时,市长的脸白了。市长问了律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有信仰吗?”“我愿意相信事实”律师答道。

关于信仰的对话,片中出现了三次,可以看出这个民族像任何时候一样,都还想信点什么,来消解艰难和不公正。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言行受制于教会,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开始,新教让人们不再成为教会利益的输入者,而只是信奉耶稣,不做教会的奴隶。十字军东征后,东正教义在中欧东欧广泛流行,俄罗斯人一边躲在教义的温床里,一边却对自己的教派讳莫如深,特别是在最高领导层里,信仰的教派也是近年来被媒体知晓。

片中第二次出现信仰的解答,十分清楚果断。市长在召集手下的公检法头目开了个私人会议后,惶惶不可终日,来到神父的办公室里寻求慰藉。在《最后的晚餐》作壁画的餐室里,市长毫无兴致享用镶金烛台和红菜汤,只是不停地担忧律师的插曲会否影响到下一年的选举。他问神父:“信仰能做什么?为什么每周的礼拜和募捐都救不了我?”神父昂起头告诉他:“信仰就是你手中的权利,是上帝让你拥有的。”不难联想,沙皇时代的暴政也打着信仰的旗号,让有信仰的老百姓被臣服被愚弄。

百年后的今天,在俄国大地上,信仰还是国家机器的吊装工具。

男主人公在战友律师离开、妻子跳海自尽后,终日与伏特加相伴。那个利维坦是市长派来的重型车,妖怪一样推掉了他的家,这个长镜头因把机位放在了屋里,由内向外拍摄而应该被载入电影史,流苏的桌布、盆栽、牛奶罐、野炊烤炉和鱼竿统统被铲掉,那是主人编织的生活与梦,被权利的化身利维坦揉捏得粉碎,看到这里,利维坦到底是什么,已经付出水面,应了市长那句台词:“你们这些蝼蚁,永远不会有权力的!”

片中第三次出现信仰的追问,是男主人公问镇上的神父:“信仰是什么,为什么我信,还没有好报?”神父说:“因为你没有做礼拜、领圣餐,我的信仰在心里,你的,我不知道。”这个答案显然不令他满意。片尾,导演难能可贵地选择了事件真实,像纪律片一样没有任何上升的意义,只有惨淡的现实,男主人公被栽赃入狱,市长却依然插着信仰的翅膀享用权力,因为只是被利维坦占据的地方。

在这个肃杀萧瑟的俄罗斯小镇,每个人的都被命运中的利维坦在干预在影响,好像海里的怪兽时常觊觎这里,想掠走些什么。片中的利维坦意象无处不在。
---------------------------------------------------------------------------------------------
            
         个人原创影评公众号 爱看
         微信号:aikanai
         电影打开了一扇窗,
         我们看见了生活,也看见了自己。
         原创电影评论,独立电影推荐。
         和你一起聊聊那些属于你的笑点、泪点和心塞...
        

举报
 

 4 ) 《利维坦》悲剧没有可起死回生的“咔”

谁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终结的恐龙时代是神秘的惊叹号。我好奇某位法国学者的观点,是恐龙自己毁灭了自己!由此你无法逃避引申出的问题,人类发展要何去何从。再无所不能的高级物种,它的传说可能都是有始有终的,是被终结的?还是自相残杀的?      “利维坦”巨型怪兽,或许也生活在恐龙时代,是海世界的霸主,或许活在更早前,是恐龙之前的地球拥有者。共同的命运是,它也已灭绝。还有不同之处,利维坦的灵魂还在,它是《圣经》里的邪恶之物,起初是耶和华创造出的最大的怪兽,后来到《启示录》中它成为了反抗上帝要毁灭世界的恶魔。《约伯记》把它描述成有鳞能喷火似龙似鳄的海兽。      但在《旧约圣经》里又把利维坦定义为住在深海之下的雌海兽,是上帝在第六天创造出的,原本她与比蒙是一对雌雄巨怪,被上帝分置于沙漠、海域,在世界末日来临时,她与另两头怪兽比蒙与席兹一起,将成为圣洁者的祭牲。那时候,对人类来说便是最透明最幸福的时刻。      想想人间终究还没到被审判的末世,所以讽刺的“颠倒黑白之事”时刻在上演。《利维坦》里的牺牲品——两男一女,他们恰如祭祀品,在权力的祭坛上束手就擒。侵入进血液里的貌似清除的独裁毒汁仍在显示未死的破坏力,俄罗斯总统制共和制与东正教的政教背景,映衬出钉在十字架上的普通人的命运异常凄凉。一切幌子都是遮羞布,背离上帝的旨意,被权力招抚的“牧羊人”,什么时候已变换成了张开戾齿想要吞没一切的利维坦怪兽了。      趋光的生物,闭着眼是无所谓了,但若睁开眼,他的双手便会护卫孱弱的烛光不灭,这是生命本源;试图沙化的疾风,无孔不入,但如何叫嚣都奈何不了扎根于土地的劲草,这是自然科学。云泥有别,但想想,总觉得有指日可待的念想。      可是,如果与“我们”为敌的是一个被封锁的人造世界,恐惧把人变得一文不值,必须向河伯捧上鲜活的生命,那么,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个体只能做愚昧的陪葬品,文明的车辙碾压出的历史也只能始终以悲剧为面目存在了。事实上,放眼望去,没有和解的路可走,要喜剧的未来,那悲剧就是生命更迭的本质。      两个人相爱,彼此很爱很爱,爱到生命可弃、自由可抛。别怪他们的爱情太过美丽,是凡尘狭隘的气量容不下这千种风情。于是,世间的乌龙戏只在悲剧面前扮正经。男人服毒去追随诈死的爱侣,女人醒来后再自刎同赴极乐世界,人世还不如十八层地狱,缓冲的是谁早死一步谁晚一步走,毫无希望可言,这便是伟大的悲剧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翁四大悲剧之外另一个彻底了断“幸福幻想”的人间悲剧,同时,它又是把纯洁的爱情从社会污河里打捞出来的“喜剧”。      这算得上是最冷酷的“先抑后扬”了。没有峰回路转,也不会柳暗花明,是彻头彻尾的悲,是长恨歌,空悲切,无绝期。可是,胜负在人心,别看它成全了心怀鬼胎者,但这让爱情故事有了恒久的生命,源远流长。像这类一悲到底的电影最擅长演绎爱情故事,抑或是有关边缘人群的反思人性的剧情片。《这个杀手不太冷》让里昂死去,却让他与玛蒂尔达的故事永生了。《蓝色生死恋》让疾病做了最坏的主角,但让纯美的苦情戏卷土重来了。      自诩为战斗民族俄罗斯的电影《利维坦》竟然也以这种“彻底的自我毁灭”式“出人头地”了。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讲的不是爱情,不是人性。是讲俄罗斯的社会形态,讲一种每天都在发生的“被迫性人间失格”,讲一个知道了真相会很危险的“谣言”。是的,国度不同,看热闹而已,是么?有没有看热闹之外的额外的想法,有没有置身事外后的一丝丝倒吸凉气的惊恐感。      说回来,总之电影呈现的不是使人醉醺醺的写意派,是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写实风格。战斗民族真是彪悍,一瓶伏特加灌进肚里,是有真性情可流露的,并不都是跪着束手就擒的。我看完纪录片《俄国人生七年》的四部,特别是第一部,已经能从7岁孩子的思想里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震撼力了。事实上,《利维坦》的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太让人刮目相看了,要他自己解读自己的电影,他无话可说,他需要观众自己去挖掘有深意的东西,这不仅有智慧有勇气还有实实在在的艺术才华。 入围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利维坦》不容忽视,我已看过的《修女艾达》《金橘》也各有卓尔不群之处。等待一睹阿根廷《荒蛮故事》毛里塔尼亚的《廷巴克图》,于观众这是美好的竞赛。借此粗略分析2014年电影的收成,会发现这一年尤产一类电影,有关独裁,有关战争,有关极权,有关民生,有关垄断,有关政权利益,有关权力同盟。因为这里有不可言说的圈套,是正在毁灭文明的暗火,只有艺术可以做传话筒,还能寄托人类美好的祝福,“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不能否认《利维坦》在技术方面也是一部稳重成熟的电影,但技高一筹的优势仍在它的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勇气上。恶心的东西不论换装成什么样,恶心的感觉是一样的。被奴役的已经习惯了的人们,愚弄平头百姓的地狱,强拆强占是悲剧被引爆的导火索,揭俄罗斯当世的不公揭当世的黑幕揭当世的腐化,才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可以当成腐败的个案,也可管中窥豹,不管怎样,无力感是挥之不去的。      生存环境被利益架空后,没权没势没钱是灾难,有权有势有钱的一样逃离不了灾难。所有的机制都是摆设,法是个笑话是马仔是刽子手,权力的制衡是畸形的,垂帘听政的是“上帝”治是人治,面对不公,只有苟活与死路一条,地上晓风残月,沼泽,枯木,乱石,废船坞,灰蒙蒙散不去阴霾的苍穹,活是这样破败的景象。      而《利维坦》则把四个人物的命运捆绑在了这样一种显而易见的绝望与无望中,圣洁的爱情看不到希望,正义的文明看不到希望,儿童的未来看不到希望,公民基本的权利看不到希望。      Liyli,是爱的寓意。结局最惨但也最干净利落,看来这个世界坚守的“爱”,是被埋葬得最彻底的。先是以“红字”的不净罪名审判她,是男主人公的第二任老婆,是孩子的后妈,还与男主人公的好哥们儿私通,生前已透支了名誉。失踪后又各种绯闻强化她的不净,水性杨花的女人去找情人了?自杀?被奸杀?反正,最后尸体的妆容画得特别成功,就像一个血色被抽干的殉难者。成为利维坦怪兽一道最丰美的祭祀美食,以无法证明“清白”的污秽之身了断尘缘。她的人生就像一幅野兽派的风景画。      Dima,是试图捍卫文明与法制的斗士。结局清冷但最难堪,是以“战败者”的羞辱之名退场的。他是个有些良心懂得些规则的普通人,能人能鬼,可以做绿林好汉也可以做权势爪牙,一切以趋吉避凶的个人利益为准,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有较量的勇气但更懂得变通的道理。朋友妻不可欺,这是他破的第一个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是第二个。他若大逆大邪至彻底还好,做个彻底的恶棍,没有道德与法的羁绊,不用考虑年幼的女儿,不用打擦边球。因《利维坦》不允许“弱者”出现,于是从他对朋友的老婆玩起真心开始,他就注定失败,注定被这个人吃人的世界背叛。      Roma,他是未来他也是希望。结局是无解的方程式但现实已给了他足够残酷的打击。孩子只需要快乐地成长,这成了最荒谬的谎言。房子被拆了,家被毁了,爸爸要冤死在监狱,后妈死了,他崇拜的Dima叔叔成了背信弃义的人,他不再是原来的他,未来的他是怎样的,他都没得选择。他看不见自己的命运,连做孤儿还是寄样别人家,他都没权利选择,只需要接受,不论那是缘自“爱”还是缘自政府的“慈善”。      Kolya,《利维坦》的主人公,能制造六月飞雪奇迹的悲苦之人。被剥夺了一切的人,包括人身自由。房子土地被“市长”夺走;老婆被朋友抢走然后又被死神夺走;儿子变成孤儿寄养在朋友家,因为有之前朋友夫妇作证,证明他有杀妻的嫌疑,也算被朋友自然而然地暗算并被夺子了。15年的刑期,人身自由被夺走。没有信仰的躯体被《利维坦》的上帝夺走又被抛弃。总之,他是被世界遗弃的男人。什么都没做,只想守护属于自己的,女人、孩子、友情、家、土地,他只需表明心意,《利维坦》里的上帝便会一样一样地拿走,让他一文不名。

 5 ) To know a woman

作为整个故事肇启的拆迁案件是作为一个背景引出这个女人,因为没有这件事,律师作为丈夫的朋友不会来到此地,她也没有机会靠勾引来换取逃离的筹码,甚至我们可以说在影片进行中不断深入的探讨:人性、权力、宗教,三者都是以这一女人为基础在不断旋转扩大。

她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我们知之甚少。我们知道整部影片中与她相关的有四个人物:丈夫、律师、儿子和女友,分别完成其妻子、情人、后妈、女友(同学/工友)这四个身份。此外,她的过去我们一无所知,唯有通过她一系列的行动去知悉她这个人。

行动1:律师到来之后,原先没戴胸罩的她戴上了一个性感的胸罩,原先平坦的胸部瞬间挺起了。此为诱惑的施展。

行动2:丈夫被关之后,主动敲响洗浴完毕的律师的房间,发生性关系。此为勾引。

行动3:野餐时,再次与律师发生性关系,被孩子撞见。此为勾引的继续。

行动4:在宾馆,与律师长谈无望后,回家以生孩子为条件寻求丈夫原谅。此为逃离企图的失败。

行动5:丈夫要求性爱,不得不同意。对镜哭泣。

行动6:死亡。(后面再谈。)

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漂亮又有气质的女人,生活在这么一个闭塞、落后的小镇,与一个不喜欢的酗酒莽汉生活一起,外带一个无爱的非自己所生的儿子,做着中年大妈们做的洗鱼工作,想要逃离是可以理解的。律师从莫斯科来,成为实现逃离这一企图的绝好机会。诱惑与勾引,乃至失败寻求丈夫原谅,付出的代价是身体献于丈夫享用,最后只能寻求自杀。

我们不应该过多从道德上去分析这一女人,而去问这一悲剧的背后是由什么造成的,难道只是对丈夫没有爱还要生活在一起,是那个讨厌她的儿子,是又脏又差的工作虚度美好青春?不!是整个俄罗斯操蛋的一切: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体制,东正教等等一切,都导致了这个女人走向悲剧。

所以影片不是从探讨这些大问题中夹上了这么一个女人,而是从这一个女人入手将整个俄罗斯社会剖析了出来。这一点可以从交警的汽车中得到读解的线索。在前往湖边野餐的路上,曾出现过一个一闪即逝的镜头:交警正开着的车上放着几幅圣像图,还贴着几张裸女的艳照,之后等女人上车后,这些又没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象征,同出于车厢这一空间的三者:交警、圣像、裸女正是俄罗斯社会的寓象:权力、宗教、人性。而影片中的人物无不交织在这三者或其中两者的迷雾之下:对于律师而言,宗教是不存在的,他只讲证据;对于这个女人而言,权力是与己无关的,她只有人性和宗教之间的冲突;而丈夫这一人物却同时处于三者的包围之下。故而,萨金塞夫所做的是试图总结出俄罗斯人民当下困境的根源:无非是上述三者形成的三角关系笼罩于俄罗斯整一民族/国家。

附提:关于女人死因的问题。
1.自杀。对逃离的无望,无法再继续当下的生活
2.权杀。市长派人指使,为了把丈夫投进监狱,拆迁成功。
3.儿子杀。这也很有可能,《三只猴子》里丈夫、妻子、儿子的关系与这部电影很相似,在那儿谋杀就是由儿子完成的。
以上三者皆有可能,看你相信哪一种。

 6 ) 酩酊之地

美国导演开始谈人生,俄罗斯导演就立马讲哲学。为了拍点“深度”出来,大家都蛮拼的。

本片的最后四十多分钟几乎拍“塌”了。因为开头就是用律师的到来“入题”的,半路这个人突然没了,对整体平衡不能不伤筋动骨。而这个“一走了之”多少是为下面的命案做扣:醉醺醺的丈夫宁愿相信老婆是投了莫斯科,出于家丑不能外扬的心理,没及时报失踪……但导演的初衷并不是拍悬疑凶杀。既然连妻子丧命的真相都不想交代了,何必在这儿设悬念?结果这场“飞来冤狱”除了继续强调权力机器的荒谬无理之外,反而使故事的现实感大大降低。还不如安排全家忍气吞声地搬走,然后发现拔地而起的并非“镇长的皇宫”,而是一座教堂。

司法和宗教批判本来是很“有分量”的主题,但在俄罗斯,这些都是托尔斯泰的《复活》玩剩下的。至于官僚体系特别是“小地方”的暗无天日,在外省当了三年基层公务员的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里也基本写完。为了急于求突破,影片开始陷入符号勾兑:某人的画像在办公室墙上明晃晃地大刷存在感,烤肉聚会上莫名其妙冒出的“前任”们,三个女法官如同命运三女神般机械地宣读判词,片尾的“上帝属于有钱人”生硬到不忍直视……当然还有被那副指为“利维坦”的鲸骨架。与《回归》中水乳交融、不露声色的隐喻相比,这也太难看了。

律师的幼稚病和镇长的boss脸比起来,还是前者更闹得慌。一个混在莫斯科的人真心不应该简单到用点黑材料就想把对方放倒,更何况遭到殴打恐吓之后居然就没了下文——如果他把那些材料公布了呢?唯一的合理解释是,他根本就没有操控媒体的实力,这只是一出“钦差大臣”式的虚张声势。他的到来和“帮忙”从一开始就是意在朋友妻子的“回报”(影片开始便暗示他和这个生活压抑的女人之间早已有某种心照不宣)。而男主的出狱到底是因为他的交涉还是交警的功劳,片中也没有明说。

相对而言,镇长的“恶”虽然看似脸谱化,但细细想来却非常真实。偏远小镇上的土皇帝不可能像小丑那样,思考出一套形而上的黑暗哲学,或者喋喋不休地讲解恶和人性的辩证法。他们所能表现出的就是这种直截了当的贪婪和蛮横。在现实中,也恰恰就是这种最低层次的恶行每天都在给无权者们造成最大的伤害,而且求告无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社会秩序的虚无——甚至连“选举”都不能对此产生约束力。信奉“赢家通吃”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开辟出自己的上位路径。再给神父们分一杯羹,就可以买到一次宗教心理疏导,来平息小小的惶恐不安了。

于是只剩下伏特加。在这个广阔到无边无际、冰冷到寒意彻骨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受困于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无数无声无臭的小人物们,在受到了权力的惊吓和侮辱之后,只能求助于上帝和酒精。而上帝又被教会劫持了,变成了权势的护身符。那么就只有一杯接一杯的伏特加。无论正派或反派,都在燃烧的醉意中开怀放纵,之后又在昏昏然的状态中失去理智,毁灭自己或别人。这个战斗种族的宿命,似乎就是徒劳地把本来强大的力量和智慧消耗在这片混沌和荒芜当中,挣扎了一个又一个世纪,仍然没有尽头。

 短评

用摄影来掩盖剧本的不足看多了也会厌的

5分钟前
  • koala676
  • 推荐

五星推荐:《利维坦》,部分桥段甚至有梁赞诺夫的影子,我始终期待俄罗斯电影的回归,俄罗斯电影都值得去大银幕看,因为它浑然天成的大气,是世界上最痛苦深刻的文化,那些自毁的孩子会情不自禁的爱上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俄罗斯人对灵魂叩问的更直接,更给力,虐心虐得更爽,连讲的笑话都那么悲伤。

8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基调凄怆幽邃,犹如永无停息、深蓝即黑的浪潮翻滚,庞大的史前生物骨架孤独如恒星;一个泯灭时空位置的现代寓言,内里互斗,外象倾轧,资本与宗教的勾结,法律与暴力的串联,千里之穴溃于蚁穴;家庭的式微幻灭依然是萨金塞夫主题之一,覆巢之下无完卵,两场庭戏宣判精彩。

1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以诸多对比强烈的场景意象和步步跌入深渊的悬疑剧架构,塑造了一个以卵击石的个体悲剧。孤傲而脆弱的漂亮小屋与波涛汹涌的冷酷巴伦支海,举目无措的家庭成员与搁浅岸边变成巨大骨架的鲸鱼……作为一对对高度象征性喻体,共同显影出托马斯·霍布斯政治哲学著作《利维坦》在俄罗斯当代的漂亮镜像。

13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叙事太冷峻了,感情处理的极其细腻,又有留白。看得人心寒。。(战斗民族连念判决书都像打机关枪)

18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太典型的悲劇劇型,太古典的拍攝方式,太生硬的思辨對話...!總之不愛,生生地把理性與感性從故事中撕裂,而毫不動人。

22分钟前
  • neema
  • 还行

就算是龙也有搁浅滩遭虾戏的时候,何况凡人。

2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仅看作对抗国家机器,就把这个电影看浅了

2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总感觉有一些过于直白刻意的东西。

3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片子本身没有任何喜剧的地方,但把我笑坏了,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所有演员从头到尾都在醉酒状态的电影,酒是真酒,演员是真喝,战斗民族太猛了,从头到尾都是单人、双人、三人的伏特加灌口表演,发扬了喝酒不吃菜,不划拳,不铺垫,当我们安静下来我们喝点什么的大无畏精神。

35分钟前
  • 袁牧
  • 推荐

【B】还不错,但离神作还差得远,利维坦终究只是个小聪明

3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少年在退了潮的荒凉海滩上与利维坦的森森白骨一同哭泣,女人在惊涛拍岸的裸岩上与翻滚的困兽一同哭泣,男人在怪兽巨爪般的挖掘机正摧毁着回忆时哭泣。

39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推荐

山岛竦峙水澹澹,洪波翻涌秋瑟瑟。世上最强钉子户,抗衡到底即罪名。以卵击石身难赎,却道人心欲多变。备遭惨剧缘何事,泪洒海上哭失声。

4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男主角妻子被发现出轨这个戏剧性的时刻是整个故事的一个大转折,它在某种程度上指明了男主的悲剧不单单是由于国家机器的迫害,同时也恰好凸显了一个人所面临的命运的捉弄和四面受困。这表达了导演对世界更深刻的绝望:在上帝化作的风暴面前即使拿起你的枪,可能你也根本不知道要射向哪里。

45分钟前
  • 石墙
  • 推荐

《回归》确实是我挺喜欢片子。可这部太平庸了,豆瓣上一水儿的夸赞大师气质真不理解。题材普通,对政府体制和宗教的讽刺也流于表面,妻子的出轨也突兀。整个怪兽骨架摆海岸线上再来点冷峻空镜头就高端了么?而且还是140分钟如此冗长的篇幅,叙事效率呢?

46分钟前
  • 非想
  • 还行

一部杰作,镜头冷峻大气,坏天气里的人物,超现实符号,有安哲电影的质感。只把它看成讲述俄罗斯“钉子户”的电影,迎合西方而得奖,冤枉了电影也小看了导演才华。“利维坦”的怪物隐喻,既是贪婪国家集权也是宗教的孱弱,男孩罗马很像《回归》里父权坍塌后的那个男孩,长大后能逃过怪物吞噬么?

4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不只是个强拆的故事。权力、信仰、爱情都受到了一轮挑战。7分。

51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利维坦,旧约圣经中的水族之王,力大无比无物能伤。两次滩涂巨兽骸骨的出现那么乍眼,而人们业已习以为常。瀑布烧烤没有展现的激斗、射击靶子用领导人照片、与牧师求祷时的耶稣像。这样一个人类世界里,警察可以因几句言语不和而非法监禁,市长可以因贪得无厌而强拆恐吓嫁祸,连朋友之间也无底线可言。

5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贾科长瞪大眼睛看清楚了,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注定”。

57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俄罗斯的海水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这个吞噬了社会主义、集权主义、东正教义的民族就像片中一隐即没的怪兽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6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